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技术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5:29: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旅游技术创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旅游技术创新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浅析

摘要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要实现收益递增,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对我国旅行电子商务网站市场前景、产品策略和盈利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其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我国旅行电子商务网站未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网站电子商务技术创新收益递增个性化

1引言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现已成为亚洲旅游大国,今后20年,中国还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2004年全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08亿人次,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长18%和10%。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100万人次,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长24%和11%,有望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4位。旅游外汇收入达255亿美元,有望超过德国和英国,跃居世界第5位。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每年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将达到1.37亿之多,每年出境、出国旅游者也将有1亿。

我国国内的旅游市场潜力同样不容小觑,虽然现在国内旅游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还很小,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的旅游意识正不断被激发起来,2004年数据表明,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9.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9%和3.1%。

2020年后我国的旅游业将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段,届时电子商务和网络产业也将趋于成熟,2004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逾9000万,网上消费市场商机无限。在这种背景下,旅游、电子商务、互联网络的迅速融合将不可避免,并创造出难以估量的价值,网络旅游将推动IT领域内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将为旅游业界带来新的生机。

查看全文

旅游产业融合机制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民收入不断提高,闲暇时间越来越多,旅游阅历越来越丰富,旅游消费者从原来物质方面的需求转变为对精神享受和旅游高品质体验的需求,旅游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必将影响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选择。面对旅游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旅游产业融合所生产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新业态(会展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旅游地产、旅游演艺、体育旅游、旅游电子商务、民俗旅游等)是满足新时期消费者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旅游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新时期,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热点,掌握旅游产业融合规律对推动我国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大多关注旅游产业融合的应用型研究,如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特征、模式、路径、存在问题及对策等,很少涉及旅游产业融合普及性的理论研究,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融合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进行研究,期望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十三五”规划期间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旅游产业融合概念界定

产业融合对旅游业巨大的推动作用早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国内有关旅游产业融合的学术讨论和各项政策不断涌现,使旅游产业相关科研成果不断被转化为生产力。但是,截至目前,学术界对旅游产业融合的定义并未形成统一意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10余种,例如:徐虹强调“系统理论的渗透”、严伟强调“产业结构的变化”、程锦等强调“产业关联的作用”等。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融合进行定义时主要侧重于旅游产业的关联。本文中所提到的旅游产业融合是指当在遗传机制作用下所继承的原有惯例不能带来满意的利润时,旅游企业重新搜寻和创造新的惯例,将有针对性地与目标产业进行融合作为旅游产品创新的主要路径,通过市场选择机制的作用,继而引起同行的模仿和追随,最终扩散至整个旅游产业的过程。旅游产业融合的主体是真正生产融合型旅游产品和提供相关服务的各种线上线下旅游企业,这些旅游企业直接或间接生产和培育出各种旅游新产品和旅游新业态,客体是各种融合型旅游产品和旅游新业态,包括实体型产品与服务型产品,旅游产业通过自身或其他行业的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关联带动性很强的综合性、战略性产业。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激励机制

旅游产业进行跨界整合以及生产融合型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两大方面。激励机制是旅游产业融合产生的重要因素,对旅游产业融合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外部激励。外部激励基本上是在人类社会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外部激励一方面给旅游产业融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包括旅游行业内部的压力和其他行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给旅游产业融合带来了发展的动力,旅游产业借助外力帮助实现自身产业融合升级。影响旅游产业融合的外部激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不管是20世纪60年代的航空技术,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科技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之大已毋庸置疑,进入21世纪,在“互联网+”时代,高新科技正影响着人们生活,其中移动互联网、虚拟科技等技术正推动旅游业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随着各种高新科技的涌现,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往关注旅游生活中的吃、住、行等基础层面发展为逐步重视旅游活动中游览、娱乐、体验等深层面,旅游产业融合创造的多种新型旅游产品正是人们强烈的旅游需求下的产物。随着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的强力推进,旅游企业通过与这些高新科技的融合,在市场营销、信息搜集、企业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景区门票销售系统、酒店网络预定系统、旅游旅行社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等,大大提高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第二,产业分工的升级。按照传统产业分工,一、二、三产业分工非常明确,彼此并没有太多交叉与结合。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整体经济条件的持续向前发展,人们可随意支配的闲暇时间和收入呈逐年涨幅趋势,因此,人们外出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外出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从而导致旅游市场需求个性化、多元化,要求旅游产品种类多元化。随着旅游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线上线下的旅游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经济效益,必须根据消费者需求生产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但是,我国传统的产业分工体系由于相互交叉和结合的内容很少,因此根本无法满足新时代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因此,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各种产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进行重新分工和升级是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内部激励。内部激励是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相关旅游企业自发的内在力量,这种内在力量在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旅游产业融合的内部激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旅游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具有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旅游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过于依赖原有的市场惯例,止步不前,便会陷入被动,并逐步退化。因此,旅游企业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才能不断保持与提升自身的优势,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较高的创新能力正是旅游企业不断学习和提升的重要体现,其中,旅游产业融合型旅游产品是旅游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集中体现。第二,高端旅游复合型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各类智力资源的竞争,尤其是专业人才的竞争,专业人才作为旅游企业宝贵的无形资源,是旅游企业相互争夺的焦点。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之下,旅游产业将与农业、工业、文化和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衍生出更多旅游业态,新旅游业态的出现必将需要新型旅游人才的加入,这些高端旅游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整个行业的“领头羊”,他们为旅游产业融合制定方向和目标,从而引领整个行业积极健康发展。

三、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查看全文

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探析

在我国,广西一直以其宜人的气候以及美丽的风景著称,其休闲旅游行业经济是广西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经济作为广西区域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其具体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有效推动广西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农业技术与休闲行业有效结合,共同构建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以休闲旅游行业经济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技术的发展创新也能促进广西休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就能保证两者相互推进、共同进步,同时对于广西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也有着莫大的好处。因此,如何采取措施,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构建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成为了当前人们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1将休闲行业与农业技术发展有机结合

将休闲行业与农业技术发展有机结合是保证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合理构建首要前提和保障。如果两者没有有机结合,只是在形式上结合,最终就会导致两者貌合神离,无法真正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光体验,最终也无法达到推动广西休闲旅游行业以及农业技术行业发展的目的。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其实就是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广西的休闲旅游行业完全地渗透着农业技术相关的内容,同时广西农业技术的发展也要充分融入休闲旅游的相关元素。例如,铁皮石斛是广西的道地名贵保健中药,有“仙草之首”的美称,能够有效滋养五脏,具有良好的养生功效。但在前来广西观光旅游的游客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了解广西有关铁皮石斛的相关种植知识及保健功能,而使得广西铁皮石斛种植行业发展堪忧。而通过构建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在观光客较多、人流量较大的旅游观光地区进行铁皮石斛种植及使用功能的相关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广西铁皮石斛,同时也可以与一些旅游公司合作,制定铁皮石斛宣传手册,生产优质的铁皮石斛鲜条进行销售,或在农家乐、酒店等地方当作特色产品销售等。除此之外,也可以在铁皮石斛种植的地区组织安排游客进行种植、采摘体验,不仅能够有效保证广西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推进广西休闲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广西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

2保证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富有地方特色

要想有效构建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广西休闲行业的发展与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广西特色。当前,地方区域特色的严重缺乏是广西休闲旅游行业及农业技术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构建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要想保证其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使其具有广西的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为每一个前来观光体验的人们留下不一样的影响,使其有更加新奇的感受,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光体验,为广西经济放入发展提供动力。广西的休闲旅游企业应加强与当地农户的合作,引进资金来修缮农户住所,将其统一规划建设,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投入,组织当地居民加入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引进更多的休闲农业项目,引导游客住到农户家中,使其在娱乐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广西当地民俗农业文化,在发展旅游行业的同时有效地推广广西农业技术。

3合理建设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园区

查看全文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研究论文

摘要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要实现收益递增,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对我国旅行电子商务网站市场前景、产品策略和盈利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其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我国旅行电子商务网站未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网站电子商务技术创新收益递增个性化

1引言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现已成为亚洲旅游大国,今后20年,中国还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2004年全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08亿人次,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长18%和10%。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100万人次,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长24%和11%,有望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4位。旅游外汇收入达255亿美元,有望超过德国和英国,跃居世界第5位。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每年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将达到1.37亿之多,每年出境、出国旅游者也将有1亿。

我国国内的旅游市场潜力同样不容小觑,虽然现在国内旅游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还很小,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的旅游意识正不断被激发起来,2004年数据表明,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9.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9%和3.1%。

2020年后我国的旅游业将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段,届时电子商务和网络产业也将趋于成熟,2004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逾9000万,网上消费市场商机无限。在这种背景下,旅游、电子商务、互联网络的迅速融合将不可避免,并创造出难以估量的价值,网络旅游将推动IT领域内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将为旅游业界带来新的生机。

查看全文

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研究论文

摘要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要实现收益递增,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对我国旅行电子商务网站市场前景、产品策略和盈利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其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我国旅行电子商务网站未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网站电子商务技术创新收益递增个性化

1引言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现已成为亚洲旅游大国,今后20年,中国还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2004年全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08亿人次,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长18%和10%。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100万人次,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长24%和11%,有望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4位。旅游外汇收入达255亿美元,有望超过德国和英国,跃居世界第5位。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每年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将达到1.37亿之多,每年出境、出国旅游者也将有1亿。

我国国内的旅游市场潜力同样不容小觑,虽然现在国内旅游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还很小,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的旅游意识正不断被激发起来,2004年数据表明,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9.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9%和3.1%。

2020年后我国的旅游业将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段,届时电子商务和网络产业也将趋于成熟,2004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逾9000万,网上消费市场商机无限。在这种背景下,旅游、电子商务、互联网络的迅速融合将不可避免,并创造出难以估量的价值,网络旅游将推动IT领域内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将为旅游业界带来新的生机。

查看全文

西部地区旅游升级科技支撑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功能逐步释放。与此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2008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这需要科技、教育、人才的有力支撑,尤其需要强化的是科技支撑。通过科技进步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新旅游文化展示方式,丰富旅游体验活动对象,提高服务、经营与管理效率,保障旅游者、旅游资源与环境安全,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旅游业面临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近年来,“科技兴旅”的理念已逐步被接受,旅游科技获得长足发展,但与旅游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转型升级需求相比,旅游科技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明显不足。这种状况在西部地区更为典型。西部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与科技不够发达,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困扰着旅游业科技引进、应用和创新。但是,大众旅游者对便捷、舒适、体验、特色的需求并不因此而减弱。相反,西部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对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立足西部地区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强化科技兴旅的理念,推进科技引进、应用与创新,是西部地区旅游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旅游科技研究简述

目前国内对于旅游科技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旅游科技的作用、旅游领域的科技创新、旅游科技发展对策。不少学者对科技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论述,认为:建立现代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商品、建设旅游服务体系、保障旅游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科技支撑[1];科技创造了新的旅游消费方式、变革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与政府的管理促销方式、促使旅游业规模加速扩展和产业竞争格局快速重组[2];在实践中,应对一系列产业发展的重大趋势,解决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难题,主要依赖于科技的进步。部分学者对旅游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现代信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节能环保和多媒体技术在旅游业中应用最为广泛、深入;旅游科技创新的领域和重点主要包括旅游生产力要素、旅游服务与运营保障体系、旅游促销和管理[2];东部沿海地区旅游业技术创新的产出(旅游业专利)数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旅游业发明专利特化系数值较低,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3];当前国内旅游研发正处于起步阶段,为数不多的旅游研发活动是在政府主导和扶持下进行的[4]。对于如何推进科技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学者们以广东、广西、浙江、贵州、海南、宜昌等地为例,以生态旅游、旅游安全、旅游商品研发、旅游循环经济、乡村旅游、旅游信息化为重点,进行了探索,提出思想重视、资金投入、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示范推广等方面的建议[5-6]。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关注到依托科技企业、开发科技旅游产品的问题。综上所述,相对于其他领域,旅游科技是旅游科学中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部分,对旅游业引进、应用和创新科技的理论支撑不够。加强旅游科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旅游业发展中提出的现实命题。

二、西部地区强化旅游科技支撑的基本思路

结合旅游企业的结构和行为特性,根据技术扩散与创新的一般原理,考虑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条件、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西部地区强化旅游科技支撑的基本思路进行探讨。

(一)西部地区发展旅游科技的基础条件分析西部地区在实施科技兴旅战略、推进旅游科技发展过程中具有优势和机遇,同时也面临多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有利条件主要包括:旅游业涉及面广,可以与其他部门与行业共享资源;西部地区各级政府普遍重视科技与自主创新;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伴随技术转移与扩散;旅游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要求提高科技含量,旅游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开始注重旅游信息化与人才培养;建设部门开展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试点,各地积累了一定经验;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新疆、西藏等地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讯、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际非盈利机构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条件,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多,科技人才有限,创新环境欠佳,技术能力较低;旅游企业散、小、弱、差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多数旅游企业科技应用意识不强,创新基础薄弱,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有限;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较大,旅游技术普适性不如东部地区强;生态系统脆弱而独特,资源与环境保护技术要求高;原生态民族村寨、自然遗产和历史遗址较多,科技应用需要创新思路。

查看全文

区域经济创新耦合关系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耦合关系;贵州省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子、区域经济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基本内涵、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区域创新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技术创新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区域创新离不开区域内技术进步及对经济、文化资源的依存、加快重点行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注重喀斯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大贵州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发展贵州旅游业、重视劳动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构建以知识经济产业化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基地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区域创新本质上是区域经济行为。从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相互联系的视角,对两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贵州省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创新能力耦合性贵州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子,成为很多政府为增强竞争优势而选择的一种重要的弹性政策措施。成功的经济区域应该是内生型经济增长的区域,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改革开放后的前2O年,在Xl~4,平“两个大局”思想指引下,中央政府实行“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落后的面貌,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大大提升。本文运用耗散结构讨论方法建立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新的分析框架。为寻求解决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新路径,破解区域封锁、恶性竞争难题的新措施,探讨区域分工合作的转制和创新,为中国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分工合作、发展落后地区提供实践范例,为各级政府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

1.1区域经济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查看全文

区域经济与创新能力的耦合性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创新能力耦合性贵州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区域创新本质上是区域经济行为。从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相互联系的视角,对两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贵州省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建议。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子,成为很多政府为增强竞争优势而选择的一种重要的弹性政策措施。成功的经济区域应该是内生型经济增长的区域,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改革开放后的前2O年,在Xl~4,平“两个大局”思想指引下,中央政府实行“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落后的面貌,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大大提升。本文运用耗散结构讨论方法建立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新的分析框架。为寻求解决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新路径,破解区域封锁、恶性竞争难题的新措施,探讨区域分工合作的转制和创新,为中国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分工合作、发展落后地区提供实践范例,为各级政府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

1.1区域经济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区域是指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则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从低水平平衡发展到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转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造就了带动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经济核心区和增长极,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查看全文

谈论以技术经济范式分析旅游业中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

摘要:在信息技术影响下,旅游业在应用新技术、技能提升以及结构重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引入技术经济范式这一概念,即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生产的范围、规模和水平,以分析旅游业中市场变化、产品更新、劳动技能改进、技术创新、组织形式、产业结构、消费模式等方面变化的规律性特征,并由此总结出旅游业从基础理论的丰富到传统旅游企业改造、网络旅游服务公司兴起等具体实践领域发展的总体趋势。

关键词:技术经济范式;旅游业;新经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旅游业也不例外。众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于旅游业中,使旅游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孔。但是,旅游业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无规律可言?旅游业又会朝着哪一个方向发展?有没有一种理论来解释并指导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学界的研究多从旅游业表面的变化或细节的改变来进行,而较少触及促进并支撑其发展的内在动因这一层面。我们认为,如今覆盖整个经济系统的“新经济”,其实质是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带来了整个经济结构和系统的变革,从而由表及里地促使旅游业从应用新技术、技能提升到结构重组,社会支持甚至基础理论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技术经济范式

(一)技术经济范式的含义

范式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科学学专家托马斯·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本义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1982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G.多西将这个概念引入技术创新研究中,提出了技术范式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选择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模式,而根据这种技术范式解决问题的常规活动模式就是技术轨道,它是由技术范式中所隐含的对技术变化方向作出明确取舍的规定所决定的。此后,C.佩雷兹在1983年发表于《未来》的论文《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结构变迁与新技术吸收》中又提出了技术经济范式这一概念,从而将技术范式与经济增长直接联系了起来。1988年,另一位著名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弗里曼与佩雷斯又在合作发表的《结构调整危机:经济周期与投资行为》一文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技术经济范式这一概念,认为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在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即它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依据自己的权利产生新的范围,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他领域,即它所研究的变革就特殊产品或工艺技术而论超出了技术轨迹,并且影响全系统的投入成本结构、生产条件和分布”。

查看全文

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10篇

第一篇:社会林业发展的思考

社会林业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的林业发展方式,它把农民放在了生产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的林业生产方式,在传统林业生产模式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指挥着农民对森林的种植和培育,这种自上而下式的林业生产模式有着很多弊端:农民缺乏主体性,只知道听从命令办事,而政府部门又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和垄断了整个森林面积的种植,这样农民心里就会产生一种依赖性:“要我造林”,而不是“我要造林”。缺乏积极性会导致农民生产没有动力,没有闯劲。在近几年人们逐渐发展出自我发展理念,是在这个提倡个性发展时代的要求,体现在林业发展模式上就是社会林业,以农民为主体,包括收益主体和参与主体,政府部门和相关人员一起合作发展的林业,超越了传统林业中欧冠行政组织发号施令、以生产木材为主要内容、一般以林业部门为限的林业活动。传统林业只重视森林的经济效益,对森林的索取越大,造成森林的损害越多,这样不利于森林的发展和繁殖。在社会中,各个事物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整体,生态学和社会学、经济学等等也是紧密相联系的,所以在林业的发展中也要注意各大事物之间的联系,林业在发展中要注意与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林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建立了高度发达的经济,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发展林业,但是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资源与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是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衡量目标,社会林业虽然为我们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提供了保护环境的可能性,但是能否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还是要看我们人类的能力与自律性。我国在发展社会林业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问题:

一、农民的自主意识不高,缺乏自我权力的保护

新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人们的思想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在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学会了保护自己的权利。然而,这一项研究表明学历层次越高的人自主意识也会越高。社会林业面对的主体是农民,也就意味着知识文化层次最低的人,他们的自主意识相对比较模糊,对维权意识、自主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所以很多农民缺少自主性,习惯了在传统林业模式下工作的他们,听从于政府的命令,现在在社会林业生产模式下就显得不知所措。

二、政府对林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高与支持,但是资金来源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赞助,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林业的发展,其目的还是为了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得以造福人类,所以发展为了自己,发展为了多数人的理念应该深入人心。我国社会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明显缺乏国家资金的支持和赞助,缺乏技术人员的帮忙和研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