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控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12:57: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煤矿安全管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及管控策略
摘要: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深入推进,煤炭行业改革与时俱进,但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煤矿企业安全依然牵动亿万人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依然时有发生,剖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通过遵循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规律、煤矿企业员工成长发展规律、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规律等,以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为突破口,推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安全行为;安全管理
新经济时代,能源安全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政府关注的重要内容,不仅涉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与我国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煤炭资源无论作为动力能源,还是工业原料,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都没有改变。但由于煤矿企业数量众多、产能庞大、生产工序繁杂、环境复杂多变、大型设备密集、从业人员甚多,综合导致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隐患众多、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1煤矿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1)煤矿安全事故中人的行为因素是事故的主要致因。据我国“煤矿安全网”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煤矿企业共发生各类型安全生产事故67起,共死亡108人。其中,全国安全生产事故共发生66起,共造成人员死亡103人;意外事件1起,共造成员工死亡5人。据近十年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数据统计分析显示,由各类型员工人为因素直接致使的煤矿安全事故占比高达九成以上。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型先进煤炭设备供给,技术缺陷引发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正日益减少,据此表明:单纯且片面地追求技术变革以规避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观念已经落伍了。因此,控制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就必须立足实际,正视现有生产技术水平,改善员工安全素养层次不齐甚至低下的窘状,提高各类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这对做好我国煤矿有效预防各类事故发生。(2)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弱化与生产复杂环境致使安煤矿全管理难度大。相对于其它企业而言,煤矿企业生产环境复杂且多变,员工工作条件恶劣且艰苦。煤矿企业员工行为受到多重、复杂因素影响,而我国煤矿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综合素质水平也不是很高,且很多从业这家境贫苦,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都相对较弱,严格执行煤矿企业安全操作规程的意识淡薄。加之,我国煤矿企业一线从业工人多数为青壮年,一些青年员工面对高负荷、高压力的煤矿生产工作,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的工作状态,生产过程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安全隐患问题严重。实际上,近年来各级政府、社会公益组织、煤矿企业一直高度重视煤矿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工作,投入资金也十分可观,但安全培训工作结束后实际生产效果依然达不到预期安全目标。究其缘由,是因煤矿企业针对特定环境下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培训较少。(3)煤矿安全预警管理机制不健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应以“预防为主”,把煤矿生产不安全因素及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扼杀在摇篮状态,确保生产安全、平稳、有序、高效,因此煤矿安全预警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关于煤矿员工安全行为评价及预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但在煤矿没有的现实生产中,因受传统观念影响,煤矿安全预警管理理念滞后,缺乏系统性、全局性的煤矿安全生产安全预警管理机制,难以有效地识别环境、个体所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尤其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煤矿安全生产环境和层次不齐的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尚缺乏复杂环境对个体安全行为的影响有效地预防、管控机制,无法有效动态预警员工的安全行为能力。
2煤矿安全管理提升策略研究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摘要:针对煤矿安全管理模式落后,各类生产事故频发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具有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经实际应用,该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将安全管理人员数量降低57.1%,将矿山安全事故数量降低93.6%,实现了矿山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信息化;风险管控
目前国内多数煤矿的生产方案依旧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各类安全标准、安全管理制度、信息传递等均未达到较高水平的信息化,安全体系架构不完整,存在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不彻底、风险分级管控能力不足,对各类安全事故主要是依靠“被动防御”,未形成完整的隐患排查—风险分级管控—风险整改闭环管理体系,无法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为了彻底解决煤矿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结合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以煤矿风险等级管控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化为核心的双重预防机制。
1双重预防机制原理
为了实现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全面提升,解决多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对不同阶段隐患“认不清、想不到”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就是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对安全生产的各个阶段、各个工作进行全流程分析,识别出危险源,并根据发生频次、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进行第一层的风险管控。然后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隐患点指定预防方案、整改措施并持续跟进完成整改,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二层管控。通过风险管控、安全隐患治理的双重把关,实现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全面提升。
1.1风险管控
潞安集团安全管理探析
摘要: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将中共中央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与传统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相结合,提出了“三位一体”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新理论,将煤矿安全生产理论推向新的高度。潞安集团在该理论基础上,对源头安全、安全理念、九大基础系统进行深入创新,使“三位一体”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在潞安集团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开创了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煤企提供了坚强保障。
关键词:三位一体;煤矿安全;标准化;分级管控;隐患
1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及“三位一体”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提出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然而,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仍呈现多发势头,如2015年和2016年全国煤炭行业死亡总人数分别高达598人和528人。痛定思痛,反思事故,吸取教训,我们发现,造成煤矿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是现如今煤炭系统尚未构建起一套独立而完善的安全生产理论,目前对事故的处理状态仍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肤浅层面,尚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更谈不上理论指导实践。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创造性地将中共中央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与传统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相结合,提出了崭新的煤矿安全生产理论———“三位一体”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这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多年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国煤矿迈向国际通用安全管理体系的必由之路。所谓“三位一体”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质量达标三方面相结合(其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成了安全事故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和现场管理的综合性平台和有效实施监督的重要手段。“三位一体”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是确保煤矿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石,其从源头有效降低煤矿企业的安全风险,增强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转变安全观念,促进煤矿企业夯实九大系统的安全生产基础,最终可将安全事故挡在门外,掐断根脉。
2“三位一体”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内涵及在潞安集团的应用
2.1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模式确保源头安全。2.1.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含义。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风险管控等环节。危险源辨识是认识危险源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容许的过程;风险分级是根据风险的大小进行分级分类,确定安全风险预警级别的过程;风险管控是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类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以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为基础,以“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方法为运行模式,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以风险预控为目的,依靠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其有效运行。2.1.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理论在潞安集团超前管理模式中的应用。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为理论基础,潞安集团提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大超前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了“大系统、大衔接、大环境”及“设计超前、地质超前、抽采超前、装备超前、措施超前、监察超前”的“三大六超前”管理运行体系,全面构建高标准超前预控管理体系,在安全源头将事故有效遏制,超前管控。比如,每逢五年都要制定矿井长远发展规划,每年和每季度都要排查矿井的年度和季度采掘衔接;每月都要月度大超前工作例会,并推动建立了生产预警管理系统和煤炭监管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大超前调度管理机制。2.2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理论创新安全理念。2.2.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含义。是以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系统为基础,以完善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安全标准化体系为支撑,以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信息系统为手段,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涵明确细化的责任机制、科学严谨的查报标准、完善精准的排查系统等内容。2.2.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理论在潞安集团的创造性应用。潞安集团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为理论基础,创造性地构建起“369”大安全管理模式,形成了独具潞安特色的标准化工作体系,促进了煤炭产业的安全发展、优势发展和效益发展。“3”是强化“三种理念”。即强化“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理念、“赢在标准,胜在执行”理念、“超越安全抓安全”理念。“6”是确保“六个安全”。即确保重点安全、变化安全、关键安全、源头安全、动态安全、主动安全。“六个安全”分为两个层次,前三个安全是基础和根本,后三个安全是关键和保障。“9”是实现“九个新突破新提升”。即安全法制执行力、大超前管理、精益化及对标创新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重大关键技术、整合矿井管理、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职工素质培训和安全责任落实等九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新提升。2.3以安全质量达标为基础确保九大基础系统安全运行。2.3.1安全质量达标的含义。安全质量达标要求涵盖煤矿生产的九大基础系统,包括通风、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采煤、掘进、机电、运输、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和应急管理、调度和地面设施。煤矿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求九大基础系统必须协同有效作用,任何一个基础系统出现故障都将影响到整个矿井的正常安全生产。2.3.2安全质量达标落实在潞安集团的每个角落。根据安全质量达标的要求,潞安集团对煤矿九大基础系统进行严格的达标管理,真正做到不留一处死角,不能一项不达标。比如,在瓦斯治理上,实施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瓦斯管路改造工程,建立了立体化瓦斯抽采模式、瓦斯工资激励模式,深入推广瓦斯高效抽采经验“三十条”,优化矿井瓦斯抽采工艺,实现瓦斯抽采动态达标,做到瓦斯不突出、不自燃、不超限;在防治水治理上,坚持“分区治理、突出重点、一矿一策、一面一法”以及隔离开采、锁定管理等原则,实行防治水工作“进规划、进设计、进规程、进预算、进工资”,并建立了更加透明地质防治水平台。
煤矿安全体系评价系统建立应用对策
摘要:煤矿安全管理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以往煤矿企业大多采用事后管理措施,无法由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对此,应基于风险预控模式,制定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根据危险源发生风险大小分类管理,并确定具体的预控措施,实现动态预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预控模式下,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的建立情况,为此后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风险预控;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
煤矿安全事故问题不但会影响正常的开采流程,还会为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煤矿企业应制定合理的风险预防机制,建立安全管理评价系统,有效辨别危险源,完成监测预警,并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的消除安全隐患,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内容
一是风险管理,在事故发生前及时便是危险源,根据风险大小进行监测、预警,最终消除,避免发生安全问题。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煤矿日常系统辨识危险源,或根据事故发生原理辨认,确保科学全面。二是确定安全管理要素,制定解决措施,当完成危险源辨识工作后,还应合成提炼,形成管理要素,制定消除标准。三是煤矿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人员操作不当极易引发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应分析工作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与规律,在分类管理的前提下,确定可行的控制措施。四是安全保障措施,为日常风险预控工作提供保障,包括设立管理机构、制定奖惩制度等方面。煤矿企业应明确各岗位职责,确定监督机制,在企业内形成安全管理文化。五是安全辅助环节,煤矿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环境管理标准、事故救援体系以及职工健康保障制度等。
2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技术体系建立
煤炭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实践
摘要:结合郑煤集团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实践,阐述了构建煤矿双重预防机制的总体流程,介绍了管控系统风险防范重特大事故、管控岗位风险防范零打碎敲事故的有效做法,同时就如何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机结合,推动企业有效开展此项工作,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系统风险;岗位风险
1煤矿推行双重预防机制的经历
煤矿作为当前工业生产中六大高危行业之一,包含了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机电运输等各种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引发的事故让人触目惊心。如煤矿事故中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突水事故,这些事故一旦发生,给企业和职工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人民群众对事故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总体上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在近十年的发展中,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逐渐的对于如何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有了统一认识,体现到政策文件上就是要求“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都是为了预防事故,在河南省将之称为“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机制”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反复的探索实践。在2006年之前,全国对安全风险预控还没有比较深的理解。2006年-2011年期间,神华集团经过安全生产实践,总结出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的经验,制定了企业的安全风险预控标准体系,并上升为国家安全标准,形成《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1]。2013年河南省开始从煤炭、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化工)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冶金、有色、建材等行业中选择100家企业作为试点,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当时郑煤集团也选了5个试点矿开展体系的建设,经历2年左右的建设后,大势未成,安全风险预控的提法在煤矿逐渐淡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时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根基牢固,也是政府部门对煤矿安全水平考核定级唯一官方标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只能作为考核定级参考;二是《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包含内容过细,需要做大量的文字资料,煤矿各级人员普遍表示管理过程繁琐,强行推广会造成资料和现场“两张皮”情况;三是矿领导对于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积极性不高,缺少政策强制约束,短期内又难见成效。直到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第五部分“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明确提出“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强化企业预防措施,建立隐患治理监督机制”,煤炭行业也开始积极行动,2017年原国家安监总局出台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2],替代了原先的煤矿质量标准化考核定级,首次将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的内容分别设立为考核单项,称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运行了1年半,得力于国家、省级对于考核定级奖惩力度的加大,双重预防机制逐渐在各矿推广开来。河南省在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上,开展了大胆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具有本省特色的双重预防管理机制。
2煤矿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流程
学术界对风险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或对风险的研究的角度不同,不同的学者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1],但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会造成损失是普遍认可的。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有区别也有联系,并且两者在某些情形时很难清除区分开来,这取决于人们对于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比如会议桌上放了一杯80℃的水,坐在会议桌旁的人可能会不小心将杯子碰倒,存在水烫伤人的风险。假如水杯离桌子边缘在40cm以外时,人们可能觉得这只是风险不是隐患,如果水杯离桌子边缘在5cm以内时,此时从心理上会明显感觉危险来临,就会认为水杯的状态是极不安全的,会将其当成隐患对待,对于水杯离桌边距离的容忍度成了风险和隐患的分界线。所以,风险和隐患的认定,充满了人的主观意识,通俗来说,隐患离事故较近,如不及时被发现并治理就会演变成事故,风险相较于隐患离事故较远,脱离规定的风险管理标准界限就会演变成隐患。煤矿现在推行的双重预防机制是按照“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的原则构建的,就是为了和事故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风险管控最简单的流程就是辨识风险-管控风险,风险管控环节又包含了规避、消除、控制等不同的措施,为使其更具操作性,便于全员参与管控风险,提升安全意识,煤矿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将安全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交于矿领导、科室管理人员、区队、班组人员进行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在我国煤矿实行的年限较长,其基本工作流程是检查-登记-治理-验收-销号。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互为辩证的,风险管控的措施为隐患排查指明了排查内容和重点,排查出的隐患暴露出风险管控措施的不完美之处,查找分析隐患产生的原因,促进风险管控措施进一步完善。郑煤集团将河南省关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求和本单位实际结合,构建了具有郑煤集团特色的双重预防机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研究
摘要:煤炭行业一直以来是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而在众多的煤矿安全事故中,尤其以技术及管理隐患所产生的事故居多。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而行业内部也在不断改善自身的管理标准及运作过程,通过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建设,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经验及方法。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建设,在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及管控、危险源监控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控制、减少事故发生,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体制建设
据调查研究发现,在以往的煤矿事故中,对于煤矿安全的风险管控及安全隐患排查不足是导致事故多发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而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建设对于增强风险管控及减少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通过介绍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含义,指出了其建设过程,即通过风险的分级管理及隐患的治理排查相结合,有效抑制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现实中的煤矿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
1.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概述
(1)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含义对煤矿安全的风险管控及安全隐患排查不足是导致事故多发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同时,这两个因素也是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简单概括来说即关于风险识别的管控及安全隐患排查的治理。煤矿安全风险管控即煤矿单位通过对矿井中的各个系统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进而制定合理的管控措施以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做好安全防范的第一道防线[1]。隐患排查即通过对第一道防线中存在的失误进行排查,调整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从而建立起预防机制体系的第二道防线。由这两道防线组成的安全管理体系即为双重预防机制体系。(2)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构建的意义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构建,层层把关煤矿安全生产各个环节,旨在针对各个环节做好风险的事前管控。它有效地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向前推移,实现安全风险的分级管理。在实际的建设及应用中,需要全面分析煤矿行业各个系统中面临的风险问题,充分剖析并将风险做好合理的分级,把握住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抓重点环节,使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2]。因此,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构建,能够有效排查事故隐患,做好事前预防,防患于未然。
2.煤矿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PDCA循环法煤矿安全论文
一、PDCA循环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结合PDCA循环法的应用理念,规划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框架,分析PDCA的实际应用,如下:1.策划(P)阶段的应用。策划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首要阶段,主要用于分析煤矿生产中的安全项目,规划未来可能发生的安全威胁,提前做出预防性的安排。策划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发挥预测、统筹的作用,反馈安全管理的活动信息,便于规划煤矿生产的管理活动,利用实践性的手段达到管控目的。例如:某大型煤矿生产企业,充分利用PDCA循环法,该企业在策划(P)阶段,制定出安全管理的方案,严谨规划了安全管理的目标、途径,利用策划方案调动该企业的管理,以免遗漏安全管理的项目,该企业根据策划内容,指导并决策企业工作人员的行为,而且PDCA中的策划,规范了安全管理的标准,为该企业提供科学的管理方向。策划是PDCA循环法的起始部分,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主动找出安全管理的主体内容,同时根据内容再衍生与其相关的其他管理项目,确保煤矿安全管理计划具有实践的价值意义。2.实施(D)阶段的应用。PDCA循环法中的实施阶段,即是干预煤矿的安全管理,确保各项管理符合标准的策划。实施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较为复杂,负责多项工作内容,如:分工、监督等,拉近管理目标与实际管理的距离。实施在PDCA中占据核心地位,其对煤矿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影响,成为安全管理最重要的环节。部分煤矿生产企业不仅利用PDCA完成决策实施,更是利用其完成管理监督,监察管理实施是否具备可行性,一旦发现不良因素,立即进行调控,确保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例如:某煤矿企业在执行安全管理时,策划方案与实际管理发生脱节,增加安全管理的风险系数,此时该企业直接利用PDCA循环法,通过实施阶段约束管理的过程,以策划方案为目标,不断对实际管理进行协调,促使两者逐渐一致,由此规避了该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潜在风险,进而提高该企业管理的安全度。3.检查(C)阶段的应用。PDCA中的检测阶段,运用在策划与实施之后,规避前两个阶段中遗漏的风险,排除风险隐患。煤矿安全管理本身属于系统性的项目,而且风险系数比较高,较容易遗漏管理项目,所以通过PDCA循环法中的检查阶段,完善煤矿的安全管理。例如:某大型煤矿企业,生产运行设备种类多,运行过程中存在较高的风险隐患,该企业通过策划和实施已经对安全管理做出了规划,但是仍旧无法规避细节隐患,如运行设备的潜在问题、新老设备的交替问题等,还需利用检查阶段,找出细节性的管理内容,加强安全制约的力度,该企业在检查阶段的控制下,全面检测煤矿生产的设备,深度做好安全工作,针对设备运行进行考察、考核,及时更换低于标准运行的设备,科学管控该煤矿企业的设备运行,降低事故发生率。4.处置(A)阶段的应用。PDCA循环法中的处理阶段比较特殊,不仅参与到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而且更倾向于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提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控制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最大程度的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效益。处置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到整改的作用,消除安全事故引发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利用组织的方式改善事故现场。除此以外,PDCA循环法处置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还可准确找出引发安全事故的源头,提前启动管控措施,维持煤矿安全生产的环境,发挥PDCA循环法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解决煤矿管理中的安全问题,保障处置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效率。
二、PDCA循环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评价
PDCA循环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指导并约束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分析PDCA循环法的评价,如:(1)强化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风险预测,制定多项风险预测计划,弥补煤矿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基于PDCA循环法的煤矿安全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2)推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改革,摒弃原有不合适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评价管理的整体过程,提升管理的实际标准;(3)为煤矿生产构建安全的管理环境,利用PDCA循环法,管控煤矿生产,体现安全管理的价值,拓宽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效益。
三、结语
PDCA循环法比较贴近煤矿安全管理的实际发展,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效益和效率,促使煤矿事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得到很大的改进,满足煤矿发展对安全的需要。PDCA循环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表现出创新与改善的效果,有利于构建完整的管理体系,约束煤矿安全管理的进行,由此加强PDCA在煤矿安全中的管理力度。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神华宁夏煤业集团通过实施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安全管理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本文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内涵做了介绍,并从6个方面对体系运行以来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为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风险预控;闭环;考核
1引言
安全生产始终是煤矿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在煤炭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管理方式和手段。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近年来出现并逐步完善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它充分吸收了国际上诸多安全管理及相关管理体系的先进思想,体现了我国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特征,为解决我国煤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路、方法和途径,适用于我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煤矿。
2宁煤集团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概况
神宁煤业集团煤矿分布范围广阔,管理点多、面广、战线长。要解决在产能扩张和跳跃式发展的同时,实现安全生产可持续良性发展这样一个重大课题,就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体系。自2007年9月份起,公司开始推广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经历了体系建立启动的筑基时期,规划达标的巩固时期,以及提炼归纳管理成果的提升时期。体系建设得到大幅有序推进,安全管理水平逐年提高。自2009年起,累计生产原煤超过3亿t,百万吨死亡率均为零,涌现出了一大批安全生产长周期矿井和50年、40年、30年的安全长周期先进区队、标杆班组,促进了公司的安全稳定发展。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探讨
摘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煤矿行业特点而形成的科学安全管理体系。本文将针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作用
2011年,我国正式确立了煤矿行业的首个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即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体现了国家对煤矿安全的重视和关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适用于我国煤矿行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煤矿安全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煤矿安全生产一直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据统计,2013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同比下降了22.5%,事故死亡人数也有所下降。但是,煤矿行业仍然是安全事故多发的重点行业,构建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内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在借鉴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模式,结合我国煤矿产业的特点,发展而成的适用于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其重点在于提前预防以及事中控制,通过进行危险源的识别、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技术手段,对存在安全隐患和风险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运用先进的隐患排查和管理方法,对危险源进行消除或者隔离,将安全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把安全生产摆在首位,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煤矿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煤矿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本文分析了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煤矿多发事故,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从转变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开始。从“安全是管出来的”转变为“安全是干出来的”思想。通过树立责任感、使命感、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目标、提升煤矿员工人安全意识、完善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机制等措施,实现安全风险分级有效管控,隐患排查闭合管理。并坚持落实,真正“安全到岗”。从而实现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在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瓦斯、水、火、顶板、冲击地压等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威胁日益严重。煤价下跌,安全投入逐年增多,吨煤成本增加。因此,必须尽快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通过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的分析发现,加强煤矿安全管理,采取有效可行的安全技术预防措施,转变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从安全是管出来的转变为安全是干出来的思想。虽然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涉及很多方面,但通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可以控制多数安全事故,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1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据有关统计2016年我国重特大事故有三分之一是煤矿事故,从事故种类来看,在煤矿事故中,尤其瓦斯事故最为严重,占煤矿总事故的30%以上,另外也有煤矿自然灾害的水、火、顶板、煤尘与运输等其他事故。分析导致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地质条件因素。开采深度增加,煤层赋存条件复杂,高瓦斯矿井多,地压、地热显现,透气性差,其分布和流动性难以预测,较容易出现瓦斯事故。(2)人为因素。因近年来煤价下跌,为降低吨煤成本,相应地降低了安全投入,使安全事故大幅度增加。(3)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素质不高。很多基层管理者和操作人员技能低,安全意识不强,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市场需求量大,煤炭行业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受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忽略很多生产中会出现的安全问题。生产过程中,因为没有长远的目光,缺乏安全责任心,不仅是对职工的不负责,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大多数煤矿对于安全问题主要是通过罚款、行政处罚、法律责任等方式给予解决(如图1)。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3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煤矿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2.67%,大专以上只占5.44%,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占0.3%;30万吨以下小型煤矿中,中专以上员工平均每矿不到3人。
2矿山安全监管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煤矿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