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2 15:32: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学生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学生论文

农村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平台上,乡村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教师怎样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呢?

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但不少教师却白白地浪费这些有用的课程资源。那么,教师怎样开发学校课程资源,使学校变成不只是学生读书的地方,而且是学生生活地方呢?

1、广开思路,开发有限设施的多种功能。

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广开思路,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有限资源的多种功能。以语文课程与科技活动课程为例,在科技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作品的多种功能。如,第十册《理想的风筝》这一课中讲到:他的风筝各式各样……于是老师把学生们在科技活动课上精心制作的风筝请上了课堂: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

2、激发热情,激活教材“二次生命”。

查看全文

农村学生实验能力化学教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对常见仪器的正确使用和规范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抓住培养操作能力这个关键,可以有效带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实验设计等其他各项实验能力的提高。实验操作虽然主要是手的动作,但离不开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因此在动手的同时要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就能进一步设想实验细节,进行实验过程的设计。尽管学生进入敞亮的现代化实验室表现得异常兴奋,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及对新奇事物强烈的认知欲望。但在实验室不知如何操作实验仪器,畏首畏尾,丢三落四。常常不小心打翻实验装置或打碎实验仪器,以致有时会伤到自己。这源于对实验仪器的陌生和对基本操作的生疏,这可能会影响到实验操作的成败,以至于不想进实验室,不敢动手操作。鉴于以上原因,故在高一新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回顾初中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认识实验仪器,并耐心讲解每一种仪器的基本操作和用途,同时做相应的演示操作。随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仪器的使用方法,并熟练之。对仪器的使用要求不但要做到心中有数,更要达到手中熟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目的不是仅仅对仪器熟练使用,而且是对某一客观事实探究,故相对初中而言,难度有了很大提高。故在实验前精通理论知识必不可少,弄清楚探究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及相应步骤必不可少的仪器。特别要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借鉴仪器的选用,操作的可行,方法的得当与否,始终要求从简到繁的过程。当然理论的要求也应由易到难,否则学生对原理难以理解,那么实验过程不可能顺畅。而探究的前提是对课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即理论知识的储备要丰富。当然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应扩大知识面和联系相关知识,才能在实验设计中不顾此失彼,尽管可能达不到十全十美,但我们要尽可能全面考虑对实验的影响。同时在实验设计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干扰,难免在探究中存在缺陷,但我们更应注意数据分析。紧紧围绕理论指导,熟练正确分析误差大小。这样才能在实验操作中“错误而不糊涂”,清楚自己的失误,在操作中尽量规避这一缺陷。探究实验才可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三、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生的管理是散养式的,比较自由开放。而这种行为方式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并不可取。自由散漫的行为方式由于环境的影响,自我难以约束、监管。在生活习惯中,尽管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得并不文明或有礼貌,但并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组织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如果得不到监管,则将导致实验的错误或探究的无效。化学实验的过程就是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过程,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都贯穿着自我监控。对学生来说,一旦意识到初始状态不等于目标状态,二者之间存在差距,自我监控就开始了。但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不同。从多年教学看,自我监控水平与化学实验总能力及各要素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自我监控水平是影响化学实验能力的重要因素。另外,在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个体观察中,我们也发现自我监控无论是对实验问题的确认、问题的解析,还是对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操作都有较大影响。由此可见,学生对化学实验过程中即将出现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问题能否及时进行监控与调控,对化学实验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它影响学生化学实验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影响其问题解决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学生的化学实验问题解决中的自我监控水平也通过实验问题解决而得到提高。传统实验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即教师规定实验的方方面面和涉及的试剂仪器,实际是对已知实验的验证,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为提高自我实验能力,必须在任何实验过程中,监控自我操作与设计行为,也就是要多疑。每一步的操作始终考虑有缺陷吗?有错误吗?可能的缺失在哪里?在长时间的训练中,养成自我监控的习惯。即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索能力。教学的目的,不是强迫,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学习。摒弃自我惰性,时刻考虑自我行为得失,对实验以至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仅可以培养自我实验规范能力,科学的探索精神,而且对学生的成长有益。时刻反省自我。古人云:“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对描述自我实验能力的监控行为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自我监控可防范可能的错误。而在实际问题中,误差的分析是问题的难点,而随着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误差分析不再是难题。

查看全文

剖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效率研究论文

摘要:多举行一些诸如读书报告会的活动,以说促思,以说促读;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

关键词:课外阅读;广博;有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7-9年级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充分体现现代社会以人为本,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的指导思想。因而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但是,受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实施和落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美好。目前的阅读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功利主义思想当头。06年中考开始,徐州市为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把课标附录上的十部文学名著列入中考考试范围,但没想到的后果却似给农村学生划定了一个阅读的范围,受农村图书资源、家庭条件的制约,农村学生不能享受城市学生充足的“借阅”“买阅”条件,让阅读变成了为了提高中考考试成绩的目的,实在事与愿违。曾经我班级中有位学生,据说他对《水浒传》读得“很熟”,我便想试探个究竟,几个小问题后,发现该同学对书里的情节先后、人物的事件烂记于心,说得条理分明,但经不起细致追问,再问问细节方面的内容,却是一片空白,最后才知道这位同学硬是把回目背了个差不多,但对真正内容却是囫囵吞枣,这与以考试促阅读的本来目的确实大相径庭。

2.随意性阅读突出。我曾经在班级中组建图书角,可同学们第二天拿过来让大家交流阅读的书着实让人大吃一惊,80%的图书是供消遣性阅读的书籍,这也从一方面反映出阅读的现状,大部分学生读的是小说、故事类书籍,特别是武侠小说、港台流行小说、神话演义小说等,甚至有些是言情、刺激性极强的“地摊书籍”。而科技类、社会科学类、百科知识类书籍很少问津。一部分学生还把漫画、卡通书以及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作为阅读的主要对象,更有甚者,部分同学没有选择地读,得到哪本读哪本。

3.无痕迹式阅读普遍。我去年对初中二年级学生做调查,你阅读过哪些书籍?竟然有很多同学思考好久答不出来哪怕一本。可见他们读书没有计划,阅读缺乏系统性,几乎没有任何效率、效果,很少有几个同学有写读书笔记的做法,这种走马观花,缺少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的阅读在他的头脑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查看全文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论文2篇

第一篇

一、农村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父母进城务工,留出子女情感教育的空白

父母进城务工会造成两类家庭教育的问题,一是将子女带去打工地,留在身边的情况,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有研究表明,由于农民工的城市边缘群体地位影响了其子女的教育,如农民工子女在学校受排斥的现象,极易因心理落差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囿于自身条件,农民工一般不能及时发现孩子进城后的心理变化,通过孩子的具体行为,如要求买新衣服、要求换学校等方面的表现得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的错误判断,其实质是孩子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的自卑心理的外在表现,而在此过程中父母对子女心理调适或心理支持却表现出“无助”,农村学生本不该出现的这些问题很可能因为得不到家长的心理支持而影响其健康成长。二是将子女留在原籍由长辈抚养,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无论是父母双外出或单外出,都会造成孩子情感教育的问题。首先,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留孩子在长辈身边抚养或教育,隔代教育难以替代子女对父母情感的需求,尤其是处于情感形成与发展关键期的中小学阶段,缺失父母情感关注的农村中小学生极易造成偏执型人格,或将现实情感的缺失转换为对网络虚拟世界的依赖,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的孤僻、学习困难、自卑等问题与情感教育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其次,出于对孩子生活等方面照顾的考虑,农村家庭往往会考虑父母一人外出务工,另一人留在家里,从而形成了隐性的单亲家庭。由于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父亲选择外出务工,母亲选择留在家里的可能性更大。这种模式使得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隐患:第一,琐碎的家务和繁重的田间劳动使得留守母亲身心俱累,导致她们在子女教育方面力不从心,缺乏与子女沟通与交流的耐心,这对儿童的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第二,单方的情感关注和情感传输存在弊端,对于心理、生理发育期的男孩,父子的情感交流有益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可以为其树立“男子汉气概”和懂得担当的“男人”形象,这种情感的教育和影响是母亲难以替代的。有研究认为,父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对其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父亲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教他们学会控制消极情绪,抑制冲动,培养他们勇敢、果断等良好性格特征。但长年在外打工的父亲难以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的心理需求。

(二)父母合分草率,造成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进城农民工越来越多,近几年外出打工人员的家庭破裂现象已引起各方关注。由于外出务工,致使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他们缺乏经常性地心理沟通和思想交流,造成彼此情感疏远,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妇女长期处于性压抑状态,导致了她们情绪消极。其中,69.8%的留守妇女经常感到烦躁,50.6%的留守妇女经常感到焦虑,39.0%的妇女经常感到压抑。长期处于这种负面情绪,久而久之使得婚姻难以维持。而处于同一城市或同一单位的打工人员,也容易因为生理、情感的需要而走到一起。除了单方外出引起的“体制性寡妇”、离婚率上升的问题外,夫妻双方由于在不同地打工亦会因为各种需求而分道扬镳,其原因多源于情感和性压抑。农村外出打工出现的工友同住、“临时夫妻”等最终引起的夫妻离异,造成了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许多离异的父母没有意识到离异和离职可以是独立的两件事。没有顾及到离婚后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心理的影响。盖笑松等人曾经对十二年来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发现几乎所有研究都报告了父母离异对其子女的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

查看全文

农村学生课堂管理论文

[摘要]农村学生的课堂管理落实到具体教学面临许多实际问题,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有其特殊性性:它不完全是乡村学校,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学生有乡村孩子不重视学习的毛病,却没有乡村孩子的淳朴,没有城市孩子的见多识广,却又具有懒散倦怠的问题,尤其难于课堂管理,怎样在教学中摸索出切实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教师不仅要是用常规的教学课堂管理,还要运用一些奇妙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让课堂生动有趣又集中注意力在教学上。

[关键词]魔力;新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不拘泥于常规;管理智慧

我们生活中面临那么多自媒体的使用和选择,自媒体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人人网、陌陌、百度贴吧等,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见闻,孩子们在新媒体浸润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怎样在纷繁的信息里面寻找适合孩子的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信息。

一、心灵互动拉近师生距离

农村学生的课堂管理落实到具体教学上是会面临许多实际问题,这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有其特殊性性:它不完全是乡村学校,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学生有乡村孩子不重视学习的毛病,却没有乡村孩子的淳朴,尤其难于课堂管理,因此我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接地气”,因为上了几节课后,学生反映:这个老师的普通话(我是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还没有学生说我的普通话有问题)还不如他们的班主任说的好,我顿时明白,学生首先是不适应我的语言和语速,我找到首要的症结,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朴实,学生不知道真正的普通话应该是怎样的,要接地气,因此曲高和寡是不灵的。但是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我可以为了学生改变,但孩子们马上面临毕业考试,要适应新老师,也需要时间。面对新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似乎是行不通的,因此我想给大家分享我在新的教学环境里的魔力课堂管理模式。我的这些新学生平时看到的耳濡目染的都是我没有料到的,尤其是这些孩子的家庭结构:单亲家庭还算是好的,有些孩子根本就是留守儿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守着负责吃的、穿的,对学习、对媒体的选择利用、对媒体的控制使用都无法做到。渐渐地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做相应的改变,我们现在手机上玩的最多的一个是微信朋友圈了,那么我给大家看看,我到了三小后,微信朋友圈是怎样使用的,大家请注意时间,我们老师是随时随地与家长保持联系,不再有上班下班时间区分。

二、课堂教学改进新模式

查看全文

农村学生心理成因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在校农村中学生在人际关系、面对挫折、学习兴趣、恋爱问题、就业选择论文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等心理问题的分析,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发展更加迅速,竞争更加激烈,对人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中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为了解当前广大农村地区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科学地实施心理教育和素质培养,为研究中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依据,笔者进行了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调查。调查发现,农村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很大程度上存在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兴趣、面对挫折、自我认知、早恋问题、升学就业、家庭贫困等方面导致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1.社会层面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趋于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健时期,在这个成人化的过渡阶段,在心理健康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心理失衡、感情脆弱,甚至出现情绪偏激、心理障碍等问题。社会转型时期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改变,竞争体制的介入都给中学生的心理以巨大的冲击。面对挑战一旦遇挫,便会产生消极逃避情绪;面对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便会不自觉地感到升学、就业压力;面对物欲横流,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便会滋长蔓延;面对家庭贫困,不能坦然视之。

查看全文

农村学生记忆英语单词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记忆英语单词的能力决定词汇量的多少,词汇量决定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笔者从农村学生识记单词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二十余年的教学经验,从创设最佳心理状态和指导记忆方法两个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以吸引专家、同行的眼球转向农村英语教学这个广阔领域。

关键词:农村学生记忆单词心理状态记忆方法

引言

虽然我们提倡无差别教育已多年,可城乡差别依然显著!城市中学早已有了三机一幕、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可以使用金山词霸、语料库和词汇检索等软件查找单词、短语和例句,还可以使用电子词典帮助阅读,鼠标取词,极为省时方便;城市从小学就正规地开设英语课,教学条件好,师资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到中学后学习相对轻松;城市家庭条件较好,学困生可以请家教辅导,等等。

农村学生就不那么幸运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至今,能有个录音机给学生练听力就很不错了。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更是困难重重,不仅教学条件差,而且师资严重匮乏,导致学生成绩良莠不齐,到了中学不得不从26个字母教起,教学任务十分繁重:首先,大量生词、短语、句型有待学生记忆,而90%以上学生不会音标或知之甚少,记单词常常借助汉语或拼音,死记硬背,“有口无心”,听不懂,说不出,很快便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记忆单词加以重新研究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掌握方法,攻克单词难关。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尝试,效果较为理想。

一、创设最佳心理状态

查看全文

农村学生美术教育论文

摘要:当前,农村美育教学状况不容乐观,这一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解决。我从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中逐渐开辟了属于农村学生独特的美术课堂,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美、发现美、热爱美。并大胆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让农村学生也有了自己的快乐天地。

关键词:农村美育;存在问题;另辟蹊径;感受美;创造美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都在进行中考改革,尝试把艺术教育作为考试范围,而美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提升农村美术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也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对农村学校更是一次极大地挑战。因为,农村学校在美育方面存在许多先天的不足。如,美术教师的短缺、美术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学校的重视程度低、家长的忽视或阻挠等。而这些不足目前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想要快速弥补困难重重。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加强农村美术教育就需要美术教师创新教育方式,突出乡村特色和地域特色。2002年,我成了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的美术教师。慢慢地笔者发现我所教的学生在小学时基本没接受过美术训练。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小学时美术课是数学或语文教师在教,有的学生只在一、二年级上过美术课,有的学生从来没有上过美术课。所以,很多学生几乎不懂任何绘画技巧,毫无绘画功底可言。但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们依然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对绘画有执着的偏爱,这种纯真质朴性格中的率性流露,让我心生暗喜。这正契合了我美育的最终培养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我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在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另辟蹊径。即提倡让学生脱离课本,走出教室,融入社会,放眼农村广阔天地,挖掘农村特有资源,开展一系列活动,把生活和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农村学生都能绘童心、露童真,都能画出个性,画出真情实感。

一、因地制宜,综合利用自然资源

1.开放利用自然风光。南陵县籍山镇清新的田野风光、秀美纷繁变换的自然资源等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我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景物,到熟悉的家乡寻找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四季环境的不断变化产生的自然景色成了我们最好的教材。在温暖的春天,我带着学生们走到田间地头,在空白的风筝上描绘嫩绿的小草,青青的柳枝,五颜六色的野花。然后,放飞着自己的梦想,呼吸着春天的气息,让学生用心感受春的喜悦;在没有烈日的夏天,我们戴着自己编织的草帽坐在塘埂或堤坝上去观察荷花的开放,莲蓬的成熟,让学生的巧手去体验夏天的乐趣;在凉爽的秋天,我们进入田间,摸摸沉甸甸的稻穗,呼吸成熟的芬芳,让学生用自己笨拙的笔触,真实的情感去倾听丰收的喜悦;在阳光充足的冬天,我们坐在学校的操场上晒着太阳,画着校园的风光,铭记着以后母校的全景和特景,感受成长的快乐……一年四季的变化,一年四季的乐趣,给了学生丰富的题材,启发出了学生无穷的想象,出现了许多虽不精美却纯真、质朴的创作。如,《新建村的早春》表现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荷趣》表现出学生的纯真童趣;《农民的微笑》表达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挂灯笼》表达了学生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大自然中处处皆教材,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有了直接感知和理解。更主要是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加深对美的理解与熏陶。2.巧妙利用废旧材料。不同的材料有其不同的展现效果,更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启示。在生活中,许多看似无用的东西都能成为学生开展美术活动的材料。秋风吹起,树叶飘落了整个校园。学生们把各种树叶一一捡起、洗净、晒干。将不同形状的树叶拼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案。如,《小金鱼》《花姑娘》《金孔雀》《森林音乐会》……学生还调制了五彩缤纷的色彩进行树叶喷刷。尽管有的学生手脸都喷得成了只“小花猫”,尽管有的学生经过许多次的尝试还没成功,可是他们一个个玩得不亦乐乎,对美术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稻子丰收了,我带着学生到田间捡废弃的稻秸,把一根根残落的稻秸变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我们一家人》《帆船》《城堡》《我美丽的校园》……更有许多的“能工巧匠”用稻草给自己或好朋友编织了草帽和手链,这些无一不蕴涵着学生的奇思妙想。因此,让学生将废旧材料进行巧妙的利用,不仅可以丰富农村中学美术活动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劳动意识和废物利用意识。而且在学习创造和设计的同时更激发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潜在动力。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从中体会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利用节日,创造机会,亲身体验绘画之趣

查看全文

农村学生数学家庭作业论文

最近,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布置家庭作业的量和时间进行调查,并且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包括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但是,经调查:农村学校中有许多学生完成作业的平均时间远超过1小时。经分析主要原因如下:其一,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而每个班级的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完成作业时间明显不同:对于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根本不要1小时,甚至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就能轻松完成,他们所花的时间只有30分钟,但是对于学困生,他们完成作业的时间就要超过1小时、2小时,或者根本无法当天完成。

于是农村学生完成作业的平均时间会偏高。其二,部分农村学校布置的数学家庭作业,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察的题目,而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使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厌倦感,为了交差而完成作业,缺乏内在动力。于是,拖拖拉拉的完成作业,延误了完成作业的时间,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其三,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只能靠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来巩固当天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苦战于“题海之中”。

针对上述的情况,笔者结合“分层教学”的原理,尝试着对农村学生数学家庭作业进行分层布置。采取了设置家庭作业的“梯度”、提高家庭作业的“趣味”、控制家庭作业量等方法,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乐于完成家庭作业,减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还给学生能够自由把握课余时间的权利。

“分层教学”是一种对传统教学的改造。它通过改变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的内在品质,使教学既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又能促进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组织方式。而家庭作业分层,是切实考虑到农村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遵循“量力而行,共同提高”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村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一、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可以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允许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做既减轻这一部分学生家庭作业的过重负担,增添了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为他们自主完成作业增加了信心和乐趣,提高了作业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或避免学生抄袭其他同学家庭作业的现象。虽然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分层次安排家庭作业,由于不用顾忌优秀学生吃不饱,所以降低难度,学生能做多少就布置多少,表面上学生作业量的少了、浅了,但却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查看全文

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论文

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模糊认识

在农村,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了解甚少。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知从何入手,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一是在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师责无旁贷,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班主任老师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断学生有心理疾病,在农村学校中具备这样素质的班主任教师还是不多见的。

(三)教师家长、学校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