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10:21: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旅游管理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旅游管理知识

略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综合评价

摘要:本文以本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课程体系目标实际达成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课程总体上对学生较有帮助。文末提出了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议,具体包括重视经营管理课程设置、适当增加操作技能课程和少量开设研究型课程等。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1.评价要素的设置

评价要素的设置,是对旅游管理本科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由于评价对象为课程体系目标实际达成程度,因此选取课程体系目标作为评价要素。考虑到课程体系目标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能力,因此可以参照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来选择评价要素。温卫宁等认为酒店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酒店的经营管理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职业生涯及职业发展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丁雨莲等指出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选用多基于专业性、工作经验、语言能力和个人素养等方面。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目标主要包括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实际操作知识和专业外语知识四个方面。其中每个目标的实现与否又取决于各门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这样就构成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评价要素。评价要素集合为:

查看全文

高校旅游管理酒店实习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模式为中心论述点,先是阐述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的现实意义,随后分析了现阶段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不足之处,最后围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探讨了酒店实习模式优化与创新有效途径,旨在全面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成效,培养出大批能够快速就业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模式;优化与创新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相比一般专业而言,对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集中表现在实践技能,意味着旅游管理专业有着较强的应用性特点。酒店实习作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严格按照酒店各项规定与制度,学生在酒店范围内,完成各项技能实践,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内化管理知识,全面提高技能水平。通常情况下,借助有效的酒店实习,可让学生全面了解酒店管理知识,并可在实习中,熟练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对人才要求随之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模式有必要进行必要的创新与优化,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的现实意义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的现实意义集中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减少酒店经营成本输出。现阶段社会市场体制中,实习生薪酬相比正式员工而言,显然低一大截,应用适量的实习生,可减少酒店经营劳动成本的输出[1]。同时,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生有着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并且具备较高的实践水平。酒店在运营中,使用这类毕业生,不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进行系统培训,仅需要进行简单的日常操作示范,帮助其熟悉日常事务,就可以让其熟练完成岗位上的一些工作,酒店人才培养费用也将大大缩减。其次,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效果。高校任何专业学生课堂学习中,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高校缺乏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2]。正因如此,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往往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少之又少,即使开设了实践课程,也是流于形式,通常被用于自习或者学生休闲,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3]。酒店实习模式的采纳,可让学生将个人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可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高校生的质量调查研究

多年来,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着人才的特质与市场的需求契合度不高等问题,肇庆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也碰到了相类似的问题。因此,加强对我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对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

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具有长期性和难以量化计算等特点。通过参阅参考文献,笔者认为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评价:一是学校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1)在校期间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基础理论水平、专业理论水平的评价,以学生考试、考查成绩为依据;(2)走向社会后的评价,包括就业率(当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的数量)、供需比(社会用人单位对一个学校毕业生需求总数与毕业生总数的比率)、平均起薪(不同高校之间毕业生平均起薪的差别可以有力地说明其毕业生在市场上的不同竞争力)、社会贡献度(所在单位类型,如著名企业和500强企业等、自主创业、出国及考研)等;二是毕业生的自我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对自身思想道德品质、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综合素质能力结构的评价;三是用人单位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以及用人单位满意度、社会声誉等指标。

二、毕业生质量评价的调查设计

为了解我院旅游管理毕业生的质量。首先,通过查阅2004级及2005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档案资料,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解。其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情况、毕业生质量的自评情况以及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情况进行了解。其中,包括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基地清远索菲特大酒店中学生实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三个部门(客房、餐饮、人力资源)的经理、主管、领班,有效回收问卷36份。毕业生质量的自评问卷和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情况问卷的调查对象是2006级旅游管理毕业班的26位同学。三份调查表的内容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与有关教师及毕业生本人沟通反馈整理而成。

三、毕业生质量调查结果分析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专业中认知学徒制的构建

当前,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提升学生的旅游管理能力与实践能力,是值得广大教师深思的问题。认知学徒制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为旅游管理专业增添了活力与生命力,对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构建与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为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指明了方向。

一、认知学徒制基本概述

作为新型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制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它最由美国的认知心理学家柯林斯与布朗提出来,主要包含了内容、方法、顺序以及社会性四个基本构建。该教学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核心技术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知学徒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都能够通过特定的情境设置得到有效体现,使学习者能够通过这些情境,了解各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在大脑中形成严密的认知策略,以便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发挥其理论价值。另外,认知学徒制强调学生的独立地位。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自主控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退居二线,起到从旁引导的作用。学生可以独立参与某个项目,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探究某个话题,通过假设、验证,搜集、整理资料,进而达到认知的目的。在以往的学徒制中,教师比较注重学习的内容,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传授教学内容方面,而认知学徒制则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二、认知学徒制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1.认知学徒制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重要性

(1)由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特点决定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增添了新的活力。各高校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单纯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巧。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包含的职业能力知识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只有将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旅游管理教学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迁移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旅游行业存在的实际问题。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采用了情境教学,通过对职业场景的模拟实践,给学生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氛围,并由相关的专家或教师进行有效示范,不仅展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及策略,而且给学生呈现了思考的过程,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基本技巧。然后,由学生进行模拟训练,通过亲身实践,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进行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信息化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当前,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一变化也对旅游管理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旅游管理教育已不能满足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新时期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要提升信息管理与信息处理的能力,运用创新思维深入地探究和思考问题。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学会在实践中与他人建立起团结、协作的和谐关系,这也是当前旅游管理行业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从认知学徒制的内容与方法来看,它侧重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由教师导入问题,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个小组成员分别进行资料查阅、活动设计等,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共同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逻辑思维。(3)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需要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仍以课堂讲授为主,片面地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只看重学生的卷面成绩,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实践能力,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进而难以达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处于主体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缺乏独立思考与想法的空间。另外,大多数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缺乏创新,教学策略不能反映该课程的重点。在互联网信息条件下,大部分学校虽然充分引入了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视频、声音等工具深入解读旅游管理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缺乏旅游单位与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很难把握旅游行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导致旅游管理教学难以把握教学重点,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认知学徒制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分析

1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定位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完成该课程教学之后,要保证学生能够构建起基本的学科体系结构,对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掌握扎实,并且能够对旅游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熟练操作。此外,还要能够完成简单的系统开发与系统维护,为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2]。

2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目标不科学。对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来说,其主要就业方向就是基于旅游行业的三部分,酒店、景区以及旅行社。所以,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就要将这三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都只是对这三部分知识的简单加和,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性教学。在课程内容上也只是简单介绍,没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使得教学与市场需求发生错位,所教育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行业的作用日益显著,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信息技术是不可缺少的组成,但是有些学校将其列为选修课程,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重点出现错误,导致学习结果不能得到应用。2.2教材不完善。目前,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共有5版教材,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些对理论知识讲解透彻,有些对软件管理相关内容着重论述。但是,缺少管理理论与软件应用相结合的教材。2.3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模拟实验是必备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说,大多数学校还是将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中,有些学校并没有建立相关实验室以供学生动手实践,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课程很难开展。有些学校取消了实践课程的设置,完全依靠教材完成教学,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步入社会很难完成岗位工作,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3开展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完成任何工作都要具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向,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对课程目标进行明确。首先需要学生对相关的概念、原理进行掌握;其次还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通过对不同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提升自身能力。这就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原有的“学生—学校”教学模式上增加企业的部分,改成“学生—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模式,通过这样的转变能够突出课程的应用型特点。此外,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也是很有效的方式之一,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相关的培训课程并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学生完成培训任务并通过考核之后才可以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通过增加实践的方式为社会、企业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为了与旅游信息化的趋势相吻合,就要重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对于行业的重要性,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让旅游管理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3.2重视教材编制。对于目前所使用的5版教材来说,其基本框架是一致的,都是将不同的管理知识应用于旅游行业中,并没有将模块知识融合成一个整体,章节之间的逻辑性与联系性较差,影响教学效果。对这种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是由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存在跨学科的情况,这就使得任何一方面的专家都无法独立完成教材编写工作。所以,在进行教材编写工作时候,要将所涉及到各个领域的专家汇聚在一起,建立起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框架。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调整之后,要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都涵盖其中。通过对该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概念、理论,又能够在操作章节的引导下完成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保证教学与市场的一致性。

查看全文

高校旅游管理系实践教学思索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着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宗旨,通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共同打造了认知实习模块、专业基本素质培养实训模块、专项能力培养实训模块、综合实习模块等多层次的实习实践基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难的问题。

一、探索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

现代旅游管理者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善于熟练应用管理技术解决旅游管理问题,即具备旅游管理实践的能力或执行能力。而现有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生都缺乏来自管理实践积累的管理技能,仅仅通过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足以使其胜任将要承担的旅游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重任,因而必须在课程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模块

建立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三大课程模块,改革传统标准化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采取“精中间,延两边”,即适当精简传统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增设经理人素质训练课程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课程系列模块,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大课程模块:经理人职业素质训练模块(包括经理人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职业操守等培养)、管理知识学习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模块。

(二)教学要素

查看全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我国旅游局对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目前我国的旅游专业学生直接从业人员980万,并保持平均每年增长50万的速度,缺口至少有200万。近年来,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良好,并有广阔的用人空间,在许多工作领域都能找到合适的岗位。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数据进行了公布,国内比较有名气的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了100%。学生在大学毕业后,有一部分选择从事酒店、旅行社等企业的相关岗位,还有一部分也选择到国家旅游业相关部门机关和其他行业工作。旅游业是操作性很强的一个行业,有着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相对于本科生来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对旅游实际业务更熟悉,吃苦耐劳,更加符合旅游企业的全面型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2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中国目前的旅游行业企业的旅游管理人才需求远远大于人才供应,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行业的比例却越来越小,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多方面的。下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

2.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当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旅游行业的一线人员,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来说,一线人员的工作具有高变动性,会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可预测的变动。所以,高校教学培养的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来适应工作的需要。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创建时间较短,原有的教学基础相对薄弱,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都不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来说,虽然课程体系基本符合专业人才的知识构成,但是由于学校在专业硬件或师资方面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往往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校内的实践起不到真正的效果。所以,高职旅游院校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其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旅游行业的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最终是否选择在本行业就业,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具备的各种技能是否与旅游行业需要的相吻合。

查看全文

旅游类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旅游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管理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然而旅游高等教育事业却出现萎缩的迹象[1]。与此同时,中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却面临招生规模萎缩、人才流失率高以及职业道德危机频繁等问题,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现象,学者们普遍认为应该注重教学实践环节,培养本科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提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双师型”等多种旨在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2,3,4,5]。文章将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对当前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极端实用主义的高校教育改革思路进行反思,深入分析人文素质教育对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就如何提高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1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在高等教育中地位和作用

1.1素质教育的起源及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纠正教育实践中的“应试教育”倾向,教育部开始酝酿素质教育改革思路。到了90年代末期,党和国家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规定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6]。尽管素质教育的提法早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中出现了“重实践轻观念”的狭隘现象,导致素质教育改革呈现出“技能培训”导向型低层次的极端实用主义倾向。

1.2当前素质教育的反思———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素质教育既包括知识与技术的教育,还包括了价值观念与态度的教育,后者即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7,8]。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有别于职业培训机构,不仅要求受教育者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受教育者能够通过接受教育而提高对知识的选择、判断以及发展能力,人文素质教育是达到这一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这在文化冲突和思想碰撞激烈、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更具特殊的时代意义[8]。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系与校企合作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普遍设也是最适合开设的专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专业建设越来越完善。但近几年出现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一方面,该专业的学生对口就业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出现明显的招工困难。本来应该顺理成章地进入旅游企业的人员没有进入,旅游企业对进入的毕业生也觉得不尽如人意,只好下大力气自行培养人才。按理说高职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应该是适应旅游企业需要的,他们比本科以上层次的更能融入企业,比中职层次的在理论水平上更胜一筹,应该在进入企业后能更快成长并有所作为。为此,本文试在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企业招工状况的基础上,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如何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企业招工状况分析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困难不同于某些专业由于需求不足而引发的就业问题,而是有供给也有需求,但不能实现对接的矛盾。一方面,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人才需求的猛增。旅游业作为低消耗、高产出的朝阳产业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持续快速增长最为显著的产业之一。而且,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届时,我国的旅游产业规模将是现在的6倍。同时,我国目前的旅游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可以用“饥渴”来形容,尤其是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开拓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极其缺乏。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管理岗位就达1000多个。旅游人才的供应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的状况。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低加剧了矛盾的激化。学生关注自己的发展空间,希望能尽快成长为管理人员,不愿到基层一线工作。而旅游业的惯例是管理人员要从服务员做起,酒店管理人员既需要学历、理论知识,也需要实际工作经历。要做好酒店高层管理者,必须要有服务员、基层管理者的经验,否则,很难管好酒店。在国外,酒店部门经理和总经理这一类中高级管理人才一般都需要5~10年的一线服务经历,在我国,虽然没有这样的硬性规定,但从一线选拔人才也是重能力甚于学历。这样看来似乎大大限制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发展的空间。如果对此认识不清,就会出现酒店中高素质、高学历管理人员缺乏的局面。

此外,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不到旅游企业工作,是源于对自身的不自信,原因来自社会、教学过程和学生自己。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造成一拥而上的局面,教师很多是从别的专业转行而来,在旅游专业知识方面有较大的欠缺,特别是实践经验较为缺乏,难以了解企业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要求,无法有的放矢,对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教学中,由于定位不清,课程中基础性、理论性课程比例太多,实践性课程、实习偏少,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对管理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上,学生普遍欠缺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指挥能力、应变能力,因此,他们进入企业后熟悉基层工作需要更多的时间,甚至多年都无法晋升到管理岗位,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评价和工作岗位的喜好。

而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企业已经从暴利行业转化为微利行业,在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比较优势。同时,一部分学生对于自身的定位较高,对收入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尽快取得人力资本投资的高回报,但现实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却在不断下降。加上我国轻视服务行业的传统观念,学生又不明确现在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不肯放下架子进入企业一线工作,就更使旅游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下降。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查看全文

高校旅游管理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国内“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旅游业发展得蒸蒸日上,而国内各地区对“英语+技能”复合型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开设了旅游管理英语专业,但是就学生学习的成果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然后针对不同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促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能够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在国内,文化旅游服务行业以及是领头产业。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领先的旅游目的国,同时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国内客源输出量也在逐年增加“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倡国内应不断强化和国际旅游之间的合作,这不仅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契机,同时也增加了行业发展难度,国内对于高素质的国际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发迫切。

一、旅游英语教学的社会背景

随着国内“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国家加强和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给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和给予,为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指明方向。2017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全体大会在中国举行,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倡议各国利用这个机会,不断加强国际之间文化经济交流。基于此,中国的旅游业也面临新的发展,而对于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目前,国内部分高校都有开设旅游管理英语专业,就人才培养结果来看,教学过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突破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日前,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旅游交往越来越密切,所以,国内对跨文化交流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具有较强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再局限于只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英语+专业”复合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目前国内高校培养旅游人才的主要方向。新的培养方向不仅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如何顺应时代,深入改革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课程,保证国内旅游行业可以更好地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