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医学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14:37: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模拟医学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模拟医学教育

虚拟仿真技术在口腔医学教育的应用

[摘要]虚拟仿真技术正在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仿真因其直观、可操作、不受时空限制、安全性等优势,被视为口腔医学教育的一种先进辅助手段。该技术可在临床前教育中提高口腔医学生的精细运动技能、手眼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完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探索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有效性分析。本文主要综述虚拟仿真技术目前在口腔医学各个学科教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给口腔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虚拟仿真;口腔医学;教育

虚拟仿真(virtualreality,VR),也称虚拟现实,是指利用计算机将虚拟组件融入现实生活,或通过创建令使用者沉浸其中的虚拟场景,进而提供视、听、触等感官刺激,并以此实现仿真的人机交互[1]。在教育领域,虚拟仿真技术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在医疗培训、航空飞行模拟培训、驾驶模拟培训以及医疗紧急情况培训等领域卓有成效[2]。在医疗卫生领域,虚拟仿真技术越来越多用于临床前培训、技能评估与手术辅助。但目前,国内口腔医学教育仍以传统模型与头模系统为主,这种传统模式对于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掌握的帮助有很多不足。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各种局限,提供模拟现实的学习体验,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口腔医学教育,国内高校开始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3]。

1虚拟仿真应用于口腔医学教育的优势

目前国内外高校在口腔教育领域广泛使用头模系统,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因其抽象性和时空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培养临床实践技能和临床思维。虚拟仿真技术因其技术特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不足。首先,虚拟仿真系统通过计算机创建的虚拟实境,可以再现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向学生展现的复杂抽象解剖结构与疾病发展过程。其次,虚拟仿真技术可操作性较强,一个完整的虚拟仿真系统除具备模型、手机和马达等硬件设施,还在软件层面实现了对系统中各种仪器的统筹协作,能够进行准确的实时跟踪反馈。目前,虚拟仿真可以提供多种操作课程供学生学习,包括龋损去除、牙体预备、阻滞麻醉等[1,4,5]。第三,虚拟仿真系统避免了学生操作技能不熟练时临床实习的不安全性。Ziv等[6]证明在传统口腔医学教育项目中适当使用虚拟仿真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避免伤害患者,减少了临床实习不必要的医患矛盾,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7]。第四,虚拟仿真技术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打破了时空局限,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有着重要意义。Iwanaga等[8]分享在三维虚拟空间中远程在线讲授外科手术及相关解剖学的经验,并将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面对面课堂和在线课堂)进行比较,在新冠疫情可能长期存在的背景下,为远程教学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2虚拟仿真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查看全文

医学模拟教学在妇产科教学的应用

【摘要】探讨用单项基础技能训练、综合训练的模拟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以达到提高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和培训科学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妇产科;实践教学;模拟教学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学习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临床思维等能力的关键阶段[1,2]。妇产科的操作大多涉及患者的隐私,而医学模拟教育可以利用局部功能训练模型、模拟人、计算机虚拟模拟人,模拟临床真实环境作为教学铺助,达到提高学生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和培训科学思维的目的。

1模拟教学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本科生学习期间,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如在妇产科,对患者子宫后穹窿的穿刺、输卵管通液术、上环术、下环术及产前检查等。可采用多元化示范为导向的模拟教学模式,用局部功能训练模型训练学生,使其有效率地掌握相应的临床操作技能[2],熟练操作技巧[3]。示范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局部功能训练模型示范教学,该环节是以实验技能为主的操作教学,教师先通过微视频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基本操作要求,再有选择的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并示范操作[4]。各小组选择代表先照样练习,掌握要领后再向组内同学讲解并在全班示范操作。学生在练习时,老师注意观察,对关键部分要提示学生注意,随时指出操作中的不足,并加以讲解。要给出充足的实践操作时间,用于组内和组间的示范性交流,相互间进行评价,并可以拍摄视频,收集教学素材,用于以后的实验教学,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在示范性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手段的优点,利用好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局部功能训练模型能给学生提供反复强化操作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能熟练操作技能。现有的高级综合模拟人拥有强大软件功能。模拟人具有生理系统和功能体征系统,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设计不同病情的“患者”,满足各层次的医学实践教学的需求。此类综合训练模拟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难度[5,6]。综合训练教学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式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一星期前告知学生案例,学生事先做好预习准备。实验室模拟人连接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学生可对模拟人进行观察、做各种体格检查、采集数据,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综合分析和鉴别判断[4],实施相应的临床诊治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诊治表现给予指导和纠正错误,培训医学生的良好的临床思维,提升现代医学教学受训学生的教学质量。

2医学模拟教学的优点

查看全文

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方法对徐州某高校急救与救援医学专业48名本科生,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和虚拟现实教学组(24人),对比分析两组急诊医学专业课(创伤医学、急救医学和灾害医学)的成绩,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创伤医学、急救医学、灾害医学三门专业课成绩分别为:(73.6±8.3)分、(76.2±9.5)分、(73.8±8.1)分;而虚拟现实教学组三门专业课成绩分别为:(85.3±5.2)分、(87.4±6.2)分、(92.6±5.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适应当前急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急诊医学;本科教育;教育技术;探索;实践虚拟现实

(virtualreality,VR)技术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而新兴的一门技术。该技术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生成逼真的视、听及触觉一体化的三维虚拟世界[1-2]。用户借助头戴式立体显示器、数据手套等辅助传感设备,切身参与并探索仿真对象在所处环境中的作用与变化,产生沉浸感和带入感。VR技术具有多感知性、存在感、交互性、自主性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3]。急诊医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完善的急诊医学生培养体系和提高急诊医学教育教学水平,如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急诊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已是当今急诊医学教育的当务之急[4]。本文总结分析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急诊医学本科生教育的教学效果,探索VR技术应用于急诊医学教育的可行性,以期为急诊医学教育提供一种好的教育技术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徐州某高校48名2014级急诊医学专业本科生,其中,对照组男生13人,女生11人,年龄范围19~23岁之间,平均年龄(21.4±2.4)岁;VR教学组男生13人,女生11人,年龄范围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20.8±2.2)岁,两组学生一般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研究内容与方法。将48名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组,n=24人)和VR教学组(n=24人)。对照组采用借助多媒体等开展传统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模式,而VR教学组则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期末统计创伤医学、急救医学和灾难医学等急诊医学三门专业课的成绩。1.3评价方法。两组学生均按照课程表的进度要求,相同章节的授课老师确保为同一个人,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展开教学。两组学生的成绩均采用形成性评价,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包含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1.4统计学方法。用GraphPadPrism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教育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就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高度并行的实时计算机技术,同时它还包括人的行为学研究等多项关键技术)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通过对视觉,听觉的模拟再现来使人产生处于实景当中的感觉。计算机日益强大的处理能力使得在线医学教育、病人数据库、手术仿真、远程会诊、医疗专家系统等成为现实。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医学方面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如虚拟内窥镜、虚拟手术、虚拟静脉注射、虚拟康复训练以及各种用于医学实践教学的模拟虚仿真训练系统,利用这些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医学临床教学、新生培训、技能测试、技术学习、手术计划等诸多方面的医学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虚拟环境中,与环境中各种对象相互融合,更加深入地学习所学课程。学生还可以通过使用具有交互性的模拟医疗设备实现虚拟仿真环境的操作,从而进行实践练习。目前,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医学教育领域有很多,下面这要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远程医学教育几个方面阐述。

1虚拟仿真技术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基础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方式一般分为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的方式是课堂讲授加传统医学插图,学生大多感觉学习过程枯燥、不好理解、不好记忆。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下,将人体各器官的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的数学模型存在数据库中,利用计算机显示屏上有意识地显示某些细节,学生可以将病人的各种病变部位分开或合在一起观察病变情况,同时可以利用此技术培养学生的人体解剖理论的认知能力。举例来说,目前解剖教学上应用的虚拟仿真人体解剖图的数字化的解剖图谱,利用这一图谱,学习者在虚拟的环境中可以自由地选择、观察、移动虚拟对象,并且虚拟的组织器官还能及时给予学习者感官上的反馈,这样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解剖结构。比较典型的应用实例就是利用“虚拟人”数字化数据集进行三维重建,即“人体数字化解剖学”研究,创立虚拟仿真解剖学,同时提供CT、MRI及PET等方面的断层图像,进行一系列医学临床、教学及研究的虚拟模拟。具体步骤就是利用一台人体虚拟解剖电脑,教师可以讲授人体各部分结构的解剖知识,学生也可以在虚拟的组织和器官间的模拟操作感受触觉反馈,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手术要领和技术。学生在课堂上能以三维的形式看到人体数千个解剖结构的形状、位置及器官间的相互空间关系等,学习兴趣和效果显著提高。

2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在临床医学教育中,临床实践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临床实践是对医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最显著的应用是虚拟手术教学,即通过虚拟临床手术技术让学生在手术之前学习新的手术方法和流程,练习所制定的手术计划,在虚拟仿真手术之后,也能让学生温习或重复全部手术过程,并且能够对学生的临床技能进行一个客观的评定。现今医学院校的学生和教师都不能只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而在实践中常会遇到教育资源有限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复制手术场景,让学生不断在虚拟现实场景中进行实践训练。这种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临床实践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演示不同策略的手术流程,教授学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避免手术失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病人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同时还节约了教育资源,具有零风险、可反复操作等优势,学生可利用它完成手术的各个操作步骤,并对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达到更多地积累临床实践技巧和经验的目的。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医学临床实践教学能使学生有更多接触临床的经验,可以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操作的能力、临床综合诊断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使他们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临床理论知识较快地掌握临床诊疗实践规律,还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

3虚拟仿真技术在远程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查看全文

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诊断学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以及基础学科,是医学院学生转入临床的关键桥梁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临床医疗能力的关键环节。以往的诊断学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临床岗位,引入翻转课堂模式可以切实改善这一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文章主要针对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相关教育同仁以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拟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诊断学是其基础课程,是学生夯实基础技能、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理论的关键学科,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医学素养以及临床思维培养具有直接影响。实践教学作为诊断学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临床医疗水平。但是受到固化教学思维的影响,传统的灌输式实践教学质量较低、效果不佳,难以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更新理念、转变思想,以实践操作为主、以理论讲解为辅,积极引入翻转课堂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构建模拟化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1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几点问题

1.1忽视实践重视理论。当前,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制约,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锻炼,虽然很多医学院都引入了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并且加速了CBL、PBL等教学模式创新[1]。但是在固化思维的束缚下,学生依然缺乏大量的实践机会,对学生医疗技能和临床水平的提升十分不利。1.2知识点繁杂凌乱。诊断学临床实践教学具有知识点繁杂的特点,尤其是肺脏、腹部肝脏以及心脏瓣膜等脏器触诊,更是实践教学的难点以及重点内容,如果学生不进行反复实践,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技能。同时,呈现阳性体征的临床病人较少,而随着医学院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见到阳性体征和病种的机会也逐渐减少,导致很多学生只能反复见习同一病人,长此以往,病人也不愿意配合。1.3患者保护意识增强。当前,随着我国医疗环境的变化,病患矛盾不断增加,很多病患的自保意识更强,不愿意配合医学院开展临床教学。同时,随着医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相对紧张,学生直接参与临床实习的机会更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热情和积极性,对实践教学质量带来直接影响。

2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概况以及应用优势

查看全文

模拟教学在动物医学临床教学的应用

摘要:动物医学模拟教学是通过各种模型和虚拟系统创建模拟某一疾病状态和临床诊治条件,从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掌握临床基本诊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从目前动物医学教学现状、模拟教学在动物医学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和优势、模拟教学应用中的教学用途和考核、模拟教学模型的研发及模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相应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为动物医学专业开设和发展模拟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动物医学;模拟教学;模型;虚拟系统;临床技能

模拟教学是指在一种人造仿真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1-2]。在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中,采用现代智能技术、虚拟系统或一些仿真动物模型,以“模拟”来代替“真实”的疾病状态或临床诊疗条件,参照人类医学的相关教学内容,模拟动物的正常解剖结构(如骨骼形态)、正常生理机能以及模拟动物疾病的临床症状、疾病发展演变过程和诊疗过程,甚至采用现代智能软件创建出虚拟的患病动物或虚拟的临床现场(病房、手术室等)乃至虚拟的医院代替真实的患病动物或者真实临床场景(如动物的难产模拟救助)进行教学、学生的临床实践训练和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能力评估等,目的是尽可能接近或复制临床病例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通过临床模拟实践,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诊疗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掌握临床基本诊疗技术,从而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在当前形势下,模拟教学在动物医学教学中还很少应用,但可以肯定的是模拟教学在未来的教学中一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针对动物医学模拟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进行阐述。

1动物医学临床教学现状

对于每个临床兽医师而言,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临床基本诊疗技术和实验室操作技术。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学习动物解剖学,到大学二年级开始学习兽医临床诊断学,然后逐步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直到大学四年级和大学五年级阶段进入临床实践学习,更是要确实掌握每项常用临床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并了解不同诊疗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其适应症、禁忌症。对于必须掌握的临床常用诊治操作步骤与要领,必须要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训练才能准确、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技术,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临床基本诊疗操作技术历来是动物医学专业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必须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逐步掌握并应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几乎完全依靠临床实习或工作后才能真正遇到或开始锻炼并逐步掌握这些操作技能。目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可以利用的临床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现代养殖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这样使得学生在上学期间接触到临床病例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临床诊疗技术的学习及临床实习困难重重,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受到严重影响。除了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之外,学校经费投入不足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一般来说,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经费要高于其他专业的培养经费。如果学校下拨经费不足,特别是实验动物经费不足,使得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变得越来越困难,极少数学校甚至没有条件让学生接触大动物(牛、马等)进行临床实习或实际操作,很多学生即使经历过临床实习并且毕业了,但是他们没有经历过一次在大动物身上进行基本诊疗的机会。这样的后果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对常规的操作和临床合理救助等必须掌握的诊疗技术及适用症、禁忌症等必须掌握的技术掌握不扎实,甚至对某些不当操作技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或严重后果更是心中无数。学生们临床诊疗技能的培养只能在工作后由养殖场的兽医“师傅”们来传授基本操作方法,由于“师傅”们对相关理论知识相对匮乏或良莠不齐,操作手法各异,导致学生学到的东西也不标准、不科学,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学生在工作后经过多年的积累才能掌握常规兽医临床操作技术和诊断技术,而不是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正常的教学环节不断地巩固加强掌握的。当然,国内大多数的高等学校具备开展相关教学内容的条件,但是可能部分学校存在教学资源不足、学生不能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全面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技能的情况。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对传统动物医学专业临床教学产生重大的冲击,因此如何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和常规诊断技术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动物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的重要问题。

2模拟教学在动物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查看全文

航空航天医学教育体系改革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航空兵部队的转型发展、作战时域和空域的拓展以及武器装备的更新和提升,目前的航空航天医学教育体系和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航空兵部队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我国航空航天医学教育体系和模式的改革,在总结我国航空航天医学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俄罗斯和美国等军事强国航空航天医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建设适合我国国情、国防建设和航空兵部队发展实际的中国特色航空航天医学教育新模式和新体系,培养有使命担当、业务精良、素质全面的高素质航空航天医学人才,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和强大的国防服务。

【关键词】航空航天医学;医学教育;教育体制;教学模块

我国大规模连续的航空航天医学教育开始于1960年第四军医大学航空医学系创立之时,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以空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为主体的我国航空航天医学教育机构,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比较完备的航空航天医学教育体系和模式,为我国航空兵部队和民航系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航空航天医学人才[1]。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的跨越式发展,新型高性能航空武器大量装备部队,这对航空航天医学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新型高性能战斗机、舰载机和武装直升机的列装,它们在高原、海上、舰艇等新的作战平台和地域,面临新的医学问题的挑战;高性能战机的高强度训练负荷、高认知负荷和高心理应激等特点,也对飞行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军航空医学保障手段不断更新,新型保障装备不断装备部队,对航空卫生保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航卫保障工作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较少涉及。因此,现有的航空航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航空航天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航空航天医学发展的需求。通过调研也发现,我国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毕业学员暴露出岗位胜任能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牢固和创新能力不突出等问题,无法满足航空兵部队新装备卫勤保障任职要求。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我国航空航天医学教育体系和模式的改革,在总结我国航空航天医学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俄罗斯和美国等军事强国航空航天医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建设适合我国国情、国防建设和航空兵部队发展实际的中国特色航空航天医学教育新模式和新体系,培养有使命担当、业务精良、素质全面的高素质航空航天医学人才,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和强大的国防服务。

1革新我国航空航天医学教育体制和制度

总结我国航空航天医学教育的经验,吸收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航空航天医学教育体制的优点,建立中国特色的“院校教育、部队实践、任职教育”三位一体的航空航天医学教育新体制[2-3]。开展航空航天医学本科生教育,有助于学员系统、全面地掌握航空航天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本科学员毕业后分配到基层航空医学岗位,从事航空医学卫勤保障工作和航空医学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我国航空卫勤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身航空医学知识和技能的短板和缺点。带着这些问题、短板和缺点再返回院校接受研究生教育或任职教育,在再教育中解决这些问题,弥补自己的短板和缺点,提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同时,完善航空军医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制度、分级训练和教育制度等,建立系统、全面、动态的航空航天医学教育制度。

2建设模块化航空航天医学课程新体系

查看全文

信息化系统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应用

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医学院校教育的进一步延续和补充,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随着现代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促进医院专(学)科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拓宽医务人员科研思维、强化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1]。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可行的方法,随着现代化技术不断应用以及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新要求、新变化等,传统单一、滞后的管理方法很难满足现代化医学教育管理和医院管理的具体要求[2]。因此,对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了初步探究。

1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以下方面组成:1)职工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管理;2)职工外出进修管理;3)职工担任学术组织任职管理;4)院内培训及学术讲座管理;5)技术人员参加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管理;6)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7)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学分管理。1)~5)项内容以日常审批管理为主,主要对全院人员申请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情况进行登记、审批、备案、查询、归档等,其管理要点在于大批量申请表单的审批流转、大量数据的归档与分析。这一特征与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特征相吻合。医院使用“华天动力”OA办公系统,运用此套系统自定义平台快速搭建个性化功能模块的特点,研发了一个“基于OA办公自动化平台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块”实现继续医学教育日常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加上国家级CME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广西壮族自治区CME项目申报系统、“华医网”科教管理平台。共同构成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系统构架如(图1)所示。

2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管理

2.1借助OA平台建立电子审批表及管理报表。管理员在“华天动力”OA系统—“审批流转模块”搭建符合管理需求的审批表。如:“职工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审批表;职工外出进修申请表、学习报告书、考核表;学术任职审批备案表;院级学术讲座、培训审批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公共间使用备案表、技能培训申请表;继续医学教育办班审批表;申请授予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审批表”。职工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的管理还涉及到年度继续医学教育经费的核算,在OA上设置“科室年度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核算报表”;职工外出进修管理需要各科室提前做好下一年的进修计划,在OA上设置“科室年度进修计划安排报表”;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环节中,在OA上设置“会议培训预算表”、“会议培训决算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调查表”。对于一些非常规的需要请示报告的特殊事务,在OA上设置“继续医学教育一般事务请示报告表”。2.2借助OA平台完善登记、流转、审批、查询等管理环节。电子审批表设置完成后,根据审批环节,设置审批流转流程。个人或学科(专业小组)在发起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申请时,使用任意一个OA子账户发起申请,借助“华天动力”OA系统文件流转中的任意环节可撤销、退文、前后加签(给任意需要审阅审批表的人)、分发、审批、查询、备案等功能完成各环节的校对和审批任务。同时可将支撑材料上传至附件提交至审批各环节查阅。最终由继续医学教育专职管理员分发到财务科管理员OA上,作为报销凭证,从而实现全程无纸化管理。2.3借助OA平台的“智能报表”功能完善档案电子化管理和数据分析。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实际上是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进行参与的原始记录,需要具备准确且真实反映实际情况的目的[3]。“华天动力”OA系统拥有“智能报表”技术,其内置视图不仅能够把审批单上的数据使用二维表的方式展现出来,还提供报表功能,能够制作各种报表和图表[4]。借助“华天动力”OA系统的智能报表功能对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档案实施全程电子化管理,数据保存完整、可随时进行数据分析。2.4借助“华医网”科教管理平台对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进行管理。我院使用的是华医网开发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平台”。该系统设有卫生技术人员管理端、科室管理端、医院管理端分权限管理,形成以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为主线,以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为脉络的有机整体,实现人员管理、学分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学分数据库及个人信息档案库建设。(如图2所示)它的优势在于信息的录入端设置在信息的产生方,充分利用院内人力资源,采取个人录入—管理员审核或二维码扫码及人脸识别自动录入信息的方式,解决了大量信息长期录入的问题。数据来源更准确,监控到位。使庞大的信息在工作中产生,汇总在一起,医院管理能从中获得“监控、指导、规划、数据库”的价值,更高效、准确、便捷。2.5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信息化管理。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上,我院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和管理使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建立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和管理使用“华医网”研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CME项目申报系统。这两套系统的使用使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专家评审、网上审批[5],在管理上也提供了数据汇总统计、查询、历年数据归档的功能。

3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成效

查看全文

医学妇产科见习课分析

摘要:妇产科学在医学教育中地位重要,但因各种原因,存在着教学困难。医学模拟教学是现阶段医学教育的最新教学模式。在妇产科见习课中采用医学模拟教学结合典型病例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模拟教学;典型病例;妇产科见习

妇产科学是研究妇女特有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是医学临床教育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医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由于妇产科学内容繁多,涉及各个年龄阶段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较多医学生对妇产科专业学习缺乏兴趣,特别是男性学生,进而降低了妇产科学的整体教学效率。在医学教育中,临床见习课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不同于理论课的固定式集体教授模式,临床见习课以分组教学模式为主,且教学方式相对灵活、多样化,它是由医学生到医生角色转变的第一步,对于打好扎实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培养正确的临床辨证思维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妇产科的学科特殊性,在临床见习课中,无论是初始的病史询问阶段,还是进而的体格检查阶段,多少都会涉及到女性患者的隐私问题,还常需要对患者隐私部位进行检查。目前的患者都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且有较多潜在媒体对医疗进行监督,患者常以保护个人隐私为由,特别是女性患者,出现不配合临床教学的情况,这使得学生进行观摩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越来越难实现,给妇产科临床教学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妇产科临床教师们在不断探索及改进妇产科教学方法,适应现阶段教学模式改革,其中在妇产科见习课中采用医学模拟教学结合典型病例的方法进行教学,[1]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

1医学模拟教学的优势

模拟教学着重于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结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人为设计生动、具体、形象的情景来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它可以通过设计情境的不同,将抽象与形象思维、感性与理性认知、“学”与“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注重形象知识的表现和具体实践的锻炼。模拟教学可以在仿真情景引导下,通过实践操作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并记忆,提高应用力。[2]医学模拟教学是医学相关领域模拟教学的扩展及应用,指利用多种较新手段,还原临床中的现实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较真实的医疗环境,通过学习,可提高临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我国模拟教学起步较晚,目前只有少数院校有较为成熟的训练模式,绝大多数院校对高仿真智能模型的实践训练模式还处在起始阶段,国内的应用目前也仅局限于某些临床专业课程(如内科学、急救学等)教学和实习前的校内培训。[3]模拟教学作为医学教育中一种具有协作性、实践性、实时性、相互性的教学方法,它弥补了以往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缺陷,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随着医学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规范化培训和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规范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意识到医学模拟教学的特有的优势,它最明显的优势是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及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4]目前教学中我们常用到的有标准化病人(SP)和医学模拟人。1.1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标准化病人是指经过规范训练,能较稳定、逼真模仿临床情况的正常人或是病人,能充分发挥模拟病人、考核者和指导者的目的。SP的定义源于国外,是通过社会招募的非医学人士,将这些非医学人士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并经认证,才能承担教学、表演和评分的职责。国外已经将SP职业化,他们会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合理的报酬,还会安排定期接受继续教育,从而保障了SP的数量及质量。国内一些高等医学院在较早时间就引进了SP,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对SP的认知度低,未形成职业化,SP工作时间、薪酬都很有限,国内职业的SP数量很少,且质量和队伍的稳定性欠佳。[5]这就无法满足目前临床教学需求,因此推广存在一定难度。在妇产科见习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进行相互模仿病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标准化病人,既是对传统带教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改进,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模拟教学模式。[6]学生也可以通过互相发现错误,加深对疾病的理解。1.2医学模拟人的应用。医学模拟人具有仿真性、可重复操作性、直观性、无危险性等优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医学生的模拟教学。医学模拟人教学可以从一定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准确性,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技能,缩短学生临床适应时间等。其特有的仿真性和可重复操作性,能够让学生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操作练习,熟练掌握相关临床操作技能。现在常用的医学模拟人可以进行体格检查、心肺复苏、各种插管及穿刺术等操作。妇产科相关检查很抽象,口头描述和亲眼所见都无法体会,需要个人凭手的感觉,体会女性生殖器的位置、大小和包块的性状等。让学生亲自操练,并在多位病人身上实践,才可能建立起感性认识,逐渐熟悉并掌握检查方法。医学实践重要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妇产科临床教学工作的特征。医学生只通过临床实习学习操作技能是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更符合人文关怀的医学模拟教学应用是大势所趋,并逐渐成为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主导模式。妇产科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医学模拟人上可进行妇科体格检查,阴道分泌物取材,阴道后穹窿穿刺,放、取环,产检和分娩等模拟操作。在患者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学生临床实践机会减少的当下,医学模拟人教学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医学生通过在见习期间进行医学模拟人操作,并掌握操作具体步骤与技巧后,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应对患者从容自信,实际操作得心应手,也可减少由于操作不当所致的失误,减少患者痛苦。国内的妇产科相关医学模拟教学绝大多数还处于对基本操作的练习,国外的妇产科模拟教学的实践甚至涵盖产后出血、子痫、腹腔镜下手术教学及训练等,且强调团队模拟训练。妇产科危急重症的模拟教学在目前医疗机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团队反应效率和医疗质量,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7]这在我们以后的妇产科教学中也可逐渐采用。

2典型病例教学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急诊医学教学论文

医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实习环节,由于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实验师资力量短缺,临床技能训练效果很难达到教学要求。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整合医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训练学生评判性思维,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自2012年在美国兴起以来,全世界开始纷纷效仿,MOOC易于使用,学习资源丰富,便于学生自学[1]。我国MOOC医学中文资源也逐渐丰富,为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多项数据显示,在MOOC各类课程中学习者能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不及10%[2]。避免大量在线资源浪费,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引导。急诊医学为临床二级学科,20多年来其教学未得到足够重视[3]。急诊医学理论教学以讲授法,临床教学在医院里由于急诊室患者众多,病情危急,医患矛盾加剧,带教老师很难细心给学生讲解,学生对急诊患者处理流程也缺乏规范化训练,给将来独立从事急诊工作带来了隐患。为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以往讲授为主,操作教学以视频主的培训方法,采用利用MOOC微课资源、模拟人,小组教学等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团队合作、评判性思维能力等,为急诊医学教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市人民医院2017年刚进入实习阶段本科临床专业学生7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名。对照组中男14名,女22名,年龄(20.1±1.6)岁;研究组中男17名,女19名,年龄(20.3±1.8)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和性别构成、在校成绩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1.2研究方法。1.2.1教学内容。选取晕厥与昏迷为教学内容,参照教学大纲,确定教学重点:晕厥与昏迷病因,临床特点,处理流程,格拉斯哥评分。1.2.2教学方法。对照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problembasedlearning)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穿插视频以及图片教学,小组教学。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微课和模拟人(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型号211-00050,挪威公司)教学。微课: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准备视频并汇总相关网络资源,如晕厥与昏迷处置指南,流程图等,以适应本章节教学。提供学生进行课前、课上自学查阅;开展小组讨论,教师课上答疑。模拟人教学:教师设计好病例脚本(有机磷中毒),由模拟人表现出病例发生发展特点,如瞳孔大小(2mm),心肺听诊阳性体征(心率减慢、肺部有湿罗音),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伴有房性期前收缩),胸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改变),疾病转归等(10分钟未处置得当,患者心率降为0,如处置得当则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学生利用模拟人进行6人小组训练并掌握临床操作技能(神经系统查体、心电监护、血气分析、气管插管、导尿术等),教师训练过程中予以观察、记录、指导。1.2.3教学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由6名急诊科主治医师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记录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成绩,总分均为100分。教学结束后,教学满意度利用调查问卷进行匿名评价。技能考核重点为:初步诊断,昏迷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瞳孔、神志、肢体运动,头部降温措施,体位安置,气管插管,留置尿管,记24小时出入量,心电图、胸片识别,特效解毒药使用,模拟人转归等。1.3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成绩比较研究组学生理论成绩(87.34±11.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2.10±10.36)分(t=2.050,P=0.022),技能考核成绩(84.21±10.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19±12.44)分(t=4.473,P<0.001)。2.2两组教学效果比较研究组在学习兴趣、综合应用、知识理解、知识拓展、文献查阅、标准流程掌握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