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4 00:43: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美术学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美术教学设计思维研究
摘要:当前,部分美术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美术教学设计缺陷的四个层次入手,分析美术教学设计的顺序,希望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帮助美术教师提升美术教学水平。
关键词:美术教学;设计;思维顺序学习
美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实践能力。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美术教学已成为当前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中,教师对美术教学的设计特别重要,这是每一位美术教师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的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思维模式中,因此,探究合理的美术教学设计思维顺序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设计缺陷的四个层次
1.误解基本元素。教师误解基本元素,是当前美术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之一。在教学当中,一些教师往往没有全面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而且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存在偏差,从而影响了美术教学的开展。2.忽视环节之间的联系。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包含了许多环节,这些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但是,部分美术教师因为缺乏经验,没有全面认识每个环节的目标和内容,忽视了环节之间的联系,将每个环节当作一个独立的整体,这种教学设计会导致整个教学设计没有重点,教学环节缺乏逻辑性。因此,在美术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环节之间的联系,以增强美术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难以达到根本目标。在当前的美术教学设计中,部分教师难以达到教学的根本目标,这是影响美术教学设计整体构架的主要因素之一。美术教学没有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没有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究其原因,往往就是教师在美术教学设计中选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不合理。4.目标过多导致结构性缺失。在当前的美术教学设计中,还存在教学目标过多、结构性缺失等问题。如,教师在美术教学设计中没有强调重点,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设置过多目标,而且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的要求。要想避免目标过多导致结构性缺失等问题,就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美术教学思维模式。为此,教师应该针对实际教学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设计顺序模型,从而在教学中可以清晰把握每个环节的内容,对整体教学形成清晰的认识。
二、思维的起点——设定课堂练习
设计心理学下舞台美术设计研究
摘要:舞台美术设计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其表现形式与剧情紧密相连。本文对实景舞台美术进行研究,分析了新技术多元化的应用技术,并对戏剧舞台美术中的空灵与留白美学艺术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并更加贴合舞台剧情的舞台美术设计是适应观众需求适合时展趋势的舞美设计。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舞台;空间;美学
一、引言
舞台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曹禺先生说过:“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这一通俗又辩证的语言界定了美术和戏剧之间的关系。舞台美术的创作,与人物造型、布景、灯光、音响等共同搭建了舞台的艺术大厦。
二、设计心理学与舞台美术设计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和边缘性均非常显著的崭新学科,其主要内容来自学科和实践经验,包括了心理学、生理学、艺术学、美学、信息科学、人机工程学等,这些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在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到审美、意味、符号等因素,以及实用和情感这种双重心理现象与过程,形成了复杂的设计心理学体系,其基本的设计规律和设计法则,也被应用于各个学科和领域,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进行现代设计的指导。设计心理学中的感受可以分为三类:内受、外受和本受。内受是人对自己身体内部变化的感受,外受是指通过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受身体外的事物变化,本受是人对自身运动的感受。我国的舞台演出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的戏曲和歌舞表演并没有固定场所,只能迁就地势演出。时代的发展促进了舞台艺术形式丰富多彩的呈现,在数千年的时光中,舞台美术一直与戏剧表演共同进步、交相辉映。舞台美术设计是通过图像画面引发观众感受器神经末梢发生兴奋冲动,结合听觉感受通道传入神经中枢,通过情绪和情感调节着观众的认知。舞台美术是一门相对冷门的学科,从来没有如火如荼地盛开绽放,但是又以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见证了戏剧、话剧、音乐剧等剧场艺术的沉寂与发展,它属于舞台,又有着艺术和设计的属性,是综合性和整体性极强的艺术形式。近年来,舞台美术设计成为一场视觉盛宴,大制作、景观化和贵族化成为需求主流,与先进的声光技术相结合后,豪华的舞台阵容反而破坏了作品本身的艺术表达。
小学美术设计与学习领域的运用
摘要:小学美术课程包括美术欣赏、绘画、美术设计、美术应用等,其中美术设计、美术应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紧密。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与应用的重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使学生对设计元素进行深入的理解。本文着重对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程设计;教学方式
我国《美术课程标准》明确将美术课程分为四个组成部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与应用教学内容为美术设计基础知识和方法,美术教师应该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组织美术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美术设计形式美感,充分了解美术设计的功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和发现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小学美术课程设计、应用的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一、培养学生设计意识能力的重要性
(一)新时代的需求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课程资源和整体框架也在发生变化,新时代要求教师要对人类历史、政治、文化、科学进行全面的研究,使教学内容与模式更丰富,给予学生更全面的教育。新时代美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能力,使学生对于客观物质世界有更清晰的认知,帮助学生构建全新的思维体系。美术设计应用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悟性,是时代文明的体现,而不同的感悟在艺术设计中体现也各不相同。例如,原始社会的美术设计,主要表达人们获取食物的过程;封建社会的美术设计,主要体现的是人们的习俗、文化、审美需求等。当然社会的美术设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有些美术设计侧重于实用性,有些美术设计则更具有抽象性。由此可见人们对于艺术设计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不断变化。
美术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计与营造
一、教学情境创设与营造的第一环节———导入设计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做好导入环节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校特点来精心设计。而且导入设计还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导入设计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富有启发性。同时因课型的不同,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导入的方式其实还有很多,如常用的欣赏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谈话导入等,应视具体情况具体进行。整个教学中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应精心设计,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力求在课的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所学内容能够全神贯注,做到师生良好的互动,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二、教学情境应贯穿教学始终
首先,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应力求成为一个愉悦、美好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有了一个好的开端的同时,还须进一步延伸或继续营造更为适合的教学情境。这个环节需要教师要动脑筋想办法。其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最好的教学情境。教师是指导者、参与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更加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动手、动脑能力更能充分发挥出来。再有,就是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还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为学生进行的,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另外,加强我们美术教师的基本功及业务理论水平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不是这样,教师就不能深入挖掘教材、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情境的营造。
三、教学情境的完整与延伸
以前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往往忽视展评阶段的情境营造,总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其实情境营造的好会使展评阶段形成教学的又一高潮,会使我们的教学更为贴近学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延伸,永远让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课后让学生完善作品、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收集资料以备后用等等,把教学情境延伸至社会、家庭、网络等。总之,教学情境的设计与营造是我们美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同学们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只有我们的教学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被激发了,知识与技能的了解与掌握也就会更有色彩,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也会更为顺畅。
美术学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视觉传达类平面设计课程与美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践存在一定关联性,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未能充分地增强两者之间的衔接联系,导致课程在过去的教学成效不够显著,而“共创工作坊”教学模式则能体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安排,与社会需求、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本研究以“人本主义”为教育理念,从分析本课程特色入手,结合美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当前相关课堂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共创工作坊”新教学模式的引入及其可行性,设计出适合于本专业学生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关键词]美术学;平面设计;共创工作坊;教学改革
美术学专业的全面稳步发展带动了各类文化产业的兴起,使得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的传承与推广受到社会公众的推崇与重视,而文化艺术作品的管理包含了艺术品展览策划、文艺评论、展品宣传与推广、文宣衍生品的包装等,从专业属性和特点可反映出视觉传达设计基本能参与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作为本专业的大学生,如果未能熟练地掌握视觉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那么将来的学业和工作都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艺术院校普遍开设了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务求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设计操作技能。由于目前平面设计课程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侧重基础理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概念知识,却忽略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当参与到企业项目时便遇到许多困扰,这让学生对设计课程的安排产生顾虑,也难以意识到当前教学安排与将来工作的联系性。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将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下降,教学成效不显著。因此,探讨适合文化艺术管理方向学生未来发展和就业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新模式,改进现有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实现教学内容与当今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就成了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问题。
一、艺术高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大部分艺术院校平面设计基础教育受到造型艺术教育理念的影响,亦受到20世纪欧洲包豪斯“三大构成”教学体系的束缚,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很少采用新的教学媒介和软件工具,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的视觉表达技法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学习软件的操作,增加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另一方面,尽管“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为主”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各类设计课堂中,然而纵览各个艺术院校,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命题设计的训练方式来驱动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由于缺乏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忽略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与期望,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导致在平面设计基础教育中,课程内容与课程设计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当部分的学生课后并未充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在操作技能方面较少达到熟练的程度,所能获得的设计方法及技巧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本科阶段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倡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分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设计知识与技能,依据目前就业市场的发展动向和需求情况,重新设置课程的教学方案,甄选就业市场所需要的平面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平面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方法,从而全面提升美术学专业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水平,这正体现了“共创工作坊”教学模式中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平面设计作为人文学院美术学专业文化艺术管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掌握视觉传达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表现技法,为四年级的毕业展和未来的工作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图形创意的表达水平。因此,本课程亦作为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都紧扣培养目标,课堂的授课方式及训练安排都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总体而言,目前本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的从业技能。由于平面设计涉及多个分支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会涵盖应用面较广的字体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等多个领域。2.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软件的学习环节,教师在理论讲授后布置命题给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课程中需要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设计实践,以其创作的作品来验证所掌握的知识点。3.课程注重形式美感的认知与探索。由于本课程的基础内容基于“三大构成”的知识体系,在课程教学过程的前期会引入平面构成及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点,力求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设计的基础理论,为之后的设计实践环节提供前提条件。
二、“共创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引入及其意义
美术学专业平面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视觉传达类平面设计课程与美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践存在一定关联性,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未能充分地增强两者之间的衔接联系,导致课程在过去的教学成效不够显著,而“共创工作坊”教学模式则能体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安排,与社会需求、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本研究以“人本主义”为教育理念,从分析本课程特色入手,结合美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当前相关课堂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共创工作坊”新教学模式的引入及其可行性,设计出适合于本专业学生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关键词]美术学;平面设计;共创工作坊;教学改革
美术学专业的全面稳步发展带动了各类文化产业的兴起,使得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的传承与推广受到社会公众的推崇与重视,而文化艺术作品的管理包含了艺术品展览策划、文艺评论、展品宣传与推广、文宣衍生品的包装等,从专业属性和特点可反映出视觉传达设计基本能参与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作为本专业的大学生,如果未能熟练地掌握视觉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那么将来的学业和工作都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艺术院校普遍开设了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务求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设计操作技能。由于目前平面设计课程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侧重基础理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概念知识,却忽略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当参与到企业项目时便遇到许多困扰,这让学生对设计课程的安排产生顾虑,也难以意识到当前教学安排与将来工作的联系性。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将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下降,教学成效不显著。因此,探讨适合文化艺术管理方向学生未来发展和就业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新模式,改进现有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实现教学内容与当今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就成了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问题。
一、艺术高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大部分艺术院校平面设计基础教育受到造型艺术教育理念的影响,亦受到20世纪欧洲包豪斯“三大构成”教学体系的束缚,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很少采用新的教学媒介和软件工具,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的视觉表达技法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学习软件的操作,增加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另一方面,尽管“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为主”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各类设计课堂中,然而纵览各个艺术院校,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命题设计的训练方式来驱动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由于缺乏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忽略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与期望,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导致在平面设计基础教育中,课程内容与课程设计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当部分的学生课后并未充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在操作技能方面较少达到熟练的程度,所能获得的设计方法及技巧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本科阶段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倡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分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设计知识与技能,依据目前就业市场的发展动向和需求情况,重新设置课程的教学方案,甄选就业市场所需要的平面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平面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方法,从而全面提升美术学专业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水平,这正体现了“共创工作坊”教学模式中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平面设计作为人文学院美术学专业文化艺术管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掌握视觉传达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表现技法,为四年级的毕业展和未来的工作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图形创意的表达水平。因此,本课程亦作为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都紧扣培养目标,课堂的授课方式及训练安排都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总体而言,目前本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的从业技能。由于平面设计涉及多个分支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会涵盖应用面较广的字体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等多个领域。2.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软件的学习环节,教师在理论讲授后布置命题给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课程中需要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设计实践,以其创作的作品来验证所掌握的知识点。3.课程注重形式美感的认知与探索。由于本课程的基础内容基于“三大构成”的知识体系,在课程教学过程的前期会引入平面构成及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点,力求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设计的基础理论,为之后的设计实践环节提供前提条件。
二、“共创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引入及其意义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年终总结
本期我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根据教材要求。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贯彻加强基础知识,开发智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原则,重视审美教育和加强工艺设计教育,力图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感。
兴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中外儿童题材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门的表现欲望。
二、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认识构图美。
作画,必须有良好的姿势(包括坐姿、站姿和握笔的姿势)。在教学中,我时刻提醒、纠正学生的姿势。
一幅画从整体看上去美不美,构图的处理是关键。如:一个物体摆放在画面中,画得太大就显得拥挤;画的太小就显得小气;画得偏上或偏下、偏左或偏右都会使画面不美观。如何恰当的处理好物体在画纸中的关系呢?构图很重要。我用直观的正误图例让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构图饱满。
高校民间美术设计教学应用
一、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民间美术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艺术形态,是民族情感、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的艺术表现,体现着民族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同时,民间美术有着大众性特征。民间美术与宫廷美术、宗教艺术等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有着鲜明的生活性与实用性,是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是劳动人民发自内心的情感需求与生活愿望。此外,民间美术有着鲜明的地域性。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风俗人情,从而形成不同性格特点与审美习惯,如北方地区有着粗犷、豪迈、直接的艺术风格,南方地区有着含蓄、柔和、细腻、精巧的艺术特点。最后,民间美术具有独特性特征。在色彩运用、材料使用、艺术造型等方面,民间美术有许多独特之处,如木雕、青瓷等建筑设计艺术有着独特的地域风格,年画、风筝、脸谱等多选用随处可见的材料。
二、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需求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是民族审美观念、精神气质、思维方式的独特展现,有着悠久的历史、浓重的乡土文化色彩和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对中国现代设计艺术有着深刻影响。民间美术的题材多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主要有陶瓷、染织、剪纸、雕刻、刺绣、民居装饰等,它与美术学、民俗学、教育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1]民间美术是经过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较为稳定的本土艺术形式,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包容性,民间美术强调删繁就简,注重夸张、象征、寓意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主张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这与现代艺术的强化视觉主体、注重视觉冲击力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而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课堂则能使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传承与发扬。
(二)有助于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民间美术有着造型夸张、装饰性强、人情味浓重等特点,这些都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现代设计是一门集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它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有着浓重民族风味的平面设计作品往往最能打动人心。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虽然现代设计与民间美术产生于不同的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但它们都是社会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着相同的设计目的与审美理念,如刺绣、剪纸、雕刻等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现代设计中人们依赖于互联网、设计软件、电脑特技等设计出色彩艳丽、纷乱复杂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往往缺少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不能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而将民间美术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则能增加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因而,应将民间美术融入高校设计教学之中。
(三)有助于高校设计教学的繁荣发展。民间美术与高校设计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对高校设计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美术教学是顺应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必然选择。[2]在高校设计教学中,有人认为民间美术是过时的、落后的艺术形式,不适应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需要,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民间美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艺术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设计教学是开放的、全方位的教学体系,在学习西方设计艺术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应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应将民间美术中的造型规律、美学思想、艺术风格等融入高校设计教学之中。在高校设计教育中存在着一种认识误区,即片面注重形式的模仿,忽略了民间美术的艺术真谛。许多美术院校都开设了现代设计专业,并请国外学者给学生讲授现代设计理念,反而忽视了我国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我国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的设计人才,而不是专业的艺术家,因而设计专业涉及的课程非常广泛,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手工艺术,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应将民间美术融入高校设计教学之中。
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探讨
【内容摘要】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和基础,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丰富课堂内容,又能传承民间文化,增强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度,保证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独特生命力。本文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的角度出发,对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民间美术;艺术设计教学
民间美术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中华民族美学艺术的集中体现,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识、情感气质和审美观念。[1]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和基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为现代艺术设计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还增强了艺术设计的效果,拓宽了艺术设计的视觉表现语言。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丰富课堂内容,还能传承民间文化,增强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度,保证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独特生命力。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我国现有艺术设计教学多以西方文化体系为中心,“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不仅忽视了我国本元设计文化的发展,还造成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对民间美术重要价值认识不到位以及艺术设计教学缺乏对民间美术匹配的重视度和价值认知。[2]同时,我国多数高校照搬西方艺术教学框架,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侧重对西方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缺乏对民族设计元素的重视,长此以往不仅导致学生对西方艺术设计理论的狂热追捧,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设计思维,民间美术成为教学空白点,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对民间美术缺乏兴趣和认同,更无从谈在设计中创作利用。民间美术属于民间艺术的分支,但由于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地域性较强,加之缺乏系统的收集和整理,致使民间美术中富有实用和审美价值的技艺因得不到传承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更别说融入到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世界文化的融合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播的同时,也给民族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当前,国内部分院校常邀请国外相关教授和学者讲学,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学者和设计师,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段和全新的设计技能,但也有一些学者将我国的“风水”、“太极”等传统文化成果作为增加其教育的砝码,在国内遭受冷落的民间美术,在国外却被视为珍宝。同时,由于受崇洋媚外思潮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加之部分艺术教育者缺乏振兴民族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使民族文化出现了断层现象,影响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二、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职美术设计色彩教学策略
摘要:中职美术开展设计色彩教学,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概括、提取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要注重色彩教学的内容,丰富美术色彩艺术形式;加强美术教学力度,提高色彩教学效率;优化色彩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美术意识。
关键词:中职美术;设计色彩;策略;教学效率;艺术修养
设计色彩,顾名思义就是指能够创造出新意的色彩,它从多方面考察学生对色彩的概括、提取能力。设计色彩和传统色彩有很大区别,它摆脱了传统色彩的各种束缚,对画面的构图、物体的刻画、色调以及材料肌理的运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钻研大师绘画作品,分析画面构成、形体趣味性、物体塑造、画面色调、材料运用等,从中汲取营养。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对设计色彩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注重色彩教学的内容,丰富美术色彩艺术形式
如果说色彩是美术的灵魂,那么色彩基础教学则是中职美术的必修课程,它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1)画面构图的合理性。一幅好的作品,完整的构图是前提。如三角形、S形、C形、多边形,构图时必须要强调物体的遮挡关系、疏密关系,物体的形状要有一定趣味性。考虑颜色布局的均衡性,以及画面的黑白灰点线面,可以参考阿利卡、莫兰迪等大师的作品。(2)画面整体色调的和谐性。画面色调必须统一明确,色调是一幅色彩画的灵魂,各色块间的纯灰、冷暖、对比、搭配、呼应都要反复思考及时调整,可参考莫奈、博纳尔、维亚尔等大师的作品。(3)物体塑造的趣味性。要根据画面整体氛围对物体进行刻画,可以使用各种色彩笔、刮刀、材料技法。在对物体进行塑造时,教师一定要考虑物体的色彩冷暖关系,注意颜色变化的丰富性,以及物体形象特征,可以参考塞尚、乌格罗等大师的作品。(4)画面的完整性。一幅好的作品,首先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完整的,构成一幅好画的因素很多,画面完整是关键。完整性不但包括创作的意图和构图合理,而且物体塑造、材料运用要恰到好处。(5)综合材料的运用。材料技法是创意色彩明显区别于传统色彩的一个显著特点。综合材料让画面充满不确定性,又有无限的可能,运用得好,画面立刻丰富起来,能使绘画语言多样化,反之会画蛇添足。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绘画角度分析设计色彩,找到根源,多角度研究大师作品,提升学生艺术修养。
二、加强美术教学力度,提高色彩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