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创新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22:58: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创新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机技术创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探讨
1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仅关系着种植业,同时也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影响。惠州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走自己的发展之路,探索出高产高效、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集约化、可持续性的农业生产模式。集约化的发展关键在于单位面积土地资源上,通过较多的资金以及技术的投入,以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保证所产农作物的高产优质。根据目前土地资源逐渐减少的实际情况,应把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作为重点,将低产变高产,同时还应注重经济效益,以提高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收入。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是目前农业发展的必然条件。在资源保护方面应不断改善生产条件,以提高土地的综合抗逆性能建立高效高产的田地。在环境保护方面,不可盲目追求高产集约,要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土壤资源的保护。
2农机创新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农机创新技术的推广不是单一的技术活动,而是一种将农业机械的创新与研究成果向外界展示并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农机创新技术是现代农业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利用农机创新技术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最近几年惠州政府对推广农机提供了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这为农机创新技术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人们通过对农机创新技术的深入认识,了解了其对新机器的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农机科学知识,为提高农民科学种植和改善生产条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中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支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农机创新技术的推广策略及方法
大力发展农机创新技术,要从加强对农机创新技术的推广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的推广体系,建设农机创新技术推广队伍,同时通过农机创新技术示范基地的建立,进行多元化的推广。3.1加强农机创新技术的推广宣传。要想使一项技术得到推广,通过媒介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加强农机创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使农民能够充分认识到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消息相对闭塞的区域,农民对新技术信息的认知程度不高,会阻碍推广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指派宣传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中,通过现场演示、发放资料等方式引导农民关注农机创新技术。可以评选先进种植户,作为区域内的模范,为其提供专业培训,并到农机制造单位进行参观学习,提高其专业技能,令其带动区域内的其他农民,让广大农民能够直观感受农业机械的优越性[3]。也可以在村庄种植区域内设立宣传橱窗,引导农民关注相关知识。指派技术人员定期到村庄内进行答疑解惑以及技术指导。使农民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农机创新技术的应用。3.2建立农机创新技术推广体系。农机创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应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实施。体系内主要包括推广部门的建立,推广人员的组织与培训,信息平台的建立等。推广部门应对农机技术专业人员进行组织与管理,上级部门应提供资金扶持,以保证推广可以正常运行。推广人员需要由专业人员组成,此过程需要加大农机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的引进,提高人才福利待遇,制定奖励政策。以降低基层人才流失率,同时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强化农机技术信息平台的建立,通过网络推广平台,可以实现及时解决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完善推广流程的目的,同时网络推广平台还可进行指导与答疑,随时解决农民在农机使用方面中的疑问。3.3建设农机创新技术推广队伍。农机创新技术推广队伍是农机创新技术推广的具体实施者,要想做好农机创新技术的推广工作,需要推广队伍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以提高推广速度以及效果,并能够有效地将农业创新技术与农业实践相结合,这就体现了建设农机推广队伍的重要性。要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对农机创新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养,令其可以有效与农民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农民提出农机技术疑问时可以良好的解答。只有推广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农民的认可,才能够更好地将农机创新技术推广出去,并提高农民的信任度以及认知度。3.4多元化推广模式。在推广工作的实际进行中,应该构建多元化的农机创新技术推广模式,根据不同情况变换推广模式,例如深入到村镇中进行宣传指导,与农户进行深刻的交流,了解其需求以及想法,并对其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通过技术人员与农民的互动来加强农机创新技术的推广;依靠网络平台及时收集农户的疑问,并开展问答栏目进行回复[4]。3.5建立农机创新技术示范基地。农机创新技术示范基地能够对农户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符合标准条件的地方,建立示范基地,尽可能方便农户参观与学习。通过展示以及示范活动,将农业机械的优点全面展示给农民,使其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使用农机具所带来的效益。3.6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农艺技术要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发挥其增产的目的,此过程需要将农艺与农机进行结合,这是目前实现现代化农业高效发展的关键。如果单纯地发展农业机械化,而缺少了农艺技术的支持,也难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所以促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发展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趋势,农业新技术以及农机创新技术的研究与设计要互相融合。
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意见
为贯彻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根据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
一、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建立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多元化投资为支撑,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和机电一体化四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及沿江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全面推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的结构优化和持续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农业高新技术政策探讨论文
摘要: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迅速,一场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推动着传统产业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这个传统产业正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目前,我国农业在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高新技术正逐步地走进我国农业的每一个领域。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对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那么,在21世纪初期,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就会迈进一步。这就需要政府的适当介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推动现代化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这也正符合中共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有关“三农”问题一号文件的宗旨。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业高新技术;政策;农业现代化
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合称“三农”问题,有人把“三农”问题概括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其实,“三农”问题不是三个问题,“三农”问题归结起来是一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穷”,邓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就一语道破天机。讨论“三农”问题的本质,就是要找到三农问题的“穷根”。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制度结构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传统社会,离开了政府推动、政策和制度引导,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将只能是步履蹒跚甚至寸步难行。
一、农业高新技术的含义
所谓农业高新技术,是指能广泛用于农业领域的,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产生深刻影响和重大推动作用,并能形成新型农业产业的高技术和新技术。包括国家科技部认定的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7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相关内容。但目前具体应用于现代农业,主要指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酶技术和发酵技术等)、农业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农业应用和各种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网络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包括各种温室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改善地面灌溉系统和滴、微灌、喷灌技术)、核技术(用于农业育种技术)、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带电脑程序控制)、农产品精加工技术、遥感遥测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激光技术(激光平地)等。
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的必要性
农业局加快农业科技化进程的意见
为加快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步伐,根据市郊区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郊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场化的总体目标,现提出加快本市农业科技化进程的若干意见如下:
一、重点扶持方向
着重发展种源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开展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农业装备、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农业基础研究和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八大科技行动;突破农业生物、农业装备、农业加工、农业信息四大重点技术。
二、政策措施
1、由市科委、市农委协调组织本市企事业单位联合向科技部、农业部等进行国家农业科技项目的申报,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地争取扶持农业科技经费。
2、由市科委在每年科研攻关经费中拿出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同时,力争用于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每年有所增长。
三农问题的农业高新技术政策探讨论文
摘要: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迅速,一场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推动着传统产业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这个传统产业正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目前,我国农业在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高新技术正逐步地走进我国农业的每一个领域。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对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那么,在21世纪初期,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就会迈进一步。这就需要政府的适当介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推动现代化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这也正符合中共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有关“三农”问题一号文件的宗旨。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业高新技术;政策;农业现代化
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合称“三农”问题,有人把“三农”问题概括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其实,“三农”问题不是三个问题,“三农”问题归结起来是一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穷”,邓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就一语道破天机。讨论“三农”问题的本质,就是要找到三农问题的“穷根”。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制度结构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传统社会,离开了政府推动、政策和制度引导,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将只能是步履蹒跚甚至寸步难行。
一、农业高新技术的含义
所谓农业高新技术,是指能广泛用于农业领域的,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产生深刻影响和重大推动作用,并能形成新型农业产业的高技术和新技术。包括国家科技部认定的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7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相关内容。但目前具体应用于现代农业,主要指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酶技术和发酵技术等)、农业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农业应用和各种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网络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包括各种温室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改善地面灌溉系统和滴、微灌、喷灌技术)、核技术(用于农业育种技术)、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带电脑程序控制)、农产品精加工技术、遥感遥测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激光技术(激光平地)等。
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的必要性
科技局近三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安排
一、近三年科技工作情况
自2003来,科技局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实施科技项目,推进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维护知识产权、产学研结合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共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0项,已争取立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4项,落实科技贷(借)款9600万元,无偿拨款95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年新增产值16500万元。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评审出县科技进步奖29项。申报国家专利29项,获批专利17项。几年来,引进、推广工、农业新产品、新技术40多项。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2005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56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至52个。2005年7月,我县顺利通过了科技部对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县”的复核。与此同时,我县科技成果管理、科技项目的实施和服务工作不断进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科技宣传深入民心,科技局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1、加强科技宣传,不断改善科技政策环境。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是“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局面正在形成。坚持一把手抓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党政一把手亲自任组长的“科教兴县领导小组”和“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领导小组”。同时各乡镇、各企业和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由一把手担任主要领导的科技工作领导机构。县、乡(镇)党委、政府将科技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召开科技工作专题会议,讨论、研究科技投入、技术创新、科技项目、科学技术合作、科技人才引进等科技工作,对具体事项做到事前有安排事后有结果。科技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上下贯通,形成一股强大的科技工作合力,使县级科技工作整体水平迅速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各个行业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二是各项政策环境陆续出台。为了创造良好的科技工作环境,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兴县的决定》、《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科技三项经费管理办法》、《关于对乡镇县直部门实行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的实施办法》、《云梦县技术创新奖励办法》等系列政策性文件。这些科技工作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实施,使科技工作环境越来越好,科技工作的力度逐步加强。
三是全社会学科技、用科学的热情越来越高。我县一方面以每年全省送科技下乡活动、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进步法实施周年纪念日、科技周宣传日等为契机,另一方面采用召开科技大会、科技专题报道、科技法规竞赛、科技(赶集)下乡等形式,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普及《科技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专利法》等科技工作法律法规;同时,我县还结合全县经济工作情况邀请大专院校教授、学者先后作了30多场高水平的科技报告,向各级领导、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提供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市农业科技化进展意见
为加快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步伐,根据市郊区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郊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场化的总体目标,现提出加快本市农业科技化进程的若干意见如下:
一、重点扶持方向
着重发展种源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开展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农业装备、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农业基础研究和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八大科技行动;突破农业生物、农业装备、农业加工、农业信息四大重点技术。
二、政策措施
1、由市科委、市农委协调组织本市企事业单位联合向科技部、农业部等进行国家农业科技项目的申报,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地争取扶持农业科技经费。
2、由市科委在每年科研攻关经费中拿出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同时,力争用于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每年有所增长。
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大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省级科技强市建设,推动我市向创新型城市迈进,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以打造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为中心,以科技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条件和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加强科技工作领导为保证,全面提升我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基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主要目标。到2010年,科技创新能力基本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综合实力和水平位居全国县(市)的前列,基本形成创新型城市的框架体系,为我市迈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政策法规为引导,产业集群为基础,科技服务机构为纽带,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产学研、融资中介等机构相互联动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完善。
——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5年内实施国家火炬、星火计划项目、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创新基金项目100项,重点新产品500项,获授权专利数4000项,其中发明专利200项以上。
科技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落实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对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2014年我们组织申报了13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梦金园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矿机迈科建材有限公司、新迈纸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据市统计局反馈,2014年1-9月份,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5.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6.86%,列各县、市、区第七位,比年初增长1.59个百分点,增幅列各县、市、区第七位。
(二)创新平台。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建设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级创新型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在已建立31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今年新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已组织石大昌盛等6家企业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英轩实业等2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南创业服务中心申报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申报元利化工、日科化学2家企业为省级创新型企业。日科化学、英轩实业2家企业申报了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
(三)科技计划。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产业关联大的高新技术项目,积极申报上级科技计划立项支持。截至目前,已获批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项,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164万元。其中,英轩实业的“柠檬酸高效生物制造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列入省自主创新专项计划,获省财政扶持资金1000万元;日科化学的“节能门窗用耐候高性能塑料型材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列入国家支撑计划,获国家财政扶持资金268万元(2014年拨付78万元)。矿机迈科的“全自动切码运系统”列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扶持基金项目,获省财政扶持资金40万元;元利化工的“粗笨萃取精馏精制技术研究开发”列入省攻关计划,获省财政扶持资金30万元。
(四)科技成果。全县共有12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世纪阳光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废纸纤维分级生产高端高附加值包装纸与纸板集成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梦金园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的“黄金饰品无焊料精加工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日科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塑料用低温高效增韧剂AMB树脂的研制”获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
(五)农业科技培训。今年已组织瓜果蔬菜种植技术专家、教授到经济开发区罗家庄举办瓜菜种植新技术培训班1期,推广大棚种植新技术3项,解决了村民低温下大棚蔬菜抗病增产的问题,制定了土壤改良规划,预计两年内节约化肥50余吨,土壤环境质量达到I类标准。培训农业科技人员2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速发展,实现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世纪日趋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作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充分认识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部署,研究制定黄冈"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对于合理部署科技力量,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一)黄冈科技发展的基本态势
"十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科教兴市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落实,形成了一个重视科技、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热潮。随着一系列推进科教兴市,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出台与实施,科技工作的宏观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创新越来越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技事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3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2万人,较2000年增长8.8%;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2万人;全市拥有研究开发机构160多个;全市R&D(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达到1.8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20%;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20多家。"十五"期间,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增强了信息服务能力;部分科研仪器配备得到了更新改造,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2003年,全市专利批准数170余项,比2000年增长118.9%;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84亿元,比2000年增长8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以及光机电一体化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2003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