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17:53: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农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农业

农村农业投资

一、政府对农村农业的投资

国家财政用于农村农业的支出从1978年的150.66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2357.89亿元,年均增长11.16%。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支农支出,年均增长12.63%。但是,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到2003年只有7.12%,2004年才有所恢复,为8.28%。同期,农业务税增长速度快于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4.23%,因而用于农业支出与农业各税的比值呈下降趋势,1996、1997两年小于2,2003也只有2.01,2004年有所恢复,为2.61。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与这一要求相一致,我国财政也正在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但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渠道分散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据表1,1990~2004年我国农业各税为国家财政累计增加收入5961.06亿元。但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城乡差别政策,农村公共产品主要靠农民白筹解决,国家仅给予少量补助,造成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巨大差异。据统计,目前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村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仅为城市的32.9%;农村中学生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

注:从1998年开始,“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包括增发国债安排的支出。

查看全文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摘要:在现代化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我国逐渐开始向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近年来,我国实施了较多战略,其中包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及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等。就整体的战略实施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时间不长,但是其对于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有较大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迅猛,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但是要使得社会整体发展迈上新的阶梯,就要求城乡共同发展。而目前的情况时,城市发展迅猛,乡村发展止步不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农业农村现代化得以推进。因此,践行对问题的探讨,将农业农村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使我国整体社会的发展更加协调。

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性

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及充裕,但是这主要指的是城市居民的生活。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比较落后,农业发展长时间没有起色,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脱节。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幸福指数逐渐提升,但是这也是仅限于大部分城市居民,而农村居民在生活过程中缺乏保障,难以加强自身的幸福感及安全感。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逐渐多元化,虽然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难以达到农村发展现代化的要求。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使得人们的经济水平差距逐渐加大,甚至接近两极分化。这种现象使得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不符合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因此,需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村居民谋福利,使其生活水平能够上升,缩小城乡差距,这样才能加快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途径

查看全文

农业和农村发展

农业和农村发展是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但是,历史上人们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研究领域广泛存在种种悲观主义情绪。农业被视为衰退的产业,农村被视为落后的地区,农民被视为愚陋的群体。郭熙保(1995)分析发展经济学中农业发展思想的演变,认为20世纪60年代,农业被忽视的倾向才有所改变。在对农民的认识上,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964年在《转变传统农业》论文中提出了“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的观点。到了70年代,农业发展本身也被看成是发展目标之一。80年代后,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工作得到进一步展开。9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总结并展望农业和农村发展前景,乐观主义思潮渐趋主流。其中:Hayami(1998)令人信服地评析了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有关小农前途问题的悲观论调,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分肯定了农业和农村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目前人们已经熟识:“如果你希望工业化,那么,你应该准备发展农业。”

可以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逐步形成的。分析其思想渊源,得益于对“城市偏向”主义的反思与批判。所谓“城市偏向”,是指发展实践中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的政策倾向,其视野主要局限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在思想观念深处根深蒂固地认为工业具有比农业的无条件优越性,城市具有比农村的无条件优越性,以及农民具有无条件的落后性(王列生,2003)。而乐观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为:社会发展不等于农业与农村落后。无论基于西方经验,还是立足发展中国家实际,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城市化与乡村建设都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Hayami(1998)还指出,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民对经济机会反映敏锐,完全有能力胜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同时,他们在工商业活动中具有企业家潜质,成长起来的农民企业家无疑是国家未来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一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兴起的绿色革命,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信心;二是中国农村与农业改革取得的成就,正如约翰逊(2004)所说:中国的经验表明,通过体制改革、提高农产品的实际价格,以及取消对个体经济活动的种种束缚,农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三是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农业已经或正在迈向现代化阶段,不少现代化的乡村地区明显优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因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悲观主义逐步被乐观主义思潮取代,绝非是出于理想主义,而是实践在学术思想上的真实反映。

我们在政策上应认真借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所带来的启示,真正以扎实有效工作发展农业,建设乡村,提高农民。同时,也要客观地评价工业化和城市化在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避免忽视工业化而陷入另一个极端。

参考文献

1、郭熙保:《农业发展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查看全文

区农村农业意见

为切实抓好我区秋冬季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大灾之年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区情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㈠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增粮增油、调整结构、促进增收、整体提升”的基本工作思路,坚持“市场导向、生态适宜、效益优先”的原则,以科技兴农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农产品基地,加强示范带动,着力培植专业户、专业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秋冬种质量和效益,确保秋冬季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整体突破。

㈡目标任务:完成秋冬种种植总面积13.3万亩(含套种)。其中完成夏粮种植面积4.1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2.7万亩,杂粮种植面积1.4万亩),产量936万公斤;油菜种植面积2.5万亩,产量387.5万公斤;蔬菜种植面积3万亩;绿肥种植2.5万亩;饲草种植1.2万亩;鲜果种植面积3000亩;新增畜牧业产值8200万元。

二、统筹兼顾,加快落实秋冬季农业农村工作

㈠以秋播、秋调和秋冬农业开发为重点,扎实抓好秋冬种工作。

查看全文

加强农业农村管理讲话

强化督查考核和奖惩。县乡必须成立强有力的林业生产领导小组,增强领导。负责秋冬林业生产的领导、协调和督查工作。

秋种工作已基本结束。经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霜降刚过。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对今年秋冬水利工程、林业会战、秋季税费征收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六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秋冬水利工程和水费征缴工作

水利不但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于我县来说。而且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六低六足”优势的体现。近年来,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实施“水利兴县”战略,水利设施明显改善,水利工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提高。但是县地域广袤、引水战线长,黄河水含沙淤积量大,水利工程维护和配套任务繁重。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年秋冬集中安排一批影响全县大局的乡村水利工程,进一步完善配套水利工程体系,改善引蓄条件,为夺取农业丰收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今年的秋冬水利安排。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整体抗灾能力为目的坚持“先急后缓、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实施引、蓄、供、排、导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有效水源,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条件。

(二)工程内容。今年县里统一组织实施的乡村水利工程包括土方工程和建筑物工程两大项。土方工程包括潮河干清淤治理、干清淤治理、北分干清淤治理、南分干清淤治理、市沉沙池清淤治理、下河利国群众吃水改造土方工程共6项。总计治理长度89.6公里,动用土方100万方。建筑物工程包括太平河导污工程和下河、利国群众吃水改造工程。太平河导污工程新建排水闸、导污涵洞各1座,投资179.56万元。下河、利国群众吃水改造工程需铺设供水管道12.5公里,动用土方10万方,总投资147.1万元,采取县乡联办,以乡为主的办法;为确保质量,县财政补助资金待工程竣工验收后再予拨付。

查看全文

农业农村改善讲话

深化督查考核和奖惩。县乡都要成立强有力的林业生产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负责秋冬林业生产的干部、协调和督查工作。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和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制度。

秋种工作已基本结束。经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霜降刚过。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对今年秋冬水利工程、林业会战、秋季税费征收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六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秋冬水利工程和水费征缴工作

水利不但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于我县来说。而且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六低六足”优势的体现。近年来,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实施“水利兴县”战略,水利设施明显改善,水利工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提高。但是县地域广袤、引水战线长,黄河水含沙淤积量大,水利工程维护和配套任务繁重。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年秋冬集中安排一批影响全县大局的乡村水利工程,进一步完善配套水利工程体系,改善引蓄条件,为夺取农业丰收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今年的秋冬水利安排。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整体抗灾能力为目的坚持“先急后缓、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实施引、蓄、供、排、导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有效水源,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条件。

二)工程内容。今年县里统一组织实施的乡村水利工程包括土方工程和建筑物工程两大项。土方工程包括潮河干清淤治理、马新干清淤治理、小开河北分干清淤治理、小开河南分干清淤治理、市小开河沉沙池清淤治理、下河利国群众吃水改造土方工程共6项。总计治理长度89.6公里,动用土方100万方。建筑物工程包括太平河导污工程和下河、利国群众吃水改造工程。太平河导污工程新建排水闸、导污涵洞各1座,投资179.56万元。下河、利国群众吃水改造工程需铺设供水管道12.5公里,动用土方10万方,总投资147.1万元,采取县乡联办,以乡为主的办法;为确保质量,县财政补助资金待工程竣工验收后再予拨付。

查看全文

农业局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坚持用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载体,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着力做强乡村产业,整治提升人居环境,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优先满足要素配置,加强改进乡村治理,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谱写“三农”工作追赶超越新篇章。

二、重点工作

(一)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1、抓好粮食生产。坚持“稳面积、调结构、优布局、提产能”的思路,持续抓好粮食生产。继续稳定玉米面积,增加谷子、豆类等杂粮播种面积,全面实行农业新技术,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力推广间作套种、玉米高产密植、集成旱作栽培、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耐密耐逆、优质高产品种。全年发展全膜双垄沟播玉米8.2万亩,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8万亩,发展小杂粮种植15万亩。建设千亩吨粮田6个,万亩农旅结合示范带3个,抓建6万亩玉米增密度示范区和2.5万亩优质粮食订单生产基地,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30.2万亩,产量达到8.1万吨。

严格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加强耕地“非粮化”监管,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回头看”和“撂荒地”排查摸底,坚决遏止耕地“非粮化”增量。

查看全文

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升级思考

今年我们如皋市提出了“跨江争八强”的目标,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艰巨性的目标。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全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市实现“奋力跨江争八强”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前,虽然我市农业农村的不少单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但农业的总体实力、农村的整体环境、农民的富裕程度与苏南先进县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二、三产业相比,我市农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够快,小城镇建设开发相对滞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低质低效的状况未能根本扭转,农业的组织程度还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设施农业耕地面积小,小城镇房地产开发、安置房建设步子小,同时,全市的跨江争强离不开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力支撑,工业化、城镇化所需的土地、人力等要素保障要通过农村的“三集中”和农业高效规模化来提供,全市经济总量的扩张离不开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全市财税争八强离不开小城镇建设、土地整理、资源整合的有力支撑。

一要以“三化”互动并进理念为指导,牢固确立“跳出三农抓三农”的意识。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理念,跳出“三农”抓“三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和思路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三化”互动并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工业化为突破口,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工业化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最根本途径,工业发展的物质和技术积累,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工业化使各类资源通过市场运作达到最佳配置,发挥出最大效益;同时工业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就业岗位,既增加农民收入,也使土地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成为可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载体。必须始终坚持工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加大园区建设、招商选资、项目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以城镇化为强引擎,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城镇化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点。城镇化带来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既为农民就业提供“保险”,也为打开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增添“马力”;同时,城镇对人口、产业及商品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加速农业人口“非农化”,有效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必须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全面拉开镇区道路框架,推进老镇区拆迁改造,加快土地出让、房产开发和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增强集镇承载能力,吸引各类要素资源在镇域快速集聚。以产业化为主抓手,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农业产业化,而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工业化。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规模化、商品化、集约化发展,不仅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而且使更多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促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要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努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既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的重要内容,更是农业农村全局工作的中心任务,必须在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增收渠道,积极开辟外出就业增收空间。壮大镇域经济促动农民增收。加快小城镇建设,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通过组建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的投资公司,引导各类资本进行一级开发,推动重点镇“四横四纵”、一般镇“三横三纵”道路框架高标准建设到位,加快老镇区拆迁改造,完善镇域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优化城镇生态环境,实现全国环境优美镇和省卫生镇全覆盖;大力推进镇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园区一级开发、与先进地区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推动集中区由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全面提升集中区的承载水平和集聚能力;提升镇级公共配套服务功能,通过加快土地出让、房产开发和八大功能区建设,吸聚资源要素,提升配套水平,推动物流、商贸、餐饮、旅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农民。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的作用,通过举办招聘会、提供就业信息、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民就业;在做好劳动力异地输出的同时,突出抓好就地转移,为我市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工保障,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最大限度地释放广大民众的创造力、民营企业的扩张力和民间资本的爆发力,继续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返乡能人带头创业,扶持更多农民由“劳务型”向“老板型”转变,提高农民资产性、经营性收入。发展村域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突出工业强村第一方略,通过加快村级民营小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项目入区发展;依据村域自然资源、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增强资源整合开发能力,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符合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的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对“三集中”、“万顷良田”工程整理出的土地、村集体资产,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入股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盘活利用,增加集体政策性、资源性、资产性、服务性收入,努力消除村营收入20万以下的村,着力打造一批超百万村、超千万元和超亿元社区。

三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着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农业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农业生产经营从家庭型向规模型,农业发展方式从依赖廉价劳动力和消耗土地资源向依靠科技和人力资源转变的根本途径。以“三年倍增计划”倒逼农业转型升级。农业“三年倍增计划”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龙头工程,是现代农业的希望工程,是全民创业的基础工程,是农民增收的民生工程。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以农业产业规划为引导,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推进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四大十亿产业板快、三大旅游农业园区、两大百亿龙头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加大“三资”投入农业力度,着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市场前景广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抢抓我市长寿课题即将列入国家“973”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契机,加快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着力打造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长寿农业品牌;力争三年时间土地产出翻番,每亩平均效益达4000元以上。以创新服务机制保障农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建立一支与“三年倍增计划”相适应的农业人才队伍,鼓励农业人才在广阔的田野中发挥才智,建功立业。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走产学研合作的路子,促进龙头企业、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研发合作,切实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档次,拓宽农业增值空间。建立起涵盖农口部门、农业龙头企业、“三大合作”组织、农业经纪人、种养大户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全面搭建起市场信息传送、农副产品销售、农业项目招商的网络服务平台。

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服务,构筑全覆盖的创就业培训体系,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主体。以“万顷良田工程”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施万顷良田工程,推动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建设万亩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园区,给农业农村的组织方式、发展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工程。主体功能区要扎实推进“万顷良田”工程,加快评估签约率、拆迁、复垦进程,同时要加快规划包装二期工程,赢得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坚持拆迁推进、复垦整理、项目招商同步进行,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效率招商、高标准建设、高效益产出、高水平经营,确保主体功能区今年全部建成集高效、生态、绿色为一体的万亩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上半年全省“万顷良田工程”建设现场会提供高标准的现场。各镇也要创造条件加快与主体功能区共同合作实施。

查看全文

农业和农村发展论文

一、半个世纪的回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50年过去了。在这半个世纪中,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中国的农业和农村所发生的巨变。

众所周知,中国农业历史悠久,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养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但近二三百年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农业和农村长期停滞和衰落。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业不仅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而且国内民不聊生,农村凋敝,绝大多数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

新中国成立,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阔了宽广的道路,并已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一次大转折从1949年到1978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和农村演变为社会主义的农业和农村。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过挫折与失误,但中国农业和农村仍在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第二次大转折是1979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中国农业和农村获得了更为突出的进展,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概括起来,这些变化有:

(一)农业持续高速增长,摆脱了农产品长期严重短缺的困境

中国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长期以来存在农产品供给困难,严重地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1979年以来,由于农业持续、高速地增长,这种局面已基本改观。我国农业总产值指数(不含农村非农产业,按可比价格计算)如表1。

查看全文

全市农业农村总体要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化同步”要求,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努力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切实抓好农业生产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45万亩以上,积极推进宣州、郎溪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加大宣州、郎溪、县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建设力度,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达650公斤以上,抓好15个粮棉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力争全市粮食总产达140万吨。高度重视粮油收购储备工作,保障粮油市场稳定。

2、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紧紧围绕畜禽、林特、烟叶、茶叶、特种蔬菜、水产等优势和特色产业,积极推广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养模式,提升产业层次。2012年烟叶种植面积完成8.7万亩,产量力争完成26万担。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抓好1个国家级、3个省级标准茶园建设,扩大猴魁茶生产总量。以宣州、郎溪为重点,新发展油茶2.3万亩。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建成10个全省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3、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改造和完善现有保障性蔬菜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生产和供应本地市场能力。2012年市区新建钢架大棚蔬菜基地1000亩,在城区有条件的蔬菜零售市场新建两个蔬菜农残快速检测室。2012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50万元,用于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和商品猪场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菜篮子产品供应。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