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安全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30 10:17: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业安全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机械质量安全论文
1农机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
1.1安全防护装置与强制性标准不符
首先,根据《农林机械关于安全的第1部分总则》相关规定,裸露在外的危险运动件必须要加设相应的防护装置。而有些农机产品裸露在外的旋转件没有防护装置,或者防护装置的强度以及刚度不符合要求。其次,防护装置安全距离不合要求。农机产品的防护装置若采用刚性网,或者采用栅栏时,其防护罩的网孔过于大,安全距离的预留不够。那么,手指很容易透过网孔接触到运动件,从而造成伤害。最后,有些农机产品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者装置不符合规范。如果防护罩太小,就不能有效地罩住转动件。如果转动件(链轮、带轮或齿轮)进入啮合区,并且没有防护装置,也就是说局部防护不到位,很容易对人身造成严重的伤害。
1.2安全标志不符合有关强制性标准
(1)安全警示标志未明显在危险部位标识。按GB10395.1的规定,即使机器采用安全设计和防护装置,但是仍有潜在危险存在时,则必须在机器醒目位置处标注相应安全标志。如发动机排气管等发热部件应设相应危险警示标志。(2)有关强制性标准要求安全警示标志须永久性存在。安全警示标志应在使用寿命内具有可视性,即使日晒雨淋也不褪色且不脱落。(3)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安全操作的内容缺失。或者产品说明书中明示担保写得不够明确,使得有些指标过高而误导消费。
1.3重要部位连接不符合标准要求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论文
摘要:随着农业机械不断的使用到日常生产中来,大大减少了农业劳动者的劳作负担,而且还增加了劳动效率和经济收益。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普及,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购买农业机械补贴政策,大力扶持农业的持续发展。但是农业机械的不断增加,也容易受到因为使用农业机械而带来的伤害,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管理环节,切实保证使用人员的操作安全。以下根据现在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现状以及安全管理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并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管理。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对策
1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1.1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我国已经在逐渐的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了对农机生产的安全管理力度。然而,由于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范围主要是在中小城市的农村地区,而且分布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的省市比较多,导致现在的法律法规在执行起来没有针对性,比较笼统,发挥不出其真正的作用和意义。而且部分欠发达地区忽视农机的安全生产环节,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以及现在的农民劳动参与者普遍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农机操作技能水平欠缺,十分容易埋下生产安全隐患。而且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容易钻法律的空子,这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农机安全生产的隐患。1.2农业机械生产安全监管部门的建设有待完善。我国虽然是农业生产大国,但是我国的农业机械在近些年才发展起来,总体的发展水平不高,这也是现在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安全监管部门发展比较缓慢的原因之一。虽然现在我国已经逐渐建立起相关的监管机构组织,但是由于需要管理的范围比较广泛,加之没有相关的资金作为支持,缺乏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现在我国在不断的推广和使用各种先进的新型的农业机械,但是监管部门却不能及时的获取相关产品的有效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监管,控制机械产品的安全问题。1.3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现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监管部门,并不是十分重视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相关的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而且现有的管理技术也比较落后。相关的管理人员在这种体制下进行工作,加之没有资金支持,不容易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极大的阻碍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随着现在各种新型农业机械的种类不断增加,使用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大大增加了现在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难度。1.4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低。现在我国农业生产劳作的主要力量是农村的留守遏人员,主要是中老年人。虽然这些人比较容易接受并且使用农业机械,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化水平较低,不懂得借助资料完善农业机械的使用准则和方法,只能凭借不断的使用,逐渐的积累使用经验,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操作方式。而且现在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在购买农业机械之后使用的时间是比较长的,短时间内不会重新购入新的机器,同时也不会花费资金进行专业的维修和保养。对于资金比较紧张的家庭,往往会选择购买二手的农机。二手农机的零件磨损程度不一,使用寿命较短,只能通过外观和个人经验进行判断,这样选择购买的农机就更容易出现安全生产事故。
2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的途径
2.1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应该尽快的建立健全有关农业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的予以完善,这样才能够保证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效进行。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有效的约束农业机械的操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操作,确保操作流程准确无误。同时对农业机械生产人员也要进行约束,明确其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并且灌输到整个生产过程之中,进行全过程的安全机械操作管理。2.2健全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现在只有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监管机构,并且不断的进行完善,才能真正的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提高现在的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各级的地方政府可以在依靠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基础之上,加强乡镇各级的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发展和需求的规章制度,在确实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要有效的保护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3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我国现在还处于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在逐步的增多,因此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力度,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缺陷和不足,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效率。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管论文
1开展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依据和列管农用车保有量
按管理权限和职能,农业机械部门负责管理各类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变形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因小型拖拉机和变型拖拉机价格便宜、方便操作、行走灵活,适合山区县田间及乡村道路运输,深受农民欢迎,这些农业机械在我县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活中发挥很大作用,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和潘口电站移民工程开始后,我县自走式农业机械逐年增多,截止目前竹山县各类行走式农用车辆注册登记3235台,在网上公示报废车辆1116台(因超期未年检、或有严重安全隐患)。列管在册车辆有2119台(其中:大型拖拉机12台、沼液抽排机35台、变型拖拉机2072台)。
2监管措施和做法
2.1建立健全了农业机械安全责任体系,明确了安全工作目标,落实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工作责任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每年初人员分工从领导到一般干部都明确有安全责任分工和具体安全工作计划。我局结合部门实际,年初以正式文件下发了《2014年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成立了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了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目标,对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状考核细则分解细化,建立了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是明确各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将安全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在责任追究制度中明确规定,实行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二是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局与各二级单位、各单位分别与执法人员、工作人员、教练、机手、学员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明确了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三是完善了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的要求立查立改;四是完善了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应急预案方案,进行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演练,基本具备了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五是按省市业务部门相关要求,规范了新车入户、牌证换发、年度检验等各项工作程序,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六是认真抓实农业机械安全工作的安排布置、检查督办,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安全生产做到逢会必讲、随时督查。在领导逢会必讲的基础上,全年召开专题安全会议10次,召开交警参加的联席会3次,到二级单位检查督导安全生产工作12次。
2.2坚持农业机械安全日常工作和专项工作相结合,强化工作措施,抓常抓细保安全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1农业机械生产作业的特点
农业机械手很少参加正规培训。农业机械驾驶员参加正规培训的少,无证操作的人多,操作具有很强的主观经验性和随意性,不能按照农业机械操作手册要求进行严格、规范操作。
2农业机械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地方政府和部门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对待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存在着模糊认识。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推广上,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关注不足、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安全重于泰山”理念仅仅存在口号上、文件中,没有落到实处,更没有形成自觉意识和行动。
2.2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宣传不到位。关于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培训没能做到常态化、无缝化,农业机械驾驶人员主要为农民,相对来说文化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较差,在日常农业机械生产作业中,经验式操作、随意性驾驶情况较为普遍,无牌无证行驶、不参加年度安全技术检验,违法拉人,导致事故发生频率增大。
2.3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和装备落后。《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建设规范》规定,“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具有适应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需要的办公场所,配备宣传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仪器设备,并按照农业机械安全监理行业标识规范设臵相关标识标志。”但是目前,不少农业机械监理部门设施和设备不足和落后,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安全检查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监理规范化建设和农业机械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其无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网络安全的论文好发吗
在当前来说网络安全是整个网络研究领域中十分在意的方面,网络的安全管理建设与经济发展、科技技术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关联。因为在当前农业、医学、工程、环境、设计等等方面的发展应用与网络技术是分不开的,则安全工程的制度就是一个主要方面了。
一般来说只要你的论文格式、论文撰写事项符合期刊要求等,那么论文还是很好发表的,同时对于你晋升来说也是一个值得要关注的方面。对于网络方面的论文来说奥注意的事项有:
1、网络安全论文的期刊选择
由于当前网络科技发达,在网上有很多这些方面的期刊,但是大家还要对当前的期刊要求、论文的内容上的查找都要与自己的专业和期刊征收事项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等等。在这里为大家推荐本不错的期刊:《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本刊针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新人新潮新技术”,旨在传达与反映政府行业机构的政策、策略、方法,探索与追踪技术应用的最新课题、成果、趋势,透视与扫描企业、人物及产业项目的形象、风采、焦点,推动并引领行业整体进步和发展。所设置的栏目有:焦点论坛、产业市场、技术应用、咨询服务、特别报道、权威论坛、网络安全、通信安全、应用安全、物理安全、安全管理、加密技术、安全支付、访问控制、灾难存储、取证技术等等。
2、网络安全论文撰写要求
1)标题又称题目或题名。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CNKI期刊文献计量分析
1材料与方法
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源,在数据库期刊高级检索口选择检索条件为“主题”,检索词采用“降解地膜”,时间跨度不限,检索时间为2018年7月30日,导出文献格式自定义全选获取作者、机构、年份等信息,将检索结果导入Excel软件,在人工检查和纠错的基础上,剔除科普报道、人物传记及信息简讯等非论文型数据,获得降解地膜研究有效文献。采用文献计量的基本方法,利用Excel软件从文献年际数量、研究区域、载文期刊、研究作者、发文机构、研究关键词等方面对降解地膜研究文献进行整理与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发文趋势分析。论文的发表量与年代分布情况可以反映该领域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轨迹[16],一时期论文数量的增加速度和数量,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研究者和实践者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17]。从图1看出,1987—2018年32年期间,国内首次发表降解地膜领域的文献为1987年,次年为空白年份,随后年份年发文量在1~60篇之间波动,至2018年7月30日,共发表降解地膜研究文献389篇。根据其年份分布特点,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87—2009年23年期间,检索到的文献只有109篇,占文献总量的28%,年均发文量为4.8篇。此期间降解地膜研究忽冷忽热,其中,1997、2004、2008年这3年降解地膜的研究分别达到一个小高峰,文章数量分别达到10、10、11篇,其余年份文献数量在0~8篇之间起伏不定。2005年是降解地膜研究的低谷期,仅出现了1篇论文。这一阶段,降解地膜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相关研究比较零散,研究处于较低水平,可视为缓慢发展期。2010—2018年9年期间,降解地膜研究文献数量增长较快,2010年仅为13篇,2017年已达到60篇,检索到的文献数量达280篇,占文献总量的72%,可以说超过2/3的降解地膜论文都是近10年产出的。这一阶段,降解地膜研究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可视为快速发展期。分析表明,国内降解地膜的文献数量总体偏少,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随着国家对农业资源环境领域的重视,可以预测未来降解地膜将成为热点研究领域。2.2研究区域分布。第一研究机构按地区统计结果表明(表1),389篇降解地膜文献广泛分布在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数量为1~62篇不等。新疆、甘肃、山东是降解地膜研究靠前的3个地区,文献量依次为62、38、1篇,分别占文献总量的15.94%、9.77%、7.97%。这些地区分别大面积种植棉花、玉米、花生等作物,对土壤水温的需求较强,地膜使用量、覆盖面积和使用强度在国内均排在前列,地膜残留量也较高,因而对应用降解地膜的需求也较为突出。云南、北京、广东是紧随其后的3个地区,文献量依次为29、29、20篇,分别占文献总量的7.46%、7.46%、5.14%。云南、广东分别种植烟草、甘蔗等作物,地膜使用较为广泛,对降解地膜的研究也较为迫切;北京在降解地膜研究方面占有一定优势,这可能是由于从事降解地膜的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机构及行政管理单位等比较集中于此的原因。2.3载文期刊分析。从统计情况看,检索到的389篇降解地膜文献分别刊载在175种期刊上,平均每种期刊发文2.22篇,国家期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地方杂志等均有刊载,说明降解地膜的情报源分布较为广泛,其研究已占有一定地位。根据布拉德福定律的区域分析方法[10],将每种期刊刊载的降解地膜文献数量进行整理,按照核心区、相关区和离散区大致占所有文献总量1/3的原则来划分期刊。核心区为发文5篇及以上的期刊共20种,文献总数148篇;相关区为发文2~4篇的期刊共53种,文献总数139篇;离散区为发文1篇的期刊共102种,文献总数102篇,据此列出降解地膜研究文献离散状况(表2)。分析表明,核心区期刊种类占期刊种类总量的11.43%,载文量占文献总量的38.05%,这一结果与布拉德福定律描述的核心区期刊刊载的文献量要占论文总量的1/3大致靠近;相关区期刊种类占期刊种类总量的30.29%,载文量占文献总量的35.73%;离散区期刊种类占期刊种类总量的58.29%,载文量占文献总量的26.22%。核心区、相关区、离散区3个区发文密度依次为7.40、2.62、1种/篇,核心区发文密度明显集中。20种核心区期刊分析表明(表3),载文量10篇以上的期刊有2种,分别是《中国农学通报》17篇、《现代农业科技》13篇,其余20种期刊为《新疆农业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塑料科技》《中国棉花》等,载文量在5~9篇之间不等,这些期刊可作为查阅降解地膜文献资料的主要信息源。期刊复合影响因子(IF)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18]。20种核心区期刊的IF都较低,平均IF仅为0.732。IF≥1的期刊有4种,仅占核心区20种期刊数量的20%,分别是《农业工程学报》(IF=3.118)、《干旱地区农业研究》(IF=1.420)、《中国农业大学学报》(IF=1.367)、《农业环境科学学报》(IF=2.218);这4种期刊载文量共计28篇,仅占核心区20种期刊的总载文量148篇的18.92%。分析表明,降解地膜研究文章水平总体较低,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4核心作者分析。从整理情况看,389篇文献按第一作者统计共有325人,其中发文1篇的作者281人,2~3篇的作者37人,4篇以上的作者7人,分别占总数的86.46%、11.39%和2.15%。核心作者是某研究领域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其研究水平和思想观点对该领域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可从发文量来评价核心作者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核心作者以普赖斯定律来确定,如式(1)所示[19]。(1)m为核心作者的最低论文数,Nmax为统计年限中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对检索到的文献按第一作者进行统计(表4),最多的作者是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申丽霞,其发文量为5篇,即Nmax=5。将Nmax=5代入公式,得m=2.24,取m=3,即数在3篇及其以上的可列为核心作者。通过统计得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共有12位,共44篇,占文献总量的11.31%,与核心作者发文量应占发文总量20%的下限相比,该比例明显偏低。分析表明,近年来降解地膜领域研究人员分布还比较分散,尚未形成一支较为稳定的研究群,且仅有个别作者对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了跟踪研究,核心作者不突出。2.5主要研究机构分析。研究机构是作者进行学术研究的依托,为学者研究提供了基本科研平台,尤其是核心研究机构及其动向更成为学者研究的风标[20]。从对第一研究机构降解地膜数量的排序情况(表5)可看出,发表4篇以上文献的机构主要集中在7家,分别是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11篇(2.83%)、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10篇(2.57%)、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8篇(2.06%)、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工程与工程学院7篇(1.80%)、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6篇(1.54%)、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5篇(1.29%)、新疆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站4篇(1.02%)。这些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降解地膜在玉米等粮食作物、棉花等经济作物、高粱等饲草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考察的大多是降解地膜应用后土壤环境的水热效应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少量研究内容涉及到降解地膜的降解特性,个别研究涉及到降解地膜的一般理论综述。分析表明,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是从事降解地膜研究的2类主要机构,是降解地膜领域研究中的核心和中坚力量,且这些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解地膜的田间应用。此外,近年来降解地膜研究领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极大重视,作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等项目的实施单位,也参与了降解地膜领域的研究,新疆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站作为政府农牧部门单位在文献数量排名靠前的第一研究机构中出现,也佐证了这一趋势,凸显了研发降解地膜旨在防控农业环境污染的初衷要义。在文献整理过程中还发现,从研究机构合作情况来看,降解地膜研究领域教学、科研与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较多,地膜生产企业参与的极少,仅有山东地区的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个别企业参与了一些研究,这是今后需要投入研发力量和鼓励支持的领域。2.6高被引论文分析。引用频次反映文献的参考和应用价值等,被引用频次越多,说明本论文对学术研究及交流所起的影响就越大[21]。本文将被引次数在70次以上的论文视为高被引文章,共有9篇文章,总被引次数为841次(表6)。这9篇文献分布在《农业工程学报》等8种期刊上,均由核心期刊刊载。被引次数最高的论文是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申丽霞于2011年发表在《农业工程学报》上的论文《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频次为119次;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吕江南于2007年发表在《中国麻业科学》上的论文《农用薄膜应用现状及可降解农膜研究进展》、西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黎先发于2004年发表在《塑料》上的论文《可降解地膜材料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频次均为112次,其余论文被引频次介于70~95次之间。由于文献的引用有滞后性,这9篇引用频次最高的文章都发表于2012年之前,这些文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7关键词词频分析。关键词是作者从高度概括的角度提出的一组反映文献核心内容的科技词汇,关键词统计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科学研究趋势,帮助研究者快速掌握科研动态[22]。词频分析法是利用可以解释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方法[23]。统计数据表明,389篇降解地膜研究文献共出现关键词677个,出现频次1737次。剔除与检索主题重复的“可降解地膜”“降解膜”“崩坏地膜”等显而易见没有分析意义的关键词,列出词频出现在10次以上的高频关键词(图2)。由其分布图可看出,根据其研究角度,大致可分为降解地膜类型、降解地膜应用作物和降解地膜研究指标3大类研究热点。从降解地膜类型关键词看,“生物降解地膜”共在36篇文献中出现,“生物降解膜”“生物降解”“光降解”在19篇文献中出现,“光降解地膜”在11篇文献中出现,“双降解地膜”共在13篇文献中出现,可见降解地膜类型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型降解型、光降解型及双降解型,且以生物降解型为主;从应用作物关键词看,“玉米”共在60篇文献中出现,“棉花”共在32篇文献中出现,“烤烟”共在16篇文献中出现,“甘蔗”共在12篇文献中出现,“马铃薯”“花生”各在11篇文献中出现,可见降解地膜的主要应用作物为玉米、棉花、烤烟、甘蔗、马铃薯和花生;从研究指标看,“产量”共在61篇文献中出现,“土壤温度”共在37篇文献中出现,“土壤水分”共在25篇文献中出现,可见降解地膜研究指标主要集中在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3个方面。从高频关键词的分布可以看出研究的热点,而低频关键词中则可能包括创新点[22-23]。限于篇幅,词频出现在10次以下的关键词没有列出,从其分布可知,“降解率”在8篇文献中出现,“降解性能”在7篇文献中出现,“环保”在4篇文献中出现,“降解产物”“工艺”各在2篇文献中出现,“安全期”“可控性”各在1篇文献中出现,这些关键词恰恰是评价某种降解地膜产品成熟与否的关键指标,应在今后研究中予以注重和加强。
3结论
1987年以来32年间降解地膜研究领域共发表文献389篇,前23年期间降解地膜研究忽冷忽热,可视为缓慢发展期。近10年来其速度和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视为快速发展期;全国各地对降解地膜均有一定研究,新疆、甘肃、山东等地膜应用广泛的地区是降解地膜田间应用研究靠前的3个地区,应用作物涉及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棉花、甘蔗、烤烟等经济作物;降解地膜文献分别刊载在175种期刊上,《中国农学通报》《现代农业科技》等22种期刊是核心区期刊,降解地膜研究文献的水平总体还较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是从事降解地膜研究的2类主要机构,研究主要集中在田间应用方面。教学、科研与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较多,地膜生产企业参与的极少;申丽霞、严昌荣等是降解地膜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该领域的研究人员还比较分散,领军人物比较匮乏;降解地膜被引次数70次以上的9篇高被引文章分布在《农业工程学报》等8种期刊上,被引次数最高的论文是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申丽霞于2011年发表在《农业工程学报》上的论文《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降解地膜类型研究、应用作物研究和水热变化、产量效益等指标研究是降解地膜研究的3类主要内容,分别涉及“生物降解”“玉米”“土壤水分”等关键词,而降解地膜制造工艺、环境评价等方面涉及的关键词,如“可控性”“安全性”等较少甚至缺乏。
中级农艺师多久能评高级
一般来说在获得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任职资格5年以上才可进行评审高级农艺师。对于在评审高级农艺师时要注意的问题主要为:专业能力、工作业绩、论文著作等这些事项。
一、专业能力要求
在专业能力上一般要求:参加完成国家、省(部)级攻关项目或重点科研项目课题的研究或是有关作为主持或主要参加者,制定本部门或本地区范围内的农业生产、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规划4项以上等等这些事项要求。
二、工作业绩要求
早工作业绩上一般要求从事农经管理工作,对本专业有独到见解,提出有较高价值的建议,对全省农经工作有重大指导作用,产生显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省级业务主管部门证明)或者是有关作为主持或主要参加者,完成推广农业新产品、新科技2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市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鉴定)等等这些事项。
三、论文著作
农业水资源安全的定义
1水安全、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定义的研究进展
1.1水安全定义的研究进展2000年3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水论坛及部长级会议”的主题是:水的安全,从洞察到行动。世界各国给予水安全以高度的关注。全世界140多个国家首脑或部长和3000名科学家出席了这次会议。宣言中提到水安全的含义是:确保淡水、海岸和相关的生态系统受到保护并得到改善,确保可持续性发展和政治稳定性得以提高,确保人人都能够得到并有能力支付足够的安全用水以过上健康和幸福的生活,并且确保易受伤害人群能够得到保护以避免遭受与水有关的灾害威胁,但常规模式不是我们的选择。同时,该宣言还明确提出了实现水安全面临的挑战为满足基本需要、保证食物供应、保护生态环境、共享水资源、控制灾害、赋予水以价值、合理管理水资源等7大方面[1]。可见,水安全定义内容丰富,既包括水资源的利用,也包括水环境保护和水灾害控制,同时涉及经济、政治、生态以及可持续性等层面。早在1998年,洪阳等[5]就以水危机为出发点,定义水安全。他们认为水安全的内涵是:由于人类不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活动,使得水体弱化或丧失正常功能,不能维持其社会与经济价值,进而危及人类对水的基本需要。其广义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都能可持续地获得维持或改善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用水。对人类系统而言,水安全就是人人获得满足其基本生理或生活需要的用水量;对社会经济系统而言,水安全就是社会经济系统获得能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用水量;对环境子系统而言,水安全就是环境系统获得能维持或改善环境质量的用水量。并且认为水安全的作用层面有3个:个人生理或生活的基本需要;社会、政局的安定;经济的持续发展。当今世界面临的水安全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水资源匮乏、水质污染以及水环境恶化。以后还是洪阳[6]进一步丰富了水安全的内涵,认为水安全的内涵包括自然型水安全,如干旱、洪涝、河流改道等,以及人为型水安全,如水量短缺、水质本论文由毕业论文网整理提供
污染、水环境破坏。同时指出,其外延指的是由水安全引发的其它安全,如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等。韩宇平等[7]更强调水安全的动态属性。将水安全理解为,在现在或将来,由于自然的水文循环波动或人类对水循环平衡的不合理改变,或是二者的耦合,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区域水状况发生对人类不利的演进,并正在或将要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表现为干旱、洪涝、水量短缺、水质污染、水环境破坏等等方面;并由此可能引发粮食减产、社会不稳、经济下滑及地区冲突等等。成建国等[4]比前人更进步的一点是赋予水安全以人文属性。认为水安全是指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人人都有获得安全用水的设施和经济条件,所获得的水满足清洁和健康的要求,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同时可使自然环境得到妥善保护。水安全的内涵包括3个方面:一是水安全的自然属性,即产生水安全问题的直接因子是自然界水的质、量和时
空分布特性;二是水安全的社会经济属性,即水安全问题的承受体是人类及其活动所在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三是水安全的人文属性,即安全载体对安全因子的感受,就是人群在安全因子作用到安全载体时的安全感。具体说就是水安全和水资源系统的丰枯等属性有关,和人类社会的脆弱性有关,和人群心理上对水安全保障的期望水平、对所处环境的水资源特性认识以及自身的承载能力等有关。水安全的外延指的是由水安全引发的社会经济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以及这些系统下面的子系统如社会经济系统下的粮食安全、政治稳定等。并指出水安全是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的综合效应。由此可以看出,水资源安全和水环境安全是水安全的子集。而陈绍金[3]则给出了更为概括的定义,认为水安全就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可承受涉水灾害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确保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没有强调水环境安全。1.2水资源安全定义的研究进展2000年3月,还是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水论坛及部长级会议”上,把水资源安全理解为“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取足够安全的水”[2]。贾绍凤等[2]对这一概念作了具体的解释,认为水资源安全实际上涉及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几个层次;水资源经济安全强调水资源能够支持经济的发展,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可以提供水量和水质保障,二是供水价格要适中;水资源安全的实质是水资源供给能否满足合理的水资源需求。郭安军等[8]把水资源安全的水质和水量分了先后层次。认为水资源安全的内涵包括水质的安全和水量的安全两个方面。从水资源安全预警机制的角度看,水资源安全的概念分为3个层次:(1)水质的安全这是水资源安全概念中第一个层次,主要包括地表水质的安全和地下水质的安全;(2)基于水供给和水需求基础之上的水量安全;(3)基于可持续利用基础之上的水量安全,指在一定的水储备条件下,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每年水的利用率不能超过其贴现率。郑通汉[9]提出了广义和狭义水资源安全定义,认为广义的水资源安全是指国家利益不因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质污染、水环境破坏等造成严重损失;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过程和系统不受破坏或严重威胁;水资源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状态。狭义的水资源安全,是指在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水资源的供给能够在保证质和量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夏军等[10]把生态用水作为本论文由毕业论文网整理提供
水资源安全利用的前提,认为水资源安全是指,在满足生态用水前提下,以可承受的价格,为居民生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生产提供符合水质要求的供水。1.3水环境安全的研究进展与水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相比,水环境安全的定义还要年轻。相关的研究也比较少见。曾畅云等[11]定义水环境安全为:水体保持一定的水量、安全的水质条件以维护其正常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保障水中生物的有效生存,周围环境处于良好状态,使水环境系统功能可持续正常发挥,同时能较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使人类自身和人类群际关系处于不受威胁的状态。
2水安全、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概念辨析
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定位分析
摘要:主要阐述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概况及科普机遇,农业科技期刊适时宣传科普的必要性及其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定位。农业科技期刊在突出主责主业的前提下,遇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之时,应及时发挥其媒体作用,扮演好科普角色,弥补相关媒体报道的短板或空白之处。农业科技期刊适时适量宣传科普,承当相应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扩大期刊影响力及维系期刊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舆情;机遇;科普定位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民生和农业生产,与每一位民众息息相关,同时对政府公信力及中国农产品国际形象等均有相当重要的影响[1]。公共安全事件具突发性,一旦发生,往往使人措手不及,引发恐慌,迫切需要普及有关知识和正确的舆论引导。科学普及任务一般由科普期刊承担。科普期刊以通俗易懂、简单、趣味的方式向大众传递复杂的科学信息和知识,是国家科普事业的重要组分之一[2],对培养和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意义重大[3]。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4],学术类期刊是文化、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文明传承方面具有独特作用[5],相对于科普期刊,其传播内容侧重于创新性、深入性和探索性等,语言表述上强调学术性、规范性,给人更加正式、正规和权威之感,且具备宣传科普的充分条件和责任。期刊定位指明了期刊的发展方向,决定了期刊的选题范畴[6],也是期刊品牌建设、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科技期刊不仅是发表学术成果的专业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科技期刊应承担传播科学知识、引导公众舆论的社会责任[7]。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面前,农业科技期刊应认清自我角色、准确定位,在确保和突出主责主业的前提下,适量拓大刊载范围,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从公众实际心理需求出发,适时添加专栏,适量报道相应的农业科普知识,充分发挥期刊的社会效益,提升期刊影响力。
1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概况及科普机遇
1.1舆情概况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短视频的迅速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快速和便捷,手机成为网络平台推送信息内容、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载体,社会舆论传播形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8]。但网络世界鱼龙混杂,许多信息真伪难辨。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事件时有发生,网络舆论空间内容由于缺乏把关,有些用户自律性不够甚至是居心叵测,所制造的谣言、流言对农业产业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给政府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科普的文章较少[],尤其是权威文章匮乏,部分网民及媒体人由于缺乏农产品安全生产、消费的基本知识,对从网络中获取的信息充满迷惑、恐慌或不知所措,有些甚至以讹传讹,散布谣言,常常给利益相关方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是提高民众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水平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应对其舆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现状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总结了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三种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WTO贸易规则框架下主要农产品生产国农业政策改革的比较分析,认为目前农业保护仍然广泛存在,进而阐述了阻碍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的WTO农产品贸易协调机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措施;最后,就中国农业如何应对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提出了三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农业政策;改革WTO;协调机制;政策建议
一、导论
(一)选题意义
农业和农产品生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各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涉及到人民生活、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农业历来是各国政府保护的重点。农业保护严重扭曲了农产品贸易,使各国都深受其害,于是取消贸易保护、实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经过艰苦谈判,乌拉圭回合谈判最终达成《农业协议》,奠定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从《农业协议》开始实施至今,各国遵照《农业协议》履行承诺,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得到推进。但同时,WTO农产品贸易协调机制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在谈判中加以完善。中国是一个拥有超过9亿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国,作为一个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将同时面临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压力。为此,深入研究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及WTO农产品贸易协调机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遵照国际协议调整国内农业政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中国全面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国内农业安全以取得长治久安、持续发展的牢固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