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19:18: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产业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产业扶贫教育培训方案
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战决胜精准脱贫攻坚的部署,根据《省农业厅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农业扶贫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市农业局《关于加强农业产业扶贫教育培训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扶贫教育培训工作,结合全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贯彻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中心内容,坚持服务脱贫攻坚大局,加强产业扶贫政策、工作方法等培训,注重作风教育,帮助产业扶贫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培育优良作风培养造就一支懂扶贫、会扶贫、作风硬的农业扶贫干部队伍,同时培养一批产业扶贫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提质增效,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支撑。
二、培训内容
(一)学习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作为产业扶贫干部教育培训重中之重,组织干部研读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学习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干部担当作为等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思想方法、实践要求等,教育引导干部深刻认识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明确方向,自觉用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学习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方针政策。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关于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新部署新要求,深入学习领会县委县政府、省、市农业产业扶贫工程工作新部署、新要求,准确把握产业扶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产业扶贫工作目标标准、基本原则、政策举措、重点工作等,准确把握产业扶贫政策措施,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扶贫调研座谈工作会议发言稿
**是后发展地区,农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两翼山区,是扶贫的重点地区。近几年来扶贫工作在推动我市农业发展方面,影响极大,是促进我市农业产业调整不可低估的力量。借助这股强风,本人就农业产业扶贫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促进扶贫与农业的和谐共进,为解决**"三农"问题探索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扶贫是贫困落后地区农民脱贫的关键
我市是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但是农业资源不是最贫乏的,德保、那坡、田林、隆林都有不错的资源,可以种植大面积的耐旱粮食、饲草和耐旱的中草药,既保护土地植被又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收入。现在一些被认为贫困的地区其实并不完全是资源贫困,而是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是生产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造成了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所以产业扶贫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国家的扶贫投资主要通过国家各级政府的扶贫机构,把扶贫资金投入到到贫困地区的家庭或企业中。从我们目前的情况看,分散使用国家扶贫资金的结果是贫困地区依然贫困,经济落后地区依然落后。许多具有市场潜力、具有市场效益的农业项目,没有得到规模化发展、推动农民增收所需要的资本金,没有得到国家产业化扶贫投资的有力扶持。
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是脱贫的关键。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就是要解决贫困地区农业产业链中缺口所需要的资本金问题,对现行农业扶贫投资模式进行调整,可以改变当前只有单一部门投入的劣势,可以整合农业、畜牧等部门的资源优势,让扶贫资金可以发挥更大优势,符合市场竞争规律,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财政政策,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二、农业部门在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工作总结
今年,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作在州农业局的正确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抓住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促进农牧业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牧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结合我县实际发展特色农牧业。在政策框架下,加强农业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强农牧业自我造血功能。突出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在提高良种化、科技应用、质量安全、品牌化和组织化下功夫,促进基地提质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重点培育蔬菜、道地中藏药材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现将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成效
今年,我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在州农业局的高度重视和各级部门的配合下,通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及干部群众辛勤劳动,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明显实效。共完成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6300亩,具体落实情况是:
(一)蔬菜基地3400亩。主要分布在:
(二)道地中藏药材基地1000亩。人工种植主要分布在:
二、采取措施
区农业经营机制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牵动农村发展全局,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一、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状况
近年来,区积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机遇,以突破发展为主题,以破解“三农”难题为目标,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较为丰富的农特产品优势,大力实施“生态立区、产业富区、科教兴区”战略,不断培育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区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产业基地和规模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区发展中药材10.1万亩、蔬菜8.5万亩、烤烟5500亩、林果78万亩、食用菌500万袋,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种植9万亩。先后建成了刘湾中药材示范园、杨峪河丹参、张村桔梗、孝义黄芩、大荆西洋百合等25个药源基地;刘湾、陈塬、沙河子、大赵峪等6个蔬菜基地;腰市、蒲峪等4个烤烟基地;三岔河、陈塬、沙河子、孝义等36个林果业基地,以及黑龙口秦岭铺、孝义甘河、沙河子柴湾、大荆孟村等23个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发展养殖大户297户。其中丹参基地顺利通过国家GAP认证,刘湾大蒜、沙河子胡萝卜、黑龙口生猪等17个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12个农畜产品分别通过省级以上无公害认定和认证。全区初步形成了“东药、南菌、西牧、北烟、城郊菜”的产业发展格局,“天麻”、“孝义柿饼”、“黑龙口豆腐”、“白条肉”等一批农产品已在省内外形成了一定品牌效应。发展核桃协会、中药材协会、畜禽养殖业协会、蚕桑协会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58个,吸纳会员2300人,拥有固定资产1230万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及全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5.12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农业生产总值达到7.79亿元,同比增长17.5%;地方财政收入4258万元,同比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70元,同比增长8.2%。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效,主导产业的培植壮大,带动了农民收入的明显增长。但是,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初始阶段,由于基础差、起步慢,发展不均衡,在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市场化经营理念还有待加强。受传统思想定位影响,一些干部群众对发展农业产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片面地停留在压粮扩经的“平面调整”上,对农业产业化缺乏一种长期性、系统性的认识,市场化经营理念差,致使产业开发步伐不快,产业化程度不高。
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指导方案
按照国家、省及市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增效、贫困户增收,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结合实际制定市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中心,以科技服务和精准扶贫帮扶为基础,以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载体,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二、具体内容
(一)宣传党的深化农村改革政策和强农惠农政策
1.结合市脱贫办组织的各项统一行动深入贫困家庭广泛宣传党的深化农村改革政策和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引导贫困户从思想上与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保持一致。
县农业产业扶贫专项工作总结
根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14个扶贫专项2020年工作总结和考核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根据农业产业扶贫专项考核指标完成实际情况,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作为农业产业扶贫牵头责任部门,为了更好的做好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立了2020年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及科股室成员,有固定工作人员3名,负责农业产业扶贫日常工作;实行脱贫攻坚领导包片、股站室包乡责任制,以正式文件形式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股室、责任人,全力有序推进专项工作。
(二)指导督导情况。到目前,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专题分析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会议4次,召集相关责任单位专题研究协商扶贫专项工作2次,主要领导下基层开展扶贫专题调研、检查指导工作2次,下基层指导检查扶贫专项工作6次,全年开展指导督导800余人次。
二、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一)资金完成情况。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专项通过优化项目,农业产业扶贫专项涉及2个项目,专项资金实施。计划投入27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70万元,其中县级资金270万元,到位率100%。到目前拨付资金245.4万元,目前拨付完成率90.89%。年末能达到拨付完成率95%,财政资金平衡,按时录入“六有”平台。
在全区市场开拓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亚欧商博会举办“全疆果蔬热风烘干产品及冷藏设备推介专场会”期间召开座谈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自治区推进下半年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回顾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任务。总的看,上半年各地州(市)农业产业化部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社会稳定“三期叠加”等不利影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主食加工业、农产品市场开拓等方面,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真抓实干,取得了好成绩,有力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为全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区农业产业化上半年工作情况做一总结,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今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上半年,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机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挑战,认真调研分析和应对,先后对全区2014年度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情况开展调研,并召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座谈会,摸清情况、总结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南疆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调研,梳理出《南疆农业产业化项目指南》、有关援疆省份和各级各部门支持南疆的政策措施等,向国家和自治区提出加大扶持南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思路、重点和相关政策建议。同时,启动2016龙头企业监测和申报工作、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评选表彰,开展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监测、申报和数据调查工作。1-6月,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171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703个;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24.04亿元,同比增长13%;订单带动农户186.48万户,同比增长11%。
(二)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大力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全力推进南疆五地州3000座果蔬热风烘干房和1000座组装式冷藏库项目建设。截止7月底,在地州的共同努力下,3000座烘干房已全部建成,冷藏库建成968座;共烘制各类果蔬4696.22吨,设备、资金已全部到位,人员培训已全部完成。近期推进的北疆、东疆12个县市区产地初加工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地州、县市区高度重视,确保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见效,项目主体是县市,各地州要认真准备,严格按要求程序抓紧实施,为明年顺利推进该项目打好基础。深入开展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调研拟定了《关于<维吾尔自治区关于促进主食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报告》,推荐4家企业申报“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落实农产品加工税收优惠政策,认定为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9家。启动示范性合作社申报工作。1-6月,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498.41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销售收入432.56亿元,同比增长10%;利润总额15.58亿元,上缴税金7.61亿元,劳动者报酬15.38亿元。
农业产业扶贫教育方案
为学习贯彻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中心内容,认真落实市农业局《关于加强农业产业扶贫教育培训的实施方案》中脱贫攻坚行动部署和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安排,提高科技助推产业精准脱贫能力,强化“造血”功能,深入推进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确保扶贫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县农业局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以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中心内容,坚持服务脱贫攻坚大局。旨在培育一支作风优良、工作能力高、“懂扶贫、会扶贫、作风硬”的农业扶贫干部队伍,同时培养一批产业扶贫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为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提质增效,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支撑。
二、培训内容
(一)学习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及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方针政策
组织扶贫干部认真、仔细研读在多项扶贫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决胜扶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向、提高脱贫实效等方面的扶贫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贯彻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产业扶贫的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组织扶贫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关于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新部署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学习领会省、市、县三级产业扶贫工程工作的新部署新安排,准确把握产业扶贫政策措施、工作目标标准、基本原则重点工作等,确保贯彻落实各项部署要求。
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河谷光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平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金沙江)相望,是××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年平均气温25—28℃,年平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20**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有4003户,14389人。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2人,占总人口的95.7%。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05亩。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困难重重等诸多原因,故是一个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乡以优质香蕉、优质稻、冬玉米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近十多年来冬农开发和热坝作物栽培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河谷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优质香蕉、优质水稻、优质菜豆、冬早玉米、热区水果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透析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适应了我国农业在经济体制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客观要求,它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显著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它提高了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劳动生产率,有效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是适应市场竞争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1.培育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要以“名、优、新、特”产品开发为目的,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名优产品入手,对那些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通过良种扩繁等方式加快发展,树立品牌形象,形成支柱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发展农业规模化,建立农业生产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产业分布、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通过优势资源的转移和优化品种结构,创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大力发展名、特、优、稀等农产品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使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注重人才培养
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注重培育和鼓励农业人才脱颖而出,培养具有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人才与技术人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推进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让优秀人才流向农业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总是伴随着科技进步,而农业科技进步的实践最终是依靠农民完成的,只有通过农民的实践,各种农业科技成果才能转变为生产力,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实现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需要大量懂得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各级各类的农业专门人才,推动农业产业由低效益向着高效益产业转变,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加强农民职业教育迫在眉睫,政府应对农民职业培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以社会办学为辅的职业培训体系,使农村从业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广培训。农民职业教育应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起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使其具备能适应多个职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形成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布局,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技术人才的需求。
3.拓宽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