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贸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21:36: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间贸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间贸易

晚清民间商务英语兴起与演变

摘要:我国近代商务英语的兴起源于晚清时期中外贸易的沟通需求。这种商务英语主要是上海的洋泾浜英语,以中外商贸及与之有关的金融、服务项目为内容,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实用性。晚清民间商务英语教学的开启,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急需商务英语人才,促进了中外贸易交流和发展,让更多国人通过学习了解西方世界,也开创了我国商务英语教学的先河。

关键词:晚清;商务英语;中外贸易;兴起与演变

从19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中西方远洋贸易量扩大,广州、上海等港口成为中外商埠重要贸易集散地。英语逐渐取代其他外语成为商务主要交流语言,导致社会急需一大批懂英语的人才。为此,民间商务英语学堂开始兴起。

一、晚清民间商务英语兴起的社会基础

随着天朝国门洞开,西方文化开始从广州、上海等地进入内陆,日益开放的观念和外贸需求为英语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在广州、香港、上海等重要通商口岸,英语作为通商公共语言使用频繁,让人们对外语重要性有了新的认知,促进了商务英语学习风潮兴起。

(一)内外驱动力对晚清商务英语热潮的作用

查看全文

中日经贸友好来往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友好贸易”出现的背景;“友好贸易”的发韧与发展;“友好贸易”的政治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中国政府提出了“政治三原则”和“政经不可分原则”、苏关系的恶化,中国的对外贸易重心也势必要作调整、中日贸易如果能够迅速恢复起来,对两国人民都有好处、中日贸易三原则及“友好贸易”的具体实施问题、日本日中贸易促进会、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就成了友好企业的选定团体、思想是战胜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友好贸易”活动当然也就不只限于贸易本身、“友好贸易”在这一时期得以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政治环境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20世纪60年代,中日之间有一段特殊的贸易—“友好贸易”往来。它形成于日本内阁更迭、中苏关系恶化之际。在政治原则,贸易原则,政经不可分原则的基础上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到了“”期间,其“政治化”色彩愈加浓烈。

关键词:“友好贸易”;中日关系;“政治化”

从新中国成立至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0年时间里,中日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经贸往来也起伏不定。20世纪60年代初,在中国经贸关系中史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友好贸易”,并逐渐成为整个60年代中日贸易的主要方式。本文试对“友好贸易”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中日经贸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点简单的评述。

一、“友好贸易”出现的背景

50年代后期,日本岸信介政府一味地追随美国,顽固地坚持反共反华政策,致使中日经贸关系基本处于中断状态,其他领域的交流也大体中断。为了改变自“长崎国旗事件”Ci7以来中日关系的僵局,引导中日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政治三原则”和“政经不可分原则”。Cz7但是,这些原则提出来以后,岸信介政府并未改变其错误的对华政策,而是顽固地坚持原有的立场。这就促使中国政府意识到,只要岸信介政府不垮台,中日关系就难以改善。岸信介的倒行逆施,不但遭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谴责,也引起了日本广大国民的不满。1958年以后,日本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日美安全条约、争取恢复日中邦交的群众运动。可是,岸信介政府对此置若周闻,仍于196。年6月23日与美国交换了新日美安全条约和新行政协定的批准书。7月15日,岸信介内阁在一片反对声中下台。

查看全文

民间壁垒对经贸的干扰与战略

本文作者:王丽丽工作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各国文化习俗差异导致企业难以立足各国在风俗、习惯、价值观上存在差异,一些国家不能接受某些国家的一些做法,因而反对与这些做法相关的产品贸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他们都高度认同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旦某个国家出口企业的某些行为与他们的生活方式相悖,或者当地民众认为外国出口企业的某些行为触犯了他们的传统文化,就会引起民众不满。企业在进行对外经济活动过程中,由于对当地文化、传统习俗、宗教以及生活习惯等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经济方面的冲突。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经过长期的积累,必将给企业对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特别是在宗教信仰受到侵犯的时候,宗教主义的强烈反弹会严重阻碍贸易正常进行,继而采取不理智的行为,使我国企业难以立足。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我国企业出口受到阻碍当东道国民众感觉到自身利益直接受到损害的时候,就会用自己的力量采取一些行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目前国际上最主要的民间壁垒形式,就是有劳工组织的集体行动。他们之所以组织起来反对外国商品和企业,其实是因为担心或者认为进口减少了本国的就业机会,直接损害了本国生产者的利益。实际上,组织实施民间壁垒不但不会对进口国的就业、收入起到明显作用,从长期来看,反而会给本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对于进口国劳工组织看来,他们更注重当前利益。因此,只要出现损害他们自身短期利益的行为,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找各种借口,阻止外国商品进口,形成了民间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产品出口造成冲击和影响。低价竞争策略对当地企业的冲击导致产品受到抵制当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时,不可避免的会对当地相关产品和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甚至会造成很多小公司的破产,间接导致大量的当地人失业或者破产,当地失业的人数多了,就会产生反抗,最后就会有示威、游行等最后甚至会演变成暴乱。目前我国出口的商品大都以物美价廉取胜,而中国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甚至低于成本,这样必然会对当地的相关产业和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继而民间就会出现抵制情绪甚至抵触中国制造。以温州鞋为例,西班牙埃尔切(Elche)市素有“欧洲鞋都”之称,但是温州鞋进入埃尔切之后,由于温州鞋的平均价格只有当地鞋的1/3到1/8,温州鞋力压当地鞋,销售量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对当地的制鞋工业形成了客观威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2004年9月连续发生了两起针对中国鞋的抵制活动,使温州制鞋企业遭受重创,除了西班牙,温州鞋在俄罗斯、欧盟和美国等受到的抵制也是层出不穷,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忽视当地的公共关系导致了当地群众的抵触对于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主体来说,经济活动与当地的公共社会关系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当企业与当地的关系融洽时,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就可以顺利进行,但是如果企业和当地的公共关系不融洽时,甚至使当地的公共关系受到严重的损害的时候,则很容易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使得自己的企业在国外很难有业绩,而且更严重的是企业在对外贸易时没有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当地民众的自由化都被用来作为政府推卸责任的说辞。对本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促进国家贸易壁垒的形成传统的贸易壁垒的形成基本上都是民间贸易壁垒推动的,当民间的力量国家不能再忽视时,企业在缺少政府作为依靠后便会受到当地政府的打击,民间贸易壁垒就会影响到政府的行为,推动国家立法来限制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发展,直接将民间壁垒变为国家壁垒。

政府应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低成本是“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的主要武器,但这种以劳动力低成本、低技术含量、低价格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量取胜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并不能长久。30多年来,正是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和能源,引导制造业从台湾、香港地区以及马来西亚等地转移到中国,这一方面造成国民福利的流失。另一方面,一旦中国某种产品大量向某个国家出口,就会对当地市场造成强大的冲击,对当地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造成致命的损伤。所以,中国产品很容易成为民间壁垒指向的对象。因此我国政府应调整外贸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贸易增长方式,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致力于培养国家创新机制。2009年11月,中国商务部联合4家商会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投放了一则30秒钟的商业广告,创意主旨除了向世界宣传中国制造并非廉价品的代名词外,同时也在宣传一个理念:中国制造,其实也是世界制造。从这则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管理者对于国家品牌塑造战略的理念和实践。

企业在赚取更多利益的同时应该顾及到当地的经济因素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有的国家富裕,而有的国家贫穷落后,在收获最大利益的同时应该照顾好当地的国民经济。在赚取利益的同时可以适当给当地政府一些优惠政策或是进行合作,这样不仅保证了消除了民间壁垒产生的基础,而且企业还可以在当地的长期经营,而不是做一次生意就因为当地的经济瘫痪而造成前期投资的浪费。商人要有长远的目标,而不是只赚眼前的这笔生意,所以企业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对当地的经济给予帮助,这样在国外的经营只会更加的顺利,经营也会更加长久,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民间贸易壁垒产生的不利因素。我国企业应该意识到,走向国际市场,既是竞争,更是合作;我们要赢,更要双赢。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办法来和当地民众进行沟通和交流,想方设法消除对方的敌意。同时,要做到本国的出口与当地的生产商利益共享,从而实现“双赢”。在这一方面,义乌商人已经大胆尝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义乌商人通过适当让利,把流通环节让给老外来做,其实就是把利润空间的相当部分出让给当地商人,到现在,已经有近万名外国商人长期停留在本地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做生意。在现阶段,让利给当地商人以回避诸多矛盾,无疑是中国商品顺利进入世界市场的值得借鉴的方法。

企业应该走出低价的恶性竞争并完善自身商品的品牌效应我国的企业进入国外时,大多采用的是低价策略来吸引国外消费者,不注重产品开发,而由于风俗习惯等原因,中国企业喜欢扎堆经营,所以出现了中国的企业之间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互相压价,甚至低于自己的成本。我国企业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走出低价竞争的误区,现在产品出口价格低,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原材料成本和国外相比较低;另一个原因是企业上层领导过分压低劳动力成本。有意识地提高劳动力价格除了对工人有好处,其企业同样也可获得。这样做既可以提高产品出口价格,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内购买力,在放慢出口速度的同时,增加内需。所以本国企业应该避免互相压价导致当地民众的不满和当地企业的反抗。我国企业应该大力发展质量技术竞争,发展品牌,发展不容易替代的产品。这样就避免了与进口国企业发生正面竞争,不仅可以打响品牌,还可以获得竞争优势,避免民间贸易壁垒。(四)与当地建立和谐的公众关系我国商人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应该努力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主动回馈有助于缓和经济竞争导致的对立矛盾,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我国出口企业应与进口商或进口国消费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或者与进口国竞争厂商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这些都是制约民间壁垒力量的有效手段。在西班牙埃尔切市烧温州鞋暴力事件发生前,当地就有人发传单,呼吁当地老百姓行动,但华商们却一点不知情,因此有必要加强和当地政府和警方的合作。中国鞋在西班牙被焚烧,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产品在国外的确有竞争力,使得西班牙当地一些企业因之倒闭。但是,西班牙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商人在当地只注意赚钱,没有搞好当地公共关系,更没有融入当地社会。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中性的,它只是经济上的合作与竞争,而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生产力的不同,有的对他们是机遇,有的对他们是挑战,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正确竞争,当企业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经济的时候,伴随着全球化的产生对当地则变成了一个负担,所以企业在当地的发展要顾及当地的经济状况,不能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而应该多与当地企业和政府成为关系,最后企业得到最大利益的同时,当地的政府和企业也能获得利益,这样到最后双赢的局面才不会导致民间贸易壁垒的产生。

查看全文

循环贸易纠纷研究与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力度不断加大。在银根紧缩,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的融合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就产生了以“循环贸易”的方式获得来融资的行为,在实务中,循环贸易可能会引发是否正确判定借贷和贸易行为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了诸多的循环贸易纠纷案件,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思考。

关键词:循环贸易;产生原因;纠纷案件

循环贸易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贸易形式,当前已经成为了我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一种短期借贷资金及融资的一种方法,为我国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循环贸易中,买卖双方可能并不直接经手货物,而是通过凭证、结算单、收货书等形式来作为货物流转及合同履行的凭证。但是由于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原因,所以货物是否存在,合同是否按规定履行等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就引发了实务处理中的多种纠纷问题。笔者总结了大量的案例后发现,在循环贸易纠纷的过程中,参与循环贸易的双方当事人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关系,从而在事实上可能产生“无实际货物”循环贸易纠纷,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卖方资金链断裂或买方以“不存在货物”等理由的抗辩,因此,循环贸易纠纷中的合同性质、合同效效力及履行程度成为了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所在。

一、循环贸易的内涵认定及纠纷产生的原因

(一)循环贸易的内涵认定。在当前,对“循环贸易”一词并没有明确的认定,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少之又少,所以对很多此方面的司法实践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笔者总结了大量的文献和案例认为,循环贸易的内涵其实就是企业间融资。从我国司法机构对循环贸易的案件中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在2010年的某案中认为:纠纷双方签订的合同及要求相同,并且当天内产生了购买和出售的同时行为,购买价格要远远的高于卖出价格,违背商业规则,案件的所有证据链条及人物关系构成完整,所以判定此案为企业以买卖的形式所进行的融资交易。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的某案中认为:交易双方与第三人存在受控关系,事件的实际操作是关联企业对货物进行回购且不承担市场风险所可能导致的差价亏损,因此本案的真实目的是在于融资。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的某案中认为:案件中包含三方当事人,三方当事人所产生的所有行为都不符合正常的商业逻辑,同时,当事人没有充分证明货物交付的证据,所以三方的交易中也不存在货物的实际流转,因此,三方当事人至今所存在的买卖行为中并没有实际的货物,此流程不符合买卖合同交易特征,所以名为买卖,实为法律借贷。根据上文三个案件的观点,法院的结果都揭示了循环贸易的本质其实就是企业的一种借贷融资行为,但是这种以循环贸易为名所进行的融资行为是否合理,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二)循环贸易纠纷的产生原因。1.民营企业融资难。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我国市场上“有目共睹”的现状,尤其是对于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的民营企业而言,顺畅的融资渠道其实就是企业的发展之所在,但是由于我国的金融政策等原因,民营企业往往难以通过银行来获得低成本的融资。例如某些信誉较好民营企业,在银行融资无法及时还款的情况下,则可能会出现利用民间资金进行“短期过桥”的行为,利用民间融资还银行贷款,在从银行申请贷款偿还民间资金,从而来保证企业在银行内的征信,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很多银行并不能接受以往“先还后贷”的情况,所以在收回贷款后不在短时间内对企业发放新的贷款,造成民间融资的资金链断裂。所以企业便将眼光放在了民间融资市场上。大量的案例表明,当前我国的司法机构对企业间的借贷合同呈开放的态度,但是仍没有同意的标准和指导原则,所以很多法院都将企业间的借贷合同判为无效和认同。所以企业在进行民间融资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采取以买卖合同加回购合同的方式来代替借贷合同,从而来规避法院对无效合同的认定。2.市场环境变动。市场环境直接的决定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银行和民间是民营企业的两大融资渠道,银行渠道的利息较低,额度较高,是民营企业的首要选择。但是在市场环境变动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融资活动难上加难,尤其是对于资金较少的企业而言,银行融资的难度较大,又不想放弃市场机会,所以便开始使用循环贸易的方法来进行融资,但是由于市场风险较大,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引发循环贸易上下游企业的诉讼。3.国有企业的业绩压力。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循环贸易纠纷的案件中也有着国有企业当事人的身影。从字面上看,循环贸易中包含“贸易”二字,无论是否存在贸易实际内容,但是确实有着贸易行为。国有企业为了自身的业绩,所以也可能进行循环贸易,从而产生纠纷。例如在某案件中,当事人提出:贸易合同只是为了增加公司的产值,旨在完成业绩,在行为的过程中,双方签订合同、发票、发货单、签收单流程全部标准,虽然无实际货物,但是履行合同要求的全部内容。通过这种形式将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纳入企业的业绩中。

二、循环贸易纠纷的司法裁判建议

查看全文

研究民间外汇市场卢布兑换调查

一、黑市卢布兑换情况

卢布现钞来源及回流渠道。满洲里地区黑市卢布现钞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中方人员携入。边境旅游业兴起,民间贸易得到空前发展,大批华商随身带货涌入俄罗斯,销售俄罗斯市场紧缺的轻工纺织类商品,并占据了俄罗斯销售市场绝大份额,其销售商品收益多以个人携带方式带入境内,流入满洲里的外汇交易市场,但通过了解,目前境外销售收益大多以“串人民币”(销售所得卢布收益被在俄罗斯中国木材进口商收购,用于支付木材款,并电话通知国内支付人民币)方式回流,中方人员携入的外币现钞正日渐减少。

二是入境旅游购物的俄罗斯人携入,这是目前满洲里地区卢布现钞主要来源。俄罗斯游客通过自身携带入境,其中卢布现钞占携入总量95%以上,美元现钞较少,携入的美元现钞主要是俄罗斯较富裕人群,经满洲里口岸中转去往中国内地北京、广州、海南等地旅游购物消费,而且携入的美元现钞由于汇率差价原因并不通过本地黑市兑换,而是携入内地进行兑换,卢布现钞则全部在黑市进行交易兑换。

目前,卢布现钞兑换量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据估算,卢布现钞日交易额约在5000万卢布,旺季时能达到7000万~8000万卢布(旺季主要是指冬季,出售的商品货值较高,圣诞节前销售额也较大),年交易额在182亿卢布,由此可以看出,民间市场兑换量要远大于估算规模。如此大量的现钞流入量势必有安全便捷的回流渠道,通过炒汇人员了解,目前满洲里外汇黑市中的现钞(卢布)输出渠道,一是通过毗邻省份如黑龙江省黑河、绥芬河两地将卢布现钞携带出境,其方式是通过火车捎带到目的地后,通过黑河的渡轮携带出境,据说俄罗斯方面有专门的私人保安公司在码头负责接收携出境现钞(卢布)存入银行,通过毗邻省市回流俄罗斯现钞约占70%~80%;二是木材商在外汇黑市收购卢布现钞,在满洲里口岸通过货车司机、货物夹带等方式私藏出境,约占回流量的15%;三是出国旅游、就医、贸易商洽或入境俄罗斯游客携入剩余的现钞,约占5%~10%。

二、黑市卢布汇率情况

查看全文

中日邦交正常化战略评析论文

[摘要]通过对20世纪50~70年代初中国对外战略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对日邦交正常化战略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政府在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原则的基础上,首倡“以民促官”及“官民并举”的基本方针,提出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并放弃战争赔偿,并采取“先美后日、以美促日”的外交战略于1972年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取得了继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后的又一外交胜利。虽然中国对日邦交正常化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历经曲折,但它兼具现实性和灵活性,体现了以“和谐”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中国日本邦交正常化战略

中日两国于1972年9月实现邦交正常化,其重大意义不仅在于结束了两国间长达35年的战争和敌对状态,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自1894年以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所形成的敌对历史,使中日两国重新恢复友好关系。中日之所以能够实现邦交正常化,与美国尼克松政府基于冷战形势谋求与中国接近以及日本政府的政策转向不无关系,但中国政府自建国初期开始实施的对日邦交正常化战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研究较多地侧重于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日领导人个人的作用,就中国对日邦交正常化战略还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事实上,中国自建国初期就已明确了对日邦交正常化的战略原则和战略方针,并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逐步调整,为邦交正常化的实现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拟对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前的中国对日邦交正常化战略进行历史考察,以期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确立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战略原则

国内关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开始的中国对日总方针基本已经形成共识,即“发展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孤立美国,间接地影响日本人民,给日本政府以压力,迫使日本改变对中国的关系,逐步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从重视中日关系发展、谋求长期和平相处的地缘政治思想出发,将发展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放在优先位置。然而,通过对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对日邦交正常化战略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中国领导人始终对日本的未来发展心存疑虑。鉴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历史以及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政策,中国政府在积极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同时,事实上将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作为对日邦交正常化的首要原则。

曾经指出:“如果日本军国主义再起,我们是怕的。”他认为,中国并不是怕日本本身,而是怕美日联合起来对付中国,“因为美国扶植日本的军国主义。……美国在东方的主要基地是日本。……日本在国会中强行通过了同美国的军事同盟条约”,该条约已经“把中国沿海地区,也包括在日本所解释的远东范围之内”。可见,新中国领导人在当时对日本未来的发展趋向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对中日关系的未来也并不是特别有信心。尤其是1965年日本社会党众议员冈田春夫揭露了日本防卫厅的“三矢计划”,更是引起新中国领导人的高度警觉。该计划是日本防卫厅于1963年秘密研究的一项军事作战计划,它以爆发第二次朝鲜战争并波及日本为假想前提,计划与美军实行联合行动并进行战时国家总动员,成立“临时国会”以迅速通过“有事法制”、“有事预算”等相关法案,使日本陆上、海上和空中自卫队能够自由行使武力。因此,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东山再起,是对日思想的一个基本立场。直到晚年,在1974年回答中国是否能对日本放心的问题时,仍表示“在可以估计到的一段时间内是信的。将来很难说”。

查看全文

诠释宋代象牙贸易及流通过程研究

摘要:宋代象牙制品突破了前代上层社会独享、甚少流通于市场的窠臼。随着象牙贸易的繁荣兴盛,流通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使臣和蕃商大量参与其中;管理机构、征税方式及税率在流通过程中逐渐体系化。政府的介入和管理成为宋代象牙贸易流通过程中最重要的特点。

关键词:宋代;象牙贸易;流通过程

象牙,自先秦始即是上层统治者独享的奢侈品,以致“殷辛以象箸为华,而不知牧野之败”①。宋代以前,象牙多为朝贡物品,甚少流通。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繁荣,象牙逐渐成为商品贸易中的大宗。本文拟对宋代象牙贸易及其流通过程作一考察,不当之处,敬祈指正。

一、宋代象牙贸易的流通途径与方式

1.朝贡贸易

据《宋会要辑稿•蕃夷》等史料统计,宋代来华朝贡的国家有26个,朝贡次数为302次,朝贡物品中象牙所占比重较大。如:咸平元年(998),交阯以象牙五十枚来贡;皇祐二年(1050),占城“贡象牙二百一”②。据《宋史》等史料统计,宋朝时,海外各国朝贡贸易中的象牙数目远远超过前代,其中占城进贡象牙350株、交趾154株、丹眉流(位于今马来半岛洛坤附近)61株、注辇国(今印度东南沿海)60株、大食58株、三佛齐16株、勃泥(今文莱国)6株。相形之下,宋代地方向中央的象牙朝贡,数量及进贡地都相对较少,除吴越进贡象牙330株外,仅荆南(今湖北、四川、湖南一带)、邛部川蛮(今四川境内)等进贡象牙,且数量有限。因此,海外各国的朝贡就成为象牙朝贡贸易的主体。

查看全文

跨国公司本国规制思考论文

[内容提要]:跨国公司滥用优势地位的行为逐渐引起各东道国以及国际社会的重视,在WTO所倡导的贸易自由化的主题之下对其能否规制以及如何规制成为各东道国乃至国际组织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传统的单一规制模式无法适应跨国公司的特殊地位,对其规制的多元化价值目标决定了规制手段的多元化。以民间组织力量为主导,一定的规则体系为规范,辅之以评价机制,建立起对跨国公司本国规制刚性规范与软约束相结合的初步框架。

[关键词]:跨国公司优势地位本国规制

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跨国公司是最活跃的主体,目前,全球共有约4万家跨国公司,27万家国外子公司[2].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国际生产体系”在各国和地区出口竞争力及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外资直接投资作为纽带联结着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与跨国公司的活动。以我国为例,至今为止全球跨国公司500强中已有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不可否认,这些跨国公司对于推动各国的经济增长乃至全球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跨国公司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某些跨国公司已具备了与国家、国际组织等对话的能力,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凭借自身的优势(特别是技术优势)在所投资国家(东道国)形成种种垄断,跨国公司对于由垄断地位而聚集的优势力量的滥用对于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本国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在WTO规则之下,跨国公司的行为能否规制、如何规制已成为摆在各东道国面前无法回避的课题。

一、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现状及规制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在2005年上半年完成的《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报告反映的情况看,微软的操作系统软件占据了中国操作系统市场95%的份额,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伊士曼柯达此前就占据了中国胶片市场超过50%的份额,在同乐凯合资后,领先地位更加巩固。[3]跨国公司已经在我国市场诸多行业占据绝对垄断地位。

市场经济的核心与灵魂在于自由竞争,垄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而垄断又是竞争的天敌,如此一对矛盾体使“看得见的手”出击显得尤为必要。跨国公司的垄断具有与一般的垄断不同的特点,对于由此产生的优势地位的滥用也更具危害性,具体表现在:

查看全文

跨国公司本国规制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跨国公司滥用优势地位的行为逐渐引起各东道国以及国际社会的重视,在WTO所倡导的贸易自由化的主题之下对其能否规制以及如何规制成为各东道国乃至国际组织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传统的单一规制模式无法适应跨国公司的特殊地位,对其规制的多元化价值目标决定了规制手段的多元化。以民间组织力量为主导,一定的规则体系为规范,辅之以评价机制,建立起对跨国公司本国规制刚性规范与软约束相结合的初步框架。

[关键词]:跨国公司优势地位本国规制

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跨国公司是最活跃的主体,目前,全球共有约4万家跨国公司,27万家国外子公司[2].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国际生产体系”在各国和地区出口竞争力及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外资直接投资作为纽带联结着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与跨国公司的活动。以我国为例,至今为止全球跨国公司500强中已有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不可否认,这些跨国公司对于推动各国的经济增长乃至全球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跨国公司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某些跨国公司已具备了与国家、国际组织等对话的能力,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凭借自身的优势(特别是技术优势)在所投资国家(东道国)形成种种垄断,跨国公司对于由垄断地位而聚集的优势力量的滥用对于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本国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在WTO规则之下,跨国公司的行为能否规制、如何规制已成为摆在各东道国面前无法回避的课题。

一、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现状及规制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在2005年上半年完成的《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报告反映的情况看,微软的操作系统软件占据了中国操作系统市场95%的份额,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伊士曼柯达此前就占据了中国胶片市场超过50%的份额,在同乐凯合资后,领先地位更加巩固。[3]跨国公司已经在我国市场诸多行业占据绝对垄断地位。

市场经济的核心与灵魂在于自由竞争,垄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而垄断又是竞争的天敌,如此一对矛盾体使“看得见的手”出击显得尤为必要。跨国公司的垄断具有与一般的垄断不同的特点,对于由此产生的优势地位的滥用也更具危害性,具体表现在:

查看全文

融资运作现状调研报告

如何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我们融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当时情势,我们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县政府提出的斗争目的,结合我县实践,统筹经济与金融的协调互动,不时进步融资运作程度,认真化解当时融资的难题,完成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现就该方面的查询申报如下:

一、融资近况

随着我县经济的疾速发展,资金的需求日益增进。当前,我县融资方面有两个明显特点:

一是资金需求量大。据县县政府办在年2月的初步计算,我县工业和服务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达20.36亿元,城市基本设备对资金的需求量达12.6亿元。

二是融资总量有增进。金融本钱投放方面:至年3月底,全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5.3184亿元,频年初添加11.7038亿元,增进15.89%,同比多增5.1023亿元;各项借款余额为30.8513亿元,较年头添加3.0324亿元,增幅为10.90%,同比多增1.8981亿元。这些,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