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教育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4 06:57: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品质教育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论文
一、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美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是古往今来的教育者们、思想家们所极力宣扬、竞相追求为之努力的。在历史上,各种伦理学说都曾经提及到道德品质、道德责任、道德情感、道德规范、道德价值、道德意识、道德境界等。在中国,以孔老夫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包括“智、仁、勇”和“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的道德品质范畴[1],以“仁”作为所倡导与推广的道德理想,极力强调教育与为政中的“德治”。这种“明德”在《大学》的开篇一文中便有很好的体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便是大学教育中所强调的三个目标。《中庸》等著作也在一定意义上提升了“正心”、“诚意”、“修身”的高度,无论天子还是庶民,提升道德修养才是最为重要的。此外,《孟子•滕文公下》中关于德育教育中道德修养的内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离娄上》提出:圣人,人伦之至也。这些是古代德育教育中所倡导的一种极高的道德修养、道德情操与道德理想。在当下的中国,这些优秀的中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陶冶着人们的思想品质,支持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在西方,对于道德品质、道德价值、道德修养等德育教育范畴词汇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伦理学之中,在中世纪的伦理学中也有所保留与发展,这便是社会人所应当彰显的品格及行为习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将善定义为美及美德。柏拉图在德育教育方面从人的理念世界出发,认为:科学和真理都有与善相似之处,但是善德与之相比则略胜一筹。在其构建的理想国中,光明与至善是主旋律,不断追求着善与美相得益彰的精神世界。当代教育专家曹华认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若在教育培训及管理工作中加强像感恩教育之类的德育教育,受教育者很有可能会更加珍爱亲人朋友的关爱,满怀感恩之心积极地、热情地回馈他人、回馈社会,自己也会在帮助他人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因此,德育教育培训及管理工作中教育者应该审时度势、正确引导培训受教育者弘扬感恩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缺乏感恩的心灵就像荒芜的沙漠,如何让沙漠之上呈现一片片绿洲,这便是德育教育者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若让感恩走进学生内心,那么学生便能够更多地、自发地去感受他人与社会的爱与温暖。寻善源、存善心、发善言、行善事,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推而广之乃至善待环境、善待地球,小善孕育大爱[2]。《国语•晋语》有言:善,德之建也;老子说上善若水;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教育培训与管理中强化师德教育与善行教育,通过培训中关于此类主题的教育促使受教育者心中善良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将道德教育内容内化为道德行为的信念,转化为履行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
二、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工作的策略
1.突破传统的培训与管理模式。美国教育学家霍尔•戴维斯在《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道德教育并不是对于正当事情的教育(取其评价意义),而是指导道德思维的性质和作出决定的技巧和能力方面的教育[3]。在德育教育培训的大讲堂中,教会受教育者的不仅仅是如何去学习及知识本身,而是解放学生,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拓展思维空间、感知社会与世界、学会生存与做事。在德育教育中,教育形式不要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灌输方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教师只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及评价能力的缺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欠佳,导致在道德实践中缺乏基本的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道德实践是鉴别道德品质与道德修养的试金石。在当下德育教育实践中要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启发,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多采用民主性的对话方式。学生通过与教育者之间平等的对话、沟通,使自己真正地投入到教育情景之中。通过对话中认真思考,不断寻找内心的真实体验,主动地接受思想上的教育与启发,最终实现德育教育培训成果的内化与升华。另外,要不断改变认知方式,纠正教育理念的偏差。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的重要内涵便是转变传统认知,促使学生掌握认知的途径与方式,突破教学模式完全以政治课为主的单一性、枯燥性,注重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鲜活的德育教育案例及世界上其他国家优秀的德育教育经验。制定出一套符合培训与管理工作主题的、带有时代气息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计划与方案。同时,加强其他科目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知识迁移,即寓德育教育于多种学科之中。通过突破传统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模式,转变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德育教育的高效性,还可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丰富德育教育培训资源与培训管理内容,拓宽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范围与视野,赋予德育教育培训大讲堂以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前来学习深造,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欲。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受教育者的德育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也要注重加强教育者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教育者以德育教育为主题的科研工作,提升其科研能力,提高教师德育教育专业水平。教师队伍的德育教育水平不仅仅体现着教育者的德育水平,也同时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德育成长之路,乃至对整个社会也是极具影响力的。教育者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手段,转变思维,多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投影仪、幻灯机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实现培训教学中文、声、像、图等并茂,调动学生们学习与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德育教育成果的高效性。教育者队伍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自己视为一名持续汲取现代知识的人,遵从职业道德,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内化为正确的德育教育原则和自己教书育人的规范与行为指南,不断反思自己的德育教育理念不断地开拓自己的培训与管理空间,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教育认知水平,实现心灵的诉求,并且能够做到以身作则,在德育教育的培训与管理工作中以乐于奉献的精神感染受教育者、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和教育学生的道德行为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做好德育教育的榜样,才能成长为优秀的德育教育工作者。3.注重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性。在德育教育中要在发挥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善于注重引导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中收获快乐及成就感。在培训中注重循序善诱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考试的检测方式,逐渐将德育教育的内涵、德育教育的本质内化为学生真正的人生信条,内化为学生美好的品质。通过自身开展一些关于德育的公益活动、志愿活动等,在德育实践中获得心灵中的新的感悟。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志愿活动提升学生的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对培训受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及相关培训、辅导及帮助,并且在进行指导中进行有效性地、全面地德育渗透,增强其感恩意识、奉献意识、职业道德意识等。在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德育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德育教育学习氛围。全力为受教育者们塑造一个乐于思考、勤于奉献、敏于创造的德育教育场所,使受教育者们在美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之中提升道德素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文化活动,同时也要注重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美德等开展主题鲜明的德育培训活动,在活动之中不断感知做人的道德准则。在集中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之中也可以把德育学习的成果以论文等书面形式将工作或活动成效展示出来。结合受教育者自身特点、发挥受教育者所长,开展喜闻乐见、全员参与、健康向上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使受教育者在寓教于乐的全员互动中发挥自我教育、自我培训与管理、自我引导方面的作用,增进友谊、培养健康的兴趣、增强德育意识与审美意识、增强奉献社会的能力、磨砺意志等。在相关活动中注重引导与帮助受教育者,增加学生组织与参加活动的频率,同时还要注意提升学生的参与率与普及率。面对多种语言与文化大融合的国际大环境,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及国家认同已经成为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不可缺少的措施。其次,重视德育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实现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的生活化。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感悟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断规范与制约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提升德育素养。再次,注重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团队建设,加强教育指导。充分调动受教育者们学习的能动性。此外,在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中注重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地优秀文化等,并且注重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及专业能力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其专业素养,而且还可以培养出人文素养极高的德育教育精英。
三、结语
德育教育是社会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教育是受教育者将其德育意识付诸于道德实践、内化为道德品质与道德规范的一种起着关键性作用的社会活动。不论中外空间上的跨越还是古今时间上的穿越,各种伦理学说都曾经提及到道德品质、道德责任、道德情感、道德规范、道德价值、道德意识、道德境界等,并形成了伦理学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工作便显得尤其迫切与极为关键。在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工作中,突破传统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模式、加强培训与管理教育者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性三大策略将更好地传承与创新优秀德育文化,突显具有时代性与创新性的当下德育文化。也有助于完善德育教育培训与管理模式;提升教师队伍德育方向建设及获取教师队伍荣誉感与成就感;在发挥受教育者能动性的同时,规范道德行为、提升道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
畜牧局教育培训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局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干部职工培训工作,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线,以提高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增强服务畜牧水产业发展能力、推进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为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通过组织实施全覆盖、多方位、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开拓创新、业务过硬、作风优良、与时俱进的干部职工队伍,为推动全市养殖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主要目标:2012年局机关公务员、局属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面达100%。全市动物防疫员、检疫员、检测员和执法人员培训面达100%。培训规模达2000人次。通过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管理水平、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政治理论培训。抓好机关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采取“每周学习日”、集中专题辅导、专家讲座等形式,重点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中央1号文件及时事政治等。由局直属党委负责组织实施。
第一季度党风廉政工作总结3篇
第一篇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县纪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精神,采取有效有力措施,狠抓了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现将农林局第一季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规范财务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林系统各单位财务管理,我局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下发了加强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财务人员进行严格审核和教育管理。同时,按照县纪委关于加强“三资”管理的有关要求,由我局财务科牵头,采取不定期检查、抽查等方式,对全系统各基层单位资金、资产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检查,没有发现违纪违规现象,确保了资金使用安全,确保了国家资产的安全。
2、强化内部管理。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农林局党委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加强了对领导干部、财务人员等的管理,对其进行政策宣传,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了自律意识、廉洁意识、大局意识,推进了农林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我们积极引入预防机制,与县检察院、监察局、财政局联合,认真搞好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管工作,实行项目资金先审后报制度,保证了财政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最大化。
3、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按照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局将日常工作、重大信息、业务职责等在农业信息网进行公示,为广大农民群众搞好农业生产提供了服务。
互联网+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使得各行各业展现出了新变化,新趋势,新业态。“互联网+”的新背景使得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形势对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营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培训行业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运用现代营销学7PS理论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培训行业进行营销策略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营销;影响;现状及存在问题;7PS理论
1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营销的影响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历史条件下,“互联网+”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教育培训行业是近年来的新兴产业,始终处在稳定增长阶段,总体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得各教育培训企业有了更广阔的产品营销渠道和发展机会。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近些年来,通过互联网发酵蔓延的“教育焦虑”也给予了教育培训行业极大的市场机会与发展机遇。教育培训逐渐覆盖了全年龄各阶段,为各个群体的受教育需要提供对应的服务产品,助推了知识付费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教育培训行业的理念思维以及发展模式。一方面是对各培训机构以及企业的影响,互联网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深入影响了机构或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的推送形式与呈现模式,比如线上教育、OMO模式、电商平台推广、APP推送等等。另一方面是对消费者受众的影响,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数据分析可以更大程度地了解教育培训提供方的相关信息并加以比较,从而做出最优化选择。互联网的发展缓解了教育培训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教育培训服务的生产模式以及实际价值相较之前更加透明公开,有利于消费者做出最具有性价比的选择,但这也使得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综上,对教育培训行业的企业来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当下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呈现传统机构与新兴机构并存的业态。一部分传统机构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缺乏敏感度,保持着一定的行业惯性,总体运行的市场营销模式基本不变,试图固守原有市场份额。这一类传统的教育培训机构受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强烈冲击。它们所受到的冲击一方面来自市场同质性以及优秀新兴机构强有力的竞争,另一方面来自消费者对培训机构产品及服务日益提高的满意度标准。随着时代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环境与竞争形势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固步自封的企业终将被市场逐渐淘汰。而另一部分新兴机构则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有力支持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化分析,准确地细分市场并进行有效定位,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数据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显著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培训行业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以及国民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性决定了教育培训行业的蓬勃发展动能。近年来,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迅速,前景光明。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教育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其中K12教育市场仍占据市场主体地位,并且在线教育呈现出了十分亮眼的发展势能。疫情时代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在线教育的迅猛发展,提前促进了教育网络化转变发展。总体来看,教育培训行业的总体营销状况良好,市场发展潜能巨大。回望过去,教育培训行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阶段,逐步脱离了政府和国家的庇护,走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之中。“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着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寻求新发展的境况。互联网技术助力教育培训机构改变市场营销理念,发展新型市场营销模式,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智能交互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搭建多元化的市场营销体系,使得市场营销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总体来看,“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营销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市场营销理念缺乏创新。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智能性,给予了市场微观主体无限的可能性与发展潜力。但是“互联网+”时代下,市场中仍有教育培训企业存在营销理念较为落后的情况,直接影响了组织的盈利状况与市场竞争能力。部分企业忽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对细分市场与客户需求进行分析,而是依靠历史数据与习惯思维对客户群体进行主观臆测。同时,也存在一些企业固守原有的营销发展理念,实行较为保守的营销模式,没有将原有的市场营销思路与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思维进行有效结合,使得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缺乏针对性,错失潜在客户。市场营销模式比较落后。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仍存在固守传统营销模式的问题。“互联网+”时代,信息智能技术使得培训市场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企业所能争取到的顾客有效注意力逐步碎片化甚至于粉尘化的情况下,打印发放传单、人员推销、促销会议、街头拦访等过分依赖线下的传统营销形式不仅营销成本过高,而且总体营销效用较低。无论是作为产品和服务提供方的企业,还是作为接收方的消费者,都极大程度地受到了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影响。消费者接收信息的渠道逐步由线下向线上转移,KOL、KOC等意见领袖对顾客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线上转流量竞争趋势逐步凸显。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保留传统营销模式的企业难免处于竞争市场的下风位。营销渠道有所限制。对于教育培训机构及企业来说,有效的渠道是高效市场营销的关键所在。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拓展业务渠道是“互联网+”时代下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尽管大部分教育培训机构都在推动业务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面作出了努力,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过分依赖某些营销网点,轻视或者说缺乏能力和资源对线上新媒体渠道进行有力的开拓和发展。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只是建立了官方网站,认为有了这个网站就可以了,并没有及时更新相关信息,甚至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上的基本信息填写得都不够完善[2]。这些企业缺乏对营销渠道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以及合理的资金配置,直接导致各个渠道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缺乏均衡性,很大程度地限制了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整体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国土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培养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市国土资源系统2013—2017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现结合实际,制定2014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和、“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创新培训方式,推行针对性教育培训,最大程度提升全局干部队伍能力,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按需培训,上下结合、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和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二、培训计划安排
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需要,着眼于培训的效果和效能,努力在管用和有效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道德品质、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
(一)自办培训
农业农村局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
根据《市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农〔2021〕67号)以及《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财预〔2020〕691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2021年,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总体思路是:聚焦全面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围绕解决“谁来发展产业、谁来建设乡村”问题,着力机制创新和政策创设,构建农民教育培训新发展格局,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类施策、全程培育”基本原则,坚持教育培训、评价管理、政策衔接、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培育制度,推进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提升素质能力与延伸服务协同,推动农民教育培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整体提高农民现代农业理念、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和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能力,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二)重点领域。
1.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副产品供给。聚焦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开展防灾减灾、科学施肥用药、低碳绿色等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水平,促进粮食丰收。突出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良种识别、土壤培肥改良、高标准农田管护等关键环节技术培训,提升农业生产基础保障能力。
2.聚焦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发展“四优四化”、建设“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推进“两个转型升级”为核心,围绕特色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开展生产管理培训,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围绕畜禽类加强猪、牛、羊养殖户和奶农培训,提升养殖效益,加强疫病防控,助力生猪产能恢复;聚焦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开展培训,促进渔业提质增效;以农机农艺融合、规范安全操作为主题开展农机手培训,促进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配套。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
乡镇农资经营人员培训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农资网点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法制意识,规范从业行为,确保市场农资产品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县农林局有关会议及文件的要求,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决定从近日起深入乡镇分期分批,组织符合条件的农资从业人员举办农资经营人员培训班。现制订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强化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全县农资经营人员守法经营意识。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实行信用等级评价活动,提高农资经销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从源头上杜绝假劣农资,避免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增强观念,齐抓共管,营造氛围,标本兼治,达到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
通过集中培训,学习到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提升农资经营户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能力,提高农资经营人员的政治业务法律素质,增强学法守法意识、公平竞争和行业自律意识,端正与更新经营理念,更好地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资资料,保障我县农业生产安全秩序,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训对象
农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路径
一、桂林市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1.培养人才总量不足7年来桂林市县农广校共培养了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5730人,约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千分之一点五,但仍不能满足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办学经费不足培养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到目前为止,教育部还没有对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这种中专生培养模式给予学费补助。办学经费不足导致办学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向更深层次发展。
3.人才地区间分布不均衡,办学体系不够健全桂林市12个县农广校都开展了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这项工作,但招生任务完成情况却大不相同。有些县农广校每年都超额完成招生任务,有些县农广校却招生困难。这直接导致了人才在各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个别县农广校因编制问题,没有配备专职的办学人员,人员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4.学员的带头作用发挥不理想有些地方的学员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缺乏资金、思想保守等原因,影响学员引进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导致学员在带领周围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
二、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新形势下加强我省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思考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进步是决定性因素,教育则是基础。因此,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并根据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对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客观要求。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强化农业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我省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形势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任重道远。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全省44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3500万,占80%,人均耕地仅0.55亩,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短期内人增地减的矛盾不可逆转。农业要发展,只有从内涵上挖掘路子,把发展的轨道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我省农业系统现有农技干部28725人,其中在乡镇工作的农技干部20349人,占70.8%。他们担负着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重任,是农技推广的主力军。但从现状分析,他们的知识能力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据省农业厅统计,全省28725名农技干部中,本科3125人,占10.9%;大专2594人,占9%;中专9944人,占34.6%;高中以下文化程度3025人,占45.3%。县级农技推广人员6080人中,大专文化程度以下的占47.3%,只具备初级技术职称的占47.5%,均将近一半。既使具备较高学历和技术职称的农技人员中,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由于缺乏培训和知识更新,知识面狭窄、陈旧,对现代农业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知之甚少。这个问题在与广大农民直接面对面的村一级更为严重,全省村级农技服务组织中,目前有专职农技人员16339人,兼职农技人员41620人,共计57959人,其中中专及中专以上的910人,占1.57%;中专以下也就是未接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57049人,占98.4%。除了知识能力不适应外,专业结构也很不合理,在县一级农技推广人员中,从事粮油、农经、畜牧、农机等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占91.8%。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我省农民这一特殊而庞大的群体人均文化程度和整体素质较低。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提高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和千千万万农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是我省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所肩负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面临严峻挑战。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科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显,科技创新速度日益加快,国与国之间以科技实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人才为基础的竞争更加激烈。伴随着世界性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生物技术、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对农业科技培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形式上由过去单一的初级农业科技培训转向为高中初级多层次的综合性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在实施主体上由过去农业部门主抓上升为政府统筹、农业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政府行为;在培训对象上由过去单一面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发展为包括农民、农技人员、农村干部和未来农民;在培训要求上由过去以实用为主提高到以实用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并重的高标准要求。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省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1999年统计,全省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当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7480期,共培训258万人次。我省1999年开始实施的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先后举办培训班496期,累计培训19086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无需讳言,根据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省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还很不适应。第一,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和经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把这项工作真正作为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去抓,把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当作软任务,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过硬的措施。第二,形成合力不够。农业部门内部存在着各条线的培训都有一点点,但各条线的培训也只局限于各自专业的那么一点点的现象。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既消耗了有限的资源,又无法形成一项系统的工程。第三,硬件设施的建设不够。现在这个问题在我省比较突出,全省各地虽然有一些农技和农机培训学校,但真正有条件担当起农业教育培训任务的尚为数不多,教学设施和师资更显缺乏。包括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目前尚没有教学培训基地和应有的设施、师资。第四、目前在农业教育培训工作中政事不分,职能不清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还没有形成一整套从事农业教育培训事业的网络体系。第五、培训的内容、形式以及投入机制缺乏创新,还习惯于沿袭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农业条件下形成的老套套、老办法,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第六、农业科技教育培训队伍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这支队伍包括管理人员和师资力量,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比较薄弱。对于这些问题,要认真加以研究,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二、充分认识加强我省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农民富裕,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环境优美。”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出的总体要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首当其冲、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它的地位和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社区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建设工作方案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建设工作计划如下: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2、充实社区市民文明学校关于未成年人教育培训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培训,邀请社区老师、志愿者讲解科学、法律知识,引导更多的家长重视子女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成长观,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增长社区未成年人的科普、法律常识。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引导社区家长以良好的言行举止影响子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开展“小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对单亲家庭、贫困家庭、进城务工家庭的未成年子女以及贫困残疾儿童给予特殊关怀,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大家参加健康有益的社区活动,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社区的关爱,从而养成团结友爱、自立自强的品质。
4、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积极引导青少年参加社区组织的科普活动、参加爱护家园等社区公益活动,培养他们扶危助困、崇尚科学的良好品质。
5、在假期开展诸如参观、比赛、演讲等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科普教育等活动,使社区未成年人接受爱国主义和科普知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