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素质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05:58: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素质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素质教育

农村素质教育措施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阐述落实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主要从师资力量、素质教育常识的普及、对国家政策的落实、评价体系和考试体系方面论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教育常识;评价体系;考试方法

素质教育前面推行已经十多年了,然而在偏僻的农村乃至于一些县城,依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师资队伍老化、观念陈旧、对国家政策的领会不够和落实不力等原因,笔者认为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其措施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关键,因为要实施素质教育,光靠发一个文件是不行的,光靠学校要求是不行,光靠学校的实施方案是不行的。关键在于上课老师在课堂上的贯彻落实,要靠他们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容没有深刻的把握,就不可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有人认为老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还有什么必要提高?这种观念看是有理,实则不够正确。原因在于:其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是在2001年,而现在在岗的教师里1980年、1990年左右毕业的人还正在发挥作用;这一部分教师在大学时并未接触过关于这一方面的常识;其二是就是在2001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也没有多少大学向学生灌输关于素质教育的知识;其三是关于素质教育知识的普及,在各个学校并不到位,比如暗地里常有老师体罚学生,甚至于有人把学习不好的学生逼着令其辍学,这些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行为,然而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笔者就曾遇到过这种情形,当我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还振振有词的说出许多“理由”,什么习惯差、没礼貌、不是学习的料等,当我严厉的指出这种行为直接是违法行为时,还声泪俱下地表白心迹———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高度负责;最后几乎废尽了周折,才纠正了他的错误行为。其实关于义务教育法,我记得九零年前后每人发过一本,然而看了的人却寥寥无几。其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在不断更新。如果不及时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不断衰减,而人都是有惰性的,再加上生活干扰,很难不断长进。如果没有一定的保障机制,就无法涉猎到一些新观念。例如从网页上选中、并复制内容,是非常简单,然而我们有的老师都不会操作,甚至还有人因学会发送电子邮件而激动不已。试想,这种境界的老师,能教出咋样的学生?

2普及素质教育常识

查看全文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研究

一、我国推行小学素质教育的背景

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国际发展的核心力量还将是人,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剧烈变革的时代,各国纷纷打出教育改革牌,在教育体制、内容、方法上进行了频繁的变革,透过这些变革,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他们的危机意识和对教育的期望。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整个国际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面对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想在这场持续的博弈过程中站稳脚跟,必须注重对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我国也要进行教育改革。因此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改革浪潮的大背景下,依据国情以及国家教育发展现状,并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走势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横向参照,提出了素质教育,来对国际教育改革浪潮做出一种应答,同时也把素质教育的推进普及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实现良好融合的良性载体。在这样一种国际国内背景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也开始加入了素质教育的改革轨道上来,并与国内其他教育层次的教育改革在承接和互动上发挥着作用。

二、我国推行小学素质教育的原因分析

小学教育在学生的整个生命教育过程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整体发展。因此为了确保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良好培养和发展,使其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我国在小学阶段也推行了素质教育,具体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试教育模式制约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应试教育首先为了追求所谓的升学率,打着“精英教育”的幌子,对学生进行分化教育,使得教育的导向性明显扭曲,丧失了教育的公平性,导致学生出现厌学逆反心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次应试教育的课程教学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他素质教育的地位,就会导致学校培养的只是读死书的“考试型”人才,使得很多学生出现人格畸形发展特征,严重制约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最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材和课程的编写与制定未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主要依据,教材的编写者和课程的制定者很大程度上会把自身的主观价值强行介入到教材编写和课程的制定过程当中,因此就会存在极大地不合理性,忽视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和课程只会造成“让孩子不能够做孩子”的后果,最终会制约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查看全文

农村素质教育调研报告

教育在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党的报告中“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查看全文

农村英语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研究

【摘要】如何在农村初级中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最根本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去发现和改进。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外交家,而在于培养人的语言观念和语言思维,通过开拓头脑中的语言空间,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农村的教学条件固然落后,但是通过转变一些常规教学观念,提高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整体教学水平也是指日可待。因此,在本文中,提了几点对农村初级中学英语素质教育教学观点。

【关键词】素质教育;整合;农村;初级中学

目前,在很多农村学校,采用平均分来考核教师,考核一个班集体。这种方式下的教学成绩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也体现了某些学生学习的优越性。但这种做法会忽略了许多学生的闪光之处,往往会错失很多挖掘学生潜能的机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的学习评价机制已经不适合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和新的课程标准。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新课标认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新的课程标准、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对学习评价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素质教育理念下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策略

目前在云南省中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显得尤其重要。以下是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改革建议:1.以少数学生为主的评价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评价传统评价往往侧重对部分“优生”的评价,忽视对“差生”的评价,这有违教育的公平和平等原则,但事实上“差生”对教师的教学同样具有发言权。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学和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作者认为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对教学与课程的要求如此,对评价的要求更应如此。2.单一评价目标转变为多维评价目标传统教学评价侧重对知识认知和掌握程度的评价,往往忽视对学生素质、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这会造成“高分低能”或“多分少德”的现象这与素质教育是相背离的。作者认为应于学习既要重视认知,同时也要重视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体验与提高,它是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3.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模式传统的教学评价实施主体单一,整个评价几乎只由老师完成,这往往会造成一定的误解与偏差,另外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在评价中也难免造成疏漏。而新课标重视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此,作者认为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己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模式更能与新课标要求相吻合,更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4.以独立学习能力为主的评价转变为既重独立学习能力也重合作学习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上,新课标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倡导体验参与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目标任务,感受成功。5.以结果评价转变为既重过程也重结果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评价只注重对学习结果即学习成绩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既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也要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农村初级中学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总之,初中英语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调在英语学习中学会互助交流与合作,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参与和体验,强调信息的交流与情感的激发。由此可见,农村初级英语学习的评价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下功夫,注重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来改变当前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育现状。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策略

查看全文

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教育探讨

摘要:随着城镇化发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频繁流动出工,导致无人关爱,缺乏监护的状态,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是当前农村教育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从事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教育;对策

1农村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现状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城里人”,每每回乡看到的是,村里看不到青壮年,那些儿时的小伙伴都外出务工去了,满目看到的年老的长老与小孩。这些小孩子大多数是年长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看管。而这些年老的人,不是因体力不济,或是因思想观念守旧与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对小孩子的教育过于简单。在长者的眼里就是给小孩子钱,让小孩子自行教育。他们重视物质,轻精神上的教育,从而缺乏从心理,从素质,更不用说素质上的教育与引导了。留守儿童家庭只有学校,没有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留给他的是一个缺少爱的家庭环境失,由此导致结果是留守儿童道德缺失,审美观缺失,世界观缺失,更无从说什么素质教育了。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了一个侄儿,因堂弟长期在外打工养家,由婶婶监护。婶婶因儿女不在家,长期对小孩子宽容,溺爱,偏袒与护短,忽视小孩子与人团结、助人为乐的养成教育。这个小孩子看到家里的长辈与客人,也不知尊敬与礼貌,有时还与大人唱对台戏。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我也无能为力。留守儿童内心需求像没人看护的树苗,只有望天收,他们的心灵没有春风,没有雨露,长期得不到关注,更不用说有人来维护他们。压抑,胆小,内向,苦闷的内心情感没有得到正当的宣泄,对周围的环境总是用怀疑的眼光,没有安全感,没有人能帮助他们,只有焦虑与苦闷,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是迷茫的,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他们表现出来的总是警惕甚至是敌意。

2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教育应采取的策略

2.1家庭要注重对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关爱、沟通,从心灵上听听他们的呼吸,是对留守儿童素质教育应有措施与方法。父母虽然长期在外,但沟通交流的方式可以通过电话,也可以时不时的去见孩子。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业还要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眼神所表现出来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有时不经意的询问其生活情况,多倾听孩子们诉说,多给他们表达烦恼空间,不要用成人的观念与思想去体会孩子的世界,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让孩子自由、无拘束成长,更多的是让父母的爱使孩子能体会能感受到,让孩子感受亲情的温暖与美好,血浓于水的恩情与挚爱,重拾亲情。一个正常的家庭教育,一个正常的父母的爱,有利于孩子良好的素质形成。这也就给身处远方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打电话或见面说话时注意讲究一些教育方式,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学生远离父母,监护权留给身边的爷爷奶奶们。由于年龄差距,世界观的差距,以及观念的差距,使得这些孩子无形中养成孤僻任性、内向,不愿意与长辈交流,长辈因身体与精力也没时间与他们沟通,由此使得小孩子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等不良心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突出,从本质来讲主要是因留守儿童素质教育工作的缺失。2.2学校要注重对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是一项关系着国家未来,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系统工程。当前农村学校,对儿童素质教育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人民教师,为人师表,要多用心血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灵与心理。可以请老师及社会爱心人士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学习之余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要坚持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期间和家庭生活中的各方面需求,及时相互沟通。2.3社会要注重对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教育,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社会的公民,应发挥培养教育后代的职责。加大妇联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力度,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新机制、新模式和新途径。加大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实施力度,深化结对机制,加强骨干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阵地建设,推进工作常态化,动员更多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关爱留守儿童。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之中。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配合,一起形成合力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组织动员一切可行的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与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从实体与网络媒体,从高到低位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打造出一片蓝天,逐步形成培养儿童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查看全文

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它一改过去那种人才教育,目的是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学生和家长都上学就是要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是“以人为本”,以培养健全的人,提高人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宗旨。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来个年头了,但纵观全国尤其是农村的教育模式,仍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甚至有些地方这种模式愈演愈烈,拼命的提高学生平均分、升学率,以此来衡量教师水平和学校优劣。素质教育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造假作秀,摆脱不了传统教育多少年来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从学校作起向社会延伸,而不是单靠学校一方行为而能作好的。

那么困扰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教育自身。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一些理念理解不深不透,导致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有作秀之嫌,花拳绣腿;农村的大多数教师远离都市,新的教育观念接触晚,更新慢,再加上周边众多的农民群体的同化作用,使教师自身思想滞后。更有许许多多的教师为了职称、为了工资而流连忘返于各种各样的“短、平、快”的进修,并没真正学到什么,甚至在进修和继续教育考试中弄虚作假。再者教育行政领导在制定对教师的考评方面仍按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进行,束缚了教师们的发展,一味为了追求升学率而拼命要成绩,大搞题海战术,扼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家庭因素。传统的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一心只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子女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否则就是“没出息”,导致孩子们压力过大,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认为读书只要不上大学,不分工作就是无用,才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另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对学生学习不重视,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给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说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就是从这一点来说,待到接受素质教育的孩子们作了家长的时候,再进行素质教育就会很轻松了。

在农村实行素质教育就应该认真克服上述困难,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查看全文

农村素质教育之我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中小学要把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的要求已经有不少年头了。并取得了可喜的初步成果。但是发展并不平衡,特别是基本具备或不大具备条件的地方农村教育机构所管辖的各级各类中小学,素质教育还存在着相当多的空白,和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培养现代化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还相差较远。本文就当前农村乡镇的中小学普遍存在的素质教育方面的问题,作一些分析与探讨,以求能为扭转这种与四化建设不相适应的局面奉上绵薄之力,致力于提高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真正地把素质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落实到实处,以保持与发达地区的国民教育的素质教育相对平衡发展的速度。

一、目前的情况分析

笔者从一些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村的素质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从形式上看是素质教育,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

农村乡镇担任教育主管的干部队伍中,确实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教育的行家里手,他们也深知素质教育的重要。但是他们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搞一些形式来简单地装潢门面,摆一些花架子来应付上级,实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埋头于应试教育,不敢越雷池半步。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抓应试教育风险小

查看全文

农村素质教育措施论文

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人们还没有真正弄清什么是素质教育的时候,素质教育就已经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中小学全面铺开。时至今日,素质教育改革已推进十余年。教育教学的工作者,研究者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品尝了推进素质教育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素质教育更是“一纸空文”,学校无奈,家长不满,学生“荒芜”。在农村地区掀起了又一场轰轰烈烈的“进城热”、“择校热”,于是乎,城市学校、重点学校生满为患,而农村学校、非重点学校却“江河日下”,可谓对比鲜明。笔者扎根农村教育已十余年,对此种现象颇为忧虑、困惑,教学之余思来想去,偶有感悟。

笔者认为.影响农村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城乡教育差别较大,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公

国家对城市中、小学基本建设历年均有投资,对农村则投资很少。即便同在农村,城镇中小学和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以及重点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又太大。有的地方这几年改建重点中学,一所学校基建投资达到了几千万元,甚至更多,而贫困乡镇的中小学连买粉笔等基本开支都难以得到切实保证。即使是在城市,教育财政上倾斜于重点校,使本来就有限的教育资源过多流向好的学校,而对薄弱学校关注很少,人为地拉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

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更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落实。城市学校、重点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水平极高;而农村学校、非重点学校硬件设施则是典型的“小米加步枪”,根本不值一提,相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学校奇缺教师,现有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偏老,甚至还有代课教师,远远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严重的“进城热”、“择校热”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以至于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查看全文

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探究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它一改过去那种人才教育,目的是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学生和家长都上学就是要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是“以人为本”,以培养健全的人,提高人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宗旨。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来个年头了,但纵观全国尤其是农村的教育模式,仍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甚至有些地方这种模式愈演愈烈,拼命的提高学生平均分、升学率,以此来衡量教师水平和学校优劣。素质教育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造假作秀,摆脱不了传统教育多少年来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从学校作起向社会延伸,而不是单靠学校一方行为而能作好的。

那么困扰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教育自身。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一些理念理解不深不透,导致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有作秀之嫌,花拳绣腿;农村的大多数教师远离都市,新的教育观念接触晚,更新慢,再加上周边众多的农民群体的同化作用,使教师自身思想滞后。更有许许多多的教师为了职称、为了工资而流连忘返于各种各样的“短、平、快”的进修,并没真正学到什么,甚至在进修和继续教育考试中弄虚作假。再者教育行政领导在制定对教师的考评方面仍按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进行,束缚了教师们的发展,一味为了追求升学率而拼命要成绩,大搞题海战术,扼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家庭因素。传统的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一心只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子女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否则就是“没出息”,导致孩子们压力过大,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认为读书只要不上大学,不分工作就是无用,才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另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对学生学习不重视,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给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说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就是从这一点来说,待到接受素质教育的孩子们作了家长的时候,再进行素质教育就会很轻松了。

在农村实行素质教育就应该认真克服上述困难,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查看全文

农村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研究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初中语文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范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中考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

初中语文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三)初中语文教学以中考为中心,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