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1:36: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职业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1目前农业发展方向几个突出特点
1.1农民市民化
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农民城镇化进程,最近出台的逐步取消农业与非农业差别的居民户口政策也可以看出政府在这方面决心很大并已着力开始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而农民城镇化的必然结果是将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而农业变成一项相对固定而专业的劳动由职业化农民专门进行。农民进城打工,虽然挣了一些钱,与务农相比即期收益有所提高,但许多无形的、非物质性损失和未来长期性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一万打工钱,三代离别泪。”特别是儿童教育问题,目前可以说是令人忧心。1992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在联合国承诺,教育投入到2000年占GDP的4%,这一目标到2013年才得以实现。教育投入不足,全国推行撤点并校,由原来的50多万所撤并到20多万所,撤了一半。农村小孩面临着新的上学难,有关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家离学校的平均距离为5.4km,初中生为17.5km。农村教育落后导致严重后果,5亿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时间为7.8年,1亿多初中生不能上高中,直接走上社会打工,使我国的农业后备军科学文化素质难以提高。
1.2农业技术现代化
包括大面积机械作业、标准化生产等等先进技术应用,将进一步节约农业劳动力,提高农业单产水平,而这需要掌握更多农业技术的专业性人才来进行农业生产。
2农业职业教育的优势与劣势
微课在农业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1农业职业教育课程特点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职业教育对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素质提升的影响重大,为农村和农业产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一直以来,在农业职业教育中,专业教师将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在理论课堂上介绍概念、分析关系,结合实践经验阐述方式方法;实践课堂往往在大田、温室、养殖场和其他实训场地开展,学生亲身体验、操作,强化感性认识。另外,近些年项目化课程的应用不断增加,其将所有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农业职业教育课程存在以下特点:
1.1理论教学仍以教师为主体
由于北方园艺和大田作物受农时限制,在冬春季节,学校教学往往只能在“教室内种庄稼”,养殖行业受实训条件限制,一部分课程也只能在教室完成。因此,让理论课契合生产实际,一直是一线教师的努力方向。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在制作和应用幻灯片以及一些小视频,让实际案例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表达。但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讲为主,难以实现学生为主体。
1.2实训条件受限制
无论是种植类专业还是养殖类专业,都需要大量的实训经费支付消耗性投入。例如动物静脉注射实训,如果要想保障实训效果,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就要使用大量小动物,从购买到养殖、管理费用都很高,园艺专业实训的种苗、场地、农药、化肥、养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有些合作企业可以解决一部分实训,但目前校企合作在场地使用和管理上仍存在不完善,导致实训受限。
农业职业教育论文
1明确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
今后顺应时展趋势,农业职业教育有关部门,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将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增强农业软实力,作为事关己任的大事来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必须始终围绕着培养新时期新型农业技术人才为己任。实际上,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科技化、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也迫切需要数以万计的职业农民做支撑。而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地将落在农业职业教育的肩上。今后,各农业高职院校必须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展要求,明确为农民服务、为农村建设、为农业发展的办学方向,根植于农民、发展于农民,服务于农民。
2组织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
知识大爆炸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紧迫性。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必须要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探索继续教育形式,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终身教育体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必然趋势。针对此,农业职业教育部门要脚踏实地地办学,摒弃过去只重视学历教育的旧教育观念。在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办学思路,将学历教育与培训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结合,大力开展非学历岗位资格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单项技术和技能的培训,推行多种形式办学,扩展农业职业院校的办学功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农业高职人才的需求,推动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职业教育路子
长久以来,农业科研、教学、实践都存在相互脱节的问题。探索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的职业教育路子,对于落实好职业教育培训意义重大。当前,黑龙江省市级、省级龙头企业有近百家,农业职业教育应加强与这些企业的合作,了解农业实践各行业人才的需求趋势,加强订单、定向培养力度,确保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同时,近些年来,黑龙江在科技示范场、示范园区投入很大力度,这些示范园区、示范场多属厅、局、所管辖,农业职业培训部分可将其作为实训基地,时刻关注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态势,掌握领航农业的高新技术。
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发展论文
1现代农业的概念与湖南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1.1湖南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1)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转变,企业、农业大户及合作经济组织逐渐成为农业经营主体。长期以来农民家庭(简称为农户)是我省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主体,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比较效益不断扩大,大多数小规模农户退出了种养业甚至农业,由农业经营者转变为劳务提供者或个体业主。农业经营主体由数量庞大的小农户向数量有限的农业企业、农业大户及合作经济组织等经营主体转换。例如湖南畜牧业是农业支柱性产业之一。“十一五”期末有195万个养殖户,规模化养殖场仅52万个,散户型养殖的比重仍然很大。而到2012年底,养殖户下降至180万个,规模化养殖场上升至57万个,小户型养殖的经营主体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2)土地流转加速,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农民非农就业和进城就业机会增多,许多农民不愿经营农业,或通过土地流转,或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土地资源的加速整合,由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种养向大规模集约种养业转变。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将其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突破口,自2006年起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证换发工作,到2012年6月底,全省耕地流转面积达38.7833万hm2,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1.6%,涉及农户295.7万户,占承包农户总数的20.9%,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正在稳妥有序推进。例如,福建福州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来到湖南省宁乡县投资建设“万亩(667hm2)绿色有机蔬菜基地”,总投资1.7亿元,核心区面积800hm2,成为目前全省最大的农业产业化基地。目前,湖南省的有些地区实现了整村、整建制乡镇的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3)资本投入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到2012年,湖南省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29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7家、省级龙头企业382家。特别是粮食、畜禽、果蔬三大主导产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23家,占比52%,为发挥全省资源优势,打造粮食、畜禽、果蔬加工三大千亿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完成销售收入3900亿元(不含烟草),比上年增长21.9%,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340亿元,增长24.3%,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0%。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共安置就业人员27万人,其中安置农村劳动力24万人,支付劳动者报酬33亿元,为农民就近就业增收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4)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发展,支撑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与传统农业发展不同,现代农业发展不仅注重产品产量和质量,还包括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目标,需要农业、物资、装备、信息、工程、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多领域、多层面、全方位综合技术的集成应用。当前,湖南现代农业发展涌现出一批科技水平高、综合示范性强的科技示范基地,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获国家发改委立项建设的“湖南超级杂交水稻生产示范和人才培养基地”,就是按照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集成应用推广的典型。目前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高于全国54.2%的平均水平。湖南将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力争到“十二五”末,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5%以上。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一、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职业学校办学定位不明确
农业职业学校对于自身定位相对模糊,没有明确的进行科学定位。首先,对于农业职业学校自身在办学过程中,对于自身定位不明确,与其他职业学校无明显差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扩大招生规模等,不顾及自身特点,追求开设社会“热门”专业,逐渐失去了农科职业学校的自身特点。其次,办学方向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盲目的追求职业学生的升格升级,近些年很多农业职业学校与其他院校进行合并或升级为高等职业院校。其次,服务方向和人才培养上缺乏明确的定位。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应该是根据学校所在区域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地方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工性的人才。
(二)专业设置相对滞后
农业职业学校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专业设置相对滞后。绝大多数的农业职业学校,由于农业类学生的招生较为困难,学生招收较难,因此绝大部分的农业职业学校并没有立足农科类自身的专业建设,而是转向了其他社会热点专业,因此农业职业学校的专业还是以传统的园林、种植、果蔬等传统专业为主,而对于新兴的农产品经营营销和农产品运输和仓储等专业的设立相对较少,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主要是是现代化农业对于农业职业技术院校提出的人才专业培养的新要求与农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相对落后的矛盾。
(三)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有待加强
农业职业教育与产业化论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使农业的增长由依靠土地、资本、劳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主,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以促进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为主,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质的飞跃。
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核心是知识和技术的集约,关键是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只有培养大量的科技与管理人才,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并研究、引进、开发和应用先进的生产与管理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效益,才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正是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状况要实现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没有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就不可能得到推广应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就无法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就难以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低,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只有39%,每年2000多项能应用的科技成果推广不到1/3,其根本原因是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大部分劳动力不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方法从事生产,加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致使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难以推广。另外,我国建国以来培养的104万农业科技人才,目前只有50万左右尚留在农业战线,平均每万农业人口中科技人员仅6.6人。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极为低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严重不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因此,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人才的需求农业产业化以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使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为基本特征,它注重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因而,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能运用新型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农业生产者。
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研究论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使农业的增长由依靠土地、资本、劳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主,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以促进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为主,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质的飞跃。
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核心是知识和技术的集约,关键是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只有培养大量的科技与管理人才,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并研究、引进、开发和应用先进的生产与管理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效益,才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正是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状况要实现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没有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就不可能得到推广应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就无法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就难以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低,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只有39%,每年2000多项能应用的科技成果推广不到1/3,其根本原因是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大部分劳动力不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方法从事生产,加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致使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难以推广。另外,我国建国以来培养的104万农业科技人才,目前只有50万左右尚留在农业战线,平均每万农业人口中科技人员仅6.6人。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极为低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严重不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因此,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人才的需求农业产业化以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使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为基本特征,它注重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因而,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能运用新型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农业生产者。
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论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的现代化。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当前,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使农业的增长由依靠土地、资本、劳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主,转变为依靠进步、以促进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为主,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质的飞跃。
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核心是知识和技术的集约,关键是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只有培养大量的科技与管理人才,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并、引进、开发和先进的生产与管理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效益,才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正是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国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状况要实现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没有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就不可能得到推广应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就无法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就难以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低,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只有39%,每年2000多项能应用的科技成果推广不到1/3,其根本原因是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大部分劳动力不能掌握现代技术,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方法从事生产,加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致使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难以推广。另外,我国建国以来培养的104万农业科技人才,目前只有50万左右尚留在农业战线,平均每万农业人口中科技人员仅6.6人。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极为低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严重不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因此,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人才的需求农业产业化以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使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为基本特征,它注重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化服务。因而,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能运用新型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农业生产者。
中职大力发展农业职教论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农业职业教育摆到了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因此,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现代农业职业素养,成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所在。
一、中等职业教育中农业职业教育现状
以某地级市为例:据该市教育局统计,到2010年为止,该市中等职业学校共41所,在校学生11万人,29个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是学校15个招生专业中唯一涉农的专业,且招生情况不理想。据调查,该市其它40所中职学校中都没有涉农专业。一个拥有土地总面积140.93万公顷,农业用地为72.77万公顷,总人口645.73万,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35.7亿元的农业大市,只有一所学校、一个涉农专业、几十个学生,其它省市情况也相差不大,现状堪忧。从了解到的相关情况来看,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关于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一是学习涉农专业学生方面:首先是报读涉农专业学生少。适龄青少年都不愿学农,作为一辈子从事农业的父辈来讲,让子女继续选择农业一般是无奈的、没有面子的选择,只要有可能,就会让子女跳“农门”;其次是涉农专业的毕业生转行比较多。学农却不愿意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比较而言,农村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待遇回报等不尽如人意,让有志于农业的学生望而止步;再是涉农专业毕业生即使到农村就业,也没有专门的、专业对口的、相对合适的就业岗位,创业条件不足。涉农专业毕业生回到农村后,在资金上、土地上、政策上、经验上,都有很多很现实的困难,大多回到农村熬上几年,不是返回城市务工,就是在农村默默支撑或另谋生计。实际选择涉农专业的学生,最后大多数发展总是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这样就产生了“学生少———就业前景不乐观———招生更难———学生更少”的恶性循环,农业职业教育怎么发展?二是涉农专业的学校方面:首先是开设涉农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比较少,专门从事涉农专业教育的中职学校更少,专业也少,师资力量缺乏,实践、实习基地投入少;其次是中等职业教育满足农业的需求十分欠缺。大都是满足于非农领域的就业需求,大多中职学校的主要专业和主要精力是培养大量城市产业工人,对涉农专业以及农业从业人员培养十分欠缺,农业职业教育谁来发展?从以上分析来看,目前,各级政府、农业部门、教育部门、农技科技部门、中职学校等,没有给予农业职业教育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农业职业教育如何才能发展?
二、中等职业教育中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对策思考
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特别是办好涉农专业,可以直接提高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和效益,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根据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中农业职业教育方面存在专业少,学生少,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能力欠缺,就业难等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专业设置市场化
农业职教服务“三农”路径探索
摘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指出了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农业职业院校办学方向不正,定位不准确,农村职业教育思想观念落后,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提出了发展和完善农业职业教育的措施:应特色再造,牢固树立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的职业教育思想,调整专业,全面增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精准帮扶,积极主动为扶贫攻坚提供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供给,发挥优势,积极承担面向农民、农村的大教育任务。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职业教育;三农
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立身服务“三农”,为国家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1发展农业职教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1.1促进农业技术推广进步。农业职业院校具备多个助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条件:一是集合了一批具有深厚的专业技术背景和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攻关农业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创新重点领域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现代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农业职业院校基于“三农”建设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并广泛向涉农人员推广新型实用技术和成果,以期学习者能以更高效率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农业职业教育为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大量技能人才,推进了农业现代化事业迈向新台阶。1.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高效、完善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将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人力和技术保障[2]。只有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农业新兴产业结合了大量科技元素和先进技术手段,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要求提高。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在培养高素质劳动人群方面有力推进了新兴农业产业的建成与发展,有力保障了农业产业结构转型。1.3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培养大批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用型人才发展也成为必须之举。通过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各农业职业院校在提高学习者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向即将或正在从事农业工作的学习者推行产业化经营理念,培养其产业化管理能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的实现进程。1.4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农民通过接受农业职业教育,获得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虽不能直接影响收入,但可推动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进而实现收入的稳步提高[3]。调查数据表明,农民文化水平与职业教育是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两个最关键因素,马立伟[4]还进一步比较了各项指标,指出职业教育在促进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上大于文化水平。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农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提升农民收入和待遇创造了必要条件。
2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