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数字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16:17: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种植数字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种植数字化

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路径及建议

摘要:在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动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与数字融合是必然趋势。本文基于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面临的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据共享体系不完善、农村电商供需两端存在失衡风险、农民数字化素养有待提升等现实障碍,并提出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数据共享体系管理短板、优化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水平的路径建议,以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农村数字化;乡村振兴战略

2021年4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指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其规模已达到39.2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3.3万亿元[1]。同时,数字经济的增速是同期名义GDP增速的3倍多。数字经济作为工业经济后的一种新兴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数字经济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农业不断融入数字化发展进程,政府也出台政策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如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强调,要促进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与数字经济结合,构建乡村数字惠民便民服务体系。从国家颁布的政策来看,农业农村数字化将是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农业农村数字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动力

(一)农业农村数字化推动农户提质增收

数字经济所引发的“虹吸效应”能为农业生产、经营、销售、流通等方面赋能。加快推动农业领域数字化赋能,有利于农户实现从“会种植”向“慧种植”转变,补齐农业领域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短板,从而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从需求侧角度来看,农业农村数字化引领小农户采用集约化、绿色化生产模式。目前,我国农业种植易受到天气、虫害、疾病、土壤水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面对消费者需求时处于劣势地位。通过运用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收集农业大数据,开发出各种数字种植系统,如植保无人机、农业气象站、遥感卫星影像等被应用在农产品的精准采摘与精准施药过程中,从而保证绿色化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实现农户提质增收。

查看全文

设施农业数字化转型保障措施

摘要:加快设施农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阐述辽宁省设施农业数字化改造重点领域,并提出促进设施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实现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设施农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措施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布局,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起到引领驱动作用。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利用新型工程技术生产手段,突破季节性障碍,实现人为有意图控制的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对设施农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

1辽宁省设施农业亟需加快数字化改造步伐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全国各省均加快了设施农业数字化改造进程。辽宁省是蔬菜大省,设施蔬菜面积位于全国前列,但辽宁省设施农业数字化改造水平还比较低。加快推进全省设施农业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经营,衔接农产品电子商务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可以大幅度提升辽宁省设施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依托数字农业技术,能够打通设施农业生产、加工分选、精准营销等全产业链条,帮助设施农业生产小农户参与大市场竞争。

2辽宁省设施农业数字转型的重点领域

查看全文

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数字农业为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运用,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阐述了金华市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突出标准及标准系统化建设、加快开展示范点建设、建立市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加强农业机械化设备研发和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等优化对策。

关键词:金华市;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数字农业既是数字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数字农业的发展和应用[1-3]。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专门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数字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它加快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4-7]。金华市位于浙江中部,是浙江省重要的农业大市,逐步发展形成了粮油、特色精品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畜牧、花卉苗木等八大主导产业[8]。近年来,金华市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为总方针,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农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本文分析了我市数字农业的发展规律和存在问题,并结合我市具体实际,提出了促进数字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市数字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金华市数字农业发展现状

1.1数字农业发展环境

2019年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财政支出1.35亿元,乡村人均农业农村信息化财政投入52.93元;农业农村信息化社会资金投入6.60亿元,乡村人均农业农村信息化社会资本投入258.09元。全市建成益农信息社的行政村有2790个,占总行政村的92.02%;建成益农信息社3067个,累计服务人数达140万人次以上;建有电商服务站的行政村有2933个,占总行政村的96.73%,建成电商服务站5004个。开展线上助农公益售卖活动,2020年初疫情期间助农销售农产品17万余份,1500t以上。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均设立了大数据发展中心或信息站等事业单位,农业数字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查看全文

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

摘要:促进乡村振兴、打造现代农业,要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农村战略,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为此需科学把握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与若干特征,还要从扩大农村基础信息设施建设覆盖、推动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农业全产业链两大机制上保障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技术引领;农村数字经济;农业经济;融合路径

强调要加速打造数字中国,践行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经济。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各类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以信息化为本质的数字经济发展可谓风生水起,在一二三产业场域正持续推广开来。《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表明,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体量达到了31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GDP总量1/3以上,新形势下要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遥感科技、区块链等多种先进技术,利用这些新变量促进农业经济增效提质。积极引领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与可持续发展,在推送双方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经济概念与特征概述

(一)概念厘定

本文借鉴2016年G20杭州峰会《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界定的权威定义:“数字经济指的是把数字化信息与知识当作主要生产要素、把信息网络当作关键载体、把有效运用信息通信科技当作经济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的关键推动力的诸多经济活动。”信息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信息技术被大规模地用来提升与改造服务业、工业与农业等传统产业。如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AI、AR/VR等多种先进技术正在逐步深入发展。应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优化的扩散效应、知识和信息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以数字化、信息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数字经济和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鼓励以数字化改造农业生产、强化农业物联网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等当代信息科技和农村生活生产深度全面融合,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创新。

查看全文

数字化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先进,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也不断扩展完善,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也便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在分析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基础上,探讨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期能够拓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数字化;设计技术;机械设计;应用分析

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企业发展尤为重视效益问题。为创造企业经济利益,机械设计技术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现代机械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在进行机械设计工作时,适当的采取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设计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得机械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到大大的加强,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使得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收。数字化设计技术是信息科技时代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它目前在机械设计方面的应用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虽然暂时在于机械设计工作的融合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随着科技人员工作经验的增加以及研究的深入,相信在未来数字化技术在机械设计方面的应用会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1简要介绍数字化设计技术

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指导下,我国的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幅度,机械设备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型化、自动化、高精度化的机械设备不断涌现。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出现,使得机械设备更加如虎添翼,设备结构复杂化,但是机械的生产规模和运行效率也更加的高效。

1.1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内涵分析

查看全文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驱动,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逐渐提升。在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交汇期,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重要契机,将数字经济作为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文章阐述了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赋予农业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今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三农问题是我国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转型,已成为国家振兴的核心问题。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发展,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杠杆,是振兴全球经济的重要渠道。据此,我国要应势而立,因事而为,瞄准数字化经济这个载体,抓住数字化产业、产业数字化的机遇,赋能农业经济发展,形成高效、可持续、公平、安全的农业经济发展形态。

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及赋能农业的现状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的报告,中国已经基本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据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5.8万亿元,已经占据GDP总量的36.2%,同比增长1.4%,若基于可比口径核算,其增长幅度达到了15.6%,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力,其实践地位也获得有效凸显[1]。当前,在网络信息技术与经济产业的融合中,基本构建出全新的经济体系,包括不见面审批、云上签约、5G远程医疗、智能工厂等,均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产物。另外,在《白皮书》中还首次提及基于“四化”的数字经济框架,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等内容。应通过挖掘农业中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完成数据产业体系的构建,增强数字信息挖掘和应用能力。虽然我国已经进入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但仍未彻底摆脱传统农业大国的定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仍然存在。因此,应当持续重视数字经济的产业转化,力求通过数字经济与农业发展的融合,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跃升,改变农村滞后的经济发展面貌。根据统计显示,我国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3%,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其幅度比较微弱和迟缓,与国家经济实力发展不相匹配,需加大农业数字经济占比。据我国农村农业部预测,到2025年农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将有望突破15%,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数字经济管理模式,开辟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全新路径。

2我国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查看全文

县市场与信息化工作全年总结

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继续抓好“菜篮子”考核工作。

压紧压实“菜篮子”州长负责制,抓好以生猪为主的“菜篮子”产品保供,确保“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做好“菜篮子”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统筹协调抓好“菜篮子”农产品生产发展、交易市场建设,质量安全监管、质量追溯体系、产品调控保障能力、储备制度、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平台建设等各项工作。

(二)推进农业农村统计工作创新发展

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客观全面反映农业农村发展情况。

一是完善统计制度建设与运行机制。加强农村统计调查,按照省、州相关文件要求,严格贯彻“谁管业务谁管统计、谁承担工作职责谁负责统计”和“谁主管谁负责、谁承担工作职责谁负责工作质量”的原则,建立健全“边界清晰、责任明确、统分结合、工作顺畅”的农业统计监测机制,构建全过程质量管理和全员责任体系,充分结合业务任务和监测内容,提升分析质量,做到既收集数据又做好研判分析,为我县农业农村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支撑。

查看全文

乡村振兴背景数字乡村发展路径

摘要:数字乡村是城乡融合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产物,也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以数字乡村发展为切入点,从农业生产智慧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化三方面,分析了数字乡村发展中主要的应用场景。通过探讨我国数字乡村发展过程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数字乡村专业化人才匮乏、数字乡村治理体系不够健全等现实瓶颈,提出了加大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进数字乡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等数字乡村发展措施,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赋能增效。

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数字技术

1数字乡村的内涵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对数字乡村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但在学术界还没有对数字乡村概念的统一界定。有学者指出,数字乡村是包含数字化、智能化、优质化的生产要素的现代化乡村建设的新颖形态,互联网平台是数字乡村的运作载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实用技术为数字乡村建设的手段[3]。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数字乡村是以数字技术为工具,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进行数字化重塑的过程。综合来看,学界对数字乡村内涵的界定侧重于静态或动态的视角,从数字乡村的特征、运作方式、运作过程等不同维度去对数字乡村加以诠释。鉴于此,本文认为数字乡村是将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向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基层组织等多个方面深度渗透和应用的发展过程,也是未来先进乡村形态的发展方向。

2数字乡村发展中主要的应用场景

2.1数字乡村发展助力农业生产智慧化

查看全文

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的应用

摘要:数字林业技术对于保质保量完成退耕还林计划,实现国土绿化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将林业特征用数字化方式呈现,可将林业位置地理坐标化,退耕还林可视化,退耕还林信息化。基于此,结合最前沿的数字林业技术,根据目前退耕还林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中应用的创新策略,实现数字林业向智慧林业的蜕变。

关键词:数字林业;林业技术;退耕还林;智慧林业

实践证明,退耕还林战略带来的生态效益巨大,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等问题,构建了坚实的生态屏障,大大减少了自然灾害[1]。推动退耕还林以来,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而且粮食单产也有所提高,提升了农业集约化水平[2]。要想达到十四五国土绿化24.1%的目标,就要推进退耕还林,但当前退耕还林中仍存在一些乱象,基层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缺乏统筹安排,前紧后松,毁田造林现象仍然突出。采用数字林业技术不但能够提高退耕还林效率,改善造林质量,而且还能整体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水平[3]。因此,在未来的退耕还林工作中,要通过搭建立体化技术性平台,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提升退耕还林的决策、经营、管理水平。

1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价值

1.1实现退耕还林的提质增效

以林业数据库建设和电子政务系统为中心,为退耕还林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方便快速进行造林图规划,提升规划效率,降低设计经费,便于优化退耕还林方案,能够将传统林业的职能部门、各个领域及各类信息、人力、财力资源融合起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资源整合,可为退耕还林的决策、经营、管理和养护提供支持。数字林业技术基于遥感(RemoteSensing,简称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等技术,能够实现林业数据信息采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结合数据库技术,进行精准动态管理,随时掌握资源变化状况。计算机算法对于林木进行识别可以大幅提高精准度[4],还可以结合可视化技术进行实时监控,采用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技术进行模拟,在实现对退耕还林进行精准定位的同时,大幅提高数据管理效率,构建可视化网络结构,充分退耕数据共享,为退耕还林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使用者可以根据退耕还林的要求实时查询信息,了解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精准规划管理,更好地指导退耕还林工作。

查看全文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对策及建议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如何以农村金融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激发农户金融需求的有效途径,切实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户金融需求的新特征

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额度进一步加大。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下,要积极鼓励小农户稳步扩大规模,向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转型。扩大规模就要加大要素投入,引起资金需求的大幅增加,进而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产业融合逐渐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公司”等新型产业联合体逐渐涌现,农户也逐渐成为农村产业链发展、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的重要参与方,这为农户进行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也会刺激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农户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更加多元化。我国农村的经营主体丰富,农户的生产经营范围也逐渐扩大,更多新型经营主体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资金需求。即农户除了传统的银行信贷和支付结算等金融产品需求以外,还需要融资规划、风险防控、投资理财和金融培训等服务。比如,农户在融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资金的可得性和时效性,还要考虑融资成本,必须根据自己的家庭收入、抵押物等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为规避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就会增加对农业保险、期货的金融服务需求;供应链金融能够为农户开展农产品电商业务提供支持;农户的闲置资金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投资理财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需要农户提高自己的金融素养,培养自己使用数字金融产品的能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数字化。由于农户居住一般比较分散,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规模也较小,因此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具有较大的金融排斥,相应的服务成本也较高,服务效率也相应较低。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新基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将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户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实现金融产品、风控、获客和服务的数字化。农村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为农户提供高速迅捷的金融服务,如网上存款和网络贷款等,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同时,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信息平台,进一步了解农户每年粮食、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收成状况,了解农户的其它收入来源情况等基本信息。如果农户有信贷资金需求,金融机构就可以借助大数据信息平台评判农户偿贷能力和信用风险,进而做到迅速放贷,保证农户及时用贷。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在支持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协同推进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要继续强化政策性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增加涉农贷款在总贷款的占比。鼓励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下乡或设立为“三农”服务的机构或部门,为“三农”提供普惠性的农业保险和担保服务,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支持。加大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满足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需求。银行借贷是农户生产经营融资的主要渠道,因此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涉农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户的信贷支持,如提高小额扶贫贷款额度、给予利率优惠等,在加大信贷支持的同时降低农户融资成本。另外,针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资金需求量大、期限较长的特点,金融机构应综合考虑其资金使用用途、需求额度、风险控制等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贷款产品,为其提供综合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尽量满足其融资需求。大力推广农业保险,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保险机构应结合农户生产经营实际开发有针对性的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如农机保险、农作物保险、巨灾保险等普惠性保险业务,向农户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要探索农业保险与小额信贷的联动机制,通过给予参保农户贷款利率优惠、程序简化等待遇,实现农业保险与涉农信贷的紧密结合。还应积极强化农户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保险意识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参加农业保险。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提高农户金融服务可得性。现阶段,农户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农产品销售、融资的比例还不是很高,因此仍需要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提高农户金融服务可得性,并借助金融科技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要加大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降低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成本,为数字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要依据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特点,以“线上化、批量化、便捷化、普惠化”为目标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数字金融惠农产品。要通过金融教育提升农户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素养,使农户对数字金融有一定的了解,认可数字金融能够给予比传统金融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规范农村民间借贷行为,防范农村金融风险。民间借贷由于其独有的信息优势及简便的交易程序,仍会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由于大多数民间借贷没有合同约束,缺乏担保机制,利率高,也极易引发农村金融风险。因此,应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如参照正规的金融机构签订有效合法的借贷合同、构建以农作物、家畜或者不动产作为抵押的民间借贷担保机制等。政府还可以探索在农村建立相应的机构,为民间借贷双方提供资信审查和咨询等服务,进而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

作者:张庆 单位:青岛大学后勤管理处副处长 山东省派莱西市乡村振兴服务队成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