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毕业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21:21: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旅行毕业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旅行毕业总结

毕业生旅行社实践总结

在一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我对整个旅行社行业的运作模式和日常操作程序都有了一定得了解。在此过程中,我不仅在我的专业知识领域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同时,也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增添了非常重要的一节,这将是我一生中珍贵的财富。

毕业实习,是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是让学生在真正出社会之前,对社会的提前适应阶段。四年的大学生活虽然不能说是完全的与社会脱节,毕竟还是离现实有一段距离。通过毕业实习,让我切实的体会到了工作的艰难与不易。它教会了我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更教会了我怎么去与人沟通交流,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旅游从业人员。这次实习不仅使我更加了解了旅游这一行业,从中学到的知识也将使我在从事其他行业工作中也非常受用。

1、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切的了解到,独立和好学是一个实习生首先应该具备的。只有培养自身的独立能力,不过分的依赖,自己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工作上得到进步。另外,在工作上,有问题,有不懂应该大胆请教,而不是不懂装懂。“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该学该问的不仅仅限于我们的同事,前辈,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每个领域,都有我们要学该懂的东西。通过学习,才能独立工作,积累经验,最后得到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东西。

导游的工作是重复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它时刻挑战着我的耐心和忍耐力。有时候,心生厌烦的并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自己的心态。往往在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满怀激情,而慢慢地,这种热情却冷淡了下来,其实环境依旧如此,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态。每一天,我们可以选择好心情好心态,也可以选择坏心情消极的心态,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好心情好态度!

实习期间,遭遇冷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如果意气用事将自己的委屈和坏心情带到工作中,往往会让事情变的更糟。面对困难和挫折我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去面对,对客人我始终抱着积极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努力为自己减压,营造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

2、如何与人和睦相处,良好的进行沟通,是一名实习生必须要学会的。在与人相处方面,我一直坚信,诚实加真心,自尊与尊重他人,肯定不会被拒于千里之外的。首先和同事相处,我只是一个实习生,很多事情要多看多学,我所有的同事都是我的老师,前辈,工作过程中,怎么发挥团队的作用,协调内部关系,我学会的是尊重和礼貌。做为一名旅游人,直接面对的是顾客,你的一句话可以影响客人对旅行社甚至整个旅游的整体印象,甚至影响客人整天的心情状态。如何让自己说出的语言让客人听得舒服,听得开心,进而选择和你合作,是作为一名实习生所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人不免会有情绪上的波动,然而这种情绪上的波动往往会影响他人的心情。如何调整好自身的心态,用最好的心态去面对客人,面对同事甚至上级,如何带给别人一个最好的笑容,是我每一天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次实习中,我不但在沟通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学会了如何调整自我的心态。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思考

摘要: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与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相对的却是旅游人才缺少。由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毕业生空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技能。为了使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能够与旅游业发展的速度相契合,改革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势在必得。结合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与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阐述了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需要做的改善与建设。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思考

现阶段,中国旅游业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专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除了要求学历与成绩外,更要求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高校内偏重理论教学的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和师资能力的缺乏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无法在毕业之前掌握充足的实践技能,由此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以及失业率高。实践是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最好最直接的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出理论与实力兼备的旅游人才,而日渐发展的旅游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适应行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该向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形式转变。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改善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当今的旅游业非常需要高质量的旅游人才,因此,高校应当加速改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使人才输送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1.2毕业生就业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一般为景区、旅行社、酒店等这些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地方,但是,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多为书本知识,实践技能很少,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会在招聘条件上写上“需要有几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或者“有工作经验者优先”。面试官在面试时,常常会询问学生在上学期间是否有过实习经历,并且会详细询问实习内容,所以,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经常因为经验不足无法通过面试。1.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需求。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多为经过多年学习后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他们在校期间接受的也多是各方面的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技能的需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的结构也亟需改变,学生需要的是能够同时教授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的专业教师,而不是只会理论或者只会实践的单科教师。教师也是从学生走过来的,要想改变师资力量,就要从源头改变培养学生的方式,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改变首先就要从加重实践教学的比例开始[1]。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旅游局暑期宣传促销方案

为掀起暑期卢氏生态度假游热潮,进一步扩大我县旅游业的影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经研究决定,在暑期来临之际,县委、县政府组

织人员到三门峡及周边城市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清凉一夏,走进卢氏山水”主题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暑期期间,各景区

对学生、教师统一实行门票优惠政策。具体暑期旅游宣传促销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明智,县政府副县长赵进卿带队,旅游局、各景区负责人参加(每个景区至少参加2人)。

二、目标市场

查看全文

职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计策

一、培养目标的破与立

以往过宽的职业面向导致培养目标的大而全、全而空,培养目标落不到实处。窄化了职业面向后,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宜做适当调整。同时,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调查,93%左右的学生都选择了在省内就业。在当前国家支持和加快“中原经济区”和“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强调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和三门峡实施“旅游强市”和“四大一高”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要进一步强化旅游管理专业为区域旅游经济服务的观念,培养目标应明晰“立足三门峡,面向金三角,服务大中原”的定位。根据调研,目前三门峡、黄河金三角乃至中原经济区旅游行业人才市场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一方面,小型旅游企业不仅专业素养高的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一般技能人才短缺和流失问题也很严重;另一方面,大中型旅游企业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总体上区域旅游企业主要缺乏职业素养高、业务纯熟、精于管理的业务经理层次人才。因此,相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一线业务人员为人才培养目标,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有高技能、高素养的业务经理岗位管理人才。另外,从对旅游企业的调研结果看,除要求学生具备旅游行业的基本管理知识、技能,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外,很多旅游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服务意识与职业精神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服务意识、良好的礼仪礼貌修养、灵活的应变能力、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否则将难以胜任越来越受客人“挑剔”的服务工作和日益复杂的管理工作。综上,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可定位为:主要面向旅行社、景区、旅游酒店及其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和中层管理岗位,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开拓能力、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的高素养、高技能管理人才,以适应国家旅游业特别是三门峡、黄河金三角乃至中原经济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破与立

以往教学计划中专业核心能力的确定,一直存在着对核心能力概念理解的偏差。职业核心能力,又称“关键能力”(Keycompetencies)(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基本能力”、“软技能”(美国)、“基础技能”、“共同能力”(香港)。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认为,它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适性、一般性、促进性或可迁移性的能力,是适用于各种职业、伴随人的终身的可持续能力。它在职业能力的三层结构中(,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居于最底层,决定着人的岗位转换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又称岗位特殊能力)与行业通用能力合称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显性或半显性的部分[7]。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能力体系设计既考虑了一线业务人员的基础岗位业务能力,又强调了针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的设计,同时立足学习型社会,也充分考虑学生作为学习者角色(在校生、社会成员)所必备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体系如表2。四、教学模式的破与立以往采用“1+1+1”的教学模式,第一学年的大部分时间在校学习,自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5月开始,至8月结束,到三门峡周边景区及旅行社进行旅游综合实习;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前14周在校学习,自当年12月中旬到次年8月底(包括第三学期4周,寒假1.5个月,第四学期16周,暑假2个月)到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三学年在校上课,毕业前进行3周的毕业实习。这种教学模式遵循了“学习,实践,学习,实践”的技能习得规律,尤其最后一个“1”,考虑到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往往能够认识到自己在知识方面的欠缺,返校后学习的欲望和目的更强。但从近几届学生的实践效果看,并不尽如人意,反而是实习期间基层岗位单调、重复性的技能性操作,使学生形成了一种“知识无用”的错觉,对新学知识缺乏动力;加之连续实习时间过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有点疏离,从而影响了第三年的教学效果。此外,在酒店管理专业已然独立的情况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仍在酒店进行较长时间的顶岗实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业设置的模糊,弱化了专业的特色;同时,这种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导游证的考取。调整后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旅游淡旺季的行业特点,学生前三学期及第四学期的第1-9周在校学习;第四学期第10-16周和暑假,到旅行社或景区进行旅游综合实习;第五学期第1-12周在校学习;第13-18周、寒假进行酒店、景区、旅行社实习;第六学期在校学习。其特点表现为:根据能力层次逐渐提高的原则和不同学习阶段能力形成的重点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一年以学校为主,和企业人员共同进行侧重导游业务、景区服务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等基本技能的培养;第二年通过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到企业生产实习等方式和途径,侧重业务规范的培养、团组接待能力训练、景区资源开发能力培养、营销计调业务训练;第三年通过顶岗实习方式以企业为主,注重学生对旅游接待服务、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资源产品化、旅游线路的设计等工作过程对应的导游业务能力、酒店管理能力、景区服务与管理能力、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能力进行培养。这一模式是“教学以致用”理念的充分体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外置”,不是粗放的顶岗工作,也不是“学校到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企业从学校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浅层合作,而是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建设、课程讲授、实训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人才培养过程的联合培养。同时,这一模式还把专业实习和未来就业深度链接。

三、课程体系的破与立

以往的课程体系,无论是设计思路,还是课程名称,抑或教学内容,都深受学科式思维的影响,与高职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相悖离,不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新的课程体系的确立,必须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范式,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重视产学结合、课证融合、技术与人文融通、理论与实践并重。(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第一,征集具体工作任务。通过面向旅游企业、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广泛调研,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三个主要就业岗位,即导游员和景区讲解员、旅行社计调和外联人员以及旅行社、景区职能部门经理,一个次要就业岗位,即高星级酒店中基层服务和管理人员,并征集了这些岗位上的83个具体工作任务。第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职业面向,将83个具体工作任务归纳为校内学习的15项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一一对应”的关系,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对应的专业课程。第三,根据“新学徒、普通技工、高技能人才”三个职业能力发展阶段对应的“入门、专项、综合”三个学校学习阶段,并按三个阶段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排序。同一阶段的课程,再根据课程之间的衔接要求进行排序。(二)课程体系基本结构按照上述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构建专业能力课程模块,整体上形成包括基础能力课程模块、专业能力课程模块、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模块、社会能力模块和通识课程模块等五大教学平台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能力课程模块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主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关键技能,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起支撑作用。专业能力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部分。其中,校内实训要课堂和实训室两手都要抓。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或案例进行情景模拟,使学生初步认识工作情景;在校内实训室,重视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熟悉岗位操作规范和方法。校内实训内容与要求。校外实习是实践环节的核心,是发展学生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的主要场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高度重视实践环节,安排了旅游认知实习和一年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以“实习生”和“员工”双重身份参加顶岗实习,学习场所从学校转入企业,部分课程外置,由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学校教师主要进行心理指导,通过实习例会、批阅实习周记、注重企业反馈信息等渠道处理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顶岗实习结束阶段须举办技能考核及总结大会,学生撰写实结,企业填写实习鉴定表。校外实训内容与要求和顶岗实习环节实训课程分别。六、结语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与发展所本依,其合理与先进与否,关系到专业建设的成败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更好适应高职教育和就业形势的快速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不断地改革与优化,而非一成不变。旅游管理作为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国家旅游事业,特别是三门峡、黄河金三角及中原经济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考核模式研究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旅行社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实习重要性认识上有差距,学生对专业实习的准备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由于岗位实多开始时在基层部门或旅游一线,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作息时间也与在校时不同,有些同学很难一下适应,实习和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实习有畏难情绪。再加上从事的是服务性行业,感觉“低人一等”,心理落差大,稍有困难就退缩,甚至于产生抵触情绪,实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由于以上原因,致使一些学生对实习企业文化的融合能力和适应能力差,很难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更不要说管理者角色了,效果不尽人意。

(二)旅行社对实习生的管理缺乏规范。旅行社是学校职业教育的合作单位,是学生接触旅游行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旅行社作为企业的管理与学校的管理有很大的区别,旅行社对实习学生没有明确管理标准,学生自己也日渐松懈。学生在旅行社实习过程中,许多旅行社对实习生的管理等同于在岗职工,没有针对性的制度和规章。还有一些旅行社把实习学生当成低成本的劳动力,缺乏参与培养的过程。即使实行“总经理导师制”,个别老总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履行教育指导的责任,使管理流于形式。旅行社安排给实习生的岗位大多是服务性的,管理层的实习内容较少。实习中学生的报酬不能与能力及工作表现挂钩,更不能与旅行社职工同工同酬,学生缺少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影响学生的工作热情和毕业选择。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内容过于强调技能和操作性,只关注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职业道德与职业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很少关注。这往往导致用人单位有意见,带队教师疲于应付。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心理素质方面如何影响到学生未来职业道路的宽度和长度,要为学生发展前途做好打基础工作,既要重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更要重视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浮躁的从业心理,培养学生顾客至上的职业信念、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行业自豪感。在保证学生圆满完成专业实习任务的同时,也使旅游行业职业道德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之中。带队教师要把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及职业心理素质方面的突出问题,用人单位的意见及建议,收集整理,向学校进行反馈,并在以后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案例剖析,有针对性解决学生思想中的问题。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习考评不够细化,学生实习缺乏可操作性规范要求。学校应该制定符合旅行社职业要求、经营现状和现代化技术应用情况的考核标准,考评内容应该细化具体,成为实习生进行旅行社岗位实习的指导,使学生的实习有规可依,同时还可以减少专业实习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的现象。处理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做的事情有许多,较为迫切的是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评定入手,促进学生在旅行社实习有更大的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评定不仅是对学生实习质量和状况的检测和评定,同时也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二、充分发挥专业实习考核成绩评定的作用,提高实效性

查看全文

高校生旅行社导游实践小结

为增加实践经验,我利用学校安排的课程实习时间,再根据自身的优势及专业能力,找到了相关于本专业的实习单位及岗位。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企业完成相关的实习任务。

经朋友的帮助,我有幸在旅行社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我很感谢朋友以及公司给我这样的难得机会,同时由衷地感谢公司同事在此期间对我无微无至的照顾以及帮助。

年月1日-月1日,我在旅行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活动,在实习期间,我主要以旅游市场调研和办公室文秘类工作为主。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我得以亲身体验社会,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并获得把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实践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旅行社的经营、管理及组织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旅游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其对地区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补充了自己有限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一、实习单位简介

旅行社有限公司位于路大厦3楼,是经过国家旅游局、旅游局批准,省工商局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专业旅游企业,是足额交纳旅游质量保证金的单位,注册资金50万元。被评为“市十佳国内先进旅行社”,在年年3月全国旅游业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活动中被中国旅游监督管理委员会评为“全国旅游业十佳信誉单位”。

公司拥有一支职业道德良好、业务水平高的业务策划人员及训练有素、熟练各种语言、服务水平高的专业带有队伍,数名导游历年来被评为“十佳导游”称号。公司秉承“宾客至上,信誉第一、优质服务”为宗旨,竭诚为旅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条龙最佳服务。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指导创新与实践

[摘要]本文在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环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毕业环节中,增加毕业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调整心态,做好从校园到职场,从学生到从业者的转变,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毕业前的教育指导工作,完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毕业设计;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肩负为我国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业学习、实践教学、企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环节都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中毕业实习及论文写作是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一次总结和检验,也是提升理论研究的一个尝试[2]。通过毕业实习和论文的完成过程,可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环节分析

(一)毕业实习岗位对口性不强

旅游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进入门槛低、学历层次不高、工作流动性大、岗位工作强度高,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脆弱性,大多数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采取集中实习的原则,但行业有淡旺季差异,旅游淡季对实习单位的确定有很大的困难,旅游景区或旅行社等企业用人需求量不大,实习单位很难落实,酒店相对旅行社用人需求量较大,因此,旅游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人数比例较高,由于实习岗位不对口,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提升和锻炼,实习效果欠缺,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受到一定影响。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本科CRSP教育研究论文

一、CRSP各阶段的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

1.认知性实践阶段。认知性实践一般安排在学生的第一学年的学期中或者暑假期间。实习的方式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实践类课程(如旅游服务礼仪、沟通技巧等)专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举止的塑造,针对学生文明礼貌、微笑服务、善于沟通、精于陈述的表达能力的训练。第二,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如管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开发等)的理论教育中穿插的实践教育环节,由于每门课程的教育内容不同、授课教师风格不同,实践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案例分析、情景表演、网络资料查询、学习心得分享等。第三,为了加深学生对旅游业的感性认知,在学期中利用课程实践教育环节、班级活动、学校组织的活动等机会,组织相关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博物馆、旅游商品购物点等的参观,组织学生观摩市级、区级的饭店技能大赛和导游技能大赛,增加学生对旅游行业的感性认识。第四,利用节假日做旅游市场的观察,观察旅游者的流向、旅游者的消费等。2.调研性实践阶段。调研性实践是在认知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的升级。这个阶段主要有两种实践教育方式。一是课程依托型,以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如旅游规划、旅行社管理、旅游饭店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等)等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为主,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确定不同的调研主题前往相关企业、旅游地进行资料收集、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统计等工作,以增加对行业的理性认识。二是学校所在地或更大区域的旅游业的专门调研实习,在我校这个实践项目是被安排在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将集体前往昆明、楚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腾冲、瑞丽等地对云南省滇西北旅游资源、旅游线路组合设计、旅游市场状况、游客旅游体验等进行观察和调研,完成旅游资源问卷调查、旅游资源统计、旅行社座谈等项目。3.技能性实践阶段。技能性实践阶段一般开始于学生二年级下学期的技能型课程,并延伸到二年级暑期或者三年级寒假。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实践课程依托型学习,以部分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如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饭店管理、饭店服务技能)为实践课程,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室,如饭店实训室、导游讲解实训室等完成模拟状态下的操作技能的训练。第二,前往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实习单位进行“蹲点式”实际训练,这要求实习学生将实训室中模拟情景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实习单位的实习工作当中。第三,利用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机会,动员学生进行“零星式”实习,让学生参与会议服务、展览组织、宴会服务、外事接待等活动,主要锻炼学生应对大型活动和特殊活动的操作能力和协调能力。4.职业化实践阶段。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行的是四年级下学期全员全时段实习制度,即四年级上学期期末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四年级下学期不安排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毕业实习单位,深入到具体的业务部门全方位地熟悉相关领域的工作内容、规范和运作过程,促成知识向技能的初步转化,并逐步达到融入。在实习期内或实习期结束,学生即可与实习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大大缩短了学生的入职时间,为他们争取到更多的职业机会和晋升机会。

二、CRSP阶段渐进式实践教育体系的保障因素

1.实践教育的考核。按照CRSP阶段渐进式模式所设计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育的方法很多,总结起来说主要包括独立的实训课程、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旅游资源调研专门实习、旅游企业技能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毕业实习等。对于独立的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的考核,我们采用的是教育过程的评价方式,从教育目的、教育结构、教育准备、教育过程、教师素质和教育效果六个方面对教育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考核项目中比较重视教育效果的评价和教育过程的组织,同时对教育前的准备工作也做了详细的要求。对于调研性的专门实习、企业技能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来说,我们不是评价实践教育过程本身,而是评价实践教育活动的指导教师,原因是以上的实习活动常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并指定了专门的指导教师。通过多年的观察,指导教师的指导理念和指导行为对实习效果的影响非常深远。在这个评价标准当中,将教师的教书育人、教育准备、技能训练、指导方法、成绩考核等作为评价标准,同时加上了实践教育指导工作创新的评价项目,促进实习指导教师勤于思考,提高实习指导的成效。2.师资水平的提升。知识的形成离不开学习发生的具体环境,否则课堂上学习的东西难以应用和迁移于课堂之外的环境。课堂教育在实施理论讲授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专业操作流程模拟与案例、场景,引导学生参与模拟操作、案例讨论、情景创设,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相关技能的掌握。因此,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造与实际环境相似的真实情境。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经验积累与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社会资源将本专业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就提出了要求:第一要求专业教师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熟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不同阶段的课程安排及其关系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重复的实践教育环节的设计和实践教育活动的安排。第二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演示能力,而且具备实训项目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活动的协调能力。第三要求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并具有在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行政管理单位、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等实践的经历,或具有相关培训认证机构的培训经历和认证证书。第四要求专业教师拥有丰富的校外兼职机会,具有广泛的人脉关系。3.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保证教育实践效果,应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校内和校外两类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包括“情景导游实训室”、“模拟前厅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餐厅实训室”、“模拟酒吧实验室”、“旅游规划设计室”等,并配备相关教育资料。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则更多地以旅游企事业单位为阵地,通过密切与各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其实是不同的两种情境,校内实训基地大多是模拟型的情境,学生的操作失误是被允许和被原谅的,也有一部分校内实训基地是处于真实情境的。而校外实习基地却不一样,学生的操作失误将会给实习基地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如何从模拟情境到真实情境的迁移是老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的问题。4.职业导师的设立。如果把校内的专业教师称为指导教师,那么,我们认为还有必要在技能性实践阶段和职业化实践阶段设立职业导师。职业导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绝大多数为曾经在旅游相关企业任职多年并表现突出者或者为正在公司担任培训、管理等职位的专业人士。职业导师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对学生实习进行恰当的计划、组合与管理,以确保学生学习到更多企业所需的经验、技能、能力,同时职业导师的个人技能、管理思想和处事态度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5.学生的参与。前面的设计再优秀,没有实践教育的参与主体———学生,一切都变成了徒劳。因此,我们激发学生对实践教育的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设计让学生有所收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收获成就。努力与实习企业沟通,促使企业重视和爱护实习生,不简单地把实习生当作企业的“短期廉价劳动力”,让学生在实习单位有工作尊严、有生活保障。

作者:唐玲萍孟丽杨丽萍单位:玉溪师范学院

查看全文

2011旅行社实训总结

利用学校安排的课程实习时间,为增加实践经验。再根据自身的优势及专业能力,找到相关于本专业的实习单位及岗位。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企业完成相关的实习任务。

有幸在旅行社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很感谢朋友以及公司给我这样的难得机会,经朋友的帮助。同时由衷地感谢公司同事在此期间对我无微无至的照顾以及帮助。

旅行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活动,实习期间,主要以旅游市场调研和办公室文秘类工作为主。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年月1日-月1日。得以亲身体验社会,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知识,并获得把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实践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实习,对旅行社的经营、管理及组织结构有了初步的解,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旅游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其对地区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补充了自己有限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一、实习单位简介

经过国家旅游局、旅游局批准,旅行社有限公司位于路大厦3楼。省工商局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专业旅游企业,足额交纳旅游质量保证金的单位,注册资金50万元。被评为“市十佳国内先进旅行社”年月全国旅游业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活动中被中国旅游监督管理委员会评为“全国旅游业十佳信誉单位”.

数名导游历年来被评为“十佳导游”称号。公司秉承“宾客至上,公司拥有一支职业道德良好、业务水平高的业务策划人员及训练有素、熟练各种语言、服务水平高的专业带有队伍。信誉第一、优质服务”为宗旨,竭诚为旅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条龙最佳服务。

查看全文

青少年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摘要: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每年将有约3亿国际青少年学生旅行,比2010年增长59%。与中、老年出游者相比,青少年群体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是旅游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当前学术界鲜有针对青少年学生旅游消费特征的相关研究,本文针对青少年学生出游动机、出游偏好等方面的特点,结合目前旅游市场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群体市场开发提出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市场开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游客涌现在社会中,逐渐促成了旅游业如今辉煌的场景。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统计年鉴上显示,在2015年中旅游消费是所有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中最高的,与2016年比为105,并且每年都呈上升趋势。国内出境游客人数、国内游客、旅游收入也同样每年呈上升趋势。通常我们将旅游主体依据年龄分为青少年、中年和老年旅游市场。在这之中,青少年旅游市场是最有潜力的,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群体,完全属于青少年的范畴。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到2020年,每年将有约3亿国际青少年学生旅行,相比2010年数据,10年来增长了59%[1]。其平均旅游消费也高于一般旅游者,这肯定了他们对全球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财政价值。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人数大约有一个亿,还有着世界各种地形特征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吸引着世界各地青少年学生。这些庞大的数字显示青少年群体是旅游市场中不可轻视的主力军,能否把握好这一群体的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对整个旅游市场盈利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学术界,对于青少年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为之甚少,学者们主要研究对象都是大学生群体,这与本文研究对象的旅游消费行为特征还是存在差异的。而专门研究中学生的消费行为人数更是少之又少,或者仅笼统地从整体分析整个学生群体的特征,这对于研究中学生这一介于少年与青年中间的青少年群体是不具有代表性的。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该人群的旅游行为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并对这一市场开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大幅度提高这一旅游市场的效益。

1青少年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通过对受访者回收的问卷调查统计,从而便于有理有据的总结分析该人群的旅游消费行为特征。根据受访者的基本资料统计,可以看出男女比例较持平,高中生参与人数较多,占了总人数的63.74%。受访者的每月家庭经济情况主要集中于5000元至10000元,5000元以下的比重比较少,为10.44%,可以看出目前各家庭的生活水平质量还是比较高的。1.1对旅游持积极的态度。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得出,青少年学生中85.49%都喜欢旅游,其中41.03%的学生是非常喜爱的。并且68.13%的学生也赞成旅游能够寓教于乐这一观点。对于校内组织的旅游活动,64.84%的青少年学生都表示会主动去参加。特别的是针对学生这一人群的毕业旅游,基本上作为学生都充满了期待,特别是初二~初三和高三的学生,期待毕业旅游的人数分别占了该人群的69.44%和78.69%。以上数据可以发现,青少年学生虽然心智还不及成人,但是他们已经对旅游有了自己的态度和看法,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他们对于外界的世界接触的也越来越多,精彩的外物对于青少年学生产生着极大的吸引力。1.2旅游动机丰富,尤以增智休闲为主。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学生对于旅游动机的选择各有千秋,基本包含了休闲度假、学习交流、走亲访友、购物、美食体验、专项能力训练等。调研结果显示,每个动机的选择都占了一部分,特别的是在各类动机中,休闲以及求知排在其前两位。54.95%青少年学生选择了休闲度假,这无疑是繁重的学习压力造成的,青少年学生想要通过外出旅游散心的方式,缓解学习上的疲惫,消除紧张感,可以说旅游是治疗身心压力的一剂良药。另一方面,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也是学生群体主要的出游动机,为27.47%。1.3旅游偏好分析1.3.1偏爱家庭半自助与结伴组团游。在出游方式以及出游同伴选择两方面,青少年学生主要出游偏好介于家庭半自助游以及同伴组团游。旅行社组团和半自助式占了出游方式的65.93%,朋友与家人出游的方式几乎是所有青少年学生的选择。对于初中生来说,心智与能力还不及高中生那么成熟,主要还是跟着父母的步伐,由父母带领出去游玩。初中生中选择家人陪伴出游的占了63.64%,而高中生却不同,他们首要选择与朋友外出旅游。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能力,见识也较初中生拓宽了不少,并且这个年级的学生越发具有自己的主观思想,通常不愿意由父母支配自己的行为,与同龄人有更多的共鸣,所以他们更愿意与同伴出游,为51.74%。1.3.2休闲景点为首选,拓展求知类型蓄势待发。在旅游目的地类型的选择中,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各类型的旅游景点都是青少年学生选择的范围,排在前三名的为名胜古迹,主题乐园和野外拓展,分别有142票、84票和79票。另一方面,高校名院的票数居于第四位,为64票,也属于比较热门的景点类型。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对于旅游类型的选择与他们的旅游动机是相对应的。通过领略世界上的名胜古迹,不仅身心上能够得到全然的放松,同时还开拓了青少年学生的视野。尤其某些景点常与学生课本教材有联系,能够让学生在枯燥的字面有了更生动的感觉,如安徽联合初中“跟着课本去旅行”的活动,将学生们带往绍兴去感受书中鲁迅写描绘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拜读了先生的部分手稿,对鲁迅这一人物有了更加生动直观的理解[2]。1.3.3旅游经费以父母支持为主,倾向饮食与游览消费。青少年学生消费来源主要是父母支持,在调查中167名学生都选择了这一选项。这一点与其他旅游人群是截然不同的。众所周知,旅游消费行为的源自对旅游需求,而旅游需求又有着它的客观条件,首要的经济前提就是可自由支配收入。虽然青少年学生没有自主的经济来源,但是这不并影响他们在外的消费能力。调查发现,随着家庭生活水平提高,青少年学生过去一年外出旅游的平均消费普遍在500元以上,特别是超过1000元以上的占了51.10%,可见青少年学生的消费水平已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低。在这部分开销中,主要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经过调查发现,青少年学生对于住宿交通等硬件设施不追求过高品质,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追求饮食上的满足和游览的高度体验感。通过表3.3可以看出该人群将饮食放在第一位,为30.77%,对于参观游览的消费占了21.98%。最不愿意的消费主要在于交通上,仅仅占了2.2%。1.4新媒体成为信息主渠道。通过调查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多的接触网络及其他新媒体,自然而然地使青少年学生主要通过网络,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来获取旅游信息,以及分享旅游体验。经过调查统计,可以看出在多种信息来源渠道中,主要偏向网络获取信息,占比83.52%。而排名第二的则是口耳相传的方式,占了47.25%,通过亲朋好友的切身体会,获取他们的游览信息。此外,选择数较多的还有直接向旅行社询问,为41.76%,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对旅游信息获取的更加准确,主要是你问我答的方式。在行程结束后的旅行分享这一环节中,也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出游体验对外分享传播,95.60%的学生都表示这样的分享行为不仅将景致供给大家一起欣赏,74.13%的青少年学生选择了在朋友圈,微博,空间里发图,发帖子的形式,这也是他们主要的分享的途径。

2青少年学生旅游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