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交流材料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7 13:00: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技交流材料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技交流材料

农技校党委争优交流材料

去年以来,我院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育人水平,立足服务社会,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学院建设科学发展。

一、立足创新,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做到五个统一”学生中开展党的教育启蒙工程,一是创新教育模式。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做到统一要求、统一教材、统一时间、统一师资、统一考核,确保新生接受教育率达到100%近年来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一年级学生均达95%以上。二是创新实践载体,做到五个跟进”大力开展党建工作跟进班级、跟进社团、跟进学生社区、跟进网络、跟进实习实训基地活动。选派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开展“发挥先锋作用、打造精品社团”活动,组建学生社区党支部,命名党员宿舍,实施“1248示范带动工程”即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带动1名同学、入党积极分子带动2名同学、重点发展对象带动4名同学、党员带动8名同学。校园网开辟党的教育专栏、党务qq群,组建学生红色网络宣传员队伍,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组建临时党支部,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三是创新评价方式,做到五个结合”出台《优秀学生党员标准》制定《学生党员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发挥作用等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形成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党内评价与党外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组织评价与个人自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深化改革,提升教学育人水平。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8种适应高职学生智能特点的育人新模式,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际和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及规律。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工作中,院名列高职院校第一名,有近100名学生及团队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从企业聘任、从企业引进、企业培养的方式,构建师资梯队,实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校企“双聘任”制度,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工程,建成国家级精品课3门、教学团队2个,有1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我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职教园区理事会、东西合作、国际合作4种办学体制以及校乡联合、校企联合、校县联合、校校联合4种全新办学模式,创造了一批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范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区同类院校之首。学院进入全国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列。三是贴心服务学生。每名教职工联系一个班级、一间宿舍、一名品学兼优学生、一名待进步学生。联系人每月至少深入联系点一次,掌握思想动态,开展交流谈心,解决实际问题。教职工定期入住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加强教育引导。成立学生党员服务中心和20个党员接待室,开展结对帮扶、社会实践、爱心捐助、义务献血等活动,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真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联系服务师生的桥梁和纽带,使每名党员成为思想上的引路人和工作学业上的领跑者。

三、科学定位,提高服务“三农”水平。一是科学谋划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办学定位、发展战略和教改方向,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出学院中长期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昌吉、东泉两个校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培训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科研水平提升工程,着力提高高职教育、农业技师培训、职业培训水平,力争到2020年使高等职业教育稳定在1万人,中职涉农免费教育达到1万人,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和高层次职业培训年均达到1万人次以上。二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依托第一产业职教园区,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将人才培养、科研推广、技术服务延伸到天山南北。先后在阿克苏、阿勒泰等地筹建草原畜牧业、特色林果业、现代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培训中心和示范基地,形成“一区、四中心、九基地”格局,逐步构建职业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全方位、广覆盖、高层次的服务网络。三是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力打造“校乡联动、产业拉动、科技带动、基地推动”四种共建模式。以“政府买单、农民受益”模式,与乌兰乌苏镇共建科技示范基地,使其成为自治区科技示范乡镇。组织教师以“科技特派员”身份,采取科技承包、技术合作、咨询指导等形式送科技下乡,指导农民生产。依托校内外科研实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大规模的农业技能培训,带动农牧民致富,去年共完成各类培训17923人次。以“学院+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系列新品种选育、推广种植,使农民直接增收4000余万元。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服务“三农”再做新贡献。

查看全文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开展机制创新加快推广步伐

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原定西县)农技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农技中心和省、市业务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立足抗旱防灾,遵循两个规律,以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特色农业服务为宗旨,以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马铃薯、中药材两大支柱产业及旱农技术推广为突破口,适时引进、试验和示范一些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积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农技推广机制创新、试行持证上岗、科技培训及旱农技术的整合配套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工作,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基本情况

定西市安定区地处甘肃中部,是古"丝绸之路"要塞。陇海铁路、312、310国道穿境而过,距省会兰州仅100公里,总土地面积3638.7平方公里,全区辖19个乡(镇),总人口47.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77万人。海拔在1750-2580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420mm左右,蒸发量1536mm,降雨一般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年无霜期141天,年均气温6.3℃,全区总耕地面积172.27万亩,其中梯田面积136.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44亩。

定西市安定区的农技服务体系从1990年开始,按照"提高县级,强化乡级,发展社级,普及到户"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全区25个乡镇农技站,但从1996-2000年,随着管理权限的下放和财政体制改革,全区乡镇农技站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渐出现了管理失控、上下脱节、人员流失及经营亏损等问题,全区的农技服务网络较为混乱。

查看全文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定西市XX区(原XX县)农技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农技中心和省、市业务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立足抗旱防灾,遵循两个规律,以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特色农业服务为宗旨,以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马铃薯、中药材两大支柱产业及旱农技术推广为突破口,适时引进、试验和示范一些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积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农技推广机制创新、试行持证上岗、科技培训及旱农技术的整合配套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工作,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基本情况

定西市XX区地处甘肃中部,是古"丝绸之路"要塞。陇海铁路、312、310国道穿境而过,距省会兰州仅100公里,总土地面积3638.7平方公里,全区辖19个乡(镇),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77万人。海拔在1750-2580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420mm左右,蒸发量1536mm,降雨一般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年无霜期141天,年均气温6.3℃,全区总耕地面积172.27万亩,其中梯田面积136.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44亩。

定西市XX区的农技服务体系从1990年开始,按照"提高县级,强化乡级,发展社级,普及到户"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全区25个乡镇农技站,但从1996-2000年,随着管理权限的下放和财政体制改革,全区乡镇农技站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渐出现了管理失控、上下脱节、人员流失及经营亏损等问题,全区的农技服务网络较为混乱。

自然条件严酷、耕作条件较差、科技素质低、资源匮乏是我区的区情,干旱少雨、技术水平低、产业化水平低是制约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0**年以来,在全国农技中心、省农技总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以创建区域农技站、建设科技示范场、试行持证上岗、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旱农技术推广、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为主要内容,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技术服务,全面促进了我区的农技推广事业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查看全文

农技服务经验交流材料

县镇花园果业协会成立于年9月,现有会员515人。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农民的增收致富作为协会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协会组织的纽带作用,积极为果农提供服务,促进了地区水果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协会拥有技术人员5人,生产资料供应门店4处,专职营销人员5人。协会服务现已辐射4个乡镇,面积达8000亩,农户达到1800多户,协会主打产品—“花园椪柑”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花园果业协会荣获宜昌市年度先进农技协。

提供技术服务。一是协会统一组织定期对会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次数每年不少于8次。仅年,协会就统一组织培训达2600人次。二是适时发放生产技术资料给会员。每年发生产技术资料4期,近1万多份。三是在各片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科普橱窗,及时病虫害防治信息,每季度一期。四是技术人员适时地带着剪刀、药桶等工具到果园、地头,为会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五是大力推广使用无公害的农资产品,为生产绿色食品奠定基础。协会在农资的供应上严格把关,凡是高毒、高残留的农资,拒绝在水果基地使用,并与“加拿大龙灯集团”、武汉“合缘”绿色生物公司实行农资供应连销,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生产资料,确保果品质量。通过协会强有力的技术服务,使广大会员的果树栽培知识得到了极大提高,果农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经济收入迅速增长。凤山居委会一组的肖传琴,种油桃1亩,开始由于在防虫治病打药时不当,造成30多棵桃树无收。加入果业协会后,技术人员到田头进行指导,防治得当,果品质量大大提高,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亩平增收达到1000多元。

提供生产全程服务。产前,主要从发展规划、市场预测、品种改良、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信息服务,引导果农认真研究市场的需求和果品的发展方向及前景。产中,协会依托高校和大集团的技术实力和优势,“借船出海”。协会常年聘请了华中农业大学和北京农学院等大专院校的知名专家教授为协会的技术顾问,以尽快提升果农素质,转变果农的观念,与国内外大型农资企业合作,利用他的资金、技术和信息,及时解决果农生产中的实际困难。产后,协会为了提高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注册了“”牌商标,将会员的产品统一包装和标识后统一销售。与此同时,协会还与镇农业服务中心联合开通了果业信息服务网,开展网上销售;与国内大中城市的大型水果批发市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初步构建了协会的销售网络。近两年来,果品无积压滞销现象,协会的果品收益比一般农户增长了20%以上。

提供示范服务。协会在服务的过程中,为了使果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协会始终把示范带动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之一。一是抓科普示范园建设。协会建立后,先后重点抓了花园移民果业基地、南门丰水梨基地、凤山油桃基地、汪家黄花梨基地科普示范园建设。二是培育科普示范户。协会要求每个技术员培植50个示范户,并造册登记,建立台帐,示范户的建设拿入技术员工作责任制进行考核。目前,协会已建立示范户1000多户,面积达3500多亩,示范户的亩收入比一般会员高出10%以上。

提供促销服务。协会成立前,果农的产品由于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产品质量差距大、种类杂、规模小,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由于无组织的分散各自跑销售市场,费用大,经济效率低。协会成立后,把帮助果农联售找市场,作为工作重点,由协会牵头,统一组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规范经营,市场把握好,消除了相互刹价的现象,价格合理,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会员的收益。花园村二组的马明方,没有加入协会前,每年都为销售水果发愁,自己到处找销路,成本高,价格低。加入协会后,按照协会的要求,统一品牌,统一分级包装,每销售1万斤,比自售增收2000多元。

提供资金协调服务。协会成立后,充分利用协会的整体优势为会员提供资金协调服务。一是协会直接与大公司联系购进农药、肥料,减少中转环节,为果农降低生产成本。协会与日本曹达朱式会社联销,购进总价值近10万元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市场价优惠10%,仅此一项为果农节约投资近万元。二是对困难的果农由协会担保赊购农资,极大地缓解了困难果农的资金压力。

查看全文

农技学校党委管理交流材料

学院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去年以来。不时提高教学育人水平,立足服务社会,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学院建设科学发展。

一、立足创新,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一是创新教育模式,做到“五个统一”。在学生中开展党的教育启蒙工程,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做到统一要求、统一教材、统一时间、统一师资、统一考核,确保新生接受教育率达到100%。近年来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一年级学生均达95%以上。二是创新实践载体,做到“五个跟进”。大力开展党建工作跟进班级、跟进社团、跟进学生社区、跟进网络、跟进实习实训基地活动。选派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开展“发挥先锋作用、打造精品社团”活动,组建学生社区党支部,命名党员宿舍,实施“1248示范带动工程”,即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带动1名同学、入党积极分子带动2名同学、重点发展对象带动4名同学、党员带动8名同学。在校园网开辟党的教育专栏、党务qq群,组建学生红色网络宣传员队伍,在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组建临时党支部,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三是创新评价方式,做到“五个结合”。出台《优秀学生党员标准》,制定《学生党员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发挥作用等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形成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党内评价与党外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组织评价与个人自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深化改革,提升教学育人水平。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际和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及规律,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8种适应高职学生智能特点的育人新模式,在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工作中,我院名列高职院校第一名,有近100名学生及团队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从企业聘任、从企业引进、在企业培养的方式,构建师资梯队,实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校企“双聘任”制度,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工程,建成国家级精品课3门、教学团队2个,有1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我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职教园区理事会、东西合作、国际合作4种办学体制以及校乡联合、校企联合、校县联合、校校联合4种全新办学模式,创造了一批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范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区同类院校之首。学院进入全国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列。三是贴心服务学生。每名教职工联系一个班级、一间宿舍、一名品学兼优学生、一名待进步学生。联系人每月至少深入联系点一次,掌握思想动态,开展交流谈心,解决实际问题。教职工定期入住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加强教育引导。成立学生党员服务中心和20个党员接待室,开展结对帮扶、社会实践、爱心捐助、义务献血等活动,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真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联系服务师生的桥梁和纽带,使每名党员成为思想上的引路人和工作学业上的领跑者。

三、科学定位,提高服务“三农”水平。一是科学谋划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办学定位、发展战略和教改方向,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出学院中长期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昌吉、东泉两个校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培训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科研水平提升工程,着力提高高职教育、农业技师培训、职业培训水平,力争到2020年使高等职业教育稳定在1万人,中职涉农免费教育达到1万人,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和高层次职业培训年均达到1万人次以上。二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依托第一产业职教园区,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将人才培养、科研推广、技术服务延伸到天山南北。先后在阿克苏、阿勒泰等地筹建草原畜牧业、特色林果业、现代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培训中心和示范基地,形成“一区、四中心、九基地”格局,逐步构建职业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全方位、广覆盖、高层次的服务网络。三是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力打造“校乡联动、产业拉动、科技带动、基地推动”四种共建模式。以“政府买单、农民受益”模式,与乌兰乌苏镇共建科技示范基地,使其成为自治区科技示范乡镇。组织教师以“科技特派员”身份,采取科技承包、技术合作、咨询指导等形式送科技下乡,指导农民生产。依托校内外科研实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大规模的农业技能培训,带动农牧民致富,去年共完成各类培训17923人次。以“学院+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系列新品种选育、推广种植,使农民直接增收4000余万元。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服务“三农”再做新贡献。

查看全文

农技协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珠街镇农技协现状与发展思考

广南县珠街镇农技协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产物。纵观农技协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孕育了农技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催生了农技协,全球经济一体化助长了农技协。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技协作为农村经济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珠街镇农技协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弱趋强,到目前,全镇已发展农技协组织个,拥有会员人,带动农户余户。农技协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据年统计,全镇加入农技协组织的农户,年人均收入达元,比没有加入的农户人均增加了元。农技协组织已成为推动我县农村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民对农技协的向住与日俱增。

一、现阶段我镇农技协的形式

我镇农技协的发展由于起步太晚,发展较慢,属技术交流型。这是农技协的初级形式,也可以叫作低级形式,规模比较小,分布在村委会,主要通过会员之间切磋技艺,交流经验,进行观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主要起到突出亮点、以点带面、科学示范,进而逐步带动其他农户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功效。

查看全文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方案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重点任务,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职责履行,广泛集聚资源壮大农技推广队伍,激发干事创业动力提升服务效能,为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效管理机制,强化以效果为导向的激励约束。

二、年度目标

建设2个集示范展示、指导培训、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广一批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的主推技术,全县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县所有农技人员熟练应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开展在线指导和服务效果展示。全县1/3以上的基层农技人员接受集中业务培训,培育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

三、重点任务

查看全文

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2005年是认真贯彻学习十六大精神,再次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始之年。根据县农业局及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安排要求,服从安排,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参加各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和公益活动,现把一年来的工作、学习、遵纪守法等情况作简要的总结汇报。

一、参与的主要科技推广工作

1、参与2003年大春粮油科技推广计划的制定及落实工作。拟定了“沧源县农业局2003年大春粮油措施安排意见”,根据行署农业局、地区农技中心要求及县农业局的安排,结合本县实际,提出推广计划建议、措施、指导思想,落实重点措施和项目样板。重点参与了啤饲大麦示范种植、优质米开发示范样板、优质高蛋白玉米样板、水稻旱育稀植样板,坝卡科技示范园建设等落实和推广工作。

2、主持沧源县农业局科技示范园的无公害的名、特、优农产品的开发示范推广工作。为技术研究组组长,引进新优技术及作物品种,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从2003年5月下旬至2003年12月,仅半年多时间,亩产值已达5450元,一季西瓜收获后,又进行再生西瓜的栽培技术探索并取得成功。其双线预留吊番茄、双线预留吊瓜吊蔓法、玉米催芽直播法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简便易行,科学实用,节约成本,其催芽直播法还具有提早成熟,提高出苗率,保证促够的基本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效果,结束了沧源县无自己种植的西瓜的历史。这种干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风险自己担的方法,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广作用。整理拟写了“沧源县农技站承担的科技示范大棚经营管理方案”、“保护地栽培实用技术规程”(内容涉及果蔬玉米、南瓜栽培技术、西瓜简易催芽法及多座果技术、叶面肥施用技术、无公害蔬菜粮食生产技术等)、“沧源县无公害科技示范基地宣传材料之一”、“沧源县农业局无公害科技示范园上市产品简介”等材料。

3、参与优质农产品开发、宣传及树立品牌的工作。2002年就整理“佤山之旅”、“万亩生态栘依园的开发”(招商)、“勐来香米”和“优质小饭豆”(特色产品)等材料,提供给农业信息网站作建设资料。2003年又组织征集以崖画谷系列优质米为主的多个农产品参与3月18日和4月16日在临沧地区华旭小区的放心农产品市场开幕营业展销,为扩大知名度,树立品牌,整理了崖画谷系列优质米(勐来香米、珍珠紫糯米)、小饭豆、香红辣(贺南辣)等产品简介,主持编辑了沧源县2003年的第一期《农技推广简报》、刊发了“沧源县部份地方特色及无公害农产品宣传简介(参加临沧地区无公害农产品展销及随想)。

4、参与项目课题总结,科技推广计划完成情况,及2004年冬季农业开发的计划、方案、技术规程的整理落实工作。2003年整理的材料有:⑴“沧源县农业局2003年大春粮油科技措施安排意见”;⑵“沧源县农技站承担的科技示范园大棚经营管理方案”;⑶“保护地栽培实用技术”(玉米、南瓜、西瓜、叶肥、无公害等技术);⑷“沧源县无公害科技示范基地宣传材料之一”;⑸“沧源县农业局无公害科技示范园上市产品简介”;⑹“崖画谷系列优质米(勐来香米、珍珠紫糯米)、小饭豆、香红辣等产品简介”;⑺2003年沧源县啤饲大麦示范总结”;⑻“部分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董瑜、蔡微3月18采访参考稿);⑼“关于开展农技推广体系调查的意见”(农技简报2期);⑽“沧源县部份地方特色及无公害农产品宣传简介”(农技简报1期);⑾“2003年沧源县生物农药试验方案”(报省农技站服务部);⑿“沧源-东航地方优质农特产品意向合作项目”;⒀“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增产增收”(8·30全区大春样板观摩会材料);⒁“关于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的议案”;⒂“沧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事制度改革方案”;⒃“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种植业岗位设置及职责”;⒄“沧源县2004年冬季农业开发项目计划实施意见”;⒅“(2004)优质啤饲大麦开发示范样榜实施方案”;⒆“脱毒马铃薯示范样板实施方案”;⒇“脱毒马铃薯的主要栽培技术”;(21)招商引资项目“2万亩优质小饭豆种植及加工开发”、“万亩亚麻生产及佤族民间纺织工艺品开发”、“万亩天然栘依产品加工开发”;(22)“陆稻高效立体间套作栽培技术”;(23)“2003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县农技站);(24)“2003年县农技站大事记”;(25)“沧源县农业局佤山无公害科技示范园工作总结”;(26)“旱地粮经饲三元结构种植技术推广初见成效”等。

查看全文

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方案

根据《省2020年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畜牧部分)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县畜牧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报告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齐三农领域短板为重点任务,以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为抓手,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目标,不断壮大基层农技队伍,提升农技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推动畜牧业优质安全绿色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原则。

2.坚持分工明确、分期分批、分层次培训的原则。

查看全文

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农技协”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加快太子河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更好地发挥“农技协”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太子河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由从事种、养殖业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专业户)自愿组织起来,在生产、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愿互利、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受益、自负盈亏,以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增加会员收入为目的的农村群众性联营经济合作组织。

第三条:区科协是农技协的业务主管部门。涉农部门、当地基层组织应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技协的管理,指导和扶持工作。

第四条:区民政局是“农技协”的登记管理机关。

第五条:区科协负责“农技协”的指导、审批、管理和服务,其职责是:

(1)指导农技协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进行监督检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