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硕士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4 05:58: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硕士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
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回到母校参加硕士论文答辩,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审阅我的论文。我的硕士论文题目是《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的探讨》。现在,我就该文选题的背景、主要内容、理论和现实意义等问题,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
我国有九亿农民,“三农”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解决好农民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大量农民返乡种地,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大量出现,建立完善、公正、高效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解决机制非常必要。2002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为《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了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四种途径,即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第一次提出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随后,我国部分地区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颁布和实施了具体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办法或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解释》)已于2005年9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条例》也进入了广泛征求意见的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作为一项新型的仲裁制度,有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在导师沈萍老师的指导下,我将硕士论文题目确定为《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以期对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
学位委员会职能分析研究生论文
摘要:学位委员会在研究生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文章探讨地方高校学位委员会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研究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上所起的作用,通过积极探索适应省属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强化地方高校学位委员会职能作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地方高校;研究生;学位委员会;职能强化
我国学位管理体系自1991年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逐步建立,形成了国务院部委一级和省一级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再加上学位授予单位一级的学位评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学位委员会)的学位管理体系。学位委员会最主要的功能作用有四项:一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确定并组织实施学位发展的战略规划;二是指导并组织开展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的建设与管理;三是负责博士、硕士和学士三级学位标准的实施与学位质量的管理;四是依法维护学位申请者和学位获得者的正当权益。这四项功能作用可以概括为学位规划管理、学位授权管理、学位质量管理和学位权益管理。学位委员会主要具有三大功能作用:对上级的承继性功能作用,对平级的协调性功能作用,对下级的监管性功能作用。着眼全国和地方重大社会需求,着眼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着眼各类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学位委员会功能作用,对学位工作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的学位授予环境,促进提升高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目前,我国正处于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急需构建一个与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1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强调,要健全学位授权审核机制,不断完善我国学位制度。要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高博士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这对各级学位委员会和学位授予单位提出了新时期下的要求。学位委员会在学科点调整中起重要作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6年10月19日公布了《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共有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撤销576个学位点,包括大量博士学位授权点,共有25个省份的178所高校增列了366个学位点,表明在国家“双一流”计划启动的背景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引导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校发展的奋斗目标。这次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成效显著,激发了办学活力,优化了学科结构,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位委员会在学位论文质量把关中起重要作用,以广东省为例,2015年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共从全省26个硕士学位单位的13631篇学术学位论文中抽取826篇论文送审,占全省学术学位论文总数的6.1%。我省7所高水平大学共被抽检580篇学位论文,其中44篇被评为优秀论文;505篇被评为良好论文;31篇被评为一般论文;存在不合格学位论文20篇。2017年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继续从全省12523篇学位论文随机被抽取801篇(抽检率6.4%)。可见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进一步严抓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大背景下,急需强化研究生学位委员会职能作用以提高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学位委员会作为高校学位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位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发展也对高校学位委员会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质量,发挥学校各级学位委员会的功能作用,包括对上级学位委员会的执行功能作用,对平级学位委员会的协调功能作用,对下级学科评议组的监管功能作用,在现阶段地方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地方高校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强化本地区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5年起广东省启动建设高水平大学工作,希望力争用5-10年时间,建成若干所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大学,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特色重点学科。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投入力度、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掀起新一轮高校发展热潮,对接国家“双一流”政策,建设“双一流”的后备军和预备队。努力建设更多高水平大学和学科,为广东乃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过程管理,着力解决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的若干共性问题,完善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的学位授予结构,以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目的,深化制度改革、评价激励、资源统筹配置等方面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以重点领域的有效突破带动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应立足于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全面思考强化学位委员会的职能,以完善运行机制为视角制定相关管理措施,高校学位委员会架构包括校学位委员会、分学位委员会和学科评议组三级。首先理顺校学位委员会、分学位委员会和学院学科评议组三级管理在学位管理中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学位委员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三级学位委员会既互相制衡,又相益相长,营造良好的学位管理运行环境。从完善决策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强化监控职能等方面强化学位委员会职能,我们通过学校三级学位委员会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健全和完善学位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和学科的发展,提出了“高起点、重创新、厚基础、强能力、求卓越”的研究生培养思路,按不同大类学科组成5个学位分委员会,通过学位委员会修改完善包括博士学位、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学位授予条件和授予程序,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学位授予条件有一定提高但又兼顾学科间发展的不平衡。(2)加大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力度,根据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重,特别在工科院校中加大该比重,我校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比例目前达到了1:1.3,把发展重心逐步转移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上来,实现我校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从以学术型为主向以应用型为主转型。(3)根据教育部的指导和学科的发展,审查指导申报增列或调整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的申报材料;审查学科方向设置;定期审批学士、硕士、博士生培养方案,秉持“创新驱动、特色发展”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使培养方案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发展。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强化专业实践,与多个行业内著名企业建立一批高水准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进行联合培养,并在答辩委员会中要求有企业高级工程师参加,获得良好效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打开了更宽畅的渠道,同时形成了一批产学研合作成果。(4)完善构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以学位论文质量倒逼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常态化机制,学位论文不仅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学位委员会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检查。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纳入到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评估考核,与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直接挂钩。开展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活动。组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我校自2016年起,对申请博士学位、全日制硕士学位以及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实施全盲审工作机制,由原来10%学校抽检送审其余自行送审,到2018年改为全部第三方电子双盲全委托送审;同时,为鼓励多出高水平成果,对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学位委员会认定的“Top”刊论文的博士学位论文和A刊论文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通“免盲审”通道。(5)建立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导师激励机制,以导师责任制为抓手,继续加大力度狠抓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学位论文的优秀率,根据每年引进的高水平人才情况、导师的业绩和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学位委员会每年开展导师的遴选工作,审批招生当年的硕士、博士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和取消名单,动态调整当年新增和停招的导师名单。对具有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国家级或省级重要学术头衔人才,如长江学者、国家和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入选者、珠江学者等直接认定为博导,从而提高了师资水平和招生吸引力。(6)积极探索借鉴国(境)外高等教育先进的学位管理机制,从招生、培养、学位工作等方面改革多管齐下,包括在课程教学和选课、成绩管理、论文评审、答辩申请等各方面信息化和国际化,创建多元化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稳步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在高水平大学建设带动下学位委员会通过这些措施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使省属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根据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关于2017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粤学位函[2018]3号)的有关精神,广东工业大学42篇被抽检硕士学位论文全部合格,优良率达90.5%。这也是广东省学位委员会从2014年实施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起,广东工业大学连续四年被抽检的硕士学位论文全部通过,抽检合格率达100%。同时,近8年广东工业大学连续被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抽检的博士学位论文也获全部通过,合格率为100%。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从2014年的优秀博士论文1篇,优秀硕士论文5篇上升到2016优秀博士论文4篇,优秀硕士论文13篇。但研究生学位论文仍存在论文研究主题与方式方法创新性不够,研究内容存在一定的趋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22-点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等等问题,需要学位委员会和导师的进一步努力。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一直是地方高校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学位委员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作用的提升和强化、以及地方高校的发展,过去地方高校生源质量远比不上985高校的生源质量的问题得到改善,实现了研究生生源从“争取有”到“争取优”的转化,从根本上解决地方高校研究生优质生源问题,形成良性循环。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2017年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和“上线人数”开始攀升,2017年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人数同比大幅增长56.6%。第一志愿考生总上线人数同比增幅达141%,且生源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到2018年报考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志愿考生上线人数达到招生计划数118.8%。其中某些专业学术学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上线人数更是达到招生计划数的247.6%。一改过去生源主要依靠调剂的现状,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独家原创:地方广电媒体体制机制改革探讨
一选题的依据及参考文献
1.选题的依据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关注和重视文化产业体制改革问题。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四中全会连续研究了类似问题。中央这样关注和重视传媒产业体制改革的情况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这是加强领导的最充分体现,是对中国传媒事业发展最鼎力的支持。
南宁的广电总局的体制改革也在这个大的范围内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在改革进程中也遇到了些问题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变则通,通则久。”在努力“变”的过程中,及时的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是极为重要的。如今,集团化改革、数字电视、频道制改革、扁平化管理等等新想法、新举措不断出现,如果不能了解自身,很容易就陷入盲从跟风的陷阱里。因此,本文希望能在众多的改革思路面前冷静分析南宁广播电视事业的历史和现状,清醒的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
2.参考文献
1.陈亚军.地方广电媒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5):80-82
区域生态经济模式构建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作为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很难做到东、中、西部齐头并进,因此,各区域如何立足现实找到最优的生态经济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区域;生态;经济;产业
一、生态经济的必要性
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R•布朗认为:“生态经济是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是一种能够维系环境永续不衰的经济,是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又不会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前景的经济”。中国改革开放40年,人们的收入与生活质量获得了长足提升,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发展中才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问题如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75%的河流、90%以上的城市水域遭到污染,50余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降,2013年还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面对这些现实,人们不得不反思、探索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链接起来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剧烈冲突,既符合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德国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建立完善、先进的法律框架体系。德国联邦和各州目前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多达8000多部。德国联邦政府遵循预防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肇事者责任等,构成了世界上最完备、最先进、也是最详细的环保法律体系,从主要内容上看,包括垃圾法、环保信息法、水利法、土壤保护法等。(二)严格的政府执法管理。仅仅有完善的环保法规体系还不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依法设立了级别较高的环保警察,只要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环保警察一概严格执法。环保警察的任务是:发现环境污染时,立即采取补救行动。一旦发现企业违法排污或出现漏污事故,环境警察有权立即要求这家企业停产,并通报上级部门,向民众发出污染警报。(三)用好经济手段,推动企业成为环保的主体。德国通过税收和收费手段对各种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限制,要求污染环境的主体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德国政府还通过补贴、金融支持、税费减免等措施,鼓励企业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对于安装环保设施的企业,免征三年环保设施的固定资产税,并允许企业可以以高于正常比例提取环保设施折旧;环保项目的研发也允许企业将研发费用计入税前生产成本。对于积极承担环保责任的企业,联邦德国银行还可能给予直接信贷优惠或补贴。(四)深入人心的公民环境教育一项德国的调查显示,高达92%的德国人认为环保很重要,87%的德国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的生存环境。德国人这么强的环保集体意识,既是完善的教育体系的结果,也是多方社会力量努力的结果。德国的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延伸到社会形成了完整的环保教育体系,其中特别重视在基础教育阶段采用情感教育方法,让人对自然产生情感,继而产生责任感,自发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工程档案研究统计分析
摘要:为了解建设工程档案研究的整体情况,促进研究的发展,本文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年度、学科、研究层次、文献类型、基金资助、资源类型6方面入手,经过分析得出:研究在一个较长时间是一个由低到高,近年有所回落的趋势;涉及学科较多,核心学科集中;学科交叉性比较突出;研究主要集中有社会科学的范畴,偏理论研究方向;研究没有得到国家及各级、各地方相关机构的真正关注;成果类型丰富,但分布不均,差异巨大;方法上定性超强,实证与定量十分薄弱的结论。
关键词:建设工程;档案;文献;统计分析
一、概念及研究样本
建设工程档案指在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1]涉及到建设工程在前期、实施、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中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建设工程档案工作是指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而指“建设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服务行为。”[2]为加强建设工程档案研究,积累经验、摸索规律,笔者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86年至今有关建设工程档案研究的274篇文献,从年度、学科、研究层次、资源类型、基金资助、文献类型6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日后的建设工程档案研究有所帮助。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样本来源。检索范围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不限。检索时间:2017年8月5日。检索条件为:题名=建设工程档案(精确匹配)。检索结果:共检索到274篇文献。研究工具:采用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及Excel。
二、统计分析
(一)资料分析。从文献的年度分布看,32年间有6年没有文献发表。274篇文献按全部32年计算,每年发表文献8.56篇,按有文献发表的年份算,年发表文献为10.54篇。最少1篇,最高26篇。中位数为13篇。众数为7篇(3年),表明研究中有较多年份的成果数量处于低位。年均值低于中位数,表明研究的起伏较大,多数年份的文献数量低于均值。具体情况是1986年1篇占0.36%;1987年0篇占0.00%;1988年1篇占0.36%;1989年0篇占0.00%;1990年0篇占0.00%;1991年0篇占0.00%;1992年0篇占0.00%;1993年0篇占0.00%;1994年4篇占1.46%;1995年2篇占0.73%;1996年3篇占1.09%;1997年3篇占1.09%;1998年2篇占0.73%;1999年10篇占3.65%;2000年7篇占2.55%;2001年8篇占2.92%;2002年9篇占3.28%;2003年6篇占2.19%;2004年7篇占2.55%;2005年9篇占3.28%;2006年18篇占6.57%;2007年10篇占3.65%;2008年16篇占5.84%;2009年13篇占4.74%;2010年26篇占9.49%;2011年21篇占7.66%;2012年25篇占9.12%;2013年22篇占8.03%;2014年18篇占6.57%;2015年11篇占4.01%;2016年15篇占5.47%;2017年7篇占2.55%。各年度发表文献的具体数量趋势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到,建设工程档案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1994年仍是时有时无。从1999年起这一题目才开始趋热。从1999年起至2010年,相关研究一直升温,直至达到顶点。之后至今热度开始下降,但仍然基本维持在相对较高的程度。从总体趋势上看,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由低到高,近年有所回落的发展趋势。(二)文献学科统计分析。从学科分布看,274篇样本文献来自22个不同学科。按与实际文献数的比计算,档案及博物馆239篇占87.23%;建筑科学与工程30篇占10.95%;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15篇占5.47%;工业经济12篇占4.38%;行政法及地方法制9篇占3.28%;公路与水路运输7篇占2.55%;交通运输经济7篇占2.55%;电力工业4篇占1.46%;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3篇占1.09%;水利水电工程3篇占1.09%;企业经济3篇占1.09%;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2篇占0.73%;高等教育2篇占0.73%;农业基础科学2篇占0.73%;畜牧与动物医学1篇占0.36%;诉讼法与司法制度1篇占0.36%;农艺学1篇占0.36%;矿业工程1篇占0.36%;铁路运输1篇占0.36%;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1篇占0.36%;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1篇占0.36%;互联网技术1篇占0.36%。22个学科合计346篇文献,是实际274篇文献的126.28%;比实际274篇文献多出72篇,有26.28%的学科交叉。文献主要集中在档案及博物馆、建筑科学与工程、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工业经济4个学科。4个学科共发表文献296篇,占比达到108.03%。这表明研究一方面具有较高的学科集中度,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学科交叉属性。图2是各学科发表文献数及占全部文献篇数的百分比值。(三)文献研究层次统计分析。从样本文献的研究层次分布看,274篇样本文献分别来自10个不同层面。其中基础研究(社科)145篇,占52.92%;行业指导(社科)65篇,占23.72%;职业指导(社科)18篇,占6.57%;工程技术(自科)14篇,占5.11%;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9篇,占3.28%;行业技术指导(自科)8篇,占2.92%;专业实用技术(自科)3篇,占1.09%;政策研究(社科)3篇,占1.09%;高等教育(文化教育)1篇,占0.36%;其他8篇,占2.92%。若按大的学科划分可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教育、其他4个大的门类。其中社会科学231篇,占84.31%;自然科学34篇,占12.41%;文化教育1篇,占0.36%;其他8篇,占2.92%。社会科学占有很大优势,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的范畴。若按研究属于基础理论性研究,还是属于应用性研究来分,基础理论性研究154篇,占56.2%;应用性研究112篇,占43.8%。研究略偏理论方向。图3为各层次发表文献数及占全部文献的百分比值。(四)文献基金统计分析。从研究成果获得的基金资助情况看,274篇样本文献中没有1篇文献得到任何一种基金的资助。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建设工程档案研究,还没有得到国家及各部、各地方相关机构和高校的关注,在研究的层次与系统性上,存在较大差距。(五)资源类型统计分析。如图4所示,从274篇样本文献的资源类型分布看,分别来自期刊、报纸、国内会议、硕士学位论文。其中期刊252篇占91.97%;报纸15篇占5.47%;国内会议5篇占1.82%;硕士论文2篇占0.73%。可以看出,研究文献的近92%来自期刊,期刊是研究的主要平台及成果交流平台。接近6%的报纸文献,说明报纸对这一研究的关注有所增强,这与近年来建设工程工作的高速发展有直接关系。国内会议论文占比近2%,反映出相关研究在档案专业学术会议上得到的关注度同样不高。不足1%的硕士论文表明,相关研究在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中还没有位置,没见有成为档案学未来人才关注研究的重点。(六)文献类型统计分析。从样本文献的类型分布看,274篇样本文献分别来自政策研究类、其他两个类型。其中政策研究类3篇,占1.09%;其他篇,占98.91%。面向实践的政策性研究占比只有1%略强,定量性研究没有,一般性的定性研究占比超过98%。研究的实践性与定量研究很弱,定性的演绎性研究明显强的多。从上述六个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建设工程档案研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从总体趋势上看,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由低到高,近年有所回落的发展趋势。建设工程档案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1994年仍是时有时无,从1999年起这一题目才开始趋热。从1999年起至2010年,相关研究一直升温,直至达到顶点,之后至今热度开始下降,但仍然基本维持在相对较高的程度。第二,涉及学科较多,核心学科集中。共涉及到22个不同学科,文献主要集中在档案及博物馆、建筑科学与工程、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工业经济4个学科。第三,研究的学科交叉性比较突出。22个学科合计发表文献346篇次,比实际274篇文献多出72篇,有26.28%的学科重叠,表明研究具有较高的学科交叉属性。第四,研究涉及4大学科的10个不同层面,研究主要集中有社会科学的范畴,偏理论研究方向。第五,研究没有得到任何基金的资助。表明建设工程档案研究,还没有得到国家、及各级、各地方相关机构的真正关注,研究的组织性与系统性上有较大距离。第六,成果所属类型比较丰富,涉及到4个主要资源类型,但分布不均,差异巨大。期刊是研究的主要平台及成果交流平台,报纸对这一研究的关注有所增强,但相关研究在档案专业学术会议上得到的关注度不高,且相关研究在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中还没有应有位置。第七,研究方法上定性的演绎性研究超强,实证性与定量研究十分薄弱。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江苏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上国家的政策引导,江苏乡村旅游业得到较好的发展。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发展现状却成为制约乡村旅游更好发展的瓶颈。本文探究了江苏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现状,并对江苏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职业教育服务江苏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策略。
关键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问题;对策
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江苏乡村旅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经成为江苏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江苏乡村旅游发展时刻遵循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江苏乡村旅游品牌,推进江苏乡村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然而随着江苏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管理水平亟待提升问题也渐渐暴露了出来。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是使乡村旅游良好的文旅形象向游客传播的主要载体,所以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快江苏乡村旅游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旅游服务管理水平[1]。2018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需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乡村旅游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培养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
一、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来源研究
到现在为止,国内外学者还没有人明确给“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这个概念界定。早先一些国内学者大都认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就是乡村当地的村民;如今大多数学者认为乡村旅游发展到现在[3],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除了当地村民,还有从城市打工回来的农民工、乡村旅游企业在岗农民工、农村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农村的退役士兵,甚至包括外省和城市来乡村工作或创业的人等不同群体,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结构在不断扩充[2]。从这可以看出目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范围较广,界限也比较模糊。本文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是指直接或间接参与乡村旅游的工作人员。根据级别层次来划分,有乡村旅游的经营者、管理者和基层服务者[3]。根据岗位来划分,主要包括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规划者、经营管理人员、餐饮住宿服务人员、旅游向导、农产品和工艺品的供应者和销售员、旅游交通运输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等[4]。
二、江苏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硕士研究生自我鉴定
自从2003年9月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以来,这三年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收获很多,成长很快。
我在政治上、思想上一直积极要求进步。进入北大后,通过参加业余党校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原创: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于1996年1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党组织1年预备期的考察,于1997年1月如期转为正式党员。我决心要做一名合格的、模范的共产党员,在学习、工作、思想上起带头作用,特别是在政治上起先锋模范作用。自入党以来,我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拥护党的纲领,执行党的决议,履行党员的义务,遵守党的纪律,在群众中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我被评为北京大学199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我觉得这是党组织对我工作的承认,同时也是对我的鞭策,促使我不断完善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参加了北京大学第二期研究生干部学校的培训,通过学习和讨论《邓小平文逊、听取各种讲座以及其它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不但提高了理论水平,而且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并应用所学到的知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研究生工作,为学校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1998年迎接和庆祝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校庆的过程中,我积极参加庆祝活动,对北大传统和北大精神有了较深刻的认识。1999年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好几件大事都在这一年发生:80周年,建国5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我积极参加了有关的纪念活动,并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激起了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同时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我和北大的其他同学一道,通过游行、贴海报等各种合法形式表达了我们青年学生对北约野蛮暴行的强烈愤慨,以及对牺牲烈士的悼念和崇敬之情。
作为学生我从不放松学习,在上研第一年,我修完了导师指定的各门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达到了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要求,成绩优秀。另外我还参加了教学实习,带本专业本科生的遗传毒理学实验课,原创:以及协助本科班的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我从1998年初开始进入实验室工作,广泛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从准备实验材料、摸索实验方法到完成实验设计都投入了大量的劳动。上研期间整理的一篇文章被《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接收,最后还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并顺利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
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之余,我还热心社会工作,积极为同学服务。上研究生后我主动承担起临时班长的职务,在新生入学的一系列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老生”的优势,热情周到地为同学服务。尽管学业和科研任务繁重,但为了配合院学生工作组老师做好学生工作,我服从组织安排,在团学联中担任学生工作助理。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我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坚决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并注意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我与团学联成员精诚合作,完成了在生物楼大厅橱窗中进行97年度、99年度学生工作总结的宣传任务,组织举办了我院98年、99年元旦晚会、校史知识竞赛(我院获得优秀组织奖)、98年地球日的海洋知识宣传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98年、99年北京大学学生田径运动会以及“北大杯”蓝球赛和足球赛。我还帮助学工组的老师顺利完成98和99年度的奖、助学金发放工作。在迎接和庆祝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各项活动中,我积极配合学校和学院,充分贡献自己的力量。校庆期间,我配合院里的老师圆满完成了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联席会议的会务工作,还配合学工组的老师组织学生参加校庆的各项庆祝活动。98年年初,我应聘成为学校人事部的学生秘书,在那里我注意培养自己稳重、严谨的工作作风,受到人事部老师的好评。
农民工社会保障研究论文
摘要:农民工维权备受社会关注,其社会保障问题也日益凸现,正视问题存在并积极求索化解之道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并对研究状况作了简要评析,以期为该领域研究的加强、深化和拓展提供一些必要参考。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研究述评
农民工正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使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农民工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对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还正视不足,对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还关注不够。比较分析发现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有研究中在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进行总结的现实需要。鉴于此,笔者采用内容分析的文献研究方法,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其滞后的隐患和原因
通过整理分析发现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表现出以下两个基本特征,这集中显现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紧迫性。
第一,农民工社会保障程度低,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发育滞后,农民工群体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有人研究发现,只有很小部分农民工有一至两项非均衡的、水平极低的社会保障,而且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其中社会保险各险种的参保率都在10%以下,其余75.2%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障[1].还有人分析指出,农民工完全处在城市社会保障网络之外,尤其在失业救助、医疗看病等方面农民工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社会保障待遇和保障机制[2].另有人认为农民工虽然进城创造了财富,但大量农民工都没有社会保障[3].
院校职称评审学术检索实践
山东省教育厅决定,自2011年起在高校职称评审中进行学术检索[1]。据此规定,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及其他10所高校的图书馆参与了工作。职称评审材料的学术检索在山东省还是第一次,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文章就此进行探索,以期为今后完善学术检索有所裨益。
1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承担的职称评审材料学术性检索情况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在我省高校职称评审中开展学术检索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对评审材料主要检测“内容重合率”、“密切相关文献”、“相关文献”三项指标。图书馆共检测论文著作918篇。“内容重合率”指标的检测,我们选择使用了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主要检测涉嫌抄袭、一稿多发等现象的论文。本次检测结果如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认为:内容重合率为0的是无问题记录,重合率在40%以下的为轻度重合,40%~50%的为中度重合,50%以上的为重度重合[2]。从上表可以看出,该次检测结果中,中度与重度重合的共计281篇,占总篇数的33%。其中内容重合率超过80%的竟占总提交论文的7%,而低于10%的只占36%。“密切相关文献”、“相关文献”指标的检测,我们主要使用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时也按需要参考万方数字期刊库、学位论文库以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的数据;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原则上选用三个关键词用逻辑“与”组配成检索式,所得结果分析确认后作为“密切相关文献数量”;两个关键词用逻辑“与”组配成检索式,所得结果分析确认后作为“相关文献数量”[1]。通过检测,在这918篇送审材料中(包括著作),有密切相关文献的文章约占39%,有相关文献的文章的比例更高。从检测结果来看,确有不少送审材料存在抄袭、一稿多发、缺乏创新或疑似假刊等现象,从中反映出当前学术不端的现状,这也证明了对高校职称评审材料进行学术检索的必要性。
2强烈的责任心与熟练的检索技巧是准确出具检索报告的关键
此次学术检索工作,我们认识到“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应用,为打击和抑制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利器。但是,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多样性以及检测系统自身的不完善,单纯靠学术不端检索系统本身给出的检索结果有时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而评审材料检索结果直接关系到材料送审人职称的评定,这就要求检索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熟练的检索技巧,以弥补检索系统的不足并纠正检测结果,出具客观公正的检索报告。下面是在这次检索工作中遇到的几个案例。
2.1案例(1)一稿多发与转载问题在检索工作中,我们发现了多篇一稿两发或多发的论文,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处理,认真核对后注明即可。但有一篇论文,据系统检测结果疑似一稿两发。详细查看后,发现此论文首先发表在某核心期刊上,而后又在级别稍低的期刊上发表,这一不合常理的情况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从数据库中调出两篇全文进行比对,发现后者是期刊转载。该论文若做出一稿两发的结论,很明显是不合理的。像这种情况,作为检索人员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对作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就有可能根据机检结果做出错误的结论。
农业小企业融资难成因
l、企业方面从企业角度分析。
首先,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是主要原因。小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普遍较紧,真正不依靠融资而是靠自身积累扩大再生产的企业极为有限。众多农业小企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大多是从技术含量要求较低、资金投入较少的产业做起,产品结构单一、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同时,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农业小企业是私人企业,实行的是家族管理,高级管理人才医乏,员工素质普遍不高,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则一务体系,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大部分小企业信J自、化基础薄弱、信自、化人刁‘医乏、信息处理落后,企业生产、成本、库存、采购、资金、市场等信自、流无法实现及时收集、分析和共享,普遍存在信启、不畅,开拓市场能力较弱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都给银行与小企业间良性互动形成一定障碍。其次,小企业经营环境不佳是客观原因。一是促进和规范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不完善、不配套、不具体,缺乏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和与其配套的规定制度。笔记本行业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制订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由于配套措施跟不上,执行效力不够高,至今仍未建立起真正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二是有关部门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不到位,还存在着职责不明、体制不顺,多个部门多头指挥、多头管理的现象。三是企业税费负担较重。职能部门管理指导较少,收费名目较多。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公.益性、扶持性服务机构数量少,中介服务机构收费高、管理不规范,对小企业所需的创业辅导、技术创新、融资担保、教育培一训等服务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2、银行方面从银行角度分析。
首先,银行提高了企业准入门槛。金融机构出于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更为严格,强调抵押、质押、保证担保的作用,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抵押。不少中小企业场地为租赁经营,资产主要是流动资产,无固定资产可抵押,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其次,银行审批流程仍然较长。根据农发行相关规定,一般小企业出于成本考虑,融资需求一般在200万元到300万元左右。基层行上报一笔农业小企业贷款,同样要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调查、审查、落实抵士甲担保等措施,与上报一笔几千万元的贷款手续和流程是一样的,因此基层行对营销农业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再次,银行基层人员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涉及众多领域,行业跨度较大,多数行业是银行信贷人员所未接触过的全新领域,而目前多数银行信贷人员的业务能力仍然有待提高,还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随着商业化改革的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普遍遵循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的经营原则,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现模小、风险大的农业小企业自然不能获得银行的青睐。银行业普遍存在着对小企业贷款意识不强,对小企业信贷政策不配套,贷款担保方式不灵活,创新意识不足,业务产.显!推介不够等问题,农业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重重。硕士论文
3、宏观融资环境方面从宏观融资环境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