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扶贫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16:24: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技术扶贫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指导方案
按照国家、省及市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增效、贫困户增收,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结合实际制定市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中心,以科技服务和精准扶贫帮扶为基础,以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载体,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二、具体内容
(一)宣传党的深化农村改革政策和强农惠农政策
1.结合市脱贫办组织的各项统一行动深入贫困家庭广泛宣传党的深化农村改革政策和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引导贫困户从思想上与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保持一致。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及实践效果
摘要:近年来,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财政部门利用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有效提升了农业推广服务效能。新疆昌吉州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聚焦新技术推广,助力产业扶贫,采取各项措施壮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激发从业人员干事创业热情,稳步提升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
昌吉州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为出发点,紧扣“放管服”要求,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实现全面小康“三农”短板提供组织保障。在实施中高屋建瓴,统筹兼顾,创新发展,构建立体化、多层次服务格局,取得阶段性实践成果。
1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
1.1创新体制建设及增强服务效能
昌吉州为加强农业产业技术供给,提高技术服务的适用性,在乡镇一级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各机构成立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构建符合新时展要求的互补、协同、高效的农业服务体系,以服务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主要产业为出发点,发挥专业技术协同优势,按需求提供精准指导服务。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各类农业经营组织以自身需要出发协同开展技术服务,开放思维,政策上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引导驻地农业高职院校发挥人才平台优势开展农技服务,承办人员培训、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注重农业产业持续发展扶贫,针对性地培养乡土人才,让“土专家”发挥大作用,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率,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加大对脱贫攻坚技术性帮扶力度和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组织农技人员、技术示范基地、示范主体开展帮扶工作[1-2]。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及实践效果
摘要:近年来,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财政部门利用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有效提升了农业推广服务效能。新疆昌吉州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聚焦新技术推广,助力产业扶贫,采取各项措施壮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激发从业人员干事创业热情,稳步提升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
昌吉州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为出发点,紧扣“放管服”要求,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实现全面小康“三农”短板提供组织保障。在实施中高屋建瓴,统筹兼顾,创新发展,构建立体化、多层次服务格局,取得阶段性实践成果。
1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
1.1创新体制建设及增强服务效能
昌吉州为加强农业产业技术供给,提高技术服务的适用性,在乡镇一级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各机构成立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构建符合新时展要求的互补、协同、高效的农业服务体系,以服务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主要产业为出发点,发挥专业技术协同优势,按需求提供精准指导服务。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各类农业经营组织以自身需要出发协同开展技术服务,开放思维,政策上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引导驻地农业高职院校发挥人才平台优势开展农技服务,承办人员培训、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注重农业产业持续发展扶贫,针对性地培养乡土人才,让“土专家”发挥大作用,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率,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加大对脱贫攻坚技术性帮扶力度和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组织农技人员、技术示范基地、示范主体开展帮扶工作[1-2]。
精准扶贫下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探讨
一、精准扶贫的概念阐述
我国通过近30余年的扶贫攻坚,在扶贫问题了有了较大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长期以来,在扶贫实践中我国各地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不难发现,扶贫不准是问题的集中体现。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扶贫的现象,严重浪费人民大众钱财物。首先,完成的扶贫数相当难以准确掌握。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统计,到2012年底,我国贫困人口规模9899万人。该数据并非实际数据,而仅为抽样所得,也就是说,实际数据远高于此。如湖南湘西自治州完成了扶贫人数的1958年156万,2009年92万,这个扶贫人数是基于原国家贫困标准为1196元以下。而根据不断变化的标准,其扶贫数有所变化,按照国家新的贫困标准,该地区贫困人口应该达到150万左右,占全州人口一半以上。其次,农村家庭经济贫困的根本原因不明。从湖南湘西地区来看,不同时期,国家驻湘西各村落所反馈的贫困原因,认为是自然环境恶劣所致的占60%,认为是农村思想落后的占31%,认为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占12%。究其原因是没有把准农村贫困的根源。再次,针对扶贫所建立的产业项目其效益很难以持久性地发挥作用。从我国已有的扶贫项目经验可知,项目安排总是存在着“虎头蛇尾”、“一阵风”、“雨过地皮湿”等怪象,落地时一声巨响,实施时销声匿迹。存在这些问题,其根本性原因还在于扶贫不准,“谁真贫困”、“为何贫困”、“如何扶贫”、“是否脱贫”等问题一直未正面厘清。
二、农业科技特派员的基本定位
农业科技特派员是最近几年,农业推广领域所出现的一个专有词汇,指的是农业院校、科技研究机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而特意选择一批懂技术、有项目,有意愿深入基层农村的科技人员。他们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对农村发展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并不断得到推广与应用,以多种形式服务于民、服务于农、服务于农业产业。科技特派员农业推广模式是在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基础上形成的,是以农民与科技特派员为主体,以满足农村科技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三农”问题的化解为第一目标,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推广模式。科技特派员农业推广模式提高了农村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水平,使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是有效化解“三农”问题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组织方式的创新型变革,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利剑。
三、精准扶贫对科技特派员的新要求和新使命
2002年我国开始实施科技特派员工作试点,至今为止该项工作已开展了15年,覆盖了全国多数县(市、区),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三农”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从2012年开始连续4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至今为止,科技特派员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社会制度,并坚持执行,其效果较为明显,科技特派员在农业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所推行的科技扶贫工作已逐步走向攻坚,“啃硬骨头”已成为当下之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又必须稳步推进,但其工作难度却在不断加大。而科技的推行需要依靠人才的力量促进事业发展。选、派科技特派员驻村实行点对点帮扶,可形成科技扶贫、教育扶贫、人才扶贫、产业扶贫的综合效应。引导科技、人才、信息、资本等新的要素向农村聚集,丰富农业建设人才队伍,用科技发展“三农”,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科教服务中心全年工作总结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依托,大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打造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主体,加强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建设,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政府成立了“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由县长任组长,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县财政局副局长及15个镇的镇长和2个街道办事处主任为成员,负责全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为确保项目有序、循规顺利完成,农业农村局还成立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和项目考核小组。
2、遴选技术指导员,加强对指导员的和培训
根据我县产业特色和示范户数,公开遴选确定了为项目服务的技术指导员96名,其中,镇(街)工作的技术指导员36名,县直技术指导员60名。这些技术指导员都具有较高的农村政策理论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熟悉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熟悉农民的基本情况和技术需求。为加强技术指导员的技术更新和能力提升,2020年度,共有15名高端农技人员参加“基层农技人员省级班”的培训;有50名农技人员参加“基层农技人员市级普通班”的培训。2020年1月份举办了有科技示范主体、合作社技术员、种粮大户参加的粮食、蔬菜培训班,共二期,培训300余人次;2020年7月6日—7月10日,组织举办了由县农业农村局基层农技推广技术指导员、乡镇技术指导员、村级技术指导员等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培训班,共计326余人。现在正在筹办为期5天的“2020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项技术培训班”,参加人员是县级技术指导员、镇(街)技术指导员、特聘农技员、科技示范主体,共计319人,时间定于2020年12月14日开班。计划在2021年3月上旬举办一期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培训班,一期瓜菜或畜牧培训班,2021年5月举办一期玉米播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
创新栽培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研究
摘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栽培科技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切实提升农产品产量。在农业栽培科技的应用过程中,农业科技人员需要利用科学的技术指导,为广大农民获得栽培质量的提升,实现增产增收。本文基于对农业栽培科技研究的主题,对当前农业栽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栽培科技的实施途径,并对农业栽培科技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仅供参考。
关键词:栽培科技;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
农业是关乎到人民吃饭问题的重要产业,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是农业大国,并正在向农业强国迈进。在我国的农业生产领域中,农作物科学栽培技术是确保农业作物产量实现高效增长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创新作物栽培科技,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农业研究人员应通过有效农业科技研究,切实提升作物栽培技术中的科学价值,促使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在作物栽培领域中实现有效地推广与应用,从而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为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事业,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1当前农业栽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领域,存在着诸多农业栽培发展问题,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农业种植观念及技术落后、农业机械老化、高产栽培科技普及率较低等三方面问题。以下结合具体农业生产情况,分别进行分析。1.1农业种植观念及技术落后。在我国的农业发展领域中,农业种植观念以及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我国的农业种植观念,虽然在近年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小农观念”仍然在影响着我国的当代农业生产。在当代的农业生产领域,很多农民仍保持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散户生产、低科技劳作、小富即安的农业生产现状仍大量存在[1]。就农业生产者而言,当今我国的很多青壮年农民,都进入了大城市打工,而留下年迈的父母维持着农业生产劳动,而老年农民的农业生产观念以及科学技术接受水平都较为滞后,很难展开高科技的农业生产活动。具体对于农业种植观念而言,当前我国的农业种植观念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村中农民的农业种植观念,普遍停留在传统的低效化农业生产水平之中,对于很多农业种植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呈现出整体性的落后水准,从而为农业的高产、高效发展,增添了一大障碍。而对于农业技术应用而言,在很多农村中,对于作物的科学育种、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运作、科学防治病虫害技术等农业科技,应用程度普遍不足[2]。这一现状也体现在老年农民对于新技术、新科技不理解、不信任的层面,相对于利用新技术、新科技展开农业生产,老年农民更加习惯利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展农业生产,也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2农业机械老化。农业机械化生产是确保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而在我国的农业生产领域中,不仅存在着农业种植观念及技术落后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农业机械老化的问题。对于农业机械老化的问题,反应在农业机械化落后、农业机械使用率较低以及农业生产者机械化农业生产观念不足的具体层面中。对于农业机械化落后的问题,我国现今的很多农村地区,虽然实现了基础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但是其使用的农业机械,都是较为落后的型号,加之很多农民认为只要拥有了农业机械,就不必进行相应的机械更新换代,加速了农业机械的老化。而对于农业机械使用率较低的问题,在我国的农村中,虽然农业机械化生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整体的范围内,农业机械的使用率还相对较低。在农民的零散式农业生产过程中,购买农业机械是一项较大的花销,农户购买了农业机械还需要进行科学维护,因此很多农户都放弃了购买农业机械。对于农业生产者机械化农业生产观念不足的问题,很多老年农民不会相应的农业机械操作技能,并且很多农村农户的农业生产零散、分散,导致了他们放弃了农业机械化生产,而选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1.3高产栽培科技普及率较低。对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高产栽培科技而言,其科技普及率仍然呈现出较低的现状。很多农民对于高产栽培科技缺乏相应的理解,在固步自封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秉持着传统的“小农生产”农业生产理念,很少在生产过程中利用高产栽培科技。由于很多农民的目光短浅,对于应用高产栽培科技所需的成本不愿意承担,使他们仍旧在持续着低产化农业生产流程,难以促进高产栽培科技的普及[3]。
2农业栽培科技的实施路径
农业科技扶贫在乡村振兴中作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山西农业科技扶贫工作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重点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农业科技扶贫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利用农业科技扶贫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策略三个方面的内容。农业科技扶贫能够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因此山西省农业科技扶贫单位应该重视该项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山西省各个乡村地区的振兴。
[关键词]农业科技扶贫;乡村振兴;重要作用
在国家扶贫攻坚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情况下,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快扶贫工作的进程,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山西省农业科技扶贫中心全面重视精准扶贫工作,除了开拓各项渠道向农村地区贫困居民提供资金上和其他方面的支持,还积极向各个农村地区推广农业技术,使贫困居民能够通过勤劳致富。下面就山西省农业科技扶贫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做以详细的介绍。
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介绍
1.1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概介绍
为了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山西省扶贫工作人员首先要明确的是该战略的总体要求就是要促进农村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争取在农村地区实现农业的兴旺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不仅仅是党中央针对扶贫攻坚工作所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计划,而且是农村地区农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总的来说,目前在山西农村地区乃至在全国的农村地区进行乡村振兴,就是针对农业发展制定崭新的发展目标,使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的报告中,一共提到三个必须要优先进行发展的工作,其中就包括优先发展农业,因此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生产水平,对农业进行优先发展,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工作。
科技扶贫工作计划
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17个扶贫专项2016年工作计划的通知》和《中共县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编制<2016年17个扶贫专项工作计划>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结合省、州对科技扶贫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支撑引领我县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进程,带动贫困村和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科技扶贫2016年工作计划。
一、基本思路
以精准脱贫为核心,把握完善科技扶贫体系,以点带面的科技扶贫总体布局和县乡联动、精准发力的工作方法,以提升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和全面小康为目标,全面推进21个乡镇建立完善科技扶贫服务体系,以年度计划脱贫的贫困村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批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科技扶贫示范户。精准制定科技扶贫措施,围绕我县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人才支持、技术培训、科学普及、民生改善和平台建设等,努力推进我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
二、主要目标
(一)推进科技扶贫示范体系建设。建立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2个、10户示范户;建立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4个、20户示范户。
(二)加强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建设。建立1个县级科技扶贫专项服务平台,积极探索“自主建设、投资多元、功能综合”的建设模式,实施“政府指导、企业运作、院校参与、农民受益”的运行机制,联动形成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讨和分析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了。如何尽快实现农村经济,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当代贫困农村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剖析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希望能为贫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贫困;农村;经济发展
1前言
由于受到诸多传统因素的影响,经济的飞速发展虽然也为农村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还是相对滞后很多。如果不尽快解决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进程。由此可见,关于当代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讨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当代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以前有了的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完善,还是农民收入的提高,都在预示着农村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然而,当代贫困农村经济的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难题与困境。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及策略
民和县总堡乡,地处本县中部浅山地区,以黄土为母质,海拔在2100-2500米之间,年降水量250-400mm,降水少且相对集中,年平均气温5.6摄氏度。群众居住在山区、河滩、台地及沟岔水地。总堡乡是一个以浅山地为主的农业乡,干旱缺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对浅山地区进行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是本乡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面临的重大难题。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浅谈。
一、基本情况
全乡总面积5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2838亩,其中水浇地7800亩。在水浇地中保灌面积2160亩。浅山旱地面积1503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6%。全乡共有11个行政村,64个合作社,居民2580户,人口12096人,少数民族594人,贫困人口4785人,极贫人口712人。共有5个贫困村28个社,其余6个村中13个社因地理条件差,群众生活困难,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农户有1610户、8372人,人均625元以下的农户有757户、3785人。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浅山地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作物和林、牧、副生产,使全乡农业生产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搞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项目,走出“农门”,跳出“山门”,到较好的地区兴办乡镇企业,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兴办第二、三产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贫困面貌有了较大变化。把科技推广作为农业增长的第一要素,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农工程的同时,实施“种子工程”,“沃土计划”和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紧紧围绕发展目标,优化行政,技术、资金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发展优质高效低消耗农业。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改革耕作制度,增加农业投入,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使浅山地区粮油产量稳中有增。据统计,全乡粮食产量由2002年的164.27万斤增加到2007年的278.6万斤,亩产由360斤提高到603斤,油料产量由74.4万斤提升到150万斤。乡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增长。近年来,总堡乡大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整修乡村道路,改善基础设施使当地群众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改观,对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为发展增强了后劲。
二、制约浅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
(一)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浅山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靠天吃饭、吃水现状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群众思想观念滞后,对提高文化素质没有引起重视,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及市场信息能力差,种植业调整和加快畜牧业方面缺乏技术,不知种什么好,如何营销。总堡乡为浅山地区,山大沟深,植被稀疏,土地贫瘠,旱、雹、涝等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干旱缺水问题尤为突出,年降水量为350mm,而且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农田变成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因此,粮油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效率低下。“丰年吃不饱,欠年靠返销”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土地利用率低,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产业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种植业是广大农民的生活来源,而粮食作物又是种植业的主要品种。浅山地区,沟壑纵横,人居分散,交通极为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难度大、改善慢,特别是水、电、路。缺乏非农就业机会,剩余劳动力大部分从事采金,挖药等劳务,少部分参与修路,建筑等行业,由于打工者缺乏劳动技能,加之缺乏劳务市场信息,收入很低,外出人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外出找不到挣钱岗位,不懂劳动合同法,务了工拿不到应得报酬,挫伤了外出打工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