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分析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11:48: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旅游消费分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性别差异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摘要:旅游活动是一个存在性别差异的社会发展产物,旅游者消费行为与性别有莫大关系。随着社会发展,男女旅游者呈现出不同的消费倾向,针对不同性别群体消费特点,旅游供应商应积极的进行旅游产品、销售方式、宣传方式等方面调整,以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实现良性发展。
关键词:性别;旅游者;消费行为
随着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旅游市场发展态势强劲。旅游消费市场在经济创收方面贡献突出,不同性别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呈现不同的消费倾向。
一、不同性别旅游者消费差异
作为自主旅游群体,大学时代是自主选择旅游方式的开端。通过研究发现:大学期间,女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强于男大学生,旅游态度比较积极,旅游动机更加明确,整体旅游感知高于男大学生,旅游多与文化有关。在国内城镇居民出游的性别构成中,女性的出游比重保持在52%左右,大部分为时间和资金较为充裕的女性白领。(一)不同性别游客出游动机差异。男性在“求动”心理驱动下,追寻一种身体机能挑战,旅游动机更倾向于体育锻炼、探险、度假等;女性在“逃逸放松”方面的动机更为强烈,在“求静”心理的影响下,女性更在意身心的健康和疗养,同时表现出强烈的购物动机、浪漫动机、文化动机等。如在香港购物团中,女性旅游者的比例可以达到70%-90%。(二)旅游目的地选择差异。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包括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便捷程度、目的地安全性、公共基础设施、旅游环境等。而女性群体对这些因素尤为敏感,安全问题成为女性外出旅游首要考虑的因素。相比之下男性更容易受货币政策以及本地旅行社的宣传力度的影响。(三)不同性别游客购物消费差异。携程的《2017中国女性出游意愿及行为报告》显示,80%的女性将旅游作为首选休闲娱乐消费;七成以上女性每年旅游消费超1万元,比男性高61%;旅游消费在2万元以上的女性占比38%,比男性高30%。女性消费比例大大高于男性,成为消费的主流人群。51%的女性对打着商品没有抵抗力,冲动性购买表现突出,而购买后物品闲置率明显高于男性。男性在消费方面更注重实用性,闲置率较低。商品的独特性、便捷性、实用性成为购买的主要推力。
二、消费差异形成的原因
高校教师旅游消费分析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教师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强烈的外出旅游愿望。截至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共有1778所,教职员工多达147万余人。目前,高校教师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旅游业者对高校教师的旅游需求缺乏深入认识。一些学者对高校旅游市场和高校教师家庭文化消费现状进行初步的研究和实证分析(彭丹,2005年,陈同庆、李凡,2007年),但针对目前国内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少之又少,对广州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更是处于空白.本文在对广州大学生城十所高校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广州市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高校教师这一旅游客源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基础。
二、高校教师旅游消费的形成
1.充裕的闲暇时间
根据目前我国高校法定或学校规定的假期安排,每年寒暑假有将近70天的时间,周末有60天的时间,以及“十一”黄金周假期等。高校教师与其他人群相比,其闲暇时间比较多。
2.相对较高的经济收入
旅游购物消费规范化利益分配链分析论文
一、旅游购物消费的现状分析
1.基本数据
(1)导购规模:据2001年《中国旅游报》的一项调查显示,95%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经历过导游导购,81%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参与过导购消费,96%的导游人员承认其在带团过程中进行导购活动。
(2)购物比重:我国旅游者的平均旅游购物消费占旅游总消费的比重已由1996年的15.7%,上升至2001年的20.3%。据马来西亚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01年中国旅游者在马来西亚一地的旅游购物消费达4000元/人,其中70%来自导游导购。
(3)购物满意度评价:根据2001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中的有关数据计算,41.7%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的旅游购物表示反感。
2.旅游购物消费的基本特征
个体审美自助旅游行为消费规律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自助旅游行为的影响分析;自助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自助旅游的负面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自助游对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自助旅游对旅行社产品的影响;自助旅游对饭店产品的影响;自助旅游对旅游吸引物的影响;自助旅游对旅游购物的影响、自助游对旅游审美的影响:自助游和旅游审美;自助旅游和旅游文化、自助游对多元文化的影响:自助游促进出版事业的发展;助旅游引领时尚文化的传播;自助旅游促进了自立精神的传播与发展;自助旅游促进语言学习;自助旅游增进环保意识、自助旅游的直接影响、自助旅游和体验经济、自助旅游和科技发展、自助旅游和文化保护、自助旅游市场的管理难度、损失内需的出境自助旅游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自助旅游是相对于团队包价旅游而言的一个概念。目前,旅游市场上活跃着很多旅游目的各异消费行为个性化的自助游者;另外,随着私家车的增多,自驾车游也方兴未艾。行家预言,深具个体审美旅游目的的自助旅游方式可能会成为未来旅游消费的主流,自助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社会及传统的旅游供给体系将产生影响,本文对此作了浅显探讨。
自助旅游是指旅游者不通过旅行社等旅游机构来安排形成的旅游活动。自助旅游(independenttourism)是相对于团队包价旅游(packagetourism)来讲的一个概念。国内目前较为认可的自助旅游的另一种称谓是背包旅游,与之较适应的旅游者被称为背包客;此外,作为新兴的另一种特色旅游形式的自驾车也被包括在自助旅游范围中。国外自助旅游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尤其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拥有一定数量的背包客,而且欧美发达国家的自驾车游市场也已形成规模。中国当代旅游起步时也以入境旅游为开端,改革开放初期,很多欧美背包客活跃在具备全面旅游资源的滇西北,阳朔,川西、青藏高原等地区。目前,中国的自助旅游已经初步形成在时间上空间上有特征的旅游流,自助旅游者的旅游线路也已经基本成熟。对于自助旅游行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直接影响到旅游市场细分与管理,掌握自助旅游者的消费规律和实际影响,能对潜在即将形成的自助旅游群体的消费行为能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区域旅游的中长期规划。
1自助旅游行为的影响分析
1.1自助游对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
1.1.1自助旅游对旅行社产品的影响
旅游景区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与旅游景区传统营销方式相比,网络营销的优势日益凸显,发展前景广阔。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旅游景区网络营销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旅游景区网络营销虽然具有优势突出、机遇较多的特点,但面临的挑战和劣势同样十分显著。在此背景下,基于4P理论对旅游景区网络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旅游景区;网络营销;SWOT分析;4P理论
目前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旅游景区比较通用的做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4年美国8700万出国旅游消费者中,有76%的消费者是通过网络来获取旅游信息并定制旅游服务产品的,当年全美在线旅游业务总额达到1300亿美元。截至2014年,我国与旅游行业相关的网站已经达到12000余家,同比增长4%。越来越多旅游消费者愿意在网络上设计自己的出行路线并定制所需的旅游服务产品,这对旅游景区网络营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赢得网络营销意味着赢得了旅游景区发展的美好未来。
一、旅游景区网络营销SWOT分析
(一)旅游景区网络营销优势(S)分析
一是营销效果更好。网络媒介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几乎不受时空限制。不同于电话、纸质传媒,网络媒介可以将景区具有优势的旅游产品以图片、视频等方式迅速展示出来。特别是在社交媒体的支持下,旅游景区可以与旅游消费者进行实时的双向沟通和交流,从而大大提升旅游景区营销信息的传播效率和效果。[1]二是营销成本更低。网络营销无需店面、也不需要派人常驻,加之旅游景区可以借助网络营销平台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可以大大节省旅游景区营销成本。三是营销覆盖面更广。一方面网络营销可以将旅游景区资讯迅速传递给旅游消费者,另一方面网络营销可以让景区便捷地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使景区营销覆盖面更广。四是进一步优化旅游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通过网络营销,旅游景区可以根据旅游消费者信息为其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产品,旅游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旅游景区提供的微博、微信平台等提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定制旅游服务产品,从而使双方的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得到最大优化。[2]
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影响要素思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国内旅游的飞速发展.2010年国内出游人数达2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580亿元,比上年增长23.5%[1].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居民外出旅游的需求逐渐增强,农村旅游市场显现出其巨大的开发潜力[2].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已开始关注农村旅游市场的开发,许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出发,对农村旅游市场进行研究,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白廷斌[2]等人在2003年就意识到农村旅游市场的潜力,并选取云南作为具体案例,分析了以云南为目的地的国内农村旅游市场的三个层次,并提出相应的开发措施;此外,赵宇英[3]针对诸暨市的具体情况,也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还有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到农民旅游者的特征,如:王瑛[4]等针对我国农村旅游市场的现状,并结合农民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提出开发农村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郑岩、郑阿丽[5-6]结合新农村建设,并针对农村居民旅游特征,提出开发农村旅游市场的路径;徐海军[7]等在分析农村旅游市场的潜力、特征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背景下开发农村旅游市场的策略;黄浏英[8]等针对我国农民旅游消费及年龄、学历、出游目的等特征,提出升级农村旅游市场的对策建议;黄玮[9]以浙江省为例对农民旅游消费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应重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及如何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叶德珠[10]等通过模型的构建分析了农村居民时间偏好结构特征,指出农民旅游消费不足的原因及形成机制,但并没有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可以发现,学者大多是针对农村旅游市场的特征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研究相对较少,即使有涉及,也只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没有涉及定量分析.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进行定量分析,不仅有利于农村旅游市场开发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有利于企业界针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模型变量的选择
1.1影响因素
经济学理论认为,消费者收入是决定其需求的重要因素,是需求得以实现的客观必要条件.随着收入的变化,人们的需求也跟着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总需求水平与收入成正向相关关系,收入越高,需求水平也越高[11].而消费是总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很多,由凯恩斯消费理论可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12].所以,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其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决定的[12].旅游是人们离开惯常环境到外地参加旅游活动的过程[13],从旅游的全过程来看,旅游者从家中走出,最后再回到家中.在这个过程中,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形成一个闭环的系统[14].其中,处于纽带位置的交通条件对旅游者的活动影响重大,因此,影响旅游者消费的因素除了收入、消费习惯、周围消费水准外,还应包括交通设施的质量.除此之外,居民储蓄、消费者个人偏好、心理预期等因素对消费也会有影响,但有些数据不便于获取,考虑到论文的严谨性,本文讨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公路营业里程、铁路营业里程五个因素对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消费的影响.
1.2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设置
本文将农村居民的人均旅游消费作为被解释变量Y,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1、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2、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X3、公路营业里程X4、铁路营业里程X5作为解释变量.
疏导旅游后悔情绪战略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理论基础评述;旅游后悔的行为表现实证分析;结论、管理借鉴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消费者行为研究结果是市场拓展策略制定的基础、后悔情绪可引发不满和消费转移、旅游者行为作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分支方向之一、后悔被定义为产生于认知的消极情绪、国外心理学取向对消费者后悔心理的研究结论是不一而同的、当消费者购买后,后悔和满意可能同时出现、研究设计及数据说明、采用统计分析软件Matlab7.01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各项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总体分析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后悔是全面解释消费者满意度和后续行为意图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梳理了消费者后悔心理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旅游者后悔心理的基本定义和成因。在此基础上,对实证调查资料使用因子分析法总结出旅游后悔心理的后续行为表现为5类: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和借鉴经历调整心态。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较女性更容易“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及“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方式表达自己的旅游后悔心理;个体所学科别的差异对采取这5种行为方式来表达旅游后悔心理没有明显的差异。本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旅游后悔心理实证研究的不足,为旅游目的地经营者有效疏导旅游后悔心理提供了战略层面的参考。
[关键词]旅游后悔心理;后续行为特征;因子分析;方差分析;认知
1引言
消费者行为研究结果是市场拓展策略制定的基础。消费者行为研究中所强调的消费者动机、感知、期望、满意度、感知价值等行为变量最终是为了更好地预测消费者未来的行为意图。消费者后悔心理是消费者对所使用或体验产品不满的直接反应,此种心理及其后续行为被认为是全面理解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满意度和解释多种售后行为(例如在购买意愿、品牌转换、投诉及口碑传播)的重要因素。对消费者而言,后悔情绪可引发不满和消费转移,事实上,简单的一个后悔期望就足以改变消费者的后续购买行为。
旅游者行为作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分支方向之一,其研究方法和范式上和消费者行为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活动的特殊性导致旅游者后续行为表现的多样化。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有相关旅游体验后,其后悔心理所导致的后续行为表现对旅游目的地稳定和发展客源意义重大。从学科研究角度看,国内外从后悔心理角度对旅游者后续行为表现的研究尚显缺乏。
旅游消费研究进展论文
一、旅游消费的早期研究工作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旅游消费的专门研究较为少见,主要的工作是附带在相关专题或系统研究中进行的。从国外100余年的旅游研究史来看,尚未找到专门系统研究旅游消费的著作。从近期研究动态来看,也未将注意力摆在旅游消费的系统研究上来。从国内的旅游科学研究情况来看,旅游消费的系统研究已经起步,但从严格意义上来看,相关学科所作的工作更多。
旅游消费的研究,已有工作大致可从两条线索中追溯:一是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二是从旅游科学研究中附带或从其他相邻科学角度所从事的专题研究。
1.从消费经济研究中产生的旅游消费研究成果
从消费经济角度探讨旅游消费问题,在我国是尹世杰教授最先敏锐地感觉其意义,并率先倡导的。还是在80年代初期,尹世杰教授就指导研究生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同时他也认为董辅@①较早就具有旅游消费经济思想,主要是旅游资源价值问题和旅游资源开发保护问题的研究。实质上,在80年代就有从基本理论研究入手进行探讨的,如龚晓宽、宋维真的研究,但是总的说来未形成体系,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主要从消费文化的角度,涉及了旅游消费的研究,1994年底,由《消费经济》杂志社首先发起的消费文化的讨论中,就出现了许多观点,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旅游消费的研究,如尹世杰教授认为消费文化包括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人们精心创造的实物生活资料和精神文化产品,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消费行为;周淑莲等则认为与旅游密切相关的茶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等是消费文化在消费品上的表现,风俗、风格、地方特色等是在消费方式上的表现。这些认识,与国内国外旅游文化研究的范畴有十分类似之处,当然,也是各有侧重。值得指出的是,消费文化对旅游文化的较细致的研究也有成果,如梁琦对生态旅游消费的研究;近年来兴起的闲暇消费研究,也有不少涉及了旅游消费问题,如曹茉莉的工作;从旅游消费的分析入手进行部分预测的研究工作也有开端,如池进的工作。
旅游发展营销策略论文
一、常宁市旅游发展环境的SOWT分析及发展策略
常宁市旅游发展环境的SOWT分析。为了更好的分析宏微观市场对常宁旅游的影响,现运用SWOT分析法对常宁旅游进行分析。结合常宁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明确常宁旅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常宁旅游下一步的营销做出进一步的决策和依据。
二、常宁市旅游发展的市场定位
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市场细分可以了解常宁旅游客户群体的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等旅游消费特征。做好调研工作能更好的确定目标群体,并提供有效的营销措施。在市场调研和市场细分中,主要采用定性专家调査方法和定量的问卷调査法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衡阳旅游者大多进行旅游消费。旅游前会对旅游的景区进行初步的了解,旅游的消费人均在800元以下。旅游消费的决策者主要是以女性家长为主。旅游天数上主要是一日游和周边旅游为主。在出行方式上,主要是以自驾车和参团旅行社为主。在旅游地的选择上,主要还是在周边旅游为主。在出游时间上,多选择周末和法定休息日。在对景区的的具体了解上,网络和朋友介绍是主要的了解途径。在旅游的方式上,主要还是以单位组织和家人一起居多。在去是否选择常宁旅游上,更多的人是看情况,可见常宁的旅游目的地并不是很明显。充分了解客户的旅游习惯和旅游倾向,可以为常宁的营销作出可靠的营销依据。常宁旅游应从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的角度出发,以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感悟、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为主要旅游产品,做响“文化休闲”旅游品牌。以立足大湘南、面向长株潭、拓展珠三角为市场目标,先近后远,先易后难,逐步发展。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动机,将目标人群分为以下几种:文化休闲人群、生态度假家庭、康体养生人群、文化感悟人群、户外探险人群、周边城市周末休闲人群。结合目标人群的分布,可将目标市场分为三类:(1)核心市场:周边城市及省内主要城市(长株潭、衡阳、郴州、永州、邵阳、娄底)、珠三角城市群、武汉都市群;(2)拓展市场:重庆、贵州、广西等地大中城市居民,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唐城市居民;(3)机会市场:到南岳等地旅游的游客,港澳台及海外游客,国内其他省市游客。
三、常宁市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
1.常宁旅游发展的产品策略。根据“资源、市场”两极对应、“资源—市场—主题—产品”即RMTP四位一体的旅游产品开发理念,结合规划区旅游资源赋存、资源组合状况、产品转化途径和旅游市场需求等要素,确定常宁市旅游产品体系,主要包括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大义山自然保护区、塔山瑶族村寨、天堂湖)、观光旅游产品(天堂山风光、大义山竹海、印山石林、万亩油茶林、西江峡谷)和专项旅游产品(庙前古民居、中国印山、瑶寨风情、天堂山、大义山、西江漂流)等三大类旅游产品。
旅游消费信贷提升生活质量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培育和发展我国个人旅游消费信贷的对策思考;结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旅游者向银行借款用于个人旅游消费的一种信用消费形式、我国银行业开展了多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旅游信贷消费主体、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消费者收支预期不确定、旅游信贷消费提供者、利益驱动乏力、信贷申办程序过于复杂、旅游信贷消费的环境、正确选取旅游消费信贷的市场定位、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更新银行的经营理念、简化银行信贷手续、发挥旅行社在旅游消费信贷市场中的中介作用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旅游消费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消费热点之一,然而旅游信贷消费却在我国发展缓慢。文章分析了我国个人旅游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在我国要培育和发展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应当采取引导旅游消费者转变观念,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更新银行的经营理念,简化银行信贷手续,建立个人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迅猛,旅游消费信贷也应运而生,它是旅游者向银行借款用于个人旅游消费的一种信用消费形式。据统计,2006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13.8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8800多亿元人民币。在此形势下,商业银行积极拓展新业务,大力发展旅游消费信贷业务对我国金融业和旅游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银行业开展了多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然而目前我国开展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的银行却不多,即使有些银行开办了这一业务,也是发展得极其缓慢。据了解,较早推出旅游贷款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已经不提供单独的旅游贷款服务,将旅游贷款与其他一些品种贷款一并归入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此外,2005年中国农业银行叫停了包括旅游贷款业务在内的5类个人贷款业务。西方国家的成功实践证明,旅游消费信贷能够实现银行、消费者和旅游业“三赢”,在我国却没有形成应有的热潮,针对其原因和我国今后大力发展旅游消费信贷的对策,本文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旅游信贷消费主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旅游管理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