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是一本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一本经济类杂志,该刊是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主要刊载经济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与实践。该刊创刊于1958年,出版周期双月刊,影响因子为1.51。该期刊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收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办至今已有64余年历史。其间,体制几经分合变迁,刊名数次更易,但除个别短时期外,没有中断办学报的传统。以下就各个时期办学报的情况作一简述。
1.中原大学时期(1948.6—1953.7):《改造》、《中大生活》
中原大学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后期,适应人民解放区迅速扩展,新中国建立在即的形势需要,以培养解放区和新中国建设迫切需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干部为目的的一所抗大式的革命大学。它由当时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人邓小平、、决策,亲自领导筹建。1948年8月在河南宝丰成立。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任校长,资深革命家潘梓年任副校长。学校成立不久,即创办了名称为《改造》的刊物,其宗旨是贯彻学校的教育方针,把理论学习与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改造思想,改造世界观,把知识分子当作自己人进行教育改造,把他们培养成能为人民服务的战士,把一般知识分子改造成为革命知识分子。围绕这一目标,刊载的主要内容有:理论学习与研究、改造心得体会、社会调查报告、教学研究、动态等。《改造》为16开本,每期约60面,校内发行。原定半月刊,实际为不定期出版。1950年,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还创办了《中大生活》。其宗旨与《改造》一致,但形式为4开,出版周期较短。为了保证这两个刊物的正常出版。学校成立了编委会。首任负责人江涛为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后曾任地质部办公厅主任,为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的入党介绍人。编辑工作人员有杜雷.万宗武.李正本、马文灿等。中原大学时期学报的最大特点是密切配合革命形势需要,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内容生动多样,形式不拘一格。比如,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如何看待政权;如何认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何特点;封建地主阶级为如何压迫农民;为什么知识分子思想需要改造以及如何改造等,成为刊物的基本研究范围与热点问题。其共同特点是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平等讨论,以理服人;实事求是,朴实无华。这两个刊物在贯彻办校方针,造就培养大批革命干部的教育改造活动中发挥了直接的突出的作用。
2.中南财经学院时期(1953.8—1958.9):《中南财经学院学报》、《经济问题》
中南财经学院是根据1953年国家政务院180次会议决定成立的。由中原大学的财经学院与中山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财经系科合并而成。这是国家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改造旧的高等教育结构,以期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措施。中南财院的成立,标志着学校由过去适应战争年代和夺取政权的需要,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主;从战时教育向正规教育的转变,开拓了向新型、正规高等财经教育迈进的历史。作为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1956年,出版了《中南财经学院学报》。16开本,不定期出版。内部发行,每期160面。这一年,党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学院制定了12年科研发展规划,科研学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浓厚气氛。在这个情况下,学院觉得以对内为主的学报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遂于1957年10月改创了名为《经济问题》,面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宗旨是:宣扬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基本理论,批判资产阶级思想,阐明党和政府经济政策,开展理论与实际问题以及财经教育的自由讨论研究,服务于财经干部教育和经济研究,坚定地面向读者。主要栏目有:学术讨论、工作研究、读书札记、学术动态、资产阶级学术批判、译文等。刊物为双月出版,每期约60页,邮发代号为38—15。定价人民币0.30元。从1957年10月,一直出版到1958年12月,共9期。刊物设编委会。主要负责者为何畏、彭澄、陶兆松等。
3.湖北大学时期(1958.10—1970.11):《政治与经济》
湖北大学于1958年9月30日在原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的校址正式成立。除这两所学校外,还合并吸收了中南政法干校以及武汉大学法律系。学校的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湖北省培养高中等学校政治理论及理科师资、科研人员,为全省财经政法部门培养实际工作干部。根据学校体制的改变,在原《经济问题》以及中南政法学院学报的基础上,创办了《政治与经济》月刊,由邮局公开征订发行。其宗旨是,密切结合政治与经济工作,反映社会生活实际,研讨问题,成为财经政治方面的教学研究园地,广大干部学习政治经济知识的社会读物。无分栏目,每期约50面,全国公开发行,定价0.20。该刊从1958年1月出版第一期,到1960年6月,共出版15期。由于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纸张、经费均陷入困难而停刊。该刊设编委会,工作人员有何畏、吴其敬、彭澄、刘其发等。
4.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时期(1971.12—1977.12):《理论与实践》
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是在期间,教育备受摧残,党仍然认识到财经教育的必要,在全国仅保存的一所半财经院校中的“半所”。这一时期是在困难复杂的情况下,苦撑局面,坚持财经教育的低潮时期。为了尽可能坚持正常的教学与研究活动,学校创办了《理论与实践》这一特殊时期的学报。无确定栏目,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学习与研讨,财经专业问题研究.教学改革、调查报告等。不定期出版,每期约80面。从1975年创刊至1979年,共出版18期。负责人为李正本。
5.湖北财经学院时期(1978.1—1985.10):《湖北财经学院学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科学、文化重新受到重视。经湖北省批准,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改名为湖北财经学院。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以财政部为主。《理论与实践》遂于1979年11月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学报》。经过短时期试刊,1980年5月15日正式公开出版。刊号为38—25;季刊;每期120~150面;不分栏目;定价人民币0.30元。刊物的基本内容,加强了学术性、研究性、专业性;在编排上也更加注意适应公开刊物的要求,逐步摆脱了时期形成为运动服务的政治性刊物的束缚,在质量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0~1983年为季刊,1984年第1期改为双月刊。本时期正式成立了行政级别为处级的学报编辑部。主要负责人为李正本、任醒痴。工作人员有曾令修、吴其朗、屈演文、周景明、李效梅、姚巧云。
6.中南财经大学时期(1985.10—2000.5):《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5年9月,财政部决定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这标志着国家四化建设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希望,也是学校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随着校名变更,《湖北财经学院学报》相应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此时期学报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学报质量获得新的提高。从内部条件看,学校加强了领导与支持。调入新生力量,充实编辑队伍。工作人员由过去的二三人一度增至8人,副高职以上达到5人。经费及办公条件逐步有所改善。从外部条件看,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加强了领导,多次组织了人员培训、检查评估、评优评奖活动,对学报工作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学报加强了内部管理,注意提高编辑队伍素质,虚心学习先进经验,全面贯彻办刊宗旨,不断提高学报质量,使刊物在多次评比中获得良好荣誉。此时期(至1999年4月)学报的负责人为李正本(1989年离休)、屈演文,工作人员有周景明、陈敦贤、张从发、李效梅、靳香玲、姚巧云。1999年4月以后学报的负责人为吴俊培、王寿安、张中华、赵凌云以及陈敦贤。
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时期(2000.5—)
为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增加载文量,自2000年第1期起,学报扩版,由1999年的118页增加到128页。2000年开始实施二次稿酬制度,对学报刊发的文稿,经文摘类期刊转载后,以年度发放二次稿酬,同时对被转载文章的责任编辑给予适当奖励。以鼓励作者提供高质量的文稿,鼓励编辑精心加工文稿。
2000年5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决定》(教发[2000]86号),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时撤销原两校建制。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同意教育部所属高校期刊调整意见的函》(新出报刊[2001]1330号)要求,原《中南财经大学学报》变更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其主办主管单位由中南财经大学、财政部变更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部;原刊号CN42—1119/F变更为CN42—1663/F,国际标准刊号仍为ISSN1003-5230,双月刊。学报的工作人员有屈演文、陈敦贤、张从发、李效梅、靳香玲、姚巧云。为适应合校后的新格局,配合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自2002年第1期起,学报再次扩版一个印张,由2001年的128页增加到144页。
2002~2005年,学校任命副校长张中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学报主编,陈敦贤为常务副主编。2006~2007年,副校长杨灿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学报主编,2008~2010年,副校长杨云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学报主编。学报编辑部近年来经过新老更替,退休或调出编辑部的有4人(屈演文、姚巧云、张从发和靳香玲),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公开招聘3位编辑,逐步形成一支高效精干、爱岗敬业的编辑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岗5位专业编辑中有3人取得经济学或管理学博士学位,有1人为财政部财科所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1人为在职博士生;编审1人、副编审1人、编辑3人。
根据2010年6月21日印发的《关于调整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和联系单位的通知》(中南大党字〔2010〕50号),由副校长刘可风教授、博士生导师分管学报编辑部工作;2011年,由校长杨灿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学报主编。编辑部工作人员有陈敦贤、李效梅、肖加元、胡浩志和易会文。
本刊主要资助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本刊主要资助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6721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03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ZD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JY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C--L0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IZDl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73135)、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07JZD0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JY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601012)。
1.本刊倡导创新、求实、严谨的学风和文风,欢迎不同学术观点的平等争鸣。接受电子版和纸质投稿,本刊已启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网络投稿请按“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的要求办理。敬请作者关注本刊官方网页中相关通知和链接
2.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论文应有英文题名。
3.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且要有相应的英文。请注明详细的联系地址和联系方式(电话、电子信箱等信息)。
4.文稿以10000字左右为宜,欢迎简明扼要而又论证充分的短文。文稿必须附有200~300字的中文和英文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是文章主要观点的浓缩。每篇文章可选3~8个关键词,并附英文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5.作者简介。可按以下顺序标出: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和学位。
6.基金项目。如果所投稿件是作者承担的科研基金项目,请以“基金项目:”标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
7.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采用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本。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用1995年版,《列宁全集》用1984年以后版本,《选集》用1991年版,《邓小平文选》(一、二卷)用1994年版,等等。引用原文必须核对准确,注明准确出处。凡涉及数学模型和公式的,务请认真验算,确保计量方法和模型正确。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1199 | 企业;资本;金融;财政;会计 |
武汉大学 | 140 | 企业;资本;金融;银行;实证 |
南开大学 | 88 | 企业;资本;融资;劳动力;银行 |
湖南大学 | 53 | 企业;资本;公司治理;银行;税收 |
中国人民大学 | 50 | 企业;银行;金融;税收;资本 |
湖北大学 | 48 | 金融;异化;银行;银行业;银行业竞争 |
天津财经大学 | 48 | 企业;会计;融资;金融;融资约束 |
南京大学 | 46 | 企业;资产;融资;保险;经济增长 |
武汉理工大学 | 46 | 企业;会计;政府;实证;注册 |
山东大学 | 43 | 企业;实证;股价;出口;银行 |
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编:430073
主编:杨灿明
我们不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杂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杂志订阅与期刊服务,不是任何杂志官网。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邮编:43007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杂志是一本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一本经济类期刊。国内刊号:42-1663/F,国际刊号:1003-5230。该期刊详细信息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查询。
您好,我们拥有多年丰富的期刊服务经验,可以协助您进行期刊投稿,优化投稿流程,避免频繁碰壁,缩短发表周期,节省您的宝贵时间,让您的学术成果快速发表。
能否发表主要取决于您稿件本身的内容,期刊编辑会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发表范围、投稿资料、研究原创性等内容做出主观决定。因此,任何正规的学术服务机构均无法保证发表,但我们会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您理解和遵循发表要求,助您提升发表几率。若我们未达到服务承诺,我们将退还款项。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邮编:43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