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建筑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4 22:03: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木结构建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木结构建筑

传统木结构建筑村落文化内涵研究

摘要:富有传统民俗特色文化的木结构建筑村落,不仅能够成为当地提升旅游资源的重要助力,而且可以为深入研究区域内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提供大量翔实的资料与物证,极具文化考古价值。对传统木结构建筑村落中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概述了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村落定位与特征,分析了传统木结构建筑村落与其他村落的差异性,为深度剖析迁徙文化、群居文化等明显带有华夏文明特征的文化信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木结构建筑;传统文化;村落;文化内涵;文化差异

传统木结构建筑村落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迈向文明发展的一种实质性标志。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传统木结构建筑村落,分析其定位特征,从而为我国现代木结构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1传统木结构建筑村落定位

与应用较为广泛的砖混结构比起来,木结构之所以能够被应用于建筑上并长期流传下来,并不仅仅是因为在建筑周边或者附近木材资源相对丰富那么简单。例如,在建筑结构的榫卯式使用上,我国的传统工匠借助传承已久的技术优势,让木结构建筑在具备实用价值的同时,还体现出了极为浓厚的人文气息。这也是木结构建筑村落能够在我国很多省份都被发现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时至今日,有些村落中的木结构建筑仍然在发挥着居住作用(如图1所示)。它所体现以及代表的绝不仅限于旅游资源的利用上,更多的是在这种区域环境资源中,人文信息与自然环境信息的完美融合所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平衡效应。徜徉在这种青山绿水之间,欣赏在这种木结构建筑村落中难得的一丝恬静生活方式,才能够真正地领悟到人生价值的真谛。基于此,只有找准木结构建筑村落的基本定位,明确其所存在的价值,才能够对这些现存的传统木结构建筑村落予以有效保护。

2传统木结构建筑村落特征

查看全文

我国古代建筑

一、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它建筑形态最基本的区别是木结构,是世界上惟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中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木结构建筑遗址在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已有七千年。据考古发现,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最少有三栋以上的干阑式建筑遗迹,其中一座长约23米,进深约8米。木构件建筑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有榫卯,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已发现的最早的遗存。如果我们把河姆渡文化出土的榫卯木结构建筑遗迹当作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真正”起点,那么,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已经有七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建筑主要分为抬(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另外还有井干式,但它不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只在一些林木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出现,如云南。

抬梁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的主要形式,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穿斗式构架用料较少,建造时先在地面上拼装成整榀屋架,然后竖立起来,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因此,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各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民居。这些地区有的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采取将穿斗式构架与抬梁式构架相结合的办法:在山墙部分使用穿斗式构架,当中的几间用抬梁式构架,彼此配合,相得益彰。

木结构的建筑几乎都是有一定的制作规范。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一书中包含各种“作”(大木作、瓦作等)的制度、工限、料例三个主要内容以及有关附图,系统地说明了当时建筑的分级、结构方法规范要领。书中提出“以材为祖”的材份制,即以与建筑规模等级相应的某一尺度作为建筑的空间尺度及构件尺度的模数。这是建筑体系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这种模数制度或比例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只是表现形式有所变化。清工部《工程做法》记载了这一体系的最后形态——斗口制。

查看全文

略谈我国文化对印尼建筑风格的影响

摘要:印度尼西亚号称千岛之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信仰多种宗教,其建筑风格受中国文化、宗教信仰影响深远木结构房屋、门面排房、宗教建筑、园林景观等都体现中国文化的印迹。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建筑风格:中国文化

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洲东南部,俗称“千岛之国”,公元3世纪,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就与印尼古奴隶王国毗骞国互派使者来往,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也陆续与南亚的种族融合,将中国文化带入到东南亚各国,公元15世纪初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更是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传播到印尼各岛,对印尼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印度尼西亚木结构建筑风格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1.1印尼的木结构房屋则随各民族的习惯而建造不房屋同式样的住房,如爪哇人、巽达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多数建在抬高的地基上,但也有高脚屋,不过离地面不高;米南加保人的住房,屋顶两端翘起来,形成马鞍形,房屋内部很宽敞,分为好几间屋,供年长者、孩子、新婚夫妇居住;巴厘人的住房,一般都盖在一个小院内,院子用土墙围着,院内有住房、附房和家庙;因为雨季时雨水多,印尼大多数民族的木结构房屋都是高脚屋,地板离地面高2米或更高。一般木结构住房内也会分为几间屋,有卧室、有厨房,房子门前都设有梯子,大部分木结构房屋建筑能体现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斗拱结构,崇尚自然,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轻巧通透、淡雅明快。

1.2中国唐朝时代的商船常在马六甲海峡与古印尼人交换香料和珠宝,同时中国的斗拱结构形式也传入印尼,印尼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多风雨。不适合建造多层的木结构房屋,因此多为一层或两层房屋,采用过渡搭接方式连接支撑方木或圆木柱和横梁,形成上下层柱和屋顶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保障了木结构房屋的牢固安全。

查看全文

文化遗产在空间设计中的转变

工业化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水平也逐步提高,经济增长水平位于世界前列。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过去对传统民俗文化没有形成有力的保护,一些民俗的、传统的手工艺文化濒临消失。因此,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成为重中之重。当今社会信息大量传播,全球信息通过网络的形式同步传递,各行业发展迅速,其中也包括室内设计行业。我国商业不断发展,办公空间越来越成为公共空间中必要的设计形式,人们通过加强对办公空间的设计,使办公更加得心应手。我国一些办公空间设计盲目追求国外风格,缺少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介入,难以体现自身的个性。随着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办公空间设计应使用具有文化意义的设计手法,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也能使整个空间不那么死板,具有装饰性,同时能够使办公空间具备文化情怀,能够提升企业文化。中国传统元素与办公空间设计的结合,不仅满足了设计的要求,也达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一、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发展

200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我国的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规定的申遗条件,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很多人可能不是特别了解。首先,传统的木结构营造技艺在隋唐时期就具备了程式化、标准化、模数化的发展,并以宋代《营造法式》的出现为标志,总结了一整套包括设计原则、类型等完善的营造制度,并且在元明清时期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其重要的外观特征表现为以梁柱为代表的木结构框架体系,建筑内在结构与外观形象的逻辑关系的统一。营造的专业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其中,大木作为诸作之首,在营造中占主导地位。宫殿、寺庙作为传统木结构营造的主要代表,体现了这种构造形式的庄严肃穆,同时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观念。现代社会,大工业技术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冲击着传统文化,包括那些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建设内容挤压着传统木结构建筑及其营造技艺的生存空间。虽然在一些地区还存在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建造和应用,但不能忽视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的流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果这种营造技艺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消失,那么相应的营造内容也会停止,特别是广大乡民和工匠与此相关的生存方式也会逐渐消失,从而导致这种文化消亡。所以,保护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文化成为重中之重,设计师可以从这方面思考,将传统技艺应用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

二、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在室内办公空间中的应用

在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以设计师可以转变大的建筑方向,从整体建筑转到室内设计方向,这样既能够营造文化概念,也能够使室内风格具有设计性。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的构造形式具有人际关系的象征性,笔者认为其可以应用在办公空间中。设计师可以思考办公空间的构造,将木质元素运用在墙面、隔断、吊顶等地方。将传统的木结构营造技艺带入办公空间,使空间具备文化元素,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也可以改变以往办公空间的沉闷气氛。

三、结语

查看全文

木质建筑材料在建筑的作用和发展

1木质建筑材料的价值

木质建筑材料应用到建筑中,有其独特的美感,让人更愿意以欣赏的方式来看待建筑物。

1.1展现建筑文化的历史底蕴

传统的木制建筑材料可以充分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增加现代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唐代木制建筑材料一般为红色,上支架为暖色,门为红色,很少复杂的画在木结构建筑使用后,虽然整体颜色施工比较简单,但可以与建筑环境结合,看起来就会觉得更加的庄严壮丽。

1.2较高的审美交织

作为建筑的重要载体,不同的建筑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的木制建筑材料具有独特的美学文化价值,具有简单古朴的特点,使现代建筑更加纯净,满足人们的美学需求。

查看全文

土木结构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土木结构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古建筑消防效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以往的古建筑火灾事故进行分析,明确古建筑管理使用以及自有的消防安全情况,制定有效的古建筑安全消防防范举措。文章主要针对土木结构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土木结构;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文物古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使用价值。随着近些年来火灾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人们已经认识到火灾是威胁文物古建筑安全的重大危害。2019年以来,我国文物古建筑火灾发生已超过2000起,故消防安全工作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对土木结构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综合探讨。

一、文物古建筑的消防隐患

(一)文物古建筑的自有安全隐患

1.古建筑防火等级低国内大部分的文物古建筑都是以全木头或者是砖木结构进行房屋建筑,耐火等级比较低。建筑中建筑材料基本为木材,经过长期的自然环境侵害,很容易被腐蚀,其含水率仅仅达到8%,一旦出现一点火灾因子,直接就会被点燃。加之文物古建筑的火灾荷载量较大,是现代化建筑的32倍,火灾发生的危险系数高,火势蔓延较快,覆盖范围广。因此,增强古建筑的防火等级势在必行。2.古建筑布局不合理,防火分隔缺失国内大部分的文物古建筑建造历史久远,属于成群建筑物,常常受到当时环境的设计理念规划限制或者受到区域建筑风格以及地形地貌的影响,大部分的古建筑物基本上成群聚集在一起,应用四合院的方式将其共同连接成一个连体式的建筑。很多建筑物之间的道路比较狭窄,部分地区存有门槛、台阶等,消防车通道无法进行重新建造,更无法增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部分古建筑的村寨建设布局更为随意,并没有设置防火分区,房屋与房屋之间的间隙较小,有的几乎就没有缝隙,一旦某一家出现火灾未能得到控制,就会直接导致周边区域出现大面积的建筑物燃烧。3.古建筑防火设施缺失由于建筑物的建造历史比较久远。建筑物在修建初期并没有先进的技术配置给水管网、室外消火栓以及消防水池等。在后续建筑物修缮与改造中,为确保留有其独特历史风格以及文化元素,只能将部分消防设施设备隐匿在某些不会被游客看到的地方,故而无法做到全方位、无死角覆盖。部分古代建筑基本是按照当时的设计思维模式进行的建设,即使设计并建造了水缸,也由于时间的不断推移,基本上没有任何价值意义了。

查看全文

抗震建筑材料论文

1各种建筑材料对建筑抗震的影响

1.1木材

在自然界的灾害中,破坏力最大的就是地震,至今依然是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不但会导致建筑物倒塌,而且还会造成重大的伤亡事故。全世界每年由于地震灾害死亡的人数可达数万人,引起的财产损失有数千亿元人民币。在统计全球的地震破坏后的案例中,木结构建筑显示出了优越的抗震性能。震灾调查以后,倒塌的建筑中大多数是砖混结构以及框架结构,而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都基本保持完好,基本没有倒塌。这说明了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大大高于其它的结构,木结构具有高抗震性能的原因是:木材的质量较轻、建筑的层数一般较少,所以受到的地震作用(惯性力)较小,同时利用木结构各种节点能很好的消耗地震对结构产生的能量,从而保证在大震时木结构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完整性。即使在大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倒塌的最坏情况下,由于木材的质量和硬度比钢材以及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小得多,所以对人们的健康伤害也要小的多。

1.2块材

块材和砂浆组成砌体结构,按照材料分,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砌体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泛,这是因为它可以就地取材,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较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约水泥和钢材,砌筑时不需模板及特殊的技术设备,可节约木材。砌体结构的缺点是自重大、体积大,砌筑工作繁重。由于砖、石、砌块和砂浆间黏结力较弱,因此无筋砌体的抗拉、抗弯及抗剪强度都很低。由于其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它的脆性性质,从而使其遭受地震时破坏较重,抗震性能很差,因此对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需要采用构造柱、圈梁及其它拉结等构造措施,以提高其延性和抗倒塌能力。此外,砖砌体所用黏土砖用量很大,占用农田土地过多,因此把实心砖改成空心砖,特别发展高孔洞率、高强度、大块的空心砖以节约材料,以及利用工业废料,如粉煤灰、煤渣或者混凝土制成空心砖块代替红砖等都是今后砌体结构的方向。

1.3混凝土

查看全文

建筑工业化与工业化建筑分析论文

1)建筑工业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四化一改);工业化建筑的类型。

2)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

3)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4)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

5)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

6)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

查看全文

闽北传统民居与装饰特色

摘要:闽北地区地处闽江上游,武夷山东南,西接江西,与江浙比邻.在民居建筑中由于地理、历史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闽北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并具有典型的特色.在建筑形态上主要是土木、砖木和砖瓦等结构为主,融合了江南建筑风格和徽派建筑风格,在建筑装饰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本文旨在总结归纳闽北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及装饰风格,为探索古建筑的保护途径及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闽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特色

闽北邻近浙南、皖南、赣西等地,地理位置特殊.伴随着我国历史上几次大的移民后,闽北的发展逐渐融合了各地的文化内容,在房屋建筑方面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建筑样式.闽北古村落建筑民居分布广泛,遍布闽北十余个县市,其中以下梅村、政和县、建瓯伍石村、邵武等古建筑民居最为典型并呈现出闽北地区建筑的鲜明地区特色.

1闽北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

建筑的形态是整体的建筑形制,包括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的使用及其建筑风格等内容.“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于创新形式.”[1]闽北传统民居建筑就是基于当地自然、物理等条件下,逐渐发展并形成具有闽北地区区域特色的建筑形态.1.1建筑结构,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闽北地区的建筑取材于当地建筑素材,并适用当地生活和审美特色,因此,闽北传统民居以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的建筑为主.闽北的土木结构民居是以土为基,以木为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中,“土”代表中央代表承载万物、养育万物的大地;“木”代表春天和东方,象征生命与生长的力量,同时土和木最适宜作为建筑材料.因此,中国古建筑大多以土为基,以木为柱或梁作为房屋支架,构建成可供居住的空间.土木结构的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架构方式,是我国广大民居采用的最主要形式.在闽北的传统民居中,土木结构的建筑主要是全木穿斗结构架构框架,外墙取材于当地的黄土垒砌而成.福建政和县澄源乡南部的上榅洋治地更楼就是典型的土木结构的建筑,治地更楼在北宋时期因抗击贼匪入侵并擒匪首而获得朝廷赐名“更楼”,清朝时期朝廷钦此“礼仪之乡”匾额悬于楼上,更楼共三层,属于碉堡式四方形建筑,也是我国古建筑中的典型的土木结构建筑.闽北砖木建构的民居是砖为墙,木为骨的建筑.砖木结构的建筑是闽北地区建筑的形式之一,以砖、木为主要原料,整体建筑结构呈现出立砖斗砌,木柱板壁,青瓦屋顶.闽北砖木结构建筑外部以高大的封火墙为主,民居都设置了四方天井.砖木结构的民居是下梅民居的独特风格.如,具有下梅村标志性古建筑邹氏家祠、下梅村的古民居和邹氏大夫第等都是典型的砖木构建的民居建筑,另外福建北部邵武中书第也是主要的砖木结构的建筑.1.2建筑形制,一重天井一重厅为主.闽北传统民居在建筑形式上可分为厅堂、住房和庭院三种空间模式,每种空间模式相互排列构成整体院落,呈现出一重天井一重厅的建筑形制.布局上大多以一条中轴线为中心两边基本对称,且规则、整齐的,具有秩序感和美感.一座民宅内一般以座北朝南的房屋为正房或正厅为中心,两边设有厢房、书房等,院落多为天井式,天井下一般都摆设花架、石桌、水池等供养花、休憩.闽北的民居融合了中原地区土坯土墙的住宅形式,布局遵守等级森严的封建宗族制度,房屋多为正北朝南一井一厅的形制,大户民居一般为二厅三进或三厅四进等多进制院落,各院落之间筑有高大的风火墙,各厅堂和房屋有廊道相通.建瓯伍石村古民居伍石茶庄就是多进式院落,由三个院落相连,布局以中轴对称分布,面阔三间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的空地为天井;下梅村的古民居屋宅大多以内庭为中心安排各种功能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组合层次,除阁楼外,宅屋一般不超过两层.[2]闽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屋整体布局的结构主要以一重天井一重厅为主但山区的古民居多为两层高脚厝栏式建筑,二楼为居住室,一楼都为厅或活动区域.下梅村的商户门店的建筑也多为高脚厝栏式,前店后屋,店门与住屋相连.有的巨富商贾和达官贵人等“三进九栋”式青砖瓦房.1.3建筑风格,融合徽派建筑特色形成区域特色.闽北与江浙比邻,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受徽派建筑的影响较明显.徽派建筑的特点是粉墙(白墙)黛瓦马头墙,结构特点以砖石木为原料,木架构为主,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墙,堂内雕梁画栋.闽北传统民居则融合了徽派建筑的青砖灰瓦或青砖黑瓦、马头墙、墙线错落有致.如,伍石茶庄就是吸收了徽派建筑的特点,黑瓦青砖、房顶有歇上顶、硬山顶和马鞍等,形成高低相间、错落有序的江南建筑群落.闽北民居建筑的风格虽受临近的江西、浙江,受徽派建筑影响较深,但表现出自己的特色.闽北民居周围外墙常作封檐处理,或以马头墙形式出现,但院内檐墙仍作悬山.有的民居虽是白墙黑瓦但屋脊平直只有檐角翘起.如永安安贞堡;庭院的设计上,由于地形条件限制闽北民居也没有开阔的庭院,采用天井式布局,外用砖砌空斗砖墙作围护,外观封闭,具有鲜明的边界文化特色.[3]

2闽北传统民居装饰的特色

查看全文

建筑工业化与工业化建筑论文

1)建筑工业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四化一改);工业化建筑的类型。

2)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

3)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4)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

5)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

6)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