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6 21:22: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期货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期货实训总结

网络证券与期货开放式综合平台建设

摘要:当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的实训环境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完全满足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所要求的实时性、开放性、互动性、综合性。文章对证券与期货专业的实训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建设基于网络的证券与期货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即以互联网和校园网为依托,将原先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实训项目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并以该平台为基础,建立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平台

高职高专证券与期货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经纪和投资顾问业务,直接服务于广大投资者。随着我国证券与期货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对所获得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对相关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宽泛的与投资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更要有将这些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才能满足证券与期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市场的变化对证券与期货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国家关于高职高专教育的方针,改善实训环境、提高实训质量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根据高职高专证券与期货专业特点和实训内容,以互联网和校园网为依托,探索一种途径或者方法,将原先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实训项目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并以该平台为基础,建立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一、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现状与不足

通过调查国内几所高等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我们发现各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软硬件实训实施虽然都较为完善,能开展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业务在内的专业实训项目,但普遍存在实训项目系统性整合不足的问题,使得专业实训实施还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满足学生对实验实训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实训项目分散,缺乏整合,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方面稍显不足。随着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使得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掌握综合职业技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目前证券与期货专业的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外汇等实训课程彼此独立,各实训项目之间没有建立相关性链接,这些都不利于发挥实训设施整体性效果,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查看全文

高职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当前职业教育最大的痛点在于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以证券投资课程的教学为例,绝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内容停留在金融学理论学习阶段,实践多以证券模拟实训为主,存在典型的“在岸上学游泳”现象。针对当前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突出的“三教”问题,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高职证券投资课程改革思路,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证券投资;高职课程改革

一、证券投资课程的教学改革背景

(一)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旺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金融资产快速增长。根据招商银行联合贝恩公司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至2020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为人民币241万亿元[1],近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预计到2021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达人民币272万亿元。随着财富的增长,居民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日益强烈,但大部分居民缺乏投资与理财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多人为了追求高收益,在缺乏对风险足够认识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投资,将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金融产品,结果造成严重损失。

(二)互联网金融环境为教学改革创造契机

查看全文

论金融学证券专业期货建设方案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都是不分方向的,最终培养出的是一批批“样样通、样样松”型的人才。针对这种状况,本课题组

就金融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在大金融的平台上,探索符合市场需要的银行、保险、证券等专业方向,构建出“一个专业多

个方向”的金融学专业,最终把金融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市场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对设立证券期货

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金融学证券期货

一、引言

查看全文

独立学院金融学论文

一、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对开展金融实践教学的认同度较高,并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

83.21%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或比较重要”,只有2.19%的同学认为“不重要”。同时,有55.47%的同学“愿意或比较愿意”尝试试点试验性实践教学课程。

2.学生并不了解实践教学,更多是出于未来就业而主动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67.15%的学生认为金融实践课程的内容“一般、不丰富”甚至“很少”,部分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研究性学习和写论文的形式并不属实践教学范畴,这说明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了解仅是略知一二,甚至不清楚。另外,60.58%的学生明确表示就是为未来就业做准备,而“关注和了解金融专业从事的工作内容”、“建立社会人脉关系网”、“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为完成学分”的比例分别是6.57%、16.06%、13.87%和2.92%。

3.学生不满现有的实践课时设置。

查看全文

地方高校金融学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地方高校金融学本科教学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本文在分析当前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详述了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最后从实践教学团队、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三方面讨论实践教学体系支撑条件建设。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和“做中学”为理念、强调学生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学习的新型工程教育模式[1-2],以CDIO模式的先进理念为指导,构建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CDIO模式下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构建金融学实践教学体系,应按照培养学生个人的学术知识、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以金融业务项目为背景,对课程和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改革后的金融学实践教学体系应是一个围绕专业进行组织,将能力培养渗透到课程体系中,通过每门课程和每个教学环节落实关于学术知识、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效果的有机体系。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学后用”,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互统一。1、以就业为导向、岗位为本位,横向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模块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模板设计可在大金融平台上,按照市场需求分为银行实践模板、投资实践模板和保险实践模板三块。对于每个模块的设置可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如银行方向主要包括“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银行信贷管理”等;投资方向主要有“证券投资学”、“期货实务”、“公司金融”等;保险方向主要有“保险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对于各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以岗位为本位,按照“认识岗位———学习岗位技能———整合岗位能力———实践检验”的顺序,以岗位业务和岗位技能为出发点,按岗位划分实践学习的项目和任务,按照“岗位———任务———流程”来确立岗位能力训练内容。依此为基础“以技能为点,岗位为线,企业为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求以某一典型项目设计或工作任务中心,开展具体典型工作任务单一的技能训练,再将一个个单一技能整合为岗位任务,然后将多个岗位任务和一个个岗位的技能,按金融企业运作过程建立实战型实践教学,以模拟与实战结合的方法整合岗位核心能力,训练学生人际团队合作、决策等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2、区分课堂内与课堂外、校内与校外,纵向完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平台纵向层面上,金融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堂内实践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三个层次。各层次间相互衔接、相互补充。(1)课堂内实践教学。课堂内实践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第一层次,具有基础性和启发性的作用。其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课程实训教学。案例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课前事先布置案例课题、学生自主分析;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指定学生发言,组织全班讨论;最后,总结归纳,内化提升,课后学生进行书面归纳,提交书面报告。课程实训教学即根据金融专业培养要求,针对实用性强的课程设计与职业实践相符的实训项目,进行系统的训练,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2)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校园内课堂外实践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第二层次,它是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际能力为目的的科研训练和课外文体活动。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方式:一是开展各类金融实践技能竞赛。地方高校通过举办并组织学生参加理财规划大赛、证券投资模拟大赛、“挑战杯”大赛等实践创新活动,以比赛带实践,可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举办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针对金融热点问题辩论,既可激发学生对金融热点问题的关注,提高专业责任感,又可培养其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团队意识。三是创办金融刊物。提供平台给学生创办自己的金融类报纸和期刊,可让学生在信息采集、采访沟通、文章写作等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人际能力。四是开展金融实务界专家讲座。定期邀请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的金融实务专家开展讲座,可让学生及时了解金融实务动态、掌握最新金融实务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造条件。(3)校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的第三层次,包括认识实习、学年实习、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主要平台,这一平台是联系社会与学校的纽带,是学生技能训练的真实环境,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基地。

二、CDIO模式下地方高校金

查看全文

高职创新实践教学的案例研究

摘要:针对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校内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校外实习又难以接触核心业务等问题,提出了校外实习部分环节前置校内、模拟训练、实战训练、综合项目实验、行业培训、投资体验交流等创新实践教学方式,以此缩小校内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的差距。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实战训练;行业培训

一、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现存的问题

证券投资学作为培养证券投资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主要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教学,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共识,但在具体实践教学中仍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外实习难以接触核心业务

目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主要采取在校内网络环境下进行项目实验,校外建立以证券公司营业部为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在校外实习期间,证券公司营业部对学生的培训内容基本上是证券公司概况、职场相关知识、股票市场概况、开户转户流程、相关表单的填制以及营销方法的学习等,实习内容大多是证券的营销与宣传,挖掘潜在客户这一进入证券行业的最基本业务。在证券投资方面,主要通过参加营业部在每个交易日进行的前一天市场点评以及当天市场预测的晨会,以及对当天市场行情进行点评的夕会获得一些总体的认识,而给实习学生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指导和训练不多。因此,学生通常难以通过校外实习接触到证券投资的核心业务。

查看全文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应用性课程,在人人谈股的当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在专业证券投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更是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紧密相连。然而面对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客观上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总结教授这门课程的经验,以期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2015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注定将载入史册。这是令所有投资者毕生难忘的一年。从牛市起步到漫天飞舞的疯牛;从千股涨停到千股跌停进而引发流动性丧失;从监管层积极出手救市,到别有用心的做空队伍的集体缴械……随着全民炒股热潮的掀起,《证券投资学》作为阐述证券投资的核心课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证券投资学集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于一体,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一个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显然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主体的静态教学模式变得不再适合。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践操作,使得证券投资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查看全文

高职教育会计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摘要:会计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之一,在各大高校广泛开设。为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本文基于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规律,以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二者在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的不同,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以其促进高等教育分类、优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会计;人才培养;比较

一、会计人才培养定位的比较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把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本科和专科)分成5A和5B两大类。5A侧重理论教育,相当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5B侧重实用技术教育,基本等同于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按照专业分设的标准不同,5A又分为学术型本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两类。学术型本科教育是按学科分设专业,侧重培养从事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按行业分设专业,侧重培养从事各行各业专业实践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2]。对应来看,学术型本科教育主要致力于为创新性(研究生)、复合型人才(专业硕士)的培养做准备;地方本科院校主要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职业院校主要致力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当然,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并不存在绝对清晰的界限,但高等教育的分类发展,使得其培养目标定位各有侧重。具体如图1所示: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部[3](2004)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为宗旨,以精准就业为导向,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践需要为标准,培养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良好的“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本文搜集了包括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10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归纳总结,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为[4]: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一线,培养具备会计核算、税务服务、审计监督和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在中小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会计、出纳、税务、审计、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8)[5]提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指出要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坚持走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之路,瞄准服务域,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突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核心,走从“新建”到“新型”的建设发展之路,建设神形兼备的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本文搜集了包括滨州学院在内的10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归纳总结,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为:本专业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知识,具有核算、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队协作、乐于奉献和勇于创新等职业素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企业、金融机构、非盈利组织及中介服务组织等领域,从事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税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查看全文

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提要]本文根据金融行业转型升级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提出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定位,并据此重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金融

金融专业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面对着众多公办高职院校带来的竞争,如何找准定位,办出专业特色,培养出社会急需急缺的人才和受企业欢迎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金融行业转型升级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

目前,金融行业新业态、新举措层出不穷,传统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人才有了新的专业需求和规格要求,倒逼着金融专业高职教育转型升级。(一)金融行业由名义分业经营向实际混业经营转型。目前,金融行业在名义上仍然是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经营,但实际上,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逐渐进入混业经营,如银行可以办理证券、基金、保险、外汇等业务或开设相关分支机构。由于目前单项业务平均利润降低,金融机构已很难依靠单一业务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开发多种业务综合的金融创新产品。这就需要熟悉混业经营的金融人才。有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大约有金融人才300万人,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都懂的人才不到10万人。混业经营的金融企业目前紧缺金融复合人才。因此,未来金融行业人才培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开拓国际化视野,培养“通晓中外”的两栖人才;二是要培养精通期货、证券、银行、基金、外汇等跨行业人才。未来的金融市场将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特征,金融投资人才不仅要懂证券也要懂基金、期货,更要懂经济和金融政策。(二)金融行业由面向业务向面向客户转型。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金融领域从业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小,加之政府的种种扶持性政策,使市场一直处于卖方状态,因此也形成了那种坐等客户上门的面向业务的传统经营机制和盈利模式。即金融机构提供什么业务,客户就只能选择什么业务。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和政府监管方式的转变,市场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经营者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投资渠道和品种迅猛增加,加之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连续低迷,使金融市场围绕着相对稀少的客户而展开的竞争愈演愈烈,经营者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严酷的市场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那种坐等客户的传统模式,转而探索和建立一种能够适应市场要求的新机制:面向客户的经营机制。即客户需要什么业务,我们就提供什么业务。例如,手机银行的诞生,就是为满足客户想要利用经常使用的手机实现转账结算等功能而提供的新业务。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和提供令客户满意的金融专业服务。(三)金融行业前台业务和后台业务相分离。目前,银行、保险、证券等主要金融机构均呈现出公司业务前后台相分离的趋势。金融公司的全部岗位划分为前台和后台两大块,其中前台一线人员主要分布在公司的各营业部和营业网点,负责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工作;后台只留很少人员集中于公司总部,负责研究开发、委托交易清算、电脑维护和综合管理等工作,全力为一线的营销工作提供业务支持和技术保障。由此可见,随着经营模式的转型,人才需求结构和方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变化的焦点是对一线营销人才的大量需求。据统计,目前全国100多家券商、5,000多个营业所全部实现转型,需要20多万一线营销人员。加上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行业,金融营销人才需求至少100万人以上。因此,应重点培养既具备金融专业知识,又懂得营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查看全文

基于校企合作高校投资及理财专业基地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司或个人如何管理金融资产,如何安排富余的现金流,如何筹集所需的资金,成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提供更好的投资与理财服务。投资与理财业务成功的关键是“专家顾问型”,要求从事投资与理财业务的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投资理财经验;要求银行理财人员将客户的资金在存款、股市、债券、信托、基金、外汇、保险,甚至房地产等众多投资领域进行合理分配,还要考虑客户在将来一段较长时间里可能产生的资金需求,既要尽量规避风险又要尽可能地使财富增值。在这种模式下,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投资与理财专业作为高职院的新兴专业,要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学生,就绝不能再把我们的教学限制在课堂上、书本上,而应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

所谓“工学结合”是指将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专业学习与顶岗实践交叉进行,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与学习成绩相关联。“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学校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甚至将课堂移到企业,企业介入专业及教学计划的设置以及具体的教学环节,双方在产学研领域深入合作,实现双赢效果。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工作流程。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要求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拉近学校与企业距离,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高教师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优化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升职教质量的需要。

一、投资与理财专业实训基地的困难与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

1.缺少具有企业实际经验的师资

教师是高校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主力,实训基地教学的好坏与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密切相关。以我院投资与理财专业为例,目前,共有教师9人,其中7人具有双师资格,教学基础扎实。但作为实训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投资与理财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师,除了一名教师原是银行工作人员外,其余都是由高校毕业生直接走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虽然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相对匮乏;其次,师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缺乏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老教师。教师队伍的现状,使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按照工学结合要求,调整师资结构,安排相应课程主讲教师到银行等金融机构顶岗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