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评估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15:38: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慢性病评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区慢性疾病防控方案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省卫生厅《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精神。切实做好我区创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下简称慢性病示范区)工作,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省、市慢性病防治工作相关政策和部署,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治,高效推进”的工作方针,不断探索我区慢性病防治的有效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确保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目标任务
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扎实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早诊早治、疾病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有效控制慢性病,切实减轻群众慢性病负担,建立完善慢性病防控长效机制,按照全国慢性病示范区考核评价方案达到各项指标要求,力争2012年12月底通过全国慢性病示范区创建工作考核验收[总评分≥750分,(其中基本分≥650,附加分≥100,核心指标总分≥180)]。
(一)工作目标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计划3篇
第一篇
根据《市区慢性病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和《2014年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要点》,结合《区卫生系统建设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区201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防制工作计划如下。
一、总体目标
(一)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居民健康档案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脑卒中和冠心病的规范管理水平。
(二)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和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为抓手,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探索适宜技术应用和长效管理模式,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有效推动全区慢性病防控工作持续发展。
二、工作项目及要求
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养老服务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7月社区慢性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给予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管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管理总有效率、管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明显,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管理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提升。
关键词: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用效果
慢性病管理现已成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慢性病健康管理对于慢性病高发人群、慢性病患者是一种系统全面的优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避免出现并发症,降低伤残率,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1]。以社区为基础实施的服务模式可以实现对慢性病的有效预防,而这也与我国老年人的关怀需求特点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特点相符合[2]。此次研究针对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7月社区慢性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60~73岁,平均(66.1±5.2)岁。研究组男19例,女36例;年龄63~81岁,平均(71.6±7.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批准。方法:⑴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⑵研究组给予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①全面调查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以患者实际病情为基础为其提供相对应的管理措施。②对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健康教育,通过张贴海报、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发放手册等方式,向患者宣传与其疾病有关的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③叮嘱患者定期进行体检,及时更新患者的身体状况信息,避免加重其病情。④给予患者日常饮食以及运动锻炼等管理,比如,禁止糖尿病患者食用高脂高糖的食物等,注意营养均衡,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合理安排患者作息时间,为患者设计合适的运动计划,提高其身体素质与机体免疫力。观察指标:⑴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③无效:患者病情无任何变化,甚至出现加重迹象[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⑵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90分为满意,60~89分为基本满意,≤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⑶利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认知领域、躯体领域、社会领域及角色领域,每项评分为100分,评估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
为全面推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切实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12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6〕44号)、《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鲁政办发〔2017〕82号)、《“健康2030”规划纲要》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慢性病防治工作相关政策和决策部署,坚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提升全民健康素质,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可预防的慢性病发病、死亡和残疾,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确保2022年通过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验收。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功能,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务,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方案
为规范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根据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切实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早诊早治、疾病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有效控制慢性病,切实减轻慢性病负担,建立完善慢性病防控机制,力争年内创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二)工作任务
1、在全区建立起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长效机制与体制。
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就诊于医院内科的1361名慢性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就诊于医院内科的1378名慢性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仍按照社区医院常规就诊流程处理,而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药学服务模式。通过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总结相关措施,分析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
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我们所说的慢病管理主要包括的具体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慢阻肺、肺结核、精神病、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1]。而上述疾病均为慢性发展的过程,但不合理的管理及控制也会导致疾病迅速的进展,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来,不少文献都提出了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的应用,相关研究表明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与转归,对患者慢性病的发展有着极大的益处[2]。笔者即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本院内科2016年及2017年期间就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分析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应用的价值与意义,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就诊于本院内科的1361例慢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高血压患者378例,冠心病患者132例,糖尿病患者261例,慢性肾脏病患者142例,肝炎患者231例,慢阻肺患者217例,年龄为21~89岁;选取2017年就诊于本院内科的1378例慢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高血压患者362例,冠心病患者153例,糖尿病患者26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151例,肝炎患者257例,慢阻肺患者191例,年龄为22~8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为就诊于医院内科的慢病。②所有慢病患者的疾病状态均处于稳定期,无急性进展。③近期无急性感染。④预计寿命>2年。⑤入组的患者均签署相关协议,同意入组。排除标准:①目前处于疾病进展期。②近3个月存在急性感染。③预计寿命小于2年。④拒绝参加该研究的妇幼人员。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就诊的慢病患者按照常规的就诊流程进行治疗及处理,不做特殊指导。1.2.2观察组对观察组的就诊的慢病患者实施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具体如下:①由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营养师及药师构成慢病管理体系。②将慢性病根据系统进行划分,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对于每个系统的慢性病进行临床药师分配。③临床药师需从药物特点、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患者本身疾病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制定出个体化的用药方案。④并且单独设置临床药学门诊,并根据病种划分不同的出诊区,患者可自行选择想要咨询的相关药物情况。1.3观察指标。对两组的就诊患者分别进行满意度进行评估,其中评分满分为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比(%)+基本满意比(%)。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IBMSPSS22.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和等级有序的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控方案
为落实省卫生厅《关于启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卫疾控字号)精神,加强我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我区决定自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意义
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统称慢性病)是影响我区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国内外实践表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区行动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策略。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利用3年时间,在全区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多部门行动综合控制慢性病社会和个体风险,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早诊早治、疾病规范化管理减少慢性病负担,总结示范区经验,推广有效管理模式,全面推动我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开展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努力推动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提高各族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提高各族市民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建立有利于主要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物质环境,逐步降低社区人群中主要危险因素,控制慢性病发病和死亡上升趋势,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纠正不良生活行为,提高整体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二、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领导机构。
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由市卫生、计划、财政、教育、公安、广电、体育、劳动、工商、妇联、老龄委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的**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有关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审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防治经费,搞好社区协调。
适应性领导在临床护理实践的应用
摘要:综述适应性领导的定义、起源、发展、理论框架演变过程及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护理问题的优化解决提供新的思路,为护患关系的改善、病人健康状态的恢复和保持提供参考。
关键词:适应性领导;慢性病护理;自我管理;临终关怀;长期护理;综述
人体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面临的健康问题,只通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对于只用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Heifetz等[1‐2]提出适应性领导的概念,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问题的解决。之后Thygeson等[3]将适应性领导引入医疗领域,把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技术及适应性分类,动员医务人员在只能由病人和/或家属进行解决的适应性问题上提供支持与帮助。适应性领导为护理实践提供了新视角,增进护患沟通,改善病人健康状况[4‐5]。目前,国外研究多集中在识别病人适应性问题,探索解决措施。而国内对适应性领导研究起步较晚,数量较少。因此,对适应性领导的概念、起源、理论框架的演变过程以及目前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促进适应性领导在护理实践中的发展,为维持病人的健康状态、减轻病人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1适应性领导的概述
1.1定义
适应性领导是指能准确识别、区分适应性问题,并促进病人和/或家属通过态度、观念、行为的改变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其最终目标是培养人们解决适应性问题的能力。
药学服务管理对社区慢性病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对社区慢性病高血压患者采取家庭医生工作室方式药学服务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8月社区慢性病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以家庭医生工作室为主,实施疾病防治工作;干预组实施家庭医生工作室和药学服务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疾病认知度、高血压复发情况、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管理后高血压疾病认知度、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慢性病高血压患者采取家庭医生工作室方式的药学服务管理,可使患者用药情况得到改善,使社区慢性病的控制率提升,进而保证社区居民的医疗效果。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高血压;家庭医生工作室;药学服务管理
当前慢性病在社区中备受重视,家庭医生具有重要服务价值。社区中慢性疾病患者较多,其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仍不能全面满足社区人群的需求。慢性病属于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指病程长、发病因素较多、病情隐匿、长时间治疗未明显好转、无相关传染性证据的疾病称为慢性病[1]。临床上主要包含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往社区用药指导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社区人群对疾病知识和用药知识的认知度较低,现在社区实施家庭医生工作室方式进行药学服务管理,使社区人群合理用药,将病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8月社区慢性病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50~74岁,平均(67.21±2.08)岁;病程1~10年,平均(5.66±1.36)年。干预组男32例,女33例;年龄51~75岁,平均(67.13±2.11)岁;病程1~11年,平均(5.67±1.3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⑴对照组以家庭医生为主,实施高血压防治工作,主要将家庭医生作为主导,实施高血压防治工作,对社区慢性病高血压患者实施相关疾病知识、治疗方法、药物服用方式和剂量等宣教[3]。⑵干预组实施家庭医生工作室和药学服务管理措施。①从治疗角度出发,将发病原理、预防工作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将健康知识向患者和家属进行普及。②依照患者实际情况,由专职药师进行管理,制定相关健康方案,对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予以记录。③将药物的种类、使用方法、剂量、时间等予以讲述,进而充分掌握用药情况,防止发生用药不合理情况,审查治疗方案,如发生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及时调整。以社区家庭医生和护理人员为工作中心,实施高血压防治工作。在社区全部人群中实施慢性病知识宣教,帮助社区人群建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从根本上预防慢性病发生。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定期随访干预,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和用药指导,重视运动训练,如跑步、散步、打太极、健身操等运动方式,帮助患者减重,为疾病恢复鉴定基础[4]。主要依据不同高血压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相应的合理、科学饮食干预,将食物的主要成分和作用详细告知患者,将不可摄入的食物予以告知,且将相关食物对应的不良反应进行讲述。尽最大能力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支持与理解,针对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物治疗的患者,由家庭医生和护理人员将药物的基础知识告知患者,并告知正确用药方法,对其用药剂量进行严格控制,针对多种不良反应予以重视,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并实施治疗[5]。定期举办慢性病用药知识讲座,将慢性病相关发生因素和用药方法予以讲解,重点讲述用药注意事项。讲座结束后,可让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治疗方法和经验,由家庭医生对其进行指导,将用药错误情况予以纠正,保证社区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性,进而提高预后效果。明确全科医护分工情况,根据医生排班,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预约,保证接受随访工作,主动指导患者在空闲时间进行就诊,将就诊的随机性和盲目性减少,将主动预约工作予以完善。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度、高血压复发情况、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69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使用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