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音乐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09:04: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启蒙音乐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互联网+对音乐启蒙教育的意义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也越来越被大众所重视,涌现出了越来越多音乐教育机构和启蒙平台。同时,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依靠互联网交互平台和传感器等新兴科技,使“足不出户”实现儿童音乐启蒙教育成为现实。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推动使音乐启蒙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启蒙;音乐教育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实行,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也在稳步提升,于此同时,人们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启蒙、幼儿启蒙、音乐鉴赏等行业的应运发展。新的“互联网+”平台和交互技术使得这一领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互联网改善了音乐启蒙这一领域的时空局限和地区差异,使这一行业更增添了新的可能性,产生了更大的社会效益。
一、“互联网+”的应用对音乐启蒙时间利用的推动
音乐启蒙和音乐培养需要大量的时间,根据问卷调查,有70%以上的音乐技能学习和音乐启蒙都是在附近的音乐机构学习。以南京市锁金村为例,周围居民如果想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最少需要10分钟时间进行准备,最多达到2个小时。音乐机构的分布与人口密度和高校分布的有关,在一二线城市,居民接受专业音乐院校教师教授的音乐课程,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平均在1小时以上。“互联网+”技术无异于给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仅需要一台电脑和一台与其匹配的音响,音乐启蒙变得比以往更加便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将被大大节省,而这些被节省下来的时间也完全可以利用在音乐感受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上。“互联网+”对于时间利用的推动方面有着毋庸置疑的贡献。
二、“互联网+”对音乐启蒙的经济成本节省的推动作用
小学音乐启蒙教育论文
[摘要]当今社会,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发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感知力和审美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研究,将奥尔夫秉承“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对于小学音乐启蒙教育重要的借鉴意义进行融合渗透,通过探讨其对音乐元素的重视,以及建立在“新”模式上的科学化、多样化发展对小学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
启蒙教育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世界音乐教学范围内受到广泛推崇,对于各国的音乐教育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由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先生所创建,是一个独创的音乐体系。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秉承“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从学生本身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更注重课本知识,与传统观念中以教授唱歌、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与目的截然不同。
一、小学音乐启蒙教育的新解说
奥尔夫先生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与不好则不是最终追求的目标。1.强调音乐基本元素的演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教学中倡导对节奏、旋律的练习,不同于传统课堂中孤立的节奏教学,反之从朗诵入手,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节奏感。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通常情况下,我们所学习理解的音乐主要是通过听觉感官来感受的,即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进行一些听力练习、发音练习,对于音乐基本元素的演绎呈现一种程式化的状态,对于一些音乐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音色等的学习和理解并不深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从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出发,让孩子在学习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世界当中去,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自由地演绎。例如,奥尔夫音乐体态律动教学,就是以音乐伴奏,肢体演绎,从而训练孩子的音乐节奏感,通过拍手、捻指、拍腿、跺脚等形式进行声势教学,促进孩子身心的平衡发展,培养他们敏锐的听力、反应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会使孩子在学习中产生厌倦,久而久之,音乐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样他们对于乐理、节奏、表演等的掌握就轻松自然,而且根深蒂固。这其实也是奥尔夫所倡导的元素性教育的体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音乐基本元素成为小学音乐启蒙教育的中心,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打好音乐基础。2.强调音乐即兴性的演绎。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强调即兴演绎,这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都是放在熟练掌握音乐技能技巧之后才敢尝试的活动。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自然、最直接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在音乐启蒙教育阶段引导情感表露最直接的形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音乐与舞蹈、器乐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即兴发挥,自然流露自己的情感。在这方面,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引入游戏教学,将音乐融入游戏。在玩乐中,让学生体会不同音高、节奏、律动的感觉。例如,在《玩具兵进行曲》的音乐游戏中,教师给学生分配角色,有扮演小士兵的,有扮演观众的,还有扮演路边的大树的,之后给学生分配道具,音乐响起,游戏开始了。各种角色根据音乐的节奏出场、表演,在多次的聆听之后,学生自然而然能够表现出小士兵神采奕奕的自豪样子,而且能够随着音乐节奏踏步、排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音乐启蒙阶段就能够参与即兴表演,自觉融入音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音乐感知力,进而培养自己的即兴创造力。3.强调音乐教育本土化的演绎。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人类在慢慢步入全球化时代,随着各国交流和依存程度的加深,文化间的碰撞、影响、冲突与融合也越来越频繁与激烈,不同文化之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频率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创新,走出一条拥有自己特色的“新”音乐教育之路,尤其是在最为重要的音乐启蒙教育时期,成为当下音乐教育者要深思的问题。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音乐本土化的教育和原则,它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应用和推崇,是因为它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包容性,可以和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音乐教育相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仅适用于德国的本土音乐教育,在其他国家传播与应用时,同样可以结合本国的实际特点,实现“本土化”。随着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在国内的逐渐传播,我国的音乐教育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从小学启蒙教育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塑造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新”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的艺术体验,这样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二、小学音乐启蒙教育的新价值
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研究
摘要:在当前社会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开展多文化音乐教学,教师既引导幼儿认识本民族、本地区的音乐,也引导幼儿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为幼儿创造一个多元文化的音乐世界,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帮助幼儿在多元文化中达到开发多元智能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启蒙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研究
多元文化教育是21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与实践活动,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的音乐”以及“音乐中的文化”同样影响了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即“教会学生在多种音乐文化社会中懂得音乐,也包含民族音乐及其他的文化内容”等[1],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当前许多国家已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列入幼儿园音乐教育课程中,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在世界音乐研讨会上明确指出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指导纲要。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因此,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开展幼儿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师既引导幼儿学习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又适当学习其他民族以及世界民族音乐文化,让幼儿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健康快乐成长。
一、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理念
多元文化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在幼儿启蒙的音乐教育中渗透多元文化的思想,幼儿通过接触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的音乐,开阔孩子的视野,认识到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独具特色。通过感受世界各区域的音乐,增强自身的鉴赏能力,达到更好地发挥多元潜能,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帮助幼儿在多元文化中达到开发多元智能的目的。
(一)空间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理念
儿童音乐教育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儿童在接受音乐教育时在形式上呈现单一化倾向,学校音乐课程出现“边缘化”危机,单一的教育载体让优秀音乐在儿童间的传播显得举步维艰,不利于儿童健康音乐审美和艺术审美的养成。因此运用调查统计、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等具体手段,通过实地调研、文献资料调查等方法统计项目所需要的相关案例,在新信息时掘更适合儿童音乐传播、发展及创新的途径,是推进中国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教育;调查;分析
一、调查背景
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我国儿童音乐教育主要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形式。隐性教育主要利用家庭环境熏陶等培养儿童音乐欣赏及活动技能;显性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开设音乐艺术类课程进行儿童音乐技能的训练。儿童在接受音乐教育时,最明显最直观的方式是显性形式,但在学校教育中,音乐课程的主要载体还是课堂,在形式上呈单一化倾向。儿童在学校接受音乐教育的形式也主要是歌唱律动、简易器乐演奏,儿童身心的日益成长,简单的课程已经难以吸引儿童兴趣,使学校音乐课程出现“边缘化”危机,单一教育载体让优秀音乐在儿童间的传播显得举步维艰。因此在新信息时掘更适合儿童音乐传播、发展及创新的途径,是推进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二、调查分析
作为音乐的传播媒介,音乐课程资源应该要有开放性。课程教材、师资、家长、社会公益活动等都应当成为充分可挖掘的资源。儿童音乐教育要走进现实生活,因此音乐教育须防止落入功利化的狭隘陷阱,要杜绝出现程式化,积极主动整合多样化资源,创新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效传播媒介,为学校教育增加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由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家长都对子女进行音乐教育。在中国,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庞大的市场。实地探查后我们发现,大型机构一般由正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的培训部门等组织成立,传统机构院校只占市场的不到3%。剩余97%的机构其实都是零散发展的小机构。这些机构一般发展上有两个极端:1、普通师资、教学环境差:学生少,口碑不好,续费学生很少;2、有名师、场地好,但成本高,有“名牌老师带走”风险。因此绝大多数的机构都是由这种“小作坊”组成,而今遇到教育机构正规化的“严打行动”,难合格就是自然现象了。很多这样的培训机构,为了取悦家长,而放弃真正的音乐启蒙原则,放弃个性化教学,转而进行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一般的枯燥训练。在近350份调查问卷中,有75%的家长意识到音乐启蒙教育并非简单学习器乐演奏,但只有不到30%的音乐教师能够补充教学以外的知识,如基本乐科、音乐文化、音乐史等知识。音乐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硬件是很先进的,然而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人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评价以及对音乐教学的盲目、不理解,使得人们对音乐课的探索不及其他科目深入,从而影响音乐教育。如今新课标教育要求已将艺术类学科明确规定为必修甚至升学加分项目,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有84.2%的家长愿意投资孩子的音乐启蒙,64.6%的家庭愿意并已经接受了音乐教育。“少儿艺术教育”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的少儿达到2.56亿,按照城镇家庭每月为孩子艺术教育投资50元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少儿艺术教育消费额可达700亿元。从家庭经济收入来看,调查结果显示,67.4%的家庭月平均收入为8000元以上;在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或者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上,58.95%的家长选择了500-1000元,31.58%选择了1000元以上。由消费能力一项分析也可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文化投入十分重视,对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依旧是伴随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作为一项新的消费热点,音乐教育行业整体是一个火热的市场,因此如何在音乐教育行业里寻求新的产业突破点,如何将传统行业与新元素融合,是音乐教育行业亟待完善的问题。以音乐电台作为主要载体,与知名广播媒体合作,如:“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新兴付费广播形式进行儿童音乐文化的启蒙是“互联网+”音乐教育的探索。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或固定网络端就可享受到优秀的音乐启蒙式教育。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文件,抓住“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契机发展,实现互联网创新与传统音乐行业的相互融合促进,加快行业间技术交流,推动产业链的形成。据调查,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大环境下,线上消费已成为消费主流,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经济发展方向,线上音乐教育具有物美价廉、与时俱进、更新及时等优势,对大多消费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如此优异的发展前景与政策扶持,儿童音乐教育可以牢牢把握这些机遇,以发展儿童音乐文化产业为有效途径,实现了商业运作平台的创新打造。
我国音乐教育变革前景
摘要:随着20世纪初第一次启蒙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的不断暴露,呼唤第二次启蒙的浪潮越来越高。在阅读王治河博士与樊美筠博士的《第二次启蒙》一书时,无疑对我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让我思考诸多。在未读此书前,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本书中所提及问题的相关思考,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因此,我想将本书中的一些观点与我的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相联系,写一些关于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其变革前景,对此做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第二次启蒙;多元文化
毋庸置疑,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成功的将人们从封建专制、闭关锁国的思潮中解放出来,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和对科学技术的向往。第一次启蒙给我们长期的落后局面带来了一丝曙光、一剂良方。西方社会的巨大的成功,引诱着我国当时的有识之士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改革我们国家的相关体制,甚至各方面均向西方看齐,认为学习西方就是走向先进、走向现代化,而传统的东西被认为是落后的、被批判的。在这一过程中,对“德先生”、“赛先生”的疯狂追捧、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对传统文化的不屑一顾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对于各种问题的现状,此处不做赘述,《第二次启蒙》中已分门别类的详细说明。下面我将根据书中作者的观点,对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其前景做一点自己的分析。
音乐教育属于教育的一个分支,教育这一重要领域在第一次启蒙后也深受西方影响。一直以来,由于对西方的一味学习模仿,使得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并未得到保护和传承,虽保护传统文化的口号一直在大力呼吁,但事实却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很难去将其用于养家糊口的现实中。这一现象在音乐上的反应就是,钢琴专业的学生在琴行兼职能获得自己的生活费,西洋乐器从不缺学生。但是作为一个学唢呐或者民歌的同学来说,却很难做到,因为民乐很少人去学,大家的思维都觉得西乐洋气、高大上,民乐俗气。这导致了一种循环,西乐学生越来越多,民乐学生越来越少,最后自己的传统文化严重流失。近年来,虽然各方均强调传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习传统文化但仅限于呼声,在实际行动上大家还是选择西乐。所以并不是大声呼吁大家就能去有这样的行动,就像并不是写了警告标语大家一定会去做一样,这样的思维观念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不能仅依靠呼声,更应该提出在音乐教育等各科的具体可行方案。正如医生诊断,仅说有病,然后开出病历单是不够的,得依病开方,才能药到病除。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音乐教育的变革前景:第一,无根转向有根的音乐教育。在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传统的根被抛弃,音乐教育学科就像是一个没有地基的大楼,只向高盖,越来越追求富丽堂皇,并未建立稳固的自身文化根基。导致其没有发展方向,无论如何,西方的东西毕竟是舶来品,是外在的东西。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如若自身都不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那对于整个民族将是很危险的。正如如今我们国家高校中的音乐类大学生,熟知和声曲式,却不懂古代律制;人们仅知贝多芬莫扎特却不知师旷、嵇康;非专业人士只知dolremifasollasi却不知宫、商、角、徴、羽。由此可见,我们自身的音乐文化已大大被遮盖,而这些仅是音乐这学科的凤毛麟角。无论任何科目,我们都应立足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去吸取营养才能更好的向西方学习,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放弃对自己文化的学习,否则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无根民族。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口号大力弘扬的同时也应努力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找寻古人智慧,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现状,弥补我们当下的不足。第二,单一转向对话的音乐教育。从音乐课程开始设置时,不管在教学课程设置还是学校管理机制亦或专业学科内容的学习上,均有很深的西方烙印。在音乐教育学科中,自学堂乐歌起,萧友梅、沈心工、李叔同等大量音乐家均开始向西方学习音乐理论,在学校开设的唱歌课中,采用西方的五线谱、合唱等形式进行教学,在师范院校等学校中有西方和声曲式课程的设置并沿用至今。现在大学使用的教材,如:《基础和声》、《基本乐理》等这些科目是世界上唯一的乐理知识吗?这种现象就无形表明了我们对于西方文化这一普世性的认同,这也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抹杀。为什么不广泛设置我们的民歌如何写,古诗词如何押韵的课程呢?学校确实应多加设置传统文化的科目,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和学习,更加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样才能使其继承发扬。在后现代主义大力推崇的今天,我国古代的哲学已被认为对解决当今社会问题有效,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更应去挖掘其中的智慧,使之造福于人类。但只低头研究自己的文化势必会导致僵化,我们应广泛学习各民族文化,但在这一过程中应是以我们自身的文化为基础的,这一点不能颠倒。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坚决反对西化,抵制西方来物。固步自封已让我们尝尽苦头。我们自己应学会去借鉴而不是照搬,毕竟外来物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非主体。我们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向世界展现我们民族的无尽魅力,建立自己有根的民族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其自身价值,都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无形发挥自己的作用。世界上有多种民族、多种文化,地域环境的不同导致产生的文化也不尽相同,并不仅是西方这一种文化,建构一种多元文化对话的体制机制,破除西方中心主义,学习了解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如若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多一些传统文化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相关内容,在对学生的培养上重视塑造传统文化这一主体,学会感受不同类型的美的音乐。那我们下一代就能更好的去尊重差异,理解不同,成为一个胸怀宽广,有包容心的人。而这正是我们教育者所追求的。
听障儿童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摘要:特殊音乐教育是音乐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听障儿童的学前音乐教育又是特殊音乐教育的一个主要分支,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但由于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很多音乐教育者都对特殊音乐教育避而远之,导致特殊音乐教育教师匮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特殊音乐教育中的听障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更多的音乐教育从业者关注特殊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从而普及我国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关键词:听障儿童;学前;音乐教育
一、学前特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的特殊教育学者柯克(Kirk,1983)对特殊儿童的定义是: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神经动作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方面,偏离一般或常态儿童,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儿童,而这样偏离的情形,得靠学校教育设施的调整,或特殊教育服务的提供,才可发展其最大潜能程度。学前教育指的是0—6、7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这个时期的音乐教育尤为重要,其重要性表现为:1.有利于尽早填补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2.有利于改变和优化特殊儿童的大脑结构;3.有利于正确引导和提高特殊儿童的形象思维;4.有利于保护和促进特殊儿童心理活动的正常发展。
二、听障儿童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学习语言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听觉障碍也称为听力残疾,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听觉困难,听不到或是听不清环境及言语声音。儿童正处于听觉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听力障碍严重的损害了儿童的语言功能,影响了儿童的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发展,导致许多听障儿童的心理发育不完善,常出现自闭、内向等性格缺陷。需要注意的是,听障不完全等于聋哑,听障儿童是可以通过助听器去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的,也是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去练习发声和正常交流的,这些儿童更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和关爱。不少听障儿童在学龄阶段虽然进入正常小学,但在二、三年级以后成绩不断下滑,不能达到学校的教学要求,最后父母还是选择了聋哑学校,造成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听障儿童在学前阶段,其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等抽象的思维能力方面没有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发展,因此,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升高,知识层面的学习越来越抽象,他们无法理解,加上个人身体和心理的缺陷,导致成绩直线下滑。因此,听障儿童的教育应该比一般正常儿童的教育更早,而音乐教育可以更好地开发儿童的大脑发育,刺激和训练其听觉、语言表达和认知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如果错过了某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会对儿童的康复造成很大的困难。
幼儿教师钢琴运用能力的提升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成为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钢琴运用能力是新时期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运用钢琴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因此,针对幼儿教师钢琴运用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师;钢琴运用能力;培养策略
音乐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幼儿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也可以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拓展,这些对于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钢琴是当前幼儿教育中常用的教学配置,幼儿教师的钢琴运用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启蒙音乐教育开展的成效。
一、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钢琴运用能力
1.钢琴运用的基本功
在幼儿教学中,很多活动都可以运用钢琴音乐来完成,可以改变以往幼儿教育课堂中枯燥的说教模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幼儿教师可以与孩子们玩游戏,用大三和弦的上行分解作为起立的提示音,用下行分解作为请坐的提示音,当幼儿听到不同的提示音时,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动作,这样既增强幼儿教育的趣味性,也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这些看似简单的教育活动,对幼儿教师的钢琴基本功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将钢琴音乐与幼儿教育有效结合,并且运用自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音乐教育的“低龄化”使学前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接下来,本文将以河北省为例,来分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用于学前儿童教育之中,有利于学前儿童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锻炼积极思维能力,得到身心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目前,学前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音乐教育仍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对于目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可从学校、教师、家庭三方面来阐释。首先是学校方面。目前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幼儿园已经开设了音乐课程,但是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音乐教育具有功利性。一些学校办音乐课就是为了赚取额外费用,增加幼儿园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幼儿的音乐素养的培养[1]。二是音乐课程教材不规范。由于学校选取音乐教材比较随意,导致教师达不到原设计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学设施配备不足。由于经济问题,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更别说投入多媒体教学设施了。总之,学校在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其次是教师方面。当前,幼儿园教师大都是职业技能学校毕业,掌握了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但是该师资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没有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还是偏重于技能方面的训练[2]。第二,教师的音乐素养还有待提高。目前,河北省受过音乐专业训练的幼教并不多,大部分教师在基本的音乐素质方面都不合格。第三,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传统。就现在发展形式来看,常规性音乐课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仍占有广大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还是遵循之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幼儿有视、听等方面的享受,也就不能很好的接受音乐教育的熏陶。最后是家庭方面。我们知道,幼儿最初的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因此,家庭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家长在音乐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其一是对家庭音乐教育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也开始注重对孩子音乐方面的培养,但是仅限于表面层次的弹、唱、跳、演等,而没有从基础的艺术修养来培养。其二是家庭音乐氛围不足。虽然有些家长有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的意愿,但是由于其音乐教育知识的缺乏,致使其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音乐交流,因此没有形成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二、对策
小学音乐教学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目的是进一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音乐作为一门小学必修课程,具有启蒙性、艺术性、实践性等特点,深受学生与家长的重视和喜爱,尤其是在小学成长过程中,音乐教育可以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艺术细胞,陶冶情操的同时还可以缓解课业带来的压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小学生的成长起到正面引导作用。然而,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专业性不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得音乐教学积极效果没有完全实现。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进行深度剖析,为完善和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提出有效对策,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为学生成长素质教育拓展途径。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学习兴趣;激发;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进,各个学校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小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是不可或缺,而其中艺术教育也深受学生家长的追捧。对此,国家教育部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新形势新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这就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小学音乐课程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通过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良,为孩子带来更加丰富的音乐课程,不断激发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操,为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小学音乐教学兴趣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教育部颁布的素质教育方案中,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同时对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等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培养音乐兴趣有利于提升艺术素养。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课程,对于培养艺术品位与艺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而小学音乐不仅是孩子启蒙的基础教育,更是培养学生美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学音乐教学是从乐理理论等方面入手,不断吸引和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长与爱好,为学生提升鉴赏能力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孩子们抒发内心情感、缓解课业压力搭建了平台,不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激发音乐兴趣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美学审美具有启蒙作用,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畅通情感表达的渠道,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可以时刻保持自信状态,激发对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小学音乐教育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为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感受表现型”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模式初探
幼儿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在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启蒙教育,迎接新世纪到来的背景下出现的。这是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一、意义与目的
音乐教育,历来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所研究的音乐教学模式力求合乎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审美为核心,以幼儿愉悦感受和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为出发点,初步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扩展其知识以及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它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塑造完美的人格,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我们结合本区教研的重点,于九八年探究和建立“感受表现型”幼儿音乐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践,旨在强化幼儿音乐教育的功能,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教质量,促使全体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全面、和谐、自主地发展。
二、内容与方法
幼儿园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对设计的教学结构,以及相关的教学策略等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而成的相对稳定而又概括的范型,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结构,主要制约因素是教学目标和教育理论。根据幼儿园教学模式应含有的内涵,本模式确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1、理论依据及基木思想,2、结构程序及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