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09:03: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企业危机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危机管理

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探讨

摘要:当今时代下,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已成为社会关注重点,对于企业而言,应发挥其社会责任,自觉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本文主要围绕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企业危机管理参与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体系完善构建方法,旨在有效抑制社会发展的公共危机风险因素,促进社会进步。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对策分析;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但是在社会机制运行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矛盾的增加,公共危机治理滞后于社会发展。调查数据表明,安全突发事件及社会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因此,需要加大公共危机管理力度,在明确企业参与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达到公共危机治理有效性和及时性的目的。

一、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作为社会体系中的重要主体,在面对公共危机时应承担起自身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并在有效管理过程中,实现自身知名度和外在形象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讲,应注重公共危机的监测、决策和处理,尽可能减少公共危机带来的危害。首先,在公共危机准备阶段,当遇到公共危机时,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组成管理小组,调查并评定公共危机影响,制定可行性计划,避免公共危机的社会危害进一步扩大。在这一阶段,要求企业及时收集公共危机有关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参与到危机管理中。同时还要借鉴现有危机处理制度,根据危机事件影响程度,确定管理决策。其次,在公共危机处理阶段,要和政府部门保持良性沟通,优化公共危机管理方案,并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利用群众力量,保证公共危机的有效解决。最后,在公共危机处理成效评价环节,企业应对自身在危机管理中的应急能力、处理能力等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反馈确定管理发展方向。在上述管理措施有效实施下,能保证企业公共危机管理全面展开,针对具体问题提出适当的应对措施,有助于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

查看全文

企业危机管理解析

当今社会,企业所处商业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需要处理多种多样危机的威胁,例如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产品质量问题和财务问题等等,这些都属于企业危机的范畴。企业危机是指企业由于受到内部或外部一个或多个要素的变化影响,导致企业偏离有序稳定的状态,并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破坏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危机小可能对相应的商品造成销售阻碍,大可能威胁到该企业的声誉甚至生存。企业危机通常会对企业造成以下影响:损害企业声誉,损害企业的信用,损害企业员工忠诚度以及损害企业利润等。许多研究表明,在企业的进化过程中,企业的平均寿命很短,而那些寿命较长的公司,则是有能力渡过那些致命危机的公司。[1]

1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为了避免企业危机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危害,企业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危机管理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其核心是通过识别危机、制定全面的危机处理计划、妥善处理危机引发的后果、降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企业危机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现代企业如想屹立不倒稳健发展,就要了解认识危机、学会剖析危机、增强危机意识并且把握应对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甚至能把潜在的危机转化为前进的机遇。1.1诚信形象原则。企业的诚信形象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当危机出现,企业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严重时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企业在面对危机时,通常会从维护其自身形象开始展开,而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需致力于将由自身诚信形象而引发的损失减到最小,从而不被公众所质疑以致放弃。当客户因为使用了该企业的产品之后受到了损失或者伤害,该企业需要立即采取措施,积极回应公众的质疑,主动为受到损害的客户提供物质赔偿。对于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客户受损的商品,应及时召回,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尽可能多的挽留客户,维持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以有效维护公司的诚信形象。1.2信息应用原则。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占地位逐步提高,高效的企业危机管理系统更是离不开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撑。大多数危机检测活动工作量繁重,检测过程参数繁多,需要一套灵敏的危机检测系统辅助工作人员,及时更新可能存在的隐患,才能有机会防患于未然,即使无法做到未雨绸缪,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做出回应。1.3预防原则。处理危机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建立全面和规范的预防机制能将一部分有征兆的危机筛选出来,并针对这类危机制定解决方针,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此类危机包括企业产品缺陷、高层管理者流失、营业额缩水等。对于此类危机,企业应及早制定应对策略,当具体危机实际发生时,再依据策略方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尽量缩短对危机的反应时间。1.4企业领导重视与参与原则。在危机实际发生时,公众经常把目光聚焦在该企业的高层身上。越高层的领导直接参与到危机的回应和处理环节,越能降低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如若没有高层领导就该企业的问题进行澄清或道歉,仅由公关部门出面处理,公众会认为该企业对其过失漠不关心,从而导致该企业的诚信形象受损。同时,若没有领导就企业面对的危机做出统一规划统筹,就会导致“群龙无首”的情况发生,各部门在行动和对外口径上可能很难统一。所以,当企业无法预防企业的发生,领导的重视和参与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对危机管理重视的企业,会设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并由高层领导担任组长。1.5快速反应原则。企业在应对危机时,越早制定出正确的应对方案并采取措施,危机造成的损害就会越小。若能有效遏制危机的扩散,便能更好地降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对于某些舆论危机,企业越及时对危机做出回应,越显得问心无愧;对于企业已犯下的错误造成的危机,越早进行道歉和补偿,造成的损失就会越小,也对保有客户对企业的信心有积极的作用。

2波音公司危机概况

2017年全球的航空航天制造业市场规模达到了8380亿美元,其中美国仍是航空航天产业的主导,约占全球的49%。在产业规模中,飞机制造业占比最高约为54%,其次是关于航空航天产业维修升级服务约占比27%。波音公司注册成立于1916年,是全球最主要的民用飞机制造商,同时也是军用飞机、卫星、导弹防御、人类太空飞行和运载火箭发射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先者。波音公司还提供众多军用和民用航线支持服务,其客户分布在全球90多个国家。[3]2.1触发事件。在2019年3月10日,一架波音737MAX飞机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迪斯亚贝巴附近坠毁,机上157名乘客及机组人员无一生还。在此之前,2018年10月29日,印尼狮航的一架载有189人的波音737Max客机坠毁。短短五个月内,发生了两起毁灭性的灾难对波音公司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此次事故之所以会对波音公司造成危机,是因为大部分的坠机事故的责任在于飞行员,而这两次事故的起因非常可能是波音制造的飞机本身出了技术故障。在埃塞尔比亚航空公司事件中,飞机在起飞后数分钟内坠毁。两架飞机都出现了突然停止并俯冲撞击地面的情况。一份初步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印尼狮航事件当中,飞行员曾努力去维持对故障设备的控制。而埃塞俄比亚航空集团首席执行官TewoldeGebreMariam声称,该公司坠毁的飞机在失事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而在4月5日,波音公司官方网站的声明中也承认,两次事故中都存在飞机MCAS(全称为“机动特性增强系统”,是一种应用于737MAX飞机的自动安全软件,其设计初衷是阻止飞机失速)功能被错误激活的情况。[4]2.2巨大损失。在短短不到五个月内发生了两起如此重大的事故,引起了全球的飞机制造业及政府相关部门对波音飞机安全问题的格外关注。中国监管部门是最先做出应对措施的,2019年3月11日,中国境内所有航线的波音737Max飞机都被禁飞,这一指令针对所有波音737Max机型而并不仅限于波音737Max8。次日,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和德国当局在其领空禁飞了该机型,欧洲航空安全监管机构也下达了同样的指令。13日,联邦航空管理局也会在美国禁飞所有使用波音737Max8和Max9的航线。截至3月13日,几乎全球所有的波音737MAX8飞机都被航空公司或者政府部门禁飞了。短短几天内,波音公司的市值下跌了将近300亿美元。[4]737是波音公司最重要的机型,波音公司30%的收入及35%的利润都是来自此机型。此次坠毁事件对波音的长期损害尚不明确。短期内,波音公司需要直接支付的事故赔偿费用和修复故障飞机的费用可能会低至一亿美元。如果是飞机软件问题导致了这两次坠机,那么将会很容易修复,波音已经承诺对疑似导致狮航坠机的代码进行更新。所以对于波音公司来说,最大的潜在利润损失将是由于Max8机型的安全问题,导致公司必须将该机型降价出售。如今,很多乘客在选择乘坐飞机的时候,都会留意乘坐的机型。由于这两次事故,为了避免顾客的流失,包括印尼狮航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试图将原来由Max8机型执飞的航线更改为由其他机型进行执飞。2.3技术问题。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坠机事件将“人机交互”推到了风口浪尖。飞机起飞时,机头越高,造成迎角,也就是机轴对相对风流的夹角,的角度越大。而当迎角超出一定范围的时候,飞机会面临失速风险。MAX8配备的系统一旦判断飞机失速,可以自动操作并使机头朝下骤降,以化解失速。目击者称,该架飞机在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起飞后,先是向上攀升紧接着向下俯冲并且多次重复这个过程。而在2018年10月的坠机事件中,印尼狮航的飞行员也被同样的问题困扰,飞机起飞后不久,飞机的自动安全系统为了防止飞机失速错误地指挥飞机向下俯冲。最令外界担忧的莫过于感应器回馈了错误的数据给飞行控制系统导致空难的发生。在故障发生时,从自动控制转换到人工控制并非如我们所想那般直截了当。当飞行员手动控制飞机的时候,自动飞行系统仍将试图阻止危险操作以期辅助飞行员。而双方都无法掌握飞机的完全控制权让情况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5]

3波音公司危机管理分析

查看全文

企业危机管理新媒体策略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具有快速及时的特点,热点事件也极容易被发酵,如若发生企业危机事件,必会涉及到危机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否面临危机,都要完善企业内部的公关体系和安全体系,防微杜渐,以免意外。近期,关于滴滴乘客遇害的新闻引起社会争议和批评,给滴滴出行公司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及时进行危机公关,是滴滴出行平台的关键举措。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展述滴滴出行的危机事件,对企业危机管理内容进行概述,再着重分析滴滴出行的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策略,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滴滴出行;危机管理;新媒体策略

一、滴滴危机事件回顾

近期,滴滴出行平台又出女性乘客遇害事件,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和新闻媒体等主流网站上掀起轩然大波,对滴滴出行的业务和公司形象产生极大冲击,迫使平台紧急启动危机公关手段。首先,对危机事件进行简单回顾。2018年5月6日凌晨,21岁年轻空姐在航空港区搭乘滴滴顺风车,在赶往市区途中被滴滴司机刘某杀害。随后,河南电视台把此事曝光,其他主流报刊媒体,例如新京报、环球时报等也相继报道事件。空姐滴滴遇害迅猛发酵成社会热点,引起民众的广泛讨论。滴滴平台问责和女性出行安全的相关内容成为主要话题。5月10日,滴滴平台正式回应此事,公开道歉信,表示将成立专项工作组,配合警方破案,并全线有偿(100万)征集顺风车司机罪犯。5月11日,滴滴公布自查进展,并对旗下顺风车业务进行一星期的停运整改。5月16日,滴滴宣布平台顺风车业务和全平台的整改措施:下线评论功能,接单前人脸识别,暂停22点到6点的顺风车业务等。此后,滴滴平台遇害事件逐渐平息,滴滴顺风车继续稳定运行。8月24日,温州乐清女性乘客赵某搭乘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被滴滴司机钟某强奸杀害。历史悲剧被复制,滴滴平台的安全性问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成为网络上民众批评和担忧的问题。尤其是本次事件中还有一个小细节在社交平台上曝出,让人对滴滴平台的安全体系充满怀疑。在温州女孩遇害前,该车主就受到另一位乘客的投诉,但是该车主仍然正常接单,平台并没有及时处理,导致惨案发生,滴滴平台有不可避免的责任。8月25日,滴滴平台就此事发表道歉和声明,对事件进行自省。政府交通部也纷纷与滴滴平台约谈。8月27日零点起,滴滴宣布顺风车在全国范围内下线。8月28日,滴滴总裁程维和柳青署名道歉信,表示将会对平台业务重新整改,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平台安全问题如若未得到用户认可,顺风车业务将无限期下线。不难看出,网络平台给这类舆情事件极大曝光率,扩散速度快,破坏力度大,企业若处理不佳,则会受到更大的损失。网络时代,一切被加速,企业回应危机的时限为4小时,甚至是“秒回”(邢雅博,2018)。这对企业危机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二、企业危机管理概述

(一)危机管理概念。危机,顾名思义,指现有或潜在的能造成破坏和损失的事件。企业危机管理则是指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针对未来可能面临或目前面临的危机事件,开展的一系列有秩序的管理活动。企业进行危机管理是希望能将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消除或降到最低,为企业以后的正常运行提供机会。企业危机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重要产业,拥有大量专业的危机管理从业人员和专业的危机管理咨询机构,许多高校也开设企业危机管理课程。整体上有一套完整而成熟的体系。相较之下,我国的危机管理缺乏相应研究,而且对新媒体的运用策略意识并不强。(二)危机管理过程划分。简单来说,危机管理有过程上的差别,目前,对于危机管理过程,西方学者有许多不同的见解。例如奥古斯丁的六阶段模型、米特罗夫的五阶段模型等。本文主要把危机管理过程简单分成三个阶段:危机前的预防期、危机时的控制期和危机后的恢复期。针对不同的危机管理阶段,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机制和政策,以免危机四伏时束手无策,给公司带来不可挽回的致命威胁。譬如,危机前的预防期,应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危机管理PlanA/B等;危机来临的控制期,如何借助新媒体工具,道歉文和相应对策的拟定等;危机后的恢复期,如何改进问题,挽回信誉等(吴琳,2017)。(三)危机公关5S原则。企业危机管理中常会运用到危机公关5S原则,对企业的危机应对有很大的帮助。5S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速度第一原则。这点要求企业在最高的时间内对危机事件进行回应,采取措施。只有企业通过官方渠道权威信息,才能让其他谣言留言传言和猜测的进一步发酵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及时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滴滴出行两起案件,官方回应都“姗姗来迟”,让民众感受到平台并不在意这些危机事件,“枉顾人命”,没有做到及时回应,速度第一的原则。民众无法释怀,政府也表示其道歉信中关键问题如何处理“只字未提”(中国交通新闻网,2018),让企业持续陷入失信危机。2.承担责任原则。这点要求企业从受害者角度出发,深刻反省过失,积极弥补受害者损失,而不是否认或规避应承担的责任。滴滴出行两起案件,虽然官方回应不及时,但是在其的道歉信中,表示对受害者及家属有不可避免的责任,同时也对旗下顺风车业务进行下线整改,展现了积极承担责任,不规避职责的企业形象。3.真诚沟通原则。这点要求企业通过诚恳真诚的态度面向大众进行交流和沟通。换言之,企业应该尽可能“放低姿态”,承担过程,说明事情进展,通过各种渠道自纠自查,获得理解或支持。滴滴出行危机事件中,道歉信内容里均提到了顺风车业务下线整改内容,并提出了一些对应的安全措施,以期表示其诚恳的态度,但对关键问题有所回避,真诚是否,依然存疑。4.权威证实原则。这点要求企业在危机发生后,通过权威渠道相关消息和处理方案,维护企业声誉。滴滴出行平台的道歉信充斥全网,顺风车业务如期下线,政府部门的介入,也给公众传递一个信号,企业正在承担社会责任,所表示的内容属实。虽然,道歉信内容仍遭受诟病,显示其不真诚。但还是通过权威渠道在进行整改。5.系统运行原则。这点要求企业上下、危机事件前后的口径一致而且严谨,的各种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具有连贯和一致性。滴滴危机公关中就事件、致歉内容、安全整改等都分阶段完成。

查看全文

企业危机管理及早期预警机制研究

摘要:在伴随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影响的不断深入,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市场和竞争环境下,我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危机以及内部风险危机都在逐渐增强。本文以四川圣达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在当前该企业内部日常经营发展与决策的过程中,从而提出企业面临风险与危机实施的早期预警机制,达到有效规避和减缓危机给企业带来的损害。本文针对四川圣达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存在的危机以及早期采取的预警机制和具体策略入手,多方面、全方位进行详细分析,目的是能够进一步探索出当前四川圣达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危机的具备原因,从而合理制定早期预警机制,发挥预警机制的有效价值和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危机管理;预警机制;企业管理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充满着诸如经济动荡、科技进步、潜在威胁、消费者偏好改变及市场权力重构等诸多风险,致使企业在创立、维护和发展阶段极易出现危机。若处理得当,企业危机得以消除,企业便得以继续生存与发展;若处理不好,危机管理失去应用的效用,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不仅会把以前企业培育和维系经营所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丧失跆尽、前功尽弃,更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严重则会危及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的竞争环境中,企业针对危机管理方面需要更加谨慎和严密,同时更要发挥应对危机管理的早期预警机制的效用,从源头出发有效规避和减缓危机与风险带来的波记性和损害程度。在此背景下,研究企业危机与早期预警机制及应对策略,已经成为学术界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关于企业危机与危机管理的研究

(一)企业危机

从市场学以及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危机的具体内涵,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学者都给予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是当前国际中对于危机内涵的确定最具有公众权威性的说法为:危机具体指的是一种实际发生的情境状态,在这种受到压迫的形势中,作为决策主体的企业来说,其发展的根本目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变动和影响,从而延长了做出决策的反应时间以及做出决策的正确程度和有效性。危机的具体特征包括了四大方面:急切需要作出反应快速的战略决策;企业内部处于严重缺乏专业性强、训练有素的人才员工;企业生产以及日常经营所需要的物料资源紧缺;处理当前危机事务的时间非常有限[1]。

查看全文

肺炎下中小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企业生态中相对的弱势群体,受到肺炎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挣扎在死亡的边缘。鉴于中小企业特殊的地位,如不及时对其进行救助,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系统性风险。面对不可抗力的巨大负能,中小企业只有在日常经营中注重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建设,重视内源融资的融资方式,制定危机处理程序,注重人力资源危机以及财务危机防范,金融机构加强数字化建设支持潜在优质客户,社会各主体进行综合拯救,政府部门出台中小企业特别法等一系列危机管理机制,才能在大灾大难面前免遭市场出局的危险。

关键词:不可抗力;中小企业;危机管理;肺炎疫情

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了全国绝大部分的税收、GDP、技术创新以及就业岗位,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0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更是超过7000万户,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相对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在经济下行、新旧结构动能转换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经常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各类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不可抗力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预见、无法抗拒、不可避免、无法克服的事情,比如自然灾害、社会动乱、重大瘟疫等。不可抗力发生时间不可预知,一旦发生,必定会对中小企业造成影响。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当出现重大不可抗力事件,中小企业最先面临冲击,比如2007年下半年发生的次贷危机导致我国在2008年上半年就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中小企业在此面前表现得无所适从。2020年初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行业遭受严重打击,部分城市“封城”、企业延迟复产复工、学校被迫停课。在这场疫情面前,中小企业现金流非常紧张,诸如西贝、老乡鸡等餐饮企业现金流只能维持3个月,而大量体量小的餐馆只能关闭,如不加以救助,很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肺炎疫情的影响面之广、影响时间之长、影响程度之深都值得反思、总结,当中形成的经验教训对今后社会各方面危机应对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场危机不仅是单一的危机,更是全面性的危机,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次大考。如何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将是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总结中小企业面临不可抗力时的应对措施对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不可抗力的研究。陆岷峰、马进(2020)认为:不可抗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对象,其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同样的灾情,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尚可承受,而对于中小企业却是灭顶之灾;影响范围也有大有小,主要看灾害的性质;虽然对不同的主体影响不同,但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作为一种外界力量,中小企业在不可抗力面前仅凭自身是无法摆脱困境的,不可抗力的形式是多样的,诸如大地震等自然力量,战争、瘟疫、金融危机等社会力量都属于不可抗力。[1]崔建远(2019)主要对合同的不可抗力条款进行解释,他认为在外延和内涵方面,不可抗力条款和法律界定的不可抗力是相同的,合同中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必须服从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条款,不可抗力条款只能适用于双方当事人之间,在免责和解除合同方面,对第三方无效,他认为债务人应该将不可抗力告知债权人。[2]郑琪(2020)认为本次肺炎疫情作为不可抗力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企业之间解决合同或者不履行合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当企业确实因为肺炎疫情导致无法履约时,企业可以免责,当合同可以拆分,肺炎疫情导致企业无法履行一部分合同并且已经告知对方时,可以免除部分责任。[3](二)关于中小企业应对不可抗力的研究。陆岷峰(2020)认为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除了资金、人才等以外,其应对市场风险的韧劲较差,一旦有较大风险事项发生,退出市场是其不得已的选择。正常情况下,中国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只有三年半,而在不可抗力影响下,中小企业的死亡率可能会增加50%。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缓解不可抗力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最主要是能让中小企业度过一个危险期,即打一个时间差,挺过了这个时间差,中小企业就能够活下来,这就看中小企业的韧性如何。当然,对于一些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企业,通过不可抗力的契机让其退出市场也不失为一件好事。[1]韩强(2020)认为当前肺炎疫情对于中小企业就属于不可抗力影响,因肺炎疫情导致中小企业不能履约,应该免除其履约责任,此外他认为即使企业在不可抗力下能够履约,那么对于债务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4]刘润奎(2018)认为企业在制订合同过程中在不可抗力约定方面应该根据不可抗力的内涵和理论进行详细约定。关于不可抗力的认定不能机械地根据法律条文,而应该建立在保护交易,促进公平竞争秩序形成的基础上。[5](三)关于中小企业危机管理研究。陆岷峰(2020)认为目前中小企业还没有很强的危机管理意识,在企业管理当中没有将风险与危机列入战略规划当中,没有强烈的危机感,因而,对于突如其来的危机基本上都是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即使有些努力,往往也是针对具体的事项可能产生的风险做些防范而已,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危机管理体制、体系等。从风险到危机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即使是突如其来的灾害危机,如果平时就有应对危机的管理机制,即使倒闭也会比其他中小企业迟些。[1]范秋梅(2003)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中,各类风险事件都有可能发生,中小企业一旦疏忽危机管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很多企业并没有制定危机管理应急机制,即使有也仅停留在形式,她指出危机管理意识不足是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危机。[6]刘永(2009)指出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经常力不从心,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包括危机预警机制、危机反应系统、危机善后系统在内的危机管理机制。[7]侯建辉(2010)则指出当前中小企业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不足,他认为当前中小企业在危机管理方面存在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沟通渠道不畅等缺陷,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学习借鉴西方先进危机管理制度,健全危机管理能力。[8]综上所述,学者对不可抗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条款履约免责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建立危机管理机制方面,即哪些情况下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中小企业不能履约,违约方不用承担责任,但是并没有研究不可抗力背景下对中小企业的危机救助体系。鉴于此,本文主要以肺炎疫情为研究背景,总结中小企业在应对中的经验与教训,基于企业危机管理的一般规律性特点,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特殊性,提出不可抗力下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管理的一般做法,即:社会综合拯救、企业自救、化危为机、危机管理常态化等。

查看全文

企业商业秘密危机管理论文

[摘要]商业秘密作为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企业谋求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商业秘密泄露危机的成因分析,提出了企业构建商业秘密危机保护管理机制,从而提高商业秘密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秘密危机管理机制

危机,是指对组织基本目标实现构成威胁,要求组织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关键性决策进行紧急回应的突发性事件。商业秘密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商业秘密泄露会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正因如此,商业秘密泄露被看作企业危机。

一、商业秘密泄露危机成因

1.企业内部泄密

(1)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企业内部泄露商业的最广泛途径。人才是商业秘密的“活化体”,在离开原企业时,虽然仍负有对原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义务,但正如美国贝克法官指出:“当一个雇员终止了与其雇主的雇佣关系后,他有权带走‘受雇佣期间有用技巧、经验和知识’”。

查看全文

居住型物业企业危机管理论文

一、居住型物业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物业费缴费率低

天津市A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例,其对滨海新区某一普通住宅项目进行物业管理,自2012年5月起一期业主办理入住,截至到当年年底共有312户居民进住,我们就以这312户居民为样本,观察其物业费的缴纳情况。2013年7月之前按时缴纳物业费的业主是312户,物业费缴纳率为100%,数字让人欣慰,但这一现象是由于办理入住手续时必须预付1年以上的物业费的硬性规定所实现的。从2013年8月起,按时缴费的业主逐渐减少,截至到2015年3月底,按时缴纳物业费的业主仅有124户,还不到所观察的业主的40%。整个物业费的缴纳情况呈现出随居住时间增长,按时缴费人数逐渐下降的线性关系。

(二)建管不分家

虽然一直呼吁物业市场化,且物业服务企业也具有独立法人,但大多是由房地产开发公司出资控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父子关系”。天津市的物业公司也不例外,亲密的关系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例如,在价格方面,本应由物业企业对物业服务的价值进行衡量测算后,与业主协商定价,而现在往往是由控股的股东来决定,即房地产开发公司定价,从而导致价格机制失灵。更有甚者,房地产开发商为了销售业绩,将物业服务作为赠品,送给业主,严重损害物业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开发商在选择前期物业企业时,直接选聘自己控股的物业企业,并没有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择优聘用,导致市场竞争机制失灵。第三,由于有房地产商做靠山致使这些附属的物业企业不思改革,不求上进,却仍未被市场淘汰,而独立的物业企业却因生存困难,被迫退出市场,致使市场退出机制失灵。

(三)房地产开发公司遗留问题多

查看全文

供电企业危机管理中未知理论

摘要:文章引入未确知理论,针对供电企业危机管理的危机评估环节,建立了基于盲数理论的危机评估FEMA模型,并以某供电企业大面积停电危机为例,采用专家打分法从危机的后果严重度、发生可能性和可控度三个维度对危机进行评估,计算其风险顺序数值(RPN),得到了更加客观合理的数据,为危机事件的等级判定提供了重要可靠的依据,对供电企业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未确知理论;盲数;供电;危机管理

供电企业作为国家的能源基础产业,对安全问题历来十分重视,不断对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和完善,积累了丰富的应对安全事故的成熟经验,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但总体而言,供电企业在危机管理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体制,企业危机管理整体水平或体系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危机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大量存在而引起的,在危机评估过程中,精确性与不确定性形成一对十分突出的矛盾,而未确知理论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重点针对供电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危机识别与评估环节展开讨论,即应用未确知理论对危机评估过程提出一种新的评定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危机的不确定性和参评人员主观认识的未确知性,并将评定结果量化,使得对危机信息的鉴别、分析及危害评估更准确,能更合理地反映危机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一、未确知数理论

(一)盲数理论简介

查看全文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论文

摘要通过对企业危机管理理论(公共关系理论、危机处理理论、危机管理理论)的分析,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财务危机管理常设机构的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财务危机管理培训、财务危机应对机制及制定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财务危机处理。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危机管理财务危机处理

现代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处在一个高度开放和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因各种内外部原因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财务危机,培养财务危机意识,加强财务危机管理,进而有效地处理财务危机。目前,我国企业界对财务危机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国对财务危机管理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已有的研究大部分局限在财务危机爆发后的事后处理方法上,还缺乏对企业完整的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分析,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1危机管理理论综述

1.1公共关系理论

著名公共关系学教授詹姆士·格鲁宁(JamesE.Grunig)将公共关系定义为:具备管理、沟通、组织、面对公众、全球化运作等功能,主动影响公众,为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协助组织更有效运作。公共关系理论主要侧重在危机发生后维持良好的组织与公众关系,树立积极的企业形象,有效地化解组织与公众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等。可以看出危机公关只是危机管理的初级阶段,是危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查看全文

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现今,我国进入公共危机频发时期,但公民参与积极性差,旁观心理较强,参与能力薄弱等问题依旧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有待解决。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应该置身事外,将公共危机视为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责,应该积极承担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共危机的管理。

关键词:企业责任;公共危机管理;社会责任

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扩张的资本带来贫富差距拉大、雇佣关系冲突等问题。近百年来,公共危机管理问题也在中国日益凸显。目前我国面临的公共危机大多是有关资源和资源交换方面的危机,企业在此过程中对社会和环境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讲公共危机管理中企业参与度低的原因以及企业能够提高公共危机管理参与度的措施。

1公共危机管理中企业参与度低的原因

由于政府单方面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能力有限且成本投入太高,这就需要企业从公众中挺身而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之间相互合作和配合,以便更好的化解公共危机,因此企业参与对于公共危机的管理具有不可磨灭的必要性。企业难以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对企业参与危机管理的意识淡薄、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性较差、企业缺乏参与危机管理的法制化观念等,下面具体展开论述。

1.1政府对企业参与危机管理的意识淡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