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生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7 04:31: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美术学生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职学生美术教学论文
一、美术教学能充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美术课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研究表明,美术课开的早晚、是否全面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美术课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美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还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苏联在科技方面远远领先于美国,就在于苏联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美术课,并一直延续到大学,而美国在初中阶段才开始美术课程。这就充分证明了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陶冶学生情操
美术作品凝聚着作者的个性和想象力。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学生可以唤起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力,从而激发创造潜能,陶冶情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或展览名家名作,或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鉴赏,提高审美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有效结合其他学科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其思维有一定的拓展和提升。
(三)美术教学可培养学生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
初中学生参与美术教学论文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就必须要改变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使学生实现积极情感的转移,使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审视。教师并不只是传道授业,是知识与智慧的化身,而且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教师能够真正地走进学生,与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心灵对话。这样自然能够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在无形中形成了。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
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时的心情。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舒适、愉悦、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以一种十分欢快的、积极的心情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来。对知识的掌握和占有欲就会凸显出来,由此表现出来的就是强烈的求知欲望。相反如果教学氛围紧张、枯燥,学生自然也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与不安的心理,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即使教师付出再多,学生依旧是游离于教学之外,成为教学的附属,教学效果自然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着力为学生营造愉悦而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之中,这样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正面情感效应,使学生对教学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与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要改变以往教学中黑板加粉笔的单调式教学,教师要学会运用优美的教学语言、高超的教学技巧、先进的教学工具来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陶醉其中,身心放松。例如,《花鸟画的欣赏》这堂课的教学,我在教学伊始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大自然中花儿盛开、鸟儿起飞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抛弃单纯学习的沉重心情,敞开怀抱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此时在没有我任何提示和引导的情况下,学生便自己欣赏起了教材中的花鸟图画,并且津津乐道地用自己的美术知识来描述和进一步学习。这样我就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轻松的、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这样的情境中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提高,从而自主而积极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因此,我们想要轻松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情趣,就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和素养来精心地为学生创设和营造适宜学习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巧妙设计有探索性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得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一味地说教,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与机械地记忆,使得学生失去了展现个性与展开思考的权利。我们要为学生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以问题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参与教学的空间,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潜能得以挖掘,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更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与教学内容的密切关联,加强问题本身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兼顾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激起全体学生学习的激情、参与的动力,使教学成为全体学生共同探究的平台。
学生兴趣与美术教学论文
一、转变美术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着美术教学的成效。新时期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美术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开放式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现状,积极尝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多层面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其次,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时间与空间。美术学习是一门复杂的学习活动,它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交流思想,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成功。“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体验成功,来保持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2.构建开放式课堂,让学生“灵活”起来
实践证明,人在自由、平等状态下的思维是最活跃的,兴趣是最浓郁的。因此,教师要积极构建开放式课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师生应该是一种平等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甚至成为学习伙伴,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的,美术教学课堂应该是民主的,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只有构建开放式课堂才能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应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艺术见解不要轻易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保护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另类思维与想象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培养学生想象力论文
摘要: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新课程标准》有指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现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创新,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去研究与探讨。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即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几个因素。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当前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了解儿童,在生活中萌发想象意识
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学生改变思路肯定他们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画《游太空》,可以先对学生设问:今天我们要到太空去遨游,你们准备怎样上太空呢?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有多种多样情景:有的学生坐太空船;有的乘坐热气球;有的插上一对大翅膀飞去;有的用长长的天梯……总之,十个同学有十种独特的想法,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继续提问:那么,我们到了太空又看到什么了?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太空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他们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儿童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利用大自然的活教材,启发儿童的想象力
学生美术课想象力培养论文
摘要: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新课程标准》有指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现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创新,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去研究与探讨。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即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几个因素。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当前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了解儿童,在生活中萌发想象意识
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学生改变思路肯定他们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画《游太空》,可以先对学生设问:今天我们要到太空去遨游,你们准备怎样上太空呢?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有多种多样情景:有的学生坐太空船;有的乘坐热气球;有的插上一对大翅膀飞去;有的用长长的天梯……总之,十个同学有十种独特的想法,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继续提问:那么,我们到了太空又看到什么了?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太空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他们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儿童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利用大自然的活教材,启发儿童的想象力
剖析学生美术欣赏能力提升对策论文
摘要:按新课标的要求,在美术教学时应注重美术欣赏、审美情趣发展,同时在课堂上也要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开放、创造、锻炼独创思维能力,增加美术欣赏兴趣。
关键词:欣赏能力提高情感文化情境创新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长期以来,学校美术的评价只是单纯的技巧技能的考查评价,忽视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呢,本文进行了如下阐述。
一、学生如何在欣赏中与画面交流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通常表现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
美术课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新课程标准》有指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现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创新,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去研究与探讨。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即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几个因素。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当前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一、了解儿童,在生活中萌发想象意识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学生改变思路肯定他们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画《游太空》,可以先对学生设问:今天我们要到太空去遨游,你们准备怎样上太空呢?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有多种多样情景:有的学生坐太空船;有的乘坐热气球;有的插上一对大翅膀飞去;有的用长长的天梯……总之,十个同学有十种独特的想法,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继续提问:那么,我们到了太空又看到什么了?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太空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他们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儿童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二、利用大自然的活教材,启发儿童的想象力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儿童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学习《鲜花的世界》,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搜寻各种各样的鲜花,然后请他们自由讲述看到了一些什么颜色、怎样的花、枝叶怎样等,通过学生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投影、电脑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种各样的花朵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作出一幅关于鲜花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学生在自己画的作品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鲜花是我们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儿童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世界里各种不同的动物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自然界的景象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儿童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学生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1][2][][]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亲身摸一摸不同质地、不同规则的物体,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等,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儿童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他们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欣赏国内、外儿童有创意的表现,引导他们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他们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学生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儿童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不同渠道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激发想象。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1][2]
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分析论文
摘要:由于主课的任务很重,往往对美术课不重视,而且经常把美术课占为己有。作为美术老师,在教学中应将文化课和艺术修养课在学生个体成长并驾。我们的责任是努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及审美、创新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综合素质教学方式
近几年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美术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努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及审美、创新能力是我们的责任,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呢?
一、在教语数的同时教好美术,变单向为双向
语数教材里就有很多与美术有关的内容,精美的教材设计和每一课都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每一课都有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原本是为了通过形象来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的,但我想,美术教师不正也可以利用这些插图讲美术知识吗?无疑这是一个提高美术兴趣的绝好机会。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美术的配合。
我们知道,在美术教学中,更需要人文学科的理论基础、语言修养和广泛的社会知识。语文的课程主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及其人文知识,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而美术课主要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两者存在着互补性。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学科之间的整合。上课时,利用课文插图结合课文文字内容进行讲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提高学生美术审美创造力论文
当今的儿童的业余文化被他们周围的电子媒体强烈地控制着,在被动的消费或主动的游戏中,学生们只是在虚构和假装中领略到一个迷人的现实,虽然它有时也能唤起儿童的创造愿望,但实际上主要是电子媒体在运作控制。市场上,至甚至学校门口地摊上的溜溜球、彩色丝线和丝带等手工制作材料都具有多样性,学生在上学前利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了。这些几乎是他们最大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兴趣就是对美术特别喜爱的情绪。有了这种兴趣,在老师家长的鼓励支持下,自然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这种行为就是审美创造,儿童表现得更加大胆,一扫成人的惺惺作态。
可以说没有美术兴趣,就没有审美创造。试想,一个连美术兴趣都没有的人,他如何能翩翩起舞。但是,仅仅有美术兴趣,就一定能进行审美创造吗?不一定。对儿童来说,还有一个过程。开始阶段,他可能无从下手。其实,美术创造并不神秘,那些被大人不屑一顾的儿童行为,如缝沙袋、折纸、粘贴画等等就是一种美术创造。当儿童用自己的手和思维来涂鸦自己的想法时,不同的学生有不风的表达方式,都应当得到鼓励和支持,一如成人的观点得到尊重和理解,这不仅仅是尊重这些乱七八糟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尊重儿童的个性,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我们曾多少次讽刺、挖苦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我们又曾多少次呵斥这些涂鸦,我们曾扼杀了多少个幻想,我们当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方法、教学过程时,我们又犯了多少次类似的错误,因此,我想在美术课上必许鼓励、支持儿童的美术兴趣,给他们机会表达自己,享受自己的成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唤醒他们的审美创造愿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鼓励欣赏学生有个性的作业画面,支持他们与众不同的画法,哪怕只是一个局部,从而唤醒潜在的审美感觉。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学生造一个好句子,用一个恰当的词语都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信心倍增,美术作业又何尝不可呢?教师的鼓励与表扬给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的态度可使之辉煌也可使之熄灭。这点点闪光就是学生的创造灵感,正确的引导可使之成为有意识的创造行为,并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天赋素质达到他年龄可能达到的卓著成绩。
二、倡导学生将自己的艺术兴趣带进课堂,让同学们来分享自己的创作情趣,同时学习他人的艺术创作经验,提高美术课的趣味性、生动性,激发全班学生的审美创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美术兴趣,如穿编丝线、撕纸、贴纸等行为。各显所长,能者为师,增长才干。这种艺术行为的结果往往是一些精妙的工艺品,而这个过程便是绘画的创作素材,这些亲身体验的素材学生们表现起来得心应手,画面就显得生动活泼,而他们也乐于积极主动地进行这样的审美创造,建立自己的画册、工艺品集,在老师的帮助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展览,给学生巨大的鼓舞,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
三、美术课适时走出课堂,亲近自然;走进社区,看看社会的变化;还可利用便利,走进工厂,走进车间.感知和领会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新世纪的学生不再是死读书的苦主,而要求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自主的创造能力上.美术课走出狭小的教室,走向社会大空间,利用环境优势,走进社区,看各色人生,体会生活;加之工厂小学饿特殊性,我们还可以走进工厂走进车间,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体察工人劳动的艰辛,学生情感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农村学生美术教育论文
摘要:当前,农村美育教学状况不容乐观,这一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解决。我从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中逐渐开辟了属于农村学生独特的美术课堂,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美、发现美、热爱美。并大胆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让农村学生也有了自己的快乐天地。
关键词:农村美育;存在问题;另辟蹊径;感受美;创造美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都在进行中考改革,尝试把艺术教育作为考试范围,而美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提升农村美术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也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对农村学校更是一次极大地挑战。因为,农村学校在美育方面存在许多先天的不足。如,美术教师的短缺、美术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学校的重视程度低、家长的忽视或阻挠等。而这些不足目前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想要快速弥补困难重重。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加强农村美术教育就需要美术教师创新教育方式,突出乡村特色和地域特色。2002年,我成了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的美术教师。慢慢地笔者发现我所教的学生在小学时基本没接受过美术训练。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小学时美术课是数学或语文教师在教,有的学生只在一、二年级上过美术课,有的学生从来没有上过美术课。所以,很多学生几乎不懂任何绘画技巧,毫无绘画功底可言。但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们依然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对绘画有执着的偏爱,这种纯真质朴性格中的率性流露,让我心生暗喜。这正契合了我美育的最终培养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我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在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另辟蹊径。即提倡让学生脱离课本,走出教室,融入社会,放眼农村广阔天地,挖掘农村特有资源,开展一系列活动,把生活和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农村学生都能绘童心、露童真,都能画出个性,画出真情实感。
一、因地制宜,综合利用自然资源
1.开放利用自然风光。南陵县籍山镇清新的田野风光、秀美纷繁变换的自然资源等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我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景物,到熟悉的家乡寻找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四季环境的不断变化产生的自然景色成了我们最好的教材。在温暖的春天,我带着学生们走到田间地头,在空白的风筝上描绘嫩绿的小草,青青的柳枝,五颜六色的野花。然后,放飞着自己的梦想,呼吸着春天的气息,让学生用心感受春的喜悦;在没有烈日的夏天,我们戴着自己编织的草帽坐在塘埂或堤坝上去观察荷花的开放,莲蓬的成熟,让学生的巧手去体验夏天的乐趣;在凉爽的秋天,我们进入田间,摸摸沉甸甸的稻穗,呼吸成熟的芬芳,让学生用自己笨拙的笔触,真实的情感去倾听丰收的喜悦;在阳光充足的冬天,我们坐在学校的操场上晒着太阳,画着校园的风光,铭记着以后母校的全景和特景,感受成长的快乐……一年四季的变化,一年四季的乐趣,给了学生丰富的题材,启发出了学生无穷的想象,出现了许多虽不精美却纯真、质朴的创作。如,《新建村的早春》表现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荷趣》表现出学生的纯真童趣;《农民的微笑》表达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挂灯笼》表达了学生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大自然中处处皆教材,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有了直接感知和理解。更主要是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加深对美的理解与熏陶。2.巧妙利用废旧材料。不同的材料有其不同的展现效果,更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启示。在生活中,许多看似无用的东西都能成为学生开展美术活动的材料。秋风吹起,树叶飘落了整个校园。学生们把各种树叶一一捡起、洗净、晒干。将不同形状的树叶拼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案。如,《小金鱼》《花姑娘》《金孔雀》《森林音乐会》……学生还调制了五彩缤纷的色彩进行树叶喷刷。尽管有的学生手脸都喷得成了只“小花猫”,尽管有的学生经过许多次的尝试还没成功,可是他们一个个玩得不亦乐乎,对美术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稻子丰收了,我带着学生到田间捡废弃的稻秸,把一根根残落的稻秸变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我们一家人》《帆船》《城堡》《我美丽的校园》……更有许多的“能工巧匠”用稻草给自己或好朋友编织了草帽和手链,这些无一不蕴涵着学生的奇思妙想。因此,让学生将废旧材料进行巧妙的利用,不仅可以丰富农村中学美术活动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劳动意识和废物利用意识。而且在学习创造和设计的同时更激发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潜在动力。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从中体会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利用节日,创造机会,亲身体验绘画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