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特色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23:41: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慢性病特色案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卫生局专项工作要点6篇
第一篇:法治建设工作要点
201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深化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六五”普法工作的收宫之年。卫生系统法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化医改为主线,强化学习,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创新执法方式,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为卫生事业的跨越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一、强化学习、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
1.加强法治学习。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关于法治建设的新论述,加强对法治建设的新理解,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实现领导干部定期学法制度化。贯彻党委(党组)中心组定期学法制度,每年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
2.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完善行政决策机制,重大决策事项,严格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进行决策。完善行政听证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研究制订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化解处置预案。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3.法制宣传常抓不懈。各单位要承担宣传普及卫生法律法规的主体责任,深化“法律五进”活动,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以及卫生行业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单位要将法律知识纳入干部职工在岗培训的必修内容,课程学时(学分)不得低于总学时(学分)的20%,推动全系统干部职工完整地学习掌握卫生计生法律知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卫生执法人员应当在执法监督过程中加大普法力度,使办案过程成为宣传法律的过程,每年学习法律知识的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配合县政法委、县法制办、县司法局开展第十个行政执法服务月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切实做好法治宣传月活动,努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糖尿病管理模式构建及前景
【摘要】通过构建以社区为基础、全科医师为骨干、一体化治疗方案为中心的社区2型糖尿病医疗管理新模式,探索新医改背景下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模式的应用前景,为制定和实施社区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糖尿病;2型;全科医师;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是当今世界卫生系统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近年来随着慢性病低龄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增加了慢性病管理的难度和迫切性。其中,糖尿病尤为受关注,它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普遍和最具挑战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糖尿病作为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其治疗过程中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巧、开展健康教育,并对并发症进行监测和定期随访等关键环节若仅依靠三级医院专科医生将无法完成,尤其是在医院外,如缺乏糖尿病综合管理团队对患者加强教育和监督,往往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半途而废。因此,构建以社区为基础、全科医师为骨干、一体化治疗方案为中心的社区-医院一体化医疗管理新模式,并规范化实行和积极推广,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1]。
1以实现分级诊疗为切入点,构建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新模式
1.1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概念。WHO和世界银行组织等多个国家卫生体系对于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了定义,指的是建立社区为中心的上下联动健康服务体系,并倡导将临床诊疗服务融入大的健康维护管理体系,最终为群众提供防、治、康、养、护和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全人健康服务[2]。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虽没有WHO定义的内涵广,目前也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但其核心仍然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3]为指导方针,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4]为切入点,据此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三级医疗机构为支撑,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将糖尿病患者纳入由基层社区医院和上级医院共同构建的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共享、双向转诊等措施,为社区人群提供筛查、预防,同时为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提供诊疗、随访、监测等连续、全程、防治一体的医疗管理模式[5]。1.2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框架。在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社区医生作为骨干贯穿于一体化模式的始终,是上下联动的关键纽带。首先,由社区医生完成对社区人群的疾病筛查、预防保健,并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再对慢性病患病人群根据疾病危重程度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设定不同的随访指标和时间,完成对患者定期的随访和遵医行为的监督,评估治疗效果。同时作为双向转诊的平台,不仅为患者提供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也可在病情需要时及时提供综合医院高端技术服务,而在疾病的恢复期又为患者提供专业的随访,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用药。获得的调查数据可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共享,不仅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健康档案的利用率,还可节约患者往返于综合性医院门诊耗费的大量时间、金钱,避免各项重复检查。因此,社区-医院一体化医疗管理模式不应仅简单理解为是传统医疗模式的补充,它还是遵循慢性病发展规律,将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串联成整体而一体化管理的新型医疗模式,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的特点[6]。见图1。1.3组建多学科交叉合作团队,制定一体化治疗方案。组建以全科医师为骨干,联合糖尿病专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社区服务保健志愿者(无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交叉的糖尿病综合管理团队。以团队为单位,根据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7]中糖尿病的教育内容,统一学习,结合各个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对患者目前病情和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个体化防治方案和糖尿病教育内容。包括:①饮食教育,指导患者根据个人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制定可以长期执行的糖尿病食谱;②运动教育,针对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差异等指导患者选择个体化的运动项目及制定个体化运动量,同时教育患者如何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低血糖,从而真正达到运动治疗的效果;③血糖监测,于住院期间,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测血糖的培训,确保患者离院后能够继续对血糖进行自我监测,同时教育患者于正确的时间和频率进行血糖监测;④用药指导,教育患者正确进行胰岛素注射操作,住院期间由糖尿病专科医生制定药物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水平长期控制不佳的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及生活习惯重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血糖达标;⑤院外管理,由社区全科医生采取电话随访、一对一个体化讲解、门诊约谈等方式继续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并采用家庭访视、上门检测血糖并记录、风险评估等方式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血糖监测、用药方案等方面进行督促及全程指导;⑥睡眠指导,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必要时配合专业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1.4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践案例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模式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已有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形成了包括家庭医生、专科医生、拥有糖尿病教育执照的糖尿病教育专员、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在内的专业团队,在社区中运用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护理过程和临床结果,也是节省费用的有效的途径[8-10]。我国于2007年3月,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率先在上海市普陀等5个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对1000余例患者进行一年的强化管理后,患者的血糖良好达标率由管理前的8.9%上升到管理后的31.74%,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由管理前的60%提升至90%[11]。上海的另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纳入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随着健康教育频率的增加,血糖控制不佳的比例显著降低[12]。于平等[13]对社区357例糖尿病患者随访5年后发现,社区规范化管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由管理前的32.2%、34.7%、30.3%提高到53.5%、51.3%和49.6%,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也得到了减少和延缓。西北地区社区虽然在构建并实施该管理模式方面起步较晚,但仅在3个月内,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由管理前的34.6%增加到78.8%,增长幅度达44.2%[14]。同时,社区医生对患者有很强的亲和力,容易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在社区医生监督下,患者自我管理坚持性较长,家属的配合积极性更高,医患互动性更好[15]。可见该模式对患者血糖控制、提升自我管理水平以及改善社区居民医疗满意度等方面,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16]。
2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需求评估
医保局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2020年,市医疗保障局切实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重视关心下,紧紧围绕“民生”这个中心任务,牢牢抓住“保基本、稳运行、重监管、强服务、提效率、可持续”的工作总基调,依法依规做好医疗保障各项业务工作,充分履行和发挥医疗保险管理职能作用,实现医保基金运营安全、待遇逐步提高、经办服务优化的基本目标,全面推进各项医保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参保人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梳理“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政治担当,充分发挥医疗保障系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扎实做好包村联户和第一书记各项工作。二是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正作风纠“四风”,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扎实开展警示教育,织紧织密制度笼子,牢牢守住廉政底线。召开省委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及全市医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建立意识形态制度3项,组织党组理论学习10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召开支部党员大会3次,集中学习21次,观看专题片7次。三是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认真执行《党支部工作条例》,落实“”、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工作。综合运用“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学习平台,不断提升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积极开展特色党支部创建、到社区“双报到”活动。四是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医保工作全过程,始终把党建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推动医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更大力度治理“慵懒散浮”,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决扛起意识形态工作政治责任,切实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落细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认真履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创新宣传方式和宣传载体,线上线下齐发力,进一步提高医保政策知晓率。灵活运用多种宣传方式,通过报纸、电视台、村村通、LED宣传大篷车、全福元室外宣传屏等渠道,综合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美篇等新媒体手段,围绕医保政策解读、维护基金安全政策法规、打击欺诈骗保等内容开展大密度、高频次宣传,进一步营造关注医保、支持医保,保障医保基金安全,杜绝欺诈骗保行为的良好氛围。2020年,共印制各类宣传材料近29万份,宣传版面100多块,组织宣讲场次,培训2000多人次。
(三)高点定位,发扬“绣花精神”织密医保元素。在全市医保系统推行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实现证明材料最少、办事流程最简、办理时限最短、服务质量最优的“四最”改革目标,参保人员医保政策能问、医保疑点可查、医保事项好办。12月10日,在市召开全省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和稽核工作会议,省医保局选取了4个地市、1个县级市介绍医保基金管理方面经验,我市作为唯一一个县级市做典型发言。
(四)借水行舟,依托互联网实现医保业务家中办。大力挖掘“互联网+医保”的路径,推出了企业立户“一链全办”、医保转移“隔空快办”、人员增减“一网通办”、基数年报“全程网办”、慢病申报“线上联办”、异地备案“手机掌办”等“不见面零跑腿”服务,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医保服务的优质便捷。8月底,我市高频医保民生事项“网办”实现全覆盖。23项医保业务可以通过小程序随时随地办理。在市范围内率先上线医保微信办理小程序,市政府政务公开2019年第56期专题介绍《市打造“互联网+全域医保”模式助力医疗服务提质增效》经验做法。
全市卫生服务工作要点
一、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
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全域城镇化发展规划,调整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健全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使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在市内基本解决。
加快市中心人民医院内科大楼扫尾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尽快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医院布局和就医流程。积极推进市中医医院新院建设,年底前完成门诊医技楼和病房楼主体工程建设以及部分装饰装修任务。深入实施“卫生强基”工程,进一步加强镇街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鲍沟、羊庄卫生院病房楼后续建设进度,确保7月份前建成使用;实施大坞、姜屯、张汪、滨湖4处卫生院门诊(病房)楼建设工程;整体迁建柴胡店镇卫生院;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开工建设北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龙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加快推进中心的规划设计、选址用地等工作,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继续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工作。按照《省村卫生室基本设备配置标准》,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消毒锅、无菌柜、处置台等基本设备配备,统一建筑外观、标牌制度等标识系统,提升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形象品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3〕14号),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农民需求、服务半径、地理交通等因素,按照村卫生室服务覆盖每个行政村的要求,科学规划和设置村卫生室。合理配置乡村医生,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
鼓励市直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纵向业务技术合作、卫生支农、定点帮扶等形式,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鼓励市直医疗卫生机构与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探索建立医疗服务联合体,共建共管,互惠共赢,真正构建初诊在基层、按需进医院、上下联动、全专结合、双向转诊的工作新模式。发展完善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等原则,依法稳妥地做好乡村医生全员竞聘上岗工作。强化乡村医生在岗培训,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能力。
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完成2013年度新农合筹资任务,实现应保尽保。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50元。优化统筹补偿方案,进一步提高门诊和住院医药费报销比例,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平均达到8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维持在15万元。调整三级定点医院住院医药费报销比例,提高市级医院中医治疗的报销比,开展1元中草药治感冒的试点工作,逐步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比例。建立在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检查确诊后回镇街卫生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其疾病诊断直接相关的门诊检查费用纳入住院报销范围制度。增加特定慢性病病种,划定特定慢性病类别,提高特定慢性病报销比例和最高报销限额,促进慢病管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按照省、市要求开展终末期肾病、肺癌等20种重大疾病大病医疗保险工作,对上述20种疾病医疗费用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理医疗费用,由大病保险予以补偿,8000元以下补偿17%,8000元以上补偿73%,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卫生局委员会工作要点5篇
第一篇
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为指引,强化思想素质教育,进一步重视青年医务人才培养
一是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局党委和团县委的有关部署,围绕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会议精神,借助“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分级传达精神内涵。进一步发挥“青年干部讲堂”的作用,组织青年参加局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干部讲座,继续轮流推荐团支部负责人参加“周一微团课”,推动团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二是做好育优推优工作。加强“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发展”的工作机制,依托“双诺双争”活动,认真做好推优荐才工作,通过组织活动,不断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团员充实到党组织的队伍中,抓好青年成才工作,彰显青年团队特色,表彰五四先进,推荐优秀志愿者,突出典型模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学习先进,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三是进一步引导青年健康发展。建立团干部培训及学习机制,进一步提高团干部的综合水平。充分利用春节、五四、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增强共青团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活跃团员青年生活气氛,引导青年健康发展。
二、以“青字号”工程为载体,积极推进共青团服务党政、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职能
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论文
1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院2011、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4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各班年龄及专业层次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二班(28人)、四班(28人)作为实验组引入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尝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一班(30人)、三班(27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教学,两组课程内容与考核方式相同。课程结束后,自制问卷对实验组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评价,并比较两组考试成绩。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研究内容与步骤
2.1实验组教学过程
2.1.1体现现代护理特色和理念把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护理岗位工作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的指导思想。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2.1.2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市志办党建工作总结
2019年,我办党建工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州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创新型“四型”机关党组织为目标,以共建共创为载体,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机关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机关党组织在实现“两个率先”中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作用。现将我办2019年党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党支部战斗力。
围绕“四讲四学”“灯下黑”整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及“建模范机关,塑过硬队伍”活动要求,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周二学习日、网络学习等方式,在保证党的常规工作正常化的基础上,引导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意识、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组织意识教育,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开展了2次谈心谈话,确保了全体党员干部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加强落实党支部建设基础性工作。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的学习贯彻工作,深化支部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机关党组织各项制度,深入开展“三分类三升级”工作,落实好“”制度,开展好“三重”“三亮”“三微”活动。坚持亮明党员身份,利用红色教育做好重温学习,过好主题党日、党员政治生日、机关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使党内生活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坚持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按时缴纳全办3名党员的1498元党费,加强了对“一卡一表”档案的规范管理。
三、加强党员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
壮医药线点灸教育研讨
本文作者:李晶晶工作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壮医药线点灸是龙玉乾医师祖传的一门医疗技法,一直保持着亲缘单线传承了百余年。当初黄瑾明、黄鼎坚、黄汉儒三位教授提出要把他的祖传技法拿出来一起研究整理提高,让更多的人学习的时候,龙玉乾医师也曾犹豫过,但是最终决定把祖传技法毫无保留、毫无条件地贡献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用他的话来说是“药线灸治我奉献,振兴中华理当先,天下人民如手足,民族团结花更鲜”[2]。假如没有龙玉乾医师的这一举动,这项技法就不可能走上大学讲堂,就不可能每年有千千万万的病患受益于此疗法。龙玉乾医师这样的胸怀和气魄无论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在当今,都是值得尊重和学习的。中医院校的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是祖传行医,有自己的一些秘方,需要学生学医以承袭。笔者从事多年的民族医药调研工作,了解到很多实用、效好的方法因为找不到传承人,或是没有很好地传承而消失殆尽,多年的医学探索经验被浪费,让人扼腕叹息。所以,每次在讲授龙玉乾医师献出祖传医技的时候,笔者都让学生们换一种角度考虑,假如他是龙玉乾医师,他会怎么做?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感恩、奉献的人文精神。虽然现代社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像龙玉乾医师一样毫无保留的把秘方拿出来的人很少,但是希望通过授课影响,让学生们在遇到祖传秘方秘法的时候,尽量地传承保存下来,以让更多的人受益,让中华医药存留更多的瑰宝。培养医学生感恩奉献的精神是必需和必要的。
引入现代科研成果,提高学生科研兴趣
壮医药线点灸是从壮族民间挖掘整理出来的一门疗法,一门技法的挖掘整理过程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涉及到科研设计、统计学、动物模型的制作、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在课堂上,适当引入一些研究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壮医药线点灸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式,为学生开启医学科研的一角,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与积极性,为其以后的科研生涯开个头。例如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研究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的影响时,如何使用“劳倦致脾虚”、“苦寒泄下致脾虚”等方式制作脾虚大鼠模型,观察壮医药线点灸对“脾主运化”的影响,观察什么项目,如何分析研究结果、如何运用研究结果论证议题等内容以增加课堂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认识。
强调施治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医疗是一个服务性行业,细节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壮医药线点灸,是用苎麻线点燃在线端形成圆珠状炭火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一定穴体或部位,所以壮医药线点灸痛不痛、是否留疤这些解释工作、操作细节,是消除患者疑虑,提高临床疗效,获取患者信任的关键。患者信任,是一剂良药。患者患病,心情本不畅,若是慢性病患者,心情抑郁更是严重。加之面对陌生的医者,疑虑、担心、紧张等不良情绪更是纷至沓来。如果医者注重细节,让患者感到医生很关心他,并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会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能获得患者的信任,不用药而病祛一半矣。所以授课时,特别注重细节的传授。例如初次经历壮医药线点灸的患者,为缓解患者紧张怕痛的情绪,第一个穴位如何选择?其次再点哪儿?点到某个穴时,预先告诉患者点灸这穴较前更痛,是什么原因等,通过这些细节消除患者的紧张,关心患者的感受。课堂上,还通过情景教学,让一些学生扮演医者和患者,余下的学生作为旁观者,让学生们通过看、演,体会在点灸治疗过程中哪一种方式、细节更能获得患者的好感与信任。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感受细节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健康教育学课程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情况的相关文献,对课程的历史发展、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国内健康教育学课程设置相较于发达国家存在基础薄弱、师资团队专业性待提高、教学方法还需多样化等问题。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开设通识课程、开展继续教育、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不同高校自身专业优势等措施,全面完善我国的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
关键词: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对比
健康教育学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对象,是医学与行为学科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贯穿于现代医学各学科的实践中。健康教育学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健康教育者面对不同层次背景的对象,选择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使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同时提高疾病管理技能。健康教育在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已成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手段。随着当前对健康教育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课程教学的关注也日渐提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健康教育学课程开设情况的相关文献,对比国内外课程的发展历史、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并分析发达国家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值得借鉴之处,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国内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提供建议。
1国内外对比
1.1发展历史
发达国家的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起步较早,“健康教育”一词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于加拿大的公共卫生文献,作为预防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健康教育在全球迅速发展,学科体系逐步形成。此后,健康行为理论的兴起推动了西方健康教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在西方各国中,加拿大被公认为国际社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倡导者,加拿大政府于1974年发表里程碑式的政策性宣言——《加拿大健康新展望》,是西方国家政府第1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出“健康促进”作为国家战略。1979年,多伦多大学创建加拿大首个健康促进专科学位。20世纪90年代,西方健康教育学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1年,美国的126所医学院校中有65%专门为学生讲授个体患者的健康教育技能,有74%向学生提供社区健康促进课程[1]。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注重以行为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的时效性[2]。日本是亚洲地区较发达的国家,1991年,大阪大学健康体育部教授大河内寿一就曾指出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的必要性[3]。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在医学院校开始创立健康教育专业。1991年,天津师范大学开设了专业大专班,之后上海、江苏、北京、广东等地也相继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当时健康教育学课程主要开设于卫生学校等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等高等学府相继创办了健康教育的专科学习,开展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4]。1993年,健康教育学曾作为“预防医学类”、“预防医学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进行设置。2002年原国家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将健康教育学列入规划教材编写计划,2004年,第1版《健康教育学》出版。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健康教育作为慢病管理的重要手段,重要性也日益提升。“十一五”期间,国家各部委出台了《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法案》等相关政策,提出“让每位医生不仅仅是治疗者更是健康促进者、保护者”的目标,开启了健康教育学的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健全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体系”,健康教育作为慢病管理的重要手段被提升到战略高度。2020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更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其专业人才培养”,“医疗卫生人员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总体而言,历经30多年,健康教育学在我国不断发展,实现了办学层次提高、授课对象扩大、理论性增强和教学手段优化。
中医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以学生视角分析基层定向医学生中医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生对中医学的了解、学习中医学的动机和目标、学习中医学的方法、对中医学教材的评价、对中医未来的看法5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教学效果与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教材内容、授课教师水平、授课方法、课程安排等相关,建议加强宣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课程。结论根据实际情况对中医学教学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层定向;医学生;中医学;教材
基层定向医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学生将来的服务人群是基层群众,工作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为主,因此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与普通医学生有一定区别。目前,国家对基层医疗服务有更严格的要求,提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医药卫生人才,以满足“小病在基层解决”的要求。中医因其“简便效廉”的优点,在基层医院被广泛应用,因此中医学在基层定向医学生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中医学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基层定向医学生对中医学授课教师、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教材设置等方面的评价,分析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制订相应对策,为提高中医学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首都医科大学2017级定向临床班和预防班的学生,参与调查并填写有效问卷的共92人,问卷应答率为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