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管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8 00:16: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管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产业集群管理论文
摘要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存在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尚且不足,对农产品的加工能力严重滞后等现状。针对我国目前农业集群的发展,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一定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业集群循环经济特色经济
1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基本状况
我国许多地区已经产生和正在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他们以乡村农民企业家、城市科技实业家、外资、港台资本家和国有企业等为驱动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以不尽相同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农业产业集群基本上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两种,其中以农业科技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存在的农业集群总数已达到440多个。从主要类型和相关问题角度来看,我国农业集群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以下内容:
1.1根据地区区位优势,建立在农村或乡镇工业基础上的农业集群,并形成专业化小城镇
例如广东东安的农林牧渔产业群,已形成的优势农产品规模集聚区有淡海水产品、畜禽产品、林果蔬产品、特经产品和粮棉油产品五大板块,生产的优势农产品主要种类有18种,其中1/3的品类与国家对农业区划要求主攻产品目标相衔接,2/3与融入国际产业链,应对入世要求相吻合,集聚区内注册的品牌有45项。
农业产业化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荷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个方面:农业产业化的表现,发展的模式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经验等进行了论述,指出了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最后论述了中国农业发展能够从中借鉴的经验,农业产业化还是农村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坦途。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合作制市场+农户合作社+农户
早在40年代~50年代,美国一些大的工商企业就有自上而下地把农业生产中的产供销三个环节连结起来的做法。1955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戴维斯提出了“农业企业”的概念,这是国外较早提出农业产业化概念。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现代农业的一种综合经营体制,它更大地发挥了市场力量,将资源、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在市场机制下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农、工、商的一体化经营。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中,荷兰的做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荷兰大田作物的马铃薯和甜菜,园艺作物的花卉和蔬菜,畜牧业的奶类、肉类和禽蛋生产均形成了高度的专业化,已经不再是“政府羽翼”下过度支持和保护的一种产业,而是成长为有竞争力的产业。荷兰的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具体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荷兰农产品成为出口主导型产业,促进了荷兰农业一体化市场机制的完善,壮大了农业集体经济。
一、荷兰的农业产业化
1.荷兰是农业产业化高度发达的国家。主要表现在:
农业企业资源性管理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2000年12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了《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以下简称IAS41),已于2003年生效。IAS41的得到了一些国家、地区的好评和积极响应。借鉴IAS41,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规范与农业活动相关的生物资产和农产品以及农业企业社会性收支的会计核算办法近日即将由财政部正式。但是,对于同样与农业活动相关的土地(已列为固定资产)、滩涂等稀缺自然资源的会计处理,由于不适用于办法所规定的范围而未能对其作出规范。作为资源性资产的土地是农业活动不可或缺的,是农业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依法保护国有农场土地合法权益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8号)强调指出,国有农场的土地是国有农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2年12月制定的农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虽然将农业企业使用的土地明确为固定资产,但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其会计处理、列报和披露,均未能作出规定,因而只能在账外造册登记,即仍然未能完全摆脱传统自然资源价值观的影响,因而未能将土地资源的价值量化并真正上升到资源性资产的阶段。显然,时至今日,现行农业财务会计制度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的处理,已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党的十六大强调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在我国不同所有制的农业企业即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专业核算办法之后,借鉴国内外资源资产理论研究成果,按照我国有关法规的要求,尽快制定《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资源性资产(探讨)》(以下简称探讨办法),采取资产化方式来经营和管理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从实物管理过渡到价值管理;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的会计处理、列报和披露作出规范,从会计核算制度的层面上防止土地等国有资源资产的流失,就显得十分迫切。可以说,这也是首先在农口将资源性资产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一次创新性的尝试。但是,探讨办法的制定,既涉及资源资产理论和会计技术问题,也涉及相关的法规问题,尤其是现行的《土地管理法》正在拟议修改中,所以,必须广泛征求意见,使之切合我国各地农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具有合规性和可操作性。
二、资源性资产的定义
要制定好一项会计核算办法,首先要对办法所依赖的基础性概念作出科学、准确而明晰的定义,并从经济学、会计学的角度给以界定。探讨办法应该遵循《企业会计制度》和生物资产办法的有关规定,需要作出补充界定的只是“资源性资产”这一概念。在探讨办法中我们拟将“资源性资产”定义为:指农业活动所涉及的具有稀缺性和不可移动性的人工开发自然生成物,包括土地资源资产、农田水利资源资产、其他农业资源资产等。
这里我们先把这一拟定的定义与生物资产办法中的生物资产定义作一比较。该办法将“生物资产”定义为:“农业活动所涉及的活的动物或植物。”而“资源性资产”,则是指“农业活动所涉及的……人工开发自然生成物”。这样下定义,与“生物资产”概念一样,首先,抓住了资源性资产的本质物征,是人类劳动参与的天然形成的自然资源,比如,大自然恩赐的土地须经过开垦才能成为农用地。其次,从经济学、会计学的角度,将其限定在农业活动范围内,即既将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明显非农业活动适用的资源性资产排除在外;也将不须对其进行生物转化管理(指人为提供营养、湿度、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促成或加强转化的发生)的天然生物及其衍生自然物,即虽属于自然生成物但不属于农业活动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包括林区内的森林、林内动植物以及森林环境等)排除在外,同时,也为“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办法”的制定留下了空间。再次,自然生成物属于有形资产,这样定义也就把通过国家出让、补地价方式取得或通过市场交易取得以及接受投资者投入等作为无形资产入账的有一定使用期限的土地使用权排除在资源性资产之外。
农业保险业务研究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对“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业务,商业保险公司不宜涉足其间”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文章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论述了农业保险业务的商业属性,认为保险公司要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和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关键词: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属性
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业务,其依据是农业保险风险大,赔付率高,任何一个商业保险公司都不愿经营,也无法经营。而且在国际上通常也把农业保险界定为政策性保险业务,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把该保险列为政策性强、具有社会保障性的业务。因此,要发展我国农业保险首先应确立农业保险为政策性保险的地位。农业保险既然是政策性保险,就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政府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必要时政府还要给予一定的经营补贴。而保险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农业保险的政策性亏损同商业保险盈利性目的相违背。因此,农业保险在商业保险公司中不可能找到自己的发展位置和业务空间,也就不可能发展。换言之,商业保险公司不宜涉足农业保险业务。
笔者对上述观点不敢苟同。毫无疑问,农业保险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保险必然亏损,商业保险公司不能涉足其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业生产分散,风险防范机制脆弱以及政府财力有限等实际情况都决定了我国必须动员一切力量发展农业保险,而不能简单照办发达国家的模式。因此,笔者认为,不应该把农业保险完全定位于政策保险,更不能把保险公司排斥在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之外。而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开办农业保险是由商业保险公司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一方面,保险经济与国民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商业保险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商业保险本来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过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一再证明,国民经济发展快,保险消费或需求就会增加;反之保险产业的发展就缺乏基础,导致保险水平低下。如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人们的风险意识淡薄,加上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大大抑制了人们对保险的需求,致使我国保险事业几度停办并长期停滞不前。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人们的观念不断转变,风险意识逐步加强,对保险的需求也日益旺盛,我国保险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费年平均增长率为32.1%,由此可见国民经济发展对商业保险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农业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摘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农业企业同样需要依靠科技提升竞争力,增加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成功与否将成为农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将促使农业企业越来越重视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占农业农业企业总支出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关键词】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支出;费用化;资本化;会计处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知识要素和知识产业的创新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从系统观来看,知识经济系统中的第一推动力是科技创新。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培育自己的世界品牌。而创新的能力和储备与研究开发的投入息息相关。?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合理使用是农业企业一项重要经营管理决策,它关系到农业企业长期、持续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随着研究开发支出的大幅度增长,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焦点。
一、农业企业研究开发过程的介绍
农业企业的研究开发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技术引进,自主研发(内部研发)、合作研发。与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相比较,国内农业企业还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整体上自主创新的能力薄弱。较多农业企业处于对外部的依赖,内部研究开发支出较低。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我国农业企业逐步实现研究与开发支出内部化,研究开发的支出必然增大。
二、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的特征
农业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摘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农业企业同样需要依靠科技提升竞争力,增加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成功与否将成为农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将促使农业企业越来越重视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占农业农业企业总支出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关键词】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支出;费用化;资本化;会计处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知识要素和知识产业的创新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从系统观来看,知识经济系统中的第一推动力是科技创新。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培育自己的世界品牌。而创新的能力和储备与研究开发的投入息息相关。?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合理使用是农业企业一项重要经营管理决策,它关系到农业企业长期、持续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随着研究开发支出的大幅度增长,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焦点。
一、农业企业研究开发过程的介绍
农业企业的研究开发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技术引进,自主研发(内部研发)、合作研发。与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相比较,国内农业企业还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整体上自主创新的能力薄弱。较多农业企业处于对外部的依赖,内部研究开发支出较低。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我国农业企业逐步实现研究与开发支出内部化,研究开发的支出必然增大。
二、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的特征
农业就业路径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分析农业大省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导致就业不足的原因出发,阐述了农业大省扩大就业的大体思路、基本路径和这一路径选择的逻辑起点及其可行性。然后,提出了循着这一路径积极扩大就业,作者认为必须采取的五条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业大省;就业不足;扩大就业;路径选择;城镇化战略;就业优先
中图分类号:F240
“积极扩大就业”以降低社会失业率,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十五”及今后一个时间农业大省扩大就业的路该怎样走?应如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把积极扩大就业作为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在此,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些也许肤浅的思考和探究。
一、就业不足的原因分析
农业大省由于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人口的过快增长,使当前男16~59岁、女16~5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大量膨胀,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带来了巨大的失业源。加之“入世”导致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所产生的下岗职工与失业人员,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高峰不期而遇,造成了当前严重的就业不足,并呈现出如下四个明显特点:一是不仅劳动力供求总量严重失衡,且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二是由于城镇化程度偏低,加之“入世”对近期农业的负面影响,使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化解农村就业压力的任务变得十分艰巨复杂;三是科技进步使就业增长的弹性系数下降,导致单位投资提供的就业机会锐减;四是择业观念滞后,社会劳动参与率过高,导致就业竞争日益加剧。可见,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大省的劳动力供需已严重失衡,致使就业不足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据调查分析,导致就业不足问题突出的原因主要是如下几点:
农业产业集群管理论文
摘要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存在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尚且不足,对农产品的加工能力严重滞后等现状。针对我国目前农业集群的发展,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一定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业集群循环经济特色经济
1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基本状况
我国许多地区已经产生和正在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他们以乡村农民企业家、城市科技实业家、外资、港台资本家和国有企业等为驱动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以不尽相同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农业产业集群基本上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两种,其中以农业科技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存在的农业集群总数已达到440多个。从主要类型和相关问题角度来看,我国农业集群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以下内容:
1.1根据地区区位优势,建立在农村或乡镇工业基础上的农业集群,并形成专业化小城镇
例如广东东安的农林牧渔产业群,已形成的优势农产品规模集聚区有淡海水产品、畜禽产品、林果蔬产品、特经产品和粮棉油产品五大板块,生产的优势农产品主要种类有18种,其中1/3的品类与国家对农业区划要求主攻产品目标相衔接,2/3与融入国际产业链,应对入世要求相吻合,集聚区内注册的品牌有45项。
稻作农业概论管理论文
一、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稻作农业最早的发生地。根据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和对古代植物遗存的分析鉴定成果,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大约始于公元前10000年前后,整个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栽培稻的起源
栽培稻的起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从理论上讲,栽培稻的起源,是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野生稻分布区域内。
关于稻作的起源,曾流行过农学方面的、民族学方面的和考古学方面的多种看法。
我曾提出栽培稻起源于中国南方腹心地带,主要是根据近十年来的两项考古发现提出的。
农业管理论文:农科企业在农业的作用探索
本文作者:巩文红刘春泉工作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
农业科技企业在农业示范基地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科技企业是农业示范基地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农业示范基地功能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技术集成示范、产业带动等。科技创新主要由科研单位中的科研项目组承担,研发资金来源于各科研项目组承担的项目经费。农业科技企业是科研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都是以产品作为标识进入市场,示范带动,参与交易,从而获得市场利润。农业科技企业的产品从制作工艺、产品性能到外包装等都包含着多项科技成果,这些成果在产品上的转化形式不是多项成果简单的堆积,而是根据产品研发的需要,科学配置后以产品为载体得到集成创新。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使多项科技成果在基地得到熟化、集成、创新、示范、推广,拓展了农业示范基地的发展空间,促使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走向市场,为基地的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农业科技企业是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辐射和展示功能的主力军农业科技企业凭借科研单位自身的优势,通过实施“基地+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市场”、“专合组织+农户+市场”等产业化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地方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特色产业生产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辐射和展示作用。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为例,江苏明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基地以来,根据市场需求,集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现有成果,大力推进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当地、周边及宿迁、扬州、盐城等其他市区的农村农业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辐射与展示作用。目前,公司向市场推出了“方欣”牌系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其中,番茄、辣椒、黄瓜、南瓜等4个产品获得绿色产品证书,空心菜、土豆、西兰花、青菜、苋菜、萝卜、菠菜、芹菜等8个产品获得有机转换证书。苏钟猪肉、即食玉米、有机蔬菜、山芋等产品受到了广大城市居民的青睐,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该公司设有专门的质检机构,建立了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标识和追溯体系,辐射和带动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为满足现代都市人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作出了贡献。
农业科技企业在农业示范基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业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技企业自身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基地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在农业示范基地发展中壮大自己是近年来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新课题,必将面临着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阻碍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产权不清,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规范脱胎于农业科研单位的农业科技企业,目前大多数还是事企不分,与其母体仍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名为企业,实为事业,产权不清,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规范。由此必然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一是企业实质上负盈不负亏,其母体对企业承担无限经济责任,企业一旦亏损或破产,债务全部推给母体。由于有人承担债务,这种企业实难盈利。二是母体对企业干预过多,影响了企业的自主经营,致使企业对原单位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丧失了主人翁意识,降低了经营的积极性,缺乏发展的动力与压力。没有真正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三是企业员工一部分是事业编制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等同母体其他事业编制的人员一样;一部分是企业编制人员,在人事上属于科研单位的在编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由企业决定;还有一部分是企业向当地劳动部门招聘的合同制员工或临时工,这种多种成分组成的员工队伍,同工不同酬,相互攀比,导致员工缺乏责任心、积极性,吃“大锅饭”的现象十分突出。农业科技企业成了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的没有多少活力的半经济半事业的组织[4]。基地各部门运行缺乏协调性农业示范基地的三个主要部门(科技研发部门、农业科技企业和基地办公室)各有分工,在基地发展的整体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在部门各自利益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科技研发部门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基地办公室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后勤保障和服务,但并不参与企业的利益分配,这必然影响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科技研发部门合作意识淡薄,基地办公室服务不到位,也将引起企业对他们的抱怨,最终导致基地的3个主要部门不能实现有效地合作,影响了整个基地的运行效率。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结构比例不合理,内部管理不规范农业科技企业来源于农业科研单位,所以在专业人才方面有较大优势,销售人员、研发人员、示范推广人员比例较小,善经营、懂市场的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在市场经济面前,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这些人才的缺乏阻碍了新产品的开发、产品功能的改进,阻碍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增强,阻碍了企业的业内地位及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农业科技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整体盈利能力较差,员工薪金水平相对较低,科研环境和各方面福利又不及科研单位,难以吸引并留住有经验的管理和研发人才[5]。此外,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管理手段滞后,管理水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部分企业没有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还属于典型的粗放式管理,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农业科技企业产业化规模小,带动效应不强规模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农业科技企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企业生产规模小,农户及农产品零星分散,增加了生产和流通成本,卖难、买难现象严重,打击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6];企业生产规模小,制约了机械化生产的普及;企业生产规模小,所拥有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数量就较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较弱。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量大、周期长、风险大,需要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企业的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5]。此外,由于经营理念落后,缺乏品牌意识,很多企业都没有形成极具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导致企业发展、壮大的步伐缓慢,后劲不足,因而对农民的带动力不强[7]。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企业在农业示范基地中的作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