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合同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09:09: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内部合同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内部合同管理

医院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作为重庆市首家医院集团(医联体)的核心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RP项目建设已初见成效,构建了集团化管理的基础应用架构,以信息化为依托,实现多院区数据集中管理,实时透视下属单位的经营过程与结果,实现了财务、成本、物资、HR的一体化应用。在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的背景下,根据重庆市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在HRP平台中嵌入“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传统手工管理到信息化管理的转变,同时对医院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进行优化,实施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为管控合同风险、实现控制目标、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提供有效、合理的保障。

关键词:HRP;合同管理;内控信息化

近年来,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合同管理成为大家关注的方向,已有文献从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手段、系统构建、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刘华等认为,可以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合同管理信息平台,其原理是以网络为基础,在总的合同管理信息平台下构建合同库、知识库、专家库和知识交流中心四个模块[1]。马颖认为,建立合同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是以控制为导向,使其在制度安排上更注重在合同准备、签订、履行及履行后的过程中,安排有效“体制”、“制度”、“人”以及“途径”,使得合同的动态风险在每个过程中都有相应的控制手段发挥作用,成为一个适时的动态过程控制系统[2]。闫秀杰认为,合同款收付进度是判断合同履行风险的重要参考证据,可以从会计核算角度,增设“合同”辅助核算方式对合同款收付涉及的会计业务进行独立归集,实现合同款收付过程明细管理[3]。耿桂凤等认为,通过完善合同管理,医院将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拓宽了财务管理领域,实现全方位财务内部控制,并且对合同管理所涉及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操作环节都进行了规范,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同时,通过对财务在合同管理中所分管内容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工作由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财务工作领域由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财务工作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服务转变[4]。这些现有研究,为从信息化的角度对基于HRP平台的公立医院合同管理内控优化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一、医院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

合同管理尚处于传统手工管理阶段,信息化程度不高。医院采用EXCEL表格形式对合同进行登记,合同原件通过扫描采集后形成电子档与Excel链接后供相关部门共同使用。采购、审计、财务等部门均采用人工核对方式管理经济合同,管理效率低下。

二、基于HRP平台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查看全文

企业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探讨

摘要:合同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与手段,通过合同管理的提升与内部控制,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合同签订环节、合同执行追踪、合同保管环节、合同纠纷处理四个方面对企业合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合同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签订;合同执行追踪

一、引言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的管理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始末,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还可以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法律与制度保障,避免产生合同法律风险。

二、企业合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企业经济业务开展的首要环节,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拟从合同管理的四个环节:签订准备环节、执行追踪环节、合同保管环节、合同纠纷处理环节对现行企业合同管理现状进行剖析并发现问题。

查看全文

合同管理风险与内部审计研究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也顺应市场发展以及我国的战略规划逐步进行资源整合、做大做强。而合同管理风险作为煤炭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参谋监督部门,对企业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监督评价作用。因此,发挥内部审计优势,加强煤炭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使内部审计积极参与到煤炭企业合同风险管理之中,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企业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迫切需求。

一、煤炭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在煤炭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合同管理风险指在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利益损失或损害存在的可能性。风险贯穿于合同管理的整个过程,涉及到合同管理的各个方面,既存在合同自身产生的风险,也包括外部因素导致的法律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合同标的的实现,同样也制约着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一)合同准备阶段的风险

一是合同策划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策划的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或者业务目标不一致;故意规避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如将需要招标管理或需要较高级别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拆分成标的金额较小的若干不重要的合同。二是确定合同对象的风险,主要体现为:将不具备履约能力的对象确定为准合同对象;将具有履约能力的对象排除在准合同对象之外。三是谈判风险,主要表现为:对合同标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技术标准、价款的确定与支付方式、履约期限、地点及方式、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争议的解决方式和地点等涉及合同内容和条款的核心部分,乃至关键细节等忽略或做出不当的让步,可能导致企业权益受损;对可能存在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之事项的忽略。

(二)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

查看全文

内部审计监督合同管理分析

摘要:目的:以实际证明内部审计监督在医院经济合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从加强经济合同监督管理入手,结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经济合同管理中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果:增强了医院各部门合同管理意识,促进经济合同规范化。结论:发挥内部审计监督,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维护医院合法权益。

关键词:医院;经济合同审计;审计环节

经济合同是医院对外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契约形式,合同管理已成为医院经济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院规模扩大,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设计的种类、金额也不断扩大,涉及到医疗设备的采购、药品物资的采购、基建修缮工程、信息系统建设、科研项目合作等方方面面,本研究以南通第三人民医院为例,介绍该院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参与管理、防范风险和规范经济业务的作用。

一、实施审计,发现问题

审计科对2017年签订的经济合同实施抽样审计,合计审阅合同156份,其中设备采购合同80份,包括20万元以上的设备采购合同51份,20万元以下设备采购合同14份,设备维保合同15份;总务物资采购合同40份;基建工程合同6份;零星工程合同14份,服务合同8份;信息化建设项目招标采购合同5份;租赁合同3份,审计结果表明,总抽查156份,不合格合同数量41份,不合格率26、28%。

二、群策群力,分析原因

查看全文

基于内部控制的经济合同管理研究

【摘要】合同管理是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涉及的经济合同数量多、金额大,但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缺乏对合同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文章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结合《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针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经济合同;合同管理

近年来,财政部、教育部陆续了多项有关高校内部控制的规定和指南,这对规范高校内部控制、防范经济风险、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国务院及各地方省市“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的推出,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办学实力不断提升,相应的对外经济合同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加。合同管理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合同管理能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为高校减少因经济合同纠纷而承受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影响。

一、规范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一)规范合同管理是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环节。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相关规定,高校内部控制要实行经济领域全覆盖,具体包括控制环境、财务预决算管理、资产及负债管理、收入和支出管理、合同管理、采购及工程项目管理、科研及财政专项管理、经济活动信息化管理、附属单位(企业)及教育事业基金会管理等多项内部控制模块。高校合同管理是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主要贯穿于高校资产、债务、收入、支出、采购、工程、科研等多个模块中,合同控制管理的合法合规性、全面性、重要性、适用性直接影响着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二)规范合同管理是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法律政策要求,高校要建立健全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完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学校依法办事、依法进行科学决策、依法进行科学管理的能力。高校经济合同从论证与评估、立项、招投标、签订到执行、终止全过程中,涉及了项目管理、采购管理、招投标、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审计监督等多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高校的所有重大对外经济行为,如商品和服务采购、合作办学、科学研究、对外服务等,都是以合同方式确定,为了维护和保障高校的合法权益,提升依法治校、科学治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高校健康快速地发展,高校应当加强和规范经济合同的管理。(三)规范合同管理是政府会计制度落地实施的有力保障。2019年1月1日起高校开始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新制度在会计核算模式上首次采用了双功能、双基础核算模式。2019年以前,高校的会计核算主要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按资金流入和流出的时间作为会计处理的时间点,以实际现金流来确定收入和支出,但按照新制度要求,高校财务会计核算要实行权责发生制,要以权利和义务的发生为核算基础,而经济合同是记录高校权利和义务的主要载体,是高校会计业务计量的重要依据。为了能更加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会计人员要实时掌握高校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的约定和合同相关业务完成的进度标准来核算和确定合同相关的收入和费用。因此,规范高校合同管理是进一步提升高校会计信息服务质量、有序推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现状分析

查看全文

国际水泥工程合同管理研究

摘要:国际水泥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合同管理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工程的各项环节做好指导工作。本文讲述提升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合同管理人员素质等合同管理的措施,希望为水泥企业提出发展性意见,促进我国工业水平的进步。

关键词:合同管理;国际水泥;总承包项目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往来越加频繁,企业之间需要签订众多合同。合同一方面可以维护交易双方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约束工具实现企业的管理能力。以下详细讲述合同管理对国际水泥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措施。

2强化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强化管理人员素质,对国际水泥总承包项目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如下:第一,从根本上解决人员素质问题,严抓入职关卡。水泥企业可以根据合同管理规定,选择适应性管理人才。要注意的是:通过不同渠道选入人才要有不同入职门槛。例如,若采取公司内部选取法,企业管理者应进行公司内部培训活动,选出最优秀的水泥业务人员作为合同管理人员。若从外部利用招聘方式引入技术性人员,可以设置水泥知识相关的笔试内容,选出不仅具备承包项目管理能力、还具备水泥生产运用的人才。内外严抓的选人模式,能够有效规范管理合同人员,提升合同管理效力,强化水泥总承包项目的健康有序性,促进水泥行业发展[1]。第二,水泥企业应对上岗人员进行在职培训,让其具备优质合同管理能力。在实施在职培训计划时,可以根据水泥市场经济变化趋势进行针对性讲解,让合同管理人员能够实现与水泥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完美对接,制造更多经济利益。水泥企业可以采取多样化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只需要殊途同归达到合同管理培养目的。例如,可以采取布置作业方式,让培训人员完成规定任务实现业务能力的提升;可以利用定期检查的监督方式管控培训人员的学习情况,让其在压力管制下,增强合同管理能力;进行短期水泥合同管理培训实践学习,能够让合同管理人员认识到水泥知识和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促进业务能力的提升;通过相关性经济案例演示、参考、讨论工作能够让合同管理人员认识国际水泥总承包项目的管理核心,做好管理工作。另外,合同管理人员也能够进行自主性被培训工作,比如聆听水泥知识讲座,参加相关性合同管理法律业务能力培训考试,提升自身技术含金量,促进岗位能力的提升,增强水泥总承包项目的管理活力。第三,水泥企业应将合同管理人员送入专业院校进行培训,让其能够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管理技术,促进国际水泥总承包项目的有效管理。工作人员通过相关性知识学习,会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增长爱岗就业精神,兢兢业业为水泥企业奋斗终身,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使用效果,为水泥行业制造更多经济利润。高职院校教育能够为企业人员提供深造机会,弥补业务不足,会根据国家经济形势变化、时局政策颁布等动态因素,采取有效实践性教学,对于水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四,水泥企业应实行岗位与人员的“一对一”管理,让每个人员各在其位,各谋其政,各司其职,做好本岗位工作。这种责任划分的合同管理模式,会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让管理人员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企业一些运行弊端。例如,当进行国际水泥总承包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时,企业将各个管理任务下发至每一个工作人员,本岗位员工只需要对自身业务范围负责,能够提高单个项目的管理成效,也能避免责任追究不清的难题。这种氛围下,员工只能自己完成合同管理工作,不能将工作内容泄露或者传送给其他人,会有效降低玩忽职守的行为影响几率,让水泥工程具有安全可靠性。第五,除了上述所讲四点之外,水泥企业也应注重合同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法治理念、语言训练等相关性业务知识,打造全面发展性水泥合同管理人员,才能促进水泥行业的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施工企业內控合同管理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创新和改革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再加上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很多施工企业随之兴起,不仅为市场经济注入了一定的活力,更是加强了竞争力。因此,加强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并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在众多同行业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鉴于此,本文对施工企业内控中的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几点有效的解决策略,旨在为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献力。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应用分析

合同管理作为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工程的成败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与此同时,合同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更是强调了合同管理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合同管理给予一定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

一、合同管理的概述及企业内控的特征

(一)合同管理的概述。合同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对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2]。与此同时,合同管理作为现代经济活动中企业进行经济往来的重要方式,决定着企业的转型、改革以及发展方向。在近些年来,合同管理已经逐渐成为的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包括合同起草、合同谈判、合同执行来确保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经济的重要方式,更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二)企业内控的特征。企业内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简称,主要指的是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其经济效益,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并确保经营方针得以正确落实而采取的一系列调整、控制、评价、约束等管理手段。其中的主要控制内容包括控制程序、控制环境、财务系统。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是有效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举措,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个阶层的风险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并能有效的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其发展战略。

二、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成因与控制

摘 要: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获取经济利益的纽带,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控制好合同管理风险对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形成的原因,找出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合同; 管理风险 ;形成原因; 控制措施

合同是市场经济主体通过协商就有关民事权利、义务达成的一致约定,是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以自身为当事人依法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审查、控制等合同行为规范的总称。对企业来讲,加强合同管理可以控制经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合同管理风险形成原因

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源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企业外部,如法律、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形成的风险;二是来自企业内部管理形成的风险。本文重点就后者的成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合同管理主体责任不明晰。合同管理主体责任不明晰是形成内部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划分,才能做到责权利有机结合。企业没有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是造成责任划分不清,出现问题无法追责的根源。2.未经授权或超出授权签订合同。合同签订人出于自身或者他方利益需要,未经授权或超出授权签订合同,这些合同企业不能及时发现并作出处理,可能会对企业不利,导致经济利益受损。3.当事人对有关法律不熟悉或误读误解。由于合同签订当事人对《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导致合同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形成无效合同,让企业错失良机,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损失;由于合同签订当事人对合同条款误读误解,造成合同条款遗漏或显失公平,带来履约违约风险。4.合同签订前未做资信评估调查。企业在合同签订前,没有对合同另一方进行了解、调查、评估,出现合同主体资格不合法,资信状况差,履约能力弱。甚至出现不法分子利用客户信息,编制虚假证照,进行合同诈骗。5.履约过程监控不利。在合同履约阶段,企业未关注合同的履约进度,对履约阶段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调度、监控,导致标的物质量、收发货方式和时间等与合同约定不符,结算发票开具不规范,不符合税法规定,双方责任人沟通交流少,形成履约风险。6.履约纠纷未能有效处理。企业因自身资源或外部环境变化不能履约时,未能通过沟通取得对方谅解,化解企业不利因素,减少违约赔偿带来的经济损失。出现履约纠纷,未能通过有效法律手段追究违约方责任,赔偿企业经济损失。

二、合同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查看全文

医疗设备经济合同规范管理

摘要:文章立足于我国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实际情况,从制度、合同执行、合同签署授权等方面阐述了各地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规范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医疗设备经济合同;合同管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医疗设备经济合同是医院和外部企业发生交易行为或者经济往来的重要基础性依据,是医院经济管理、内部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现如今,我国公立医院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济实体,需要在提高医疗水准、公共服务水准的同时,加强设备经济合同的有效管理。在实践中,医疗设备经济合同涉及到申请、论证、招投标、评标、会签、审查、登记、归档、执行等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医院各个部门需要有机配合,同时需要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统一协调或者有效管理。在具体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常出现一些行政程序以及管理措施方面的问题,各地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表现出一定的粗放性特征。因此,当下需要对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的规范管理进行系统梳理,以为相关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借鉴。

一、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无章可循。长久以来,各地公立医院均采取粗放化的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模式,领导、管理人员对于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许多公立医院缺少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从招投标到合同执行,行政管理程序不科学,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部分公立医院虽然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制度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缺乏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无法有效落实①。(二)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执行松散。各地公立医院所采取的传统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模式,主要由各个职能部门协同运作,医院行政办公室往往只负责进行初步的审核以及盖章,合同执行过程管理极为松散②。尽管各个部门有专人负责合同管理,但是医院想要全面掌控合同的签订过程、执行过程极为困难。(三)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签署授权相对模糊。“授权”模糊是诸多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许多公立医院因管理模式较为粗放,各个职能部门、各个岗位的权责没有明晰,合同签订往往由经办人员代表法人或者职能部门负责人代表法人签订,签字效力有待商榷③。部分公立医院合同用章不够严谨,不具备法人资格的部门直接利用公章对外签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或者以职能部门用章代替医院公章签订经济合同,这不仅仅是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的重大缺陷,同时也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大漏洞。(四)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签署流程不够规范。各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往往将资金支付过程作为重要检查环节,资金支付有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核流程、审批流程,重大款项的支付甚至需要领导班子的集体讨论,各个部分的管理工作环环相扣。但许多医院都没有将合同管理上升到支付管理同等高度,医院领导、管理人员往往觉得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签署并不是资金支付行为,只需要把控好资金支付关口便万事大吉。但是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签署后便具有了法律效益,医院必须根据法律法规执行合同,而医疗设备经济合同往往涉及到医院重大经济支付行为,所以医院的不重视有可能导致出现严重的法律纠纷④。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机制都不完善,医疗设备经济合同谈判、签订、执行往往由同一个部门负责,缺少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五)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行为不够明晰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往往涉及到资信调查、审查、会签、审核、签订、登记、执行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不同环节工作涉及到不同的职能部门,若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缺少明确的流程以及没有明确各个流程的权责,就容易导致医院内部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等情况,导致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管理效率以及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另外,许多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都未实现信息化建设,而伴随公立医院规模的扩张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大,需要采购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就致使医院医疗设备经济合同管理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⑤。

二、医疗设备经济合同规范化管理对策

查看全文

高校合同管理规范化困境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育体制发生巨变,其独立法人地位和校长法人代表身份得以明确,高校可以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因此高校不仅承载着教育与科研的职能,其社会职能也在不断延伸,其与平等的市场主体进行市场经济活动的频率大大增加。加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步建立、政府会计制度创新、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高校对外签署大量的合同,合同成为高校与市场主体之间相互约束权利义务的基本依据与法律保障,合同管理也成为高校参与社会市场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然而,高校合同管理仍面临着制度水平不高、合同签订组织部门管理混乱等多方面的困境。

关键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高校管理依法治校

一、高校合同管理的特点

高校合同管理是指高校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其他平等主体依法进行起草、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一系列行为,以及后续的审查、监督等工作的总称。高校合同管理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一)合同业务有鲜明的校园性。高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专利成果转化等自筹经费、社会捐赠资金等,对外所签订的合同类型比较封闭,集中在与教师、学生相关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内容,包括纵向科研、横向科研、物资采购、合作办学等多个方面。(二)合同管理有明显的复杂性。高校的法人地位具有“双界性”,即跨民商法、行政法两个法律界别,高校的合同管理也需要经过更为复杂的程序。在实践中,高校一方面往往需要在内部建立制度,在合同管理中经过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审计监督部门等多个部门的把关,并在必要时引入社会力量,以期达到优化管理模式、实现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高校的公共性要求高校严格遵守上级的管理规范,如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因此,相较于企业等其他主体的合同管理,高校合同管理在严谨性上有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开展合同管理的背景

(一)高校开展合同管理的必要性。高等学校是兼具教育功能和服务性质的国家公共机构,也是行使权力并履行作为公共权力主体的义务的法人,它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行政法的规范下承担以学术、科研为代表的社会职能,也在《中华人民共和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民事法律规范的约束下开展民事活动。高校的法人地位表明高校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也相应地具有法人的意思表示、执行等内部机关,能够独立地构建内部治理结构,并对内部制度加以完善。如今,高校参与经济活动较以前更加频繁,形式也趋于多样,这使高校面临的经济态势更为复杂;除了承担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开展的纵向科研活动外,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拓展了高校的资金来源,也使得横向科研活动呈现出更为普遍化的特征。同时,由于高校在社会中还承担着教育等社会职能,高校参与经济活动还具有不同于其它市场主体的特色。合同内容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是否能发挥其作用,这需要高校对合同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单位需要通过在内部制定和落实制度,实现对经济活动的风险的预防和管控。教育部于2016年制定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内部控制指南》指出:“直属高校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合规、完备、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用以规范校内经济活动,确保高校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合同管理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内控理论表现在高校的合同工作中,则体现为建立合理、合规、合法的合同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高校开展合同管理工作是对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施的回应。由财政部制定的《政府会计制度》于2019年初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施行。这一制度对高校经济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高校在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中贯彻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并合理地确认财务中的各款项,实现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一次更新。而财务和审计对精确性的要求则需要以严谨的合同管理流程为支撑,只有通过完善合同管理体系,将合同业务的各环节、全过程纳入规范化管理,才能从数据提供、合规性监督等各方面为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和实施提供支撑,进而推动高校组织和管理的体系化。(二)高校开展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合同管理首先是依法治校的要求。依法治校旨在实现高校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最终指向使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关系得以理顺。在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的立法正不断完善,教育部于2013年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也对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合同管理有助于贯彻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精神,将合同管理纳入规范的轨道也能更好地保障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各项事务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为维护师生以及校方的权益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合同管理涉及多部门、多流程,规范的合同管理可以帮助解决部门之间目前在合同管理上存在的权责不清、分工混乱、资源分散等问题,达到优化高校内部管理结构、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效果,并促进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的飞跃,帮助实现科学化管理;建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不仅能让管理更为便利,也符合环保原则、助推半纸化办公的实现;科学有序的合同管理也能起到更好的服务广大师生与合同相对方的作用。建立健全高校的合同管理制度也能发挥风险防范的作用。规范的合同管理意味着包括审批、监督在内的全方面的制度化,实现“在起草中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审批中及时排除文本存在的漏洞、履行中迅速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这对于更好地发挥合同本身的作用无疑是极为有利的。从宏观层面来看,高校以平等民事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成立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又因为自身的公共性将会在社会层面上起到示范作用。高校完善自身合同管理,以合法合规的方式参与市场经济,不仅有助于维护双方权益,还能起到遵守经济活动规则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树立优质的社会形象的同时,帮助构建和谐、规范的市场秩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