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21:24: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煤炭资源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副市长在煤炭资源管理会讲话
同志们:
刚才,大家集中观看的非法井盗采新闻录像,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昨天上午,市委专门召开常委会议,观看了梨树区非法井盗采导致梨树矿中心幼儿园沉塌新闻录像,并做出决定,由市纪委牵头,公安、煤炭等部门协助,查清事件的真相,查明问题的根本,全力抓捕非法盗采人员,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同时,对打非工作要再部署、再要求、再动员,根据市委王书记要求,按照德义市长安排,今天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深刻吸取梨树区非法井盗采导致梨树矿中心幼儿园沉塌事件教训,全面部署2011年打击盗采煤炭资源工作。刚才会议摘要下发了2003年以来国家、省、市关于打击盗采煤炭资源方面的文件,希望同志们要深刻吸取这起非法盗采事件教训,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全力抓好打击盗采煤炭资源工作。下面,就全年打非工作做以部署。
第一、要深化认识,吸取教训,全面增强做好打击盗采煤炭资源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击盗采煤炭资源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打非”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有效扭转了非法井猖獗的不利局面。特别是2010年,市政府把打击盗采煤炭资源作为地方煤矿“四个专项推进”的主要内容,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建立起了市政府统一领导、公安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联合打击治理机制,经过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不懈的努力,2010年共打击非法小井283处,炸毁填平非法小井311处,拘留、教养、判刑145人,打击非法盗采煤炭资源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看到,一些不法份子受利益驱动,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冒险顶风而上,肆意盗采煤炭资源,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特别是梨树区非法井盗采导致梨树矿中心幼儿园沉塌事件,已经严重危及到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严重危及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件被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披露、曝光后,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坏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良好的社会发展形象。这起事件充分说明,我市盗采煤炭资源现象在某些区域有所抬头,个别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打击的力度不够,还存在行动不快、反映迟钝的问题。为此,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清事件的严重性和形势的严峻性,要从打非工作事关发展的大局、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政治前途和执政能力的考验的高度,来提高对打非工作的认识,从而时刻保持清醒认识,把安全生产和打击盗采煤炭资源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做到吸取事件教训,举一反三,强化领导,落靠责任,加大力度,全面开展好打击盗采煤炭资源工作。
第二、要明确责任,重拳出击,集中深入开展好打击盗采煤炭资源专项整治工作
煤炭勘查开采管理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为了加强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综合勘查、开采管理,有效解决煤炭、煤层气矿业权重叠问题,促进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47号),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和鼓励煤炭矿业权人综合勘查开采煤层气资源
(一)投资人申请煤炭探矿权,应提交煤炭和煤层气综合勘查实施方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设置煤炭探矿权,应对煤炭和煤层气综合勘查实施方案进行严格审查。煤炭探矿权人在依法取得煤炭勘查许可证后,应对勘查区块范围内的煤炭和煤层气进行综合勘查。
(二)煤炭探矿权人完成勘查工作,应提交综合勘查报告,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储量评审(估)、备案,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探矿权人可直接申请煤炭采矿权:
1.采用露天开采方式采煤的;
我市煤炭资源采矿回采率情况调查报告
××市煤炭资源采矿回采率情况调查
××市是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矿业城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市蕴藏的矿产资源中以煤炭资源为主极为丰富,尤其是无烟煤更是驰名中外。全市含煤面积4654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9%,主要可采煤层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3#、9#、15#,其中9#煤为局部可采,预测保有资源储量约322亿吨,其中现有煤矿保有储量67亿吨,可供规划的探明储量约70亿吨,未探明预测储量185.32亿吨。
在二十世纪80、90年代,全市煤矿企业曾经达到1063个。近年来因资源枯竭和关井压产等原因,煤矿企业数量减至现有的564座,按企业性质分:国有煤矿48座;二轻煤矿15座;集体煤矿501座。按生产规模分:9万吨以下的368座;9—45万吨的166座;45万吨以上的30座。从以上数据来看,乡镇集体煤矿太多,占全市煤矿总数的89%,大部分的生产规模又都在9万吨以下,正是这些小煤矿存在过多的原因,使煤炭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合理利用,许多资源被遗弃在地下,永远见不了阳光。为了摸清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保护和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加强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工作,截止目前,××市的煤炭企业自检工作已基本结束,经初步统计,全市生产矿井的煤炭资源平均采区回采率为57.93%。
按行政区域统计。高平市的最低,平均采区回采率将近40%,为39.5%。城区、泽州县和陵川县的不足50%,城区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43.83%,泽州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49.9%,陵川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44.51%。阳城县和沁水县的超过了60%,阳城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63.71%,沁水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60.8%。兰花集团下属煤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70.16%,晋煤集团下属煤矿和晋普山煤矿的为全市最好,均超过了80%,晋煤集团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81.58%,晋普山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83.06%。
按煤矿企业性质统计。国有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77.04%,二轻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59.49%,集体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40.69%。在国有煤矿中,只有晋煤集团下属煤矿和晋普山煤矿采区回采率超过了80%,兰花集团下属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只有70.16%,各县(市、区)县营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68.47%。在二轻煤矿中,泽州县、陵川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超过了70%,阳城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61.48%,高平市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57.08%,城区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48.21%,沁水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不到30%。在集体煤矿中,阳城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超过了60%,沁水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超过了50%,城区、泽州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40%多,高平市、陵川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不到40%。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按煤矿生产规模统计。9万吨以下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35.67%,9—45万吨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57.22%,45万吨以上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77.8%。在9万吨以下煤矿中,阳城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超过了50%,沁水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不足30%,其余县(市、区)的平均采区回采率超过了30%。在9—45万吨煤矿中,除城区、高平市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不到50%外,其余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都超过了55%,阳城县、沁水县的平均采区回采率超过了60%。在45万吨以上煤矿中,除高平市的平均采区回采率为66.22%外,其余的都超过了70%,其中以晋煤集团下属煤矿和晋普山煤矿为最好,均超过了81%。
煤炭资源勘查管理实施意见
煤炭是*省的重要基础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省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煤炭后备资源不足、增长方式粗放、安全基础不牢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环境治理滞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问题。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全省煤炭工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现结合*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化体系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强化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大基地、大集团建设,加强煤炭行业管理,使全省煤炭工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又快又好的发展,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1.煤炭生产:“十一五”期间,全省煤炭年产量稳定在1.5亿吨左右,努力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2.煤矿安全:实现安全生产稳定好转,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稳定在0.3左右,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技术装备:全省煤矿采煤、掘进机械化程度分别稳定在90%以上,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其中大中型煤矿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到20*年,全省煤矿实现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4.产业集中度:积极推进大集团建设,加强小煤矿整合重组和技术改造,到2010年,淘汰年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及以下小煤矿,大中型煤矿产量占总产量的95%以上。5.结构调整:到2010年,全省原煤入洗率提高到60%以上,其中大中型煤矿提高到80%以上;煤炭深加工及非煤产业产值占到经济总量的60%以上。6.循环经济:确保煤炭资源回采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以上,到2010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矿井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并实现100%达标排放,采煤沉陷区生态恢复治理率达到60%以上。7.职工生活:职工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三)基本原则。坚持安全与生产有机统一的原则,切实做到安全才能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坚持稳定煤炭产量与加强资源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适当控制煤矿开发建设规模;坚持煤炭综合利用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加速发展煤炭转化产业和接续产业,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与淘汰落后生产力相结合的原则,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联合改造提升;坚持政府引导扶持与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宏观调控,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煤炭开发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加大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带动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坚持省内资源与省外、国外资源开发相互补充的原则,提高煤炭资源储备和接续能力。
二、加强煤炭资源勘查和管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意见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意见
一、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我市土地总面积14130642.7亩。其中农用地10379061.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45%;建设用地683329.9亩,占总面积的4.84%;未利用地3068251.4亩,占总面积的21.71%。
2、矿产资源。现已查明和发现的矿种有煤、铁、硫铁矿等23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19.5%。其中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2种,占全省有探明储量矿产的19.3%。其中全市含煤面积4654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9.01%。资源总量458.8亿吨,现已探明储量273.8亿吨,占全省无烟煤探明储量的54.5%,占全国的26.6%。全市现有煤矿保有储量约66.5亿吨,其中乡村煤矿保有储量约17.5亿吨。
二、目标任务
1、大力开展对未利用地和废弃建设用地及被破坏土地的开发复垦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耕地总量占补平衡有余。2010年前,每年开发复垦整理土地不少于8000亩,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不少于5000亩。
煤炭资源整合方案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中央驻滇单位,省属企业:
为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加强对煤炭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有效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维护正常的煤炭生产秩序,现将《****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并就进一步推进我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意义
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合法矿井之间对煤炭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做好煤炭资源整合,合理调整煤炭产业布局,严格依法对煤炭资源的勘查、开采活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是实现煤炭资源有序开发、节约利用的重要措施,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全面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尽快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采,逐步形成以大中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煤矿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有利于大幅度减少小煤矿数量,提高办矿规模和安全、装备、技术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煤矿安全事故,有利于增强煤炭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有利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煤炭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号)、《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2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8号)以及国家安监总局等11部委《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20****〕48号)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对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
二、加强对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
煤炭技术地质勘查论文
一、煤炭地质勘测技术发展状况
我国的煤炭地质勘探工作起步的比较晚。煤炭地质勘探工作和技术的发展历史也不过150年。150年前德国人李希霍芬就针对我国煤炭资源有过考察和开发。在这之后,我国的煤田地质工作者克服各种困难、共同努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不断积累经验,增进对煤田地质的认识。
(一)煤田地质勘察的走向
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不断加强,聚煤盆地的综合研究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在华北、华东、鄂尔多斯盆地等多地域展开了盆地聚煤规律的研究,从盆地整体的高度上把握我国煤炭资源的聚集形式和规律。盆地地形中煤炭资源的研究让煤炭勘察工作更有保障。其中,《中国聚煤作用系统分析》建立了聚煤作用系统和系统分析方法,为我国开展聚煤盆地煤炭资源开发指明了方向。另外,东部煤田的勘探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东部煤田构造和找煤研究》为实地的煤炭开采奠定了基础,东部地区煤炭开发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
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煤田的地质特点也会有差别。这就意味着我国煤炭勘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煤田地质特点,建立独具特色的煤炭综合勘察技术体系。煤田地质勘察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勘察的准确率和精度。围绕这一目标,就需要不断加强对煤田地震技术研究,提高对煤炭勘查的准确性。三维地震技术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种技术成功的减小可误差,提高了勘探精度。这种技术把查明地质构造的准确率提高到了60%以上,同时突破了各种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对煤炭勘探范围大幅度扩大。煤炭开采的钻孔技术业发展迅速,钻探装备不断更新,钻探工艺也进一步改进。各种新型装备和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钻探的速度和质量,也使我国煤炭钻探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
市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意见
近年来,我市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学技术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等诸多矛盾和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加快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促进我市煤炭工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两型三化矿井”(本质安全型、安全高效型;基础管理精细化、教育培训制度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三个转化”(煤向电转化、煤向化工转化、煤电油向载能工业转化)为主线,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矿区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逐步建立起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彬长旬东开发初具规模。建成大佛寺1000万吨/年煤矿,建成胡家河、亭南、火石咀、下沟4个300万吨/年以上煤矿,建成燕家河、蒋家河2个150万吨/年以上煤矿,全市原煤生产规模达到300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60亿元;建成4个规模300万吨/年洗煤厂和2个大型煤炭深加工厂,精洗煤规模达到1200万吨/年以上;建设2-3个大中型煤电、煤化工企业,力争开工建设180万吨甲醇、120万吨烯烃、100万吨二甲醚和地下残煤气开发利用项目,720万KW火电厂、2×20万KW以上煤矸石电厂项目;原煤转化率达到49%,原煤入洗率达到40%,煤炭转化新增产值达到90亿元以上。煤炭资源回收率明显提高,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瓦斯灾害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状况稳步好转,矿区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改善。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彬长、旬东矿区为依托的北部能源化工基地,原煤生产规模达到5000万吨以上,煤、电、化、建材等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上缴税金36亿元以上,实现利税75亿元以上。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区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培育大中型煤炭综合开发企业集团,促进中小煤矿重组联合改造提高,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进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安全培训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加强资源管理,强化对矿井资源的有效监管
去产能下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摘要: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煤炭资源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煤炭资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的经济大发展过程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新形势下,为了完成从经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增长模式的转变,我国开始针对煤炭、钢铁等行业落实去产能政策。在去产能政策背景下,煤矿企业纷纷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相关的工作,一方面保证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居乐业,另一方面稳定煤矿企业的经营发展。了解去产能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重要性,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能够为相关煤矿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去产能;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煤炭资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从生态角度看,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的过度开采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针对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我国提出了去产能政策。去产能背景下,很多领域使用的煤炭资源逐步被其他清洁能源替代;而且在煤炭生产中更多地应用先进的机械化技术,煤炭开采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巨大提升。煤矿企业必须要对现有的人员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才能够顺利实现煤矿企业的转型。
一、去产能条件下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煤炭行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维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在去产能背景下,一些不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小型煤矿企业面临关闭,而大型煤矿企业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人工作业的需求也逐渐减少。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则可能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尤其在去产能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更加复杂,也更加重要。去产能条件下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助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工业健康发展工作意见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突出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煤炭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资源、环境和安全压力进一步加大。为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把煤矿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从2005年起,用3—5年时间,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煤矿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煤炭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再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基础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抓紧完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使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发展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