全科医学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01:51: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全科医学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全科医学教学

全科医学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以CanMEDS-FM框架为基础,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不同,探索整合性思维、整合性教学资源、整合性内容、整合性方法、整合性教学评价体系等“整合式教学策略”。开展全科医学教学实践,明显提升全科医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需求的全科医学人才。

关键词:整合式教学策略;全科医学教学;CanMEDS-FM框架;教学改革

1CanMEDS-FM框架

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皇家内科和外科医师学会提出CanMEDS框架(canadianmedicaleducationdirectionsystemframework),旨在通过定义各专业医师在医疗实践中所需的胜任力来指导医学教育和实践[1]。由于全科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加拿大家庭医师学会于2009年在CanMEDS框架的基础上了CanMEDS-FM框架(CanMEDSFamilyMedicine)。CanMEDS-FM框架提出了全科医学的4个基本原则:(1)医患关系是全科医师角色的核心内容;(2)全科医师是集多种技能为一身的临床医师;(3)全科医学以社区为根基;(4)界限分明的专业领域中,全科医师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同时,CanMEDS-FM将4个基本原则整合于不同的岗位胜任力之中。全科医生7种岗位胜任力,包括:家庭医学专家、沟通者、合作者、管理者、健康促进者、学者、专业人士[2]。CanMEDS-FM框架目的是改善全科医学教育质量和提高全科医师的岗位胜任力。

2整合式教学策略的提出及其内涵

“整合式教学策略”不同于混合式教学的“1+1”或是“1+n”,而是要将不同的教学模式的理论、过程、方法与技术的各个方面进行融合,形成一种崭新的模式。“整合式教学策略”内涵包括以下几点:(1)整合性思维。教学方法改革涉及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不同种类事物或概念关系的认知与心理重构,因而需要教育者的整合性思维活动;(2)整合性教学资源。需要整合课程资源、教学资料库、网络教学应用平台等,实现不同数据库与平台间的资源共享,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与高效运行;(3)整合性内容。我们可以将理论性知识按照知识点进行整合,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可以整合,临床知识和实践与医学人文可以整合,等等。整合教学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4)整合性方法。需要突破现有的模式和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汲取现有教学模式的精华,整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课内与课外教学的无缝衔接,以提升教学效果;(5)整合性教学评价体系。按评价主体可分为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按照评价内容,可分为知识、技能、情感等层面。

查看全文

全科医学生急诊医学教学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基层医疗工作需要大量全科医生,为老百姓解决基本医疗问题。因此,传统的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全科医学生的需求。本文通过急诊教研室深入了解培养全科医学生的内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并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全科医学生;急诊医学;教学思考

全科医生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不论是在学科的特性还是工作环境,急诊医学与全科医学有着密切联系。我院是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急诊教研室承担了我院全科医学生的大部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培养全科医生特殊临床思维方式和临床技能的目的,因此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了解培养全科医生的内在要求

全科医学学科有以下4大特性:学科属性实用性强;学科内容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诊疗思维过程强调整体性;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阶段具有不可分割性[1]。全科医生主要解决的是疾病的首诊分诊、急诊抢救、患者转诊及健康教育问题。这要求全科医生在平时的工作中,既要帮助老百姓诊治常见病,又要及时做好急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还需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可见全科医学的最重要特点是综合性和实用性。在探寻全科医学生培养模式过程中,需尊重这一规律,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2]。

2注重临床思维的拓展

查看全文

全科医学情境教学法研究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及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情境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运用是有效的,同学们非常支持教师今后继续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为促进情境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全科医学教学;建议情境教学法

为我国本土教学方法,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情境教学法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情境教学法也备受关注,很多教师均不约而同在课堂中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法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全科医学教学中是否具有实效性呢?为验证该观点,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全科医学教学中进行了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实验研究。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为更为有效地实施情境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本文特以97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在对情境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过程中,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如下:(1)文献资料法。以“情境教学法”与“全科医学教学”为关键词,通过知网搜索与本研究紧密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2)实验研究法。于2016年11至2017年11月期间,在全科医学教学中进行了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实验研究。其目的主要为验证情境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具有成效。(3)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结束后,为验证本实验成效,特针对参与本次实验的97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医学生对情境教学法运用的真实看法。

2本实验中采用的具体情境教学法运用方式

查看全文

医学学科建设分析

摘要:全科医学是与内外妇儿并列的临床二级学科,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全科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展开分析及总结,以期对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科医学;学科建设;SWOT分析

20世纪60年代全科医学出现在医学领域,全科医学服务于基层卫生,家庭、社区是其主要服务范围。全科医学是将临床、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进行融合的新学科,提倡人性化、全方位的服务模式。由于全科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对于这方面的人才教育起步亦晚,至今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全科医学学科体系,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亟待加强。SWOT分析法是数学中的动态分析法或态势分析法,这种分析法通过对内部环境、外部条件的系统分析,能够找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中的优势S(Strength)、劣势W(Weakness)、机遇或机会O(Opportunity)、风险或威胁T(Threat),可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管理[1]。

1SWOT分析法对我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分析

1.1优势。1.1.1办学定位适合全科人才培养。我校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大学,重点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服务范围面向基层,立足辽西,辐射辽宁。办学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类型,人才培养类型决定了服务范围,我校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人才培养方向与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向一致,因此,在培养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下得去、留得住的全科医学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通识课程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教育,到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教育、拓展选修课程教育,再到实习实训教育,每个阶段都渗透着对学生医学人文与职业素质培养,尤其包括人文关怀、人际沟通等全科医生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为我校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基础和保障。1.1.2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健全。我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起步早,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在本科、专科、继续教育等多种层次全科医学教育办学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已逐步健全。我校从1990年就开展了社区医疗实践,建立了社区医学教研室,在临床专业第五年教学计划中加入了4周的社区医疗实践,并在锦州古塔区、凌河区率先建立了两个社区实习基地,这在辽宁省内处于领先地位。1999年,我校在本科教学中增加了“全科医学概论”选修课,正式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并在医疗学院开设了临床专业(全科医学方向)进行试点。2002年,我校创办了全科医学院,为农村培养大专学历的全科医生。2010年,我校在辽宁省内招收并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00名,其后的毕业生均在农村基层医院服务于广大农民。2012年,我校获批“辽宁省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教育研究基地”,同年获批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硕士点。2014年,我校附属一院获批首批国家级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7年,为满足学生社区实践需求,我校又遴选合作锦州市龙江街道、凌南街道和锦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社区实践教学基地。至此,构成了基础、临床、社区基地三位一体的全科医学系,健全了教学科研管理体系,为全科医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1.3组织管理体系完整。我校办学历史悠久,开展全科医学教育较早,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较完整的全科医学组织管理体系,即基础、临床、社区基地三位一体的全科医学管理体系,也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主要包括:现代化多媒体教室、教学实验用房、实习实训场所、科研实验室等,完善的设施设备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我校作为高等院校在运作方式、管理手段及管理制度方面都具有现代化的特色,实现了资源管理的现代化,这些都为全科医学学科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1.2劣势。1.2.1师资力量不足。尽管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开展较早,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但至今为止师资力量仍然不足。根据全科医学的教学需求,师资可分为理论师资、社区带教师资两种,理论师资主要承担“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共计8人,其中6人在临床医院全科医学科,是通过正规培训的全科医生;另外2人在公共卫生学院,平时以预防医学教学为主,也承担全科医学教学任务,是经过国家卫计委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培训的全科师资。8名教师每年需要承担全校临床、预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个班级、约600人的全科医学理论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教学任务,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而社区带教师资主要是承担全科医学理论授课后的实践教学任务,也有近600人的教学对象。目前3个教学基地有带教资格的师资仅为9人,需要进一步培养合格的师资,而且基层医生的带教方法、教学水平也需进一步提高。1.2.2教学素材不完善目前,国内很多的学者虽然编写出版了一系列的全科医学相关教材与专著,且主要用于全科医学教学、在岗及转岗培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国高等院校全科医学教材编写还仍然处于起步、探索的阶段。我校虽然积累了一些教学素材,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但还存在素材内容不丰富、不完善等不足。比如病种少、病例资料不典型,尤其是与辽西地区基层医疗常见问题相关的教学案例、素材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校全科医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1.2.3社区实践基地不健全。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社区实践基地的建设还不规范,缺乏能够开展高质量的全科医疗活动的医生仍是主要问题之一[2]。我校的教学基地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高年资、带教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且社区实践基地的数量以及质量仅能满足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的需要,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及配套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带教师资的相关考核评价、监督管理办法等还不健全。因此,我校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建立数量适宜的教学基地,健全教学基地的各项认定条件,提高全科医学实践教学质量。1.3机遇。1.3.1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全科医学教育。例如: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六部联合颁布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其中明确指出了对全科医生的培养目标,包括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资源要求,近期的目标为3年之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3-5]。2011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最新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临床(医学包括中医学)在内的本科医学教育,然后再接受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6]。“5+3”培养模式的提出使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顺应时代需求和国家卫生改革需求,促使高等院校均能够主动进行教育改革,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改变我国的全科医生教育培养模式。上述政策和文件的出台,为新时期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1.3.2国家政策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步伐。伴随着我国城市卫生改革的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也迎来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据《2017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3.4万个,比2005年的1.7万个增加了一倍。2016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诊疗56327.0(15561.9)万人次,平均每个医生每日担负诊疗15.9(14.5)人次;而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诊疗为5938.5(6281.5)万人次,平均每个医生每日担负诊疗13.7(11.0)人次,2016年比2005年在提供诊疗服务人次上大幅度提高。可见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医疗作用发挥得愈来愈好。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依旧处于探索阶段,该领域的专业理论和适宜技术还不够完善,为了确保全科医学的稳定发展,要配备理论及技术过硬的全科医生在社区进行指导,为全科医学学科的理论及实践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1.3.3国家加大了对社区医务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力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全科医学专业人才不足,在职在岗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由于年龄、学历、学位等问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偏低的情况。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采取多种办法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如结合实际情况,将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输送到基层岗位,或将基层社区医务人员送到三甲医院全科医学科培训进修,从而有效提升了社区医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水平。1.4风险。这里的风险含义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在变化过程中对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对高等院校全科医学教育发展也带来很多负面的作用,制约着全科医学的发展。1.4.1社会环境方面的风险。社会上很多人对全科医疗、全科医生存在一定的误解,他们片面地认为社区全科医生技术水平没有医院医生的水平高,所以,一旦发生常见病如感冒、发烧、血压和血糖控制与管理等也到大医院诊疗,结果导致某些大医院“人山人海”,社区医院则“门可罗雀”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全科医生在社会上还未得到全面认可,社会地位比较低,且薪资待遇相对其他行业也较低。这就反映出全科医学在社会大环境中只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而在社会其他各界甚至医学生的认知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认知的落后无疑阻碍了全科医学的快速发展。1.4.2缺乏全科医学教育支持的环境。虽然国家对全科医学教育很重视,但在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时,由于教学与科研需要的配套设备、教学资料不够完善,与全科医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处于较低水平,间接导致了政府出台的诸多政策只停留在理论方面,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比如:社区医生由于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服务对象是以社区、家庭为主,导致其在群众眼中社会地位比较低。因此,政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一方面合理提高全科医生的薪酬,一方面加强对全科医生执业特点、服务能力及范围的正面宣传,进而提高社会各界对全科医生的认知,全面提升全科医学的学术地位,营造适合全科医学发展的教育环境与学术环境。

2我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发展措施

查看全文

社区卫生调研报告

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是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中央等文件精神,在省卫生厅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从**年起在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同时,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与实践,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培训制度和模式。

一、我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背景

(一)**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我市从**年起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已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市市情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自**年起,我市逐年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到**年底全市已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到97个,大大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为我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社区实践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在社区卫生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在职卫生人力资源最突出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尤其是中专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占63.80%)。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缺乏、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缺陷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对这些转岗到社区从事全科医疗和社区护理工作的医生和护士进行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知识的培训,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是摆在我市卫生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查看全文

中医本科毕业实习的必要性

[摘要]全科医疗是世界公认的社区卫生服务的理想模式。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尤为重要。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将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培养其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是临床教学、毕业实习教学的重要方式,它的教学特点可以弥补当前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社区全科医学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趋势下,临床教学病例讨论可以融合心血管、消化、呼吸、内分泌等内科各个专科以及外科、影像、内窥镜、康复、护理等多个学科内容,增加实习生对全科医疗的感性认识,符合社区全科医学的需要。由此可见,多学科融合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模式符合社区全科医学背景下医学临床、教学发展以及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医学;毕业实习;教学病例讨论

社区全科医学模式的发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医学模式改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加强全科医学教育是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力。临床教学病例讨论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典型性、实践性等特点,是临床教学、毕业实习教学的重要方式。笔者从社区全科医学背景、中医学本科实习特点、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模式等,探讨在社区全科医学背景下,在中医学本科毕业实习中开展多学科融合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初步探讨其实施模式。

1社区全科医学背景

全科医疗是世界公认的社区卫生服务的理想模式。《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大多数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意外等多种内科慢性病,需长期服药、监测、随访,这对社区全科医疗服务提出需求。到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只有50%左右真正需要专科医生的诊治,80%~90%的基本健康问题完全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世界全科医生组织著名专家Dicon教授曾说:“任何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若不是以受过良好培训的全科医生为基础,便要注定付出高昂的代价。”[1]据统计,我国目前通过考试的全科医生人数,远远无法满足全国5亿城市居民的需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生[2],势在必行。《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2006年)、《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09年)都强调高等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将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目前我国的社区全科医生,绝大部分是临床医学毕业生经培训后考试或考核合格后上岗,这一方式和发达国家早期的全科医生产生的方法相似。早在2000年,国家就要求在高等院校医学专业中设立全科医学课程,为医学生将来成为全科医生或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协作打下基础。但是目前我国仅有46.1%的医学院校开设了全科医学课程,在课程性质、师资数量、师资知识结构和配置情况、教学时数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3-4]。

2开展多学科融合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高校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一、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的概念

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是医学中的一种,包括儿科、外科、内科、妇产科等等,它主要指在基础医学的基础上对于患者的身体或心理上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和治疗的一门学科。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所包涵的内容极多,而它的分类更是极为多样,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医疗机构对于它的分类都不一样。

二、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实践教学的新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的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教学的要求有所改变:1.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而非单一的传授知识。现代化医学中将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对于问题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等。2.由单一学科向多个学科融合发展。由于临床各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传统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的教学显得比较狭隘,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现代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将会由多个学科融合发展,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将会交互渗透,更加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将改变以往传统临床医学(全科方向)中轻视其他学科的观念。3.教学方式将由封闭走向开放。传统封闭式的课堂将被改变,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更多的进行试验,学习更加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实践能力得到大大加强。

三、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1.应当结合现代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的培养应当遵照国家的相关指导性原则,并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实况,制定出恰当的关于课程设置、实践要求、教学目标、效益考核的教学计划,使得学生能够对医学的基础和专业性的课程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各部分知识之间内容的合理分配,有针对性的对医学发展中的一些新概念、新技巧安排讲座学习。2.应当把握现代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的发展趋势,注重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在时代的发展中各门学科之间的内容和技术出现越来越多的交叉和融合,因此临床医学(全科方向)也变得更加综合化,打破传统医学中学科基础知识体系中的界线,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在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调整,强调他们对于微观和宏观问题的分析,对于综合和总结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使得各个学科在实际中和思维中都联系起来,以形成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学科群体。3.应当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改进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教学的方法。利用新兴的多媒体和现代化互联网通信技术,能够使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的教学更加生动、趣味横生,能够极大的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更加积极的学习;同时,现代多媒体技术也使得院校之间的远程交互教学成为可能,使得教学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在线学术交流以及技术的观摩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的效率。4.应当注重现代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的实践教学,提高见习和实践的质量。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训练学生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的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科学思维、医疗作风、独立动手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因此,在进行现代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的教学时,可以注重实践活动前的综合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对所进行的实践有一个预先的了解和把握;此外,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的纵向思考,告诉他们应当如何举一反三和全面的对疾病进行分析。在派遣学生进行实习时也应当注意与实习医院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得双方在教学的方法、对学生培养的目标以及教学大纲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并积极健全实习管理的网络,充分发挥资源,共筑育人之路。5.应当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改革对学生考核的方式。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传统的理论知识考核之外,还应当注重和加强对于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并且可以设置理论考试未通过不予参加实践技能考核资格这一条例,这也将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能够很好的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等,从而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查看全文

医学教学质量建设论文

[摘要]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全科医生的同事也要加强临床培训教学基地的建设,从而为全科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文提出全科医学教学质量重要性,加强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并对于加强基地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全科医学;医学质量;加强;临床培训;基地建设

现代医学的进步直接决定我国公民的身体素质的好坏,那么人们对于医院的改革与发展是十分的关注的,因此,医院的责任重大且任重而道远。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全科医生的同时也要加强临床培训教学基地的建设,从而为全科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1]。

1提高全科医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全科医学具有内容丰富,相比其他医学专科的学科范围宽广且不深等特点,且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作为两大医学体系并存。而全科医学就与传统医学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对患者的整体性照顾、对预防保健的重视、对心理致病因素的考虑、对医患之间关系的强调等。其主要是指为个人及其家庭所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以及个体化和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时,所运用的知识、技能及态度[2]。虽然说我国颁布了很多跟全科医学相关的政策文件,但是我国高校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仍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步。从而使得我国医院全科医学人才严重的缺乏,且质量也有待提高等,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提高全科医学教学的质量是当下我国医学院校的重中之重,从而通过推广全科医学和建立高水平的全科医学服务可以改善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2加强临床培训医学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住院医师循证医学培训探讨

摘要:循证医学以现有的研究实证为支撑,强调将决策最佳化。在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融入循证医学教育,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并从宏观上推动全科医学建设。循证医学教育包括观念的引导和技术的培训,应以创新与批判意识、检索与整合能力、组织与协作精神为目标开展教学工作。

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是一种旨在优化诊疗效果、提升诊疗服务水平的医学研究方法[1]。与病理学、解剖学等基础学科相较,目前循证医学尚未被纳入医学本科生培养的常规教学[2]。虽然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代表的部分院校将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合并设为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但循证医学部分的教学仍停留在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的层次,缺乏广度和深度。在此背景下,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继续医学教育中补充循证医学相关内容极为重要。住院医师是主治医师之下的初级职称,主要负责完成各项基本医疗工作[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医学人才从理论迈向临床的必经之路。对于全科医师而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般包括理论培训、临床技能培训以及基层医疗卫生实践[4]。近年来,全科医师教育的试点工作稳健实施,在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临床与科研偏重失衡、全科与专科界限不明[5]等一系列问题。现结合全科医学发展背景及全科医师自身特性,对住院医师循证医学教育的价值和目标进行综述。

1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比较

从教学方式看,传统医学一般采用“经验医学教学模式”[6],在诊疗思维和操作方面,学员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主要依托年长医师的带教以及对国内外指南文件的解读,因而其之后的诊疗思维和操作会表现出相对鲜明且固化的“师承”特点。传统“填鸭式”医学教育过分强调带教教师的权威性,学员自身的存在价值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循证医学教育模式则具备一定的兼容性,可联合巴林特小组教学模式[7]、督导式教学模式[8]、以案例为基础(CBL)的教学模式[9]等其他先进教学范式进行实践,在书本理论知识讲解、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医学人文熏陶等方面展现出较好的协同效果。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突出了学员的自主性,鼓励其在有效检索文献资料及研究实证的基础上,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自发研学[10]。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诊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学员可进行由浅入深的独立思考,进而优化调整诊疗策略。从教学思路看,传统医学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时通常按不同的器官、系统及疾病类别划分课时;循证医学则以患者为中心,在关注患者安全与疗效的基础上通过证据评价建立逻辑范式[11]。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了传统医学模式[12],医患关系中患者的尊严及地位受到关注。以患者为中心,即充分进行医患沟通,合理考虑患者需求,在医患双方协作努力下制订更具个性化的医疗方案。无论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命质量还是协调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循证医学相比传统医学都展示出明显的优势。

2全科住院医师循证医学培训价值

2.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查看全文

早临床教学模式在社区医院的实践

摘要:医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正在由传统的课堂理论和临床实践分开教学转化为一体化培养模式。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和社区医院全科教学工作均是一体化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医科大学对“5+3”本科教学提倡“早临床多临床”,鼓励低年级学生积极以各种形式参与临床实践。本文通过对我校“5+3”本科新生到社区医院开展早临床教学的工作介绍,展示了“3+2”本科医生社区教学基地早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探索,有助于医学生了解国家公共卫生事业政策,早期熟悉未来的职业环境,了解职业角色的价值和意义,了解患者的需求,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职业使命感,为将来更好地适应临床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社区医院;早期接触临床教育;“5+3”一体化人才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人才培养(简称“一体化人才培养”)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是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5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1]。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是一体化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联系课程。早临床即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在欧美国家和我国的一些医学高等院校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该课程通过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环境、临床医生、患者、诊疗流程以及早期接触临床知识和技能,使医学生更好地了解未来职业环境和职业角色,了解患者需求,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职业使命感,使医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3]。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给卫生保健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卫生健康保障体系中,社区医院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国家分级诊疗的重要环节。而随着国家对社区医院的重视和社区医院作为健康事业“主战场”和“看门者”作用的体现,对医学人才的社区医院教学工作的重视度也逐渐得到提高。然而,社区全科医师的缺乏却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和难点[4-6]。如何将早临床教学与社区医院全科教学工作结合,使本科医学生早期接触社区医院从而了解其基本医疗功能,以便更好地开展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也便于医学生理解并投身全科医生的队伍。提高全科医学社区基地教学水平,切实发挥其教学职能,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也是我们在新型教学方法探索中面临的问题之一。目前,我校在医学生培养中开展了社区医院“早临床”模式的教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结果研讨如下。

一、社区医院教学和早期接触临床教育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2017年,为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做好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政策衔接工作,加大一体化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意见》提出,要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推动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的规范化培养。为了适应相应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实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模式,在学生课程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反复开展临床实践,注重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1,2,9]。同时,《意见》也指出,需调整优化学科专业招生结构,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是目前我国多个地区的紧缺专业人才,尚有50万全科医生缺口。2018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国家拟通过以下方案:一是通过医学教育改革,加大对全科医学专业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强“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是开展基层全科医生进修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同时,改善全科医生的薪酬待遇,改革完善全科医生使用激励机制,让大家积极地、热情地去从事全科医生工作[7]。结合此前在国家层面上社区医院发展迅速,全科医生需求量大,需求有矛盾。相比之下,行业内的专科医生们对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理解定位不够准确,如认为全科医学是各个学科的简单叠加;全科医生是万金油,专业水平不高;而医学生在学习期间受到专科思想影响和熏陶,职业定位多倾向于专科化,对社区医院全科医生定位为范围广、水平低、收入低、发展空间小和社会地位不高的医疗工作者而不愿意从事社区医院全科医生工作[4,5,6]。因此,基于以上理论基础,重庆医科大学早临床课程组根据我国国情和医学教育的特点,将社区医院实践与早期接触临床教育进行整合,在开展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育前、中、后均加入社区全科医学学习实践。社区医院早临床实践就是我们为完成此目标的一个重要课程安排。

二、在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体系中加入社区医院早临床中英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和准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