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13:40: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母婴护理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性教学模式探讨
提要:该文分析和阐述了传统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个人及该教研组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与方法,其中包括教学理念的更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统一实践技能考评方法、加强技能教学、训练及考核,健全临床实践性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等方面,以探索和建立妇产科实践性教学的新模式,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现代临床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关键词:产科护理;专业,护理;教育,医学;教育改革
随着我国近年社会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高的需求推动了临床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由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是医学教育最重要的变革[1]。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性强,在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同时尤其强调对基本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强调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作者在妇产科护理临床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交流、思考与总结,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妇产科实践性教学新模式,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设定的培养目标。
1传统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作者分析与思考发现,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临床发展需要是传统护理院校内妇产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中职护理专业情境模拟法探讨
一、引言
笔者对2014级和2015级的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情景模拟教学的实训,主要是将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合理实践操作根据实践情景教学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在将其融入临床情景中,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笔者对进行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整理,以下便是整理结果,希望可以提供给其他的教师们一些经验。
二、资料与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选择150名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分别对他们进行“急救能力培训中的情景模拟教学专题”、“护理应急预案培训中的情景模拟教学专题”、“临床输液不良反应应急处理的情景模拟学习专题”、“案例导入式情景教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专题”、“情景教学模式在母婴护理实例中的应用学习专题”这五个方面的情景模拟实践教学。要选择有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把实验室对这些学生开放,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进行练习。第二,方法。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一般都是三年制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一般是在三、四学期进行的,将学生们学到的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应用,让学生们在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中逐步学会临床操作,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实现无缝衔接,直接上岗:其一,合理分工,精心编排情景教学内容。本阶段的工作主要由有经验的教师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教师根据教师们的专业、实践等各方面的能力对教师们承担的工作进行合理分工,让他们通过对情景教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并且结合临床常见护理工作情景整合成不同实践单元,对各单元的内容进行精心编排、详细策划;其二,明确专题,分组学习。在情景模拟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们必须明确要进行情景教学的专题是哪些。并且要对参加情景模拟教学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组学生控制在5~8名学生之间,对学生进行角色分工,有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让学生们自己亲身感受不同角色的心境、感受,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们要进行互相的协调合作,互相交流、讨论,使临床模拟工作达到最佳状态;其三,角色扮演,情景演练。在进行情景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实验室要对学生进行开放,并且相关的设备和实验用品也应该提供。学生们就可以在课后闲余时间,根据教师们提供的指导方案,按照课上的分组,几个人一起在实验室重新进行角色分配,扮演之前没有扮演过的角色,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来体味不同角色的给自己带来的不同的心理体验,对临床工作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且在模拟角色的过程中,要将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通过实践操作对其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好的把握,提高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其四,集中演练考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演练之后,要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演练考核。请本专业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考官,对学生在情景模拟操作演练进行打分。考核的标准主要有在实践操作的连贯程度、临床沟通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几个方面。第三,实施效果评价。对进行情景模拟教学的学生分发调查问卷、操作技能考核等方式和方法来对本次应用研究的结果进行实施效果的评价。情景模拟教学任务完成之后,调研组的教师们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对学生对情景模拟教学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内容为主的定向问题,以及一到两个以学生对情景模拟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的开放性的问题。本次调查问卷采用的是当场分发,当场收回的方法,本次一共发出150张调查问卷,150份全部收回。
三、情景教学的主要专题
第一,急救能力培训中的情景模拟教学专题。本专题主要是通过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急救知识、培养学生的急救能力。在情景模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急救技术操作、急救设备使用、急救知识等急救知识进行考核。在进行情景模拟教学之前,教师们要对学生的急救能力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再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其情景模拟内容进行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护理应急预案培训中的情景模拟教学专题。本专题主要在于培养学生遇到紧急情况的应急能力,通过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感觉到形式的紧迫感,深化学生对应急方案的解解,并且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护理应急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设计护理应急方案的能力。第三,临床输液不良反应应急处理的情景模拟学习专题。此项专题已经进入了临床的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静脉输液、并且模拟输液过程中会发生的一切不良反应,通过这些反应,指导学生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进行的应急处理方法,指导学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出现此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再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判断,并且立即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第四,案例导入式情景教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专题。在本专题进行之前,教师们一定要选择好比较典型的案例,并且将它进行改编、整合,将其运用到情景教学中去,并且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扮演案例中不同的角色。在将案例中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完成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其中涉及知识的提问,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也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五,情景教学模式在母婴护理实例中的应用学习专题。本专题主要是通过在病房中置入婴儿床、婴儿模具、尿片、包布等,设计出给婴儿换尿布、给婴儿换衣服、为婴儿洗澡等情景,让学生进行自编自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产褥期护理知识和科学育婴技能。
妇产科护理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学科,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国家和社会对妇产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探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一批优秀的妇产科护理人才尤为重要。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教学方法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的临床学科。它涵盖了基础、临床、检查、手术等范畴。怎样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授和示范,指导学生在实践课中进行有效的操作练习,使妇产科护理的教学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以理解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对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多年来,我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课堂中,以教师和书本为主体,教师在讲台上单向灌输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忽视。妇产科护理的知识点多且细。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得课堂枯燥无趣,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临床实际,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1.2教材内容与临床存在差距近年来,妇产科临床实践中,护理新理念和新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现行教材部分内容与临床实际存在脱节,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与临床存在差距,使得学生进入临床之初较难适应,需要对所学知识和技能重新进行整理和更新,带来较大的压力。
2提高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情景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护理专业学生80名的资料,依据教学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教学组40名和情景教学组40名。观察两组笔试成绩、学生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分、教师对于学生实习行为的评价情况。结果情景教学组学生出科成绩[(90.1±7.8)分]、实习结束成绩[(91.8±8.1)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80.4±10.2)、(83.6±9.7)分],情景教学组教学目标[(8.0±1.5)分]、讲解护理学内容[(8.1±1.4)分]、接纳教学模式[(8.2±1.2)分]、教学语言[(8.3±1.0)分]、理论和实践联系[(8.1±1.4)分]、临床问题处理[(8.2±1.6)分]、学习积极性[(8.1±1.7)分]、板书工整[(8.2±1.6)分]、教学进度[(8.1±1.6)分]、教师指导促进[(8.1±1.3)分]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6.2±1.1)、(6.4±1.2)、(6.3±1.0)、(6.1±1.2)、(6.3±1.2)、(6.3±1.0)、(6.3±1.0)、(6.3±1.1)、(6.3±1.2)、(6.3±1.2)分],情景教学组职业道德[(8.2±1.6)分]、专业行为[(8.3±1.4)分]、学习灵活性[(8.2±1.7)分]、主动学习[(8.1±1.4)分]、临床分析能力[(8.4±1.4)分]、提问能力[(8.1±1.6)分]、护理知识面[(8.2±1.3)分]、创造性思维[(8.1±1.6)分]、应急动手能力[(8.2±1.3)分]、合作关系[(8.1±1.6)分]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6.8±1.3)、(6.7±1.2)、(6.3±1.2)、(6.3±1.3)、(6.3±1.2)、(6.4±1.4)、(6.3±1.2)、(6.4±1.5)、(6.3±1.2)、(6.4±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临床护理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医护人员的素质也在逐渐提高。护理人员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其自身素质和能力不仅影响着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也影响着临床整体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1-2]。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同时也需要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这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临床教学的质量,只有较高的临床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更好的护理人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3-4]。本研究通过对临床护理教学工作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拟探讨情景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护理专业学生80名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40名,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40名,依据教学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教学组40名,女34名,男6名,年龄17~20岁,平均(18.4±1.0)岁;情景教学组40名,女35名,男5名,年龄18~21岁,平均(18.6±0.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护理专业学生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项调查,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
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的融合
摘要:二孩政策催生了诸如育婴师等新兴职业,其发展前景广阔。本着中职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中职卫校可以利用自身医学院校优势,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将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使护生扩大知识面,掌握一项实用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育婴师;培训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迎来二胎潮,“二胎经济”逐渐显现,在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职业,如育婴师、营养师、早教师等。由于目前我国母婴护理还未形成连续服务体系,使得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过程中,母婴护理出现服务缺口,因此育婴师等专业人员的社会需求逐渐增大。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中职卫校可以利用自身医学院校优势,将学科教学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不但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掌握一项实用技能,还能使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1育婴师职业现状及给中职护生带来的发展机遇
育婴师是指对0~3岁婴幼儿进行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教育,辅助家庭完成科学育儿工作的人员[1]。育婴师的主要职责是育人,不同于保姆和保育员,其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全面掌握0~3岁婴儿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相关专业知识,清楚不同年龄段婴儿的言行、思维和情感方式,懂得与婴儿相处和沟通的技巧,能够适时开发婴儿潜能。目前社会上从事育婴工作的人员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大多数只接受过短期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尚未达到行业标准,这就使得该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更为迫切。中职护生通过在校系统学习,已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职业道德,若从事育婴工作,将会获得早教机构和家庭的青睐。故护生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增强育婴师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我校中职护生对育婴师职业的认可程度
寓教于乐在妇产科护理临床教学的尝试
【摘要】伴随着护理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对于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妇产科护理学教育中,教学要求不仅在于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记忆与运用能力,同时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重视度也相对较高。目前来看,在妇产科护理学教育中能力的培养虽然属于重要的教育任务,但是具体培养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妇产科护理综合教育水平,本文简要分析寓教于乐在妇产科护理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尝试,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护理;寓教于乐;教学方法
妇产科临床护理是护理专业临床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本身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存在注重理论而忽略实践的问题,教学模式与间隙期间的临床病例、病案资料缺乏典型,再加上见习时间较短,无法有充足机会接触患者,导致临床思维相对狭窄,无法合理的应用所学知识并解决临床问题。近些年有许多研究提出了很多关于护理教学的方法研究,其中寓教于乐的教学思路具备比较突出的应用价值,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思考与应用能力。对此,探讨寓教于乐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尝试具备显著教育价值。
1寓教于乐在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妇产科学属于一门实践性比较突出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具备一定特殊性。目前来看,妇产科的患者属于女性,相对于而言心理素质比较脆弱,疾病往往和家庭、婚姻以及生育有着直接关联性,导致患者很少和人进行沟通[1]。妇产科特别是产科涉及到母婴两方面问题,病情变化快,处理与用药有比较多的限制,处理难度较高,很容易因为缺乏临床经验的人员而无法有效充实妇产科工作。各种负面因素在妇产科护理教学方面的影响比较突出,如何有效的应用临床教学实现对教学缺陷问题的弥补,从而为带教教师提出全新的要求。临床实习教学属于培养实习生成长为优秀临床工作者的关键,如何有效提高与优化教学方案显得格外重要[2]。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措施,可以促使妇产科教学质量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有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面临学习难题时借助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寓教于乐在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独家原创:论护理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
【摘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医疗环境更不例外.从近年来我县出现的由于护理产生的医疗纠纷看,都属于护士安全意识低下而造成,所以减少或杜绝在各种护理过种中出现的纠纷,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仍然是医院工作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对策和方法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简称《条例》)实施后,随着患者保护自己就医权的意识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更加重视。特别是《条例》对发生事故与纠纷时要求医院方举证的规定,客观上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必须增强护理安全意识,杜绝纠纷。笔者对《条例》实施以来我县发生的16例由护理产生的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案件进行分析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相关法律知识缺乏6例案件系由于护理人员不知相关法律法规而违章操作,造成纠纷。如某个体诊所让未取得护士执业证的人员独立从事护理工作产生医疗性事故,而他们还以为只要是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就可进行临床护理工作。
1.2护理记录不完善4例案件系由于护理人员护理记录不详细或记录不真实,造成纠纷。如某医院护士执行临床医嘱后未签字,产生医疗事故后就其一点而败诉。
参与式教学在护理课堂教学的应用
摘要:探讨“1+X”证书导向下“三段六步”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内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1+X”证书导向下“三段六步”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内外科护理教学中,能显著提升护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参与式教学;内外科护理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护生就业能力[1]。职业院校是职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社会需求,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护生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内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老年照护、康复护理、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先修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融入“1+X”证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实现课证融合、提升护生综合职业能力水平至关重要。传统教学法在护理人才培养中存在较多不足,难以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护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教学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职业教育质量[2]。“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是由皮连生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已被证实能够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有效提升教学效能[3]。本研究基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融入“1+X”证书理念,创新设计参与式课堂,在内外科护理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校2019级护理二年级55名护生为试验组,应用“1+X”证书导向下的“三段六步”参与式教学模式;2018级护理二年级52名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女生48人,男生7人;年龄17~18岁,平均年龄(17.81±0.63)岁。对照组女生47人,男生5人;年龄17~19岁,平均年龄(18.22±0.75)岁。两组护生入学成绩、年龄分布、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授课教材与教师均一致。教学改革方案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所有护生知情同意,愿意参与本研究。
护理专业技能大赛选手就业调查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5年至2018年,我校共有40名选手参加备赛,其中,8名选手在毕业后选择读大专提升学历,32名选手选择就业,本研究以就业的32名选手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30份,有效问卷30份。对选手进行开放式访谈,了解护理技能大赛培训经历对其就业后发展的影响。
2研究内容
问卷调查涉及选手一般资料、就业单位类别、岗位及薪资待遇、单位对其培养计划、有无继续参加类似职业技能竞赛及获奖情况、护理技能大赛培训经历对就业的影响。开放式访谈以护理技能大赛经历对个人就业后的发展有何影响为主题。
3结果
3.1基本情况。32名选手就业状况如下:27名选手进入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名,二级医院1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名,私立专科医院3名;其余5名选手从事非临床护理工作,其中1人在月子中心从事母婴照护工作,2人在养老机构从事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1人在私立口腔诊所负责前台接待业务,1人从事医药保健产品营销工作。2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选手岗位与薪资待遇与一般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相同,收入包含月基本工资及绩效,因医院性质及级别、所处科室不同而有所差异,月收入在1800元至4500元之间。5名从事非临床护理工作的选手薪资待遇差别明显,月收入在3000至8000元之间。在公立医院工作的24名选手,医院按临床护理工作要求或能级制定了培养计划,养老机构、月子中心则根据选手个人发展意愿制定了职业进阶规划,其他单位暂无培养计划。1名在三甲医院工作的选手就业后被科室列为技能操作重点培养对象,参加医院举办的技能操作比赛获得院内一等奖,又代表医院参加市护理技能竞赛,获得三等奖。在养老机构工作的1名选手参加市级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并因此被选为护理组长,负责新员工培训。32名选手均认为护理技能大赛培训及参赛经历对就业有帮助,用人单位看到简历中关于技能大赛的奖状时会详细询问,特别是在省赛及国赛中获奖的选手进入三甲医院工作的可能性较大。3.2护理技能大赛培训及参赛经历对就业后个人发展的影响。根据对选手访谈内容的整理,提炼出以下主题:(1)护理技能大赛培训经历锻炼了意志,使学生有勇气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变得更加自信,学会坚持:选手认为“护理技能大赛的培训枯燥乏味,半年坚持下来,觉得自己有自信应对任何工作”“护理技能大赛教会了我坚持”“那段痛并快乐的培训经历让我变得更加积极”;(2)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操作技术明显提升:选手认为“大赛培训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培训增强了我的临床思维能力,进入工作岗位后,我的病情观察及分析能力明显比其他中专生强,还因此受过护士长表扬”“经过大赛的洗礼,我的操作能力特别是操作的规范性提高了,现在一点也不怕科室每月组织的操作考核”;(3)护理技能大赛影响选手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认同感更强:选手认为“国赛获奖后,我对护理专业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是父母为我选择这个专业,现在是我想当护士”“我选择去养老院,因为我觉得那里更需要有护理教育背景的专业人员,我在那里会发展得更好,技能大赛获奖让前来招聘的院长重视我”;(4)护理技能大赛培训及参赛经历使选手视野更加开阔,就业及择业观发生变化[3]:“大赛培训让我的想法变多了,我开始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有了新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其他省的选手那里学到了不少,感觉大赛让我长见识了,护理专业发展前景还是不错”。
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报告
1“课证一体岗证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1构建思路。护理人员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医院紧密合作,才能培养出真正岗位能力需求的人才。为此,针对专业岗位(群)对人才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以及职业考证内容确立课程体系,培养可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母婴保健、儿童护理、计划生育工作岗位,具备临床护理专业、优生优育、计生技术与生殖保健、孕产妇及婴幼儿保健、保育常用技能的护理人才,实现“以岗设课,课证对接,岗证结合”的工学结合职教理念,是本课题构建的总体思路。1.2涵义设定。本课题的“课证”指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证书。“课证一体”是指将课程知识与职业考证知识融合一体。“岗”指的是护理专业岗位群,包括中医护理方向专业岗位群和助产岗位群。“岗证结合”是指岗位设置要求与之对应的职业技能证书相一致。“课证一体、岗证结合”是将专业核心课程、岗位设置和职业资格证书紧密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课程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河源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护理专业通过实施“课证一体、岗证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实现“以岗设课,课证对接,岗证结合”的“工学结合”职教理念。
2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2.1深入调研岗证结合明确目标。依据本地区医疗机构的岗位设置,通过对中职护理专业(含临床护理、助产和中医护理方向)的人才需求与岗位能力的调研,最终设立“岗证结合”的课程体系,要求专业每个方向的岗位对应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资格。如学校培养的护理人才既可从事以临床护理为主的岗位,又可从事以母婴保健、儿童护理、计划生育为主的岗位,其对应的岗位证书含括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育婴师职业技能证书等(图1)。2.2以岗设课课证对接构建体系。在2011—2013年学校建设国家重点示范建设学校时成立了包括政(卫生行政部门)、行(医院)、校(学校)等三类专家组成的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召开会议、集体讨论、个别征询等方式,专业建设委员会提出了构建“课证一体”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即“课程设置对接岗位,岗位对接执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由基础岗位平台及定向岗位平台组成:基础岗位平台由人文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组成。人文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德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职业人文课程。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定向岗位课程平台由岗位方向课程模块和岗位实习模块组成,岗位方向课程模块包括岗位基础课程、岗位核心课程和岗位拓展课程,岗位实习模块是指定向岗位专科实习(图2)。如学校护理专业助产方向在“课证一体、岗证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下形成“一专两岗,课证一体”的课程设置。它主要由3模块(人文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实践模块)1拓展1技长(特色专业技能)构成(图3)。2.3推行“学岗互融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学校根据护理专业“课证一体、岗证结合”课程体系教学的实施要求,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坚持教学内容对接岗位职业标准和考证内容,教学过程对接岗位工作过程,遵循“学习→岗位→再学习→岗位”的基本程序,创建“学堂亦是医院,病房也是课堂”的教学环境,实现“岗为学引,学为岗用”的教学目标,“学岗互融”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渐成雏形。同时,在由医院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训实操课进行有机组合,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场景教学等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做中教,做中学”。2.4推进“学校-行业-医院”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在“课证一体、岗证结合”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学校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学生学习情况追踪和医疗合作单位对教学的反馈及互反馈,紧紧围绕“学校-行业-医院”三位一体评价体系,从教学课程出发,在“学校、社会、用人单位”三模块,“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个方面加以检测(图4),认真落实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推进“学校-行业-医院”三位一体评价体系改革。
3中职护理专业“课证一体、岗证结合”课程体系构建的结论和建议
3.1主要创新之处。本课题以构建中职护理专业“课证一体、岗证结合”课程体系为主,展开中职卫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研究,将中职卫生教育的专业核心课程、岗位设置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培养学生课程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实现“以岗设课,课证对接,岗证结合”的工学结合职教理念,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卫生技术人才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为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其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主题鲜明,角度新颖,视野开阔。有关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尚少人做,尽管有研究将“课、证”或“课、岗”相融合,但是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②突出岗位就业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就是岗位教育,课题组坚持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将整个研究贯穿在平时教学教研活动中,动员全体专业教师积极参与。3.2成效与思考。3.2.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效与思考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全面分析助产专业岗位需求和所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必需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根据未来岗位定位可需获取“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保育员职业资格证书”“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在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中,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类型,将知识归纳为“专业实务”和“专业实践”两模块,把考试中常考点和多见题型罗列给学生。对育婴师/保育员/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由学生根据自身职业方向定位,在拓展和特色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上自由选择,分别在第二、第三、第六学期内进行选修或培训。如在护士改革上,2016年,学校实施护考改革培训方案,合格率达86.08%,在全省卫校中排名第四,应届生就业率达98.6%。3.2.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成效与思考课题实施过程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注重“理实并行、德能并重”的教学,即突显学生理论与实践,职业道德与技能操作的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在课堂上应用视频播放、模拟演示、角色扮演、案例查房等教学手段。在课堂外,组织学生进行岗位见习,让岗位工作上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现场教学。通过这些改革,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有效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实现“课岗一体”。3.2.3教学评价的成效与思考在中职护理专业“课证一体、岗证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不再采取单一的成绩考核评价,而是运用多元考核方式,结合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理论知识考核主要采取最佳选择题题型,分别在“专业实务”和“专业实践”两模块上进行考核。实践考核分技能操作、职业素质(护理礼仪、伦理道德)和人际沟通(语言表达、健康指导)三部分。同时,结合用人单位和社会(家庭)对学生的反馈评价,共同建立“学校-行业-医院”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总之,学校护理专业通过二年的“课证一体、岗证结合”课程构建,以岗设课,根据护理专业不同岗位群(临床护理岗位群、中医护理岗位群、助产方向岗位群),设置不同课程模块,促进了护理专业岗位需求的实践课程设置,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培养了适合不同岗位的护理人才。同时,加大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进度,如对内科护理进行了精品课程制作并应用在学校内科护理教学中,课件制作精美,配套习题、案例及视频较多,教师及学生使用后反馈效果好,有利于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由于要求课证对接,岗证结合,对教师教学的难度加大了。教师必需了解相关岗位职业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参阅大量试题练习,同时完成考证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有效提高了学校护理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