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审计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1 15:33: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年度审计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试议投资项目审计处罚权
一、与项目直接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单位不属于本审计机关管辖的,对上述单位取得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调查,由于没有审计管辖权,因此不管是需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违法违纪案件线索,还是应当依法由其他有关部门纠正、处理处罚的事项,以及上述单位财务收支中违纪违规、少缴税费等,只能是移送司法机关或纪检监察等机关和有关部门处理,对审计发现的多计工程价款等问题,也只能责令建设单位与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单位据实结算。审计机关不能单独出具审计报告和作出审计处理处罚。
二、与项目直接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单位属于本审计机关管辖的,由于是否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1.没有列入年度审计计划。
上述与项目直接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单位虽然属于本审计机关管辖,但是由于没有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审计机关不能单独出具审计报告和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在没有列入年度审计计划时,其处理方式与没有审计管辖权相同,只能是移送司法机关或纪检监察等机关和有关部门处理。
2.列入本审计机关年度审计计划。
上述与项目直接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单位既属于本审计机关管辖,也列入年度审计计划,由于审计组不同、审计时间不同,也存在两种情况:
PDCA循环法审计质量论文
一、PDCA循环法概述
PDCA循环法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有效方法,在企业生产经营全面质量管理中,它将质量管理控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Plan(计划)阶段,即根据要求分析现状,制定审计计划,提出审计目标;Do(实施)阶段,即把制定的计划认真执行的过程;Check(检查)阶段,即对计划实施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Action(处理)阶段,即实施的效果总结,把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整理成标准,同时把本工作循环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出现的新问题,提交下一个工作循环去解决。这四个阶段始终不间断地进行,循环往复,故简称PDCA循环。PDCA循环法具有对质量全面管理、全部过程管理、由全员参加和全社会推动等特点。PDCA循环法同样也适用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全过程审计质量PDCA循环管理由审计计划制定、审计执行、审计检查和审计后评价处理四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共同组成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完整的PDCA循环系统。
二、我国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现状
虽然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三是审计过程的检查、监督不到位;四是审计项目的质量评价体系缺失。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
三、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企业产品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市场调查、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检查、销售、服务等主要环节。与此类似,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括:立项调查,审计计划;勘察、设计、监理、采购、招标、施工、财务管理等实施过程审计;审计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审计成果跟踪,审计后评价等环节。与企业质量管理的各环节具有对应性。比如: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市场调查主要是了解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审前调查主要是了解项目情况,制定审计质量控制计划,工程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按照PDCA循环,审计立项调查、审计计划属于P阶段,审前准备、现场实施、审计报告属于D阶段,审计质量检查属于C阶段,审计成果跟踪处理属于A阶段。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PDCA管理的四个阶段如下: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合理规避内部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是企业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目标本文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深入分析审计风险模型与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优化审计风险模型,阐述了油田企业如何构建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模型;风险管理;质量管理
一、风险模型导向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油田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和机制变革,油田发展的新形势对内部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难度本文认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规避内部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和经济效益风险模型导向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很好的满足了内部审计对可靠性、效率性、效益性三方面的要求,适应了油田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是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风险模型导向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方案
1.优化审计风险模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修订为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被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由此,审计风险模型变为:审计风险=重大差异和缺陷×检查风险为便于分析评估审计风险模型各要素,我们需要确定与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和检查风险对应的主要要素,进一步细化审计风险模型,以便制定对应的质量管理策略1.1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对应的主要要素年度审计计划编制阶段及具体审计项目实施阶段均需事先考虑分析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年度审计计划编制阶段考虑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对应的主要要素,主要是为了确定合理的审计项目和合适的被审单位,提高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提高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作用;具体审计项目实施阶段考虑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对应的主要要素,主要是为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提高内部审计结果的可靠性1.1.1年度审计计划编制阶段考虑的主要因素(1)业务重要程度:在公司所处的地位、对于公司发展的影响程度、支出或交易所占的比重、涉及人员的数量(2)业务敏感程度:产生舞弊动机的程度、法律责任的大小、业务运作的公开程度、领导员工关心的程度(3)业务复杂程度:业务运作的难易程度、管理程序的信息化程度(4)审计情况:被审计的频率、对审计的配合情况、对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1.1.2审计项目实施阶段考虑的主要要素(1)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制度的遵循情况、管理风格的良好情况、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质量(2)管理缺陷:管理存在缺陷的方面、发生舞弊的行为(3)监管环境:业务流程的关联制约情况、及时自我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的能力(4)经营环境:管理体制的变化、业务处理方法的变化、重大人事的变化(5)同类业务以前审计情况:以前年度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量1.2检查风险对应的主要因素(1)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审计人员业务技能的高低、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被审项目的关联性、审计成员构成的合理性(2)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的评估结果和可接受的总体审计风险水平(3)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4)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规范程度(5)审计问题的沟通情况(6)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2.分析评估风险要素,全面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2.1根据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评估情况提高年度审计计划书的编制质量2.1.1风险评估方法为提高年度内部审计计划书的编制质量,对其影响因素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评估根据每项风险要素所包含的内容,确定合理权重,每项要素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水平将各类要素风险水平与其权重相乘得出单项因素的风险分值,然后将单项因素风险分值相加,得出各类业务的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分值选出综合风险水平排名靠前的项目,优先安排,以此提高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作用2.1.2利用风险要素建立实施具体审计项目时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审计程序一般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人员要充分评估审计项目面临的风险,分析风险对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程度,根据其影响程度,提前制定对应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措施和策略(1)准确评价被审单位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水平,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审计人员从控制环境、管理缺陷、监管环境、经营环境、同类业务以前审计情况等方面入手,运用调查问卷,实地走访观察,符合性测试等手段对被审单位的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水平进行评估风险评估办法与编制年度审计计划书时的风险评估方法一致,所不同的是,评估的风险水平越低,说明在实质性测试中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以此达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目的(2)制定与检查风险有关的控制措施,提高审计结果的可靠性①合理配置审计人员在人员数量上,要确保审计组成员足额配置在人员构成上,要确保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审计项目,审计成员中应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油田专业知识的人才②强化内部审计取证的质量管理内部审计取证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对内部审计取证进行控制要做好以下几点: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规范教育,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分析能力;规范取证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确定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根据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确定审计证据数量;讲究策略,规范取证的方法,杜绝虚假证据③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管理一是审计工作底稿要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词恰当,格式规范二是审计工作底稿要做到内容完整、真实、重点突出;三是切实实行审计底稿的复核制度,避免一个审计事项从开始调查到出具审计结论均有一人负责的情况发生;四是做好保密工作,限制内部审计机构以外的人员或部门未经批准或授权而基础工作底稿,防止被审单位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篡改基础管理资料④做好审计问题沟通工作对于内部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要真诚的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沟通,允许相关职能部门从他们的专业角度提出不同看法,切忌随意下结论⑤加强报告阶段的质量管理一是在单位内部公布审计报告,增加审计成果的透明度,争取管理层的重视与支持;二是规范审计报告格式,用词应简明、准确、清晰,定性适当,揭示问题要明确;三是审计报告的编制要严格程序,充分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审核审计报告并出具审计意见或决定;四是明确审计报告的责任⑥做好审计后续阶段的质量管理审计人员应追踪审计结论的实施情况,对被审单位对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进行回访检查如果审计建议如期得到落实,说明内部审计质量得到了被审单位的认可如果审计建议没有落实,审计人员要认真听取被审单位的反馈意见,对管理建议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应及时反映给业务相关部门和上层管理者,请其协助落实此外,对于一些不切实际的审计建议,审计组成员应分析原因,以便于在实施下次审计项目时改进,逐步形成良性的内部审计质量促进机制
市政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署《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审投发[2012]17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
㈠财政预算安排的建设项目;
㈡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专项建设项目;
审计工作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方案
为深化审计监督,推行审计全覆盖,加强审计工作事中事后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国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国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XX市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和《市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审计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构建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全力助推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有序推进,为XX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二、监督原则
(一)依法有效。坚持依法行政原则,按照法律法规制订监督办法和监督细则,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依法监督、规范监督、有效监督。
(二)责任明晰。依法依规认真梳理行政职权,公布权力清单,明确与权力相对应的监督责任,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开展政府部门管理绩效审计论文
摘要:政府绩效审计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性措施,是适应科技发展、民主进程、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环境的政府管理方法的重大革新。
一、存在的问题
1.政府审计主要是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且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率、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但在审计实践中,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主要是开展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其他诸如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离任审计.缺乏事中、事前监督,政府采购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的开展时间很短。审计技术方法方面,还停留在详细审计阶段,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更是如此。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领域广泛、审计内容复杂且多变、审计方法灵活多样、审计工作量大,详细审计几乎不能满足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现有政府审计经验的积累不利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2.政府审计主要是采用手工审计,“电子化”程度低或电子计算机利用程度低。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财政管理,即启动“金财工程”,这是实现财政管理现代化,提高财政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与之相适应,政府也在积极进行“金审工程’,实现审计工作.‘电子化”。但是据笔者了解,一方面政府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电子化”程度低;
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审计工作能否得到加强,虽然受制于多种主客观因素,但关键取决于实施审计工作的主体—广大审计人员队伍的素质。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结构合理的审计人员队伍,就无法承担新时期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艰巨任务。
4.审计结果传递和利用方式大大削弱了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采取司法模式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政府审计机构具有判决权和制裁权,因此其审计结果具有极强的法律约束力。美国会计总署虽然没有上述权力.但其审计报告要提交给国会,其作用通过国会间接实现,主要由两条途径:一是对不接受审计建议的被审计单位停止拨款。这与经济利益挂钩,具有极强的约束力;二是召开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公开存在严重浪费或管理不善单位的审计报告,而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将给被审计单位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民众关注,对推动审计建议的实施和强化审计报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英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报告提交国会的同时还要公开发表。澳大利亚采取的另一项措施是后续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根据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审计报告的建议,针对本单位缺点提出的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继续向国会报告以前报告过但并未得到妥善处理的重要问题,直至审计长公署有理由认为所有改正措施均已落实。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每年也要向政府提交审计一报告,并由政府向国家立法机构—人大常委会提交年度审计报告,然而内容却仅限于财政审计,其他审计均不出具对外报告。在审计结果使用上常常与设立该项审计的最初目的脱节。政府审计报告需要经过有关领导“审批”。这样的审计结果传递与利用方式是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大受影响。
审计法实施条例学习心得体会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审计依据问题;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问题定性、处理、处罚依据问题;审计救济途径及受理单位问题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目前各地审计机关在编制审计方案、制发审计通知书和审计报告中审计依据有两种操作方式、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项目审计结束后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作为审计定性的依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5条第二款“审计机关依照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标准、项目目标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四十九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新审计法第四十八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2010年2月2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全文共7章5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审计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了明确和细化,使审计监督机制更加健全,审计监督职责更加明了,这对于规范审计监督行为,强化审计监督指导和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各地审计机关正在普遍宣传、学习贯彻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法实施条例2010年5月1日就将正式实施,如何正确贯彻实施,是摆在各级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件大事,本人通过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及以往的审计工作情况,针对几个具体问题谈点自已的体会供同仁参考。
一、审计依据问题
目前各地审计机关在编制审计方案、制发审计通知书和审计报告中审计依据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以审计法第三章16条至30条规定的相关内容为审计依据,二是除以审计法第16条至30条规定外,将各级政府批转审计机关年度项目审计计划文件作为补充依据。
上述两种操作方式,谁对谁错有待明确,笔者倾向第二种做法,依据是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
连锁企业税收分配制度
为进一步支持商业连锁企业经营,促进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在现行市与区县财税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对在本市跨区域开设连锁分支机构的大型商业连锁经营企业上缴的地方财政收入,实行如下财力分配办法:
一、纳入财力分配范围的企业
纳入财力分配范围的企业指,在本市注册登记并跨区域(跨本市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区域)开设连锁分支机构(即门店,下同)并由总机构统一核算、统一纳税,年纳税额符合一定条件的大型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简称连锁企业,下同)。
年纳税额符合一定条件指:企业年缴纳增值税(地方部分)和营业税的85%合计超过500万元(市财政局将根据情况,适时调整范围)。
凡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向市税务局征收管理处提出申请,市税务局征收管理处根据企业申请就户认定。已纳入财力分配的企业不再另行申请,直接按本办法执行。
申请企业应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年度纳税额、企业分支机构在各区县分布状况、年度销售额等相关资料。
审计局审计基本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工作,保证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是规范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依法办理审计事项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
第三条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时,适用本准则。
第四条审计机关应当依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审计机关办理审计事项必须由具备相应的资格和业务能力的审计人员承担。
国外绩效审计的创新体系初探
本文作者:卓越卢梅花工作单位:厦门大学
绩效审计指标设计中的自我评估与风险降维
西方国家审计部门在项目绩效审计领域将审计对象作为指标开发设计的主体是一个创新举措,由此引发的自我评估困境必须通过运用绩效指标设计方法与原则等战略管理工具来降低风险。1.审计对象作为指标开发设计的主体在指标开发主体方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由责任单位设计开发,二是由评估对象为主设计开发、责任单位负责审定,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多年来,在组织绩效评估领域西方国家多采取第二种方式:如美国在1993年的“法案”中要求所有联邦部门都必须制定年度绩效计划,计划必须覆盖部门组织所有的项目活动,尽可能具体化地确立绩效目标、评估指标,而且要求“大多数的绩效目标应以客观、可量化和可衡量的形式表达出来”⑦。这种由各部门在年度绩效计划中确立绩效目标与评估指标、在年度绩效报告中体现绩效指标实现程度的方式实质上体现了由评估对象自行设计指标的思路。如前所述,在范围上西方国家审计部门从项目绩效审计逐步扩展到组织绩效审计,同时,在指标开发主体方面,也逐步采取由审计对象为主设计开发、审计部门审定的方式。不仅如此,西方国家审计部门还有一种趋向,即将评估对象设计指标的方式移植到审计部门的项目绩效审计领域,改变了传统的审计部门项目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多是由审计部门自行设定的做法。以澳大利亚为例,2010年5月审计署在审计聚焦(AuditFocus)中提出:为了保证政府部门有效地报告项目绩效,开发出一套系统的、可衡量的指标将成为公共部门项目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⑧由此,审计对象成为绩效审计指标设计主体,在部门年度报告中准确地设计项目的绩效指标将成为公共部门的职责与义务。这种趋势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那里也得到印证,它们认为在开发效益审计评估标准时争取被审计单位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相对标准来说,绩效审计指标的开发是保证绩效审计有效性的重点工程,由被审计对象提出绩效审计指标,能更为有效地加强绩效审计工作的适当性,进而保证绩效审计结果的说服力。2.运用指标设计方法与原则并将其当作战略管理工具在项目绩效评估领域导入以评估对象为主设计、开发绩效指标的做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整个绩效评估过程中指标体系是最重要的,一定意义上,指标体系的设计决定了最后的结果。由评估对象为主设计、开发指标,尽管说由责任单位负责审定,但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评估。如何保证评估过程中评估对象不会为了保护自己而降低标准?如何保证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评估对象严格自律?这是一个长期存有争议的问题。应对挑战,西方国家强调审计部门在指标审定过程中的监督作用,以此来尽量克服评估对象自我评估的局限性,从现有资料分析,西方国家比较普遍地把绩效评估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当作指标审定的战略管理工具,当作监督评估对象的审定机制。关键绩效指标(KPI)法是绩效评估实践中应用得最为普遍的指标设计方法,近年来西方各国审计部门普遍要求评估对象在关键绩效指标的构建框架下进行指标开发。如,澳大利亚审计署在2011-2012年度绩效审计报告中明确提出“构建并应用关键绩效指标支持成果与项目框架”⑨,审计署认为在当前成果与项目框架下,构建完善的KPI体系能有效地提供关于项目目标是否实现的定量或定性方面的绩效信息,为最终的产出与结果提供定量或定性的支持,能够促使公共部门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项目价值。2010年10月澳大利亚财政与放松管制部(DepartmentofFi-nanceandDeregulation)以不同的项目类型对KPI的选择性差异为依据,开发出一套“项目分类矩阵”(ProgramClassificationMatrix),将项目分为“支助计划、服务计划、教育计划、咨询计划、规制计划、保护计划”五种类型,进而总结、规定各种项目类型绩效审计指标的内容特征及要求,有效地提升绩效审计指标的明确性。⑩同样,绩效评估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也是西方国家审计部门非常重视的战略管理工具。2006-2007财政年度澳大利亚审计署以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SMART原则为基础,融合绩效审计特征,提出了具有绩效审计特色的指标设计原则:针对公共部门目标不明确的特征,审计署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绩效审计指标在“目标性(Targets)”方面的要求;而且,融入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实践中“良好实务指南”方面的特色举措,提出“标杆性(Benchmarks)”这一规范特征,要求公共机构在设计绩效审计指标时考虑到其对相关部门的标杆作用。在此基础上,澳大利审计署形成了包含“明确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时限性、标杆性、目标性”七方面内容的绩效审计指标设计原则。輯訛輥导入绩效评估指标构建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是一个绩效审计指标设计的重要举措,实践中,更为重要的是运用这个战略框架与个性化的项目指标对接,通过衡量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以此不断提升审计部门指标审定的质量。同样,在这个问题上,澳大利亚审计署表现出众:2011-2012财政年度审计署对50个公共部门、89个项目进行绩效审计,其中衡量各个项目的KPI是否符合审计署制定的规范是最重要的审计内容。此外,审计署以SMART原则为基础,针对不同原则设计了次级标准,进而以问卷的形式将其转化为数量不等的细分问题对各个项目的绩效审计指标进行评估,审计结果显示只有30%的项目指标明确地阐明了项目目标,较大一部分的项目指标则是不可衡量的。审计署认为以公共部门的战略发展指向为基础选择绩效审计指标、增强可衡量的定量指标的比重、与组织目标相联系、体现相关的支出信息等是未来澳大利亚公共部门绩效审计指标设计时需要凸显的内容。
绩效审计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提升
创新追求质量,创新机制与质量提升二者紧密相联。提升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绩效审计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至少可以通过评估保障、评估类型、评估流程和评估主体等方面体现出来。1.持续检查与修正法律法规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其实,在政府管理与法律法规的关系上,后者是作为工具而起作用的。法律法规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不能够朝令夕改,同时,作为手段的法律法规需要根据不断发展的实践要求回应不断发生的社会问题,因此,又要具有合目的性与适应性品质。相关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审查修订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不断完善绩效审计的基本法律法规是西方国家较为普遍的做法。以美国为例,自1972年颁布第一部政府审计准则(也称“黄皮书”)以来,美国政府审计准则经历了1981、1988、1994、2003、2007、2011年五次修订并重新颁布,在绩效审计诸多领域都有新的规定:其中1988年修订的准则确立了绩效审计的独立地位,在绩效审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7年修订的政府审计准则在绩效审计内涵界定、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2011年8月的最新审计准则在经历了征求公共意见,吸取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私人部门、学术界等多领域的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等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的观点,进行一系列广泛协商的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具有高质量保证的现代审计框架,替代了2007年颁布的审计准则。輱訛輥英国绩效审计发展史上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1997年英国国家审计署(NationalAuditOffice,以下简称“NAO”)首次了绩效审计手册(ValueForMoneyHandbook)规定绩效审计的基本准则,随后6年中审计署不断在规划审计工作、强化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并于2003年了新的绩效审计手册,形成目前英国绩效审计体系。对绩效审计基本法律法规的评价与检查是澳大利亚绩效审计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不断完善、修正的法律法规环境下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工作不断有新的举措与突破。早在2001年澳大利亚公共会计与审计委员会就通过第386号声明的形式将这种评价与检查规范化、制度化,声明表示将通过此类定期评估、检查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形式来确保法律目标的实现。2010年12月,澳大利亚公共会计与审计联合委员会(JCPAA)对《1997年审计长法案》进行正式调查,检查评估《1997年审计长法案》的各项条款是否适应现代公共环境的要求。这是审计署成立110年来经历的第二次全面评价与检查,第一次检查在1989年实行,评估结果强化审计署执行绩效审计的职权、明确绩效审计对议会负责的重要功能,在绩效审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最近开展的审计长法案评价与检查的结果,强调澳大利联邦与各州、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对二者未来关系的影响势必要求绩效审计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同时,报告对审计署未来审计工作的发展提出了13条建议,其中在绩效审计范围、绩效审计信息等方面都有新的规定。輲訛輥2.融入风险评估的元素,促进与事前评估相结合通常绩效审计是一种事后评估,是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至少是对过程中的项目进行审查评估。项目风险评估属于事前评估的范畴,是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纵然绩效审计与风险评估二者在战略框架设计、指标开发理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同,但是,作为事物发展状态的反映机制,两者具有共同的方法论意义。事后评估与事前评估相结合,可以降低不确定系数,减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进而提升绩效审计的有效性,而且,绩效审计的专业性特征也特别强化了对良好的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的需求。近年来,西方各国在绩效审计组织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众多措施控制绩效审计风险,确保绩效审计质量。为了辨识可能阻碍绩效审计目标实现的战略风险、确保绩效审计质量,英国国家审计办公室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风险控制框架,包含风险辨别、管理、评估框架以及战略风险管理意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规范等内容,同时每年对战略风险情况进行检查,以确保及时辨识、控制新出现的战略风险。如2008-2009财政年度风险管理委员会决定自2009年4月始将“数据控制与安全”(datahandlingandsecurity)作为一个单独的战略风险控制项目,而且,同年英国国家审计署在绩效审计实施过程中嵌入更为详细、更为严格的标准,导入“严格审核(ColdReview)”程序,在这一程序下审计署规定卓越,卢梅花:新世纪西方国家绩效审计的创新机制要抽取相当部分的绩效审计项目交由审计署内部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审核,审核审计工作是否符合既定标准。3.加强流程节点控制与本文第一部分论述的“过程与结果并重”这一特征相对应,加强流程控制是重视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效率是效益的基础,数量是质量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过程可以反映结果。西方国家在绩效审计领域重视流程控制的特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提升效率,缩短绩效审计周期。规范审计程序、简化审计流程,可以达到缩短绩效审计周期的目标。澳大利亚审计署在绩效审计效率方面努力的成果可以从近年来绩效审计项目平均周期看出:2008-2009财政年度平均绩效审计项目用时为13.2个月,2009-2010财政年度绩效审计平均周期缩短为12.2个月,2010-2011财政年度审计署进一步规范绩效审计程序、提高绩效审计效率,绩效审计项目平均费时12个月。
近年来,英国绩效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将绩效审计项目周期缩短至9个月内,根据2008-2009财政年度审计报告,只有29%的绩效审计报告实现在9个月内完成的目标,而既定目标是55%,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审计署开展了一次“详细程序改进审查”(detailedprocessim-provementreview)活动,旨在找到缩短从绩效审计项目批准到报告递交这一历程耗时的途径,改进绩效审计程序,实现在九个月内完成绩效审计活动的目标。輵訛輥根据2011财政年度审计报告的统计数据,该年度共完成60个绩效审计项目,其中64%的项目在九个月内完成輶訛輥,从中可以看出英国国家审计署在绩效审计程序、缩短绩效审计周期方面的努力与成效。第二,控制绩效审计信息、绩效审计证据。2010年美国联邦审计署出台的政府审计准则草案对绩效审计证据、绩效审计信息有新的规定:在绩效审计证据方面,新的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在选择绩效审计证据时,不仅要保证证据本身的可靠性,而且要考虑到其对评估对象的可测性与合理性;在绩效审计信息方面,新的准则要求关注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对绩效审计信息的充足性与恰当性进行评估,同时将允许的误差范围缩小輷訛輥。此外,联邦审计署在政府审计准则中也赋予质量认证体系(QAS)较大的比重,这一体系通过领导、人力资本、绩效合同、监督与审查四方面内容的强制规定为政府提供一套“信任机制”,确保绩效审计的工作质量。4.拓展多元化的审计主体绩效审计主体的力量强弱与绩效审计的影响力大小有直接的关系,从确立绩效审计主体的独立地位发展到借助外部咨询力量,增强绩效审计主体的力量是西方各国绩效审计发展史上一贯的做法。其一,重视公众的监督力量。“顾客调查”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审计署进行绩效审计质量评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顾客调查在提升绩效审计效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顾客调查所反馈的信息大多是对绩效审计工作的建议与意见,它对于进一步规范绩效审计流程、简化绩效审计程序有重要的意义。澳大利亚审计署在2010-2011财政年度总审计报告中明确指出顾客调查结果对于提高绩效审计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拓展新的审计实践与途径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顾客调查是提高绩效审计服务效率的重要工具輮訛輦。其二,从借助外部咨询力量到建立专业团队。这是西方国家扩大审计主体力量较为传统的做法,以英国为例,根据英国国家审计署2009年审计报告:2008-2009财政年度审计署引进了36位有经济学、统计学专业知识及研究实践经验的分析家;外聘伦敦经济学院的研究团队为经济模型方面工作提供支持;牛津大学则承担起为绩效审计人员提供金融、经济数据分析方面培训,举行经济模型专题讨论会的责任,据统计,当年有22%的绩效审计项目有外购服务支持。輯訛輦当然借助外部咨询力量的方式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审计主体的素质构成,2010-2011财政年度英国国家审计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变这种传统的依赖方式,从根本上加强绩效审计团队能力,其中最突出的是组建起新的经济专业团队,审计署认为这一举措有效地降低了其对外部专家的依赖程度,同时扩展团队实力、实现团队技术多元化,促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政府部门不断变化的职能要求。輰訛輦此外,2009-2010财政年度英国国家审计署还通过引入同行业评估、外部专家评估的方式强化绩效审计的质量保证框架,确保绩效审计项目的高质量輱訛輦。其三,拓展与议会互动沟通渠道。对议会负责是以立法型审计体制为主的西方国家绩效审计的突出特征,议会在绩效审计工作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会定期就绩效审计工作举行议会满意度调查。其中,加强与议会沟通、拓宽民众交流渠道是提升绩效审计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西方各国在这方面探索了许多新方式。以澳大利亚为例,其审计署在2010-2011财政年度总报告中提出未来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增强绩效审计与议会之间的互动:第一,按议会的要求在绩效审计报告中寻求一种平衡,既关注解决公共部门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的方式,又关注现代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可能影响公共利益的私营组织;第二,增强绩效审计报告的可得性,不仅在外观设计方面更新网站而且增加了信息检索和浏览的渠道,以便用户更为便捷、快速地查找报告;第三,绩效审计报告规范化,网站上的报告有“HTML”和“PDF”两种格式,读者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格式文本下载;第四,加强绩效审计工作人员与不同的议会议员合作的领域,包括就绩效审计的特殊主题向个别议员和委员会做简单汇报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年度核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