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创刊时间1985
  • 影响因子1.36
  • 发行周期月刊
  • 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是一本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医学类杂志,该刊是北大期刊、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主要刊载医学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与实践。该刊创刊于1985年,出版周期月刊,影响因子为1.36。该期刊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哥白尼索引(波兰)、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医学文摘收录。

杂志介绍 征稿要求 数据统计 文章选集 联系方式 常见问题 推荐期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介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CHINESEJOURNALOFMEDICALIMAGINGTECHNOLOGY,CJMIT)(ISSN1003-3289,CN11-1881/R)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月刊,160页,大16开本,彩色印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刊载内容一直以报道医、理、工等方面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为重点。目前杂志刊登放射、超声、核医学、介入治疗、影像技术学、医学物理与工程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验研究最新成果。本刊主要特点是:作为国内唯一的临床医学影像学与影像医学工程及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刊物,坚持报道综合医学影像学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为特长,信息量大,发刊周期短,注重医、理、工结合。本刊是基础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是广大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的重要依据。本刊的作者、读者层次较高且分布广泛,来自医、理、工相关学科及交叉学科从业者,70%~80%作者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包括临床影像诊断学医师、研究生、大学和研究所科研人员,使本刊在相关的多学科内具有深厚而广泛的影响。

本刊的宗旨是面向医、理、工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工作者、临床影像科室及读者,提高我国医学影像技术诊断与治疗水平;办刊思想是研究性论文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相融合,坚持不同学科、不同观点、不同方法之间的争鸣、探讨、竟争的办刊思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坚持严密的学术性与严谨的科学性,信息量大,临床实用价值高。发文形式包括论著、综述、论著摘要和个案报道。基本栏目:各系统影像学、实验研究、医学物理与工程学、影像技术学、综述、继续教育、论著摘要及短篇报道等。

本刊主要资助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本刊主要资助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30230)、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3]54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5A0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z39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705705)、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S30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21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30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275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523)。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征稿要求

1总体要求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可读性,力求重点突出,论点明确,资料详实,数据可靠,结构严谨,写作规范,表达准确,文字精炼。文稿撰写应遵照国家标准GB7713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6447文摘编写规则,GB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专家述评4000字左右,研究论著、综述、规范化探讨类论文5000字,研究快报2000字,经验交流不超过1500字,病例报告不超过1200字。

2题目力求高度概括、言简意赅且能反映论文的主题,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尽量不用副标题,阿拉伯数字不宜开头。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贡献的大小顺序排列,作者人数最好不要超过5人,投稿后作者署名及顺序不得擅自修改或变更。作者应具备:①参加选题、研究工作并能解释论文有关问题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对研究工作有贡献的其他人可在致谢中列出。通讯作者应对全文内容负责,还应有对读者提出的质疑有答辩能力和义务。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其本人同意,并附有本人签字。作者之间用逗号分隔。

4单位在作者的下一行写出单位的全称(具体到科室)、省市和邮政编码。署名作者分别在多个单位者,应分别写出各单位的全称(具体到科室),并用阿位伯数字上标在对应的署名作者右上角标注。

5英文题目要求简明扼要,方便检索,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以不超过10个实词为宜。除已得到整个科技界或本行业科技人员公认的缩略词语外,不要轻易使用缩略词语。

6英文作者用汉语拼音拼写,姓前名后,姓氏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例如:王小五,写为:WANGXiao-wu。

7英文单位与中文写法对应,按查阅本单位官方网站或咨询相关职能部门,规范英文写法。

8基金项目格式为:××基金(编号××)。同时附基金项目批文扫描件一份,本刊将优先选登基金论文。

9作者简介格式为: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和E-mail。在读硕士、在读博士请注明导师姓名和联系方式。所有作者必须提供联系电话。

10通讯作者通常为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有别于“通信作者”,标注于文章左下角,包括其姓名、单位、邮编和E-mail。提供联系电话备用。

11摘要论著和综述性论文均须附中、英文摘要,英文在前,中文在后。以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词作主语,不超过350个汉字,按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四项式编写。综述性论文摘要无须按“四项式”编写。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英文摘要在300个实词左右,内容和形式要求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

12关键词中文关键词以《汉语主题词表》为准,以标引能表达全文主题概念的叙词2~5个,尽量少用自由词。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以《IndexMedicus》中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主题词为准,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13正文标题层次如:1资料与方法(或材料与方法),1资料(或材料),2方法,2结果,3讨论,一般不超过三级标题,文内连序号为圆圈码,如①、②、③……表示。

14医学名词应注意规范、标准、前后统一,尽量少用缩略语,原词过长且在文中多次出现(2次以上)者,可于括号内写出全称并加注简称,以后直接用简称。医学名词术语,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为准,暂未审定公布的,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

15计量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3100~3201《量和单位》的规定,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不再使用N(当量浓度)、M(克分子浓度)、百分比浓度[%(V/V)、%(m/m)]等已废除的非标准计量单位和符号。

16统计学符号以国家标准GB/T3358.1-1993《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为准,样本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斜体±s;标准差用英文小写斜体s;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斜体χ2;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斜体r;自由度希文斜体γ;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样本数用英文小写斜体n。

17统计学方法率的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年龄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年龄需要提供±s或者中位年龄。

18图片论著类论文和病例报告均须附典型病例图片,图片分辨率须300dpi以上,JPG/JEPG格式,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最好是医院图像工作站中直接提取的图像。每图下面应标有图序号、图题、图说(解释图片内容的文字),文中应有图位。对于图中箭示应有说明,有病理图的应有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19表格本刊采用三线表,表格列于文后,每表应标有表序号、表题,文中应有表位。

20参考文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仅限于作者直接阅读的近5年的文献,尽量不用二次文献,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提倡引用国内外同行新近发表的研究论文为参考文献,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参考文献至少来源于5种以上的期刊,论著类论文参考文献10~15条,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20~30条,以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以及对前人科学工作的继承性。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按每条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逐条列于文后,并在文内引用处用右上角加方括号注明角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数据统计

历年影响因子和发文量

主要机构发文分析

机构名称 发文量 主要研究主题
中国医科大学 477 超声;成像;磁共振;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
山东省立医院 443 超声;造影;影像;肿瘤;血管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422 成像;磁共振;磁共振成像;动脉;血管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14 超声;成像;描记;描记术;心动描记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366 超声;成像;磁共振;肿瘤;磁共振成像
华中科技大学 306 超声;成像;描记;描记术;心动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86 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肿瘤;显像
第二军医大学 273 超声;成像;动脉;造影;磁共振
福建医科大学 259 超声;超声检查;成像;肿瘤;胎儿
复旦大学 258 超声;成像;肿瘤;超声检查;造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文章选集

  • ^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ET/CT前列腺癌显像操作指南 陈跃; 霍力; 兰晓莉; 朱艳; 刘建军; 徐浩; 李囡; 李亚明; 李思进
  • 致谢 
  • 磁共振T1rho技术定量诊断大鼠肝纤维化 黎继昕; 赖炳佳; 张帆; 梁碧玲; 杨绮华
  • 鞍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 彭媛媛; 任翠萍; 程敬亮
  • 对比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DWI鉴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 廖旦; 刘远成; 唐斌; 王頔; 李小海; 代斌; 王荣品
  • 肾上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 孙希奇; 吴春根; 黄琴
  • 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FLAIR血管高信号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动脉内穿行伪影的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 常佩佩; 苗延巍; 蒋玉涵; 车艺玮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 
  •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张聪; 王晓明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20年征订启事 
  • MR T2^* mapping技术评估干燥综合征涎腺病变 冯倩倩; 储晨; 王凤仙; 赵盛楠; 张华勇; 孙凌云; 周正扬
  • 双能量CT诊断喉癌侵犯甲状软骨 瞿姣; 冯瑶杰; 李青青; 赵卫; 韦文彦; 杨亚英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投稿要求(一) 
  • SPECT/CT诊断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 ^131I治疗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汤敏敏; 孙强; 李夏黎; 李晓飞; 李博; 王鹏; 闫新慧; 徐俊玲; 武新宇; 高永举
  • 消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社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邮编:100190

主编:李坤成 李建初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