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管理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23:57: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慢性病管理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
为全面推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切实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12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6〕44号)、《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鲁政办发〔2017〕82号)、《“健康2030”规划纲要》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慢性病防治工作相关政策和决策部署,坚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提升全民健康素质,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可预防的慢性病发病、死亡和残疾,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确保2022年通过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验收。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功能,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务,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如今,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对公共卫生机构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了更好的应对激烈的医疗卫生市场竞争,就需要在复杂的医疗卫生环境更好的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更好的满足时展需求。人才是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而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可以为公共卫生机构引进更为优秀的人才,以保证各个环节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改进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使资源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在我国医疗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入的过程中,要想更好的应对市场压力,就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人才转化为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竞争力的关键点。而绩效管理是串联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与选择的关键,属于公共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主要手段,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本文将会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机构为例对其进行分析。
1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内涵
1.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是在1954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编写的《管理的实践》中被提出的,其认为与其它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这种资源是人,具备其它资源所没有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融合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在对人力资源内涵进行理解时一般需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着手。从广义方面来讲,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一定范围内所有人口中具备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备体力和智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而从狭义方面来讲,人力资源一般是指组织内外的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可进行资配置的人力生产要素总和。实际上,人力资源并非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实物资源,也不是技术资源和金融资源,其属于一种最重要的、最宝贵的、特殊的资源,具有无限的潜力和极大的可塑性。
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得意义
医学模式是以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去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和发展规律,以及对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观察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医学模式随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而发展演变,现正处于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以下称现代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科学研究、卫生保健事业和医学教育方向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略论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指导作用。
1生物医学模式的历史贡献及其缺陷
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模式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健康和疾病问题的一种认识,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人们以生物学观点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对疾病发生的机理、治疗和预防进行了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控制了烈性传染病,大大提高了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能力,为医学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日益显露,表现在基础医学研究中,脱离人体整体性进行分割或孤立的研究,忽视人体的整体性;在临床医学中过于强调生物因素的作用,忽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妨碍了对疾病发生受多因素影响的全面认识;重医疗轻预防等[1]。现代疾病谱已发生了变化,现代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理论、新成果不断带入医学领域,医学整体化、综合化发展趋势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等这一系列重大变化,表明,现代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正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2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指导作用
医学模式的转变最根本的是思维结构和医学观的转变,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问题认识的思维结构和医学观反映了医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趋势,对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2.1完善临床思维结构,提高诊疗水平
健康管理模式的发展概况研究
健康管理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
健康管理的概念提出和实践最初出现在美国,生存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人群不断增长直接导致美国医疗卫生需求过度增长[3]。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传统的以疾病诊治为中心的卫生服务模式应对不了新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卫生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了[4]。在美国,最先应用健康管理的是保险行业。20世纪60年代,美国保险业即提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医疗保险业的管理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大部分健康人仅用很少的医疗费用,而一小部分人却不合比例地用掉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因而找到那些可能导致高费用的人并采取措施来减少他们的医疗费用对保险业来说尤为重要。应用健康管理技术可以早期鉴别出高危人群,通过健康管理减少投保人的患病风险,从而减少保险的赔付费用。健康管理既能提高个人的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个人对健康保险的信任度,又能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增加行业收益,使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双方受益[5]。20世纪90年代,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员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员工或其家属的健康出现问题会直接造成的生产率下降。有研究发现,员工的健康出现问题时,雇主不仅要花费医药开支,同时还意味着要承担因员工健康问题造成的生产效率下降而带来的损失[6]。基于这种情况,亟待出现一种以疾病预测为导向的医疗服务,维护企业员工的健康状态。只有员工及其家属的健康得到保障,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使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于是,健康管理的疾病预测模型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疾病预测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健康管理服务中。实践证明,如果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钱,则可以减少3~6元的医疗费用,再加上提高生产效率的回报,实际效益更大。健康管理通过为企业员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识别和控制疾病危险因素,从而改善其健康状况,不仅减少企业的医疗费用支出,同时能提高工作效率[7]。1990年美国政府制订了“健康人民”的健康管理计划,该计划项目是全国性的,由美国联邦卫生和社会服务部主持,每10年1次,循环反复,旨在逐步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水平。目前,“健康人民”已完成了第2个10年,即“健康人民2010”。该计划包括两个目标:一是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二是消除健康差距。政府在美国的全民健康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倡导作用,不仅指明了方向,更在政策上大力支持,使美国健康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就[8]。从兴起到发展,美国的健康管理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是医院信息系统研发、应用的领跑者。现代的健康管理以信息化、共享化为基础支撑技术,系统内信息共享的强大支撑作用使得健康管理可以为个体提供连续性、一体化的服务[9]。同时,先进的检测仪器可以科学地评估生命健康状况,降低系统风险,预测剩余寿命,为健康管理提供技术支持[10]。在美国,经过20多年的实践得出了一个结论:对于任何企业及个人都能通过健康管理获益,这不仅包括直接医疗费用的降低,还有健康相关问题的其他获益。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健康管理可以协助卫生资源达到高效合理的配置[11]。
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
健康管理在美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行业,健康管理在我国出现不到10年,其发展极其迅速,主要是由于我国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迫切而且巨大。我国人口老龄化虽然起步晚(2000年步入老年型国家行列),但速度快、数量大,在经济尚不发达、国民生产总值不高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超过经济发展承受力[12],慢性病患者人数急剧上升,慢病相关危险因素日益严重,给社会和个人均造成了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市场的迫切需要推动着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兴起和发展。迄今健康管理在我国已经发展了10余年,尽管发展过程艰难,但其理念已逐步获得了社会认可。2003~2010年共召开了7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与健康管理学术会议,就健康管理问题取得基本共识,以健康管理为主题的各类会议、论坛蓬勃开展,相关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中国的健康管理在探索中不断前行[13]。全数字化体检系统也已经在我国健康体检中得到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通过提高体检质量从而提高健康管理的水平[14]。但是目前国内健康管理仍与国际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和运营模式都还有待发展。并且我国在专业人才方面也十分匮乏,2005年国家建立健康管理师职业,希望通过正规有序的培训尽快填补我国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空白。尽管目前我国健康管理行业还未发展成熟,但其前景是非常宽广光明的。政府在健康管理发展中发挥了积极引导的作用:卫生部颁布预防性诊疗服务规范,将健康相关产业的主题定为健康管理;卫生部、保监会及劳动和社会保证部出台政策,明确健康管理是医疗保险控制的有效策略。这些都为健康管理的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健康管理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企业、保险公司,通过对个体实施个性化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节约医疗支出。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的健康管理在应用前景方面不完全与国外相同。健康管理在美国是首先应用于保险行业的,而在中国,由于现阶段非医疗性健康消费主要还是以个人支付为主,因而保险业还没有广泛涉足此领域,但从国际健康产业发展历程来看,保险业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必将进入这一领域,成为保险客户个人非医疗性健康消费的主要支付者。中国保监会于2004年连续颁发了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5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筹建批文,这对于健康保险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随着行业的发展,健康管理在保险业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15]。企业是健康管理另一重要的“用武之地”,除了健康效益(即医疗费用支出减少),健康管理还将给企业带来出勤率提高、工作绩效提高、员工流失率降低等其他效益。美国健康与生产效率管理学会(instituteforhealthandproductivitymanagement,IHPM)曾经有精辟的论述:“健康与生产效率息息相关,健康管理通过管理员工健康从而影响其工作绩效,它不仅评估健康干预措施对员工健康的影响,还评估干预措施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员工健康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预防重于治疗的观点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认同。目前健康管理在企业中主要应用在健康状况评价、医疗费用控制、人力资源分析3个方面,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随着健康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开展企业员工的定期体检及检后的健康干预,针对企业特点实施工作场所的健康管理项目将是健康管理在企业中应用的主要方向。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管理在其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首先,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是人民群众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守门人”,它可以实现全程的健康信息管理,收集详实的资料来指导医疗需求,辅助临床决策。同时,其贴近人群的特点也为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提供了便利条件[16]。目前已有一些相关研究在基层中开展起来。中国农村地区人群的慢性病知识较为欠缺,乡镇卫生院应采取主导作用加强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相关知识学习。健康教育对个人实施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十分重要的[17]。一项针对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研究中,对6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5年的个体化诊疗随访方案、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措施综合干预,结果发现采用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18]。对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和达标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9],同时可显著减少其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和社会经济负担[20-22]。总之,健康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起的年轻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发展,尽管美国已经有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很多方面可以为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但是也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健康管理还需要广大专业人才的不断努力。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健康管理都必将发展壮大起来。
本文作者:王伟刚盟胡安梅李尔曼王志凯李继光孟令权工作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石油临床医学院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和要求,认真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控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导致一些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此,我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成立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作领导小组,设有专(兼)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人员,并分工明确,职其所能,并制订详细工作方案与具体落实措施,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高职工理论水平
慢病防治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通过举办全局职工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学习培训,使参训职工在慢病防治理论上有新的提高,基本技能有新的进步,促进了我局慢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大力宣传,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
健康管理学教学体会与思考
摘 要:健康管理在国内已历经十年,无论在学科体系、产业实践,还是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近几年国内陆续有高校开设健康管理课程或本科及研究生专业教育培养,但尚未建立成熟的教育模式,也无足够的教学经验可借鉴。本文根据健康管理学专业特点,结合我校健康管理学教学体会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积极探索健康管理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健康管理学,教学,思考
当今,健康管理成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卫生部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中提出了我国卫生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确定了卫生发展的一些优先领域,如重大传染病的控制,妇幼卫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疾患和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产业发展等,最终旨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健康管理学科体系与相关技术方法则不断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实践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过程中必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国内健康管理已历经十年,无论在学科体系、产业实践,还是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医学教育也必须适应这一发展,健康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应运而生。我国已有十几所高校开设健康管理课程或开始以健康管理为专业的本科学历教育及研究生培养。因此,在医学模式与医学教育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针对健康管理学不仅要突破医学课程传统的教学形式,更要注重创新教学的探讨。
一、健康管理学特点
健康管理学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课程。
1.健康管理学是综合众多学科的新兴学科
社区药学服务论文
1社区药学服务的特殊性
社区药学服务作为发挥基础医疗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其服务目的和服务对象都有其特殊性,因此服务模式和内容也相应的有所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而对于药学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有所不同[3-4]。
1.1服务对象及重点人群
医院药学服务是针对来医院进行就诊的患者(包括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以及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主要针对长期用药者、合并用药者、过敏体质者、儿童、妇女等人群提供药学服务。社区药学服务的对象非常广泛,为社区范围内的所有居民,包括患者、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药学人员利用医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各类服务。除主要针对妇女、儿童外,对老年人、慢性患者、残疾人、精神患者和传染性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药学相关服务[5]。
1.2服务模式与内容
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包括保障医院临床药品供应模式、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主要工作内容是针对医院提供的药品,保证药品质量合格、提供合理用药咨询服务、保证药品合理使用。社区药学服务除保障社区药品供应模式、临床药学模式外,还包括疾病预防、公共健康教育模式[6],工作内容主要针对社区居民使用的所有药品提供相关的药学服务,具体包括调剂、治疗药物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信息咨询等。同时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特殊性,开展一些与健康相关的非药物服务,包括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合理膳食、优生优育等方面[7]。
老年急诊超声教学体会研究
【摘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老年患者已成为急诊主要服务人群。老年急重症相对复杂,基础疾病复杂多样、各脏器功能下降、缺乏特异性。此外,老年患者多具有主诉不清、定位不准、症状迟发等特点。综上老年急诊特征,决定了超声科医生需要知识全面,兼具急诊、老年危重病相关知识,快速、敏锐的图像识别力、判断力和过硬的超声诊断技术。文章基于作者临床教学实践和体会,提出应用多模态教学,加强新技术、新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融合,并且重视医德、人文教育和保健预防教育等,以期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全面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老年;急诊;超声;医学教育;多模态教学;人文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的进步和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世界性的问题。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据预测[1],截至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高达4.37亿,占总人口比重的31.2%。老年人因生理状态、脏器功能均不同程度下降,易罹患各种急性疾病,因此,老年急诊已成为刚性需求。据统计[2],老年人急就诊比例高于中青年,尤其是大城市(占51%),并且急诊老年死亡率明显增高(68%~71%),老年急重症花费更是明显高于中青年。超声检查作为急诊影像学检查的第一道工序,超声医生需要具有敏锐的识别力、快速的判断力、过硬的检查技术,做到耐心观察、仔细鉴别、及时确诊。因此,针对老年急诊的特征,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有望提升超声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业务素质。
1老年急诊特征和超声教学现状及需求
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疾病谱也随之发生变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肌少症等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据调查[3],79.1%的老年人患有慢病,42%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此外,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健康问题日显突出,他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心机能减退,认知速度减慢、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这就形成了老年急症患者,合并疾病多、药物反应多、夜间就诊多、主诉不清、定位不准、症状迟发等临床特点[5]。病因繁多,预后与临床表现的不平行性,使得医生面对这类急症群体时,需要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教学的目标也应该是培养临床技能和人文精神兼具的复合型医务工作者。但是,日常临床超声工作量大,每个带教老师都承担着繁重的医、教、研任务,无法做到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到诊断及鉴别诊断,全面、详细的手把手教学。医学生多以观看静态超声图像、超声报告来评估自己的判断。一旦独立面对复杂多变的急诊超声图像时,常常因为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欠缺,与患者沟通不足等原因易导致漏诊、误诊的发生。因此,在超声教学过程中,除了强调基本功扎实外,还须结合老年医学教育内容,如应具有全科观、大局观,重视多学科协作、以及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等[6],从而更好的适应老年急诊的需求。
2老年急诊的超声教学改进措施
商业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分析
1优势(Strengths)
1.1控制经营成本,降低赔付支出的动机。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得到长足发展,2010—2018年,商业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从677.47亿元迅速增长至5448.13亿元,增速居所有险种之首,其中健康险占全行业保费收入的比重从4.66%增长到14.33%。但与此同时,赔付率居高不下,医疗费用难以控制,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成本不断增加(见图1)。究其原因,一是被保险人风险特征的不稳定性和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健康险费率厘定和产品设计的难度;二是以费用补偿为主要特征的保险产品忽视了个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三是第三方付费机制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而将健康险融入健康管理,实现健康服务的全产业链闭环发展,可以从源头上提高个体的健康素质,降低患病风险,监督医疗行为,减少赔付支出,进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水平,这是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最大的内在动力。1.2控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动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影响健康险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掌握的信息不同,被保险人往往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而保险公司为了减少损失只能提高保费,导致健康险门槛被提高[2]。通常,逆向选择发生在投保环节,道德风险发生在赔付环节。而健康管理为投保人建立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网络信息平台,将分散的医疗资源有效整合,进行高效的信息传导和共享,以此实现对整个健康流程的监控和追踪,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营造了更有利于保险公司发展的市场环境。1.3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专业的营销服务团队。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据统计,2017年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是4.42%和2646元/人,较2007年分别增长50%和397%,反映出保险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3]。商业保险公司积累的客户可以成为其健康管理服务的潜在客户,前期可以通过附加和增值服务等形式对潜在客户进行深度开发。同时,保险公司可以依托专业营销服务团队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推广业务,扩大市场规模。1.4前期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从2010年开始,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开始尝试布局健康管理产业,以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自建或共建健康体检机构、专业健康管理机构、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例如,2013年中国平安与凯雷投资集团、凯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同投资美年大健康集团;2014年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潍坊市政府合作建立“保险+医疗”模式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2015年中国人寿投资香港最大的医疗集团———康健国际医疗集团,并成为最大股东;2018年泰康人寿战略投资拜博口腔医疗集团51.56%的股权,与健康险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此外,各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健康”的思路搭建健康管理平台,如2015年平安集团的“平安好医生”APP上线,太平人寿和9号健康合作推出“康讯360”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前期实践,为今后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2劣势(Weaknesses)
2.1资金投入和市场回报的矛盾。2017年,经保监会批准开展健康保险业务的公司149家,其中专业健康保险公司7家,经营健康管理服务的保险公司寥寥可数。原因在于,保险公司涉足健康管理服务领域初期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在健康管理发展不成熟、前景不明朗的阶段,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是一些资金实力强、市场规模大、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商业保险公司,更多公司持观望态度,不敢贸然进入这一全新领域。2.2资源整合能力有限。健康管理环节大体可以分为前端、中端和后端。前端即健康体检、评估和疾病预防;中端即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治疗过程,控费提效;后端即护理、康复等持续健康管理过程。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最终是要打通前端、中端和后端,形成以大健康为中心的全产业链完整闭环[4]。而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会遇到以下问题。一是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网络信息平台是保险公司进行健康监测、评估、医疗费用结算及健康追踪的重要依托,当前商业保险公司未与健康管理机构、医疗机构及医疗保险部门实现健康信息共享,各部门自建系统,管理效率不高;同时导致被保险人重复检查,医疗成本增加[5]。另外,保险公司对健康管理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即使打通数据系统,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也面临一定技术难度。二是商业保险公司在与医疗机构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因自建医疗机构或参与股权投资成本较高,又无法解决覆盖面和自主选择性的问题,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大多选择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形式,通过谈判确定合作协议。因此,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谈判能力决定了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和价格,以及医疗机构能否主动降低成本,选择最合理的诊疗方案。而商业保险公司由于掌握的健康险资金有限,无法像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一样具备较强的谈判能力,在与医疗机构的谈判中处于弱势。三是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融合度低。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健康管理产品,可以作为保险合同附加条款,将成本叠加在保费中,也可以独立定价,成为独立的产品。而这都限定在保额较大和具备较强经济实力的高端客户群体,没有扩展到大众群体,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导致其优势并未完全体现。2.3干预医疗服务的能力不足。医疗服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具备可比性,费用难估算,行为难评估。而商业保险公司作为营利性组织,追求盈利是其最高准则。在此过程中,保险公司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在缺乏一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下,无法调动医疗机构积极性,导致服务体验差、客户评价低。此外,商业保险公司不具备医疗技术评价能力,无法科学地监控、干预和评价医疗行为。
3机会(Opportunities)
3.1国家政策的支持。2012年《关于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2〕73号)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部政策规范,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创新健康保险产品,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构建健康服务产业链,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2017年,国务院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最大的亮点便是加入了健康管理服务与医保合作的内容,并且专章规定。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法律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3.2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2017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5亿人,占总人口的11.4%。与其他人群相比,老年人口患病概率更高,医疗费用需求更大,占用的医疗卫生资源更多。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失能老人数量增加,老年人口护理、照料需求也日益增加,对健康的渴求越发强烈。此外,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居民慢性病负担日益加重。慢性病影响因素复杂,病程长,死亡率高,需早发现,早干预治疗。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对健康的威胁,为健康管理服务介入居民健康周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3国内市场的广阔前景。大健康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成为驱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从产出规模来看,全球健康支出占GDP的比重逐渐增高,并且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美国作为健康产业最发达的国家,2011年健康产业支出占GDP的比重已达17.6%,人均医疗健康支出8658美元。我国健康产业虽发展较晚,但近年来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见图2)。%%%%%从产业结构来看,根据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可将健康产业分为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养老五大产业群。目前我国医疗产业和医药产业比重较大,以健康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健康保障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市场规模尚小,具备良好的发展空间[6]。3.4国际成功经验可借鉴。健康管理在发达国家发展已相对成熟,也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美国既有以蓝盾(BlueShield)、蓝十字(BlueCross)为代表的传统医疗保险机构,又有凯撒医疗集团(KaiserPermanente)、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Group)和安泰保险金融集团(Aetna)等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形成的新型健康管理机构。其中,凯撒医疗作为美国最大的健康管理组织,拥有2万名签约医生、20万雇员,为30%左右的美国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凯撒医疗通过自建和合作的方式建立了保险公司、医院、医生集团三位一体的封闭体系,形成了提供医疗服务并进行支付的商业闭环,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实现了自负盈亏的高效运行,业务范围涵盖了慢性病管理、健康规划、医药科技、健康基金、健康保险、医疗服务、护理保健、医疗信息系统研发和疾病预防控制等整个大健康产业链。英国保柏集团(BUPA)和纳菲尔德健康中心(NuffieldHealth)致力于在国家卫生服务模式(NHS)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其中,保柏集团是英国最大的健康保险公司,约70%的业务来自健康保险,业务已辐射全球,通过并购和合作的方式经营医疗和护理机构,建立健康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和护理服务,与保险业务实现了深度融合[7]。
健康管理行业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公众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管理产业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因此,健康管理领域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掘产业的需求潜力,寻求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与环节,促进和规范健康管理行业的有序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
关键词:健康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发展
一、健康管理的概念及现状
健康管理是指以现代健康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健康和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理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理论基础,以治未病为指导目标,运用现代医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检测和评估,并提供健康咨询,指导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进行有效健康干预和连续追踪服务的医学行为与过程,旨在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对于健康的需求已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向疾病预防、日常保健和健康促进等方面扩展,健康管理在国内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健康产业中社会有效资源的投入不断增长,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在2016年开始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以“大健康”建设为导向,把提高全民健康管理水平放在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将健康管理从医疗转为预防为主,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转变健康领域的发展方式,显著改善健康公平,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这为健康管理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我国的健康管理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改善人民健康状况、降低医疗开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行业发展仍处于成长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健康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专业人才短缺。行业构成主要是一些健康管理公司、健康体检中心和健康网站,在主营业务之外附加或多或少的健康管理服务,业内尚未形成统一的业务范围和监管标准。如体检机构主要进行健康检查和体检数据的采集,以疾病检出为目标,预防作用不明显;健康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主要提供一些健康常识和医疗信息服务,对健康风险评估、健康规划、干预等服务提供不足;而街头一些健康管理服务门店则是通过利用一些简单的健康咨询、检测和评估手段,达到销售保健品和保健器械的目的。健康管理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低,知识体系不够健全,很多既没有医学专业背景,也没有相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经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不足导致无法胜任提供良好健康管理服务的职责。第二,健康管理市场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供需两不旺的问题。受众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群,社会公众虽然意识到维护健康的重要性,但健康管理的理念尚未建立,对健康管理的认知度不高,重视度不够,无法做到提前预防、积极干预。第三,健康管理预防特色不突出,主要集中于慢性病管理及康复管理,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管理薄弱。健康资料管理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居民健康数据收集系统。为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应尽快完善健康管理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建设重点,促进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
二、建立系统科学、完善合理的健康管理体系,促进和规范健康管理行业有序发展
第一,合理构建健康管理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三种企业类型。一是在公立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开办健康管理中心,借助医院全面的医疗资源和高端的硬件设施,提供高水平的健康管理服务。支持高校、医院、科研机构与企业研发与健康管理相关的健康监测软件和便携式设备。二是鼓励开办民营健康管理连锁机构,发挥其经营机制灵活、服务态度好、硬件设施新、网络覆盖广等优势,提高其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三是利用健康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通过与各级医院联网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充实营运业务范围,提供从体检、咨询,到诊疗、康复、保险、家庭医生等一系列服务。第二,培养健康管理专门人才,规范健康管理师培训。健康管理是涉及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要求较为全面的医学专业背景与各学科整合的医学理念。应对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部分医学院校或已成立健康管理学院,或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具有全面系统透彻的健康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健康管理师”是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实施者,应提高健康管理师的准入标准,加强对健康管理师证的监管力度,增加其考试的内容和难度,提升其专业理论水平,使健康管理师成为集保健师、营养师、心理师等多职业特点于一身的综合性职业,能够为顾客提供“全周期”和“可持续”的健康管理。“全周期”包括采集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制定个人健康促进计划、提供健康咨询与指导。“可持续”包括健康数据的持续维护和管理的持续跟进,通过进行长期跟踪和督导服务,指导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养成,将大部分疾病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第三,分层预防,扩大健康管理服务对象。针对健康管理需求的不同层次,采取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即无病预防,面向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给予科学、专业、系统、个性化的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和保健规划与指导。在疾病(或伤害)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改善健康状况。二级预防,又称为临床前期(或症候前期)预防,针对疾病人群,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监控危险因素,延缓疾病进程,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配以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指导。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在治病的同时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国健康管理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技术渐趋成熟,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应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快扩张健康管理的受众,从最容易被接受的二、三级预防做起,先满足已患病人群的康复需求,再逐步影响亚健康人群,最终覆盖健康人群。第四,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公众健康管理意识。加大健康宣传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医学专家开设健康科普讲座,帮助公众了解科学的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在医院、社区、学校设立健康管理中心,中小学配备健康教育导师,开设医学卫生健康常识课程。推动社会各界对全民健康的重视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