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考古发现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年刊
  • 审稿周期1个月内

成都考古发现杂志 省级期刊

主管单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主办单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成都考古发现》是一本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历史类杂志,该刊是省级期刊,主要刊载历史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与实践。该刊创刊于2001年,出版周期年刊。该期刊已被知网收录(中)收录。

出版信息:
期刊类别:历史
出版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纸张开本:B5
评价信息: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数据库收录:知网收录(中) 
查看更多
杂志介绍 征稿要求 联系方式 常见问题 推荐期刊

成都考古发现杂志介绍

《成都考古发现》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年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作为一本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的考古类期刊,自创刊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选题视角、广泛的信息覆盖以及深入浅出的报道方式,赢得了业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广泛赞誉与高度关注。这本刊物不仅展现了成都乃至西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为推动考古学的普及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选题上,杂志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挖掘和呈现新颖、独特的考古发现。无论是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还是唐宋时期的城市遗迹,亦或是近代历史的珍贵遗存,该刊物都能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引领读者走进历史的深处,感受文化的魅力。这些新奇的选题不仅满足了公众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促进了考古学领域的研究与探索。

同时,它在报道广度上也下足了功夫。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时期或地区的考古发现,而是将视野扩展到整个历史长河和广阔的地域空间,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考古信息。这种广泛的报道范围不仅增强了刊物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也提升了其在业界的影响力和地位。在服务大众方面,杂志更是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它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复杂的考古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使广大读者能够轻松掌握考古学的精髓。此外,该刊物还积极举办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如考古讲座、遗址探访等,为公众提供了更多与考古学亲密接触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成都考古发现杂志征稿要求

1.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2.内容摘要:用精炼的语言提炼出文章的核心观点和创新之处,不能写成研究背景介绍。一般不超过400字,用楷体小4号字。

3. 来稿的中文题目限20字以内,题目字体为宋体三号加粗;作者宋体四号;内容提要、关键词楷体五号。

4.正文用五号宋体,1.5倍行距。文中标题序号依级别为:一、(一)、1、(1)。

5.作者姓名用楷体小四号字,居中。作者署名位于文章题目之下,如有多位作者,右上角用数字“1”“2”……标注,单一作者不用标注。

6.书写规范,物理量和单位符号的使用要符合国家标准,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及白,黑体;上、下角标的位置应区别明显。

7.注释一律采用脚注,且须标明相应的作者、篇名、出版社(或杂志名)、年份(或年期)及页码。

8.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顺序编号,内部资料和未发表文献不可列为参考文献。引文内容须与原文献核对无误。

9.基金项目:如果论文是项目成果,请按“项目名称(项目号)”的形式写出。项目名称与项目号两者都要有。

10.作者应保证对其作品具有著作权并不侵犯其他个人或组织的著作权。译者应保证译作未侵犯原作者或出版机构的任何可能的权利。

成都考古发现杂志社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邮编:100717

主编:吴涛

免责声明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编:100717。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