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期刊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2 19:52: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期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期刊

商业经济期刊什么档次

目前根据期刊的主办单位上来说将期刊主要划分为: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类期刊等层次。不同的层次主要是针对于当前专业职称评审等级来要求的。对于你应该怎样来进行论文的撰写、论文的投稿等这些方面来说都是大家要掌握的主要方面。

一、商业经济期刊属于什么档次

对于当前的商业经济来说,杂志是国家级期刊。目前杂志是由黑龙江省商务厅主管、黑龙江省商业经济研究所、黑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承办的经济类国家级期刊。

二、商业经济期刊征收要求

商业经济期刊目前主要征收有关:经济理论、改革探索、财经纵横、经营管理、营销策略、金融证券、国际贸易、工作研究等等,这些方面的事项,因此有关这些方面的论文大家都可以来本杂志上进行投稿发表。

三、商业经济期刊投稿要求

查看全文

农业经济类期刊中土地问题分析

1研究设计与数据采集分析

1.1研究方法与工具利用。Excel,CitespaceV和CNKI检索软件,以“文献来源期刊”、“发表年度”等特定字段为统计条目对农业经济类中的九大核心期刊进行文献提取统计和数据筛选,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揭示和评价我国土地学科研究现状和学科未来发展趋势。1.2数据来源。依据《2018年版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从其“F3经济,农业经济类”所列的15种期刊列表中选取9种与土地科学密切相关的期刊,以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作为检索数据库,通过将“土地”设定为检索主题,检索文献来源时间设置为2002—2018年,对9种CSSCI来源期刊中筛选出的257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我国土地科学相关研究的学术发展现状。

2期刊相关评述

2.1历年文献统计。基于文献数据的计量分析,本研究对2002—2018年间的9种期刊的发表文献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将土地科学领域研究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图1)。(1)萌芽阶段:2002—2008年发表土地研究类学术论文较少,年均数量1~7篇,增长缓慢,说明在这一时期,国内的研究者对土地问题的思考处于探索阶段,影响力较高的研究团队尚未建立。(2)快速成长阶段:2009—2016年,这一时期土地研究类论文呈波动式快速增长。这是由于国家层面关于土地政策的落实,使得我国土地研究成为学者们开始关注的重点问题,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3)成熟稳定阶段:2017年以来,一些研究机构已经成型,土地科学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土地研究理论体系进一步系统化和清晰化,相关研究在边界清晰的基础上走向深入[27]。2.2文献作者分布分析。从文献作者角度分析,多名作者合作发表、跨机构联合发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9大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检索到的257篇文献中,有38篇是单作者发表的,比例仅占14.79%。由两位及以上的作者联合发表的文献数量占研究样本数量的85.21%。由此可以基本推断出,土地研究领域的趋势是以联合发表为主,单作者发表数量所占比例较少(表2)2.3研究机构分析研究机构发文量可以表征研究中心分布,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可以体现知识流动状况[812]。数据显示,257篇文献来自135个机构,绝大多数机构只发表有1~2篇文献;5个机构发表文献数量超过10篇,占所有机构数的3.68%,其数量占总文献量30.74%。这些数据既说明了土地研究领域文献来源的广泛性和分散性,又说明了文献来源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广泛性和分散性体现了土地研究领域参与者众多,参与面广泛,具有较高的热度;集中度则体现了土地研究核心机构已经形成[1315]。土地研究类文献发表机构众多,但其中高产机构集中于大学院校。从机构总量来看,机构中包含高校的文献发表量占总文献量的91.12%。可见高校尤其是农业类高校发表文献数量在土地研究领域具有绝对优势。尤其是南京农业大学,发文量27篇,显示出南京农业大学在土地研究领域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表3)。

3研究主题与内容

3.1研究主题分析。3.1.1热点领域分析。将上述257篇“土地研究”相关文献涉及的研究主题划分为6个一级类,并将每个一级类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划分出二级类目。农业经济类文献中土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经济学(A类)和土地利用学(B类)两大领域,仅有零星文献涉及了土地信息学(F类)(表4)。将257篇文献按照4个时段划分为6个主题类目。2010—2013年数量呈陡然剧增的趋势,“土地经济学”是这一时间段内最受关注的主题,“土地资源学”是这一时段新兴的主题。2014—2018年是数量大幅增长的时间段,表明土地研究已经引起较多的关注,这一时段内“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同时也体现了“土地经济学”的模型构建和数据解读趋于成熟[1618]。“土地信息学”是这一时段内新兴的主题领域[1920](表5)。3.1.2关键词共现分析。对9种核心期刊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分析,以了解目前土地科学研究的主要研究重点和推断未来研究趋势[6]。通过Excel统计分析,得到991个关键词,运用citespaceV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发现以“土地利用;土地规划;新型城镇化;土地整理;乡村振兴;驱动机制”为关键词的文献数量占该研究领域的比重最大。热点主题之间互联影响,构成了我国土地问题研究学科体系(表6)。3.2土地问题研究方法分析。257篇土地问题相关研究文献全部为实证研究文献,将其所采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分为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两类,并将两个一级主题下的具体研究方法划分出二级类[7]。对全部257篇实证研究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逐一统计(表7)。257篇文献中,绝大多数采用了多种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数学模型法是最常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其次是层次分析法(AHP法)和回归分析法。总体来看,采用统计资料分析+数学模型+层次分析的趋势明显,相信随着数学和统计方法的发展,更多先进科学的计量方法也会逐渐在这些期刊中得到应用。

查看全文

经济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1、关于稿件的要求

作者投到经济核心期刊的文章必须是原创性的,并已严格按照经济核心期刊投稿体例修改论文,尤其是论文长度(正文)在15000字以内,中文摘要在200字以内,英文摘要在100字以内,摘要部分以简练语言陈述主要贡献。编辑部会将不合符要求的稿件直接退稿。

2、关于投稿费的收取

为防止滥用系统,浪费资源,本刊收取投稿费。收费标注为:论文作者均为学生,单篇投稿费为200元,论文作者包含非学生,单篇投稿费为500元。请:在提交论文之后,及时在线支付投稿费。本刊会按照交费时作者提供的抬头提供发票。)

3、关于审稿时长

稿件初审在一个月以内,进入匿名评审的稿件大多要经历2-5轮的反复退改。所投稿件如未收到经济核心期刊的拒绝信,不得投到其它刊物。所有阶段稿件审理情况您可以在系统查看,凡是编辑部做出的决定您都会收到邮件告知。

查看全文

林业经济管理类期刊特征研究及影响

一、目前在营林生产管理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1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问题

目前,我国现有的良种基地树木和营林工程的数量并不匹配,基地和良种的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1],使得在营林生产建设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品种数量比较少,再加上营林良种培育基地本身的管理水平就比较低,便严重阻碍了良种培育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2育苗生产方面的问题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育苗技术也在持续的发展过程中,然而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各地情况的不同,就使得育苗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普遍比较低,相应的对整个林业的生产作用也比较有限。同时,育苗的不及时,严重耽误了林业的生产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生产成本。

3造林数量和工程质量之间的不协调

查看全文

我国期刊市场化问题解析

摘要:我国期刊处于全球期刊市场化浪潮之中,走向市场是中国期刊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目前我国期刊虽然置身于市场经济之中,但尚未真正溶入市场经济大潮,其可持续发展障碍重重,而期刊市场化的正效应却能破解其可持续发展中的诸多障碍。但是,期刊市场化不等于完全市场化,学术期刊出版的完全市场化又会阻碍其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期刊市场化的正效应,抑制其负效应,用市场化手段办好期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期刊市场化可持续发展市场化手段

期刊市场化就是用市场化手段办刊,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因此,期刊界应当正确认识期刊业的特殊发展规律,坚信我国期刊市场化的必然,运用期刊市场化的正效应破解期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诸多障碍,使期刊生产、销售进入良性循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期刊市场化的必然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促使国际传媒的发展态势呈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趋势,我国期刊虽已处于全球期刊市场化浪潮之中,但尚未真正溶入市场经济大潮,其可持续发展障碍重重。因此,无论是期刊全球化趋势所使,还是我国期刊可持续发展所迫,我国期刊市场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1、我国期刊处于全球期刊市场化浪潮之中

查看全文

期刊知识信息评价研究

1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原理

1.1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设计原则。第一,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应主要采用来源指标评价。期刊评价指标包括来源指标和引用指标,前者主要是期刊本身包含的一些指标,比如作者数、地区分布数、论文篇幅、关键词、参考文献、基金论文比等等,后者是期刊的被引指标,如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特征因子、总被引频次等等。来源指标是引用指标的基础,从来源指标来设计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对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源头和形式上提高期刊论文质量。第二,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应包括更加广泛的因素。对于学术期刊的信息与知识密度的评价,目前还是个很大的难题,因此测度时应避免视角单一,这样可以降低测度误差,提高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的稳健性。比如应综合考虑载文量、被引刊数、中英文参考文献、国际化水平、关键词覆盖范围等等。第三,信息与知识密度的评价指标主要应选用相对指标。采用相对指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息与知识测度的质量,避免单纯追求数量的现象。第四,权重稳健原则。用于测度信息与知识密度的指标有多个,由于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每个指标的权重大小设计尚缺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宜采用等权重原则进行处理,即摈弃主观评价方法,以客观评价方法进行指标体系评价。第五,避免自然权重原则。自然权重最初由俞立平、宋夏云等[27]提出,是指在多属性评价中由于标准化后指标均值不相等带来的权重偏倚现象。文献计量指标许多并不服从正态分布,自然权重问题会比较严重,所以要采用新的标准化手段,防止自然权重的带来的异常影响。1.2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评价框架。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框架如图1所示。主要从信息与知识载体、信息与知识内容、信息与知识来源、信息与知识来源国际化、信息与知识影响这5个视角进行测度。信息知识载体:主要从载文量角度进行测度。在版面一定的情况下,假设质量不变,那么载文量大的期刊无疑具有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含量。载文量是个双刃剑,曾经出现过一些期刊载文量人为加大导致期刊质量下降的情况,后来更多期刊片面认为降低载文量会提高影响因子,因此近年来CSSCI期刊载文量又出现普遍降低的异常现象。文献计量指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管理调节作用,对学术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适当干预。信息知识内容:采用篇均关键词表示。一般每个期刊都规定了关键词的数量,但有一定的弹性,总体上变化不大。关键词越多,意味着期刊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涉及的范围越广,期刊信息和知识量越多。但是这里面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关键词的近义问题,由于中文的特点,关键词之间意思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不少,这里存在信息冗余,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第二是关键词的重复问题,如果期刊专业性较强,必然有很多关键词是重复的,篇均关键词较少。对于这个问题,只能说专业性较强的期刊关键词指标相对不占优势,但鼓励这些期刊增加关键词有利于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还是有利于提高期刊质量的。信息来源指标:采用两个指标表示,分别是篇均中文参考文献和篇均英文参考文献。学术研究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即使是前人的错误也是研究的重要基础。所以不管引用目的是什么,这并不妨碍用参考文献数量来反映期刊的信息与知识含量。需要注意的是,从单篇论文的角度,难以采用参考文献指标来评价其信息和知识量,因为对于单篇论文个体,需要通过论文内容来对其创新进行综合判断。但从期刊评价的角度,因为期刊是若干论文的集合,所以从期刊总体信息与知识量评价的角度,用参考文献相关指标是可以的。信息知识来源国际化:用外文参考文献比表示,这里外文主要是英文,但也包括少量的日文、韩文、德文、法文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即使是人文社科研究,国际交流也大大增强,如果一个期刊引用更多的国外文献,说明其具有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当然由于学科不同,期刊引用国外参考文献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经济学引用国外参考文献比例一般较高,中国历史引用国外参考文献比例较低,但评价一般用在同一学科的不同期刊之间比较,因此这个问题的影响相对较小。信息知识影响:用新扩散因子表示(NewJournalDiffusionFactors,NJDF)。该指标是Frandsen[28]提出的,用期刊被引刊数除以载文量。由于每个期刊的办刊偏好、办刊特色均不一样,一个期刊被引用的期刊越多,说明该期刊具有更多的信息和知识量。这个指标是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中唯一的一个影响指标。1.3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的评价方法。本文采用TOPSIS方法来计算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该方法是Huangetal.[29]首创,目前在学术评价中应用广泛。传统TOPSIS的计算公式是:Cij=移nj=1棕j(xij-xj-)2移nj=1棕j(xij-xj+)2+移nj=1棕j(xij-xj-)2(1)式(1)中,xij表示评价指标,xj-表示负理想解,即指标的最差值,xj+表示理想解,即指标最优值,棕j为权重,n为评价指标个数。TOPSIS根据评价对象到理想解与负理想解的相对距离来进行评价。作为对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的一种探索,很难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因此本文采用等权重法进行处理。1.4评价指标标准化方法本文采用Sigmoid函数进行标准化。该函数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是极大值无限接近1,极小值无限接近0,这样可以直接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第二,拐点位置为(0,0.5),进入成长期的坐标为(-1.317,0.211),进入成熟期的坐标是(1.317,0.789),可以对评价对象所处发展阶段加以判断。第三,标准化后不同指标的均值比较接近,可以避免出现自然权重现象。比如一个班级语文的平均成绩为65分,数学的平均成绩为85分,理论上两门课程的权重一样,但很明显数学好的同学具有优势,这就是自然权重问题,只有当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大致相等时,两者的权重才真正相等。标准化时第一步是计算评价指标的z值,即:z=X-滋啄(2)式(2)中,X为原始指标,滋是原始指标的均值,滓为原始指标的标准差。第二步是将z值代入sigmoid函数,计算得到标准化结果X',即:X'=11+e-z(3)

2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9-2020版CSSCI经济学期刊为例进行研究,在人文社科的所有学科中,一般认为经济学属于科学。经济学期刊相对比较严谨,而且被其他学科引用也较多,主要原因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被其他学科所借鉴,这种现象也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现象[30]。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的引文数据库,由于测度期刊的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后还要分析其与影响因子、h指数等文献计量指标的关系,因此必须保证这些指标的数据时间同步,因此本文所有测度指标的时间跨度为2016-2017年,被引指标的时间为2018年,这也正是影响因子计算的时间界定,此外对于h指数也是期刊2016-2017年发表的论文在2018年的h指数。2019-2020版CSSCI期刊共有经济学期刊70种,但《国际贸易》有部分数据缺失,将其删除,实际还有69种期刊,相关指标的描述统计如表1所示。

3实证结果

3.1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计算。经济学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为了提高区分度,对TOPSIS评价值均乘以100。超过60分的期刊共有14种,说明采用本文的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方法,总体上打分偏低,这与评价方法有关,当然可以通过评价值标准化方法来弥补这个问题,由于要进行打分的后续分析,因此本文没有做进一步的处理。排在前几位的期刊为《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这些均是业界公认的优秀经济学期刊。《经济研究》作为公认的经济学顶级期刊,排在第九位,说明从信息与知识密度角度,其还有改进空间。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JIKI的数据分布如图2所示。经济学期刊的均值为51.43,极大值为69.18,极小值为33.16,标准差为8.36,总体上处于正常波动状态,比较适合用来评价。Jarque-Bera检验值为1.258,p值为0.533,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其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这对期刊评价而言是一个良好的性质。首先用影响因子作为因变量,h指数、载文量、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研究发现,h指数与影响因子正相关,弹性系数为1.359,载文量与影响因子负相关,弹性系数为-0.435,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与影响因子无关,其弹性系数没有通过统计检验,将该变量删除后模型的拟合优度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能够提供除了期刊影响力以外的其他信息。为了提高研究的稳健性,进一步用h指数作为因变量,影响因子、载文量、期刊信息密度指数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同样与h指数无关,弹性系数没有通过统计检验,删除该变量后模型的拟合优度从0.905下降到0.900,只有微弱的下降。影响因子与h指数正相关,弹性系。3.3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分组分析。根据浙江大学学术期刊分类目录,顶级经济学期刊为《经济研究》,一级期刊包括《世界经济》、《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13种期刊,将这14种期刊分为一类,其他CSSCI核心期刊分类一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均值比较。一级以上期刊的均值为59.28,其他期刊的均值为49.61,相差接近10分。t检验值为4.189,p值为0.000,说明两者均值的差距是显著的,即一级期刊的平均信息量比其他期刊高,这进一步说明该指标可以用来进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评价。3.4稳健性检验。首先对影响因子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由于数据极为有限,传统的基于回归分析的稳健性检验方法并不适用,因此本文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稳健性检验,即将影响因子作为产出变量,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h指数、载文量作为输入变量,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并进行学习。由于每次学习的结果均不一样,因此建立5个模型,取其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模型的平均拟合优度为0.845,平均相关系数为0.925,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从投入变量的权重看,对影响因子贡献最大的为h指数,权重为92.55%,其次是载文量,权重为7.83%,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对影响因子的权重仅为0.82%,几乎无关,说明影响因子的回归结果是稳健的。表6为h指数作为产出,影响因子、载文量、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作为投入变量的BP神经网络学习结果,从平均值看,对h指数影响最大的为影响因子,权重为77.43%,其次是载文量,权重为20.79%,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作用最小,权重仅为1.78%,这样h指数回归结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

查看全文

中国经济学应用研究可信性分析

摘要:中国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分析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其核心在于实现经济理论、统计学以及数学在实证研究中的科学性结合。本文根据科学研究可信性的评判标准,从稳健性分析意识、国内的竞争程度以及国际学术的认可度这三个方面分析了现阶段国内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

关键词:经济学;应用研究;可信性分析

一、引言

可信性是经济学研究应用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国际学界针对这一内容展开了广泛研究,国内学者王美今以及林建浩对于可信性革命的三次大讨论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国际中给出的可信性来源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认为目前国内学者在经济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可信性较低的不足,与国际学者的经济应用研究有着较大差距,王美今与林建浩的研究工作将国际上关于经济学应用研究可信性分析的前沿理论进行了清楚、严谨的阐述,因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虽然国内对于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分析工作获得了较多成果,但大多都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与总结,而缺少实践方面的研究,因此缺少实践应用性。例如王美今与林建浩在研究模型的统计适切性评价中,虽然指出相比于模型选择,模型设定检验对研究结果有着更重要的影响,但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给出关于处理模型设定检验与模型选择平衡关系的具体解决措施,因此整体而言缺乏实践应用的指导可能;同时,现阶段国内文献中对于经济学研究可信性的评价过低,许多学者在文献中指出国内研究学者在应用计量模型方法时存在较多错误,但实际上这种负面评价缺乏足够的严谨性,且其与国际上探究的“可信性”的研究重点存在较大不同,前者是指学者由于对计算原理的错用而导致的结果不可信的情况,而后者则是指科学可信性,是更加专业、更高层次的研究问题。如果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国内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发展情况将存在较多困难,这需要对经济学者的数量进行明确界定,同时还要对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情况进行鉴定。首先,本文在界定经济学者范围时选取了国内经济研究领域较为主流的五大领队期刊的作者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这五大期刊分别为《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以及《统计研究》;其次,在研究不同时期经济学应用研究可信性程度时,选取了以下三种评价指标:一是由Leamer给出的“稳健性检验”;二是国内作者研究结果的发表难度;三是史蒂芬总结出的“更够通过国内外同行评审并获得公开发表”的评价指标。针对这三项评价指标,本文将展开相应的数据统计工作:一是统计国内五大期刊发表文章中含有稳健性检验文章数量的历年统计情况;二是分析五大期刊在3008-2013年之间的文章发表数量以及作者群变化情况;三是分析五大期刊作者群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数量的时序数据。第一个评价指标能够反映出国内经济学研究成果在稳健性检验意识层面中的发展情况,能够直观性的表达出其进步情况;通过第二个评价指标的数据分析,能够间接反映出国内经济学研究应用的竞争情况,其竞争性越高则表明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信性较高,因此能够作为国内经济学研究应用的可信性评价指标;通过第三个指标的数据统计,能够反映出国内经济学研究应用研究成果的可信性进步情况,并且还可以反映出国内研究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被认可程度,因此能够间接反映出国内经济学者总体研究水平的发展情况。本文在进行研究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对国内学者稳健性分析意识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对国内学者在五大期刊发文的竞争性分析;第四部分针对国际学术界认可度这一可信性指标展开了分析,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对国内研究学者经济学应用研究可信性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总结。

二、稳健性检验意识分析

在进行本次研究的稳健性检验意识分析时,需要对五大主流期刊发表文章中含有稳健性检验的文章数量进行统计,本文选取了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数据统计的考察区间,逐月对这一考察区间内的含有稳健性检验文章的数量进行统计,并进行了占比情况的分析,其中广告、会议以及纪念类文章不算在统计范围内,而统计标准则为在文章中出现明确的稳健性检验、假设结论成立以及更改样本区间仍然成立等情况。在进行了严谨的数据统计后,发现这五大期刊中含有稳健性检验的文章数量随着时间变化也出现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在2006年后的统计数据出现了大幅度上升的情况。在对各期刊的占比时序进行分析后,发现,《世界经济》是近年来峰值最高的期刊,达到了80%的占比情况,其次是《经济研究》以及《金融研究》,最高达到了70%,而《管理世界》与《统计研究》的统计峰值也达到了50%。虽然各类期刊在不同时期内的稳健性分析占比情况有所不同,但从整体来看,五大期刊的稳健性检验的时序占比情况仍然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国内经济学研究学者的稳健性检验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虽然稳健性检验时序占比情况并不能直接说明国内经济学研究应用可信性的发展情况,但其时序趋势所表现出的整体上升趋势仍然能够反映出国内经济学者稳健性检验意识的提升,因此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国内经济学研究结果可信性的提高。同时,本文也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对五大期刊发表文章的稳健性分析内容进行了查阅,结果发现,国内经济领域研究成果的稳健性检验方式与层次都有所丰富,相比于早期较为单一的方案设计,现如今的经济学研究学者已经具有较高的稳健性检验设计水平。例如,五大期刊中在早期发表的对于样本变化可能对研究数据产生影响的稳健性分析,大多是从单一变换样本的方式来检测研究结果的灵敏度,而在近年来五大期刊发表的文章中,学者开始积极进行基于严格统计检验结果为基础的样本分割稳健性测试,在方案设计上更为严谨、也更具可靠性。同时,从这五大期刊稳健性检验时序占比情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各类期刊稳健性分析的期刊绝对数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因此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国内经济学研究在稳健性分析水平方面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

查看全文

科技期刊文化力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科技期刊;文化力;经济;社会

论文摘要科技期刊文化力既是科技文化力的组成成分,又是整个期刊文化力的组成成分,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升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的潜在动力。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是科技期刊的重要作用。科技期刊文化力作为一种隐性人文资源,能够实现社会价值的增值。深入研究和探讨科技期刊文化及其作用力,对于科技期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科技期刊文化力的概念和内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整个国家文化力的组成部分。期刊文化力也是整个文化力的组成部分,笔者曾专文进行过论述[1]。科技期刊文化力既是科技文化力的组成部分,又是构成整个期刊文化力的重要成分。

编辑文化是社会大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编辑文化与其他文化系统一样,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编辑文化的表层结构是编辑物质文化,中层结构是编辑事业的体制,而其深层结构表现为观念形态等因素[2]。

“文化力”是与综合国力系统中的经济力、政治力等因素相对而言的,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和建设成果,蕴含着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智力因素,核心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创造力的充分发挥[3]。期刊文化力是文化力中的重要元素,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期刊文化发展与积累所形成的现实力量,既包括这个国家或地区期刊文化的现实水平,同时也包括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文化形态等方面的作用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科技期刊文化力是期刊文化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全文

如何确认学术期刊级别

如何确认学术期刊级别?学术期刊级别的高低是对于职称晋升评审中加分不等的一个方面,同时期刊的影响力度也是对于你后职称晋升的主要关键方面。为此选择一本等级高的影响力度大的刊物是对于职称评审晋升比较好的方面。

期刊的等级在当前可以划分为:SCI、SSCI、EI、中文核心期刊、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等等不同级别的刊物。对于选择期刊的等级选择来说自然是要根据职称的评审了,一般的来说副高级及高级的职称都会选择核心类的刊物进行发表,而对于其他等级没有什么特定需求的直接发表普刊类的刊物就可以了。

学术期刊(academic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其他为辅。学术期刊的等级,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所发论文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论文者在学术界影响和地位的一种象征。

我国的学术期刊进行分级管理,在标准和依据的把握上,不能片面化,而是应当全方位地进行综合考察。确定学术期刊分级的依据是做好学术期刊分级工作的基础。我们认为学术期刊的分级依据应主要从学术期刊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来掌握和考察,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期刊主办单位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主办的学术期刊水平和档次因为学术期刊主要是反映其所属会员、所属研究人员科研成果的机关刊物。

主办单位学术水平的高低是由其所属成员的学术平均水平决定的,当然,其主办的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与主办单位所属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直接有关。有一种情况,就是学术期刊在以吸收本单位论文为主的情况之下,应适当吸收一些外稿,严格说来,外稿的比重不能太大。所以它对学术期刊的质量影响不会很大,决定学术期刊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取决于主办者自身的学术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学术地位。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它聚集了一大批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因此决定了它在国内社会科学的大部分领域里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均居一流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刊——《中国社会科学》主要是反映主办单位内部学者学术水平的,它成为一流刊物在这一方面很具备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各主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同样也大都是国内外同行科学研究的一流人才,他们所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也应该是代表国家水平的,例如《经济研究》、《哲学研究》等就是如此。还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等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主办的《教育研究》、《出版发行研究》以及国内一流重点高校所主办的学报等均应是代表国家在这些领域里科研水平的最高学术期刊。

查看全文

小析标准化期刊经营模式

一、标准化期刊媒体化经营模式的创建

科技期刊分为:综合性期刊、学术性期刊、技术性期刊、检索性期刊、科普性期刊。就《中国标准化》杂志社旗下的5本杂志,除了不含检索性期刊外,应该涵盖其他4类期刊。而作为科技属性的标准化类期刊,如何突破诸多新兴媒体的围堵,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良性健康生存之路,是摆在《中国标准化》杂志社面前的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经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将长期办刊积累形成的作者、读者、信息者的资源优势和当前标准化发展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以杂志社为核心的标准化传媒平台,充分发挥标准化传媒多元化多层次的传播影响力,以期刊为平台,实现标准化期刊在发展方式上从内容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在自身定位上从科技期刊向学术+传媒转变,在经营模式上从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模式转变。1在规模化经营中合理构建产品架构标准化杂志社的主管部门为国家质检总局,而标准化业务是由国家质检总局下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管理。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一。围绕质量和标准,在5本杂志规模化经营中合理分工,构建好产品架构:确定《中国标准化》为标准化综合性期刊,全景式报道标准化进程,展现最前沿的标准化科研、实践、管理成果;《中国标准化》(英文版)为展示我国标准化进程的窗口和与国际标准化机构交流的平台;《标准科学》为标准与质量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标准生活》为将标准与百姓生活相结合的科普性期刊;将原本领域较窄的《术语标准与信息技术》改为《产品安全与召回》,以强化政府抓产品安全、抓强制性标准的理念。合理定位后的杂志,分兵把守,各守其责,调整建立各自的资源,每月一次的编前会协调沟通好选题策划,逐渐形成各自优势,较为全面地覆盖标准化领域,促使杂志社成为标准化领域最为权威的媒体平台。2扩大影响加强活动策划杂志营销可以从3个层面展开,从低到高体现了杂志营销的3个阶段和3种价值回报:(1)杂志销售,这是最基本的经营活动,由于杂志定价低和销量下降的因素,仅靠杂志销售已越来越难以为继;(2)杂志广告销售;(3)杂志品牌销售。传媒产业的赢利模式一般有4种:一是“卖内容”;二是“卖广告”;三是“卖活动”;四是资本运作。我国传媒产业的一个基本现实是,过度依靠“卖广告”这种单点支撑的赢利模式,不仅使传媒经营的风险程度提高,而且也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传媒经营发展进入到一个很难继续提升的“平台期”。品牌销售也罢,卖活动也罢,都要围绕标准化这一主题。举办活动一方面要有助于增强期刊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和号召力,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有助于形成可持续的、可发展的、可盈利的品牌化活动产品;第三方面还要有助于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长久化,才能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例如:我们为了树立行业标杆,充分展现一线标准化工作者风范的中国标准化杰出人物征集活动,连续开展3年来,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并集结了一批活跃在一线的各行各业的标准化精英。再如:我们根据标准化行业发展需要,先后策划举办的静电防护标准化论坛,已连续举办两届,为标准化助推我国静电防护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另外,针对联盟标准的盛行,探讨如何充分发挥联盟标准作用,规范联盟标准管理进行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为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大胆地探索。这些活动,不仅扩大了杂志社的影响力,逐渐促使杂志社向行业“意见领袖”、“风向标”挺进,更使杂志社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收益。杂志社合并重组前,各本杂志靠发行和广告的收入占了总体收入的80%以上。杂志社合并重组伊始就重视杂志的品牌销售,加强活动策划,一举改变了单一的经营模式,现在,杂志社经营收入中,56%~62%来自于各项活动收入。这不仅为杂志社扭亏为盈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杂志社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3构建以杂志为核心的标准化传媒平台以杂志社为核心的标准化传媒平台,就是通过杰出人物征集、战略合作、专题论坛、专题研究、技术支撑、专项服务、竞赛评奖、年度点评等形式,以多样化的手段呈现出来。打通、梳理、链接好标准化界跨行业、跨地区的各个环节,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在推动标准化学术研究和事业发展上找到杂志社的立足点和平衡点。这种科技期刊媒体化经营模式,更加发挥了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使原本只是标准化研究单位关心的期刊,一下逾越成标准化行业共同关心和关注的媒体。而良好的标准化发展形势更是为杂志社提供了更新、更广阔的学术和行业资源平台。

二、标准化期刊探索产业价值链经营模式

媒体经济是一种依附型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状况在相当程度上依附在经济形势和所在行业的经济状况。标准化期刊在完成了规模化经营、媒体化经营的初始阶段后,迎来的是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势在必行。而标准化这一在经济、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手段,如何发挥作用,便是标准化媒体寻找经营方向的源泉。1范围经济经济学上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概念。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当平均成本随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加而下降的时候,就会出现规模经济。它主要是针对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建立一种独特的规模和成本结构,进而营造出强大的先行者优势。如果把企业的两条或多条产品线组合在一家公司的内部,而其生产成本又低于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时,这种现象就叫范围经济。范围经济——通过多种产品生产而实现的经济——是传媒企业的又一普遍特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为传媒产业带来最大利润的价值支点是不同的:最初是产品内容的品质,接下来是市场拓展的规模,到现在则是全方位客户价值的挖掘——这便进入了范围经济的范畴。《中国标准化》杂志社尽管在短短3年里经历了合并重组,以内容为王向产品为王转变;以单打独斗向规模经济转变;以期刊经营向媒体经营转变。下一步杂志社将对客户价值进行全方位挖掘,在短时间内完成向范围经济的转变。实现范围经济必须以各种资源的构建为基础。核心资源主要包括:人才资源,刊强须人强,特别是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产品资源,必须构建竞争性复合型产品结构,这是市场竞争的基础和依托;数据资源,包括作者、读者、专家、企业家、行业领导,以及企业资源等,是经营的基础性要素;渠道资源,包括行业组织资源、政府资源、媒体资源等,是媒体寻求借势借力、合作共赢的基础;资金资源,是媒体持续发展的基础;品牌资源,品牌是科技期刊发展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是科技期刊经营制胜的重要资源。核心能力从运作层面说包括:产品研发能力,即要提供用户需要的产品,其中的内容价值是核心;策划力,内容策划、营销策划及品牌推广策划,体现团队创造力以及满足需求的能力;流程再造能力,是高效、有序、标准化生产的保障;执行力,没有很强的执行力,一切设想都是空想。这些资源的构建和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磨练、提高,才能够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成为杂志社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的主旨。杂志主编+项目负责人的管理模式,形成了杂志社内容产品+项目服务产品多产品并行生产的经营态势。仅2013年,在保证各刊出刊发行经营的基础上,开展了20余项诸如论坛、宣传策划、标准推广、质量教育基地建设、国际标准刊物引进等产品。2产业价值链产品经营是媒体经营的初级阶段,而品牌经营则将极大地拓展与延伸经营领域和服务半径,带动以品牌为中心的产品链或产品集群,这远比单纯的产品经营享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要想达到范围经济的效果,在原有产品下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高效低成本地并行生产,就要认真分析好产业价值链了。而中国传媒产业也正在向产业价值链建构方面发展。所谓产业价值链指的是以某项核心价值或技术为基础,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这其中包含3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产业价值链是一种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资源的配置与组合;二是这种配置与组合并不是一种随意的或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围绕着某项核心价值或技术来优化与整合的;三是这种配置与组合是否优化的判别标准是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资源的全部潜在价值。标准化媒体应该构建好标准化产业价值链。3标准化媒体产业价值链经营模式的构建我国标准化媒体产业价值链的构建:以标准的生命周期(即市场需求、调查研究、起草修改、审查、实施效果、不满足市场需求)为资源,以媒体的信息传播为平台,进行全产业价值链的服务。1利用标准化传媒品牌通过采访、调查、咨询等发现市场标准缺失或现行标准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等问题,还需要及时标准研究、起草进程,标准实施情况,反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2以年度为周期,对标准化事件、学术论文、新的标准、标准化人物进行点评。3开展与标准化相关的会展、调查、咨询,乃至研究等业务。4传媒资讯的深加工及点评。将传媒作为“信息总汇”的资源优势盘活,针对企业或社会组织的专门需要提供专项资讯服务。5将传媒已建立的作者、读者、专家、客户队伍的价值再开发。形成立体交叉、多方位、多元化的标准化咨询服务平台。6开展标准、标准人物等评价活动,在推进标准化进程的同时来扩张和“制造”传媒的市场空间。7在构建产业价值链经营模式的同时,要建立起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电子营销网络,开展多元化载体经营。

三、结语

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与推动,标准化的发展为标准化媒体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传播标准化知识,展示标准化成果,推动标准化进步是标准化传媒的使命。要想完成这一使命,就必须实现标准化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针对当前形势,遵循经济规律,转变观念,转变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充分发挥专业媒体深、专、精的优势,在改革的浪潮中实现蜕变和转身,为推动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及促进标准化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做出贡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