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技能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3:04: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学专业技能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透析高中农学专业课教学
高中农学专业课内容比枯燥、抽象,有些内容确实很难,以致学生不愿意深钻,不仅影响学生的成绩,同时也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那么,如何讲好农学专业课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现介绍一些经验,供叁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兴趣,只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丰富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成绩。
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进行必要的职业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兴趣,介绍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其发展趋势,组织学生观看科教片,参观科技示范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并组织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示范户经济效益的社会调查,通过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农村情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卸下了学生思想上的一个沉重包袱,学农照样有奔头,产生了一种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振兴本地农村经济的历史使命感。
其次,课上采用灵活多变教学方法紧紧吸引住学生。本来就很枯燥的农学理论专业课,如果只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失去听众。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巧用比喻化解疑难。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摘要:本文从加强学制期内社会实践工作、开展计划内教学实习等2个方面对农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内涵、加快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也得到逐渐调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从业人员所具备的经营意识以及专业技能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因而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提升,为中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1]。目前,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学生数量较少,使农学专业的发展受到阻碍,甚至部分学校将农学专业取消,导致教学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其也为农业行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为职业教育不具备开放性、时代性以及前瞻性。由于当前农业生产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率不断提高,需要配备更多的技术性人才,而农学专业的萎缩使得农学人才的培养受到影响。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就需要做好农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内涵,加快农业发展。
1加强学制期内社会实践工作,培养学生专业思想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属于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对其学习效率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保障教学成果,就需要从学生的精神意识层面入手,使其对自身所学专业有正确积极的认知。为了将学生对专业进行认识的缓冲期缩短,可在学生入学后的3d内,安排其到农业科技示范园、育种基地以及农业生态园等地进行参观,并安排高级农艺师担任讲解员,将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与技术所取得的巨大社会效益进行普及,使学生了解自身将从事的职业所具备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同时,还可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包括农业生产现状、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对农业生产的认识等,而且可以安排辅导教师解答学生遇到的疑惑。通过实践调查,不仅使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变得更为丰富,同时也可使学生对农村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其可促使学生下定学好专业知识的决心。
2开展计划内的教学实习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创新模式农学论文
【摘要】我国农业快速发展,传统农学专业的教育模式存在严重弊端,农学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是当前之需。培养具有现代社会高水平农业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的人才即是社会和时代的现实需求。因此,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对传统农学专业进行创新模式探索,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构建“产、学、研”一体的课程学习、毕业实习和专业实习为现代农业培养高素质农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农学专业;创新模式;实践教学
一、现代农学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农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培养具有现代社会高水平农业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的人才即是社会和时代的现实需求。传统的农学专业必须进行自我更新,掌握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理论和技术,融合生物技术、细胞遗传学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重要农作物遗传育种改良等重要的一流国际及国内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改良、植物病虫害防治等重要领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在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性人才。
二、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社会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发生了深刻变化,都市型农业是目前发展趋势。农学专业要培养都市农业型人才,必须注重知识结构复合的人才培养转型。1.师资队伍建设。都市型农业是一种新生事物,教师也需要提高知识层次和水平,掌握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所需要新技术、新知识。因此,一方面,现有的教师要通过参加进修学习、调查研究,吸收新的技术、新的知识,丰富阅历,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年轻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形成梯队,更好的完成教学、科研和成果推广工作。2.学科交叉融合,实行学科复合。以农学为基础,结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兴学科,实行学科复合培养。在学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与工程学院进行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融合。学生可自主进行课程的选修。在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第五学期后,增加开设细胞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分子遗传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研究进展等新兴学科。学生在传统农学理论的基础上,知识结构更加丰富、知识面更加宽广。为后续的考研深造及科研院所就职打下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3.设置学生素质课堂,定期举办学术报告。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定期针对学术问题、正确人生观培养问题进行学生素质课堂教育。每学年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专业学术问题报告。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知识面,对国际国内关注的科研进展有比较深入的关注和了解。
职校教学培训的电教媒体应用论文
关健词:电教媒体技术教学技能培训
摘要:将电教媒体恰到好处地应用到职业教育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提高教学培训质量起到一定辅助作用。本文就电教媒体在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培训中几种情形的运用上做了浅显的介绍。
实践证明,将电教媒体(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应用到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不仅大大提高了培训信息传递的效率、质量,而且也是提高技能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技能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兴趣,增加其求知的欲望,可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论文百事通如在烹饪专业技能培训时,培训开始,先放一段烹制菜肴的录相片,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录相中,了解我国烹饪技术的历史悠久,不仅菜肴品种繁多,而且色(颜色)、味(气味)、香(滋味)、形(形状)俱佳,富有民族特色,驰名天下,从而使学生知道烹饪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进而增加他们想学烹饪技术的积极性。再如美术专业讲装磺设计时,可制作出幻灯(或投影)片,在屏幕上打出一幅幅新颖别致的设计作品,以给学生创设出学习情境,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模拟变化过程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课内容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地、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作用,结合暑期教学实践课程的要求,构建了“开拓视野、提升技能、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果表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利用暑期综合实践教学深入种子企业“顶岗实习”,参与种子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藏、销售等环节,发现并分析现代种子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工协作提出解决方案,编制现代种子企业的发展规划,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了教学和企业双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关系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最直接关键因素[1]。我国农作物种业自201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后进入了产业升级的全新发展阶段。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种业市场全面开放,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我国种业发展与国际竞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出人才的重任,是为我国种业培养从事相关工作人才的主阵地[2,3]。现代种业发展对种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高素质应用型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也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现代种业的发展对种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种业发展需要,创新意识强,具备坚实的作物遗传改良,种子生产、加工、储藏、质量检验,种业经营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实践技能,能在种业及相关行业从事作物遗传改良,种子生产、加工、储藏、营销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更要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成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贮备相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桥梁,也因此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对种子科学研究、种子产业及其发展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为更好地服务我国现代种业发展,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设置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并招生,迄今在我国多所农科院校都设置了这一专业。同时,多所农业高校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更好地进行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改革与探索[4~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3年开始招收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12],已经培养了数百名此专业学生,为全国种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转变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贯穿大学4年课程培养的始终。高校通过采取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走进企业、深入生产一线的课外教学实践模式,能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输出人才。实践证明,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模式,既可以让企业接收到满意的人才,同时可以让高校完成实践教学中的人才培养环节,对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同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探索将暑期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与多个种业公司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如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荣华农业有限公司、陕西省宝鸡九丰农业有限公司、杨凌秦薯种业有限公司、山东京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
校外实习基地承担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综合实习,校企合作育人的机制,对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强化科技服务农业生产的实践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还聘请基地人员兼任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提高协同育人功能。通过校企合作实施暑期综合实践“顶岗实习”,一方面让学生受到专业与企业共同培养,让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在种子企业管理、种子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引导和支持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新性成果向企业集聚;另外,企业的需求也可以进一步引领专业培养中办学理念的更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已经完成了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检测、种子经营与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在此时设置的暑期综合实践,是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开展校企合作,在实施暑期综合实践教学中进行“顶岗实习”,是注重培养质量、注重教学实习环节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新模式。为此,以开拓学生视野、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新模式,进行“顶岗实习”,创新探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综合实践教学实习体系,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践行能力,深入了解种子企业的运营、组织与管理方式,从学生专业的视角去发现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种业发展的措施,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贮备相关的专业技能。1开拓视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与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荣华农业有限公司、陕西省宝鸡九丰农业有限公司、杨凌秦薯种业有限公司、山东京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负责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利用暑期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充分拓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同时聘请企业负责人及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企业管理、运营,种子生产、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主题讲座与培训,开拓学生的视野,确保校外实习取得一定成效。学生通过与企业家之间的对话,对种子行业及其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毕业后将要从事的相关工作岗位提前进行了解与感受,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提升技能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走进种子企业各个部门进行“顶岗实习”,与企业员工一起从事种子的收购、检测、加工、储藏等工作。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同时开展对应的培训,包括各类种子加工、包装、运输机型的工作原理和种子质量检测及操作技能。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在暑期综合实践实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种子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藏、销售等环节,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3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深入种子企业,通过“顶岗实习”参与种子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藏、销售等环节,协助单位人员完成相应工作。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并分析现代种子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编制现代种子企业的发展规划。实习指导教师将整个实习报告划分为若干板块,根据学生的特长和报告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不同的小组负责本组的报告内容。通过将所学相关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综合实践教学,组建了以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和种子企业相关负责人为组长,种子科学系主任、主管教学的秘书、学生辅导员以及实践教学课程负责老师为成员的工作小组。
课程老师负责制订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相关内容的安排、实习企业的联系、车辆安排、实习考勤、考核工作等。组织建设了一个强有力的实践教学实施团队,对整个实践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管理与促进作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通过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参加座谈,在开展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习的内容,实习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分析现代种业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撰写实习报告,编制现代种业发展规划,进行多媒体汇报考核。学院组织校内、校外专家,企业负责人对学生实习的过程、完成的实习报告进行评审。最终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专家打分占40%、企业负责人打分占20%、参加实习考勤占10%、小组成员互评打分占10%、实习报告撰写与答辩占20%。实践教学经验表明,利用暑期实践教学环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进行“顶岗实习”,构建了“开拓视野、提升技能、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到种子企业实习,对发挥校企合作创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种子企业的实习、实地调研、技术培训、技能训练和考核阶段,很好地实现了暑期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培养要求。通过校企合作进行“顶岗实习”,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对种子产业的了解、贮备相关的专业技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顶岗实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解决现代种业发展及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最终为培养出基础理论坚实、实践技能扎实、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时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暑期实践教学实习新形式———“顶岗实习”多次进行报道,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在生产实践一线锤炼农林人才”的报道,并把这种新的教学实习模式作为范例介绍。新华网署名文章“顶岗实习:暑期实践教学新途径”也指出,“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与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利用暑期教学实习进行“顶岗实习”,开创了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新思路,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进一步加强总结,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企业、基地协作育人功能,促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双赢,使此类实习在现代种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作者:李晓燕 郭东伟 李学军 冯永忠 马守才 李得孝 闵东红 孙 晖 高 翔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电教多媒体在职业技能教学作用论文
摘要:将电教媒体恰到好处地应用到职业教育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提高教学培训质量起到一定辅助作用。本文就电教媒体在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培训中几种情形的运用上做了浅显的介绍。
关健词:电教媒体;技术能教学;技能培训
实践证明,将电教媒体(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应用到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不仅大大提高了培训信息传递的效率、质量,而且也是提高技能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技能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兴趣,增加其求知的欲望,可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如在烹饪专业技能培训时,培训开始,先放一段烹制菜肴的录相片,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录相中,了解我国烹饪技术的历史悠久,不仅菜肴品种繁多,而且色(颜色)、味(气味)、香(滋味)、形(形状)俱佳,富有民族特色,驰名天下,从而使学生知道烹饪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进而增加他们想学烹饪技术的积极性。再如美术专业讲装磺设计时,可制作出幻灯(或投影)片,在屏幕上打出一幅幅新颖别致的设计作品,以给学生创设出学习情境,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模拟变化过程
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路径探析
摘要:毕业论文在地方应用型农业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以安徽科技学院农科类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结论:毕业论文改革应以学生为本,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毕业论文开题时间应提前至大二学期,根据学生发展动向和创新特点而设计不同的毕业论文课题,以毕业论文为载体培育“四型人才”。注重过程和毕业论文答辩考核,逐步构建和地方应用型农业高校相适应的毕业论文改革路径,最大功效的发挥毕业论文对农科人才的培养和支撑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农学;毕业论文;改革路径
党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学类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对农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如何使培养出来的农科人才与当今社会需求高度匹配成为新的时代课题,也是新时代农业高校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2]。安徽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农学类专业是该校传统优势学科,学校高度重视农学类专业的提升改造工作。同样,农学类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就是毕业论文设计、试验操作和论文撰写等工作,论文进展的每一步都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毕业论文工作开展的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毕业论文改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本科生的专业水准,是增强应用型高校农学类本科生培养水平和能力的关键。
1毕业论文在农学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1.1毕业论文是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的重要载体。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引擎”,具有恒久作用力。同样,培养专业兴趣也是学好一个专业最有效的途径,而专业素养的形成也是个人发展潜能的重要支撑[3]。学生只有对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本科生要想取得专业技术上的“突飞猛进”,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就是早日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参与创新性研究,这样在实验室的“熏陶”下才能逐步培养专业兴趣,做到“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学生在开展科学研究、完成毕业论文课题的同时,会有更多机会与导师和同学交流探讨,从而逐步加深和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调整方向,找到自己的精准“兴趣点”。高水平科学研究是一所高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国家级创新平台、省校重点实验室在每个高校都被打造成“亮点”,这就为本科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所处年龄段恰好是创新活力最旺盛的阶段,部分同学可能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对农业科研产生强烈的兴趣,更加坚定了考研深造的志向,也有部分同学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完成毕业论文实习,加深了对农科相关企业的熟悉度,为毕业以后从事农学类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有这些毕业论文实习的有力推进和实施,都将对学生专业兴趣和良好专业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1.2毕业论文的革故鼎新是提高农学类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毕业论文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往往是本科生印象最深刻、掌握最全面的一部分内容。一般来说,农科专业本科生所选择的学科分支开展毕业论文实习,大多也就决定了该生以后的考研方向、就业路径乃至人生道路的选择。农学类本科专业学习科目较多,包括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蔬菜学、果树学、茶学、花卉学以及植物营养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等分支方向,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大。但是,学生在增加了选择性的同时,也增添了盲目性。笔者通过系统调查发现,虽然学生主修的科目比较广泛,但掌握得都比较肤浅,对以后的就业深造、参加工作等的支撑作用较小。当今许多农科生从未系统了解过“土地”“农作物”“果树”“蔬菜”“肥料”“病虫”等概念。由于缺乏实践训练,他们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不能完全掌握,对农业概况一知半解的学生较多。因此,为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毕业论文实习阶段成为本科生加大专业学习力度、“近距离”感知专业、明确用功方向和增强实践的“黄金期”。毕业论文的革故鼎新是提高农学类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
2毕业论文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职校涉农检查工作简报
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你们不顾旅途劳顿,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代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市、县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9年9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原县职业高中和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学校占地面积5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300平方米,在校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77名。学校先后开设了农经类、机电类、电子类、计算机信息技术类及管理服务类五大专业群近20多个专业。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培养目标满足市场,毕业生出路服务市场”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培养素质为中心,立足实际,着眼农村,克难勇进,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培训并转移农村劳动力近万人,成为县“科教兴县”、“教育兴农”的主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市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涉农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专业
县是全山区县,辖11个乡镇,261个村,10.23万户,2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98万人。农用面积广,农村人口多,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匮乏,经验不足,致使很多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滞缓了全县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自1983年建校起,学校立足县情,本着“服务农村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的指导思想,相继开办了农机、园林、林特、食用菌等专业,并逐步打造成我校的骨干专业,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90年代后,学校围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国家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要求,根据需要重点开设了果林、茶林、种植养殖、农学等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山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毕业生。2009年,根据国家专业设置新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需求,依据学生及家长的志愿选择,学校增开了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2009年秋季招收涉农专业学生144名,2010年秋季280名。
二、学校具备开办涉农专业的条件
1、师资力量。目前,我校有教职工177人,专任教师153人,学历达标率94%。涉农专业教师13人,其中本科学历11人,专科学历2人,均为中学一级以上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近几年,学校根据专业设置需要,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从县农业局聘请了2名专业农技师兼职授课,缓解了实习指导教师欠缺问题。
学校涉农专业年终总结
不顾旅途劳顿,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此,代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你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市、县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原县职业高中和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学校占地面积51500平方米,年9月。建筑面积43300平方米,校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77名。学校先后开设了农经类、机电类、电子类、计算机信息技术类及管理服务类五大专业群近20多个专业。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培养目标满足市场,毕业生出路服务市场”办学思路,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培养素质为中心,立足实际,着眼农村,克难勇进,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培训并转移农村劳动力近万人,成为县“科教兴县”教育兴农”主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市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涉农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专业
县是全山区县,辖11个乡镇,261个村,10.23万户,2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98万人。农用面积广,农村人口多,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匮乏,经验不足,致使很多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滞缓了全县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自1983年建校起,学校立足县情,本着“服务农村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的指导思想,相继开办了农机、园林、林特、食用菌等专业,并逐步打造成我校的骨干专业,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90年代后,学校围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国家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要求,根据需要重点开设了果林、茶林、种植养殖、农学等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山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毕业生。年,根据国家专业设置新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需求,依据学生及家长的志愿选择,学校增开了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年秋季招收涉农专业学生144名,年秋季280名。
二、学校具备开办涉农专业的条件
1、师资力量。目前,我校有教职工177人,专任教师153人,学历达标率94%。涉农专业教师13人,其中本科学历11人,专科学历2人,均为中学一级以上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近几年,学校根据专业设置需要,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从县农业局聘请了2名专业农技师兼职授课,缓解了实习指导教师欠缺问题。
职校在涉农检查小结
尊敬的市、县教育局领导:
不顾旅途劳顿,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此,代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你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市、县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原县职业高中和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学校占地面积51500平方米,9月。建筑面积43300平方米,校学生余人,教职工177名。学校先后开设了农经类、机电类、电子类、计算机信息技术类及管理服务类五大专业群近20多个专业。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培养目标满足市场,毕业生出路服务市场”办学思路,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培养素质为中心,立足实际,着眼农村,克难勇进,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培训并转移农村劳动力近万人,成为县“科教兴县”教育兴农”主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市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涉农专业是学校的激进专业
辖11个乡镇,县是全山区县。261个村,10.23万户,2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98万人。农用面积广,农村人口多,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匮乏,经验缺乏,致使很多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滞缓了全县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自1983年建校起,学校立足县情,本着“服务农村建设,促进地方经济”指导思想,相继开办了农机、园林、林特、食用菌等专业,并逐步打造成我校的骨干专业,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90年代后,学校围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国家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要求,根据需要重点开设了果林、茶林、种植养殖、农学等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山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毕业生。根据国家专业设置新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需求,依据学生及家长的志愿选择,学校增开了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秋季招收涉农专业学生144名,2010年秋季280名。
二、学校具备开办涉农专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