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用地规划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17:05: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用地规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宅基地管理意见
一、严格实施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一)抓紧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编制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村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经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予以公告。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做好村镇建设规划。
(二)按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村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三)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纳入年度计划。省(区、市)在下达给各县(市)用于城乡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年度计划指标中,可增设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应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挂钩。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新增耕地面积检查、核定后,应在总的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分配等量的农用地转用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市)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得超计划批地。各县(市)每年年底应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执行情况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农村土地交易管理办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照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二)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农村建设用地整顿工作报告
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工作
(一)科学制定规划,精心选择项目。要在认真调查、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规划编制工作,实行一张图管理,把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和社区建设规划落实到图上、落实到具体区域和地块,实现村镇规划、新型农村社区与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规划有机统一、规划审批与项目审批一致。各县(市、区)在选定项目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划的要求,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地型特点,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项目区域。要按照方便生活、方便生产、方便居住的要求,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水平,社区的文化特色,农民的风俗习惯,合理安排生产、居住用地,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要科学合理安排农田整理项目片区,与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统筹考虑,集中连片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使基本农田与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项目有机融为一体,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要把经济基础好、村班子过硬、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作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的重点,全力推进,确保早日见到效益。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项目区内节地率原则上不超过50%,给农村长远发展留下充足的空间。
(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都要确立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农民长远生计,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施过程中,土地及地上附着物面积、数量、权属、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要进行公示,经村民大会同意后,逐户与村民签订补偿安置协议,村民同意率要达到95%以上,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凡纳入项目区进行改造的村庄,要做到先建后拆,建一批、搬一批、拆一批、复垦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地规划建设回迁安置住房和配套基础设施,让群众搬得高兴、住得满意。要认真化解和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三)规范项目运作。各级政府要制定完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的有关政策措施,严格规范操作,稳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工作,在资金筹集上,按照“渠道不变、集中投入、专账管理、统筹安排、各计其效”的原则筹集,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家和省政府安排的资金、县(市、区)政府30%的配套资金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节余指标所取得的土地级差收益及整合的有关涉农资金等。在项目的立项上,要严格按规定组织申报,对项目完成时限和资金保障作出具体承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项目要以农村居民点整体搬迁、集中连片整理为主,统筹安排好拆旧区、安置区、建新区的数量、面积和布局,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要切实可行,做到权属明确、界址清楚、合法有效、面积准确、资料完整;在项目实施上,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组织实施,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设计,降低建设标准。对拆迁土地及时整理复垦,复垦出的土地鼓励向大户集中,进行农业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立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切实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四)规范指标使用。要坚持先复耕、后使用原则,完成一批、验收一批、使用一批,优先保证农村住宅用地,留足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空间用地;节余指标要调剂到土地级差地租较高的区域使用,根据当地实际,最大限度地用于经营性用地,取得的土地收益要全部用于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村庄农民住房和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泰山区、岱岳区今后使用节余指标所取得的土地收益,扣除征地成本后,全额返还;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项目立项批准后,要按照法定程序先行办理回迁安置用地手续,并计入台帐实行动态管理,逾期完不成拆旧复耕的,从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中扣除。
二、完善机制,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监管
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快城镇化发展,强化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促进集约合理用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农村村民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村庄、集镇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不符合规划或者未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不得审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
第四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村庄土地整理和旧村改造,鼓励农村村民向中心村或集镇集聚,鼓励统一规划建设住宅小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统一规划建设农村住宅小区:
(一)农村村民因国家、集体建设拆迁安置需要建设住宅的;
土地总体规划指标分配方案
一、目的、意义
全面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科学合理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发展,保障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用地供给。为实施土地用途的规划管制提供依据,并为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创造良好条件。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建设“一城两柱”、打造“一线两区”、发展“五大经济”、实现“两个转变”,统筹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坚持从县情出发,按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巩固和发展我县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和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安排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业发展用地,确保重大项目用地。以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为指导思想。保障全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土地资源。
三、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2005年;
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
一、严格实施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一)抓紧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编制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村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经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予以公告。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做好村镇建设规划。
(二)按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村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三)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纳入年度计划。省(区、市)在下达给各县(市)用于城乡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年度计划指标中,可增设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应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挂钩。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新增耕地面积检查、核定后,应在总的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分配等量的农用地转用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市)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得超计划批地。各县(市)每年年底应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执行情况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加强我县土地管理工作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市建设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地上建筑物建设必须按批准的规划要求实施、农民新建住宅应优先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凡村内有空闲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设用地、把握农民建房申请条件、规范农民建房审批程序、明确农民建房时限和收费标准、实行耕地保护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制、严格落实领导问责制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管理,防止乱占滥用土地尤其是耕地建房、建猪场等现象发生,促进农村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和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意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格控制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一)实行规划管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市建设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地上建筑物建设必须按批准的规划要求实施。农民建房应当与旧村改造、土地整理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用地。各乡镇要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建房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同时,积极配合规划建设部门科学合理地编制好新农村建设详细规划,在农民申报宅基地时严格依照详细规划进行规划选址,逐步消灭“空心村”,按照城镇化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农民建猪场必须严格按照划定的禁养区、控养区、可养区范围建设,并按“一头一平方米”的标准审批。确需使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占用耕地的,必须落实占补平衡措施。县城规划区内的农民建房管理依照干府办字[2007]35号规定执行。
(二)实行指标管理。农民新建住宅应优先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凡村内有空闲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设用地。并将农民建房用地纳入年度用地指标管理,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市下达的农民建房计划指标,经批准后由县人民政府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各乡镇必须严格按下达的计划指标审核农民建房。县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对各乡镇农民建房占用计划指标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凡超占指标的农民建房新增建设用地一律不得上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二、严格依法按程序审批农民建房
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与环境建设的关系
[摘要]土地的合理规划,是为了保证土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实现环境良好的建设。土地规划、土地空间利用与环境建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城乡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通过土地规划,实现建设用地合理的供应,而城乡经济活动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城市扩张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由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建设用地有限,可开发利用空间逐渐减少,需要向城市外围延伸,这一过程将会占据城郊的土地资源,不利于城郊环境建设的良性发展;而农村村庄较为分散,土地规划利用相对落后,大量的土地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导致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浪费。所以要结合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使用科学的土地规划,提升土地空间的利用率,达到环境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土地规划;利用空间;环境建设;环境保护
合理的空间资源配置,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为基础,来保证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并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土地资源是由政府统一管控,并以城市规划的要求为依据,将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建筑企业,指导城市的向前发展。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占据了一定的农业耕地,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业耕地的保护工作,通过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科学发展为原则,实现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共同进步。
1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存在的问题
1.1城市扩张问题。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城市区域内的建设用地正在逐步缩小,逐步在向城市郊区蔓延,城市建设虽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也在增加城市的运营成本,相对地缩减了农业耕地面积,而且不利于城市交通,增加了居住成本,城市居民逐渐向郊区迁移,致使城市区域居民数量的减少,并且郊区面积广阔,住房建设较为分散,造成一定的土地资源浪费。1.2城市发展问题。城市不断建设,也逐步向郊区延伸,这就消耗了一定的郊区和农业土地,使得城市不断占据农业耕地、森林土地、湿地等,使自然资源在逐步的缩减,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这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必经阶段,国土资源的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用地变成高楼大厦,广阔的湿地变成了住宅区。1.3城市中心居住环境恶化。城市中心环境过于拥挤,建设用地逐步在缩减,而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却在逐渐增加,高密度发展使得城市显得特别拥挤,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建设用地,实现最大的价值,城市楼房向高空发展,致使城市中心区域的高楼林立,遮挡附近低层建筑,促使城市的空间环境进一步恶化。
2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与环境建设的关系
农村土地交易管理办法
第一条法律依据
根据*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照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
为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正确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节约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实施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一)抓紧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编制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经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予以公告。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做好村镇建设规划。
(二)按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三)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纳入年度计划。省(区、市)在下达给各县(市)用于城乡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年度计划指标中,可增设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应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挂钩。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新增耕地面积检查、核定后,应在总的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分配等量的农用地转用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