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20:24: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企业创新文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创新文化

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一、微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在微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上首先表现出的是企业创始者创新文化建设理念相对滞后。微小企业创立初期,规模还小,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由于品种较少,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组织机构相对简单,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员工素质相对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忙于生计,不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只能更多地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对长远利益的战略无暇顾及,尤其是创新文化建设。很多微小企业的创始者觉得条件还不成熟,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而忽略或不重视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其次,由于创新文化建设的滞后,企业职工缺乏凝聚力与向心力。由于员工缺乏与公司共进退、共荣衰的发展目标,缺乏一种让员工充满激情的工作氛围,造成员工跳槽现象频发,因人才资源流失导致企业内部关键技术泄密现象在微小企业时常发生,由于创新文化建设的滞后影响了微小企业科技创新步伐。

再次,在微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方面表现出的是旧文化取代了创新文化。多数微小企业发展之初还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然而家族经营只是其中一个阶段,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家族企业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这些局限性所产生的文化障碍是制约微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表现在:家长式的决策容易给企业带来风险、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导致不懂企业管理的人走上领导岗位而降低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产生不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留不住人才,这种家长制决策文化、任人唯亲文化、随意性文化是自家族企业成立起就形成的缺限,也是微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微小企业加强创新文化建设途径

微小企业在发展之初,如何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从那些方面着手而不至于使创新文化建设成为一种标榜呢?

查看全文

创新文化企业信贷服务建议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文化产业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从3439亿元增长到76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5%,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速。与此同时,由于融资渠道不畅,束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银行信贷作为文化产业融资的核心渠道来源,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银行信贷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运作机理进行分析。

1银行信贷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文化市场管理的逐步放开,一大批的文化企业逐渐成长起来,银行信贷为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别是2009年国家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后,国内商业银行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正在逐渐加大。

一是通过银行与政府合作,打通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通道。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积极采取包括融资扶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等在内的各种措施扶持文化产业发展。银行通过与各级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凭借政府平台引入政策支持,进行宏观布局,携手搭建各类文化企业融资服务网络。2008年,中国银行与文化部签署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通过采取“文化部组织推荐、中国银行独立审贷”的合作方式,中行已为多个文化部推荐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项目涉及文化园区、工艺品制造、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2009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与上海市签订了《推进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将在5年内为上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300亿元融资规模。2010年10月,工商银行湖北分行、中国银行湖北分行与湖北省文改办签署协议,为湖北文化企业提供220亿元的授信额度。银行业通过与各级政府的合作,不仅为文化产业提供了贷款融资,还结合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尝试在推动重点文化企业整合并购、上市、“走出去”和开发多元化金融产品等更高层面进行深度合作,探索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二是初步尝试创新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方式。针对一些文化企业没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担保,只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的实际,部分银行逐步开展了以版权质押为核心、辅助专业担保方式向文化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服务,创新了文化金融服务产品。如北京银行从2007年以来,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的中小型企业,推出了“创意贷”文化创意升级系列产品,积极研发集聚区商圈贷款、集聚区内文化创意组合联保贷款等新产品;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则面向政府重点支持的影视、出版、演艺、艺术品经营、动漫与网游六大类型文化企业,开展专门用于文化企业的文化创意产业版权担保贷款,贷款资金服务于融资项目的创作、制作、生产、销售、推广、衍生品开发等整个经营过程。同时,一些银行还积极探索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尝试信贷、债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多种工具相融合的金融产品,做好文化企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对接。一些商业银行还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行业细分,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如中国银行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创意、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文艺演出等若干子行业,对于不同子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产业集中度、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不同领域文化企业的经营特点也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有针对性地为文化企业提供具有良好适用性的金融产品。

2商业银行信贷服务文化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

查看全文

中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论文

摘 要: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对外树立企业形象,对外宣传,而且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文化建设十分重要。本文对中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重要性进行简单分析,同时对中小型企业如何进行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现实生活中中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应用;文化建设

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引导企业职员与企业的价值观相融合,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企业文化来促进企业发展的方法被世界知名企业应用实践。然而,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并未认识到进行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只追求短期的利益,认为没有必要像大企业一样进行文化建设。有些企业模仿其他成功企业,但只看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作用,并未认识到其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谈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少有人会提到文化建设,大多数人认为中小企业的关键是生存,甚至一些管理界的专家也认为中小企业谈不上文化建设。但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样,同样需要进行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治病的妙药,却是强身健体的良方,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树立企业形象,而且还可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优良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让员工切身感受到企业的动力源泉,而且还能让更多人了解企业创建的真正意义。每个企业的创建都应有一定的文化精髓,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小企业进行文化建设,不但能激发年轻人的创业梦想,而且还能为今后中国文化的流传奠定一定的优良基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不仅代表着中小企业奋发向上的拼搏,而且也体现了当代民族的文化气息,彰显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特色。

二、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查看全文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探讨

摘要:企业创新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源泉。本文以具体公司为例,从企业创新文化与提升竞争力的关系入手,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公司的创新文化与公司的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第二个是对创新文化的实证研究,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以格力电气公司为例。三是创新企业文化,提高公司竞争力。

关键词:创新文化;企业竞争力;文化建设

一、企业创新文化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1.企业竞争力需要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企业文化和企业竞争力的特征和水平表明企业文化的范围和范围与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作用。2.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动力和源泉。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企业竞争力的生命力和动力源泉,其实质反映了企业生产力结果的进步。未来企业竞争的基础必须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保证。(二)企业创新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的分析。1.企业竞争的核心将在于企业创新文化。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逐渐消除了企业硬件的竞争。21世纪商业竞争的核心是文化,使企业能够保持新世纪的长期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也从新的文化概念转变为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在提高公司竞争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2.创新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创新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重要指标和特色。它与过去公司广泛实践的企业文化活动之间的明显区别在于,现代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活动与企业的实际利益联系在一起。随着公司内外情况的变化,企业文化得到调整,更新,加强和发展。一个成功的公司不仅需要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还需要了解其方向。他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来适应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依靠文化在艰难的市场竞争中提高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

二、企业创新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一)格力电器公司概况。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中国最大的专业空调制造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格力电气在珠海,重庆,合肥,郑州和武汉设有生产基地。它拥有超过80,000名员工,并开发了20多个空调,包括家庭和商业。拥有1300多项发明专利和多项技术专利。其中包括内部开发的超低温数字多线组,高效直流变频涡轮制冷机,多功能地暖家用中央空调,1赫兹变频空调,R290环保制冷空调,超高效恒速压缩机等产品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二)格力电器公司创新文化的具体内容。格力电器的创新文化是一个具有公司特色的文化体系,引导员工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采取创新行动。1.创新精神文化。格力电器将“质量兴企”视为创新的价值。这反映了格力电子公司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并将质量视为公司发展的基石。公司将“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理念”和“绿色创新理念”视为创新价值观。它反映了格力电器的“创新”源于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创新。2.创新制度文化。(1)格力电器公司为激励科研创新,获得年度科技进步奖和科技人才奖,最高奖金100万元。除了为员工提供高薪外,格力还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帮助他们成长的平台。该公司还透露,勤奋,勤奋和熟练的人才总是提供一个上升的渠道。(2)格力电器公司实施有功就赏、有过就罚的奖惩机制。在格力电器中,技术骨干,中层管理人员甚至高级领导都来自格力电器的研发团队。核心骨干已经培育了10多年,占研发团队总数的20%。3.创新行为文化。这主要包括企业家的创新行为,领导者的创新行为以及员工的创新行为。公司的业务决策方法和行动主要由企业家组成,格力电器的领导在企业创新行为中起着主导作用。以“大工业精神”为创新方向,鼓励员工进行创新。格力电器从上到下创造了一种创新氛围格力员工是格力电器创新行为的基础。4.创新物质文化它主要包括企业产品和商业服务。产品质量是制造企业生存和竞争的基础。格力电器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质量发展”的原则,努力实现“零缺陷”。结合上述内容,格力电器的创新文化是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思想文化,是通过不断追求,加强和转变业务的长期实践。那么转型后的思想文化也将在公司中创造一种新的行为文化。这两个过程继续流传,为格力电器的创新文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系统。(三)格力电器公司创新文化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1.质量兴企的创新价值观作用。质量是产品最重要的基准:公司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格力电器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确保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公司及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的品质和坚持意味着格力的产品质量不仅得到了市场和中国人的认可。它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荣获“中国世界级品牌产品”和“国家质量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绿色观念的创新价值观作用。格力电器公司把“绿色创新”的深深融入公司生产和管理各个方面的创新价值观坚持环保,低碳研究和节能。这不仅在节能和环保方面带来了可观的效益,还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3.创新激励制度的作用。创新是业务发展的动力。在格力电气,可以说研发投资没有上限。公司提供专项研究经费:只要研究方向明确,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无论研发时期如何,都要提供支持和鼓励。格力电器有限公司为所有员工正式化并推荐活动。每位员工都可以就技术创新,流程改进等提出自己的建议。公司可以使用各种奖励。

查看全文

科技创新实力指标系统研讨

一、目前研究的现状

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不同学者对区域创新能力建立了多种评价指标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如邵云飞、谭劲松(2006)把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分为技术创新潜力、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以及技术创新的环境支持。谢玲等(2010)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中注意到了知识能力这个因素,但是对于知识创造能力和知识流动能力的二级指标项目还略显不足,不能完全反映一级指标的内涵。朱海就(2004)对创新能力评价的时候,注意到了伦德瓦尔所提出的“网络能力”的重要性,把企业创新能力、网络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作为三个一级指标。但该指标体系仅作了理论研究,并未进行实证。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从2002年开始持续对中国30个省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并《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该报告建立了包含100多个评价指标的体系,分为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的环境以及创新效绩五个要素。纵观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的指标体系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所有指标体系中,都缺少创新文化的指标。如创新意识,对失败的容忍度等。事实上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对创新实力的作用非常大;(2)现有指标体系对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不做区分,一概而论。这样无法区分某一区域是科学发现主导还是技术创新主导;(3)虽然看上去关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层出不穷,但可以发现大部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同指标的线性组合;(4)在指标的选取上,过度重视R&D投入、专利产出等硬指标。

二、科技创新实力的内涵

科技创新实力是指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总体力量,它是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综合表现。用函数形式表示就是:科技创新实力=F(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创新环境,创新文化),其中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硬实力的表现,而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则是科技创新软实力的表现。科技创新实力的内涵远比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更广泛,它包含了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使科技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各种外在条件,它还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内容。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更多的是均量指标和增量指标,而科技创新实力要突出总量指标和存量指标。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是硬指标,如R&D投入、专利数等,而科技创新实力突出区域创新的软指标,如创新氛围、创新文化等。这些软指标虽然难以测量,但是却是决定区域创新实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区域(或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指标。硬实力提升容易,软实力的改进则需时间的累积,未来区域创新实力的竞争可能更多地依赖于软实力的提升。科技创新硬实力包含了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两大支柱,但是两者有很大的不同。科学发现的主体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在区域科技创新的实践中,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未必一体化。如北京是典型的科学发现为主的城市,科研机构和高校集聚,科学发现的成果突出并服务于全国;而深圳是典型的技术创新为主的城市,企业申请专利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例全国最高。如果科技创新实力指标体系中不做区分,就无法发现二者的差异,无法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创新政策。科技创新软实力主要包含了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两大支柱。“创新文化是一种粘合剂,是整个创新组织团结一致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持,可以激发创新主体创新的灵感。创新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辐射到每一个人,形成创新的环境和创新的气氛”。不同地区,创新文化有很强的差异性。比如上海典型的“白领文化”,江浙的创业文化,深圳的“移民文化”,北京的“中关村文化”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创新精神和斗志。由于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是鼓励人们创新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物质的总和,因而难以用数据进行度量。本研究试图将创新文化的内涵分解,并逐一找到可获得的相关指标和替代指标。

三、科技创新实力测度的指标体系

科技创新实力的指标体系把科技创新硬实力和软实力作为一级指标,然后通过综合分析法,把度量目标划分为四个子系统: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创新环境、创新文化。并逐步细分这四个子系统,直到每个子系统都可以用相应的统计指标来描述。在参考了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指标的可获得性,初步选择了若干指标作为基础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全国各省科技创新实力的数据,进行指标的相关分析。如果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非常高(本文设定高于0.90),说明可以用其中一个指标的信息量可以高度替代另一个指标,因此删除其中一个。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遴选过的科技创新实力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查看全文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文化建设

摘要:新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因素。此文浅谈了国企作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力量之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文化的问题。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文化

一、引言

在新形势下的企业竞争中,创新这个软实力已经是市场竞争制胜的最关键因素,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想要在国企中建设创新文化,必须借助政治思想教育的力量。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及飞速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也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来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冲击更为强烈。国内外经验都表明,只有创新,才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正是因为具有比较强的创新能力,中小微和一些大的民营企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创新型企业。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积极开展市场化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国企的创新能力已经大大提升。但创新文化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建设创新文化是当前国企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国企内部的政治思想教育是促进国企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国企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同等重要,而且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借助于党组织的思想文化教育,能够树立员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服务意识,起到塑造、巩固企业文化的作用。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被认为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被认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之一。但其实,这两者是不完全一样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差异,他们在企业中的作用有所不同。但对国企的发展都很重要,建议企业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不仅作用于国企中正在就职的人员,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离开国企后,依然能够以自身的思想去影响周围的人,带动周围人向着积极、创新、有担当等美好品德方向发展,成为真正能够承担起新形势下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的人。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不仅不能忽视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反而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企业创新文化当中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国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这也加大了国企创新文化的建设难度。

二、问题与挑战

认识到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文化建设的关系之后,也要明白,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国企创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尽管绝大部分国企在组织结构上实现了市场化,思想文化却并没有随之实现同等程度的市场化,不少国企仍然存在隐形的官僚化作风,这大大限制了国企发挥其体量的优势,也限制了国企创新文化的建设。第一,国企部分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对企业创新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创新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这个主要是因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发展转型给国企文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企业文化多元化和员工思想多元化,这些会带来国企内部不同思想之间的矛盾,市场化的要求与以往的思想文化之间的冲突也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第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部分员工表现出了对企业主导文化的认识不够清晰的问题。在市场化深入背景下,部分员工没有很好地认清到底公司应该坚持的是哪一种思想和应当追求哪种价值,尤其是新进入的员工,对国企本身的思想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很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在市场化改革浪潮下,多种思想和文化冲击着国企员工的大脑,意志不够坚定或者本身思想就不清晰者就出现了企业文化认识模糊和过度追求个人利益的情况。这些与建设新型的良好的创新文化有所背离,也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第三,部分员工缺乏改革创新的信心。创新的首要因素就是要敢于直面困难,积极解决困难,有困难才会有创新的思想、工作等。但现实情况是有些国企畏惧变化,难以提出或推进创新。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大多数国企中已有的改革和创新仅仅是因为政策要求而实施,并非是国企内部自发的要求,即创新的自主性还不够。没有创新的土壤,很难培育出创新的文化。第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激励不够。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是国企必要的一项工作,但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固化形式导致这项工作的激励不够。一个是对这项工作本身的奖励。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被默认为是国企与生俱来的隐形责任与义务,实施该项工作的人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应当承担这项工作的。另一方面,对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员工来说,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对其在国企中的工作影响并不大,而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是让这部分员工产生排斥心理,因而缺乏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激励。另外一点是强调创新,可能会触及传统方式下管理层的话语权和支配权,这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阻碍国企创新文化的建设。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设置有效地工作激励机制,以使得能最大程度减少这种阻碍,是国企在建设创新文化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五,国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与新形势的要求有所出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的强调不足,企业内部缺乏创新的氛围,甚至谈创新“色变”。而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繁多,过多的内容反而会限制企业创新。当然,在新形势下,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继续坚持,但也要根据新情况做出调整。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也要做出适当改变,才能为更多地员工所接受。

查看全文

企业文化监管不同于企业文化构建

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管理的调研报告不仅仅是文化体系的前提,更是文化深植和系统变革的前提。好的文化管理调研报告和汇报直面管理问题,用报告征服企业领导,并能获得企业员工的普遍认同。它能够客观公正、条分缕析、数据翔实、定位准确、一针见血地解析企业的发展个性基因、关键成功要素、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战略需求、员工的期望、发展方向和企业变革的关键点和节点,并全面分析企业所有部门、所有成员机构、所有群体的亚文化状态。既高屋建瓴,又振聋发聩。

后期落实的方式不同

1、规划不同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一般不注重后期文化工作的执行规划,而是比较喜欢制定很排场的《企业文化发展纲要》等,但一般这样的作品内容空洞、千篇一律,几乎没有什么针对性和个性。纲要一旦经过企业通过,就基本被束之高阁。

查看全文

新农村建设需大力普及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是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文化形态,集中反映在关于创新的一般观念和相关的制度设置这两个层面上。价值观念是创新文化的核心,制度建设是创新文化的保证。

我国科技的产出效率不高、重大的创新成果依然匮乏、原始性创新难以涌现、科学大师屈指可数的现状,除了受制于投入、条件和人才上的硬约束外,也缺乏创新文化的有效支撑。我国目前的科研管理中,在聘用、职称、评估、奖励、资源分配等环节,也还没有形成以创新价值观为基础的、协调合理的制度安排。

要充分发挥评价体系在创新活动中的杠杆和调节作用,改革和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把各类创新主体的兴奋点和积极性,引导到有利于原始性创新、有利于市场转化、有利于国家目标的创新活动上来。改革评价程序,提高评价水平,保证立项评估的公正性。

在宏观管理层面上,充分利用政府手中的各种政策工具和调控手段,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资源配置和制度安排。在微观管理层面上,建立公平竞争机制,确立以专业奖项为主的社会化科技奖励制度,防止科技荣誉的“官本位”倾向;建立科研人员诚信体系与相关数据库,查处学术违规等。

政府、企业、学校、个人等各种力量应多方投入,设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基金,开展适宜不同人群的创新实践活动。广泛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途径和大众传媒,动员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家,在社会中倡导普遍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风气,树立创新的文化价值观,使追求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以激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扶持中小发明,促进习惯养成,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创新意识,普及创新文化。

查看全文

企业制造创新的文化气氛研究论文

[摘要]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每次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都伴随着文化的大发展,文化是科技进步的先导,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创新型企业文化也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先导,企业的自主创新也根植于创新型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文化自主技术创新文化氛围

自主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企业角度看,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自主技术创新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有一大批企业早已着手实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甚至有的已经取得了许多技术创新成果,提升了整体竞争实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一开始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却不能进行持续技术创新,创新缺乏动力机制,生命力脆弱。这固然和企业科研能力、资金状况、设备先进程度等硬件有关,但是,从根源上说,应该是这样的企业缺乏一种鼓励企业进行长效持久技术创新的软件,即创新文化。

一、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1.从科学技术哲学史的角度看创新型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次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都伴随着创新型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科技创新是特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方能生存。古希腊曾经出现过极为繁荣的科学文化,其直接原因是当时出新了许多学派,各派之间自由争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和学术探索的深化。形成这种学派林立、自由探索、自由争鸣的局面的重要条件是古希腊特有的人文传统。近代科学肇始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歌颂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宗教桎梏。17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之所以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是因为17世纪、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有培根、莎士比亚等人推波助澜的人文主义思潮,为牛顿、胡克、波义耳等科学家们进行自由的科学探索并提出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优越环境。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科学中心转移到了法国,这与法国启蒙运动和科学精神传播有关。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盛世”,其中心从法国转向了德国。德国的科学发展得益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横扫欧洲的启蒙运动,以及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对科学方法的总结和传播,也得益于歌德、希勒等人领导的浪漫主义运动。美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是文化与创新互动的结果。美国开放性的移民文化为各种文化观念的撞击创造了条件;人们在竞争、迁徙中形成了实用主义思想观念,导致了更加注重策略、看重效果的行为模式。因此,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便转移到了美国,使得美国的经济、科技等都摇摇领先于其他国家。

查看全文

企业文化与创新的联系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先生在其《大力构建创新文化环境》一文中指出:“观念的创新、科技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无不回归于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实现体制和科技上的创新,必须把建立创新文化当作一个重要的前提。”

那么,文化与创新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揭开历史的画卷,可见一斑。

日本人汤浅光朝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结论:近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历程是:

从上述历程中不难发现:科技中心转移的取向是有解放的思想、宽松的环境、对人才、技术、资金有吸引力的区域。为什么近现代的科技革命绕过了曾经有过辉煌巅峰时期的近现代中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道路和速度与其文化传统、思想体系密不可分。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儒家文化的保守性是中国三个世纪抗拒西方科学思想的最大原因,缺乏创新文化的底蕴是我们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很难有大作为的缘由”。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美国高技术园区的发展。有人说,“文艺复兴之后的全部事件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硅谷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硅谷对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影响。事实上,在美国,跟硅谷有相同甚至更好的硬件环境的技术园区不止硅谷一个。

位于波士顿旁的128号公路区,附近有MIT、Harvard等知名大学,其创新力量丝毫不逊于斯坦福等大学,美国政府早期对128号公路区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比西部硅谷还要大,且128号公路区更靠近世界著名的NY金融中心。但128号公路处于老的工业基地,新英格兰的老传统如等级观念,多层管理,重技术、轻市场等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园区的发展。而硅谷是一个由创新者、创意、金钱等要素无限组合、急剧变化的特殊“星团”,是适于创新创业、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创业公司的“栖息地”。硅谷的文化特点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