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06:32: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美食文化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美食文化论文

中餐厅饮食文化符号传播策略

摘要:要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精细化,电视节目也逐渐出现了以情感和文化为主打得慢综艺。在众多慢综艺节目中,《中餐厅》脱颖而出成了国内慢综艺节目中无论文化表达还是市场反响都极为突出的代表。它以中华饮食文化传播为着眼点,响应了国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走出去的迫切需求。本文从符号学入手,以《中餐厅》为立足文本去探究其对于民族饮食文化符号的使用以及在文化符号运用的基础上如何构建民族文化形象并进行传播的,并进一步探讨慢综艺如何确定其文化品格,尝试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传播策略,以期为以后美食类慢综艺的符号学研究提供一些方法和理论支持,为未来电视节目市场制作出更多优质的文娱兼具的美食类慢综艺产出提供一些助力。

关键词:《中餐厅》;慢综艺;符号学;传播学;文化品格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中华民族在自然和人文的共同孕育中形成了丰富多元、共存共进的文化形态。《食经》《闲情偶寄》《随园食单》《建国方略》等许许多多关于美食描述的文献也彰显着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璀璨的历史。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不仅仅是在制作和品尝,他们更是把自我对于生命和自然的体悟和哲思融会在美食中,也在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和情感沉淀中形成了族群独有的弥足珍贵的共同文化记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体现着中国的软实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以及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中,国家也迫切需要让包括饮食文化在内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实现“走出去”,以“文”会友,《中餐厅》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餐厅》是湖南卫视推出的、由湖南卫视王恬团队打造的一档以美食和明星经营体验为主打得慢综艺节目。“慢综艺”是这些年才逐渐成形的一个概念,区别于之前注重节奏和快感的“快综艺”,强调放缓节目的叙事节奏,将情感与文化置于前景,在综艺中呈现更多的生活质感,让观众在节目中回归本真生活、反观真实自我。目前《中餐厅》已经推出了四季,每一季在播出后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反响。节目立足与中华传统美食,以明星合伙人经营餐厅的设置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出去,里面也呈现了许多具有标识性的饮食文化符号,无论是对于饮食文化研究、传播学研究还是针对美食类慢综艺节目的研究,《中餐厅》都是很好的研究文本。

1文本分析和研究缘起

作为节目的名称的《中餐厅》本身就是一个中华文化标识。但在国内的文化语境中很少会使用《中餐厅》这个词,不会用来命名中国境内的餐厅,它一般是针对不在中国境内的接受群体而使用的词汇。前三季节目抓住《中餐厅》的内涵,通过综艺节目在他国录制的方式直接让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在地理上走出去。而第四季因为疫情的原因将节目的录制地点从国外转到了国内,将节目放在美食所产生的原产地———中国,聚焦长江沿线的几个城市,把餐厅开在游轮上,以流动的餐厅来带出沿途各个城市的故事。中华民族任何传统美食绝不仅只是给人的感官上享受,它同时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民智慧的文化结晶,每一道美食都是充满情感和象征的文化符号。符号是讨论文化产生和传播中绕不开的概念,在观察文化传承传播的路径和接受机制方面,符号学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以符号学的角度去阐述文化的形成和传播也为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清晰方式。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美食借由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综艺节目去传递,对于中华民族和国家文化形象的构建和传播也能提供极大助力。

2《中餐厅》中的文化符号运用及表达

查看全文

苏轼诗歌饮食文化分析

摘要:苏轼所创作的涉及到饮食题材的诗、词、文有很多,而他所创作的饮食诗文除了受到其本人生活态度与人生经历的影响,也与北宋当时的饮食文化息息相关。苏轼的饮食诗上承陶渊明饮食诗的艺术境界,下开北宋诗歌的新题材。本论文将苏轼的饮食诗文与北宋当时的饮食文化相结合分析,力图厘清苏轼本人对饮食的态度与观念。

关键词:苏轼;饮食诗;饮食观;饮食文化

宋代饮食可谓是中国饮食史上的转折时期,食物由之前的匮乏慢慢变得丰盛,做法也更加细致。宋朝文人以闲适、从容的心态去琢磨饮食,并以聚友饮茶、饮酒为风尚,于是宋朝文人士大夫纷纷以描述日常饮食为雅,其中以苏轼为代表。他因为屡次反对当朝者的政策而受到排挤,一生三起三落可谓经历坎坷。苏轼多次被贬外地,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却有在中国各地生活的经历,这为他遍尝中国各地美食提供了可能,也激发出他自己动手创制美食的热情。同时苏轼还发挥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热爱创作的天性,在品尝过各地的美味佳肴后积极地将这些美食用诗歌记录下来,其中有许多诗是直接用食物名当作诗名,如:《野雉》、《鳊鱼》、《豆粥》、《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等。苏轼以食物入诗,不仅扩大了宋诗的表现范围,在弘扬了饮食文化的同时对地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尽管苏轼到处漂泊,但他乐天知命的性格也使他能在艰苦的环境中苦中作乐,从而更加激发他作诗的灵感。

一.饮食与养生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多次被贬不仅是对他心智的磨练,也是对他身体的劳损,“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1]“我今四十二,衰发不满梳”[2]可谓是身心俱疲。然而在经历颠沛流离的生活后,苏轼仍活到六十四岁的高龄,不仅与他豁达的性格和积极的心态有关,也与他善于通过饮食来养生有关。苏轼认为饮食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作用,于是他从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观察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慎在未病之前,而服药于已病之后。”[3]苏轼给其好友张鹗的养生方法:“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4]就被记载在《东坡志林》中,这里的第四点“晚食以当肉”既是从饮食角度给出的养生建议。而苏轼也非常克制自己日常饮食的摄入量:“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撰,则三之,可损不可增。”[5]可见苏轼十分看重通过节制饮食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二.饮食与人生理念

查看全文

小议交通运输建设对文化传播的作用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淮安市交通塞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淮安本土传统文化与外部先进文化的交融和淮安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增强了淮安的文化影响力,提高了淮安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推进了淮安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

论文关键词:交通墓础设施文化传播促进作用

先进文化在世界范围传播,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一个城市要走向现代化就必须融人世界格局之中,以开放的精神吸取全人类的文明。改革开放以来,淮安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淮安本土传统文化与外部先进文化的交融和淮安优秀文化传统的发扬光大,促进了淮安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文化交流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淮安全方位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淮安传统地域文化与外部先进文化的交汇融合,促进了淮安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淮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和新长铁路淮安段全线贯通、投入营运,把淮安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这两大经济体联成一个密切的相互依托的大市场,使淮安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紧密地融为一体。

查看全文

餐饮业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餐饮业西部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文化内涵

论文摘要:餐饮业是一个重要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安排社会就业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阐述了餐饮业在西部经济发展中对旅游业、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拉动作用,并指出挖掘餐饮制品的文化内涵可拉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使餐饮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餐饮业与农业、食品加工业、旅游业、饭店业等行业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民以吃为天、国以民为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餐饮业肩负着增强国民体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城乡市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重任。特别是餐饮业逐步向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的今天,将会更有效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有力地影响与促进生产、流通和其他服务以及外向型经济的综合发展。

自1992年以来,我国餐饮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连续15年达到两位数以上,近5年来则达到18%以上;2006年,全国餐饮业营业收入7486亿元,同比净增1330亿元,增长21.6%,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快出8.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2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9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餐饮业营业收入突破8800亿元大关。“十•五”期间,餐饮业每年新增就业人数160万;全国现有餐饮网点400多万家,从业人员达2000多万。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并以年均增长7%-8%的速度向人均GDP3000美元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不断改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日趋加快,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餐饮业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更趋成熟,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我国餐饮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据资料显示,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尊重客观规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国家对西部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重点,就有发展高效农业及加工业和发展特色旅游业,这便为与农业、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业有着相辅相成联系的餐饮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餐饮业拉动旅游业的发展

查看全文

电视饮食节目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饮食类电视节目;特点定位;节目品牌

【论文摘要】近年来,饮食类节目遍地开花,并不断地发展完善,受到大家的关注与喜爱。但是,在电视节目不断推陈出新的进程中,饮食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还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这就需要充分了解饮食类节目独特的传播特点,找出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饮食类电视节目是以介绍饮食文化、烹饪技法、饮食消费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电视服务节目形态。当前比较著名的节目有:《天天饮食》、《贝太厨房》、《天天厨房》、《天府食舫》等,大多都是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适应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的心理,将厨艺与饮食文化相结合的节目。同时,在“创味”的过程中,展现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聊家常事,寻厨艺乐趣,品生活真味,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享家庭生活中的轻松与恬静。目前,饮食类电视节目如火如荼的发展,成为收视节目里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一、饮食类电视节目的特点

目前,各种媒体出现的美食类内容比比皆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信息需求和商家的广告诉求,竞争也日益激烈。电视媒体以自己独特的传播优势,成为饮食类内容传播的排头兵,饮食类电视节目的独具特点是什么呢?

1、收视观众群较为固定

查看全文

电视饮食类节目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饮食类电视节目;特点定位;节目品牌

【论文摘要】近年来,饮食类节目遍地开花,并不断地发展完善,受到大家的关注与喜爱。但是,在电视节目不断推陈出新的进程中,饮食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还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这就需要充分了解饮食类节目独特的传播特点,找出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饮食类电视节目是以介绍饮食文化、烹饪技法、饮食消费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电视服务节目形态。当前比较著名的节目有:《天天饮食》、《贝太厨房》、《天天厨房》、《天府食舫》等,大多都是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适应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的心理,将厨艺与饮食文化相结合的节目。同时,在“创味”的过程中,展现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聊家常事,寻厨艺乐趣,品生活真味,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享家庭生活中的轻松与恬静。目前,饮食类电视节目如火如荼的发展,成为收视节目里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一、饮食类电视节目的特点

目前,各种媒体出现的美食类内容比比皆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信息需求和商家的广告诉求,竞争也日益激烈。电视媒体以自己独特的传播优势,成为饮食类内容传播的排头兵,饮食类电视节目的独具特点是什么呢?

1、收视观众群较为固定

查看全文

中式菜谱英译论文

摘要: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非常发达论文的国家,中式菜肴是世界三大流派之一。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如何做好菜谱的英译工作、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这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中式菜肴名称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指出了掌握一定跨文化交际知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式菜肴名称菜谱翻译刀工烹饪方法跨文化交际知识

一、引言

中国人历来对食文化偏爱有佳。“Peopleregardfoodastheirprimewant,andfoodsafetyisatoppriority.”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可以品尝到色香味俱全的中国食物。但很多老外对星级酒店提供的菜谱英译大为吃惊。如笔者在《北京晨报》看到的一个有关菜肴翻译的消息:“口水鸡”被译为“流着口水的鸡”;而“童子鸡”译为了“没有过性生活的鸡”;“鱼香肉丝”被译为“鱼和肉丝”,结果老外在吃饭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鱼在哪里。这样的蹩脚翻译只能使外国人品尝美食的欲望大打折扣。因此一份清晰明了而又不失文化韵味的菜谱不仅可以起到提升品位的作用而且也宣传了中国的文化。

二、刀工及烹调方法的英译

在中国的厨艺行业流行“七分墩,三分灶”的说法,就是说厨师的七分工夫在菜墩上,其余的三分工夫在烹调技法上,由此可见,刀工非常重要。事实也证明同样的原材料采用不同的刀工而成的形状其口感也的确不同。

查看全文

海南饮食旅游文化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海南的菜肴,有鲜、活、清三大特点,白切、白灼;清蒸、清炒;以及炖、焖、煲等,突出原汁原味的烹调技法,形成了海南菜肴的特色。本文论述海南饮食旅游文化时,涉及海南四大名菜、地方风味、特色小吃。.

论文关键词:烹饪文化;旅游文化;海南

一、海南烹饪文化概述

中国烹饪文化是关于中国人饮食的生产与消费的科学、技术、艺术、习俗的文化综合体,是中华民族宝贵、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烹饪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上有一定地位,法国烹饪、土耳其烹饪与中国烹饪,在世界上被称为世界三大风味体系。海南烹饪在我国烹饪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海口与三亚等城市,各种餐厅,星罗棋布;各类排档,遍布街头。游人可品尝国内各大菜系,品味各地风味小吃,假如对外国菜有兴趣,也能够在海南一饱口福。笔者得知海南企联会展公司总经理张洪德的父亲张荣志先生是著名的国宴大师,于是同他探讨旅游文化中的烹饪文化,发现他是个美食家,能够评点全国各地的烹饪文化风格。张洪德认为,海南烹饪文化的特征是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海南省是个大岛屿,有自己本土的特色风味;海南大特区又是个移民省份,世界各国的外宾,南来北往的国内游客,促使海南在保持本土饮食文化特色的同时,吸收外来的烹饪文化。海南有四川餐厅、东北餐厅、湖南餐厅、湖北餐厅、广东餐厅。游客到海口,总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特色风味。比方说,武汉人爱吃的热干面,重庆的麻辣烫,沈阳人的炖菜,韶山的回锅肉,在海口都有地方品尝。粤菜、湘菜、京菜、沪菜、鲁菜、鄂菜、陕菜等,百花齐放。韩国菜、日本菜、欧洲点心,五花八门。还有各种火锅、各类小吃、海南粉、抱罗粉、尖堆,当地风味小吃,各具特色。来海南旅游的游客,或在海南生活的人群,实实在在地当上了“美食家”。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好客,各地各民族的待客仪礼,体现出美好的伦理道德。中国人日常的饮食,节令佳肴,风味小吃,五花八门,展示出饮食文化的风采。

张洪德还认为,海南烹饪集中了中华烹饪文化的精华,具有高、中、低三个档次,展示在中外游客面前,表现出相当的吸引力和优势,拥有最广大的消费者群。彼此吸引,相互借鉴,是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主流。外国人十分喜欢中国各种平民化的点心,如饺子、汤圆、馄饨、面条、烧饼、米线、粽子、糕点、豆浆之类。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中西交流中,我们往往自我贬低,以吃洋西餐为时尚,吃中式点心为过时。一位外国人很奇怪中国人招待他小吃时,总带他上麦当劳以示尊重,其实他最喜欢海南的街头小吃。中国一向以烹饪王国感到自豪,所积累的饮食文化精华,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值得向世界推广。

海南菜系独具风格,地方风味浓厚。海南菜的风味特色以鲜、香、甜、酸、淡为主,格调质朴自然,洋溢海岛风情、南国韵味浓郁,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查看全文

改革开放时代文学欲望表达分析

最后统稿才发现,本期重勘的三部小说《美食家》《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妻妾成群》都首发在《收获》杂志,分别发表于1983年第1期、1985年第5期和1989年第6期,且均为《收获》当期中篇小说头题。从时间分布上看,也正好是20世纪八十年代的前中后期。如果我们做一个更大范围的期刊调查,不只是本期几部小说,《收获》可能为整个改革开放时代提供了最多的现象级文本。其他的,像《十月》《当代》《人民文学》《钟山》《花城》《北京文学》也是现象级文本的重要来源刊物,这和刊物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地区位优势密切相关,也和刊物的定位、传统甚而某一个阶段某个主编或者编辑的文学趣味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牵系。说到《收获》和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文学,大众传媒关注得最多的是它和先锋文学之间的渊源,其实它对思想文化和文学边界的拓殖,是有着一以贯之的刊物传统——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收获》,不仅仅发明汉语文学可能,也引领思想文化前锋,现实地参与到国民精神和审美建构,这是现象级文本植根的土壤。故而,《收获》和其他几家刊物出产最多的现象级文本不是偶然的。期刊以怎样的洞见去发现和编辑文本,在更辽阔的想象中把文本编织到文学脉络和社会结构,需要以期刊和编辑为中心进行专门的研究。还可以观察到的是,不少现象级文本可能会突破各种各样的禁忌,禁忌不完全等于社会热点和公共议题,政治法律、道德伦理、国民心理、文化传统、人性底线和审美惯例等都可以是某个方面的禁忌,有人有边界有秩序就会有禁忌,有禁忌就会有突破禁忌的冲动和快感。

期刊的编辑者需要对挑战禁忌的文本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后果有预先的研判。不过,即便有研判,有的现象级文本最后的命运和走向不是期刊编辑者或者出版人所能掌控的。禁忌性文本容易出圈,一旦出圈成为社会性公共事件,审美影响力和控制力的权重就会变得减弱,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可以举出不少。应该意识到禁忌虽然具有破坏性,但往往又是被赋予了创造力,审美领域尤其如此,正是对某些既有禁忌和规则的不断挑战和突破,才可能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或者文学本份的审美开疆拓土。从这种意义上,对某些现象级文本和它嵌入的时代之关系研究,揭示出文学的现象级文本也是整个时代风向的症候性文本,比如《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1985年,《废都》《白鹿原》在1993年,都是值得深究的。关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2006年,时任《收获》副主编的程永新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过:80年代,张贤亮写了一部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和李小林等人一起去北京组稿,大家看了这个小说以后都觉得不错,认为张贤亮写出了人性,有一些真实的体验在里面。之后,我们把它作为一部重要作品,由李小林编发了。北京的一些女作家对此很有意见,说张贤亮的作品体现大男子主义。因为小说里面有一些性描写,主人公章永嶙在与一个女人同甘共苦的生活中恢复了性功能,这种描写在西方文学中很常见,现在回头看也不算什么。但是,当时的文坛对此还是很难接受。老作家冰心也对此提了一些意见,打电话对巴金说,你要管管《收获》了。一开始别人说的时候,巴金没太在意,他还是比较相信我们的判断。但是,冰心给他打电话说这件事,他开始重视起来。他和冰心以姐弟相称。步入高龄的老巴金看完小说之后对我们说,小说没有什么问题。正是因为如此,每一部现象级文本都有一部公开的或者易于发现的发表、阐释和接受史,还有一部文学内外权力斡旋“看不见”的隐秘史。本期张学昕教授论文重勘苏童《妻妾成群》于一个长时段和同时代的审美路线图。如论文指出的,普通读者召唤出来的确实可能是苏童说过的,小说触发来源之一是西安诗人丁当的那几句诗“男人都有一个隐秘的梦想,嫔妃三千,妻妾成群”。“隐秘的梦想”如果是原型性、集体性的国民心理,或者白日梦式的意淫,甚至恶趣味和劣根性等等,在商业时代都可以换算成注意力以及资本变现。这一点在传统通俗文艺和近些年的像网络文学这样的大众新文娱样式都可以获得有力的佐证。现象级文本在今天可以是资本市场趋之若鹜的大“IP”。这种大“IP”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市场意识初萌并没有今天的圈钱能力,像本期重勘的《美食家》早已经是苏州的文化符号,《美食家》在很多人的理解里就是苏州美食地图和饮食文化简写本,但小说家陆文夫个人从中获得的也只是“陆苏州”这个“虚名”。

再说《妻妾成群》,可以想见,有多少人是冲着“妻妾成群”,包括后来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来阅读苏童并定义苏童。确实,如张学昕教授所言,《妻妾成群》“苏童的写作,完成了一次历史性、根本性的转变”,是苏童最初对“旧”世界的想象和书写冲动,或者“对旧时代一种古怪的激情”。这是小说家苏童和作为代表的批评家张学昕的审美密约。我也相信,普通读者中会有一部分能够加入到这个小说家和批评家的审美共同体,体悟到《妻妾成群》的“人性漩涡中徒然的挣扎”(程光炜)。读者构成的复杂性,包括具体到专业读者构成的复杂性,顾奕俊博士论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关注到同时代批评家之间的冲撞和对话。现在可以看到,一本收入四十余篇评论的《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在小说发表不到两年就正式出版,且首印一万册。这不仅能够看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文学圈的反响,也能部分反映文学批评在1980年代在向圈外溢出的影响力。同时,顾奕俊还注意到“性”之于张贤亮的写作策略。揣度禁忌的社会容忍度,冒犯之。但事实上,当普通读者讲小说的某些片段当着“小黄书”阅读时,“性”与附着于“性”的幻术,只是张贤亮极其有限的、解决相应叙事问题的途径方式。《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如此,贾平凹的《废都》又予以升级。1990年代一直到新世纪初,很多审美终端不在“性”的小说都以“性”作为营销的卖点,比如《白鹿原》《上海宝贝》等,且无需像八十年代《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那样遮遮掩掩。作为现象级文本的《妻妾成群》(也包括《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美食家》)肯定激活并吸附了有着“非文学性”(比如性幻想和吃货梦)“隐秘的梦想”的潜在读者,他们是《妻妾成群》也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美食家》庞大的读者俱乐部的一员。事实上,还可以进一步思考的有两点:第一,苏童《妻妾成群》发表的1980年代,一方面“妻妾成群”已然是一个吐弃的旧社会关系方式,但作为文化心理是国民的残梦,文化心理和社会关系方式存续的不对等,助长了意淫的“隐秘的梦想”在幽暗处生长;另一方面,更开放的“性”欲望化时代还没有降临。《妻妾成群》在相对匮乏的时代,满足了一部分读者“隐秘的梦想”。缘此,扩大了《妻妾成群》读者的基本盘面。第二,我们承认和强调小说家和专业读者的“深读”,同时那些把《妻妾成群》就读成一个男人和四个女人宅斗的“浅读”是不是也有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也可以作如是观。不只是“色”,《美食家》的食,对应的也是吃饱到吃好到吃得艺术化的匮乏恢复到“丰盈”的过渡时代。一定意义上,《美食家》的前文本(潜文本)是物质匮乏的饥饿记忆及其书写,在“吃”的文学表达上,《美食家》和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具有互文性。这提醒我们注意,欲望的文学表达得以葳蕤滋生的时代恰恰对应着压抑和匮乏。文学表达成为现实生活解放和补偿的替代品。值得一提的,压抑和匮乏并无终结之处,解放和补偿只是阶段性的,所谓欲壑难填。

就像李徽昭教授论文所认为的:“《美食家》既有当代中国的政治反思,也有对饮食等日常生活与城市文化的深度介入,形成了欲望消费与城市及时代的间性思考。在历史政治与日常生活的张力之间,《美食家》建构了欲望与消费的新观念,解放了曾受革命禁锢的欲望与消费,从而成为时代变革的内在动力。”在李徽昭教授的描述中,可作多义性解读的文学文本成为现象级文本是一个不断溢出,不断破壁、跨越圈层的过程。本期设计里还可以有八十年代之后的《白鹿原》《我爱美元》《废都》《上海宝贝》等涉欲望表达的文本。预想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欲望样本的扩容,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学欲望表达,流与变渐次展开。本栏目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文学经验和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19ZDA277)阶段性成果。

作者:何平

查看全文

宾馆饭店营销策划方案

自2001年8月23日,东方美食苑崛起于宣化餐饮市场,五年来的风风雨雨,五年来的时光见证着东方美食苑自艰苦起步到后来的一段鼎盛时期。

如今,东方鸭王酒楼是在东方美食苑基础上新生的奇葩。面对竞争激烈、变幻莫测的餐饮市场,鸭王酒楼作为新牌烤鸭在宣化餐饮界的代表将如何筹划发展呢?

一、前言

中国辛勤的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饮食文化的探索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粤、鲁、湘、川等个大菜系和具有属地方特色的食品。*烤鸭,是*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鸭王烤鸭是现代烤鸭师秉承传统烤鸭工艺研发出的新派烤鸭,烤鸭表面色泽金黄油亮,外酥香而里肉嫩,别有一种特殊的鲜美味道,是烤鸭中的极品。

当今的宣化餐饮业,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发展十分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不断繁荣。然而,繁荣的同时意味着竞争的加剧,总有餐饮店铺倒下,又有新的店铺站起来,但总有少数几家在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作为*新派烤鸭在宣化餐饮业的代表,“鸭王烤鸭”应成为响当当的招牌。

二、市场/企业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