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13:28: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纳税监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纳税遵从与税收监管完善
一、纳税遵从介绍
纳税遵从,是指纳税人遵照税法及税收政策,向国家正确计算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税收,并服从税务部门及税务执法人员符合法律规范的管理行为。纳税遵从反映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是税收征管的最终目标。
税收管理与纳税遵从是税收征管最本质、最核心的两大因素,在税收征管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征纳双方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差异性,再加上双方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长期客观存在,纳税遵从与税收管理两者博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经济决定税源,但税源不等于税收,在税源一定、税法不变的前提下,税源转化为税收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征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而税收征管水平和纳税主体遵从程度是紧密联系的。
二、纳税遵从与税收管理博弈分析
在传统的纳税遵从经济学分析中,逃税问题通常被视为一种资产组合选择:申报的收入被看作是一种零回报的安全性资产,而隐瞒的收入则被看作是一种有回报的风险性资产。假定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目标都是追求预期收益的最大化,纳税人所选择的遵从形式是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应税收入,所选择的不遵从形式是故意低报应税收入。故意低报收入被查获后不仅要补税,而且要受到处罚。为了便于分析,还假定税收管理便捷、高效,因而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税务机关的检查能力足够强,并且高度廉洁,依法治税,因而违法的纳税人不可能通过贿赂等手段使税务执法人员徇私舞弊。根据博弈论原理,可构建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博弈模型,列出对应于不同策略组合的效用矩阵。
1、博弈模型基本假设。设纳税人的实际应税收入为I,向税务机关申报的应税收入为D(D小于或等于I),适用比例税率t(t1),纳税人的逃税概率为r,税务机关的查获概率或者逃税被查获的概率为P(0t),税务机关的检查成本为C,纳税人的预期收益以其税后净收入(或者税后可支配收入)来表示。首先来看纳税人的预期净收益。在欺骗税务机关的情况下,如果未受到查处,其预期收益为I-tD;如果受到查处,其预期收益为(1-t)I-ft(I-D),而纳税人在诚实申报的情况下,不管是否受到检查,其预期收益均为(1-t)I(不考虑纳税人受到检查时的遵从成本);再看税务机关的预期收益,在纳税人逃税的情况下,检查与不检查的预期收益分别为tI+ft(I-D)-C和tD;在纳税人不逃税的情况下,检查与不检查的预期收益分别为tI-C和tI。
领导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注册税务师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年全省注册税务师管理工作,交流支持、监管、呵护注税行业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注税行业管理工作任务。
一、20*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和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各级税务机关特别是各级分管注册税务师行业的领导和监管部门,全面认真贯彻落实总局、省局关于注册税务师行业的一系列精神,努力统一思想认识,理顺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明确业务范围,加强行业监管,全力支持和促进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全省注税行业健康发展
一是数量增多,队伍壮大。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税务师事务所170个,其中:有限公司141个,合伙所29个。我省执业注册税务师由2006年的779人,增加到903人,增加124人,增长15.92%。全省2,*8名从业人员中35岁以下的占43.02%,大专以上占77.48%,队伍的主体正朝着一个年轻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二是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年全省税务师事务所收入8,984.62万元,较2006年7,378万元增长了21.78%。20*年收入过百万的23个,户数与2006年持平,但总收入5,326.59万元,比2006年增长191.18万元,增幅3.72%。三是开展涉税鉴证业务步伐明显加快。所得税汇算清缴户数由2006年的676户增到1,468户,增幅117.16%。汇算业务收入由2006年的739.29万元增到1,050.18万元,增长310.89万元,增幅42.05%。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由2006年的309户增到371户,增幅20.06%。
浅析当前企业所得税规范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所得税管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计算过程复杂,是一项管理难度较大的工作,搞好企业所得税管理,关键在于严格执法,重点在于规范管理。从2002年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后,国税机关的任务更加繁重,在所得税管理中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仅从严格执行政策,加强所得税规范管理的角度谈些浅显的看法。 一、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企业对企业所得税的具体政策掌握不够全面。
通过近两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我们了解到,企业对税收政策的了解不够全面、掌握不够准确,特别是对企业所得税的具体政策规定掌握较少,由于所得税计算复杂、政策性较强,财务人员尤其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基本规定、扣除依据、扣除比率等掌握不够全面、准确,对同一个政策,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理解。同时有部分企业对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也是一知半解,大多数企业会计知道一些大致内容,但也只是比较浅显一部分,多数掌握不够准确,有的甚至不知道。有一个企业在2003年度的财务核算中,将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小额购置5万多元列入了递延资产,而将属于低质易耗品的批量购置列入到固定资产中;有一个企业随意延长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年限,当年少提折旧150多万元。这不仅影响了税收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影响了企业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同时也增加了纳税人的税收成本,增加了税务机关的征管成本。
2、税务机关对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不十分到位。
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国税发[2002]8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后税收征管范围的通知》理解不准确,文件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除原由地方税务局征管的企业发生合并、分立及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而办理设立(开业)登记外,其他按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的有关规定,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开业)登记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而有些地方理解为纯粹的新办企业由国税征管,其他全部归地税征管。也有的干部认为多年未从事企业所得税管理,在开始时户数越少越好,将本应由国税征管的税收让给地税征管,最后通过与工商部门勾通信息,才知道还有这样一些企业没有管理。二是对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比如:十堰市所属县、市中,有五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些地方的新办企业可以从新办之日起享受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待遇,这本身是一个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优势,但大部分地方都没有执行。三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减少行政审批的规定,象招待费税前扣除、上缴各种基金、城乡信用社固定资产修理费等一些涉税审批项目不再事前报税务机关审批,然而,有少数税务机关仍然要求企业按照过去的规定先报批后列支。四是管理偏松,执行政策不严。在税收检查中,多数企业和部分税务人员仍沿用老的习惯作法,平时不严格按政策执行,检查出问题后讨价还价,要求多支一点,少调整一点,不罚或少一点,有些甚至凭感情定税,随意性特别太,缺乏依法征管的严肃性。
3、税务干部的业务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
一方面,干部的政策业务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在多数县、市局,比较全面掌握所得税政策、能熟练进行日常管理和稽查的干部,不到人员总数的8%,特别是比较年轻的干部,多数没有接触过所得税业务,不能适应企业所得税政策性强、具体规定多且变化快、与企业财务核算联系紧密、纳税检查内容多、工作量大等对干部的整体素质的要求。多数干部对这方面的新政策了解甚少,管理方法欠缺,经验不足,对企业财务会计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一知半解。另一方面,责任意识差、执法不严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在税前扣除项目审批和稽查定案方面。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中,一部分项目有明确的范围和标准,便于掌握操作,而一部分项目实际操作中有相当大的弹性和余地,比如会议费、修理费等,不同的企业在这些项目上的特殊情况较多,企业也总是容易在这方面钻空子,或与税务机关讨价还价,而有些税务机关为图省事或沿用税制改革前的老作法,人为的定标准,定基数,定罚款,缺乏依法征税的严肃性,久而久之,更易于放松管理,使税法伤失应有的刚性。
矿产业税收管理通告
为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税源管理,公平税负,改善税收环境,保证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全面规范矿产资源行业税收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结合我市矿产资源企业实际情况,现就加强矿产资源行业的税收征收管理事项通告如下:
一、我市所有矿产资源企业凡是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都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及时办理税务登记,作为独立的纳税人,按属地管理原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对设立手续不完备但实际已生产销售的矿产资源生产企业应当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手续,接受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
二、矿产资源企业(除查帐征收企业外)年应税销售数量核定由监督督查考评办公室组织安全生产监管、煤炭管理、国土资源、电业、公安、税务、矿产资源辖区政府等相关部门,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及通过深入调查共同核定,最低不得低于省、市矿产资源行业税收管理办法规定的应税数量。年应税销售数量的核定,原则上一年核定一次,一经核定,未经有关部门深入调查认可,年度中间不再变动。税务部门依据核定的年应税销售数量,依法核定应纳税款,按月征收。
三、矿产资源企业(除查帐征收外),一律按照税务部门核定的应纳税款,按月办理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事宜。
四、为切实加强矿产资源行业税收管理,工商、煤炭管理、国土资源、安全生产监管、公安、电业、矿产资源辖区政府、税务等相关部门应统一行动,相互协作,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制度和协作机制,严格依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市关于加强特殊行业税收征管和建立税源经济体系信息共享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文〔〕57号)执行,及时准确提供矿产资源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有效监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
五、为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行业的税收秩序,市政府决定近期将开展对矿产资源企业进行税收专项治理活动,所有矿产资源纳税人应对以往年度的纳税情况进行自查补缴,税务机关将根据纳税人自查情况确定重点检查对象。
纳税策划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
自从2016年5月1日营改增重大税制改革以来,纳税策划逐渐成为企业内部职能优化的重中之重。同时,房地产行业也是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是消耗产能和风险防范的关键。随着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愈加收缩,市场发展减缓、竞争加剧,而纳税策划是企业精细化管理、有效管控纳税成本、扩大获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上背景奠定了纳税策划在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也标志着房地产行业纳税策划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策划内容
(一)房地产开发的特点及涉及税费。房地产开发具有规模大、开发周期长、专业性强、资源占用大、产业链条长、范围广、环节多、关联度高等特点。其涉及契税、耕地占用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税(费)。(二)纳税策划内容。房地产开发按照开发经营的不同时期进行划分,大致可分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企业设立阶段、项目用地获取阶段、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阶段、资金运作阶段、项目开发建设阶段、房地产销售阶段、物业服务阶段等。以下对不同阶段纳税策划主要应用进行剖析。(1)企业设立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注册所在地、投资主体、权益比例、投资资产类别等都会影响税收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状况、企业财务状况、投资经营目的、企业发展规划等综合因素选择最佳模式,并结合自身发展状况灵活变化。以子、分公司选择为例:如X公司是在深圳注册的房地产公司,需要在北京设立一个分支机构Y,深圳与北京的所得税税率为25%,X公司当年应纳所得额为1亿元。若预估Y企业前三年没任何经营问题,可以实现盈利3000万,假设总、分机构预缴比例各按50%预缴,则将Y公司设置为分公司性质的纳税额为(10000+3000)*25%*50%=1625万元,总公司X的纳税额为(10000+3000)*25%*50%=1625万元,集团企业税负成本总计3250万元。若将Y公司设置为子公司性质,其纳税额为3000*25%=750万元,母公司X的纳税额为10000*25%=2500万元,集团企业税负成本总计为3250万元。由此可见,若预估分支机构在短期内可以实现盈利,那么选择母子公司与总分公司的税负效果一样。综合考虑债务风险等负面影响,避免造成母(总)公司承担债务连带责任,分支机构预期盈利,则母子公司的形式更适合区域发展。但若预估Y公司可能由于拆迁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且亏损3000万,则将Y公司设置为分公司性质的纳税额为(10000-3000)*25%*50%=875万元,总公司X需要缴纳(10000-3000)*25%*50%=875万元,共计1750万元。若将Y公司设置为子公司性质,其不需要缴税,母公司X需要缴纳2500万元,共计2500万元。由此可见,若预估分支机构在短期内不能盈利,那么选择总分公司形式更为节税。(2)土地取得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取得主要有以下方式:“招拍挂”、划拨、资产收购、合作开发、股权收购等。采取不同的拿地方式直接影响企业的税收成本,甚至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分别以资产收购方式和股权收购方式获取开发土地进行剖析,说明拿地环节纳税策划的重要性。在房地产交易中,直接收购资产对买卖双方而言均需缴纳高额税费(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等)。这最终导致买方支付高额交易对价,卖方所得利润大大缩水,甚至交易失败。因此,房地产企业传统的纳税策划方式是以资产转让变股权转让方式,间接持有标的资产。但是对于买方而言,高额的股权溢价无法进入项目后续开发成本,最终导致项目后续开发销售环节承担高额税金,因此在房地产交易的纳税策划中,不能简单地说股权收购就是降低税负的最优方案,而是要寻找整体交易的税负平衡点。(3)项目开发建设、销售阶段。在房地产开发建设、销售阶段,企业可以利用临界点法(普通住宅临界点免征法、销售定价临界点法)、合理增加扣除项目金额、费用转移法等方法节税。以下以普通住宅临界点免征法举例:如增值率未超过20%的住宅免征土地增值税,如某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后的含税销售收入为X,土地成本为Y,开发成本为Z,那么其开发费用为0.1Y+0.1Z,加计扣除部分为0.2Y+0.2Z。若增值税税率为10%,那么不含税的收入为(X-Y)/(1+10%)*10%,允许扣除的税金附加为(X-Y)/(1+10%)*10%-Z/(1+10%)*10%*0.1*0.02=0.0018*(X-Y-Z)。依据此规律,可计算出销售收入、土地成本与开发成本间关系函数为X=1.62Y+1.73Z,即当X<1.62Y+1.73Z且增值率小于20%时,房地产企业可以免交土地增值税。增加扣除项目金额,通常的做法就是精装修,合理利用扣除项目的放大效应(1+10%+20%)=1.3倍。费用转移法,一方面开发企业可以代收费用,若代收费用在房价之外另行收取,则根据增值率计算公式,这对增值率不起任何节税作用。但若代收费用计算在房价内,则扣除项目增加,增值率减小,达到节税目的。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增加开发间接费用,放大开发成本口径,运用1.3倍的放大效应达到节税目的。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策划的优化策略
(一)选择适合自身的策划方法。策划方法没有最优的,只有最适合自身企业的,致使企业的税负成本达到最小目标。若企业采取税负转嫁法,房地产企业可以增加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至消费者。但该方法适用于具有价格弹性的区域和时期。若采取递延纳税法,将纳税时间向后延迟,通过资金的时间价值缓减企业的现金流问题,这对房地产企业这样周期长、投资大的企业类型非常有效,如推迟销售收入确认时间,在竣工备案的时间进行策划,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竣工结算需要按照实际毛利率进行税负缴纳,因此将该时间安排在年初而非年末最为合算。若采取税收优惠法,企业可以将装修、建筑、购地分设为不同的小微企业,通过企业母子或者总分形式进行节税。(二)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筹资方式对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尤其重要,确定适宜的筹资方式可以缓解企业的资金流问题。假设某企业项目开发缺乏5000万元。若其采取债务筹资1500万元,股权融资3500万元,债务资本成本均为5.3%,那么负债率为30%,利息抵税26.5%,税后总利息成本为430.5万元;若其采取债务筹资2500万元,股权融资2500万元,那么负债率为50%,利息抵税40.5%,税后总利息成本为395.5万元;若其采取债务筹资3500万元,股权融资1500万元,那么负债率为70%,利息抵税54.5%,税后总利息成本为325.5万元。由此可见,债务融资比例越大,利息支出抵税越多,但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为此,在企业信誉和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选择债务融资比例较高的融资方式;若企业经营结果一般,且很可能难以清算债务,那么选择股权融资比例较高的融资方式。(三)恰当选择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房地产行业基本没有直接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利用特定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纳税策划成为策略优化重要手段。如“西开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政策规定的可享受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四)构建网络化税收风险监管机制。当下企业处于网络化环境中,纳税策划与互联网监管密切相关。一是积极拓展计算机在纳税策划中的应用层次,搭建纳税策划数据平台,实现税务系统与各业务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传输与对接,尤其在房地产企业集团中,利用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完成税务与业务间的数据交换;加快税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分类税务数据监管模型,通过数据+模型分析的数据化模式确定纳税策划的重点,精准纳税策划范围。二是运用企业中的财务共享系统的风险预警功能,指导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及时处置纳税策划中的风险,形成阶段性的风险监管机制。三是构建风险联动监管机制,纳税策划风险的监测不是税务或者财务部门的单一部门职责,而是业务、财务等多部门间的协同职责,尤其针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联动监管,建立税务或财务与业务部门间的相互反馈机制,建立检查联动机制,各部门共同参与纳税策划风险检查,将这种协同、联动监管落实到纳税策划的各个阶段。
参考文献
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财政税收
财政税收,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获取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税收对于促进国家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财政税收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譬如经济领域的行业垄断现象、公共设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等。要想改变这些现状就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利用税收政策来保障公共设施的建立,通过税收来改变垄断性质的企业与经济领域,使得资源配置更好地发挥效应。其次财政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减小社会收入差距。市场经济调节下的分配制度拉大了收入差距,通过财政税收可以适当缩短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在市场经济调节的情况下,国民个人收入不同,而且差距较大,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政府可以通过改变税收基点,征收个人所得税,缩短社会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除此之外,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使得经济领域出现不公平竞争的现象,譬如通过资源与价格优势获得更好利润,市场机制失调,为此政府需要通过税收进行合理调节,以创造平等竞争的经济环境,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最后,财政税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在税收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随时掌握企业的运行状况以及资金来源的合法性,配合其它司法部门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压制,保障经济在运行过程中的环境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财政税收现状分析
(一)财政税收监管制度
根据对我省各个县的税收情况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财政税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众多问题。譬如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政策执行以及越权减免税;除此之外企业为了逃避纳税谎报应纳税数额,骗取国家优惠政策,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于国家在地方财政税收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为此需要出台相应的地方监管制度,规范地方财政税收。
(二)公民纳税意识不强
微商个人所得税收征管法律问题分析
摘要:微商作为一种新型电商,发展态势迅猛。通过分析微商个人所得税收征管的必要性,针对微商个人所得税收征管困境,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微商个人所得税收法律要素;明确微商税收管辖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税务监管智能化。
关键词:微商;个人所得;税收征管;制度构建
微商是企业或个人基于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或微店平台,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一种新型电子商务模式,也是一种基于微信生态的社会化分销模式,具有市场准入门槛低、交易模式灵活隐蔽等特征。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其中第九条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范围进行了准确界定,第十条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义务,第十一条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电子商务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税务监管奠定了基础,但我国现有的电子商务税收立法仍不健全,有关微商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一、微商个人所得税收征管的必要性
(一)实现税收公平原则的要求。税收公平原则是指国家的税制设计要使各个纳税人间的税收负担相对均衡,并使每一纳税人的税务负担与其能力相适应。从横向公平角度来说,要求相同情况的纳税人承担相同的税负。微商个人经营者基于互联网工具进行交易活动,交易过程具有虚拟性、灵活性等特征。虽然微商个人经营者在交易过程中缺乏工商行政部门及第三方平台的监管,但其在本质上依然是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应税行为,与传统的线下实体交易并无本质区别。若脱离于我国现行税收法律监管的范围,将有违税收公平原则。从纵向公平的角度来说,要求纳税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其能力相适应。与传统交易相比,微商经营者面对的客户来源更加广泛,销售成本更为低廉,盈利能力更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此情况下,市场占有率较高、盈利能力更强的微商个人经营者游离于税务监管外,没有承担相应的税务负担,而市场占有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弱的线下个体工商户依法向税务机关纳税,也有违税收公平原则。因此,为实现微商与其它行业间的税负公平,对微商个人经营者征收个人所得税十分必要。(二)维护市场秩序的要求。现阶段由于我国缺乏完善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和电子商务法律制度,微商个人经营者所得并未纳入税收监管范围。许多企业为逃避税负,利用微商这一平台进行商品交易,在造成我国税收流失的同时,也增加了传统企业的压力。此外,由于微商个人经营者缺乏相应的税务监管,部分微商个人经营者为追求更大的利润,以刷单或者好评返现的方式提高店铺商誉,给其他经营者造成竞争压力,不利于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三)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的要求。税收是国家重要的公共财政收入,国家通过“有形之手”对税收收入进行有效且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弥补市场本身的不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微商个人经营者以其市场准入门槛低、交易规模大、成本低等特性,飞速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税务机关对微商个人所得税的监管长期处于缺位状态,不利于稳定国家财政收入。为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对微商个人经营者合理征收所得税,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补充国家公共财政收入。
二、微商个人所得税收征管困境
纳税服务体系的思考
纳税服务是税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的纳税服务体系,对税收征管的加强,对税收收入的增长,对税收环境的改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现行纳税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认识误区
当前的纳税服务体系还处于初级层次,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纳税服务意识才刚刚形成,难免会出现诸多问题。
(一)过分强调税收征管而忽略纳税服务。
税务人员对纳税服务重要性认识不够,纳税服务热情不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一是存在偷税假设的惯性思维。在停业检查中,假设纳税人存在虚假停业,随意入户检查。在对企业检查时,以纳税人偷税为前提,继而展开调查。从一定意义上说,侵犯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二是程序复杂,效率低下。税务机关在内部推行精细化管理,但却不是以加强内部管理来突显精细化,而是以程序、手续的复杂化来体现精细化,给纳税人带来诸多不便。三是重复工作。内部的征、管、查分离及外部的国、地税分设,使同一户纳税人,不得不接受重复管理和检查,给征纳双方带来了高额的税收成本,也给税务形象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四是侵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一些服务,明明是为纳税人提供的便利举措,却被纳入了重点监管的范围。如:强迫纳税人使用某种税务机关制定的“便民”申报方式,致使一些在税务机关附近营业的纳税人,也不能到办税大厅直接申报纳税,而只能到银行去存款划转税款,逾期不存,还将被视为未及时申报而被处罚。五是基层税务干部的素质,难以达到提供优质服务的标准。特别是在税收管理员和纳税评估制度施行后,税收工作更为科学化、专业化,部分税务干部不注重知识更新,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税收政策,对税收优惠掌握不全,致使宣传缺失和政策落实的不到位。六是将服务与执法相对立。往往把依法治税与纳税服务对立起来,走极端路线。把服务视为任务和负担,因此,在提供服务时,难免会态度生硬、被动应付。把依法治税片面地理解为“整顿”、“治理”、“稽查”、“处罚”;把纳税服务简单地看作“笑脸相迎”、“热情接待”。
税收秩序整顿月动员大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政府在这里召开税收秩序整顿月活动动员大会,会议很重要,很及时。刚才财政局袁鹏然局长、国税局赵小明局长、地税局黎明礼局长分析了我县财政税收的情况,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公安局也作了表态发言,我完全赞成。下面,我强调两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税收秩序整顿的重要性、必要性
税收是财政的一项主要职能,是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渠道,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直接关系到财政其他职能能否正常的发挥,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推进依法治税,规范税收征缴,促进税收有效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整顿税收秩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和不平衡性,税源的多样性、流动性、隐蔽性等特点越来越明显,税源此消彼长,变动不稳,掌握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一些纳税人税收法制观念淡薄,社会整体诚信纳税意识不强,偷、逃、骗税现象屡禁不止,且手段呈现多样化、智能化,这就必须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税收征管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经常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整顿税收秩序更是我县目前税收征管现状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我县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取得了较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少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不够强,自觉申报和缴纳税收的自觉性不够高。二是税企之间信息明显不对称,一些企业逃避税收监管,偷税、逃税、骗税、欠税的违法现象比较严重,且手法多样、隐蔽。三是依靠科技提高征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部门之间的协作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为进一步提高我县依法治税、依法征收水平,从根本上改善税收征缴环境,促进税收有效增长,必须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我县税收秩序。
电子商务个人经营者所得税征管研究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法》颁布,电子商务中的税收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电子商务领域中个人经营者所得的税收征管也出现了诸多难点。应完善税收登记制度和电子发票管理机制,设立第三方支付平台代收代缴税收制度,明确税收管辖权并加强税务监督,营造一个健康的电子商务交易环境。
〔关键词〕电子商务;个人经营者所得;税收征管
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商业模式也从最初的成长期逐步走向成熟期。在此过程中,由于我国现有的税收征管体系难以适应电子商务行业的虚拟性、跨区域性、开放性,使得税务机关对电子商务行业的监管长期处于灰色地带。2019年《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商法》)的正式实施,将个人身份开设的网店重新纳入市场主体登记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子商务个人经营者所得征税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电子商务个人经营者所得税收征管的必要性
(一)稳定国家财政收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以其电子化、信息化等优势迅速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电子商务个人经营者以市场准入门槛低、商品受众面广、交易成本低、交易总量大等优势,对实体销售造成巨大冲击。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在缺乏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与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情况下,我国对电子商务个人经营者所得税的征管长期处于缺位状态,造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如果能对电子商务个人经营者所得合理进行征税,将开辟我国新的税收增长点,稳定国家财政收入。(二)实现税收公平。电子商务领域中,经营者与消费者主要通过互联网、第三方交易平台以及物流公司进行交易。与传统实体交易相比,其具有交易环境、交易方式的灵活性、便捷性、虚拟性等特点,但在销售货物、提供服务的实质上并没有改变。在《电商法》颁布之前,电子商务个人经营者无须进行工商登记,一直处于税收监管外围,导致了电子商务个人经营者与实体店主之间的税负不同,违背了我国税收公平原则。因此,对电子商务个人经营者所得征税,是实现我国税收公平原则的重要保证。(三)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现阶段,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已走向成熟期。在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和消费者网上购物意愿较高的情况下,国家若仍实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初期的免税政策,将导致线上与线下个人经营者的不公平竞争,不利于线上线下商务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线上线下商务活动生命力,我国对电子商务个人经营者所得征税十分必要。
二、电子商务个人经营者所得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