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化教学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6:32: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情景化教学案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情景化教学案例

农银大学案例教学探讨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及其特征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案例教学有其悠久的历史,于1920年起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将商业管理中的真实事件通过案例分享的形式在课堂上讲授,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颇具成效。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及东南亚国家纷纷开始引进案例教学,我国在1980年代初,与美国在大连联合建立工业科技管理培训中心,开始了最早的案例教学试点,随后全国推广。在理论界,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众说纷纭,比较权威的是来自我国著名的管理案例专家余凯成教授的解释:“案例教学是为了某种既定教学目的、围绕一定的管理问题而对某一真实的管理情景所作的客观陈述。”简言之,案例教学是在课堂上应用教学案例,提高学员管理能力、解决管理问题的手段。(二)案例教学的特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并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讲授案例而已,供教学使用的案例一般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创作小说不同,案例在情节上不能虚构,必须真实可信。基于保密需要,可以对人名或者相关数据进行掩饰,但是一般不对整个案例的结构进行大幅度的虚构修改。为适应专题教学的需要,只要不偏离案例的中心点,案例的篇幅可长可短,但是必须来源于真实事件,这也是案例教学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原因。2.应包含一个或数个思考问题。在农银大学教学案例编写规范中,很重要的一个构成要素是问题链接,设计开放性问题。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将案例演示给学员、教会学员如何解决问题,因此思考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这样才能体现案例教学的启迪性,提高学员举一反三的能力。3.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这是案例相关性的一个要求。运用教学案例不能盲目借鉴,不加选择。农银大学教学案例编写规范对案例的要求是围绕全行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服务全行业务发展。教师带到课堂上的案例必须服务于教学活动,准备运用于哪些章节,是为了解释哪个概念,还是为了运用哪种工具,必须有其目的性。

二、应用案例教学的原因

经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在农银大学推广案例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成人学习的特征和案例教学的功能进行简单的探讨。(一)成人学习的特征。1.实用主义成人学员不同于在校学生,希望听到的授课内容对其工作能够产生直接的指导作用,简而言之,“拿来就能用”。那么,枯燥无味的概念讲解和产品分析必然不能引起学员的积极性。教学案例来自于真实事件,是各家分行在经营过程中真实发生的事,学员能够快速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非常实用。2.精力波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员对于学习的专注度会有所下降。假定一节课45分钟,对于平铺直述的讲授,大多数学员很难在45分钟内一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但是引进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之后,效果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如果配合情景模拟,让学员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学员不仅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对案例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透彻。3.容易遗忘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下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证明,20分钟之后人们对于记忆的东西会遗忘42.8%。农银大学的培训多为银行产品与服务,简单的产品介绍往往很难在学员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生动形象的案例因为跌宕起伏的情节或是身临其境的感受,往往更容易被人记住。4.喜欢变化对平铺直叙的东西提不起兴趣,是成人学员的共性。他们往往有先入为主的观念,看待事物会先以自己的经验去做判断,因此一成不变的讲课形式较难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时,案例教学便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教学方式,有冲突性的情节能够让成人学员感受到课堂气氛的变化,并融入其中,领悟知识和道理。(二)案例教学的功能。1.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案例通常是把现实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用情景展现的方式描述出来,用叙述性的语言呈现出需要学员解决的问题,激发学员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对案例中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找出案例中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案例教学的初衷。2.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不同于传统的“老师在台上教、学生在台下听”的教学模式,老师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员充分地讨论、让学员思维的火花去相互碰撞、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讨论教学案例的过程也是学员互相交流的过程,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小组成员,如何解决矛盾,在小组讨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都是案例教学过程中学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学员人际交往的能力。3.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学案例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可以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让学员去死记硬背、全盘接受。它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组成,很多案例并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学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去寻求解决方案,去整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三、案例教学在农银大学的运用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员722017年第4期的学习能力、解决现实管理中的问题。农总行人力资源部于2015年在全行下发《农银大学教学案例征集工作实施方案》,十分重视案例教学的推广。农银大学应用案例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步骤。(一)课前的准备工作。1.做好教学计划与所有的教学方式一样,案例教学同样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做好教学预案。首先是课堂时间的分配问题,案例教学大约会花多少时间、会在哪个时间段导入、学员讨论持续多长时间,都需要制定一个方案,以控制课堂的研讨秩序,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其次,要做好教学案例的引入与总结。如何在讲授过程中很自然地将学员的注意力集中到案例上来,关注案例的问题,并积极思考,导入非常重要。在案例讨论完之后,对于学员提出的共性问题要及时答疑解惑,对学员形成的新颖观点做提炼总结,将本次案例讨论的主要结论用提纲挈领的语句进行概括,给学员思考和进一步发挥的空间。再次,通过“翻转课堂”等方式提前下发案例材料。可以不用提前所有的案例细节,但是让学员对案例背景有所了解、用简单的问题启迪学员是必要的。要求学员特别注意案例中的思考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上研讨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案例教学需要其他的教学方式与之配合。情景模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既可以让学员身临其境,对案例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可以调动全班的研讨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同时,案例教学可以与板书、互动多种方式相结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2.精选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备环节,案例选择的恰当性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选择的教学案例应当是与学员工作密切相关的。以农银大学岗位职业轮训为例,学员来自全国各省市分行,讲授的教学案例应当基于某分行真实发生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将先进分行的做法介绍给其他分行,将某些分行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其他分行,实现信息互补。其次,选择的教学案例应当围绕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案例不能只是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从而游离于讲授内容之外,对学员理解知识框架没有帮助。案例教学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需要服务于此次讲授的内容,简言之,选择的教学案例需要带有一定的目的,具备相关性的特征。最后,在课堂上讲授的教学案例应当是紧跟时代热点的。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很多案例在时效性上已经不能反映学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2017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所有的商业银行取消同行异地取现转账手续费,如果仍然在课堂上去讲授异地同行取款收费被投诉的案例,那么内容就过时了,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选择的教学案例需要与时俱进,是当前学员迫切想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而且要符合目前工作实务的大环境。如果在某块产品服务上国外银行与国内银行的流程不同,那么在引进国外经典案例的时候要慎重,给农银大学的学员一定的讨论空间,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3.精心布置教室一个好的环境对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个精心布置过的教室能够给学员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员更有意愿投入到案例教学的讨论中来。具体来说,适合案例教学的教室通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满足所有学员听和看的要求。不用拘泥于传统的一排排横向摆放桌椅的形式,让学员以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去参与案例研讨。但是,不管桌椅怎样摆放,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所有的学员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听到老师和任何其他学员的发言,看到老师板书并能与其他学员进行眼神的交流,不能有视线的阻碍。第二,教师可以很自由地走到任何学员的面前与之互动。案例教学不再只是老师的一言堂,学员要积极参与其中,互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按传统的一排排横向摆放桌椅,老师走到后排学员的位置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而且后排学员发言时,前排学员很可能由于距离太远而听不清发言的内容,这些都是布置教室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三,每位学员都可以方便地挪动座位参与研讨。案例教学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为了给思维火花的碰撞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学员可以自由参与任何小组的讨论,挪动原有的位置到其他地方去参与研讨,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都是被允许而且是得到鼓励的。因此,布置教室时需要为学员挪动座位提供便利条件。(二)课中的教师角色。1.案例介绍的演说家将一大堆文字生动地演绎出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员明白案例的梗概,对于一位优秀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而且,教师还要充当案例材料的信息库,当学员对案例某个问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进行答疑解惑,为学员扫除阅读案例的障碍。虽然介绍案例不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内容,演说家也不是教师的主要角色,但是通过演说的方式,让学员对整个案例的脉络了然如心,接下来的案例讨论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2.把控课堂的主持人农银大学案例教学的课堂因为多种环节的交叉设置,容易造成混乱讨论的局面,教师在保持课堂秩序的同时,需要把控整个课堂讨论的方向。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才能引导学员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研讨,围绕重点问题开展讨论。同时,需要注意研讨的时间控制和发言秩序的掌握。不能让研讨占据过多的时间而压缩总结发言的内容,每次发言只能让一位学员作为代表陈述研讨成果,营造一种热烈而又井然有序的课堂气氛。3.思维碰撞的催化师案例讨论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而让思维的火花充分燃烧,催化剂非常重要。教师需要做好研讨的引导工作,帮助、启迪学员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解决问题,通过头脑风暴、世界咖啡等多种方式让不同的思想充分碰撞,有效解决思维的冲突,在讨论过程中穿针引线,推动案例讨论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当学员的思考偏离此次研讨的主题时,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员的思维回到此次授课内容的正轨上来,做好思维层面的催化师。4.归纳总结的发言人案例讨论完,得出具有总结性的观点,让学员通过此次案例教学有所收获,才是农银大学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教师的发言不能预先设计好、只代表教师本人的意见,而应该是所有学员研讨成果的结晶,代表大多数学员达成的共识,是此次研讨思绪的整理和总结。为了更加科学、客观地反映学员的思想,教师可以在总结发言的时候对言语进行稍许修正,给学员以正确的示范,为此次案例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三)课后的成果转换。一次农银大学案例教学的授课往往只有半天的时间,但是半天时间一过,并不代表教学活动的戛然而止。课堂上讨论的结论是学员智慧的结晶,需要在课后进行收集整理,保存教学成果,在全行范围内推广优秀的教学案例,用案例指导工作,将教学成果转换成现实的驱动力。1.案例素材的收集在农银大学案例研讨的过程中,每个讨论小组需要指定一个研讨记录人,记录研讨的过程和得出的观点,最后汇总成研讨报告。对于学员上交的“两带来”案例材料,需要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整理归类,哪些属于市场营销类、哪些属于经营管理类,哪些是正面案例、哪些是反面案例等,都应当做出明确的分类。利用农银大学的平台,在平时做好学员案例的收集,到了授课筛选案例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选择,讲授起来才会得心应手。2.案例素材的加工很多案例素材本身的质量很高,但并不是按照《农银大学教学案例编写规范》的标准进行编写,这时需要授课老师对案例素材进行再加工,以达到在农银大学推广此案例的要求。可以与案例撰写作者共同对素材进行加工,也可以与条线的培训教师合作加工,将案例进行标准化,才是内容与形式俱佳的好案例。规范案例的必备要素有案例名称、背景信息、事件过程、问题链接和案例使用说明,对案例加工需要基于事实,尊重事件原貌,保证原汁原味,具有实用性,有助于解决农行在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凸显农银大学对全行的智力支持作用。

查看全文

《证券投资基金》案例教学研究

摘要:《证券投资基金》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理论体系复杂且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因此,将案例教学引入该门课程教学具有很多的好处。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应该优化案例选编和组织实施过程,同时注重案例加工整理、前期检查和设备运用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证券投资基金;案例教学

1高职《证券投资基金》课程概述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门应用学科,是研究基金基本理论和基金运行实务的课程,具体内容既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理论、运营实务,也包括证券组合管理理论、投资规划、投资策略和绩效评价等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是投资学、金融学、理财学和保险学等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也是证券从业人员、银行从业人员、理财规划师和投资顾问等必须具备的从业技能。

2高职《证券投资基金》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好处

(1)案例教学寓抽象于具体。《证券投资基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课程中涉及的概念和理论很抽象,学生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听讲,会感到很枯燥,容易疲惫。如果在讲解某一个知识要点的时候,穿插一个与知识点紧密相关的具体案例,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抽象的理论教学感性化,从而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2)案例教学置情境于课堂。在证券投资学的授课过程中,插入经典案例,就可以把学生带入不同的情境,实现情景变换,这对于减少学生上课的枯燥感和疲惫感,具有显著的效果。在证券投资学的课程教学中,一个经典的案例就像一幕精彩的戏剧,呈现给学生一个新鲜的情景,通过把学生的思绪和注意力引入新鲜的情境中,在情境中再现和深化课堂知识。在讲解投资案例时,案例情景具有“穿越”时空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年龄特点,自然喜闻乐见,感同身受。(3)案例教学化被动为主动。在证券投资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主体转为主动学习的主体。任课教师可以在事先把整理好的案例发给学生,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和思考,也可以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和整理某一案例的资料,为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做准备。(4)案例教学寓教于乐。要上好《证券投资基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典型案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证券投资学,不会再把上课当成一个负担,课堂授课效果就会显著提高。

查看全文

公共管理教学策略

教学目的是规划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保证,因此是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决定了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理应千差万别。然而在教学工作实践中,选择教学方法时有两种倾向,要么因循守旧,要么追赶时髦。尤其对公共管理这样的新学科而言,在教学方法上既缺乏历史的遗产又尚未获致有效的创新,受此现实约束,不少授课者便选择了走捷径:要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要么把其他学科时髦的教学方法拿来就用。可想而知,两种捷径会导致何种教学效果。其中,“拿来主义”最典型的便是所谓的“案例教学”。目前,绝大多数公共管理课程的任课教师都会宣称自己采用了案例教学,而且会有意在课堂上举一些例子或针对某件事情让学生讨论发言。事实上,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远非如此简易,如果随意性太强,缺乏科学选择和设计,案例教学则无法达到所宣称的那种教学效果。其中,对教学案例功能类型的区分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差别化应用,是科学的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公共政策学为例,探讨案例教学之不可或缺的应用价值,分析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功能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应用策略,以提升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价值的不可替代性

公共管理是发生在公共生活领域内的一种特殊活动,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面对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和需要处理的公共事务,通过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能、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来维系公共秩序、促进公共利益的过程。这一过程虽然离不开科学和技术的作用来保证合理性,但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也就是说,公共管理活动的规律性是相对的,它更多地体现出各种各样的政治复杂性,比如多主体间的频繁互动性、集体行为及其后果的不确定性、各种因素的激烈变化性。要理解这样一种复杂活动,必须借助有效的方式方法。公共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使命在于顺应社会公众对更高水平的公共管理实践的呼声,适应迅速变迁的公共管理环境,提供一套能够有效理解复杂公共管理现实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体系,并通过系统化教育来培养能够掌握和应用这一体系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专门人才。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比,公共管理学科的应用性取向更为明显,这就要求其人才培养的水平不能仅限于掌握一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效利用知识;不能仅限于发现和解释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仅限于熟悉那些抽象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能够洞悉具体情形中有意义的因果关系;不能仅局限于提出宏观的理论原则,更重要的是拿出可行性方案;不能仅囿于书本而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充分的现实关怀和宽广的社会视野。显然,传统的讲授、灌输式教学很难满足这些要求,探索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案例教学在同属于管理门类的工商管理学科的成功,为公共管理教学方法的探索提供了重要启示。所谓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向学生讲述一个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即教学案例),学生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后会从中有所收获的教学过程。其特点在于,将真实世界引入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像从业人员一样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使他们可以获得运用各种技术和技巧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真实“体验”,这样不仅可以达到理解公共管理现实、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知识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检验已有的公共管理理论,或证实或证伪原有的理论假设,从而达到理论发展的目的。[1]3案例教学的上述特点使其在满足公共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求时具备明显优势:第一,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强化知识,而且为学生利用知识提供了机会,从而提高其知识运用水平;第二,案例教学不仅包含了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和解释问题的环节,而且通过教学案例的设置激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从而提升其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第三,案例教学不仅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而且透过案例所反映的具体因果关系,提升其现实逻辑推理能力;第四,案例教学针对某个案例展开深入分析,往往并不止于框架性共识,而是细化到可操作的方案,从而塑造学生强烈的务实态度和缜密的思维;第五,案例教学在书本之外,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公共管理时空场景,为其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以公共管理者角色实施公共管理活动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和社会视野。由此看来,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作用显著,其功能不可或缺,价值不可替代。举例来看。政策价值是决定和影响公共政策活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理解政策过程的一条重要线索,因此构成公共政策学授课的一项重点内容。但价值问题一般都是抽象、晦涩的,尤其是公共政策价值,涉及到公共生活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面,抽象到正义、效率、自由等宏观价值取向,既浓缩了历史和现实,又充斥着逻辑思辨,因此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按部就班地讲解,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超出他们现有的理解层次。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将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新医改”作为贯穿性案例。在正式的内容开讲之前,大致介绍一下新医改方案难产背后的价值争议问题;在讲授过程中,结合新医改过程中政府主导派与市场主导派之间的交锋、多个医改方案之间的角逐、多次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多个论争的焦点问题等等,系统地解释政策价值的含义、作用、特点等基本理论问题;在知识讲授结束之后,让学生结合案例探索诸如政策论辩的原则、成功的要素、当代中国主流价值取向、政治体制对决策过程的影响等问题。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变得更加富有吸引力,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二、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功能类型

所谓案例就是对实际行动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和管理者群体面临的情景所进行的部分的、历史的、诊断性的分析。[2]45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时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便是:教学案例包括哪些类型?应该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案例的种类?这就需要探讨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功能类型问题,即按照功能和作用对教学案例作出类型学划分。在目前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最普遍的功能类型划分的做法是将教学案例分为评述型案例(EvaluativeorDescriptiveCases)和问题导向型案例(Problem-orientedCases)两种。前者要求案例使用者针对案例事件本身尤其是相关的政策选择进行中立的评估和描述,旨在实现对公共管理实际状况的再现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作出深入评析,让学生从中获得对某项知识的直观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独立思考或相互启发;后者通过案例来设置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在熟悉事件背景和情节的基础之上,准确定位问题,尤其要求在模拟的现实情境中作出政策选择,旨在提升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来看,两种案例类型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各有其适用的具体情形。总体而言,基于评述型案例展开的案例教学比较简单,适用于知识的导引与解释;而基于问题导向案例开展的案例教学则较为复杂,适用于问题的探索和方案的规划。这一分类方法虽然具有根本性,但由于宏观性太强而缺乏详细的指导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公共管理教学案例概括为如下五类,并结合公共政策学的授课经验分别举例说明。引导性案例。在正式讲授知识之前使用,主要功能为:一是引出某一知识体系或具体知识点;二是激发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学习兴趣;三是提供问题情景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概言之,引导性案例充当的是理论和实际之间的桥梁,通过它的使用,学生首先进入实践当中的某个问题领域,再从问题领域自觉走进对应的知识领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因强烈的问题意识而具有充足的动机,实现在两大领域之间的反复穿梭,进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公共政策的首要特性———公共性之前,可以先举几个学生了解的身边的违背公共政策之公共性的事例,并强调其不合理、不合法之处,借此引出“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首要特性”的结论,学生接受起来就会生动、直观。如河北省安平县政府为了实现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而实施无差别限电政策,令老百姓怨声载道,后经主流媒体曝光,最终以政策终结、县政府公开向全县人民道歉而告终。如果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由于断电给居民生活甚至医院抢救工作造成的诸多不便,以及小型发电机的畅销违背节能减排的政策初衷等细节,能够让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预先体验即将讲授知识的现实性和重要性。探索性案例。在教学课题引出之后、知识讲授之前使用,其功能在于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自主地探索问题答案并形成认知。相比于教师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传统方法而言,使用探索性案例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成就感,又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例如,在讲政策执行的阻滞因素之前,可以让学生围绕“控烟”这一政策热点,事先开展实地观察,通过集体讨论或独立思考的方式,总结出到底哪些因素在妨碍着控烟政策的有效执行。解释性案例。在讲授过程中使用,主要功能为:一是实现深入浅出,为抽象的理论提供一个生动的现实写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二是验证理论,证明理论逻辑是对现实逻辑的反映;三是以生动性替代抽象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促进记忆。解释性案例更接近于举例法,是社科类课程课堂中应用最为基础、广泛和频繁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公共政策之规范社会行为的功能时,可以孙伟铭事件及后续一系列醉酒驾车肇事为故事背景,解释通过相关政策的修订,大幅提高酒后驾车的惩处力度,以杜绝酒后驾车行为的目的。空洞的说教如果辅之以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体验性案例。在讲授某个知识点或完成某一知识体系之后使用,与解释性案例具有不同的功能:解释性案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进而掌握知识,而体验性案例则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所学知识中蕴含的问题情境、因果关系以及知识作用的虚拟空间,进而明确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应用要点。例如,在讲政策议程的时候,将厦门PX事件作为贯穿性案例,通过该事件一系列细节的展示,能够让学生对政策议程的种类、触发机制、设置途径和策略等形成切身的体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把握。发展性案例。在知识体系讲授完毕之后使用,主要功能是通过案例分析,实现对已讲授知识的深化、细化,并有可能形成新知识,进而实现教学相长以及教学和科研的对接。发展性案例是案例教学走向案例研究的桥梁。例如,环保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焦点,尤其在校大学生对此始终满怀热情。讲完政策工具一章之后,可以让他们结合所在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做法以及污染排放控制的实际效果,开展课堂讨论和课后调研,最终提出有关政策工具选择的策略。

三、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应用策略

查看全文

管理功能论文:管理教导的功能与实用性

作者:王春城刘玉芝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案例教学的上述特点使其在满足公共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求时具备明显优势:第一,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强化知识,而且为学生利用知识提供了机会,从而提高其知识运用水平;第二,案例教学不仅包含了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和解释问题的环节,而且通过教学案例的设置激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从而提升其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第三,案例教学不仅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而且透过案例所反映的具体因果关系,提升其现实逻辑推理能力;第四,案例教学针对某个案例展开深入分析,往往并不止于框架性共识,而是细化到可操作的方案,从而塑造学生强烈的务实态度和缜密的思维;第五,案例教学在书本之外,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公共管理时空场景,为其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以公共管理者角色实施公共管理活动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和社会视野。由此看来,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作用显著,其功能不可或缺,价值不可替代。举例来看。政策价值是决定和影响公共政策活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理解政策过程的一条重要线索,因此构成公共政策学授课的一项重点内容。但价值问题一般都是抽象、晦涩的,尤其是公共政策价值,涉及到公共生活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面,抽象到正义、效率、自由等宏观价值取向,既浓缩了历史和现实,又充斥着逻辑思辨,因此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按部就班地讲解,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超出他们现有的理解层次。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将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新医改”作为贯穿性案例。在正式的内容开讲之前,大致介绍一下新医改方案难产背后的价值争议问题;在讲授过程中,结合新医改过程中政府主导派与市场主导派之间的交锋、多个医改方案之间的角逐、多次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多个论争的焦点问题等等,系统地解释政策价值的含义、作用、特点等基本理论问题;在知识讲授结束之后,让学生结合案例探索诸如政策论辩的原则、成功的要素、当代中国主流价值取向、政治体制对决策过程的影响等问题。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变得更加富有吸引力,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功能类型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时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便是:教学案例包括哪些类型?应该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案例的种类?这就需要探讨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功能类型问题,即按照功能和作用对教学案例作出类型学划分。在目前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最普遍的功能类型划分的做法是将教学案例分为评述型案例(EvaluativeorDescriptiveCases)和问题导向型案例(Problem-orientedCases)两种。前者要求案例使用者针对案例事件本身尤其是相关的政策选择进行中立的评估和描述,旨在实现对公共管理实际状况的再现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作出深入评析,让学生从中获得对某项知识的直观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独立思考或相互启发;后者通过案例来设置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在熟悉事件背景和情节的基础之上,准确定位问题,尤其要求在模拟的现实情境中作出政策选择,旨在提升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来看,两种案例类型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各有其适用的具体情形。总体而言,基于评述型案例展开的案例教学比较简单,适用于知识的导引与解释;而基于问题导向案例开展的案例教学则较为复杂,适用于问题的探索和方案的规划。这一分类方法虽然具有根本性,但由于宏观性太强而缺乏详细的指导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公共管理教学案例概括为如下五类,并结合公共政策学的授课经验分别举例说明。引导性案例。在正式讲授知识之前使用,主要功能为:一是引出某一知识体系或具体知识点;二是激发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学习兴趣;三是提供问题情景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概言之,引导性案例充当的是理论和实际之间的桥梁,通过它的使用,学生首先进入实践当中的某个问题领域,再从问题领域自觉走进对应的知识领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因强烈的问题意识而具有充足的动机,实现在两大领域之间的反复穿梭,进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公共政策的首要特性———公共性之前,可以先举几个学生了解的身边的违背公共政策之公共性的事例,并强调其不合理、不合法之处,借此引出“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首要特性”的结论,学生接受起来就会生动、直观。如河北省安平县政府为了实现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而实施无差别限电政策,令老百姓怨声载道,后经主流媒体曝光,最终以政策终结、县政府公开向全县人民道歉而告终。如果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由于断电给居民生活甚至医院抢救工作造成的诸多不便,以及小型发电机的畅销违背节能减排的政策初衷等细节,能够让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预先体验即将讲授知识的现实性和重要性。探索性案例。在教学课题引出之后、知识讲授之前使用,其功能在于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自主地探索问题答案并形成认知。相比于教师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传统方法而言,使用探索性案例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成就感,又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例如,在讲政策执行的阻滞因素之前,可以让学生围绕“控烟”这一政策热点,事先开展实地观察,通过集体讨论或独立思考的方式,总结出到底哪些因素在妨碍着控烟政策的有效执行。解释性案例。在讲授过程中使用,主要功能为:一是实现深入浅出,为抽象的理论提供一个生动的现实写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二是验证理论,证明理论逻辑是对现实逻辑的反映;三是以生动性替代抽象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促进记忆。解释性案例更接近于举例法,是社科类课程课堂中应用最为基础、广泛和频繁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公共政策之规范社会行为的功能时,可以孙伟铭事件及后续一系列醉酒驾车肇事为故事背景,解释通过相关政策的修订,大幅提高酒后驾车的惩处力度,以杜绝酒后驾车行为的目的。空洞的说教如果辅之以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体验性案例。在讲授某个知识点或完成某一知识体系之后使用,与解释性案例具有不同的功能:解释性案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进而掌握知识,而体验性案例则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所学知识中蕴含的问题情境、因果关系以及知识作用的虚拟空间,进而明确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应用要点。例如,在讲政策议程的时候,将厦门PX事件作为贯穿性案例,通过该事件一系列细节的展示,能够让学生对政策议程的种类、触发机制、设置途径和策略等形成切身的体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把握。发展性案例。在知识体系讲授完毕之后使用,主要功能是通过案例分析,实现对已讲授知识的深化、细化,并有可能形成新知识,进而实现教学相长以及教学和科研的对接。发展性案例是案例教学走向案例研究的桥梁。例如,环保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焦点,尤其在校大学生对此始终满怀热情。讲完政策工具一章之后,可以让他们结合所在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做法以及污染排放控制的实际效果,开展课堂讨论和课后调研,最终提出有关政策工具选择的策略。

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应用策略

将上述五种案例类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大体涵盖了知识传授的整个过程———引导、解释、探索、体验和发展,即实现了全方位的案例教学。当然,每一种案例的具体功能不同,应用方式也就有所差异,于是就引出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应用策略问题。事实上,好的教学案例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而应用策略则是保证好的教学案例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总体来说,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学案例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策略问题。第一,教学案例内容的周全性,切忌蜻蜓点水。教学案例承担着解释理论、验证学说、启发思考、提供体验等重要功能,如果只是随意地、肤浅地“举例说明”,将无法胜任这些功能。举例教学代替案例教学的做法明显有别于真正的案例教学,它达不到案例教学情景描述、角色进入、模拟实战训练的成效。[3]一个完整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应包括的内容有事件的情节、问题陈述、行动者及其角色、背景与限制条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备选方案与评估等。当然,这些要素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意义并非等量齐观,而应根据案例的类型有所侧重。第二,教学案例主题的鲜明性,切忌风平浪静。任何教学案例的安排,在根本上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具体知识传授或具体能力培养的,而案例中的事件往往本身蕴含了多条线索,如果不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从若干线索中有所取舍,即在不明确主题的前提下,对案例事件展开广泛的描述和评论,就无法实现案例和知识的有效对接,结果要么没有头绪,要么浪费时间。第三,教学案例情境的冲突性,切忌平铺直叙。公共管理问题的本质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正是这种差距激励着人们去寻找对策以填平鸿沟,而正是由于不同对策之间的差异引发了争议,从而保证了择优的机会。教学案例只有蕴含了这样的差距和鸿沟即情境的冲突性,才能引发关注的兴趣,才能带来有意义的探索,进而才能实现案例教学目标。第四,教学案例篇幅的选择性,切忌千篇一律。不同的案例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不同功能的实现对案例篇幅的需要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引导性案例、解释性案例不必事无巨细地交代,探索性案例、体验性案例则要涉及必要的细节,而发展性案例则要求充分详细。如果错误地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将会浪费时间并造成干扰,反之,如果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会造成分析的浅薄或片面。因此,要根据需要控制案例幅度,不能不加区分地对所有案例进行事无巨细的陈述。第五,教师主导作用的适宜性,切忌放任自流或越俎代庖。案例教学是由三要素即教师、案例、学生构成的一个动态过程,因此三要素各自的特性以及三者的不同搭配或组合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4]教师与其他两个要素的关系集中体现为其发挥作用的方式。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有两种错误的做法:一是唱独角戏,使案例教学沦为简单的举例说明;二是不管不问,将案例交代下去或让学生简单地发表一下看法或讨论一下了事。两者都会导致案例教学形式化。事实上,无论使用何种类型的教学案例,教师均应发挥主导作用,始终控制案例教学的进程和方向,只不过这种主导作用并不必然以占用课堂时间的方式体现出来。教师在使用不同类型的案例时所发挥的作用应有显著不同:引导性案例、解释性案例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而探索性案例、体验性案例则以学生的主动性为基础,发展性案例则取决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本文强调案例教学对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价值,但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知识讲授方式的价值。事实上,教学案例也存在着被过度使用的潜在风险,导致教学过程丰富有余而深度匮乏、生动有余而逻辑匮乏、享受有余而进步匮乏等,违背案例教学的初衷。因此应努力将两种手段衔接使用,以此之长补彼之短,共同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查看全文

防灾减灾学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库探索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具有灾害种类多、灾情强度大、爆发频率高等特点,对个人乃至国家带来巨大损失[1]。随着对灾害发生、发展规律探索的不断深入,防灾、减灾能力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逐渐提高,面向安全工程专业的《防灾减灾学》课程应运而生,并持续提高要求[2]。由于研究对象涵盖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研究过程具有显著的综合交叉性,因此对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监测预报、工程防治和应急措施等科学技术难题的研究受到工程技术界的高度重视,相关问题也亟需得到解决[3]。《防灾减灾学》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从教学效果来看,多数学生反映该课程知识点多、涵盖范围广,仅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互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因其以典型工程案例为基础并呈现案例的真实情境,自19世纪哈佛大学商学院引入课堂以来逐渐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尤其体现在一些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上[5]。但目前工程案例资源库的建设远远落后于案例教学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丰富充足的教学案例资源库作为课程基础的重要依托,应进行系统化建设。因此,在新工科建设理念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大背景下,针对《防灾减灾学》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防灾减灾技术前沿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6],本文从课程需求出发,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对其进行精炼,使之成为学生在课堂上可实际操作的教学案例资源,整理形成防灾减灾学教学案例资源库。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强化案例资源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可讲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1案例资源库建设思路

《防灾减灾学》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立足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展,建设标准参考培养方案设计[7],案例资源库建设流程包括:前期工作准备、确定目标选题、搜集目标案例、案例剪裁完善和收纳整理入库。

1.1前期准备工作

针对《防灾减灾学》课程特点,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根据案例教学法进行初步尝试。在讲授“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工程”内容过程中,以5.12汶川地震实际案例作为重要讲解部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课本中的理论内容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减震对策和震后应急活动措施,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2确定目标选题

查看全文

图书情报教学案例新动向分析

1案例教学与图书情报教育

1.1案例教学的起源。诞生于1880年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分析法”(CaseAnalysisMethod),以及之后1920年同样由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案例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因其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升教学效果而颇受瞩目。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才通过《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ANationPrepared:Teachersforthe21stCentury)[1]这一报告被明确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由于具有开拓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获取知识,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得到诸多教学领域的重视[2]。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与学习,在未来工作实践中可以回忆既往学习的案例中的情景,进而应用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中也提到:案例教学是通过案例真实情境的再现,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理解并加以解决的能力,从而真正掌握理论、形成观点的教学方式[3]。教学案例作为案例教学运用的核心工具,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开发出适合教学的管理案例对于提高案例教学效果、促进案例教学质量提升,为案例研究工作积累素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1.2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对教学案例的需求。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LibraryandInformationStudies,MLIS)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及我国整个教育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体系从单一科学学位到科学学科与专业学位并举所做的改革调整,也是从培养学术型高层次人才到培养职业型高层次人才的一次重大转向。意在积极拓展新型而高效的图书情报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面向实践应用的专业型人才。《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要求图书情报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图书情报实践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但由于我国高校的案例教学实践起步较晚,甚至可以说是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培养的巨大需求才直接启动了我国案例教学的快速普及,故案例建设重点集中在MBA需求的商业案例。MLIS因综合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教学要求需要更为丰富而又真实的案例。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不仅仅是对信息的简单整理汇编,更要具备典型性与代表性。通过高水平的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面向实践应用的专业型图书情报人才。因此,本文重点综述“首届全国图书情报案例学术研讨会暨图书馆创新案例大赛”中涉及到的教学案例内容,并对图书情报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案例的编写原则进行讨论。

2教学案例开发途径

为促进图书情报事业的创新发展,推动图书情报教学案例的开发,2019年4月25日~27日,“首届全国图书情报案例学术研讨会暨图书馆创新案例大赛”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顺利召开。研讨会是在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商学院和北京华图新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得到《图书馆报》《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高校图书馆工作》和《农业图书情报》6家杂志媒体的支持,共有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0多所高校以及浙江图书馆、东莞图书馆、广州少儿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共百余位代表参加。本届创新案例大赛共收到200余份有效稿件,稿件涵盖教学案例、工作案例和研究案例三种类型,本文精选其中7篇高质量教学案例进行述评。2.1决策由何而来。吉林大学王晰巍团队通过《吉林省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用户体验创新之路》,分析吉林省图书馆在公共数字化文化平台建设背景下进行用户体验创新的必要性,通过对比国内外图书馆如何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用户体验的创新做法,引入具体决策人物在推进项目过程中思想和观点碰撞,让学生通过吉林省图书馆的决策过程了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前景和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并展开对案例的学习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在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用户体验、智慧图书馆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性思考。东北师范大学陈昊琳则展现了《吉林省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定》,该案例从吉林省图书馆发展规划制定的实例中,引导学生了解图书馆战略规划,分析战略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意义。引发学生站在公共文化决策者角度讨论未来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应该考虑的战略方向。这两个教学案例均以吉林省图书馆为实践来源,展现了新时期、新技术环境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影响,以富有叙事感的方式展开对图书馆发展趋势的思考,直面公共服务决策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面对的挑战。这两则案例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管理、数字图书馆、全球视野下的图书情报事业等课程。正如此次研讨会开幕致辞中,南开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学位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柯平所说,“开发写作高校教学案例,有助于推动图书馆实践工作和图情专业教学的结合,促进图书馆服务改革和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2.2信息如何分析。山东建筑大学的侯延香和九江学院图书馆江丽霞,分别以《万州公交坠江事故中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和《基因编辑婴儿带来的思考———搜索引擎的使用》聚焦网络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通过对公共热点事件的介绍,帮助学生识别信息源的类型,区分普通搜索引擎与学术搜索引擎的方法,了解信息采集方法,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去伪存真,快速收集真实、可靠的信息,有效保护个人信息。探讨自媒体、智能媒介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并学会信息拓展。江苏大学卢章平团队的《江苏大学图书馆+信息行为理论与实践教学案例集》,以用户信息行为分析研究为主线串联起教学中三种不同类型的应用研究实验(可用性与用户体验研究,信息行为视觉研究,信息行为生理反应研究),采用课堂教授与课程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层层递进,最终意在构建出信息行为的综合性研究实验体系。传统教材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理论积累,但实践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唯有掌握更科学的信息获取与分析方法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才能了解最新的学术动向。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方卿在本次研讨会上也谈到,“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规律是从实际案例中总结出来的,优秀的案例将助力专业学科的发展”。以上3个教学案例正是从信息实践中探讨信息行为,以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完成信息实践,适用于信息检索、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行为、信息法学等课程。前两个案例旨在促进学生专业科研能力与信息实践应用技能的提升;后一个案例则重在增强图书情报专业学生的实训与交流协作,促进图书情报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2.3行动怎样展开。福建师范大学傅文奇、杨倩雯的《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营造安静阅读环境的行动研究案例》,回顾了应用行动研究法营造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安静阅读氛围的过程,包括行动前的准备、行动的设计、行动的实施过程、行动实施结果。该案例运用行动研究法开展深入调查,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通过多轮的行动研究促使图书馆有效地营造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并指出,不同降噪措施、分区改造、加强读者宣传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图书馆不良的噪音,提高图书馆的认同感和满意率,促使学生和图书馆员积极参与行动,促进图书馆空间改造更加合理化。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的《小课堂大世界———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则展现了该馆于2018年秋季迎新周新生入馆教育中的新尝试。这次尝试,不再局限于单一主题,而是提供并行的多项选择,在教学案例中提供五个主题,新生可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参与,突破传统模式,以任务驱动、情景演绎、游戏互动取代单纯的课堂讲授和教师操作演示,积极把各种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竞赛与游戏中愉快地学习。体现了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作为中外合办大学的学术型图书馆,具有文化背景多元化、国际化资源丰富的特点。此组教学案例内容都是紧密联系图书馆实际,采用互动参与性更强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等课程。这些案例以小组为单位、以主题任务为核心,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育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不仅有利于图书情报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效率,更能促进理论研究者与高校图书馆实际工作充分互动,在实践中寻找课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传夫在此次研讨会上所强调的,“将图书馆工作实践与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以案例促进教学,进而推动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从上述案例回顾,可以看出这次研讨会致力于探索案例在图书情报专业领域的教学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以更为深入地融入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之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开发前瞻

3.1教学案例需要加强研究。“全国首届图书情报案例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为图书情报专业学术研究和图书情报案例发展探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此次会议在征集案例数量和质量、参会院校以及研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达到一定高度,表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与研究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也为后续案例教学研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参会者对此届研讨会邀请的主旨报告专家与各大期刊主编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内容丰富又风趣幽默的讲座风格和极具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欢迎。从研讨会反馈效果来看,清华大学陈昊教授报告的《教学案例开发与发展趋势》,讲述教学案例开发与发展趋势,深度介绍了教学案例的开发过程和教学场景,为参会者后续教学案例开发编写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柯平、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秋、上海嘉定区图书馆馆长黄莺三位专家的报告分别从学者、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这三种不同视角,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引发了与会者的强大共鸣,为后续教学案例开发提供灵感。此次研讨会还举行了由《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主编马忠庚、《图书馆建设》常务副主编毕洪秋、《图书情报知识》常务副主编宋恩梅和《高校图书馆工作》执行主编刘平共同参与的“与主编面对面”活动,为参会代表解答了关于教学案例编写开发及刊物投稿问题。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纲,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新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闫慧等多位专家承担了报告间的主持工作,正如教学案例中设置的思考题与延伸学习材料,各位主持人深入发掘报告的延伸思考空间,受到了广泛赞誉。在两天的研讨会过程中,到会图书情报专业研究者、实践者相互学习、互相启发,案例研究兴趣高涨。会议创建的微信交流群并未因会议的结束而沉寂,从持续不断的热烈讨论与高涨热情,可以看到此次研讨会最为期待的案例研究学术对话氛围正在形成。3.2教学案例有待进一步开发。此次研讨会征集到的教学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图书情报教学案例开发的现状。结合前文提到的7个优秀案例,及到会教学案例编写专家的意见,可以总结出图书情报优秀教学案例的几大特征:一是针对具体教学需要选择案例;二是尽可能实地调研,获取案例一手信息,基于理论要素进行案例分析;三是编写案例过程中充分保留实践闪光点;四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突显专业教学水平。但由于案例教学在我国图书情报专业教学开展时间较短,目前在教学案例开发上还存在部分规范性问题,如部分投稿教学案例集中于对事实的描述,未能挖掘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决策点,对案例的讨论价值提炼不足。需知教学案例的风格可以多样化,不同类型的课程需求自然需要更多种类的课堂实践,但理论的价值不可忽视[5]。部分案例材料组织游离在主题之外,过多的无关描述反而影响具体的理论知识主线,案例可以通过故事讲述带入情境,但不可流于流水账式的案例回顾,更要注重案例的教学使用说明部分。造成上述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案例开发者掌握的素材有限,此次征集可以看出部分案例编写开发者对案例的了解主要源自二手资料,对案例过程具体情境把握不清,故而很难提炼出最具价值的理论思考。可以说难以获得高质量的一手数据,这是目前我国专业教学案例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一个良好的教学案例开发环境需要多方共同营造。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与科学学位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分就是在案例教学,专业学位教育侧重双导师,特别是实践导师带来的实践经验及其背后的问题导向思维方式。据《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7)》显示,大部分培养单位采用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2017年共有专任教师946位,其中兼职导师414位,兼职导师中任职于事业单位的有296人;在政府机关任职的有40人;还有78位来自企业[6]。这些不同实践经验与工作背景的导师为未来教学案例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可能。

查看全文

中职学前教育学生渗透游戏教学理念

摘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摇篮,随着幼儿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游戏化课程显得越发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让学生了解幼儿游戏的重要性,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入游戏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游戏设计、组织、实施等能力,通过树立正确游戏观、培养游戏材料的选择、布置游戏区域环境等方面提高学生创设力。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渗透;游戏教学理念

游戏教学是当前幼儿教育中主要教学方式,并且幼儿日常学习活动也要具有游戏化教学特点。为此,中职学前教学专业在开展游戏化课程时,也应将游戏化教学理念渗入到学生日常教学当中,并通过游戏化课程教学了解不同阶段幼儿心理特点,设置符合幼儿身心需求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中职教师在授课时,借助教学案例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将游戏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传达给学生。

一、在游戏化教学中树立正确游戏观

幼儿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对待游戏的看法就是幼儿游戏观。该种幼儿观念是所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设计游戏环节之前必须考虑的问题。学生只有尊重幼儿,了解幼儿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坚持以幼儿为本的设计理念,才能设计出幼儿真正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借助角色游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取带有针对性的幼儿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在对本案例分析评价中,明确幼儿在游戏中教学中的实际需求。例如,在分析《小小收银员》角色游戏小班教学案例时,笔者在依照现有资料创设“小小收银员”这个情景,并针对超市开张后没有人前来购物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幼儿没有积极参与游戏环节当中,这时作为教师的你会怎么做?”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在得出结论:该角色游戏超出幼儿年龄范围,小班幼儿不能理解收银员这个职业角色。另外,游戏区域此类游戏玩具较少不能激发幼儿兴趣。最后学生一致认为幼师在创设游戏时必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设计幼儿感兴趣的角色游戏[1]。

二、在游戏化教学中培养材料的选择

查看全文

案例教学法市场营销教学论文

市场营销学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大批具备基本营销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专业定位上应该面向市场需求,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因为其“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的特点,成为深受高校师生欢迎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目的

1、案例教学法应结合社会实际,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成功的营销策略、营销技巧、营销手段、营销渠道俯首皆是,内容量、数量都很多,也就为市场营销教学提供大量的案例素材。将传统的理论教学以及其他的实践教学和通过案件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前沿,有助于理解市场营销的社会实际需要,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2、案例教学法目标是“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件教学帮助学生对市场营销及相关知识的完全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学习理解应用和掌握,通过案件教学中背景知识资料的搜集和方案的制定,在案例交流探讨过程中分工和协作交流,通过案件教学中解决方案的遴选和优化,从而使是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决策与评估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都有较大的提高。3、案例教学法是将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与学生。学生在整个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置身于模拟商业环境其中并进行角色配合,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现问题及追寻其产生的根源和问题衍生的机制,通过交流思辨探讨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并最终作出决策。通过案例教学活动的参与,最大限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充分调动其创造性。

二、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教学案例与社会市场营销实际结合。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信息化互联网等技术变革已经深刻的影响了经济、人文、习俗等,市场营销的模式、手段、方法、策略也呈现出更丰富的变化和革新,经典新型市场营销案列层出不穷,市场营销教学中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一定时效性,尽可能与具体情况相结合,将营销理论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降低理论的滞后性;也要注重其趣味性,与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等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提高案例教学的直接性、即时性和有效性,加强学生对市场营销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应用。2、教学案例体系与理论知识体系的有机结合。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归纳,市场营销学是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即与营销实际紧密联系,形成了比较严密的理论章节结构。教学案例体系与理论知识体系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从背景资料的搜集整理、方案的提出和甄选、实施的细节和执行、效果的评判和对比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的架构和应用体验。3、教学案例设计着重学生参与体验。案例教学要达成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充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案例设计上明确教师的组织和执行作用,弱化其在案例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地位给子重视,强化学生自主认识和理解,强化学生间的分工合作与交流分享,贯彻课堂案例讨论的民主性原则,将案例教学法纳入市场营销教学的全程,营造既生动活泼又科学严谨、即讲究实用又注重理论的教学效果。4、教学案例中倡导启发式教育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理论通过自观、形象的典型案例转化为逼真的营销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创造性地将零碎的案例与所学的营销理论知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强化学生对营销理论的感知能力。而且,在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提倡讨论和思辨,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认真听取他人的见解,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能够深化对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展望

查看全文

医药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论文

摘要:医药市场营销学是一门集应用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在纷杂的医药市场中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满足了当前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要求。这对于我国当前培养应用型的医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医药市场营销学;应用

医药市场营销学是融医学、药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在市场营销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医药市场营销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医药营销活动等知识内容。众所周知,医药市场营销学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一门理论课,它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医药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当前的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过程中,任课老师如何把乏味的医药市场营销学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这一直是老师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它通过在课堂上对典型营销案例的分析讲解,将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进去、进行分析讨论,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1]。因此,研究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的运用对于当前我国培养具有应用性的医药营销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当前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现状

1.1授课内容和方式过于陈旧老化

调研发现,当前一些任课老师在讲授医药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时,没有及时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他们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照本宣科,严重地挫伤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医药市场营销学的老师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除了具备医药方面营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课程知识[2]。同时,老师们还要不断地进修和改进教学手段,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查看全文

UGNX三维造型设计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UGNX三维造型设计》是我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工学结合、“互联网+”背景下,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使用UG三维造型设计软件进行零件建模、产品装配以及完成工程制图,具备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的基本能力。该文基于案例教学法从教学模式的建立到教学实施,通过教学评价探讨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更好地突出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三维建模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UG软件;三维造型设计;课程教学

1引言

当今网络信息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1]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之一。机械制造企业非常重视三维CAD技术的应用,为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各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相继开设“三维造型设计”课程,并设有相关的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赛项。尽管如此,目前高职教育的质量、规模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岗位对相关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体系不饱满、自主学习能力差、理实一体化薄弱的特点,而《UGNX三维造型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将工学思维与文学审美结合融入机械零件的设计中,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势在必行。为促使学生迅速适应职业岗位,笔者以就业为导向[2],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课堂教学,应用功能强大的三维造型软件,研究案例教学法[1-3]在“三维造型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索高教改革下高职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充分体现“案例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4],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增强三维机械零件设计技能,全面提升造型审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独特的案例形式,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思、思中练”的教学方法,注重问题的求解过程,有助于启发学生对特殊情景的思考,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高职教育中,《UGNX三维造型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型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UG软件实现零件产品三维造型设计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岗位技能。笔者围绕UGNX12.0的“零件建模”“产品装配”和“工程制图”3个基本模块以及“GB标准定制”“GC工具箱”等功能,以企业产品工程设计为背景,教学情景为单元,学习任务为驱动,造型案例学习和操作应用为主体,研究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课堂教学教法上:讲练结合、案例演示、理实一体,教师对半分配课时,1/2课时由授课者讲解理论及演示案例,1/2课时由学习者实操训练、内化知识。期末考核评估[5]由考勤+考评+考试3部分组成,平时的课堂考勤占比10%;对于考评,教师对学生自主完成的训练案例进行评分,占比40%;对于考试,采用机房上机实操改革考试方式,占比5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