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7 20:47: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美术教育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西藏班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从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内地西藏班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内地西藏班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准备方法、课堂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最后阐述了内地西藏班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策略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内地西藏班;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教学评价
内地西藏班是国家为尽快发展西部教育事业,推进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建设而进行的重要战略部署。内地发达城市为藏族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为藏区经济发展培养了各个行业所迫切需求的人才,使其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的状况得到缓解。鉴于多种原因,目前关于西藏学生在内地的学习与成长情况并未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相应且深入的理论探讨,即便是已有的学术研讨也仅局限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认知研究思路上,关于内地西藏班学生美术教育方面的研究几乎呈空白状态。因此,笔者针对内地西藏班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对内地西藏班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内地西藏班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西藏独特的生态文化土壤孕育了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这种文化外化于民族语言、民族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艺术形式等方面,且内化于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等思想状态。在内地求学过程中,西藏学生置身的全新社会环境与其生长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文化中断”的现实使他们很难在艺术学习过程中迅速适应现在的环境。(一)外部因素。1.生活环境改变。西藏学生通过西藏自治区内地西藏班(校)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前往内地高校求学,这个阶段其面临的很多改变都是客观存在的:第一,从高原地区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内地城市,不管是海拔、气候、地质,还是饮食起居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第二,寄宿制使步入象牙塔的学生由依赖亲人的家庭生活向自主管理的群体生活转变,生活环境骤然改变所引起的不适在这部分西藏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2.语言沟通不畅。西藏自治区幅员辽阔,地区间语言存在差异性,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来自西藏不同区域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统一使用藏语普通话,所以即便他们有过汉语课程学习经历,但由于没有语言交流的环境,他们对汉语技能的掌握效果往往较为一般,且西藏学生的母语是藏语,内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却多用汉语。这样,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了一个语言翻译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客观存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因为有别于日常交流的美术教学专业名词数量较多,翻译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误差会直接影响到这部分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效果。3.文化底蕴差异。内地西藏班学生长期在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环境中生活,受到历史、宗教、地理等因素影响,在精神上可以获得持续的内在支撑,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而内地校园主流文化为汉文化,汉藏文化间存在很大差异,以面对节日庆典的态度为例,两者在服饰、饮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各不相同。内地西藏班学生来到内地求学后,其受到的民族文化滋养由于不同地区文化底蕴的转变而中断,较之内地学生,这部分学生在行为自控能力、思维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二)自身因素。1.心理压力较大。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内地西藏班是党中央一项具有战略性的决策,旨在让拥有较好办学资源与条件的内地高校帮助西藏自治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以建设西藏地区各项事业。美术教育专业就业方向明确,西藏班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与美术教育、教学相关的工作,而以振兴家乡教育事业为己任的思想意识无形中给西藏班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学科知识掌握欠佳。美术学科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之一存在于我国教育体系,旨在以多元化教学方式向学生教授丰富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对于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观念及升学率要求等因素致使美术学科长期处于边缘状态,其中西藏地区美术学科的尴尬境况更为明显,这导致内地西藏班学生在西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不全面、不系统。
二、内地西藏班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策略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8篇
第一篇
摘要: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涉及到从学前美术教育到中小学美术教育再到大学美术教育的衔接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材建设,并关注它们之间衔接问题,是使美术教育可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美术教育;艺术;审美美术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体现学科的特色,它要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认知水平相结合。美术教育须将理论上的阐述,折射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发展与需求更加符合艺术的规律。美术教育的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学前美术教育到中小学美术教育再到大学美术教育和研究生美术教育,他们之间的衔接极为重要。
从基础教育而言,我国现阶段的学前美术教育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课程安排,现有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也缺少系统性,有些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重复,高中美术课程也与大学美术课程的衔接脱节。这些问题虽然可以通过教师个性化的表述予以改变,这些个性化的表现虽然也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学习的热情,但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来看,个性化的表现因为不具有普遍性,故对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而言并不会起到多么有效的提升作用。由于从学前美术教育到中小学美术教育直至大学美术教育缺乏衔接和交流,故极不利于学生美术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这一点的角度来讲,可以说是当下美术教育的缺憾。在学生的成长阶段中,学前教育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但遗憾的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套系统的美术教材供学前学生使用,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相对于学前美术教育而言已受到国家很大的重视,中小学美术教育也有了相对成熟的美术教材,这些教材也成为了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由于我国实行“一纲多本”制,各地区、学校因为情况不同,所采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各中小学之间的美术教学难以规范,艺术的审美标准也难以统一。
从学前美术教育到中小学美术教育及到大学美术教育的衔接,除了教材的因素外,学生与教师方面的因素也至关重要。从学生的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学习心理的问题,二是学习习惯的问题,三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学前教育阶段与小学生阶段的学习心理,从学习动机的角度来看,一般是比较直接的与近期的;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倾向于远期与间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求知欲会不断的增强,并且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一般可概括为“四性”与“四高峰”。“四性”即敏感性、社会性、动荡性、闭锁性。敏感性是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已逐渐的敏锐;社会性是指学生已开始受到社会上诸般思潮的影响;动荡性是指学习的兴趣开始多元化,学习的状态也开始波动;闭锁性是指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四高峰”即生理变化高峰、智力发展高峰、社会需求高峰、创造高峰。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教育阶段和与更早期的学前教育阶段相比,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在中学教育阶段必须抓住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有意识地塑造和确立正确的审美标准,使学生在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上实现质的飞跃,以便为其后的大学美术教育的合理衔接打下从上图可以看出天才学生的主要特征为:善于提问(问号多多),非常好奇,全身心投入,有稀奇古怪甚至疯狂的主意,像玩似的,追究问题的细节,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喜好和观点��等特征。作为教师从学前教育阶段、小学生阶段、中学生阶段乃至大学生阶段,只要善于引导,用开发心智的方法来教育学生,都有可能将人才的学生培养成天才。故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也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一是教学内容的问题,二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三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讲,学前教育阶段及小学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宜强调“学生个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突出“情、趣、美”的讲授。从学习评价的角度来讲,此阶段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参与学习。中学美术教育则内容更加广泛,它是小学美术教育的延续和发展,在保持小学美术教育特色的前提下,中学教师则更应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宜逐渐加强美术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并侧重美术观点的讲解,使学生在创造力、表现力与知识面上有本质的提升。大学教育阶段除了教学生新的知识与技能外,更要注重启发性教学,培养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美术教育要把生活作为艺术教育的源泉,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加强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感受,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育现状与改革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是关于视觉艺术的学科,美术课程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他们在审美、创新与抽象思考方面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出合格的幼教老师。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人们对于幼儿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关注,我们更要知道,美术教育在整个学前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表达事物的能力,色彩的认知能力与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想象力。幼教老师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对老师的美术技能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且老师要明白美术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所以,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此提升教学成效。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目标定位不清。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没有很好的根据幼儿园工作需要和儿童美术教育特点设置课程,使得美术教学难以满足学前美术教育的需要。有些院校在沿用专业的美术院校的课程教学,太过专业,造成与实际岗位需求不符的现象。而有些院校却恰恰相反,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单调,就1-2门美术课程。正是对学生所需能力定位不清,造成课程设置在安排上的前后混乱,也造成不清楚开设什么课程能培养什么能力的情况。目前很多教师在制定目标方面用词含糊、宽泛、不够准确,甚至是夸大目标,结果是课堂上完不成目标任务。在情感方面的隐性目标也是泛泛而写,甚至从开学到结束,每节课的情感目标从一而终,几乎没有变化。这与我们目前教育提倡的课程思政专业课堂背道而驰,不能完成情感目标的实现。(二)课程安排少,实践不够。很多师范院校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不足,安排的课程种类少,课时短。考虑最多的还是一些文化课程,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跟不上,其他的能力就无从谈起。课程种类和课时不够必然会导致学习成效的降低,美术技能的提升一直滞后于其他学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都是造成美术课程的教学成效不理想的原因。(三)单一的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仍然在很多院校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灌输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成为了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落后,从而使得整个课堂上都是教师在讲解和示范,学生只能机械地模仿,造就了他们只会临摹,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布置下去的作业任务也只会从网上下载照着做,不会去变通,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程度的抑制,极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幼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很好的启发和引导,他们将来如何在幼儿园启发、引导和守护好儿童的想象力呢?(四)对学生的美术教学技能培养力度不足。目前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很少开设,导致幼师对学前儿童美术认知知识了解甚少。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园里随处可以看到大同小异的简笔画造型、一样的颜色在孩子的作品里处处呈现,这就是不知道怎么教儿童绘画的结果,直接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对学前儿童的绘画评价更是,看谁画的最像和看谁画的最好看,谁涂的颜色最匀称工整。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重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只是关注学生美术技能水平的提升。很多学生在进入幼师岗位以后,即便自己拥有很强的美术技能,也不能很好的启发引导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开展。没有考虑到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比绘画技能更重要。这很影响儿童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科学设置美术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要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必须面向幼儿园美术教学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使课程内容与学前儿童学习息息相关。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育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动手能力属于较低的基础能力,而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属于较高的能力。所以依据培养能力的高低、开设课程的门类、前后时长,而不是盲目的开设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主要有绘画和手工两大类,在绘画的基础上主要拓展出造型基础课程、色彩应用课程、美术教学应用课程等。也可以将上述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按照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难易程度上对美术课程的类型进行安排和拓展,能够使课程的设置更为科学、合理。通过对美术课程的细分,可以使课程定位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大的方向明确后,再对每节课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制定可行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积极推进课堂改革。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加给学生,而是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邓小平解决农民积极性的办法是把土地还给农民,同样,解决学生积极性的办法是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的舞台。只有当“教堂”变成“学堂”时,课堂才是生动的、生活的、生成的、生态的和生命的。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2.改变课堂教学流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而且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不会有深刻的记忆,所以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学方式要多元,这样老师在进行授课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比如尝试教学法: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先画。尝试可以成功,也允许失败。成功了,说明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失败了,再听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效果不是更好吗?把“先讲后画”改成“先画后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一上课教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先练,学生必然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学生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主动行为,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尝试之后,不知道自己画得对不对,就主动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最后会主动要求请教师指点迷津。以上每步都是学生主动行为,因此“先画后讲”后,才能真正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才会引发课堂教学的根本变化,促成教师的角色转换。3.积极应用新媒体、软件等,丰富教学手段云课堂、微课堂、各种软件的应用,使传统单一的教、画、听,转变为更加丰富、全面的听觉、视觉的享受、使知识和技能在新媒体的应用中迅速转换,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加强对学生美术教育活动技能的培养。《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全面的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就是对幼师的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更要重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课程的开展,从老师到领导要意识到对学生不只是要训练美术知识和技能,更是要求学生对学前儿童美术发展规律、认知水平、绘画特点和教学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胜任幼儿园美术活动课的指导任务。
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困境和对策
摘要:现阶段,我国师范类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师范类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产生了影响。全面研究培养目标、教学管理等相关内容,是当前师范类院校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此基础上,该文针对师范类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希望能够为解决师范类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困境;对策
目前,许多师范类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开设了艺术设计课程。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很多师范类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在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师范类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全面探究师范类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文章主要从师范类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课程的内容出发,进行调查和研究。
一、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艺术设计课程在美术教育专业中逐渐发展起来,很多综合性院校和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开设了艺术设计课程。艺术设计成为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艺术设计课程应为更多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所重视。新的艺术设计课程标准规范了该门课程教学中学生所要达到的要求,体现了新时期美术发展的方向。艺术设计课程对于师范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希望通过艺术设计课程的学习,完善美术专业知识结构,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也有学生希望具备艺术设计的实战能力。因此,很多学生对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高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期望值比较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功利目的,这种心理使学生对具体的设计技能训练比较感兴趣,而忽视了对艺术设计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的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方式与其他的专业学科不同,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面临的困境
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困境和对策
摘要: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让越来越多不同的专业课程都涌现了出来。在美术教育专业中,艺术设计就是一项基础专业,为的就是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美术人才。可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程的开展以及活动的设施都存在很多的问题,让学生无法真正的将知识学透。因此,文章就目前美术专业艺术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再找出解决对策,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旨在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大大提高。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美术教育专业;困境和对策
在我国的师范教育中,将美术教育专业中艺术设计作为课程设置与内容的改革新成果。我国高校对美术专业的设立已经有了很多年的探索,关于美术专业艺术教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其中也还存有一些缺失。就现在高校的教学具体情况出发,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提供一些方法,争取让日后美术教育专业的艺术设计教学能够越来越好。
一、美术教育专业在艺术设计中的教学现状与困境
1、轻理论、重技能
和传统的教学就所不同的是,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甚至于艺术类的所有教育都存在轻理论重技能的缺陷。可是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是离不开理论基础的支持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美术设计不能仅仅是一个模仿练习,而是对于艺术设计素质的全面培养,这是模仿练习中无法完成的。高校中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忽视,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课程的枯燥让学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还有就是学校不科学的课程设置,也让理论教学进程缓慢的原因[1]。
高职美术教育改革及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高职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为目标。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改革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高职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职业教育院校,高职美术教育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教育目标,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方法、教学模式等,发挥出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发展现状;改革对策
高职美术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具有紧密联系。高职美术教育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自主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旨在为社会输出应用型、实践型专业人才,既体现出普通高等院校美术教育的要求,又兼具职业教育的目标。
1当前高职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教育目标的定位模糊。高职美术教育在经历了扩招改革后,没有及时地补充美术教师数量,也没有真正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相较于扩招后的普通高等教育,高职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工作较为滞后。同时,高职院校作为以培养专业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场所,其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方向都应突出较强的实用性、实践性[1]。而在实际工作中,高职美术教育目标的过于模糊。高职美术教育往往想向普通高等教育靠拢,力求以通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但在人才市场中,各大企业均只需要专业型、应用型、技能型的美术人才,从而使得越来越凸显出高职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市场的需求之间的差异。其二,教学方法滞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普及,传统的高职美术教育所采用教学方法已经对其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在高职美术教育的改革中必须及时地优化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带入课堂中。同时,高职美术教育的教材内容也已经无法符合社会市场的要求,造成高职美术教育的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无法在短期内适应企业的要求,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2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职美术教育改革的对策
剖析如何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文章就如何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其专业特征一是职业导向明显,二是带有很大的综合性。[1]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术专业内涵和美术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到学科类课程和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2)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3)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以下几点来思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培养。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
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困境及对策
一、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
我国大部分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都与专业美术院校使用同样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是由于大部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具有幼儿园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数量更少。大部分教师只能照搬自己在美术院校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美术专业的美术水平。例如美术教育中很少涉及到制作玩具的方法,导致毕业生就业之后遇到很多困难。
(二)师资力量薄弱
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基本出身于专业美术院校,对于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教学法等理论知识比较生疏。一些美术教师过于重视传授美术技能技法,没有穿插运用幼儿美术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教学意识。总体而言,我国高等师范大学的学前美术教育但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三)缺少完善的教学设备
高校城规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设计分析
2011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城乡规划学从建筑学中独立出来,被评定为一级学科。然而,由于城乡规划学开展时间比较晚,作为新兴学科,其知识框架体系相较于建筑学而言有了大幅度的改变,需要与多个学科交叉融合。例如与艺术学与美学的接触面比以往更广,课程教学模式需要进行适应学科体系的改革。
在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中,美术课程贯穿大一整个阶段,共计128课时,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基础课程,需要美术类教师进行辅导。然而,城乡规划学科培养目标与美术类学科培养目标完全不同,导致很多美术类教师在给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上课的时候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教什么内容,怎么教。我本人就有这样的经历:我从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刚给城规学生上课时发现学生们的专业目标和我自己所学专业目标是不同的,学生美术基础也参差不齐,若按照美术学科的教学方式授课,学生也能有一定进步,但学习所得知识不能良好运用于自己的专业。而且教师的授课基本都按照美术类学生进行培养的,在第一学期开设的美术(一)课程中教授素描,在第二学期开设的美术(二)课程中教授水粉,环境艺术专业的老师讲室内设计图和马克笔。学期末时,每个班学生的绘图方向以及掌握的绘图技法都不一样,无法与后期课程良好接轨。城乡规划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学生在毕业时要掌握城乡规划、城乡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这需要美术课程给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在思考,能否根据城乡规划这个专业的学科目标和培养计划,制定适合其发展方向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情况,我在授课时进行了实践,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在设计教学项目时,第一个环节是进行学习需要分析,美术教师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除了需要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外,手绘水平和技能也影响和制约着学习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因而对学生的分析也成为学习需要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二是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三是内外结合学习需要分析法。结合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我认为,使用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更为恰当。“内部参照分析法是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以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或工作要求对学习者的期望与学习者学习(工作)现状作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比较大范围的,教师就必须先收集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将美术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具体化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作为收集目前学生学习状态的依据。结合城乡规划的学生的现实情况,开设美术课的是大一的新生,本科招收的学生是文理兼招的,这些学生文化课成绩较高,但大部分没有进行过美术方面的专业训练,不像艺术类的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已经对美术方面有深刻了解。在如果教师还按照艺术类学生的标准去对待,这些新生会跟不上进度,他们本来对美术课就有恐惧感,在压力之下,有些学生甚至可能会生出讨厌这门课的心理。针对这些没有美术基础的大一新生,我认为需要设计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而在城规专业来说,美术课程的目标是要锻炼学生的手绘能力,使其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设计图纸;对渴望深造的学生而言,考研需要考快题这一科目,他们也有掌握手绘技法的必要。我认为,美术课结课时,城规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绘图时,造型准确,有较强的表现和塑造能力(包括比例、结构透视、特征、空间关系等);正确理解对象结构及体面关系,并能完整地表现;还要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以便适应专业需要。那么教师期望学生达到的手绘能力和学生目前零基础手绘能力之间的差距就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明确了。
并且在学习需要分析时,我发现要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方向问题并不存在教学资源上的约束。第一,现有的教学设备是画板和画架,学生们在手绘中需要的工具是已经准备好的;第二,以往的教学资料往往是《素描教程》、《水粉》等等,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更换教材,如《钢笔建筑手绘》、《建筑风景速写》等;第三,教师在备课时,要进行新的教学系统设计;第四,学校和教研室非常支持教改项目,这就促进教师改革创新,这为教学设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创建了良好的条件。于是,对我校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学生授课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上课之前根据以上指标体系进行测验,测出学生真实的美术水平;同时结合调查问卷和观察表,直接从学生处获得信息。我发现,在一个30人的班级中,上课前66%的学生对美术课有畏惧,认为自己没有基础,无法学好这门课;50%的学生不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期中10%的学生有怠惰思想,觉得没有必要学习美术课;96%的学生是完全没有美术基础的;100%的学生都认为上课可能会学习如何画石膏像、静物等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授课时把城乡规划这门专业的培养计划跟他们讲清楚,让学生理解本专业的美术课与美术专业的美术课有区别,美术专业要练习石膏静物,但城乡规划的美术课是不一样的,单纯练明暗、光影这么细化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偏离学习方向的,应在掌握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多练习建筑风景类绘画。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发生改变,教学手段上也要改进:把学生按照美术基础高低分成三个部分,美术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教授内容以写生为主,让他们能用流畅的线条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作业要求能画出想法新颖、结构准确的建筑物和绿化环境;有一些美术基础,但不够扎实的学生,以临摹课本和好的作品为主,让他们多看优秀手绘图,了解自己的不足,打好基础后,再慢慢进入手绘阶段;对于大部分零基础的同学,要从头开始教,先掌握透视法则,初期可以借助直尺来辅助绘图,再到阴影的表现、树木的表现等等。通过分类教学,学生们可以相互借鉴,相互督促,进步就比较快速。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堂上我增加了美术鉴赏模块,教师挑选出国内外优秀的手绘作品,指出其优秀之处,供学生参考。每节课的最后要对班中所有学生的作业评讲,大学生思维新颖,乐于表现自己,且接受能力高,评画环节能让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更高昂。
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期中时,根据指标体系,经过问卷、观察和分析,2015届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绘画水平有较大提升,与目标水平进行比对,80%的学生已经达到上一届学生期末的手绘水平。期末结课时,83%的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建筑物手绘写生,面对美术课程,100%的学生都不再有恐惧感。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城规专业美术教学中面临的任务及其性质已经很明确,通过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是可以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当然,要适应城规学科要求,美术课程还要做出很多调整: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媒体、学习环境以及结果评价等都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极大的改变。前端分析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让整个教学活动明朗化,后续的工作量还很庞大,需要教师、学生、学科专家、教学设计专家等多学科领域共同合作。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城乡规划中还有很多课程亟待建设和改革,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学科要求。一线教师应随时注意教学中存在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细致研究,尤其是与城规专业有交叉的其他专业的教师,更要通过论文、项目、成果等方式做研究推广,这对其他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改革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孙征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漫谈师范美术教育的境况和未来发展
摘要:高等师范美术院校要明确教学、科研和创作三者的关系,确立教育性、研究性、学术性是师范美术教育的关键。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其教育性质与教育功能,以及教育质量和培养目标都存在明显问题。高师美术教育的发展,就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以及建构中国美术教育的精神品质和语境。
关键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时代诉求未来发展
一、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境况和时代诉求
回溯历史,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正是在师范美术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6年,南京两江师范学堂设立图画手工科,标志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起步,随即保定北洋师范学堂和杭州师范学堂等也实施了以西洋美术教育内容和方法为主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手段。随后,苏州美专、北京美专、杭州美专等私立美术学校和国立美术系科相继建立,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完整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为现代规模化教学所取代;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更在于职业化的训练和社会普遍的美育功能。教学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个人经验的传授,而是成为系统化、学科化和规范化的普遍教学;美术的培育对象也由少数文化精英转向社会大众,强化美育在大众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然而,现实让我们感到,能够承担和实践这一使命和责任的教育者还不够多,美术教育的主导性还不够强。具体体现为,首先,许多美术教育者对民族美术教育无从着手,简单地以传统的教学和创作状态来应对当今多变的美术教育形式。同时,自身的师德修养理论研究及学术思想、创作能力都很匮乏。同时,只热衷于西方美术观念、思维方式,完全用西方的色彩、素描技能来建构自己的美术形态,对民族传统美术的价值缺乏深入理解,使外来文化占据了美术教材、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主导地位。西方美术内容与艺术观点往往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与核心,出现了对西方美术教育的理念、课程、教学体系的模仿、照搬,以至于当代美术教育务虚多、求实少,急功近利多、长远思考少。所以,高校美术教育肩负着中国美术人才培养和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振兴的任务,是民族美术发展创新的重要基础、教育理念和方法,这决定了美术教育的抉择与走向。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代美术教育的时代诉求下,高师美术教育的民族性教育理念与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和充满启示性意义。高师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学院的不同之处,应该是把研究学术、搞艺术创作和为人师表结合起来,这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师资建设的关键。为师、为学、为艺,应该是从事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艺术家、教育家共同追寻和坚持的理想。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学者,慎思、笃行、问道;为艺者,敏悟、游心、抒怀。三种不同的文化使命与生活状态,都聚集在当代高师美术教育者的身上。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美术师资。优秀的教师不一定画得最好,但一定要教得最好,其着眼点应该放在美术教育上,因此,美术教师首先是为师,应该是美术教育家而不是单纯的创作家,为师比为艺更为重要,“师范性”是根本。另外,对为师者来说,还必须在美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中有较高建树,这是根本,所以,明确教学、科研和创作三者的关系后,确立教育性、研究性、学术性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