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19:43: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土木工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为了达到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需求,培养大量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土木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这是新时期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育的重点。文章因此探讨了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期待为高校人才培养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模式;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应用;学生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基本专业课程,其实践性、综合性较强。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这是我国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通过实践发现,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文章为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1概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体系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对土木工程施工中各种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计划管理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通常包括土木工程施工工艺、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内容。其教学体系包括课程教学、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环节。首先,课程教学,包括施工组织与施工技术内容,使学生学习到施工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其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是对于施工组织方面为学生设立专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后,生产实习,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环节。从上述中可以看出来,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环节是感触现场与施工工程进行的活动。但在大多数高校教学中,只是独立进行每个教学章节授课,这有很大弊端。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工程施工缺乏基本认识,造成课堂教学索然无味,施工组织设计集中在2周内开展,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设计效果可想而知,生产实习通常安排在大三进行,因为实习管理困难,实习工种十分单一,并且学生经常请假,导致生产实习效果令人不满意。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学者提出土木工程施工系列课程立体教学模式,也就是在教学科学安排中,在课程教学中组织实施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实现教学中各大环节的相互融合。但因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多、知识复杂,难以在短期内完成教学实践任务。所以,在研究后,尝试将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简单而言就是将课程内容分成多个教学模块,使用每个模块的立体化教学。
2“模块化”教学思想与原理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教学研究
摘要:结合水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以声呐系统涉及的电子电路设计为重点,以引导学生建立本专业宏观思维体系为目的,对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包括搭建模块化声呐系统设计平台、改变课程设计指导方式、优化课程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后的课程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水声工程专业;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水声工程是以海洋探测、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为主要应用背景,涉及声呐系统设计、水声学、信号处理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软件开发与应用等多个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学科。该专业具有4个相对稳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即声呐总体技术、水声信号处理、传感器及声系统、计量与测试技术,而无论哪个研究方向,都离不开电子电路以实现信息采集、检测、处理以及系统控制等核心功能。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是水声工程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等前续电类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结合所学声学类课程知识增进对声呐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宏观认识,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体系,同时还能提高系统设计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1]。如何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适合水声工程专业的特色教学模式,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该课程亟须解决和有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1影响水声工程专业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因素
水声工程学科专业性强,为了突出专业特色、培养符合水声工程领域迫切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所有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安排均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前期开设的电子电路课程设计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与国外开设同类课程的著名大学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1课程缺少体系化系统设计 仅开展分散的模块化设计训练无法使学生建立宏观专业思维能力。声呐是利用声波进行水中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声呐装置一般由声学换能器、电子系统、辅助设备三部分组成[2],其结构非常复杂,不能单独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所以多年来,课程设计大多选题都仅局限于常规的电子电路设计类题目,忽略了与声呐系统的联系,脱离了专业背景[3],设计选题如烟雾报警器、简易直流稳压电源、交直流放大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定时器、交通灯等,这些题目与水声工程专业联系较少,无法体现专业特色,即便个别选题是声呐系统中的一部分,学生也不能将其很好地与声呐系统相结合,致使学生难以建立声呐系统设计的宏观思维。1.2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 主观。能动性难以充分发挥以往,课程设计采用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指导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缺乏独立进行实验研究和学习的能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3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单一 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作品验收是对学生理论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课程设计成果水平的评判环节,合理的评价机制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生课程设计的成绩高低大多由作品的最终优劣决定,这一考核、评价标准有待完善。首先,不同电子元器件间存在一定差异,会导致最终成果性能间存在差异;其次,同一成果的设计、实现方案也存在不同;再次,在设计实现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因此,单独凭借最终设计成果的优劣来确定学生的最后成绩,在全面考核学生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判概率,缺少完备性,这样的考核机制没有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纳入考核范围,从而会影响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2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建设目标及举措
体院课程模块化设计构想
1模块化课程设计的内涵及特点
模块化课程究其实质是将教学内容按照紧密联系程度和脉络分成几个独立的模块进行分解和讲授,各模块之和就是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但效果要大大增强。模块化教学不再唯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为最高宗旨,它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岗位责任要求来确定模块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来引导学生完成各模块规定的任务,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和职业工作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模块化课程设计的基本特点相较于传统课程来说比较明显。首先,模块之间的课程编排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以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其次,模块内容实用性强、灵活性强、开放性强,增加了很多自我更新的机制和功能;再次,模块的主题鲜明突出,模块的内容一般不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其有明确的具体要求;最后,课程模块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新效率很高。
2高职体院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的价值
2.1打破学科界限,扩大学科视野
在高职体院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的设计中,每个模块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这些主题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各个模块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吸收其他学科知识,共同为学生的未来需求服务,这样一来模块化课程既有自己本学科的核心知识,又融入了其它学科的辅助知识,形成了不同学科性知识的穿插教学,为不同领域知识的联系、统和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融合社会生活,促进双向沟通
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教学设计
摘要:针对传统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理论化、知识化传授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模块化教学为导向,提出嵌入式课程教学分层次人才培养,设计了实验教学功能单元精细化、分模块化平台教学方案,优化了教学实践环节,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嵌入式系统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科学构建嵌入式人才培养体系,深刻理解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高素质嵌入式系统人才是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该专业亟待研究的课题。嵌入式系统课程知识关联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通信工程等多个专业的相关内容,涉及单片机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汇编语言等多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宽基础、宽专业有着较高要求。嵌入式系统课程培养规格决定了其实践性强,课程设置大量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软硬件设计和驱动程序设计能力,教学中需要搭建硬件、软件开发环境[1]。当前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体系存在很多不足,如培养方案缺乏系统性,实践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训练规模与难度,理论讲授与实验演练不能有机结合等。嵌入式系统课程较多是以传统的理论化、知识化的方法讲授,学生无法直接感性认识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知识,不能做到“一堂化”学习中去。嵌入式系统教材大多是以知识点来组织相关的章节,缺乏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难以将抽象的知识和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本文根据计算机专业嵌入式系统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提出合适的模块化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方案。
1嵌入式系统模块化教学设计思路
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改革涉及嵌入式课程体系的设置、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开展、综合设计与学生工程实训等方面,教学体系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设计与验证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软硬件设计能力、驱动程序设计能力为导向,构建精讲多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教学知识体系。1.1合理设置分层培养教学环节。嵌入式教学设计中体现分层次培养环节。在教学中可按照人才培养分类,分层次进行嵌入式人才培养:一是以面向应用为主,培养学生能够针对某个具体的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进行应用开发的能力,这属于嵌入式系统教学的基本层次,培养嵌入式应用软件人才;二是培养的学生能够进行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系统平台设计和开发,具有综合系统开发和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软件、硬件设计开发能力[2]。1.2优化课程结构和创新教学内容。以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度为导向,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对嵌入式系统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做到课程结构“任务模块化”、课程模块“动态组合化”;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实际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系,具体方法:(1)对于初级嵌入式系统各模块按统一模式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对嵌入式软硬件结合的理解;(2)通过函数封装等技术对外设、接口设置和操作进行模块化设计,如在以NXP单片机为核心的初级嵌入式系统上,进行硬件和软件模块化教学设计;(3)针对实践教学环节,保持课程实验课之外,进一步加强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加强独立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安排,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部分章节采用讨论式教学,老师引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设计。在不断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灵活、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能力的提高。结束时,老师对设计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较复杂的设计,这样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嵌入式系统模块化教学具体设计方案
《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新型智能化仪器仪表的不断研发,使得《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难度大大提高,原来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目标。而模块化教学课程设计体系化、课程教学实践化、课程体验趣味化的优势,对于推动该课程的教学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进行《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已成必然趋势。
关键词:智能化仪器仪表;模块化;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工科教学所用的《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教材内容可概括如下:基于大量课内外实训项目介绍智能化仪器仪表的基本结构,结合Proteus仿真详细讲解输入输出、定时计数器、显示与键盘、串行通信等功能单元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教学内容专业性强、难度高、综合性强的特点。因此,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如前所示的目标就需要配置相同水准的教学模式。
1《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情况
根据当前《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标准可知,《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模块化教学的理解,但是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因不同实际教学模块之间的设计目标不够清晰等原因,导致了基础原理教学、专业技术教学,以及实践应用教学虽然自成体系却各自为政的不良现象[1]。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给《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教学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使学生不能够系统的、有条理地掌握相应的智能化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的操作要点。针对《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的上述教学现状问题,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理顺、教学模块的重新设计、教学模块的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模块化教学在《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的构建
模块化对于实践教学教学中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在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结合现代化企业生产模式设计出的模块化实践教学方式,是用以解决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可行性不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实践分组但责任明确,打破了强调知识完整性的传统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在该培养模式下,学生初步具备了参与项目化教学的综合能力,能更好地适应从理论教学向项目化教学转变。
关键词:模块化;项目化;课程重塑;实践教学
1项目化教学的兴起
伴随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特别是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基础上,而设计的项目化教学方案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1]。项目化教学是将传统学科体系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蕴涵于工程实践中,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项目化教学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改变偏重理论教学的现状,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现了实践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锻炼与培养效果更为显著[2]。目前,江苏省的多所本科和示范高职院校已经在部分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案论文。
2在推进项目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吸收了德国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点,能做到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时刻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对照,这样的教学形象又生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但是在推进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针对车辆工程专业汽车设计课程的特点,结合不同教学层次和学生学情,探讨了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新式教学理念、合理的教学规划、专业课间相互整合、多元化考核等教学手段,以“模块化教学法”为主、教师导向教学、多样化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实践。
关键词:汽车设计;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汽车设计课程设是汽车工程系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2]。其课程特点为理论章节较多、内容设计广泛,包括了汽车整体及底盘各总成设计,结合了机械、电子、液压、材料、软件工程等专业课内容,同时又涉及工业制图、国家标准、设计要求、加工工艺等与工业生产密不可分的知识内容。既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进行了多元化的整合,又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学术研究和汽车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课程内容及特征
传统汽车设计课程设置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开设,分为理论授课和课程设计部分[3]。理论授课一般为40~60学时,共介绍了汽车总体设计、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轴、驱动桥、悬架、转向系和制动系八大模块[4],每个模块又分别介绍了各总成设计要求、结构方案、主要参数、载荷计算、强度计算校核、主要结构元件等。总体来看,汽车设计课程专业跨度大、难度高、课时短、教学任务量大、实践性强,是车辆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系统性整合和实践,是学生日后参与学术研究、工业生产、设计领域的一次实战演练,同时本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也应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二、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艺术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教学的改革发展,我国高职院校逐渐注重双元人才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本文简要分析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培养、艺工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阐述了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方法,旨在提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为高校培养综合型技能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与企业结合,通过一体化办学模式,能够发挥企业的最大价值,为企业培养专业技能更优的人才。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需要注重校企协同合作,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为社会培养“双元”人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正逐步构造“双元培养、艺工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基于“双元培养”的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方法,改革专业课程内容,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1构建“双元培养、艺工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策略
1.1构建课程体系的依据。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始效仿“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教学情况,开启双元人才培养之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开始加强对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能力进行调查,根据岗位职工所需的专业技能,进行针对性的技能教学,通过设计实际岗位所需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掌握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高校应以“双元人才培养”为基础,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路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2构建课程体系的方法。高校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通过调查艺术设计专业的企业岗位,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以工作内容为基础,将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结合。使用工作过程导向法设计的课程,不仅能满足产教融合的发展需求,而且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只有改造课程体系结构,才能培养艺术和技术相融合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学校应注重工作内容的导向,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工作知识点,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学习。1.3构建课程体系的评价机制。高职院校还需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保证体系的可行性。首先,高校应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在教学内容设定后,组织企业专业人员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分析课程体系与工作岗位的关联性。然后,高校还需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让专业的艺术设计教师,从教学的角度评价课程体系,分析课程体系的可行性。最后,高校需要考虑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通过组织专门的学生队伍,让学生分析该课程体系能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自身的学习实践帮助大不大。只有从不同角度对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才能找出课程体系中的不足,通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双元人才”的培养目标。
2提升“双元培养、艺工融合”模块化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基于MATLAB的电力电子论文
一、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且目的明确的教学方法,以行动为导向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作为一种归纳教学法,案例教学作为未来教学改革的趋势已不可动摇,尽管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演绎式的教学模式,却是一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良好途径。案例教学应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典型案例的选取,要求典型案例既能体现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在电力电子技术为课程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应用所讲的知识来解释典型案例所产生的结果,把案例进行模块化分解,摒弃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最后对各个模块的结果进行整合,才能形成对典型案例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2]。
二、基于MATLAB/Simulink的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课程有几个特点:教学理论性强、波形变化分析复杂、课程教学枯燥,学生理解困难;系统模块化特点鲜明、模型参数化明显,实验项目相对独立;项目设计综合性强、技术应用广,实际开发的案例比较成熟[3]。教师在分析电子器件的特性和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时,需要观察波形图的变化来阐明工作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由于电子电路变换器部分的电路拓扑形式多种多样,如果仅是手绘波形或者多媒体展示波形,教师讲解起来费时费精力,学生也不能清楚的掌握分析波形图变化的原因。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引入仿真教学是必要的环节,通过仿真电路,学生可以把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物理波形结合在一起理解,使抽象的电路明了简洁,仿真还可以分析更加复杂的电路并且对电路进行改进和创新。在课程设计中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可以有效地构建出与实际相符合的案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仿真实例可以轻松解决波形抽象原理复杂的问题。Simulink非常适合于电力电子系统及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并且具有其他一些软件所没有的特点,仿真系统完全是由用户利用系统提供的基本模块来构建的,系统的各个参数和仿真参数也可以由用户自行修改,并且用户可以对仿真结果进行多种分析和输出,教师可以直观展示各种参数变化对电路图波形的影响,学生改变器件参数值,可以自己对比分析不同参数设计下的仿真结果。这种交互性非常适合于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科研,学生通过这种交互性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用来完成实验和作业[4]。以风力发电课程设计为例,教师首先要分析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指导学生利用仿真平台搭建数学模型,然后一步一步建立各部分电路仿真模型,该电路的仿真过程可以分为建立仿真模型、设置模型参数和观察仿真结果。学生需将案例进行模块化分解,就每个模块结合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实际动手调试,寻找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纽带,将所有模块有机结合起来,完成对典型案例的研究[2]。
三、风力发电课程设计案例
电力电子技术在解决能源与环境的问题上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风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风力发电的过程就是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其中风力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负责将机械能转换为输送电网的电能,这一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所以说风力发电的核心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其能量转换部件和控制电路都包含有电力电子器件。由于中小功率风电系统中电机侧一般为不控整流,并且永磁同步发电机一般都为低转速电机,在低风速下发出的电压有限,不能满足并网逆变的条件,需要对其进行升压,因此,中小功率风电系统中常见的拓扑结构为不控整流器+升压斩波器+网侧逆变器。风力机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永磁同步发电机转动,发出的三相不定频交流电通过二极管不控整流器整流为电压不定的直流,然后经过升压斩波器的作用,将直流电压抬升至可以进行网侧逆变的数值,并且通过网侧变流器的控制,使直流侧电容保持恒压。网侧变流器将直流电逆变为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三相交流电馈入电网[5]。课程设计案例中利用MATLAB工具,对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及并网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所研究的仿真系统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不可控整流器、升压斩波、DC-AC并网逆变器部分组成。学生可以把该风力发电仿真模型分成同步发电机仿真模块、斩波变流器仿真模块和逆变仿真模块,就每个模块运用理论知识进行仿真,最后将各模块结合起来达到整个案例体系的研究。永磁同步发电机额定参数:电压700V,功率2750kW,电流2270A,功率因数0.95,速度16rpm,频率16Hz,极对数2p=120,电阻R=5.97m-Ohm,电感Ld=Lq=1.0757mH。风力发电课程设计案例系统仿真框图如下图所示:1.同步发电机仿真永磁同步发电机仿真主要是依据实际系统参数,研究在一定速度驱动下带三相电阻负载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发电输出特性。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仿真结果如图3和4所示。仿真论证了实际电机参数下所达到的额定输出电压、电流值及输出的正弦特性、频率特性。2.斩波变流器仿真升压斩波变流器仿真主要是研究升压斩波部分的变压调节功能。仿真模型如图5所示。升压斩波电路的输入设定为一定电压信号输入,通过占空比控制,输出稳定的期望输出电压,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系统仿真表明:调节控制脉冲的占空比可以实现输出电压幅值的跟踪控制。3.逆变器仿真并网逆变器仿真主要是研究并网逆变部分输出调节特性,在给定输入直流电压,带三相负载的逆变器离网运行特性。仿真模型如图7所示,仿真波形如图8所示。仿真结果表明:逆变器输出电压为50Hz基波主频分量的脉冲调制波形,经部分滤波后为50Hz正弦波电压,在一定滤波和电阻负载下电流为正弦波。此课程设计案例根据现场实际运行的2.5MW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系统参数,对并网控制系统各个模块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出一定速度驱动下带三相电阻负载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发电输出特性,仿真论证了电机参数下输出电压、电流的正弦特性、频率特性;升压斩波部分的仿真表明调节控制脉冲的占空比可以实现输出电压幅值的跟踪控制;并网逆变部分的离网仿真表明逆变器输出电压为50Hz基波主频分量的脉冲调制波形,经部分滤波后为50Hz正弦波电压,在一定滤波和电阻负载下电流为正弦波。此案例的仿真结果达到预期的效果,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得到良好的体现。
商务英语教学策略试议
一、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本身英语课程的学习就有难度,再加上他们的学习兴趣渐渐失去,就更使得他们对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模块化教学的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模块化的阅读分析,让学生在每节课都能清楚的了解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应该学什么,怎么学,重点内容是哪些,模块化教学思路清晰、明确重点的优点对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有限,自身的商务英语技能欠缺,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使得课堂气氛较为压抑,教师只是一味的讲授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各干各的事情,学习氛围不浓厚。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方案设计经验,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通常只是逐词逐句的进行英语句子的讲解,并不能真正达到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目的。多数教师是英语专业毕业的,缺乏商科知识,缺乏企业经历,“双师”素质教师在教师中比例低。综合而言,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刻不容缓,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更深的掌握模块化教学的技巧,在每节课前都进行精心的课程设计,将要讲的阅读篇目进行详细的模块划分,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方案的活动过程,有效提高英语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以后的岗位中能够有效运用,最终达到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
二、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组成部分
1商务英语函电模块商务英语函电一般学的都是外贸公司的函电,一般包括建立贸易关系(EstablishmentofBusinessRelations)、询盘(Enquiry)、报价及报盘(OffersandQuotations)、订货(Order)、支付方式(TermsofPayment)、装运(shipment)、保险(Insurance)、投诉和索赔(ComplaintsandClaims)、招标与投标(Bidandtender)、加工贸易(ProcessingTrade)、国际租赁(Leasing)等二十种商务英语函电,每种函电的格式以及包括的内容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商务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分析它们的不同点,以及现实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写这些商务英语函电,是以后就业的一种基本技能。
2国际商务英语模块国际商务英语就是在国际商务中经常会用到的英语交流方式以及英语外贸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的英语技能。一般包括InterviewEnglish、MeetingEnglish、TelephoneEnglish、AttendingFairs、ABusinessTrip、NegotiationEnglish、Payment、Companies、Packing、TransportationandBillofLading、L/C、Contract、CommodityInspection、Insurance、Banking、ForeignExchange等方面,作为一个优秀的商务英语的外贸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的英语技能和知识。因此,高职商务英语更加注重商务英语学习的应用性,因此,商务英语老师要训练学生这些相关的技能,为以后学生就业做保障。
3国际贸易实务模块商务英语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熟悉一些基本的国际贸易流程,才能更好的掌握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包括进出易前的准备工作、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标的条款、价格条款、装运条款、货运保险条款、支付条款、一般交易条款,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商订以及履行等内容。商务英语教师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完成任务的形式详细阐述了贸易前的准备、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合同的履行、进口合同的履行、风险防范与争议的处理等详细操作,重点讲解了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和业务技巧。另外老师要精心设计了课堂训练和社会实践业务技能训练,旨在通过强化训练,有效提高学生掌握完成国际贸易业务所需要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