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8 10:25: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期末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论文
一、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国际结算是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金融、法律、保险、英语、国际贸易、会计等多个领域。国际结算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既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延伸,也是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基础,国际结算课程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涉外性、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与国际惯例紧密相连)、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学校应该从社会情况的分析中获取课程概念;通过对社会的详细研究才能决定什么知识有意义,什么知识最具持续力。”。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特点,以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在课程设置上坚持“有用、够用、适用”的原则,精选课程和教学内容。为了解国际结算的实际应用情况,2013年11-12月,“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对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问卷分基础信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意见与建议五部分,涉及在生活或工作中用到过哪些方面的国际结算课程知识、遇到过什么票据、用到哪些结算方式、用到最多的结算方式是什么、《国际结算》课程是否有必要双语教学、课程实训应怎样安排、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实训的计分方法、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等20个问题。调查对象涉及我校09届、10届、11届、12届、13届毕业生及刚学过《国际结算》的10级在校生。问卷采用QQ邮件方式发出,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34份,有效问卷126份。深度访谈的对象为三个09届毕业生,内容为她们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情况,访谈方式为电话、QQ聊天、索取年终总结等。调查发现:1.学生毕业后刚开始拿到的外贸单大多是一些小单,遇到的是小客户(一个国家或许就那么几个大的分销商),发货很多是跟国内的快递合作,发小包的多;2.这些订单大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国外客户很多是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发询盘进行采购的);3.结算方式大多是在线西联汇款、Paypal、T/T、ebay、SecurePayment(原Escrow),信用证、保函等只适合金额很大的;4.在实训室不开放的情况下,纯电子模拟实训的效果不及纸质与电子混合模拟实训(因为电子实训不能课后重温实训过程)。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国际结算的教学内容应增加第三方支付的内容、增加汇付的教学课时,减少信用证和托收的教学课时。因为设有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我们认为除汇票、本票、支票之外的单据就不再在国际结算课程中专门讲述。国际结算课程的知识目标可以表述为:学生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原理,掌握汇票、本票、支票等金融工具和汇付、托收、信用证、第三方支付等结算方式的概念、国际规则惯例和应用方法,知晓银行保函、备用证、福费廷、国际保理等新型结算方式。国际结算课程的能力目标可以表述为:学生增强国际结算有关国际规则惯例的学习能力,掌握汇票、本票、支票等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和汇付、托收、信用证、第三方支付等结算方式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合理选择和组合结算方式、防范结算风险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国际结算课程实训体系的改革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长期以来,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书本知识、轻实际操作”的现象,对类似于国际结算这样的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的实践性重视不够。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偏重理论的讲授而相对忽视学生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对习惯于“死记硬背”,动手能力弱,应用能力差,考核时得分最低的往往是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这类的大题,求职时往往因动手能力差而影响竞争力。“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实训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增加了实训课时和实训项目
过去我校国际结算的实训分配10课时,最多只能安排5次实训。我们现在分配了21课时,可以排10次实训,实训占总课时(51课时)的比重大幅提高,从过去的约20%到现在的约40%。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是针对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工艺规范的学习,以及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一门主干课程。相较于传统讲授教学模式,一些教学同行已经进行了一定改革,例如,教师主导地位不变,以学生为主体,一些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工程质量通病等内容很难单纯用语言来讲述,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播放相关施工视频来实现教学效果等[1]。但仅仅通过观看施工视频,学生记忆不够深刻,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需要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对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进行深入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增加装饰材料、施工技术的前沿内容。例如,抹灰工程包括一般抹灰和装饰抹灰,而装饰抹灰中的传统装饰抹灰,由于施工工序复杂、资源浪费等原因已逐渐被新型装饰抹灰所取代[2]。所以,教师要将新型装饰抹灰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讲授给学生。此外,增加水电改造内容,加大建筑装饰安全的内容,在每个分部工程后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从而增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内容。(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1.实训教学法。实训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它能够将知识与能力结合在一起,解决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结合笔者学校“三期”工程实训室的建成,在实训室里,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分配任务,每组学生根据各自的工艺要求与条件进行实际操作,最后进行实训总结。实训教学法也可通过仿真教学软件的操作来完成,从施工准备、技术交底、到施工工艺,内容完整,操作性强。学生可通过软件,完成实训任务的每一步施工操作,教学效果良好[3]。2.信息化教学法。除多媒体投影教学外,引入国家资源库网站,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国家教学资源库,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并且在线完成答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反馈更方便快捷。同时,资源库里大量的微课资源,有利于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3.现场教学法。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大型公装或家装施工现场,带领学生佩戴安全帽参观。在带领学生参观过程中,可邀请现场技术人员对该项目的工程概况进行现场讲解,让学生结合实际工程对当前进行装修施工的部位、施工准备、技术操作及安全技术交底等有深刻的了解和认知。(三)考核标准的改革。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以及新形势下学生思想的变化、自控力差等特点,采用“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的考核制并不能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平时不学习,期末考试前点灯夜战、突击学习,即使考试结果及格,但考试后大部分学习内容又还给了教师,记忆量不到10%。课程改革后,实行“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考核制,即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考核中,将学生的出勤、实训表现、随堂成绩、课堂表现等列入平时成绩中。其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校出台的学生出勤率达不到总课时以上取消考试资格的规定,做好每个学生出勤情况(旷课、请假、迟到)、实训报告和课堂表现三方面的记录,给出平时成绩,并在期末考试前统一公示[4]。
三、结语
本课程改革的特色在于抓住了新形势下深化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进行改革,顺应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潮流,并取得良好效果。由此可见,各院校应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培养出适应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论文
1建立健全操作考核制度
作为教师,为保证儿科护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建立实训操作考核制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老师在常用儿科护理操作实训课示范教学中讲解考核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确每项操作考核的要求。平时实训课随机抽取学生考核,其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期末每个学生抽签进行操作考核。平时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占儿科期末总成绩的30%—40%。考核制度的建立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促进了实验课质量的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发现问题,自己探索,动手又动脑。同时,丰富老师的教学经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实训教学,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对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
2注重素质教育与人文关怀
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要面对焦虑烦躁,对孩子倍加疼爱的父母等,在操作过程中,须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做父母的心情,对患儿有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护士应掌握娴熟的穿刺技术,专业技术操作时架起患儿及家长与护理人员的桥梁,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占重要地位,是一种重要的护患沟通方式。为提高学生人文关怀的意识,我们将儿科护士的特殊素质要求教育作为实验课前的必修课,使学生明确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必须对儿童的健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热爱、尊重儿童,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在婴儿模型上操作时表现出高度认真负责、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良好品质。
3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与时俱进,改进实训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训课的质量。在进行儿科护理教学时,理论教育与实训教学同等重要,两手要抓,两手要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更易发现问题,老师可以及时纠正。通过实践学习,使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操作技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充分的掌握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丰富实践内容,更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往实训教学中,学生们只是单纯的看老师操作,而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空有一腔理论知识,而不知如何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所谓的实训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她们的创新思维。所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实训课时教师讲清每项操作要领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分组进行练习,教师边看边指导;然后让学生上台回示,全体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多应用不同的实训课教学方法,在学生中可获得较高的教学满意度,同事极大提高了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综合技能及学习效果。实训课的强化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学生,真正发挥了实训课的教学作用。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实训教学运用
一、高职传统应用化工技术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体系结构不完整。传统的实训教学体系一般由教师讲授或演示、学生动手、教师评价三个环节构成。在教师讲授或演示环节中,学生按照教师讲授的要点操作设备完成实训内容,由于学生未对实训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在教师讲授时听不懂、提不起兴趣;在学生动手环节,学生对实训内容不深入了解,便照着实训资料上的文字内容去做,或模仿别的同学操作,往往会导致实训结果失败;教师评价环节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实训报告,而学生缺乏对实训内容及结果的思考,就在实训报告上把实训的文字内容照搬、把结果填上就交给教师,这样的实训教学体系结构变得机械和呆板,学生缺乏积极性,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实训教学不够切合实际。由于受到经费、设备及安全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应用化工实训教学内容一般多为验证性实验。例如,用传统的玻璃仪器和药品合成乙酸乙酯等,大多数学生搭好仪器后就坐在实验台前等待反应完成进行后处理,在整个过程中能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不足,学生将实训项目当做应付了事的学习任务对待,实训效果自然不好。此外,实训的内容不够贴近实际生产,如合成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练习涉及的设备不够多,学生实训的强度达不到要求,如乙酸乙酯的合成中所用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很常见的玻璃仪器,而实际生产中,化工产品的合成基本上都是类似于反应釜之类的大中型设备,实训操作与实际生产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对大中型设备的感性认识缺乏。
(三)实训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评价方式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而期末考试一般为笔试或者统一做某个实训操作内容,根据实训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不能很好地体现专业实训注重技能的特点,实训课程成绩不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真实的技能水平,也不能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技能,有部分学生感觉平时成绩很容易得到高分,就降低了对期末考试的努力程度,反而容易滋生“混”考试的心理。由于学生入学分数较低且差异较大,而实训评价方式缺乏多样化,这不仅不利于对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进行全面技能水平评估,也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师缺乏对每个学生能力进行判断的确切依据,教学时容易出现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
(四)缺乏情境式实训教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重在培养贴近职业实际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培养的环境莫过于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多数情况下,这一环节会被安排在专业实习期间(一般为2至4周时间)。由于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尚未在实习情境中得到技能锻炼,实习就即将结束,这样,实习效果和情境教育将会打折扣。
二、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得到了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情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随堂实训,突出技能培养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改变以往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分离的做法,将实训内容引入课堂,将证券行情交易系统引入课堂,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实时证券交易系统进行模拟交易,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投资能力的提高。
(三)过程考核,因材施教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设计
精心策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营销策划课程与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的重复,注意课程内容与其他营销课程的衔接与配合。营销策划需对市场营销学体系进行回顾。另外重点介绍策划流程、国内外企业营销策划案例分析。教师坚持讲重点、难点、思路、方法及学科前沿,不面面俱到。以知识为载体,讲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教材的选择上注重网络资源的匹配,让教师及学生可更多利用教材所匹配的教学网络资源。
(二)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从教学模式上看,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课外作业———学生上交策划书的流程:首先教师讲授营销策划基本原理;其次,通过实训,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对策划对象的资源、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重组、优化,学会对策划对象的调查、研究、分析、创意、设计并制定行动方案,掌握系统地制定各种营销策划方案的方法和技能。学生实训过程设计:学生分组→策划项目选择→任务确定与分解→策划实践→策划成果展示及评估。营销策划实训项目的素材采用“自由选题策划、自由创意”方式。小组完成完整的营销策划任务:市场调研策划、营销环境分析(含SWOT分析)、STP(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营销战略策划和4P(营销组合)策划。作业成果包括四部分:策划流程设计、市场调研策划、市场调研报告、营销策划书。
(三)课程考试方法的设计
运输作业实务课程改革论文
1学校物流运输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
技工学校物流专业教学设施缺乏,专业化的实训室建设相对滞后,在实训过程中能够开展的项目过于单一和简单。传统的书本教学方法仍然在课堂中存在,面对本就对学习缺乏兴趣的技工学校学生,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应体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线的管理能力,具有实践型、技能型、岗位型的人才,所以作为物流专业的主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科学的进行课程的改革,搞清楚课程的定位,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对于本课程的改革,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2课程改革建议
2.1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力度,促进教师能力提高。技工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师组成大多由刚毕业的新教师、有经验的老教师和一部分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的教师组成,对于转行的教师虽然非常努力地学习物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而对于新教师而言,由于缺乏对具体企业的运作流程、岗位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的了解,所以作为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和赴企业的实践安排。同时,发挥好老带新的示范作用也是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师资力量得到了提高,课程改革才能够得到很好地开展。2.2做好课程的定位。运输作业实务全面阐述了货物运输的基本理论,重点阐述了我国各种运输方式货物的托运、领取以及运输变更等的办理手续,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体实务阐述较为详细。本课程为培养物流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课程之一,应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增强,能够具体解决运输过程中各个岗位的实际问题。2.3做好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满足学生日常的教学和实训的需要与校外运输企业、物流企业提供的真实岗位的实训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和学校开展的实训项目来进行分析和讲解,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集合在一起,学生需要解决提出的问题就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真正解决问题还要动手去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于外校实训基地的实习个人认为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计划安排参观学习,待课程全部结束再安排一次企业具体岗位的实战式的实习,这样校内校外相互补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4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在本课程中根本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是一门以完成课程任务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来完成任务的教学活动,这样就需要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备课和相关资料的收集、资源的准备,如教学项目的选取、PPT的制作等。2.5教学评价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更加侧重于期末成绩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无法激励学生的过程学习,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死记硬背知识,从而达到期末成绩及格甚至优秀,而在实际学习过程并不努力或者在小组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于是本人在评价实际过程中引入了自评、小组组长相互评议、教师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完成每天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之后,按照一定的分值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进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自评,然后把自评的分值告知组长,组长做好记录,然后组织各个组的组长进行集体评议,商议投票取得共识后对班级成员进行评价。
3改革后取得的成果
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明显感受到学生在实习过程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发现几点学生的进步之处:其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氛围活跃,以前无动于衷的状态得以改变,在课堂中各个成员都努力的完成自己的任务,积极的为组里面的任务出力,都想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其二,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训过程中慢慢得以提升,能够在各个岗位进行作业操作,同时也慢慢的培养了他们严肃、认真、准确、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按规章程序办事的工作作风。其三,主动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刚开始学生遇到问题会不假思索地向教师提问,内向的同学干脆窝在心理不知道就不想办法解决,慢慢的他们找到了学习的方法,懂得了资料的查阅、收集,最后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改革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急功近利,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教师的努力付出。教师职业教育观念的及时更新和经验的不断总结,始终以学生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物流专业的高技能人才。
Photoshop运用与实践课程改革探究
1制定课程能力标准与课程教学实施纲要
该课程能力标准必须包含以下基本内容:①明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②课程内容模块划分为应知应会目标,并制定其相应的鉴定办法;③每个课程内容模块应设置综合性应用能力目标及鉴定要求;④能力与素质等应会标准鉴定应尽可能符合职场化、实践化原则;⑤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所要求的能力标准的设置,尤其是对于示范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要求。该课程能力标准也充分体现了高职人才的能力是建立在素质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有机统一体,从“Photoshop应用与实践”课程能力标准结构图(见图1)中可以看出这一点。课程教学实施纲要指出了为实现“课程能力标准”这一目标,学校所应创造的具有良好的可实施性的教学条件(师资、设施、资料)与教学基本方式、方法等。根据“Photoshop应用与实践”课程能力标准的要求,该课程教学实施纲要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教师应领会课程能力标准中各模块教学内容的应知应会目标,把握各模块的重点和难点,采用讲授基本操作与实例制作相结合、师生互动、作品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题创意思维。通过对应知应会标准的鉴定检验促进学生课程能力和职业实践技能的培养。②学校提供较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能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通过分院的多媒体工作室和校内创新创业基地,提供一些企业企划的仿真项目、虚拟项目,让学生进行应岗能力培养。通过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暑假到广告公司、企划公司的平面设计相关岗位进行实习,以及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竞赛平面类、课件类、网站类作品选拔赛的组织实施,为课程的实践提供真实的项目环境,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达到课程能力与职业实践能力的无缝对接,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核心技能。③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实训课开放Internet,以方便学生从网上寻找资料,拓宽学生的创作视野,目前学生可使用华信教育网上与教材相配套的图片素材和效果图;同时学生也可使用在本课程网站上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学生的实验作品(作业)通过网上文件服务器上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
2教材内容创新
在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的选用与选编上,也应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2008年2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本课程组全体人员编写的能力本位教材《中文版PhotoshopCS2平面设计基础与典型实例》,该教材的编写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宗旨,按照企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能力标准模块结构的形式来组织教材内容,在每一模块前面明确本模块的学习目标(应知应会目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典型实例等,教材内容体系以符合高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和已有经验基础为起点,以便学生沿着教材内容的逻辑线索,通过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构建自我理解的知识结构。该教材根据知识、技能、素质的能力本位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突出以实例导学为主线,知识讲解引导为辅助的编写特点,通过主题创意构成和操作方法训练,构建教材内容的基本框架。教材中大量的素材均由课题组成员亲手拍摄,其间适当加入一些经验性的操作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五年来的使用情况看,该教材十分符合本课程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效果明显。该教材获“2009年高职高专计算机教指委优秀教材”荣誉称号。2010年7月,课程组骨干教师编写了浙江省高校自选主题重点教材《Photoshop应用与实践案48IndustryandInformationTechnologyEducation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年9月刊例教程》。该教材采用易、中、难三部分案例组成一章内容,并结合能力本位的模块化教学内容进行编写,指出其中的应用内容及技能关键点,教材内容符合高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学生沿着教材案例的逻辑线索,通过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尤其是每章后面的实训项目,提升项目制作能力。该实训教材的出版使用,丰富与完善了“Photoshop应用与实践”课程的实训教材体系。为了更好地适应Photoshop版本更新,丰富教材案例,2012年12月,由课程组修订编写,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Photoshop平面设计基础与典型实例(第2版)》教材。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方法要互相渗透,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Photoshop应用与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中,我们注重三个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问题与任务的有机结合、应用与创新的有机结合。课程组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提出了“问题诱导—理论讲解—操作实践—应用创新”(简称:PTOA)一体化教学模式。(1)问题诱导(ProblemInduction)。为了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每次讲解知识前,教师都会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诱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通过几个案例,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每学期开始教学前,教师都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①前几届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课程反馈表的形式来获取;②当前网上最关注的问题,主要通过与Photoshop相关的论坛、社区获取;③以前教学过程中成功的案例。因为在每学期教学过程中,都会有一些新的案例,对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并进一步完善,作为新的案例。(2)理论讲解(TheoryLecturing)。理论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是学生灵活运用相关内容的基础,是学历教育的本质。针对前面抛出的问题,在诱导学生去思考的基础上,重点讲解相关知识的应知内容和核心内容,使学生达到课程能力标准的应知要求。因此,在理论讲解时要做到“少而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少讲烦琐的步骤,精讲问题的关键,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锻炼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3)操作实践(OperationPractice)。“Photoshop应用与实践”课程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所学内容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所学到的技能,实践自己想达到的目标。因此,本课程操作实践主要分两部分:课内上机操作和课程综合实训。课内上机操作主要根据上课进度,适时安排上机操作课,学习和巩固正在讲解或利用前面刚学的内容完成一定任务要求,强调针对性,难度适中。课程综合实训是一门多课程的综合应用实训项目课程。针对“Photoshop应用与实践”课程,我们设置了“综合网站设计”课程综合实训项目,该项目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Photoshop应用与实践”、“Flash应用与实践”等多门课程知识,开发一个具有一定内涵的网站。(4)应用创新(ApplicationInnovation)。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对学有余力或对本课程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我们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施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参与教师承担的课题和参加各种团体组织的技能竞赛。学校有许多教师都承担了企业委托的项目,每年通过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挑选部分学生参与相应的企业项目;学校每年都选拔出部分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竞赛,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实施PTOA一体化教学,学生学习“Photoshop应用与实践”课程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可度也大为提高,几年来该课程的学评教一直名列分院各课程前茅。
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革诠释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探讨
提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实行模块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深化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是当前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财政部早在1994年5月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意见》中就提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得到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在各个单位普及,社会需要大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操作方法,增加职业判断能力,提升自己专业竞争能力,以满足本专业岗位的人才需求。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构成的多元性。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通多学科相关理论的课程,包括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相关知识。会计学知识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内容为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内容。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学生既要掌握会计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都应该是在相关课程开设完毕后才开设,或且至少是在学完基础会计和计算机基础后才开设。
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研究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职业教育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同时,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职业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与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紧密衔接,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强调培养扎实的护理实践技能。因此,本课程实训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至关重要。同伴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同伴积极主动地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及技能,在课堂内外让学生成为“教学指导者”,通过共同学习、相互交流锻炼学生互动与学习能力,提高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促进核心能力的提升[1-3]。线下实训教学有真实的学习场景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而线上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两者联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4]。本研究将同伴合作学习方法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相融合,应用于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我校2020级7个三年制大专护理班按顺序编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中抽取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第1个班级为对照组,共115人;第2个班级为试验组,共117人。两组所用实训教材、实训带教教师均一致,年龄、性别构成、担任学生干部情况、入校成绩、上学期成绩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以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的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鼻饲技术等22学时的实训内容为教学项目。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即课上教师统一讲解示教,学生按学号顺序平均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训练,教师观察并指导操作;下课前教师进行实训小结并布置实训报告书写任务,内容包括班级、组长及组员学号和姓名、实训项目及学时、操作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总结及反思。试验组采用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