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05:32: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陪护护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陪护护理

老年患者护理水平提升论文

【关键词】陪护,老年患者;护理质量

【摘要】老年住院患者,特别是长期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由于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一般都有陪护人员。这些陪护人员当中,有的是患者的家属,有的是患者的亲戚,还有的是患者家属聘请的专职陪护人员。这些陪护人员与患者长期接触,能够对患者从生理、心理等方面予以贴身的理解和照顾,因此,如果能够把陪护人员的作用发挥出来,不仅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把护理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简要叙述了陪护人员的重要作用。旨在重视陪护人员辅助作用,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

一、陪护人员在辅助护理中的作用

有资料显示,陪护人员在老年患者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坏,均影响着患者的医疗和生活质量。结合临床实际,我们认为,陪护人员至少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发挥辅助护理的作用。

1.1辅助护理操作老年人患病具有长期、慢性、多样、复合等特点,需要接受很多检查和治疗。在这个过程中,争取陪护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对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护士数量较少,护理任务较重的科室,陪护人员有时甚至可以协助护士完成一些操作。比如在对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给患者经常翻身、按摩,以减少褥疮、静脉血栓的形成。虽然这项操作的技术含量不高,但也需要花费人力和时间完成。如果能够对陪护人员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就可以节省出专业护理人员的精力,用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护理操作之上,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1.2辅助生活料理在很多大医院,护士需要对老年患者进行必要的生活料理。虽然这是护理人员的一项责任,但是在具体实行中,由于缺乏亲人感、彼此缺乏了解、生活习惯差异等原因,真正能够做到比较周到的生活料理的护理人员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陪护人员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陪护人员与患者长期接触,又有各种亲缘或其他感情联系,陪护人员对患者的生活照顾更容易接受,可以保持比较健康的生活状态,对提高护理质量十分有利。

查看全文

护士巡视病房存在问题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护士巡视病房分级护理数据收集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内科护士分级护理巡视病房存在问题的原因,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内科160名临床护士和120名临床医生进行调查。结果护士不能按要求巡视病房的原因有9个方面,并且受医生、护士本身、陪护等多方面的影响。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护士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建设与提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意度。

巡视病房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护士及时主动地巡视病房,有利于随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输液不良反应等情况,并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对我院16个内科病区的临床护士巡视病房情况进行了调查,对相同病区的临床医生下达护理级别医嘱的依据进行了评估,旨在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效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院16个内科病区工作的160名轮班护士,女性,年龄18~55(26.07±5.18)岁。文化程度:本科64名,大专48名,中专48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8名,主管护师42名,护师46名,护士10名,合同护士44名。选取上述16个病区工作的120名临床医生,其中男65名、女55名,年龄24~59(38.03±9.99)岁。文化程度:博士5名,硕士48名,本科67名。职称:主任及副主任医师32名,主治医师40名,医师48名。

1.2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护士和医生进行调查,护士问卷内容包括各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的时间、频次,实际巡视病房的时间、频次,未按要求巡视的原因;医生问卷内容包括各级护理内容了解情况,下达分级护理医嘱的依据。每张表上有填表的简要说明,由调查者发放并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发放护士及医生调查问卷共280份,待全部填完后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对所得数据采用统计描述。

查看全文

精神科医疗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医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精神科医疗工作存在问题包括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患者心理问题、患者陪护管理、患者安全问题及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差。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医疗管理对策,包括加强患者陪护管理、重视医护人员自身防护、预防意外等,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结果:明确精神科医疗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保障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结论:精神科医护人员需在工作中,认真分析医疗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合理的解决对策,保证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确保医疗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精神科;医疗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精神病患者作为医院的特殊群体,存在伤人、逃跑、自杀等多种不安全因素,大多数患者没有自知力,严重缺少社会功能,因此,临床对于精神科疾病患者,更需接受特殊性护理,予以患者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予以患者的更多的尊重和满足。最近几年,随着医疗管理理论的不断进步,保障医疗工作安全,提高医疗工作水平是医疗工作人员的追寻目标。而如何保证精神科医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是精神科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研究深入分析精神科医疗管理工作,全面认识精神科医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避免给患者带来伤害。就精神科医疗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1医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患者本身

精神科患者是一特殊群体,他们的精神思维方式异常,伴有幻想、妄想,影响患者自身的感觉及判断;患者病情不稳定,容易出现自伤、伤人、自杀等冲动行为,医疗人员在和患者接触过程中,缺乏防范措施,可能出现患者受伤,伤害医疗人员等意外;精神科患者存在着一定心理问题,兴奋、躁动,不配合治疗,不相信医疗人员及病友,怀疑家人,担心自己病情及预后。

查看全文

精神科观察隔离区护理管理策略

病毒肺炎(简称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人群普遍易感,多表现为聚集性发病,如医院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病房主要以封闭式管理模式为主,人员聚集性强,同时医院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以及患者就诊行为无法控制的特点,极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传播[1]。2020年2月我院迅速增设了独立的观察隔离区,作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针对住院患者的第一道防线,以做到早发现、早分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肺炎院内传播和流行,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疫情防控的护理管理策略,现报告如下。

1疫情期间精神科观察隔离区护理工作问题分析

1.1患者方面:精神病患者大脑功能紊乱,造成其精神和行为方面的障碍且难以控制,易出现冲动、伤人甚至自残等行为,疫情期间前来就诊的患者多因疫情的长期封闭隔离,症状多不稳定,有的甚至出现了严重过激行为,尤其是急诊就诊的精神病患者,对隔离措施及健康宣教配合依从性差,易造成兴奋冲动等过激行为,再加上患者家属对疫情的恐惧心理,对患者的固定陪护不理解。而在此特殊时期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如果未能提供核酸检测报告,都有可能是潜在的肺炎传染源,尤其是救助站收治无主精神病患者,由于无法提供流行病学史,无疑增加了隔离病区医护在职人员及在院患者的暴露风险。1.2护理人员方面:由于我院为精神病专科医院,仅有院感科无感染病房,隔离观察区护理工作人员缺乏传染病专科护理工作经验,在疫情初期随着国家卫健委通报的确诊病例与日俱增,医护人员感染病例出现以及防护物资的相对紧缺,同时,医生和护士分别从各科室临时抽调组建,工作中需要相互配合和适应,而精神科是一个需要医护高度配合的专业队伍,各科室人员之间相互磨合,相互配合协作需要时间。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相对年轻,对疫情防控知识相对缺乏,心理压力相对大,可能存在焦虑及恐惧心理;此外相较于以往的急重症精神病患者会通过门诊,急诊分流至各专科科室,疫情期间,此类患者多集中于隔离观察区,虽然抽调人员均为一线临床骨干护士,但既要做好专科护理工作,又要落实观察区的防疫措施,护理工作压力大。1.3环境建设方面:隔离观察区作为临时设置的应急科室,原是南院独立的老年病区,属于独立楼层,便于分流,但是病房设施安全防护级别低,达不到精神病患者病房和传染病隔离病区的双重标准,安全隐患多,护理风险高,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加大。

2精神科观察隔离区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

2.1观察隔离区患者的标准化管理:(1)住院前评估:流行病学史,体温、血常规、心电图、胸部CT等检查,且查看健康码及行程码均无异常,方可以入院。(2)新入院患者交接:观察隔离区由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等)在病区大门口与门急诊护士进行交接。医生负责查看患者门诊检查结果并进一步评估,护士负责再次给患者及家属测量体温,并进行安全检查,对患者及家属所携带物品进行消毒后方可进入观察隔离区。(3)隔离期间防控措施:①观察隔离期间等待核酸检测结果期间,患者单间隔离,单独进餐,避免人员聚集,隔离期间禁止外出、禁止探视,严格执行一患者一陪护,正确佩戴口罩。②患者及其陪护人员每日监测体温2次。③患者床单物品单独消毒送洗,病室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2次。④对患者的精神症状与危急状态进行评估,主要评估精神科六防:防自杀、防冲动、防藏药、防外跑、防跌倒和防噎食[2]。⑤由公安和民政部门送诊的流浪患者,流行病学史不详,各项检查均正常无发热等症状,但必须住院治疗的患者单间隔离14d,接触患者的护理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按照传染病二级防护处置。⑥患者隔离期间所需生活用品由护理人员定期统一安排专人负责购买。⑦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时评估病情掌握其情绪和行为变化,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3]。(4)观察隔离结束常规转出流程:观察隔离14d后,无异常,经主管医生评估后开具转科医嘱,护士对患者及陪护人所带物品进行消毒后,在病区大门口与所转入科室的医生护士进行交接。2.2专业人员的标准配备及科学管理:①观察隔离区护理人员均由护理部从临床各科室抽调专业技术和临床工作能力相对较强的护士,身体和心理素质相对较好。观察区人员相对固定,合理配置,分工明确,固定医护搭班人员,在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完成的同时,避免因频繁更换人员或者频繁换班而增加感染的风险。②开展肺炎防控知识全员培训:观察隔离区护理人员上岗前,做到“两必须一杜绝”:必须全部经过医院组织的专业感染防护培训,熟练掌握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流程;必须全部参加医务科组织的肺炎最新版诊疗规范培训,掌握肺炎疑似及确诊病例的临床症状等;杜绝带病工作,科学排班,避免过度劳累,密切关注护理人员自身健康状况,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心理疏导及心理调适,出现不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2.3观察隔离区的安全管理:鉴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以及疫情防控的紧急性,精神科观察隔离区的安全尤为重要,①门急诊至观察隔离区设有独立通道,避免穿过人员密集的候诊区。②隔离病房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min,病区环境及病室物表、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2次,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③病房垃圾全部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医疗垃圾严格处理。④患者餐具统一管理,统一回收清洁消毒,实现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降低患者间交叉感染风险。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保护约束,以免意外的发生及疫情的可能扩散。⑥与定点医院建立联络会诊,如发现可疑病例,立即由专人陪同从指定的通道送往定点发热门诊隔离,密切接触相关工作人员参照“《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关于加强病毒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并卫办函[2020]42号”标准立即启动二级防护。出现疑似或者确诊肺炎的精神障碍患者所在科室所经通道进行终末消毒。2.4健康宣教:疫情期间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以个别交谈、视频播放、宣传栏、墙报、住院须知、探视制度等形式及时向患者传递健康信息。①指导患者及陪护人员掌握“六步洗手法”“正确佩戴口罩”等群防群控措施,及时给患者及陪护人员做肺炎知识讲座。②提供心理支持,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避免由隔离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恐慌。③定期安全防护教育,尤其是新入院隔离患者及陪护人员,尽可能避免意外的发生。④重视精神科疾病知识的教育。

3讨论

查看全文

农村医疗护理劳动力资源开发路径

乡村经济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经济发展要依靠水、土地、植物、气候、矿物等自然资源以外,也要依靠资本、政策、劳动力、科学技术等重要发展要素,其中劳动力制约着其他要素功能的发挥,是发展的核心内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提档升级与持续有效的供给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点。

一、实现医疗护理劳动力资源开发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第一,提升医疗护理基础知识普及率,完善乡村卫生健康体系,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医疗护理员返乡就业,可作为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之一,医疗护理员主要从事协助护理等工作,虽然不具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但是凭借一定的医学常识,可以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从事部分乡村医疗服务工作,协助专业人员开展妇幼保健、卫生环境治理、健康宣教、卫生监督等卫生健康工作。另一方面,学习医疗护理的基础知识可成为增收途径,激发了农村人口学习卫生健康知识的内在动力。提升农村人口医疗护理基础知识普及率,从根本上重视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和个人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规划的实施效果。第二,提升劳动技能,实现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促进乡村人口增收。当前农村农业集约化发展、土地资源稀缺、第二产业无法覆盖至农村地区等多重制约下,劳动力开发和转移成为主要发展途径。根据重庆市市级某深度贫困镇年度报告显示,全镇有1911名贫困人口,自然环境恶劣。人均耕地面积仅有967平方米,85%以上属坡耕地,保水保肥差。镇上产业规模小、多、杂、散,覆盖面窄,缺乏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群众主要靠传统种养业和外出务工。在外出务工的各种行业中,因医护人员的不可代替性及老龄化的到来,卫生健康行业的劳动力资源需求将在未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持续增加。工业化进程中,卫生健康行业虽然利用机械、网络、AI等各种现代化技术减少一部分劳动力支出,但是卫生健康服务需要人的创造力、同理心,所以,部分医疗照护岗位是机械、网络、AI都无法代替的。同时,我国《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患病人数接近1.9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加上“二孩政策”开始实施,很多年轻人无法从工作中抽身全职照顾孕产妇、婴幼儿,照护压力普遍较大。而传统的家政人员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健康照护的高需求。医疗照护劳动力资源面临“质”和“量”的巨大短缺,而农村和农业空闲或剩余出来的劳动力转化为紧缺的照护人力资源,将实现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让劳动力快速生成价值。

二、当前农村医疗护理类劳动力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

正规教育是农村医疗护理劳动力资源开发的主力军。2018年,国家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增设护理等相关专业和课程,涉及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社工、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医药类中职、高职院校以培养医药类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增加护理服务业人力资源供给,扩大相应专业招生,加强农村地区招生宣传,促进正确就业观的树立,实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企事业单位输送大量具备医学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医疗护理的青年人才,并不断鼓励毕业生走向基层医疗照护机构,建设家乡。成人教育是解决“照护危机”的突破口。当前成人教育主要由高校及职教中心和培训机构承担,内容涵盖了乡村振兴的五大发展的内容,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农村,职教中心为政府主导,为成人教育的主体,有稳定的教育资源。随着卫生健康行业的需求增多,市场化的教育主体也将目标锁定在了农村,将社会需求快速对接有意愿学习的劳动力。经过数年的发展,医疗护理劳动力的培训体系逐步完善。2015年,医疗护理员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中的一个职业,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培训大纲,对培训对象、内容等做了详细要求。2020年2月,助理健康照护师、健康照护师、高级健康照护师相继出台,针对中职及以上学历的,并有相关行业经验和知识的人进行继续教育。无论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还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都对培训对象设置了较低标准,促使短期的成人教育可以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化,相对于正规教育能更快地解决“照护危机”问题。近年来,医疗护理劳动力资源开发成效也不断凸显。例如,山西吕梁的“吕梁山护工”;重庆“金溪护工”等大量培训出来并顺利就业;河南圆方、济南阳光大姐成为32个国家医疗照护等标准化试点项目中的品牌项目。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的惯性和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农村医疗护理劳动力资源开发任然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对医疗护理行业的认识不到位,存在偏见。经过正规教育的高职大专学生等存在“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情况,加剧了乡村振兴中卫生健康行业人才的短缺。二是当下职教中心教学资源匮乏,无法组织相应专业的课程培训,多依靠行业和企业进行,没有发挥主力作用。三是农村地区对医疗护理工种宣传不到位,有培训需求和就业需求的劳动力无法及时得到信息。四是培训未取得预期效果。培训还没有形成规范体系,培训对象素质参差不齐,岗位对接不够等导致培训预期效果没达到。

三、开发农村医疗护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路径

查看全文

儿童癫痫病患监测护理认识

癫痫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反复发作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患病率为0.4%~0.5%,其中小儿占50%以上。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有着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确定发作性事件是否癫痫事件,确定发作类型,确定癫痫发作起源部位并评判癫痫治疗效果等。长程视频脑电图长时间通过录像观察发作时的临床表现,与同步脑电图记录对照分析,更准确地判断发作性质和发作类型,同时可准确掌握患者在各个时间段的活动状态及相应的脑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并排除各种干扰伪差及电极故障,因此大大降低假阳性及假阴性率。我科2010年12月至今对42例小儿癫痫患者进行了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1个月至12岁,病程1d至5年。临床表现其中30例为发作性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吊、意识丧失。8例为发作性意识丧失、突然倒地,无四肢抽搐。2例为发作性腹痛,并伴有意识丧失。2例表现为梦游症。

1.2方法

采用太阳电子科技公司生产的数字视频脑电监护系统QDBS-1018V型,首先给患儿剃光头,不能留毛茬,将21根头皮盘状电极固定在头皮上。安装电极时按照国际10~20系统放置用皮尺测量位置并做好标记,每个盘状电极内置满导电膏,用布胶条或火棉胶黏附电极,外戴网状弹力帽。电极导联线与监测床旁机连接。12~24h监测患儿,记录患儿在日常自然活动下的脑电活动。

查看全文

医院护理科优秀演讲稿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思想重视,提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严查督导严格质量控制;规范落实,明确护理服务理念;不断改进,使基础护理程序化、固定化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我们每个月都会组织业务学习,每天早上都有晨间提问,使我们提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以此巩固我们的基础护理从而更好地进行操作、在去年我们的护士长因为生病不能带领前面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但我们科室的其他姐妹每却凭着强大的凝聚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慎独精神互相检查、每天早上上班的第一件事便是做晨间护理,拿着床刷从头扫到尾,我们病房的陪护较多,自然私人物品也特别多、在安全管理方面,我们科室做得相当到位,不论病人躺着、坐着还是站着,我们都会给予适当的约束,并告知陪护必须24小时不离病人身边,防止跌倒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许多护士都有这样的误解:我一个堂堂大学毕业生怎么能给病人整理床铺、洗头、洗脸甚至伺候大小便呢?那可是保姆干的活,让我干不是大材小用了吗?其实不然,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病人最基本的生理、心理需要,是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诊疗效果和危重病人的救治。试想如果因为你未做好床单位的整洁而使患者产生褥疮;未做好会阴护理使患者尿路感染,这些,你又余心何忍呢?而对于我们老年一科这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而言做好基础护理至关重要。

夯实基础护理,要从以下四点做起:

第一,思想重视,提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我们每个月都会组织业务学习,每天早上都有晨间提问,使我们提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以此巩固我们的基础护理从而更好地进行操作。都说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谁不愿有一双柔软光滑的手?可是我们老年科护士的手的确是不能细看。一不小心就会接触到大小便,口水、鼻涕等,每天洗手,戴手套,脱了洗,再戴,无论寒冬酷暑,只要是操作,什么都顾不上了,一天下来,洗了不下几十遍,再好的皮肤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你们要问我们后不后悔,“不后悔!”。翻身、铺床、清洗、喂饭,我们在辛苦中感受着呵护生命的快乐;交班、接班、白天、黑夜,在劳累中把握着生命轮回的航舵。在医院特有的气味中,我们走过了清纯的少女年代;从血染的伤口边,我们走过了炙热的青春年华;在白色蒙蒙的氛围中,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丈量无数个夜晚的漫长;在亲人的期待和焦怨声中,我们把自己奉献给了一个个身患疾苦的病人。谈起哪个病人,记得清点点滴滴,却常常把家里托付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第二,严查督导严格质量控制。在去年我们的护士长因为生病不能带领前面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但我们科室的其他姐妹每却凭着强大的凝聚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慎独精神互相检查,严格护理操作规范,虚心接受同事的意见,相互合作,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现在,护士长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会和她一起朝着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而努力。

第三,规范落实,明确护理服务理念每天早上上班的第一件事便是做晨间护理,拿着床刷从头扫到尾,我们病房的陪护较多,自然私人物品也特别多,只要一会工夫床边及阳台便堆满杂物,为此我们只能一次次地劝、一遍遍地整理,由于我们的病人不配合,刚铺好的床单常被弄乱或扯掉,我们只能采取两边打结的铺床方法,使床单位的整洁更持久。我们会不定期检查病人的三短六洁,及时督促及配合陪护做好头、面、足等部位的清洗,手、脚指甲的清洁。我们科室的病人生活大都不能自理,所以口腔、会阴护理是每天必须做的。卧床病人特别多,常要为患者翻身、叩背,预防压疮、肺部感染。记得刚进病房曾为他们口腔及会阴难闻的气味而做呕,运气不好的话病人会把大小便解在床上,不小心弄到我们的衣服上,加上病人的不配合,每项操作都要花很多时间,甚至会被病人弄伤。尽管我们也有过牢骚,也有过怨言,但是我们面对那在痛苦中煎熬的呻吟,无望哀伤的眼神,我们只知道我们有帮助病人的责任,减轻病人痛苦的义务。我知道我们今天所做的,必然会被遗忘,但是我还是会做,时间久了会觉得这些老年痴呆的病人更值得我们去关爱,他们受病痛的折磨已经够可怜了自己却不知道饥饿、寒冷与肮脏只能用我们的细心、耐心、爱心去关怀他们,去关心他们的点点滴滴。

查看全文

小儿胃管拔除因素分析及策略

非计划性拔管目前在国内外对于机械通气非计划性拔管(UEX)的研究较为广泛。国内外对于UEX的定义有不同的提法:①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病人有意造成的拔管。②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4|。研究表明[51,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顺位是: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尿管>引7流管。郑艳等蚓6对成人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有详细的研究,而目前对于d,JL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科对d'''',JD''''I-科患儿非计划性拔除胃管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对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科共收治需留置胃管患儿243例,其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儿32例,每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时需详细、认真填写{d,JL#F科发生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相关因素表》,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本科自行设计调查表,观察2009年1月~2011年1月&JL#b科留置胃管患儿,详2lttie录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儿的性别、年龄、住院原因、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时间、导管拔脱方式、患儿人群特征、家长或陪护人特征等信息。

2结果分析

2.1年龄因素

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因其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和缺乏适应性等,置管不适就自行拔管。特别是小婴儿对异物刺激敏感性高,视、听、感觉及运动协调能力尚不完善,随时可将胃管拔出。

查看全文

卫生局加强医疗机构人员管理的通知

各区(县)卫生局、有关大学、各级医疗机构:

为加强对医疗机构内为住院病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生活护理及简单基础护理的社会人员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维护医疗机构、患者、护理员和护工三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市医疗机构护理员、护工管理的通知(试行)》,现根据半年多的实施情况予以修订,提出以下管理要求:

一、分类管理,明确工作职责根据工作职责和聘用主体的不同,将现有在医疗机构内为住院病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生活护理及简单基础护理的社会人员分为护理员和护工两类。

(一)护理员是指在医疗机构中,由医疗机构聘用为病人提供生活护理及简单的基础护理的社会人员。其工作范围除日常生活护理外,还可辅助护士从事清洗消毒、协助病人康复训练等简单的基础护理活动。

(二)护工是指在医疗机构中,由病家聘用为病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的社会人员。其工作范围主要是日常生活护理,包括协助病人用餐、排泄、沐浴、床单位的清洁等。

二、加强培训和体检工作(一)市护理学会负责护理员和护工的培训、考试及发证工作。市护理学会应当根据护理员和护工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考核计划,确保培训质量。

查看全文

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管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在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自贡市老年病医院)60岁以上的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符合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住院患者。排除标准:因伴有严重躯体疾病转综合科治疗的患者。对62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13例,男153例,女160例;年龄60岁~95岁,平均年龄(73.76±6.58)岁;文化程度:文盲23例,小学65例,初中82例,高中70例,中专及以上73例;基础疾病:心境障碍102例,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116例,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54例,其他精神障碍41例;伴发躯体疾病:不伴有正在治疗的躯体疾病252例,伴有正在治疗的躯体疾病61例。对照组310例,男151例,女159例,年龄60岁~92岁,平均年龄(72.81±6.86)岁;文化程度:文盲24例,小学64例,初中85例,高中71例,中专及以上66例;基础疾病:心境障碍103例,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110例,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51例,其他精神障碍46例;伴发躯体疾病:不伴有正在治疗的躯体疾病248例,伴有正在治疗的躯体疾病6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基础疾病、伴发躯体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1.2方法。1.2.1研究组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由病区责任护士组长担任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各责任护士为组员。研究前两周由主研者组织对参与本项目科室的全体护士进行跌倒、坠床、暴力攻击、自伤自杀、压疮、出走、噎食等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内容、评估方法、管理措施等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一致性测验,让每一位护士都有能力对住院患者进行持续的风险动态评估并能按照统一的管理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具体风险管理措施:1.2.1.1建立风险管理相关制度、预案及工作流程,开展人员培训。1.2.1.2开展护理风险动态评估:根据高危、中危、低危三级确定评估频次,高危3天评估一次,中危7天评估一次,低危30天评估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评估,根据再评估情况重新确定风险等级,调整风险管理措施。1.2.1.3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物理环境及日常安全检查,对床、桌椅高度,地面防滑,无障碍设施,灯光明暗,危险物品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药物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药物对跌倒坠床、食欲、便秘、排尿等的影响,对联用5种及以上药物的患者在多学科联合诊疗时,邀请临床药学人员参与临床用药评估;特殊饮食,针对患者营养状况,疾病状况邀请临床营养科会诊,给予营养饮食或特殊饮食;恰当的营养方式,主要根据患者吞咽功能状况,给予恰当的肠内营养方式,如:普食、软食、流质或半流质;恰当的进食方式,如经口吞咽、留置胃管、内镜下经皮胃造瘘进食;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需要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的患者由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给予个别心理治疗;对患有多种疾病或需要多科联合诊疗的患者,申请多学科联合诊疗等。1.2.1.4由科室护士长每天对风险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研究组每位需要干预的患者都按照要求进行护理风险管理。1.2.1.5做好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护理风险管理的宣教,将每一次风险评估结果告知患者或家属或陪护人员,特殊情况需与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让患者、家属、陪护人员共同参与风险管理。1.2.1.6责任护士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相关记录。1.2.1.7每月召开由科主任、护士长、责任组长等参加的风险管理分析会,运用PDCA对风险管理实施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讨论,不断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1.2.2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包括患者入院后的一系列常规安全检查,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常规健康宣教,对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进行防止跌倒、坠床、噎食等事件的安全风险提醒,落实责任制护理,进行一般心理护理。1.3观察指标。按照医院制定的老年综合评估规范与流程完成老年综合评估初筛,再对初筛结果有风险的患者采用对应评估表进行下一级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和护理风险管理。1.3.1老年综合评估采用量表评定,包括:①生活自理能力;②认知功能;③衰弱;④营养;⑤压疮;⑥疼痛;⑦平衡与步态;⑧吞咽功能;⑨跌倒;⑩;尿失禁;瑏瑡大便失禁;瑏瑢失禁性皮炎;瑏瑣谵妄;瑏瑤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风险;瑏瑥社会支持;瑏瑦多重用药;瑏瑧精神行为问题;瑏瑨暴力攻击。1.3.2护理风险管理内容:①跌倒风险,②坠床风险,③暴力攻击风险,④自伤自杀风险,⑤压疮风险,⑥出走风险,⑦噎食风险。1.3.3观察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相关数据由参与本研究的科室详细记录,最后汇总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率:纳入本研究的老年住院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压疮、噎食、暴力攻击、自伤自杀、出走等中任意1件护理风险事件记录为1次。患者投诉率: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因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管理问题被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投诉到科室负责人及医院职能管理部门的记录为1次。护理满意度评分:统一使用医院护理部制定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表由患者或家属或陪护人员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95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80~94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处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属于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护理满意度评分属于计量资料采用(分,x±s)表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老年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见表1。

3讨论

由于精神科疾病的特殊性,导致在精神科疾病护理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3]。精神科老年患者除了精神症状外,往往伴有多种长期的、慢性的内科疾病;患者主诉不确切;体质虚弱,行动不便;患者感知觉、运动等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科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易受精神症状控制;长期服药易出现吞咽困难、误吸等[4]。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伍春香等对68例老年精神科不良事件分析报告,给药错误(25%)、跌倒坠床(20.59%)、压疮(11.76%)位居前3位,责任护士以护龄1~5年为主,且白班出错率最高[5]。根据有关资料文献显示,精神科老年患者在治疗住院过程中安全管理事件的发生率为20.17%,带给精神科护士沉重的压力[6]。精神科护理工作是一个高危性行业,要求护士必须要具有高素质专业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全面掌握有关的护理知识,对精神科护理风险要有预见性,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7]。为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水平,对新入院老年患者要进行全面的老年医学评估(comprehensivegeriatricassessment,CGA)即老年人综合评估。CGA是一项多维度、多学科的评估,其目的是评估老年人的功能、躯体健康、认知和精神健康以及生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以便辅助临床诊断、制定治疗和随访计划、协调安排医疗照护内容、评估长期照护的需求和最佳场所等[8]。CGA可较全面地反映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不仅能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也能为制定医疗卫生政策提供医学依据[9]。陆燕红将老年精神科住院易跌倒患者分为低度跌倒风险、中度跌倒风险、重度跌倒风险3个级别,根据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跌倒发生率[10]。护理风险管理能保障精神科老年患者的安全,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以及护患纠纷,提高护士的风险鉴别能力,提升护理质量,有组织、有系统的消除护理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带来的伤害和经济损失,减少法律诉讼[1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