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化学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00:16: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药化学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药化学专业

海南大学农药学科建设思索

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资料.是人类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农业生产工具之一.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农药在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公众对农药的质疑也愈来愈强烈,人们对农药的认识发生了改变.不再单纯追求农药的高效。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强调农药对人畜的安全性和环境的协调性农药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必须面向社会或农业生产的实际.因此,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实际需求,加强农药学科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农药学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近1O年,海南的农业生产、农药研究与应用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频频发生的农药残留、抗药性及管理上的漏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海南农产品的声誉.使海南农业生产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我国农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海南特殊环境条件下对农药的巨大需求及出现的问题.从课程体系的建设及教学改革探讨海南大学农药学科的建设及农药学人才的培养。

1农药学科的发展

农药学科在我国仍是一个新兴学科北京农业大学于1952年创建了第一个农药学专业.距今仅有50年的历史。却得到了快速发展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有关学科专业进行调整时,将农药学上升为植物保护学的二级学科:国家在“九五”和叫一五”规划中加大对农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投入]:各农林院校也纷纷建立了农药学硕士点、博士点,培养农药学高级人才。农药学科的发展已经成为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绝大部分植保专业本科生毕业之后所面对的就业岗位,往往与农药有很大关系,如农药营销、农药技术服务、农药管理、农药残留检测、农药应用和农药开发等。但在国家本科招生专业目录上没有农药学专业.因此,许多高等农林院校都在尝试开办与该专业相近的专业.开始了农药以及与农药相关专业的本科招生_3]。从2002年开始,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及莱阳农学院等.陆续在植保系或植保学院下招收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方向的本科生同时西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也在原植保专业中招收农药学方向的本科生而更多的农业院校则是通过加强《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来系统介绍农药学相关的知识体系这些举措对农药学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说明农药学在我国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

2海南农药现状及农药学科的建设

海南热区对农药的需求量巨大.但海南农药企业基础较薄弱,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农药市场较为混乱.应用管理方面严重滞后及存在盲目促销等现象。同时,农民施药水平低.综合防治观念薄弱.病后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不注意清理田间病虫源及采取各种农业的、生物的防治措施,滥用和乱混农药现象严重,使得防治效果差.又污染环境这些都直接导致海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所致的人畜中毒事件屡屡发生2010年初的水胺硫磷等高毒农药残留超标所致“毒豇豆”事件.再次给海南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敲响了警钟2010年底.海南颁布了《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修订)》,规定在海南禁用的农药品种多达52种要解决海南农药的诸多问题.除了政府制定禁用高毒农药加强农药管理的决策与举措外.还需发展高效、经济、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品种以替代高毒农药,需要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研发能力及加强农药的科学使用与管理而解决问题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完善农药学科体系.培养合格实用的农药学专业人才。

2.1海南大学农药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

查看全文

农药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药管理,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经营是指经营者的采购、储存、销售农药等行为。

第三条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规定。各区、县级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没有设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区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负责其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市、区、县级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可以委托植物保护机构或者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机构具体负责农药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查看全文

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思考

1影响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1.1重金属污染。锌、铁、钴、镍、锰等金属元素有些是对人体有益的,但也有些会对人体健康有害。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表现出重金属的生物累积和转化能力,从而丰富人们有益的微量元素,同时也会吸收一些有害的微量元素。重金属不易被微生物破坏,但可以很容易地富集在生物体内。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疾病,如肾脏和肝脏器官病变。食用植物性农产品中重金属的来源来自其生长所需的基质、水、土壤、空气和其他因素,近5年来,中国农业农村部对食用植物性农产品中重金属的特殊监测和风险评估数据显示,食用植物性农产品中重金属的合格率超过90%,存在质量和安全风险。1.2施用过多的化学农药。根据功能,化学农药可分为农药、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毒性,化学农药可分为高毒性和低毒性农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法”,有毒和剧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生产,然而,在食用植物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通常使用有毒和高毒性的农药来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考虑到化学农药的高残留和生物累积特性,这些农药的广泛使用给农林产品带来了农药残留污染,不仅污染了生态环境,还导致食用植物性农产品积累农药,长期累积滞留在体内,会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1.3环境污染。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和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了土壤、大气、水等不同程度的植物的生长环境,直接或间接导致生产出的农产品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土壤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植物根丝很容易从受污染的土壤中吸收有害物质,从而超过食用植物性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标准。二氧化硫排放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由于植物生长需要高水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极易被植物吸收,从而二氧化硫与来自细胞间隙的水快速相互作用,产生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导致亚硫酸盐超出限制。1.4缺乏专业人员。食用植物性农产品是各种食品加工的主要原物质,其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而生产该类农产品的基地主要是乡镇农村,在这些地区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同时受到专业技能及经费的影响,在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检测方面做得不够好。

2提高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策略

2.1科学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关于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物理和生物防治第一的原则,化学防治是防治病虫害的必要补充。选择优良抗病品种,还应采用适宜的栽培和规范化管理技术进行各种调控。关于农药的使用,生产者应遵循农药必须安全使用的原则,严格执行农药安全标准和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禁止使用有毒、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但最好选择微生物来源和植物源农药制剂,选择科学方法和控制农药使用量和持续时长以为植物生长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条件并抑制植物病虫害。2.2生产地区的选择。考虑到生长环境对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大影响,生产区应位于干净整洁的地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中的有毒物质不应过量。在生产区周围,不应存在工业废水、废物、垃圾场和各种污染源以防止污染土壤、水质等。2.3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食用植物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质量安全的监管与检测,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严格监管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好生产记录,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做好污染治理工作。如在食用植物农产品进入市场前要做质量检测工作,防治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让大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充分的了解,更加放心地食用。

3结束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逐步提高,食用植物性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如何有效控制该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如何保证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重视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加强质量安全控制,保障食用植物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人们提供安全、绿色的食品。

查看全文

农药销售指导意见

为加强我县农药市场的管理,严格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建立健全农药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规范农药市场经营管理秩序,确保全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省农业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对高毒农药实行定点销售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建立追溯购销记录制度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规定,我县对高毒农药实行定点销售。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时应注明农药毒性类别,同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

(一)高毒农药名单。根据农业部第1586号公告,高毒农药名单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杀扑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灭多威、灭线磷、涕灭威、磷化铝、氧乐果、水胺硫磷、溴甲烷、硫丹等22种。

(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名额。我县具有有限公司执照且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农药批发单位6家,因此县级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批发)不超过6家,镇乡级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零售)43家,主要设在原43个镇乡建制时的集镇上。

(三)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选定条件。符合《农药管理条例》第十九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和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具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经营场所,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储存设施,从业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有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查看全文

果品质量安全论文

1引言

林果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如今,林果业发展已然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程度的判定因素之一,林业果树种植技术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科学的果树种植方法还未得到推广和普及,果品质量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大多数果园仍然采取传统的栽培方法,大面积种植、过多施用化肥以及剧毒杀虫剂等,导致果品含重金属超标,质量不过关,果品安全隐患问题层出不穷。由此看出,林业果树种植技术的好环直接影响果品的质量安全。

2果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分析

2.1化学农药比重较大,超标严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的使用量非常巨大,而且大部分都是化学农药,常见的化学农药包括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农药类等。多数果农对果树的培育主要采用传统的方式,即化学农药防治,过多依赖农药防治,副作用会越明显,比如长期使用有机磷农药,果树的生长状况会受到影响,结出的果实可能会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并且采用已经禁用的硝态化肥,比如硝酸磷肥、硝酸铵等,也会导致果品内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从而不能通过果品的质量安全检测。

2.2对果品质量关注度不够

查看全文

蔬菜有害生物治理问题及计策

现阶段,南通地区农业生产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时期,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以及农业生态环境安全隐患和制约因素还比较多,确保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三农”安全任务任重道远。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农药残留超标是造成“三农”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针对南通地区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形势和需求,必须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应当构建设施蔬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大力推广普及绿色植保技术。

1.建立健全设施蔬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服务体系

首先,借助现有的“市、县、镇”三级植保技术推广及服务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批从事设施蔬菜植保技术服务的专职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开展设施蔬菜有害生物发生危害预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技术服务。针对有关设施农业园区、各类设施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组织以及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较大的村组、种植大户、农民带头人等,培养植保技术能手,让更多的人掌握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基本知识,并使之成为宣传、推广绿色植保技术的“二传手”,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其次,借助“科技入户工程”“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等项目,通过项目载体的形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设施植保技术服务,充分发挥植保技术人员在现代设施农业科技服务中的作用。再次,通过建设设施植保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借助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开展设施植保新技术研发,开展植保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公共技术服务。

2.推广普及设施蔬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为扭转病虫害防控过程中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的局面,重点针对设施蔬菜有害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要求,集成并推广绿色防控配套技术。通过“三诱一网”等技术措施,降低设施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虫口密度。通过轮作换茬、种子处理、标准化育苗、设施土壤无害化消毒等措施,控制和减轻设施蔬菜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通过高温闷棚、生态调控、静电除湿等措施,控制和减轻设施蔬菜气候性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通过筛选适宜设施蔬菜有害生物防治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静电喷雾、烟雾机、烟雾剂、生物防治等措施,提高设施蔬菜有害生物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根据区域、品种布局、茬口安排、栽培周期等,分作物制定并完善设施蔬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或地方标准等,逐步实现设施蔬菜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和规范化。

3.建立设施蔬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示范园区

查看全文

水稻病虫害的特征及强化

本文作者:马鸾艳文鸿石桥德孟庆金工作单位:广西全州县咸水乡农技站

不依照化学防治指标施药防治农民对水稻病虫的防治大多数是按县植保站的《病虫情报》中预报的防治时期进行施药防治,但是90%的农户不懂得检查病、虫情,不懂得应用化学防治指标,不管稻田里病虫发生不发生、是否达到防治指标,要防治就是所种稻田全面喷药,不会挑治,而且很多人每次把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等的农药都用上;还有一些农户盲目施药,施放心药,不管有无病虫发生,每相隔10-15d都要施药防治1次,造成在防治时间上提前、或是滞后,错开防治适期,影响防治效果。田间施药作业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一是配制药液不规范,79.8%的农友配制药液时不进行2次稀释,而是直接把农药倒入喷雾器内,加水稍搅拌就喷施,时常有搅拌不匀,局部药液浓度过高,造成药害的现象;二是农药对水量不足,用手动喷雾器在稻田施药防治,一般要求水稻前期每667m2喷药液30~40kg,水稻中后期每667m2喷药液45~60㎏,实际上很多农户在水稻中后期每667m2喷药液也只有30~40kg,有的农户为图快速不使用喷头或把喷头孔弄大;三是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差,取农药、配制药液都不戴胶手套,不戴口罩,喷施农药时都不穿长水鞋,有时逆风喷药,甚至有的穿短衣裤喷药,有的施药过程中抽烟、吃东西。施药防治成本高农户在水稻田施药防治病虫害,农药成本每季稻就达100~120元/667m2,多的达到200元/667m2,据测算,农药用量增加达20%~30%。1.6以手动喷雾器喷药为主,用工多,效率低据调查,全县97%的农户喷药都是用手动喷雾器。用手动喷雾器每人每天只能防治0.4~0.5ha,与机动喷雾机每人每天可防治1.3~1.7ha相比,效率很低。1.7菊酯类农药用于水田菊酯类农药速效性好,由于对鱼类表现高毒,对青蛙和蜘蛛等天敌杀伤大,易诱发害虫产生抗药性,除肟醚菊酯等个别品种外,在水稻田的应用受到限制。但调查中,90.1%的农户用过菊酯类农药防治水稻害虫,用得最多的是氯氰菊酯、氟氰菊酯等。

上述农民在稻田对病虫害施药防治的7点特点折射出当前分散防治的弊端。要优化稻田病虫害的施药防治,必须加强培训,发展种田大户,推行统防统治。强化对农村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化学防治技术水平,增强科学用药、安全施药意识,改变不合理用药习惯,促进科学防治。农村科技示范户是科学种田、科学防治病虫害的示范带动户,有关部门应首先强化对农村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完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种田专业大户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人地矛盾日渐突出的当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让愿意种田种粮的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大户成片种植格局,改善生产管理条件,便于技术服务和先进植保器械施药防治,提升对病虫害的防治效率、效果,提高种粮比较效益。2011年全县已有种田大户263户,其中:户种2~3.4ha的有229户,户种3.4~6.7ha的有26户,户种6.7~10ha的有6户,户种10ha以上的有2户。这些种田大户一般都是连片种植,用心管理,拥有机动植保器械,科学防治病虫害。例如,龙水镇种田大户谢合良经常与农业技术人员联络沟通,掌握最佳时期施药防治病虫害,使用机动喷雾机施药,所种植的8ha稻田2~3d便可完成病虫害的防治。发展专业防治服务,推行统防统治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建立具备植物保护专业技术和先进植保器械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由受过技术培训的专业防治人员实施统防统治,实行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统防统治不仅方便群众,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而且能科学及时防治好病虫害,提高防治效果,并能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节约防治成本,同时可有效规范田间作业行为,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发生。加强和稳定乡镇一级的农业技术力量,保障技术推广工作如在开展防治前与农民技术员联合做好病虫情调查,指导农户划分出防治对象田,确定防治时期、使用农药品种及剂量。蔗是安全的。

试验结果表明,140g/L氯虫•高氯氟CS对甘蔗螟虫具有很好的防效,3000倍液和4500倍液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且对甘蔗安全。在生产实践中应用140g/L氯虫•高氯氟CS防治甘蔗螟虫时,推荐使用稀释液倍数为3000~4500倍液,注意掌握在甘蔗螟虫幼虫孵化盛期用药,可有效防治蔗螟为害,同时,还能兼治甘蔗绵蚜虫、蓟马、蔗龟等多种害虫[6]。为了防止害虫抗药性产生,建议多种农药轮换使用。140g/L氯虫•高氯氟CS含氯虫苯甲酰胺9.3%、高效氯氟氰菊酯4.7%,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能高效防治鳞翅目害虫外,还可兼治蚜虫、绿盲蝽、介壳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和蓟马等锉吸式口器害虫,具有杀虫速度快、持效期长、广谱高效、对环境友好等特点[6]。与常规悬浮剂、常规微囊剂不同,其独特的微囊悬浮剂,使其在保证速效的同时还具有持效活性,持效期达20d以上。

查看全文

农林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农林院校中的化学学科研究生的教育教学非常重要,结合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林院校研究生教学模式的几点改革措施,促进研究生的高效学习和发展。通过研究生自身的准确定位,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学术报告、理论实践结合和交叉学科的概念模式开展育人工作。

关键词:农林院校;化学学科;教学模式

1.农林院校化学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化学学科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众多基础学科必学的一门课程,例如生物、医学、农药、农学、光电材料等。因此,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探索研究一种适合本专业研究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尤其是农林类院校研究生[1]。一方面化学学科本身门类多样,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另一方面农林学校的定位是为地方省、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化学学科本身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定位。如何探索出一种合理、高效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研究生自身的学习发展,在以后激烈竞争的发展环境中有一席之地,同时也利于安徽农业大学整体的发展和强盛。日前,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对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教学作了重要指示,强调加快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基于以上的定位,我们必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完善管理评价体系。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政府、社会以及家庭等诸多方面,同时与校内招生、培养、管理等众多部门,需要建立协同配合机制,切实履职尽责担当,才能扎实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为当地省市的经济发展不断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作为农林院校的研究生更具有更高的觉悟,培养出一批可以为当地省市农业经济服务的优秀人才,通过优化布局合理的教学模式,促进研究生综合实验、实践能力的提升。

2.农林院校化学学科研究生的教学改革探索

化学专业本科生进入农林院校研究生阶段后,他们的化学学科方向会逐渐细化,从一级学科化学到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纳米化学、仿生化学等中选择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二级学科,这必将导致各个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方面的差异化,使其仅关注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知识,由于学生学科门类分散,硕士点、博士点招生人数较少的情况下使得相关专业课很难顺利开设。例如,本应在研究生阶段开始的专业课高等有机、物理有机、生物有机、自由基化学、金属有机等课程难以开设,因为这些有机化学相关方向学生的专业课,对于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纳米化学方向的研究生就不会太关注,也不会花费精力在这些课的学习上,对于有机化学相关的学生将是一个重大的损失,这必将导致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难于提升,在学习、阅览文献,尤其是英文文献的时候会存在难以理解的状况,同时对于实验、实践过程的熟练性也会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理论知识的匮乏,难以有创新性的想法(图1)[2]。鉴于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学措施,通过正确的培养方案引导,才能够更高效地促进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优化重组教学内容,重心主线贯穿始终。例如,针对《有机化学》课程中旋光异构化学内容的特点和难点,并根据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重组优化,依据官能团分类进行模块教学(分为碳碳单键、碳碳多重键、碳卤键、碳氧键、碳氮键等五大知识模块),从而使得学生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掌握相应的知识重点和难点,依靠重心主线去理解复杂的化学反应和机理。这也使得模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关联在一起,各自又有所侧重,从而构成《有机化学》教学的有机整体。基于以上的认知,我们主要采取综合的教学模式,寻找共性,突出共性的方式来解决该类问题,主要从学科定位、利用互联网、学术报告、交叉融合、加强教师自身水平五个方面入手来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图2)。(1)找准定位、丰富教学内容明晰硕士点、博士点的研究方向分类,只有清晰的学科定位,才能使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得到合理的规划和分配,保证各个学科方向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予以学生正确、有效的方向引导。作为农林院校化学学科的研究生,他们的教学研究方式不同于综合性大学,需要嵌入更多的与农业经济活动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教学上,同时也体现在实验、实践的过程中。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只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就行,而作为农林院校的研究生,就提出了更特殊的要求,不仅要学好化学学科相关的知识,同时得将视野投向更宽的农药、园艺、动科、茶食、环保、农业等与农业经济活动更密切的方向上来,这必将导致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的宽泛和自由。例如对于从事农药化学相关研究的学生,除了学习好有机化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对药物化学方面的抗真菌、抗病毒、抑菌活性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及动作可以领悟教师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直观地了解知识内容。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灵活地接受知识,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知识结构与体系,且在教学过程中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和意志品质培养。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讲解知识时以黑板板书为主,留给学生空白时间较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少,导致学生参与度低、考试不及格率高、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应该参与到教学中,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这就需要引入更多的教学内容,丰富以板书为主的教学内容。如:①在课堂中开展双语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开展可视化教学,使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还能感受到化学世界的丰富多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学习新知识,在上课时可以更容易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遇到问题时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沟通,促进与教师的交流;②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如让学生讲解一些与有机合成化学相关的文献,开展相关的课堂练习和课堂讨论,开展一些简单实验,可让学生制作球棍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③教师可在课堂上给出原料(如氟虫腈、苯乙酮、苯甲酸乙酯等)的分子结构,要求学生用Chemdraw软件画出不同的合成路线以得到目标产物,并分组进行实验,计算产率比,并分析生成的副产物有哪些,讨论并总结各个合成方法的优缺点。(2)利用互联网优质平台资源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许多优质课平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例如网易公开课、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等,各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可以选择适当、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共享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避免因为研究生人数较少,研究方向分散带来的难以开课的现象,使研究生能够提升理论知识,服务于实验、实践过程。此外,多媒体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而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开展一体化教学。教案在线共享,使得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教学的要点、授课的内容以及知识的框架脉络,方便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教师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以图形、图像的形式展现,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有很多学生已经养成在课后浏览多媒体教案进行复习的好习惯,这是一种猎取新知识的好途径。利用网络平台,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传统的答疑方式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而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回答学生的问题,由于时间不充足,问问题的学生又多,这样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采取网上答疑,具体方法是建立教师学生互助交流群,学生可随时上网提问交流,有机化学的任课教师都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沟通。另外,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在网上互助答疑。通过这种方法,使得教学互动,在学生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例如学生可以登录精品课程网站:进行在线学习。(3)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众所周知,在研究生阶段,化学学科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科研实践工作,而不仅仅是理论工作,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要求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个过程就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作为化学学科的研究生我们都很清楚,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危险现象。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实验功底的锻炼,同时通过理论知识的丰富来强化实验技能。基于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研究生学术报告的形式,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增强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升思维理论高度。通过研究生的交流学习达到提升自身科研水平的目的。通过专业知识的深入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4)与农林相关专业交叉融合农林院校众多学科门类和化学知识息息相关,以我们安徽农业大学为例,例如农学、园艺、动科、生命科学、茶学、农药学[3-6]以及植物保护等相关的学科方向都和化学学科紧密相连,我们可以通过学科交叉的形式开展研究工作,达到互利共赢,“1+1”大于2的效果,不仅使本专业研究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扩宽了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比如,植物保护学院的农药学,是需要通过有机化学的知识设计合成出具有一定活性的药物分子,然后通过植物保护相关的知识药理评估、抑菌评估、安全评估等达到最终应用目的,这个过程中,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但同时需要植物保护相关的生物测试、评估才能得到最终的应用。两个学科方向只有紧密结合才能达到合成高效农药的目的。由此可见学科的交叉意义重大,只要将教学资源有效的整合,才能够发挥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的实现与现实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5)加强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依据课本,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随着化学学科科研活动的广泛进行,知识面陡增,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研究生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教师自身而言,需要从事一些科研活动,紧跟科技前沿,丰富自己在本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厚度,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生才能获取更前沿的专业知识和视角。例如,我们可以经常讲授一些最近的、前沿的、新颖的科学杂志,通过科学研究活动的视觉,拓宽学生的思维宽度。我们教学的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只有深入了解科研活动,从事科研活动,才能够加强自身的实验、实践能力。通过教师自身的理论和实验、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农林院校化学学科研究生的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机化学专业方向近三十年的迅猛发展,其知识量已远远超过书本上所传授的。例如,2018年,哈佛大学的EricJacobsen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苯环的亲核取代过程对于某些结构为协同的机理,而非传统教科书上所说的都为分步的机理。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有机化学的研究尤其是与立体化学密切相关的不对称催化等发展前沿、热点领域及其相应科研转化成果等作为扩展内容引入到课程教学中,这样不仅会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深入,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完整性,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尤其是立体化学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

查看全文

非农业用农药市场概述

近年来,我国农药工业不断迅速发展,无论是在原药合成方面还是在制剂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农药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当然农药销售市场也主要局限在农业领域。据报道,2005年我国农药原药总产量已达70多万吨,而国内农业对农药需求量只有3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我国农药已经供远大于求。近年来,虽然出口销售不断增加,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大于求的问题。国外农药工业在上世纪末也曾遇到过这种问题,只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农药的非农业市场以及公司重组,及时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世界上几个最大的农药公司在上世纪80、90年代都进行了重大的并购或重组。不妨看一下这些农药公司现在的业务结构,他们除了农作物保护业务以外,还有环境卫生、动物保健、草坪保护等业务,其产品不仅有传统化学农药,也有生物农药和转基因产品。这些公司在非农业用农药市场的销售额成长很快,利润也比传统农药大得多。最近几年,在欧美还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非农业用的农药公司,事实上这些公司的名称已不再带有农药二字,其业务发展迅速,利润颇丰。本文就非农业用农药目前的国内外市场以及我国非农业用农药的市场机遇作一简述,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1全球农药市场的现状

2005年全球农药的销售额约311亿美元,其中化学农药大约有260亿美元,生物农药与转基因作物约有53亿美元。从图1可以看出,过去十五年全球农药的销售增加很少,平均每年只有1.1%的增长。如果扣除GM产品和生物农药的销售,传统化学农药的销售实际上在下降。有人预计到2010年化学农药将从目前的260亿美元降至240亿美元。这一变化趋势从图2看得更清楚。

2全球非农业用农药的市场现状

据报道,2005年非农业用农药成品的全球销售总额在150亿美元左右。在过去十五年里以每年4.5%的增长率上升。按照西方国家习惯的市场分类方法,主要集中在家用、专业虫害防治、草坪草场、公共卫生、工业防霉等领域。

2.12005年全球非农业用农药在不同领域的销售额

查看全文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分析

摘要: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会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因此会有部分农药化肥残留在农产品上,这些农药残留物便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来源。本文从农产品的质量控制及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方面入手,分析如何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农药残留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越来越高,自然灾害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逐步降低,这要归功于农药、化肥等化学药物的使用。这些药物的残留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长期食用农药残留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会诱发多种疾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含有农药的水被用于养殖或灌溉也可能产生农药残留现象。为了避免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危害人类的健康,我国目前实施了较为严格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并且不断完善检测技术。严格的质量安全控制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这需要所有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全力配合,才能让人们吃上放心的食物。

1如何控制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1.1加大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农药及化肥的残留问题是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的直接因素,要控制农产品的质量,确保老百姓能买到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就必需从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入手。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如果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将质量安全问题放在一边,那么农产品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必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意识,尤其是在农作物收获前尽量避免使用农药。1.2改变农产品的农业生产模式。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模式也是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的直接原因。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多数地区仍处于规模小、专业生产技术应用率较低的阶段,尚未形成比较有规模的生产模式,所以规范化农业生产的宣传和管理工作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无法得到落实,农民就还要依靠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来提高产量,确保自己的收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需改变生产模式,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范化的农耕管理制度。1.3提升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效率。经销商是农产品的加工者,很多加工后流入市场的农产品安全还需要经销商来保障。很多商人为了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会使用大量的防腐产品,这已经造成多起食品安全事故,因此必需规范农产品加工市场的管理,加大检测力度,对不合格的生产企业及时停业整顿,杜绝一切可能导致农产品安全隐患的因素出现。此外,对直接流入市场的农产品,也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投放市场。1.4建立完整的农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农产品生产供应体系的建立是为了稳定农产品市场,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体内容包括:①需要建立完善的生产体系,让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②建立起宏观调控体系,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在农产品价格出现波动时,及时调节。③建立农产品信息收集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最可靠的信息支持。④还要考虑到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为他们建立保障体系,一旦有人遇到困难,便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这样才能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目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建立农产品生产供应体系:①必需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和生产能力,只有生产者具备充足的生产力,才能不断向市场供应农产品。②提倡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在生产的同时保护人类生存环境。③要加大科研力度,以创新推动生产,让人类拥有更先进的生产方法。只有形成完善的生产供应体系,才能更好地控制农产品质量,让所有的生产、加工活动都进入到良性循环阶段。1.5加快无公害食品生产、推广进程。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和推广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途径之一,如果能有更多人参与到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活动当中,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无公害农产品,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就能得到妥善解决。要实现无公害产品的全面推广,就必需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同时作出应对措施。在农产品生产方面,可以强化生产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严格管控农产品生产场所的卫生安全,加快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进程,提高生产者的无公害意识,让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蔬菜、水果、茶品都能向商品化、品牌化的道路发展,形成更具规模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同时,加大检测力度,只有抽检合格的产品才可以投放到市场当中。另一方面,就是为无公害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无公害产品,引导群众绿色消费。这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来辅助完成,如广播、媒体,体验网点,销售网点等。只有消费者真正了解无公害产品的优势,才可以促进市场份额,为无公害产品的推广提供助力。同时,无公害产品可以根据产品的品质在价格上呈现出一个梯度,这样才能满足各个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给消费者留出选择的空间,这将为无公害产品占领更大的市场提供便利条件。

2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