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4 01:54: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气象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气象论文

暴雨洪涝气象服务论文

1“14•07”流域降雨情况

2014年7月11日晚开始一轮强降雨自湘西北拉开帷幕,14—16日上半夜,强降雨带稳定维持在沅水上游地区,16日下半夜至18日强降雨北抬至沅水中下游流域,强降雨中心位于沅水上中游地区的湘西自治州中南部、怀化中北部地区。地处沅水流域下游的常德市,强降雨出现时间晚于中上游地区,持续时间短,累积雨量远不及上游地区,然而由于位于沅水中游的五强溪水库连续8次增加泄洪流量,加之与当地强降雨相叠加,使常德市沅水全线水位迅速飙升,逼近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全市共发生险情1000多处,其中溃垸性大险13处。

2流域水位情况

2014年7月11—18日,湘中偏北地区特别是沅水流域出现强降雨,11日8:00至18日20:00,湘西自治州中南部、怀化中北部地区累计降水量超过250mm,湘西吉首市累计降雨量达480.6mm,凤凰县累计降雨量达457.1mm,怀化辰溪累计降雨量达419.8mm,过程流域累计降雨量见图2。受上游持续强降雨影响,地处沅水流域中游的五强溪水库入库流量不断增加,水位逐步逼近保证水位108m。7月17日5:00,五强溪水库下泄流量达到了26000m3/s,10:00沅水流域桃源站、常德站、汉寿站全面超过保证水位;17:00桃源站水位达到47.05m,突破1996年46.9m的历史最高水位。与此同时,常德市境内沅水干支流地区也出现较强降水,导致沅水流域沿岸水位不断上升,沅水流域桃源站7月17日23:00水位达47.37m,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47m,7月16日8:00至19日00:00,桃源站在警戒水位上运行了64h。此次沅水流域特大洪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给其下游地区农业、交通等行业及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据统计,此次特大洪水导致常德市140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0.01万人,倒塌房屋781户1779间,严重损坏1727户4195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3.5万hm2,其中成灾面积9.29万hm2,绝收3.92万hm2,直接经济损失16.9亿元。2预报预警从整个过程来看,常德市、县2级气象部门对此次暴雨过程在暴雨落区、强度预报基本准确,精细化程度也较高。常德市气象台提前5d关注了上游地区的强降雨及上游地区的大暴雨对下游地区水位的影响,特别关注到了中上游的五强溪水库的蓄水情况,同时关注到强降雨带后期会影响常德所辖区域。16—18日强降雨带临近常德市时,及时暴雨、雷电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16日20:00至19日8:00共暴雨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9次,共9县(区、市)。据对市气象台此次过程的强降雨、暴雨等预警消息的提前量为5d左右,而对短时临近预警信号提前量的统计,预警的提前量都在1h以上,部分预警的提前量在1~3h。

3气象服务特点分析

“14.07”沅水流域暴雨洪涝决策气象服务流程。根据决策服务工作流程,分析此次气象服务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农村气象服务论文

1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应用的策略

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的气象服务,应先从提高认识入手。在农村气象服务中,农村气象服务和现代信息技术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2项同样重要的工作。农村气象服务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和依托,因为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就谈不上优良的气象服务。

1.1转变认识,贴近三农,提升气象服务水平

在农村气象服务的传统认识中,经常把“天气预报”混同于“气象服务”,事实上,天气预报是气象业务,把预报当作服务的错误认识会导致气象部门放弃了“农村气象服务”的研究,还会产生重技术轻服务、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气象服务是对农村用户需求的满足,农村气象服务不仅要满足农村用户的需求,还要挖掘其需求,洞察其潜在需求,更要洞悉隐藏在农村用户需求后面的思想、渴望和动因。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者将特有的业务服务产品与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信息服务技术相结合,形成为用户服务的解决方案。农村气象服务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气象业务和农村用户需求三者的密切结合。气象部门要把农村用户的需求变为气象服务者的思想,气象信息服务的技术、手段和产品,也要紧跟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1.2坚持气象信息品牌,坚持服务的主动权不动摇

气象信息品牌是气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气象面向社会的服务,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服务方面。综合气象信息平台是面向社会大众最直接、最实时的服务窗口,只有在综合气象信息平台的支撑下,才能展现气象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展现气象文化的魅力。气象事业是一项基础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气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气象信息服务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气象信息权的专属特性;二是气象信息服务手段的全面保证;三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突发临时性的应急需要;四是气象基本业务发展的需要。

查看全文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论文

摘要:文章立足于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上,对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对气象服务工作在未来的发展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进展

1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发展历程

1.1世界气象组织在气象服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世界气象组织在评估气象服务效益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世界气象组织就开始重视水文和气象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1987年召开的气象信息应用的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对气象服务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加以重视。在1990年的专题会议上,层面分析了气象水文服务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1994年的第二次会议上,则指出气象服务效益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生态和社会效益[1]。1.2国外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现状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天气局就对气象服务的成本以及效益进行了分析,调查研究表明,气象服务的国家收益和支出的比值为十比一。1992年,美国天气局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成本效益分析进行了调整。澳大利亚则是在1997年开展了气象服务评估工作,在农村、城市和区域的中心开展问卷调查,对预报的准确度以及气象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调研,调查的结果主要是为改革提供重要的依据,进一步推进业务改革。

2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理论和方

法气象服务效益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整合,具有整体、层次和多元性的特点。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较为复杂,需要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界定。2.1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理论基础。1957年,有学者指出需要通过气象服务来有效提升不同行业的经济效益。我国是重要的农业大国,气象对农业的经济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关注度较高。随着社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人们开始思考气象服务的属性,对气象经济的概念进行分析。我们认识到气象服务产品不仅是公共物品,也是生产要素。但气象的不稳定性,很多的决策都是不确定性的,气象服务效益在实践和理论上概念不清晰,所以必须要推进气象服务走上正轨[2]。2.2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主要方法。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工作,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为了加深认识,可以从较为普遍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式来分析。1)社会效益的评估。气象服务满意程度是衡量公众气象服务社会效益的重要标准,主要是用户在使用了气象产品和服务之后,对比自己的期望值,所产生的感觉。最常采用的评估手段是抽样调查,对公众的满意度和实际需求进行跟进,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从目前来看,公众气象服务评估开始朝着客观定量的方向发展。2)经济效益的评估,国内外使用的比较多的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包括影子价格法、节省费用法和支付意愿法。支付意愿法是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公益性设施和服务效益的评估方式,很多公众的气象经济效益的评估都是希望能够通过支付意愿的方法来计算。从计算方法上来看,支付意愿法和节省费用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节省费用法主要是希望节省消费者的支出。影子价格法也是常见的一种公众评估手段,每次拨通了一个号码,就会扣掉通讯的成本,这样每个人每次获取天气预报的影子价格也相应的就能计算出来。三个方法虽然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还是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气象效益评估,都会同时使用三种方式,选平均值或者是有代表性的数作为最终的效益值[3]。

查看全文

气象网络安全分析论文

一、气象网络的概念及其结构形式

气象网络,简而言之,指的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气象领域,使气象信息网络化,信息化,方便人们的使用。目前,气象网络按照不同的安全等级划分成三种网络结构形式:(1)内部局域网(含机要内网),此网要求安全等级极高,各个部门的计算机均在此网上;(2)通过数字专线与相关政府职能机构构成的政务专网,通过不同授权等级共享各级数据资源;(3)公众互联网,通过电信宽带接入气象网站,供广大用户浏览。现代社会气象信息的大量应用,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然而与此同时,网络的应用也给气象信息安全带来了大量的潜在隐患,因此,加强气象网络的安全性就非常有必要。

(一)气象技术的保障需求。当前,随着气象业务的不断发展,气象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网络安全早已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普遍升温,世界各个地方都面临着干旱、洪涝、雨雪、台风等自然灾害,气象技术的观测、预报功能是人们预防自然灾害最有利的工具,而病毒、非法侵入系统等不法行为肯定会影响到气象技术的发挥,因此,保障气象网络安全是必需的。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可能依靠某种单一的安全技术,必须针对气象网络的应用情况,采用综合的策略,从物理环境、网络和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边界、计算机系统和应用、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构筑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

(二)气象网站的安全需要。全国各级气象网站是公众了解气象政务、天气预报等信息的重要媒体,通过这一媒介,人们可以根据未来的气象资料,预先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当前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任何因素的波动都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人们从气象网站中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互联网的安全性较低,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有意或无意的黑客攻击或者病毒传播。

二、气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其实影响气象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查看全文

气象在职培训分析及质量提升论文

1.加强在职培训力度,构建永久培训体系。在进行在职培训质量提高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在职培训力度,注重永久培训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加强培训管理并突出人才能力的强化培训。对在职培训的计划、课件、制度、纪律、师资等都应该进行严格化的管理,将气象高级人才的培训从内容方面拓展到理论、知识、科技、操作、方法、观念以及心理培训等各个方面。在培训后应该进行人才的专业能力测评,进行有创造性的计划、规划、制度、论文、课件、技能、设计等的测试并分析。其次,应该对培训机构的分工进行规范。应该根据气象规范形式来进行在职培训类别的划分,如管理类、综合类、新科学类、新技术类、政务类等,按照培训对象的不同来进行气象专业不同层次的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支持气象人才积极参加气象专业等级证书培训班和学历证书培训班的学习。最后,对气象在职培训的规划计划进行完善。各个气象部门应该对所有的气象人员提出知识能力培训计划,气象单位应该按照自己的气象工作安排,对气象工作人员进行选送培养计划。培训单位所制定的培训计划应该严谨周密,包括对培训对象、设施、内容、组织、方式、时间、师资等工作实施较全面的规划计划。2.创新在职培训方法,提高在职培训质量。在气象在职培训的方法创新方面,首先,应该进行专家带培激励机制的构建。构建气象专业高级专家对中级人才和初级人才进行在岗带培的激励机制,将带培任务列为气象专家在职培训受聘考核的范围内,对于完成任务突出的给予相关奖励。其次,进行完善的职业培训机制的建立。进行厅局级、县处级和科局级行政职务的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高级、中级和初级工程师技术职务的培训制度进行加强和完善。接着,对气象在职培训教育进行专项经费的设立。对于地市级以上的气象部门,应该进行在职培训经费预算的编制,并且实现专款专用,可以对省级以下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求每年每人大于七天的在职培训,不应该用临时的对策来进行长久的培训经费问题的解决。最后,进行以业绩、能力为标准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应该研究和完善以业绩和能力为标准、简单易行、气象部门人员全部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促进气象部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把开展能力培训和能力考核结果进行有效结合。3.培养在职学员学习态度,提高工作意识。气象培训部门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努力向上、积极奋进的气象部门员工,提高气象人员的工作意识和学习态度。和这一目标有直接关系的是气象培训教师的为人处事和言传身教,培训部门积极向上的风气和氛围也会对在职培训学员的学习态度有较大影响,同时,气象部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也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在职学员学习态度和工作意识的提高:首先,应该促进培训部门教师育人意识的提高,让培训教师用良好的处事方法和工作态度去影响气象在职培训学员;其次,培训部门应该在良好的培训环境基础上,形成努力创新、轻松活泼和求实上进的学习氛围;最后,气象部门应该进行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制定,对于进行培训以及培训合格以后气象人员的待遇进行合理规定,并且对继续教育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使得气象在职培训学员对于在职培训的意义进行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参与气象在职培训并且努力学习以达到培训要求。

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气象部门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气象人员的在职培训教育。气象在职培训是进行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同时也是进行气象技能传授和知识传递的重要方法。本文从气象在职培训的专业性和层次性两方面对气象在职培训及其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在职培训方法创新、在职培训力度加强、在职学员学习态度培养三方面阐述了提高气象在职培训质量的方法,对于提高气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作者:刘梅红工作单位:湖南省气象培训中心

查看全文

农药施用气象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药;施用;气象条件

论文摘要选择适当的气象条件喷施农药,在生产实践中尤为重要。指出在喷施农药时,要把握适宜的气温、选择适宜的湿度、避免降水天气施药、巧借风力和合理利用光照。

植物病虫害和杂草的丛生、消长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采用农药防除病、虫及杂草,是植物保护的有力武器,是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而在选用农药种类、使用方法、避免对作物、人、畜的危害和发挥施药后的效果等方面,都必须考虑气象条件的影响。如同一种农药,在某种天气条件下可以提高药效;而在另一条件下,不但药效降低,而且药效期也会缩短。因而,选择适当的气象条件喷施农药,在生产实践中显得非常重要。

1把握适宜的气温

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药效的稳定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较高的气温会增强药剂的渗透力,加快毒杀速度,有利于提高药效;但气温超过一定范围后,药效反而会降低。一般来说,当气温在20~30℃范围内用药,其效果比气温在20℃以下的天气条件下使用效果要好;但当气温超过35℃时,由于高温会促进药物分解而降低药效的持久性,同时在喷施药液时,喷出的雾滴水分在高温下也易挥发,导致局部药液浓度加大,加之作物新陈代谢旺盛,故易引起药害发生,且易引起人身中毒事故。因此,在晴天施药,最好选择在上午11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进行,避免在中午高温条件下施药。

2选择适宜的湿度

查看全文

气象业务中网络故障论文

【论文关键词】:气象业务;网络;故障诊断;故障排除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故障也表现为多样化,网络故障的查找与排除也相对复杂。结合工作经验的实例,分析了气象业务中网络故障的不同种类,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诊断及排除方法。

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和服务引入到气象业务网络中,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局域网在气象系统广泛应用中,常遇到各种故障,正式运行的网络一旦出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检测和诊断,尽快定位并排除故障。

下面介绍一下网络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一、主要的故障种类

根据网络故障的性质把网络故障分为物理故障与逻辑故障,也可根据网络故障的对象把网络故障分为路由故障和主机故障。

查看全文

气象新闻探究论文

1突破简单的信息播报

气象新闻报道在我国最早并不是以“气象新闻”命名的,而是人们熟知的“天气预报”。1980年7月,中国气象局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电视气象预报节目,口播8个城市的天气信息,在中国突破了电视天气预报“零的突破”。气象信息服务开始以“天气预报”的形式走入公众视野,并以这种面貌持续了20多年。其时,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仅仅就是一种便民节目,属于单纯的信息播报。

气象新闻对天气预报的突破过程由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媒体事件来见证。

2003年10月,《北京青年报》改版,在《天天副刊》版块中增加“每日指南”版,该版为彩色专版,内容为北京地区“今日天气”,包括气温、阴晴、降水概率、风向风力、相对湿度预报,上下班天气预报、感冒气象指数预报、空气污染情况预报等,另有全国及世界主要城市天气情况,并附有地图。此时的“每日指南”版是作为“服务版”与读者见面的。

2003年11月,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光明报业集团合办的《新京报》在北京创刊。创刊伊始,该报在封底专辟“气象新闻”版,用一个整版作气象新闻,这在北京众多媒体中并不多见,时至今日,在京城仍是一枝独秀。

此后,北京以外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创办“气象新闻”版,如《厦门日报》、《楚天都市报》、《重庆日报》等等,由此,“气象新闻”完成了从天气信息到新闻品种的蜕变,开始以专版的形式见诸报端,有了固定的版位、版面、及比较成熟的版式,且均被安排在重要位置。

查看全文

气象新闻研究论文

摘要:中国的气象报道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三大理念”是对气象实践的总结和理论的升华,也是做好新时期气象新闻宣传工作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气象;新闻;信息;播报

1突破简单的信息播报

气象新闻报道在我国最早并不是以“气象新闻”命名的,而是人们熟知的“天气预报”。1980年7月,中国气象局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电视气象预报节目,口播8个城市的天气信息,在中国突破了电视天气预报“零的突破”。气象信息服务开始以“天气预报”的形式走入公众视野,并以这种面貌持续了20多年。其时,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仅仅就是一种便民节目,属于单纯的信息播报。

气象新闻对天气预报的突破过程由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媒体事件来见证。

2003年10月,《北京青年报》改版,在《天天副刊》版块中增加“每日指南”版,该版为彩色专版,内容为北京地区“今日天气”,包括气温、阴晴、降水概率、风向风力、相对湿度预报,上下班天气预报、感冒气象指数预报、空气污染情况预报等,另有全国及世界主要城市天气情况,并附有地图。此时的“每日指南”版是作为“服务版”与读者见面的。

查看全文

信息化气象科技论文

一、档案工作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化是创新档案工作服务内容的必然需求。传统的气象科技档案工作服务就是提供纸质档案信息。我国在推行电子公务之后,出现了大量电子文件,档案馆当前的信息资源既包括纸质文件,也包括电子文件。例如,观测资料原来只有酸雨、日射、高空、地面、农气,现在有了雷达、卫星云图、大气成分、土壤水分、沙尘暴、生态、农业的气象监测,既增加了信息的种类,也增加的信息的数量。目前,保存的主要气象科技档案就是大量的电子信息,气象科技档案工作服务的内容包括纸质和电子档案、历史和现行文件。通过实践建立信息化的气象科技档案,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和开发这些气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气象科技档案信息产品给社会,对社会中不同的气象科技档案信息需求进行满足。

二、加强建设信息化科技档案信息

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档案观念,认识到建设信息化气象科技档案的重要性,积极的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提供气象科技信息服务给社会。这不仅是社会对气象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其次,相关职能部门要提早制定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规划,确定其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目标以及要求,并且增加投入与其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接着,气象科技档案充分利用网络为社会服务。建立并完善局域网中气象科技档案网页,进而更好的宣传其工作以及更好的进行气象科技档案信息服务。后期持续对网络内容进行丰富,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的查询和利用服务。最后,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重新整合和定位其管理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就需要档案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应用信息化观念、技术、设备以及方法完成工作。可是当前在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掌握现代档案管理基本知识,还能熟练应用网络、熟练应用档案管理软件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可以存储、编辑、检索、利用气象科技档案。明确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首先是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气象科技档案信息,接着是实现接收、传递储存、提供利用气象科技档案信息一体化,然后实现高度共享气象科技档案信息。也就是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档案馆开放的档案,超越了时间、空间、文件数量的限制,还也可以更具不用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实施气象档案信息化建设,还需要数字化原有馆藏的传统载体的档案,也就是扫描、加工以及处理馆藏的传统载体档案,进而实现其数字化,此项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此时,一定要及时的归档正在形成的电子文件,避免将来也要对正在形成的档案资源数字化。如果没有做好这样工作,不仅不能专注精力数字化原有的馆藏资源,还忽视了正在形成的电子文件,这是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双重浪费。随着不断增强的电子文件功能和不断膨胀的数量,如果缺乏相同的纸质文件归档,就可能导致档案的断档。所以可以明确一个时间,以此为开始,不仅归档纸质气象科技档案文件,也归档电子气象科技档案文件,所以要实现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而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其归档工作,切实提出可行的气象科技档案管理和归档意见。虽然当前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可是纸质文件更具法律和凭证作用,所以在归档的时候既包括电子文件,也包括纸质文件。气象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气象科技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程度。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给用户,需要应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元数据标准。当前,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只有统一标准,制作规范,才能有效的储存、管理和使用气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此外,当前都是电子政务,需要依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接受、归档和管理电子公文以及文档。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了促使新旧设备以及系统之间可以兼容,长期的保存数字资源,也需要依照严格的标准信息化建设气象科技档案。

三、结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